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9 ,大小:135.96KB ,
资源ID:640762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40762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研修论文.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研修论文.docx

1、研修论文历史教学中如何注重过程与方法山东省宁阳第三中学黄萍2011年7月26日 11:51历史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设计当中,要注重过程和方法作为课堂目标之一,精心处理,因为新课标要求历史授课要注重过程和方法。如果不注重过程和方法的设计,很容易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的是以干巴巴的知识堆积,又很容易导致象以前那样仅仅是学生应接受那些重、难点和基础知识,学生只明白要学习什么,不明白怎么用,那么学生很容易走上死记硬背的老路,所以,历史教案中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何与课程目标相适配,更好地体现“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值得我们研究探讨的。一节好的教学设计,不仅应具有科学性,还应体现正确、有效、先进的教学方法。虽教学有法

2、、教无定法,给教师教学提供一定的选择和发展余地,但是否渗透了好的教学方法目标,无疑是衡量教学设计质量的一把关键的尺子。 这就要求我们上课前认真备课有充分的准备。1、备课标。只有备好课标,才能构建课堂教学的全面观念。2、备教材。备全册,备单元,备每一节课时。在备课中,我们首先要挖掘教材内涵,明确教材的知识体系、教学重点、难点、关键、前后联系、设计意图在此基础上设计每一课时教案。3、备学生。备学生的知识现状,已有生活经验,学生之间的差异。教师只有密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才有针对性,才会更有效。4、备课要体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在备课时,教师要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内在联系。当发现孩子有了真正感兴趣而且

3、有价值的事物或现象时,教师应大胆打破原来的计划,调整教学活动内容。当发现原定的活动时间,进度不符合实际情况时,教师不要拘泥于原定计划,可以顺应事情的自然发展,因势利教师必须让学生成为历史学习真正的主人。要摆脱以往教学中学生只有学习,而没有运用、巩固、总结机会的旧模式,要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充分展示学习的效果。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及教学条件而展开。提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应多层次、多方位地创造有利的教学条件,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多样化,提供多种辅助性教学材料,以利于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特别要为学生进行探究

4、性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例如:开展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结合时事热点如关于台湾问题、中国加入WTO的利弊等问题进行讨论、辩论;举行历史故事会,举办历史讲座、讲演会;进行历史方面的社会调查与访谈,如调查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和城市的巨变等;对历史上一些重要人物和事件如秦始皇、武则天、拿破仑、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进行评价与讨论;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历史遗址和遗迹,仿制古代钱币、兵器、农具、服饰等历史文物;鉴赏历史文物,如中国古代陶瓷等;采访历史见证人,编演历史剧,如西安事变、戊戌变法、雅尔塔会议等;观看并讨论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如血战台儿庄珍珠港等,欣赏历史文学艺术;撰写历史小论

5、文,写家庭简史、社区简史和历史人物小传,编辑历史题材的板报、通讯、刊物,举办小型历史专题展览,等等。 完成历史学习过程与方法 目标的教学,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科学知识的方法,所以以上概述的学习方法的四个要素的动作执行者都是学生。如概述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理解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性的学习内容,就可以使学生通过查阅报刊杂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进行社会调查等形式,了解当前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并从中学习收集资料、社会调查等方法。过程与方法 目标实施的过程,是学生体验学习并学会学习的过程。 历史教学中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山东省宁阳第三中学黄萍2011年7月27日 15:3

6、1张彦国于11-7-27 15:48推荐文章思路清晰,观点鲜明,方法实用,便于操作。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发挥这种学习方式的有效性是我们在教学中的主要任务。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目前学生总是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改变教育教学观念,只有这样,才会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落实到位;我们应该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接受思想教育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把素质教育的思想落到实处,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的人才

7、才能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应该说我们有许多工作要做,例如:教材的处理,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方法的改进等,但最重要的是教师观念的转变。一、相信学生,注意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要什么都自己包办,要相信学生自己有能力去化解知识。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我应担当起组织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知识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看、说、讨论而掌握。如此教学,学生印象深刻,不易忘记;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也锻炼了自学、概括的能力,培养了理解、表达能力;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张扬,学习的主

8、体作用得到了发挥,成功的愉悦得到体验。 二、大胆放手,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愉悦的学习环境 传统教学中,教师总以严谨的教学秩序为治学之标准,学生被遏制住兴奋,压抑着学习的冲动和发现,他们只被老师需要时,才一吐为快,老师不点名,不准开口,如此,学生只能是机械地学习,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受到了制约。学生的学习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的,而多是在积极发言、相互辩论中闪现的。如果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则他们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逝。当然,不是说乱成一团才为妙,但一个开放的、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应该有学生自由表达意见的时空。适度的“乱”,在教师控制之中的“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9、,使他们能真正参加到教学活动中。例如,在教学美国内战时,可以首先让学生看书,然后让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之间讨论完成。在此期间,教师可以适当引导,课上学生发言非常积极,从学生限时作业来看,这样做的教学效果非常好。 三、顺应学生学习的需求 在教学承上启下的魏晋文化时,由于学生已在语文中学过的三曹有关知识,所以我准备的一些问题提出来后学生很快就回答了。面对如此情况,我又增加了一些更加深的问题,更加开放的问题让学生解决,并补充了一些较难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学生对此非常满意。教是为了学生的需要,我们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知识需求设计和不断改变教学计划,以便更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四、发挥合作学习的

