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171.48KB ,
资源ID:6405561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40556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瑞利信道.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瑞利信道.docx

1、瑞利信道1、题目要求(1)利用图5.24(英文)完成频域法Rayleigh信道仿真;(2)在同一个图形中与Rayleigh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3)统计出均值、方差和均方根值;(4)以上述均方根值为门限,统计出LCR和AFD以及BER。2、瑞利信号衰落模型2.1瑞利理论基础在移动无线信道中,瑞利分布是最常见的用于描述平坦衰落信号接收包络或独立多径分量接收包络统计时变特性的一种分布类型。瑞利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为:是包络检波之前所接收电压信号的均方根值,是包络检波之前所接收信号包络的时间平均功率。瑞利分布的均值为: (1)瑞利分布的方差为: (2)瑞利信号的均方根为: (3)2.2瑞利衰落仿真模型

2、基带瑞利衰落仿真器频域实现Matlab仿真步骤:(1)首先确定接收机速率,载波频率,多普勒频移和的N点;(2)根据书上多普勒平移公式,计算出的正频率部分频域值,对其取反,合成得到全频域的(3)在matlab生成两个独立的复数高斯噪声:对于噪声一,在时域信号产生N点高斯噪声信号,对该号作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后得到复数高斯信号频谱;同样的方法再合成高斯噪声二;(4)将多普勒功率谱分别与复数高斯噪声信号相乘,再求快速傅里叶反变换(IFFT),得到时域信号;(5)对IFFT后的信号求模后分别平方相加,最后开方后即得到瑞利衰落信号。3、瑞利信号衰落仿真通过上面的仿真步骤,结合仿真器结构图,运用Mat

3、lab进行瑞利信道衰落仿真(代码件附录1)图:步骤(2)计算出的正频率部分频域值,对其取反,合成得到全频域的得到的多普勒功频谱如下:(3)在matlab合成两个独立的复数高斯噪声,对于噪声一,在时域信号产生N点高斯噪声信号,对该号作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后得到复数高斯信号频谱;同样的方法再合成高斯噪声二;最终得到的高斯噪声结果如下:(5)将多普勒功率谱分别于高斯噪声信号相乘,得到如下结果:(6)再求快速傅里叶反变换(IFFT),得到如下结果:(7)对IFFT后的信号求模后分别平方,结果如下:(8)对(7)得到的信号相加,最后开方后即得到瑞利衰落信号,分别如下图所示:(10)用db表示瑞利信道

4、;接收机120km/h时,瑞利信道衰落包络(2)在同一个图形中与Rayleigh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红色线条表示仿真的瑞利概率密度,黑色线条表示理论概率密度在本次仿真中,通过将瑞利概率密度理论值在matlab数值化后绘图(,rms=1)再绘制出仿真概率密度来对比。通过对比两条曲线可以发现,仿真的结果基本接近理论计算,只有当rms在0.51的区间内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有一部分差异。(3)统计出均值、方差和均方根值;通过matlab仿真和统计统计(代码见附录2)瑞利仿真分布均值为: 瑞利仿真的方差为: 瑞利仿真的均方根为: (4)以上述均方根值为门限,统计出LCR和AFD以及BER。将门限值设置为0

5、.0015V,通过matlab统计出如下的电平分布图 根据电平通过率(LCR)的定义:瑞利衰落包络归一化为本地rms电平后,沿正向穿过某一指定电平的期望速率。对瑞利信号的包络进行斜率为正,并且高于电平门限的值进行统计,然后求出每一点间隔的时间,结合二者就可以求出电平通过率(LCR)。因此,根据代码(见附录2),通过matlab可以计算出电平通过率(LCR)图片为:得到的值为:根据平均衰落持续时间(AFD)定义:接收信号低于指定电平的平均时间段值。其定义公式为:根据AFD的定义,运用matlab(代码见附录2)可以计算出平均衰落时间(AFD)为:根据误比特率(BER)的定义:,经过推导发现,其误

6、比特率可以用门限通过率定义,其为:,其中数据速率可以根据以下方法求出:首先计算出码元总数(即总频域点数),再求出总时间(),最后根据即可得到数据速率,然后可以求出:附录1:clc;clear;fc=900*10.6; %载波频率 v1=120*1000/3600; %接收机速率km/h c=300*106; %光速 fm=fc*(v1/c);N =128*100; % 产生多普勒功率谱gap = 2*fm/(N-1); T = 1/gap; sf0 = 1.5/(pi*fm); for n = 1:(N-2)/2 sf(n) = 1.5/(pi*fm*sqrt(1-(n*gap/fm)2);

