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45.57KB ,
资源ID:640242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40242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二轮精品现代文阅读四实用类文本阅读.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二轮精品现代文阅读四实用类文本阅读.docx

1、二轮精品现代文阅读四实用类文本阅读【二轮精品】-现代文阅读(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考纲解读】 考纲内容 考纲阐释 考点分布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C级(分析综合)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实用类阅读的基础,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都建立在此基础之上。 所谓文中信息除了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之外,还包括文本当中能够满足某个专题的特定内容。 这些信息都掺杂在文本的其他文字信息之中,这就需要我们能够迅速的删汰无效信息准确的把有效的信息提取出来,这就是筛选。 筛选出来的信息往往是零乱的,甚至是零碎的,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些信息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使

2、之完整化、条理化,这就是整合。 筛选整合信息时,要充分尊重文本事实,必须完全排除我们自己主观因素的干扰,不以自己个人平素所获的知识取代文本事实,更不以自己个人的是非为是非,筛选整合出来的信息相对于文本本身来说,必须是原生态的。尊重文本,应该是我们筛选整合信息时必须信守的原则。 整合信息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的观点态度等要求之间是交叉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 1抓住寓意含蓄的句子或在结构层次中起重要作用的语句,要求考生从上下文提取有关信息并换,使这些语句的寓意具体化和明朗化。 2从文章主旨、写作意图出发,要求考生寻找有关的词语或句子,或者是按提供的例句去寻找同类的语句。 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

3、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C级(分析综合) 所谓语言特色,即文本呈现出来的语言个性,是叙述性的还是描写性的,是平实的还是绚丽的,是严肃的还是诙谐幽默的,是深奥艰涩的还是平易晓畅的,包括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段等等,都属于语言特色的范畴。 文章的结构,则是指对文章材料的组织形态,对材料的组织比较灵活,因此其结构形式也就较为多样。把握文章结构,有利于理清文章思路,从整体上感知文本内容。 概括中心思想,即提取文章的灵魂,它里面往往包含文章的主要内容、精神实质以及的主要倾向,有时还包括作品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等。 1数据的运用 2语言的形象生动 3标题的好处、开头、中间、结尾段落的特点、作用。 分析文本的

4、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能力层级:C级(分析综合) 基本特征应该包含以下两个层面:一是一种文体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征,另一个是具体的文本所具有的富有个性的特征;而主要表现手法是指具体的文本所采用的诸多表现手法中最突出的一种或几种,如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等。 1结构特征 2语言特征 3写作技巧 对这些问题的解答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考虑。 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能力层级:D级(鉴赏评价) 评价就是要有自己的见解,不一味因袭他人成说,不人云亦云,要尊重文本事实,要有正确的是非观和浓厚的社会责任感,所有言论不违法不背离社会公德,并且能够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进行认识解读。主要观点和

5、基本倾向就是能够把握各类作品所传达的立场、观点、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1评价文本中含主要观点的句子 2 评价文本中耐人寻味的句子 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能力层级:D级(鉴赏评价) 文本一旦产生,就会对社会产生影响,并呈现一定的社会价值。所谓价值指的是文本的积极作用,指在过去、现在以至将来的社会上产生过的、正在产生的或将会产生的作用。而影响则既有积极的也包括消极的,具有两面性。要求考生能够把文本放在更其广泛的空间里去进行考察评判。 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层级:D级(鉴赏评价) 某种特色就是不确定的特色,只要是属于文本的特色都可以,如选择材料、提炼意旨、构思谋篇、遣词造

6、句等角度,只要它有特色都可以作为我们思考判断的对象。文本的某种特色在与同类文本的比较中得出。 思考与判断不是两分的,关键在深度这两个字上,所谓深度就是要深入的非一般性的分析,对某种特色要能在肯定其积极的一面的同时,也能准确地看到它的不足的一面。要能指出这种特色,然后文章说一说文章为什么要营造这种特色,还要进一步指出这种特色的好处、效果或不足,最好是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理由。 1 语言特色 2 结构特色 3 选择材料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能力层级:F级(探究) 所谓意蕴就是文本的情、意、趣、味等内涵,透过字面意思,从整体上深入思考,明白表达的真正意图或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地方,一