10、优势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是否采用要根据学习内容而定,关键是要看实施的效果。指导合作学习时要注意三点:一是做好合作准备。对初中年级的学生要教会合作的方法,尤其是七年级的学生。另外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一定要留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必须对所需要研究的问题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然后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二是明确合作目标。在小组合作之前我要让学生明确小组合作的目的是什么通过合作要达到什么目标,各小组在合作中担任什么角色、需要完成什么任务,从而有的放矢的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三是关注情感、态度和习惯,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我关注学生合作、交流时的语调,体态语言,要教会学生认真倾听,委婉提问,这

11、也是合作学习必须担负的培养交往技能的责任和任务。形成合作机制。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组内成员应该有明确的分工,每一个合作小组都要有一名“领头羊”负责组内活动的组织与协调,确保合作学习有序进行,保证组内成员有平等参与的机会。如果每次合作都能注意到这几点,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必然会提高。五、将表现的机会留给学生 学生提出问题以后,有些教师习惯于自己立即给学生一个满意的回答,其实这样的机会首先应该让给学生。学生能解决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自己解决,要多给学生回答问题,展现能力的机会,同时教师还要及时表扬这些学生。以课堂小结为例,我们应多采用由学生自己总结的方法,也可以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形式进行,如教师可用“

12、通过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请用一句话概括你所学到的知识。”等之类的话,让学生概括总结,补充提炼;或者让学生用提纲或表格的方式总结本节课,这样就锻炼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使其水平不断提高。 总之,我们要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认真组织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注意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切实把学生推到教学活动的前台。我们要打破常规,敢于创新,积极实施主体性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历史讲述课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山东省宁阳第三中学黄萍2011年7月28日 15:50 历史讲述课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山东省宁阳第三中学 黄萍当前进行的新课改,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异彩纷呈,但讲述法在历史

13、课堂教学中仍然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这是由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的。只要我们运用的好,讲述法就能发挥出迷人的光彩。下面就将我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教师的讲述与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关系谈一谈自己的做法。教师在课堂上讲述历史知识,学生不一定就是被动地接受,关键在于教师是怎么进行讲述。如果教师的讲述内容是具体的,教师的讲解分析是深刻的,教师的教学语言是简明形象、生动幽默的,就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如果教师的讲述迎合了学生的兴趣、情绪、情感、愿望等心理需求,就一定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呼应,出现师生之间真正的互动和心灵上的交流。一、导入激趣凡是富有艺术魅力的讲述,都要有一个

14、引人入胜的开头。教师上课的导语,要求一开始就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探求新知识的情景。但导语要提炼精当,不可冗长而冲淡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因此,不拘一格,因课而导,创新导语设计,用影视题材做导语,借助广告、谜语、史论、故事、诗歌、名言等,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多样的形式来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产生渴求知识的心理,那么定会大大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所以,我上每一节课都采用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讲“汉武帝军事上的大一统”,先向学生发问:“你知道我国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共获得几块金牌,居金牌榜第几名?”学生回答:“51块、第1名”,我接着问:“那么谁知道这第一名,

15、也就是冠军的称呼从何而来呢?”,学生都摇头,然后我就指出:“这一称呼与我们今天所要学的一位伟大的军事家霍去病有关,那为什么有关呢?据汉书霍去病传,霍去病以战功官拜骠骑将军,封“冠军候”,汉代以后战功卓著的武将,也都采用冠军的官衔。那霍去病有什么战功呢?通过今天的学习就知道了。二、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情景。讲述法比较明显的特点是缺乏师生交流,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发挥。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述过程中尽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他们积极思维,改变其被动听讲的局面。在这一点上,创设情景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如讲 “九一八”事变时,可先播放松花江上这首歌曲,要学生体会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感情。通过听歌,学生深深感受

16、到了当时东北人民对故乡的眷恋和被迫背井离乡的悲痛之情,完全陷入到所创设的情景之中。然后学生进入学习,也就能很快进入状态。通过内容的学习,学生更加痛恨日本的侵略,并对东北三省的沦亡、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有了更深的认识,这就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针对初中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可创设表演情境,让学生自己扮演历史人物。这样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不断的追求新知识的欲望。如讲授地动仪时,我让学生事先看书,然后请一位学生以发明者张衡的身份到前面黑板上绘图介绍地动仪的设计原理,同时接受记者(其他学生)的采访,解答记者的疑问。学生们自告奋勇扮演张衡,到前面边绘图边讲解地动仪的设计意图,其他同学也纷纷扮起了