7、end SEf = fliplr(sf),sf0,sf; %合成全频段的多普勒功率谱figure(1); plot(SEf); title(多普勒功率谱);xlabel(f);ylabel(size);grid;% 产生两个正态分布噪声源Gauss_time1=randn(1,N-1);Gauss_time2=randn(1,N-1);GaussN1=fft(Gauss_time1);GaussN2=fft(Gauss_time2);% 产生瑞利衰落信道x = ifft(sqrt(SEf).*GaussN1); y = ifft(sqrt(SEf).*GaussN2); rayleigh_am

8、p = sqrt(abs(x).2+abs(y).2); rayleigh_db = 20*log10(rayleigh_amp); %用dB表示瑞利信号figure(2); plot(rayleigh_db);% axis(0 140 -100 20);title(瑞利信号衰落);xlabel(N);ylabel(dB);grid;figure(3)r = sqrt(0.5*(real(Gauss_time1).2 + real(Gauss_time2).2);step = 0.1; range = 0:step:3;h = hist(r, range);fr_approx = h/(ste

9、p*sum(h);fr = (range/0.5).*exp(-range.2);plot(range, fr_approx,r, range, fr,k);title(瑞利概率密度);xlabel(rms);ylabel(p(r);grid;figure(4)subplot(2,2,1)plot(Gauss_time1);title(时域高斯信号1);xlabel(N);ylabel(V);grid;subplot(2,2,2)plot(Gauss_time2);title(时域高斯信号2);xlabel(N);ylabel(V);grid;subplot(2,2,3)plot(GaussN

10、1);title(频域复数高斯信号1);xlabel(实部);ylabel(虚部);grid;subplot(2,2,4)plot(GaussN2);title(频域复数高斯信号2);xlabel(实部);ylabel(虚部);grid;figure(5)subplot(2,1,1)plot(sqrt(SEf).*GaussN1);title(高斯噪声与多普勒功率谱相乘1);xlabel(实部);ylabel(虚部);grid;subplot(2,1,2)plot(sqrt(SEf).*GaussN2);title(高斯噪声与多普勒功率谱相乘2);xlabel(实部);ylabel(虚部);g

11、rid;figure(6)subplot(2,1,1)plot(x);title(IFFT1);xlabel(实部);ylabel(虚部);grid;subplot(2,1,2)plot(y);title(IFFT1);xlabel(实部);ylabel(虚部);grid;figure(7)subplot(2,1,1)plot(abs(x).2);title(求模平方1);xlabel(N);ylabel(V);grid;subplot(2,1,2)plot(abs(y).2);title(求模平方2);xlabel(N);ylabel(V);grid;figure(8)subplot(2,1

12、,1)plot(abs(x).2+abs(y).2);title(平方后相加);xlabel(N);ylabel(V);grid;subplot(2,1,2)plot(sqrt(abs(x).2+abs(y).2);title(相加后开方);xlabel(N);ylabel(V);grid;附录2:%求均值、方差、均方差sum1=0;sum2=0;sum3=0;for n=1:length(rayleigh_amp) sum1=sum1+rayleigh_amp(n);endave=sum1/length(rayleigh_amp) %求瑞利衰减均值for n=1:length(rayleig

13、h_amp) sum2=sum2+rayleigh_amp(n)2; sum3=sum3+(rayleigh_amp(n)-ave)2;endz=sum2/length(rayleigh_amp);fc=sum3/length(rayleigh_amp) %求出瑞利衰减方差rms=sqrt(z) %求出瑞利衰减均方差%求电平通过率、平均衰落持续时间和误比特率i=0;j=0;e=0;q=0;for n=1:length(rayleigh_amp)-1 if(rayleigh_amp(n+1)-rayleigh_amp(n)=0)&(rayleigh_amp(n+1)=rms)&(rayleigh_amp(n)=rms) i=i+1; endendLCR=i/T %求出电平通过率for m=1:length(fr_approx) if(rayleigh_amp(m)=rms) e=fr_approx(m)+e; endendAFD=e/LCR %求出平均衰落持续时间bps=length(rayleigh_amp)/T %计算数据速率BER=LCR/bps %求出误比特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