7、般包括某些含义深刻丰富的语句、主要观点对某种现象或某个问题的揭示程度。 不同的角度发掘,就是要求我们采取不同视角对文本作多侧面的考察;不同的层面发掘,就是要求我们对文本能够作出深浅度不同的认知解读,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自然、人文等方面思考,进而挖掘作品内在的精神实质。 自然科学本身虽然没有阶级性,但是一旦把它写成科普作品,就具有鲜明的思想性,篇科普作品,如果思想境界不高,即使科学性准确,文艺性再强,也是失败的。 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能力层级:F级(探究) 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应该包括传主本身体现出来的人生价值和传者的情感态度所反映出来的人生价值。而文本反映出来的时代精神则是

8、指文本体现出来的它产生的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另一方面也包括文本本身与现在社会的精神之间的相通之处。前者属于历史性的,后者则是属于现实性的。这是属于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要求。 探究文本中的疑难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能力层级:F级(探究) 探究就是探讨穷究的意思,疑点和难点则是探究的对象。所谓疑点、难点主要是指客观存在的读者普遍认为的弄不清楚的地方和不容易弄清楚的地方。提出自己的见解有这样的两层含义,一提出的见解具有独创性,不因袭他人成说;二提出的见解不要求就是最终的科学结论,只要言之成理,能够自圆其说就可以。 1对文本中疑点和难点的探究。2表明自己的观点,并对自己的观点作出分析论证。3与其它文本比

9、较优劣,并做出有理有据的分析。 【真题共赏】 (2012新课标全国卷)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谢希德的诚与真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正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谢希德从亲人的来信中得到这一消息。昂首屹立于世界东方的祖国母亲,像磁石般吸引着这个远在异国他乡的赤子。有人劝告谢希德不要回到当时生活贫困、科研条件差的中国去,她却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决心在学习告一段落后,立刻的回国参加建设。1952年,获得博士学位的谢希德回国,在复旦大学任教,并于1956年与北京大学的黄昆教授共同主持开办了我国第一个半导体专门化培训班。 谢希德一直密切着国内外物理学研究的动态,努力探

10、索真知。上世纪70年代后期,她开始思索一个奥妙而又实际的问题怎样使钢材不生锈?是什么起到抗腐蚀的保护层作用?世界上一些国家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钢材达上千万吨,中国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怎样才能使我国有限的钢材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要涉足表面物理。专长在半导体和固体物理研究的谢希德,如果继续从事她的研究,可以说既省力又稳妥,还可以尽快出成果;如果另辟蹊径入新领域,即使付出艰辛的劳动,五年十载能否取得显著成绩仍是个未知数。然而,她是一个进取心很强的人,表面物理亟待研究,哪怕付出10倍、20倍的努力,也要勇闯难关,有所创造。作为学界前辈,她也要借此鼓励年轻人去开拓这个前景广阔的新领域。谢希德率领她的团队,

11、经过认真细致的研究,一点一滴地积累经验,使复旦大学的表面物理研究达到了世界水平。 1983年,谢希德担任复旦大学校长。以她的身份,每天上下班都有专车。可是人们时常在校车上看到她的身影。她说:在车上既可以提前处理一些公事,又可以借这个机会与同志们交谈,倾听各种议论。从校内的事到天下事都可以成为车内的话题,其中有牢骚,也不乏独到的见解;特别有意思的是车内总有一两位不愿隐瞒自己观点、也不善于窃窃私语的同志不时发表一通高见,而且获得一些同事的共鸣。在这里,教师对学校的意见和要求得到了反映,学校的决策又通过谢希德的宣传深入人心。 谢希德这样一位日夜为科学事业操劳的学者,业余爱好广泛,喜欢多彩的生活。她酷

12、爱集邮,喜欢欣赏古典音乐和阅读文学作品。生活虽然是丰富的,但一个人却不可能样样喜好、样样精通。有人曾撰文说谢希德爱好和擅长烹饪,其实她对此谈不上内行。为此她特意关照那要实事求是:中国的烹饪大有学问,我还未入门,其实我的手艺远不及我爱人。 1987年,谢希德的丈夫、中科院院士曹天钦患重病住院,一位成就极高的科学家变成了比孩子更需要照顾的病人。谢希德接受了这个残酷的现实,尽心履行着妻子的职责,为治愈丈夫的疾病倾注了一腔深情。那几年,谢希德政务缠身,再加上频繁的学术和外事活动,身心都十分劳累。但是不管工作多忙,只要人在上海,她每天都要挤出时间,去医院陪伴丈夫,默默地做着力所能及的一切。她和所有勤劳朴