17、记者。随着活动的开展,学生不仅了解了地动仪设计的巧妙之处,而且通过提供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发展潜能的场所,使学生的心理得到了满足,激发学生对新的学习内容的求知欲。三、对知识及时进行梳理通过梳理知识线索、结构、重点、难点、关键等方面,使学生对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学起来有的放矢。学起来感到容易由此产生兴趣。比如在讲述七年级历史下册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中,教学目标是:简述“闭关锁国”政策的表现,从不同角度分析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学会从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通过联系实际分析说明“闭关锁国”政策的历史影响从而体会改革开放的正确性。围绕这样的教学目标,我提出以下问题:什么是

18、“闭关锁国”政策呢?其具体表现是什么?清朝为什么要推行这种政策呢?清朝推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这些问题的设计,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把学生带到精彩的问题空间,有利于学习目标的完成。最后再以小节的方式对闭关锁国政策进行总结,这样学生一目了然。四、要注意用好结语的技巧。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回。描龙画凤,难在点睛。”“头难起,尾难落。”就课堂教学而言,“口”之所以难“收”,“尾”之所以难“落”,是因为它是一堂课走向成功的最后一步。如果在课堂收尾时草率收场,结果明显影响了教学的整体效果,甚至导致整堂课功亏一篑。所以须有意味无穷的“终曲”,从而使得课堂教学布局合理,结构完美,达到

19、前后浑然一体的妙境。例如在讲北宋加强中央集权一课结束时概括为:由于唐末五代分裂割据严重,宋太祖为改变以上局面,开始采取措施。这些措施包括“杯酒释兵权”,将丞相权力分散,派大臣到各地做知州,派转运使到地方管理财政,建立禁军的主要措施,起到了铲除割据条件的作用,在北宋后基本没有出现过长时期的分裂割据。但由于过分分权,出现“冗兵、冗官、冗员”,最后导致“积贫积弱”局面的出现。这样就使学生对本课知识有了整体认识,掌握这些知识就容易多了。总之,要增强课堂有效互动以师生、生生的交往互动促进学生的发展,沟通教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拓展教学视野,克服了以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教学以考试为中心

20、的做法,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课堂教学观的树立,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历史试题山东省宁阳第三中学黄萍2011年7月29日 11:13 一、选择题:唐太宗曾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在位期间,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保证农民的土地和生产时间,促进了社会发展。唐太宗的执政措施实质上体现了( )A、道家的“自然无为” B、儒家的“仁政德治” C、墨家的“兼爱非攻” D、法家的“依法治国”命题思路: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的有关知识,题目却是唐太宗的知识,对学生的迷惑较大。重点针对唐太宗的治国思想突出反映是哪一思想家的主张,一举多得。二、非选择题:1921年7

21、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一个新生的力量出现在了中国政治的舞台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二十世纪中国的命运。中国经历了百年沧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逐步实现了伟大复兴。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它的诞生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2、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 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秋收起义后,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的革命道路。3、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抗日民族

22、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4、解放战争后期,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解放军发动了三大战役和1949年4月发动渡江战役,请写出三大战役的名称。5、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在这一探索的过程中,哪次会议的召开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的良好开端?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是指什么道路?这次会议后在农村改革的主要形式是什么?7、党的哪次会议上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简要概括它的内容。8、党的十四大上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哪次会议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9、中共在探索中国革命和建

23、设道路中都遵循了了共同的思想路线,请指出中共遵循了怎样的思想路线?命题思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建立了新中国,并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覆盖面广,有各次会议的召开、反抗国民党的斗争、消灭国民党主力的三大战役、新的思想的确立,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激趣、和谐、质疑,打造历史新课堂山东省宁阳第三中学 黄萍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创新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历史学科作为中学基础教育的一门课程,同其它学科

24、一样,应该旨在为培养有创造性的人才。这里就自己的实践谈谈粗浅看法。一、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生只有在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下,才能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才能积极思维。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自己就要在勤于积累资料素材的基础上,巧于设计问题情境,善于驾驭语言技巧,将引人入胜的寓言、脍炙人口的诗歌、言简意赅的歇后语、饶有情趣的民谣、美妙动听的音乐、启迪智慧的谜语、幽默风趣的漫画等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在讲天津条约开放的十处通商口岸时,我让学生按口诀记忆 “宁镇汉口加九江;沿海营烟再加汕;岛上还有琼台淡。”再如清朝先后12个皇帝在位,学生往往