13、实的中国妇女一样,有着憾人心魄的人间至诚。 1999年,谢希德应邀担任新世纪版十万个为什么的编委,并修改书中的两篇科学小品。她深知即便是科普文章也不能不讲准确性。谢希德修改文章也像做科学实验一样,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如某混淆了硅片和芯片这两个概念。芯片是硅片经过多道程序加工而成的,她特地画了一个简明易懂的示意图供参考。另一个地方,为求形象生动,用指甲大小来描述一个面积概念。不同人的手指甲可能差别很大,即便是同一个人,大拇指和小拇指的指甲大小也并不相同。谢希德根据实际情况把它改成一厘米见方这样较为准确的写法。求真的科学态度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谢希德对此更为看重。 (摘编自王增藩谢希德传) (1)下

14、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新中国成立后,有人劝阻谢希德回国,是考虑她事业的发展,担心国内科研条件差影响她在物理学研究上取得成绩。 B担任校长的谢希德,经常乘校车上下班,使校车成为反映意见、宣传决策的重要窗口,这体现出她为人的平易谦和。 C谢希德在钻研科学的同时,业余爱好也很广泛,但不擅长烹饪,对此也不感兴趣,所以不希望别人宣传她精于此道。 D谢希德在修改一篇科学小品时,特地为原作增补了一个简明易懂的示意图,以区别硅片和芯片这两个概念。 E本文撷取谢希德人生的若干片断,描写她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关爱亲人的事迹,表现了一位杰出女性的伟大人格。 答案:E给3分,答

15、B给2分。答A给 1分;答 C、D不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C项,谢希德对烹饪可能也感兴趣,只不过他不希望别人过于宣传她精于此道,备选项说得过于绝对。D项,备选项与原文她特地画了一个简明易懂的示意图供参考显然出入过大。 (2)谢希德而从事自己不熟悉的表面物理研究,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请简要分析。(分) 答案:这项研究可以解决钢材腐蚀的问题,节约能源,对国家建设有重要意义;作为科学家,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入科研新领域;作为学术前辈,可以借此鼓励年轻人,开拓科研新领域。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和概括的能力。谢希德放弃自己的专业研究,从事自己不熟悉的表面物理研究,既有内因也有

16、外因。找原因,要立足第二段,从一些关键句中去概括原因即可。 (3)谢希德在科学工作中的求真态度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说明。(分) 答案示例:密切学术动态,努力探索真知;研究过程中认真细致,注重积累,追求高水平;修改科普文章一丝不苟,注重概念和表述准确无误,不片面追求形象生动。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传主的性格特点体现在多个方面,而本题限制为在科学工作中的求真态度,这样就大大降低了难度,概括时也不会遗漏,我们不妨先找出区域(如第二段和最后一段),寻找关键句,然后从中归纳。 (4)谢希德的诚体现在很多方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分) 答案示例:方面一:对祖国无限忠诚。视祖国的

17、利益高于一切,不计个人得失,毅然回到科研条件差的祖国参加建设;为国家建设需要调整研究方向,入科研新领域。 方面二:对事业充满热诚。作为科学家,锐意创新,勇闯难关,实事求是,一丝不苟;作为大学校长,谦虚做人,认真做事,深入众,不搞特权。 方面三:对亲人至爱至诚。不被丈夫身患重病的残酷现实所压倒,为治愈丈夫的疾病倾注深情;不顾自己工作繁忙,尽心尽力地照顾丈夫,具有勤劳朴实的美德。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传主性格特点中诚的理解。属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只要考生结合文本,立足原文,思考传主的精神品质。谢希德的诚,你对他的理解,不能离开文本,从一个方面肯定,然后回答分析,只要言之有理,说之有据即可。 (2

18、012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古怪的重水 叶永烈 1942年,正当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大陆激烈进行的时候,英国的间谍部门却把注意力集中在挪威南部某荒凉小镇的一家看起来很普通的小工厂。这家小工厂里,并没有隆隆的机器声,也没有高高的烟囱。只有当地发电厂的电线和自来水管。它在静悄悄地生产着一种神秘的重要物资。德国军队重兵防守,但这家小工厂还是被英国间谍炸掉了。德国人马上调集专家抢修,花了9个月的时间,小工厂又开始了神秘的生产。1944年,德国军队极为秘密地把小工厂的产品运走。但那些产品最终还是被英国间谍的定时炸弹和美国的轰炸机炸毁了。 这家小工厂生产的究竟是什么样的产品呢?这神秘的

19、产品,就是重水! 重水看上去跟普通的水差不多,也是那样无色透明的液体。然而,它似水不是水,跟普通水有着许多不同的脾气。重水确实是重水,它比普通水重。1立方米重水要比1立方米普通水重1056公斤。重水这名字,便是打这儿来的。谁都知道,在标准条件下,普通的水在0结冰,在100沸腾。然而,重水却在38结冰,在10142沸腾。普通水的密度在4时最大,重水的密度在116时最大。很多物质在重水中的溶解度,比在普通水中小。比如,食盐在重水中的溶解度,比在普通水中减少15%,氯化钡的溶解度则减少20%。许多化学反应在重水中进行,比在普通水中慢。严格地说,重水也是水!普通的水分子是有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组成的

20、。重水的分子,也是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组成的只不过这氢原子不是普通的氢原子而是重氢原子。 在大自然中,普通的水很多,然而重水却很少,在50吨水里大约只含有75公斤重水。重水总是混杂在普通水中,均匀地混合在一起。怎样才能把重水分离出来呢?人们发现,当用电流电解水的时候,普通的水大量被电解成氧气和氢气,而在剩下的液体中,重水的含量越来越多。于是,人们便请电流帮忙,来提取重水:把水大批大批地电解,然后把剩下的液体进行蒸馏,利用重水和普通水沸点的不同把它们分开,制得很纯净的重水。从天然水中提取重水,要消耗大量的电能。据统计,提炼一公斤重水比熔炼1吨铝所需要的电能还多3倍。 重水,是制造原子弹过程中

21、的重要角色!它能有效地减慢中子的速度,把快中子变为热中子,并且它本身不吸收中子,不会减少中子的数目。因此,重水是非常理想的中子减速剂,它能使链式反应进行下去,实现原子弹的爆炸。重水因之成为举足轻重的战略物资。当年德国人失去重水之后,整个制造原子弹的计划不得不推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原子能开始被应用在工农业生产上。人们建造了原子能反应堆。在原子能反应堆中,同样要用到中子减速剂,用到重水。 在制成原子弹之后,人们又发明了氢弹。制造氢弹的主要原料是氘和氚。氘重水。这样一来,重水更加身价百倍。氢弹爆炸,实际上就是氘和氚进行激烈的热核反应,在一瞬间释放出巨大的聚变能。 人们现在正努力探索控制热核反

22、应,把它应用在工农业生产,建造热核反应发电站。这种新型发电站与原子反应堆相比具有许多优点,比如环境污染少,热核反应产生的能力大,发电量大,更重要的是,原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洪湖河海的水中,有数以万吨计的重水,可以大量提取氕。正因为这样,如今重水被人们誉为未来的燃料。 (选自百年百篇经典科普,有删改) 19本文为什么从英国间谍对一家小工厂的破坏写起?(4分) 答案:突出表现小工厂所生产的产品的重要性。构成悬念,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引出下文对重水的说明。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章重点内容与上下文内容上的和在结构上的作用。本文开头写了一个非常普通的小工厂却受到英、德两国的特别重视,说明了重水的重要性;

23、用故事的形式开头,吸引读者,自然引出下文说明的对象重水。 20请从文中概括出重水的主要用途。(4分) 答案:示例一:用作制造原子弹的中子减速剂;在原子能反应堆中用作中子减速剂;提取氘,用于制造氢弹;提取氘,可以应用于热核反应发电。 示例二:作为中子减速剂,用于制造原子弹或建造原子能反应堆;作为提取氘的原料,用来制造氢弹或(将)应用于建造热核反应发电站。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并概括文意。文章段介绍重水的用途,概括出各段中心即可得到答案。 21第段的语言有哪些特点?请做简要分析。(4分) 答案:严谨。运用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严谨地说明了重水的特性和功用。简明。多使用短句