25、理不清顺序,我要求学生记“努皇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押韵上口。激发并保持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绝非靠一两次活动或简单重复说教所能奏效的,而是要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心理的变化、知识的增多、理解能力的提高、审美意识的增强等诸多因素,贯穿于历史教学的全过程,体现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从而使学生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萌动的创造意识。二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教学多元互动模式教学活动是一种双边活动,师生间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因此,历史教师一方面要以自己的才华、热情及治学的严格严谨态度去吸引学生,另一方面要做学生的知己,使学生感到自己在学术上、

26、人格上与老师是平等,保证了课堂气氛的轻松愉快,进而活跃学生的思维。 如在讲“为民族独立而战”一课时,让学生分析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的意义,如何评价华盛顿?虽然有的学生的分析没有谈到点上或很片面,但我仍对学生给以鼓励,希望他下次多思考,争取谈的更好。激励性的语言,不仅能缩短师生的距离,而且使学生的自信心增强,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交流,鼓励学生敢于对教师、教材进行质疑和超越。在遇到分歧的问题时,还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例如,在讲“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一目时,我引导学生思考台湾后来的发展历程,以及今天关于台湾问题应该怎么看待?学生对此大胆的提出自己的

27、观点。再如在讲授“一国两制的构想”这一目时,我设计这样两个问题:香港回归祖国后,将实行一国两制的政策, 50年后,中国将变成怎样的情形,你们敢不敢设计一下中国理想的社会制度?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多层次的去展开联想。这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十分有益的。三、教师启发学生善于思考和敢于质疑释疑 “思源于疑”,思维活动通常是由疑问而产生的。只有当学生对所学问题产生疑窦时,才能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教师可以在学习任务栏中从多角度、多层次根据学生的水平差异设计问题,既照顾到学生的个别需要,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学习的主题展开学习活动。如我在讲述“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时,先让学生观看周恩来在万

28、隆会议上的外交记录片,然后设问,“在会上许多国家对新中国不理解,再由于帝国主义国家的挑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攻击,如果你作为中国代表应该怎么办?”。这样的设问自然就会引起学生的好奇,从而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思维,顿时展开了热烈的争论。类似的设问悬疑,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愿望,从而使学生积极地思维,并在探索中透过现象看到了历史的本质。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循着学生的思路继续设问,让学生继续思考,及时发现学生争论的焦点,引发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与学生交流思想,让学生提出一些自己所想研究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如在讲述“戊戌变法”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本目就提出了以下的问题:变法内容如果兼顾顽固

29、派利益,会不会成功呢?康、梁等人为什么不联合慈禧太后变法呢?英、日两国为什么要帮助康、梁?谭嗣同明明可以保全性命,为什么要留下来?戊戌变法时间那么短,是否没有在社会上造成什么影响?从学生的问题中可以看出,有些史学界已经形成了定论,有些是史学界正在研究的,有些是他们在所学内容的基础上的牵强附会。无论属于哪一种情况,都是学生积极思维的结果,教师应通过在线交流发现其合理因素并给予肯定。对学生提出的众多问题教师不要急于解答,而应把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讨论形成答案。在教学过程中经过老师的精心安排,可以使学生自始至终处在问题的情境之中,一个问题解决了,又有新的问题,使学生不断地产生解决问题的要求,使整

30、个学习过程处在热烈的讨论之中。好的习惯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更是学生今后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终生学习的基石。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工作在一线教师岗位14年的历史教师,就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学习习惯方面谈谈自己的做法。一、 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近几年宁阳县大力推行“三环节”教学,“课前预习”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预习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课堂的质量,能将知识有效地串联,并能提高上课的效率。我在指导学生预习时是这样做的:做好预习提纲,预习时对要学的内容在

31、教材上圈点勾画,对学习的知识有个总体了解;学习小组长整理好自己小组的所得、疑惑,做好预习收集。这样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疑问做好二次备课,有着重地进行讲述,做到重点突出。长此以往,学生知道预习阶段应该完成哪些学习任务,上课集中精力突破难点,而不至于老师全盘包办,或者浪费提升思维的宝贵时间。知道了如何预习,学生就要积极主动的去预习,按照预习要求和自己的习惯去预习。二、教会学生“走进历史” 学生无法准确定位历史时空,这是历史教学的老大难问题。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在教学中经常让学生融于历史情境中,体会历史。比如在讲述“政权并立的时代”时,因为本节课知识较多,学生学起来容易混乱。为此课上让几名学生上台演示了“杯酒释兵权”,让学生明白了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播放刘兰芳的评书杨家将片段,认清当时政权的并立情况;让几名学生上台扮演少数民族政权:辽、金、西夏,并能介绍各自民族的特点、政权建立情况、国力、与宋朝的关系,这样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充分消化了历史,对历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有让学生“走进历史”,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历史,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让学生逐步准确地形成历史时空观念。三、教会学生“整理历史” 学生有了准确的历史时空观,可以对历史知识形成较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