24、、语言简洁明白。如在大自然中,普通水很多,然而重水却很少。朴素。语言朴素自然,平实客观。如重水这名字,便是打这儿来的,读起来亲切自然。生动。有些句子运用了修辞,如跟普通水有着许多不同的脾气,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语言特色。本文是说明文,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简明、平实(朴素)、严谨、生动在文中都有很好的体现。结合具体句子加以分析。 22你认为本文的标题合适吗?请写出两条理由,并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答案:示例一:合适。古怪一词形象生动,能够引起读者兴趣。古怪准确地表现了重水稀奇少见的特点。正文重点写重水与普通水在特性、功用方面的巨大差异,文题一致。重水有多种用途,它

25、既可以用来制造武器,给世界带来巨大灾难;也可以用于工农业生产,给人们带来巨大利益,是矛盾的统一体。(答出两条即可) 示例二:不合适。虽写了重水与普通水不同的一些特性,但最终目的是写重水的用途,题文不符。 科技说明文应讲究客观性,而古怪一词带有主观感情色彩。重水是大自然中的一种物质,具有它自身的特性,无所谓古怪。重水与水相似,却比水重,所以称为重水并不古怪。(答出两条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通过探究文章标题是否合适,提出自己的见解。探讨题目是否合适,就要看题目和内容是否一致。题目中的古怪一词是否在文中有所体现应是探究的重点。 (2012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921题。 寂寞出学问 解放

26、周末对话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教授 昨天是第25个教师节。复旦大学向全体教师发出致谢和倡议,感谢在学术领域中默默耕耘多年的教师们,并倡导一种甘坐冷板凳的治学精神。 这种倡导,关乎复旦,又不止于复旦;关乎教师,也不止于教师。下面是记者对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教授的专访。 记者:在教师节这一天,复旦大学为何向全体教师发出这样的致谢? 秦:我们向辛勤工作一年的教师致敬,不仅尊重教师的一般性劳动,还特别强调一个重点:不能遗忘在学术领域耕耘多年、默默无闻的教师们。这些教师没有受到媒体的过分被媒体过分恰恰做不出学问因此,容易被遗忘。在这一时刻表达对他们的由衷感谢和深深敬意,是非常必要的。 记者:钱穆先生说

27、过,做好学问,要潜心十年。 秦:是的,类似的说法不少。20世纪50年代,南京大学韩儒林先生就把范文澜先生的治学精神概括为两句话: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这种甘坐冷板凳的精神,就是坚守学术的精神无论外面发生了如何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攀登学术高峰的路途中,一定要坚守学术。在这个方面,我颇为自豪,因为在复旦大学的历史上,不乏甘坐冷板凳、作出卓越成就的学者,他们的精神,是复旦重要的精神遗产之一。 记者:这种精神的确是宝贵的,但是,是否非得寂寞才能出学问?不甘寂寞就不能出学问吗? 秦:这个疑问可能于现在一种有目共睹的现象:学术考核时,不少教师拿出了一大摞成果,十几篇论文、好几部大书,都是在有限的几

28、年内写成的。但是,真正在学术界的人都知道,即使是一篇有真知灼见的论文,恐怕也不是一年半载就可以完成的。著作等身只有在个别天才身上才能发生。我认为,在现行的考评体制下出现了那么多的硕果累累著作等身是不符合学术规律的。 记者:也就是说,做学问来不得半点浮躁,必须静心求实。其实,寂寞出学问也是中国学界长期以来形成的优秀传统。那么,您认为怎样才能真正耐得住寂寞? 秦:在这方面,很多学者都有经验和教诲。做学问,首要的是要有其趣,要有对学问的热爱。比如,陈尚君教授用了20年的功夫做了全唐文补编、全唐诗补编,他做的工作大部分是辑录、校勘、订正,是非常细致认真的学问。当年陈先生住房不宽裕,在出版社借了20平方

29、米的房间,夏天没有空调,但他又不敢开电风扇,怕吹乱纸页,只能打着赤膊,挥汗如雨地工作,多少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很多人说,这多苦啊,我才不吃这个苦呢。实际上陈先生是苦中有乐,这种乐趣,是别人难以体会的。真正热爱学问的人,即使是在艰苦和寂寞的环境中,内心也并不孤单,相反,很充实,很幸福。 记者:您倡导学者要甘坐冷板凳,显然与当前浮躁的学术环境和文化氛围有关,不少人认为,这不仅仅是学术问题,而且是整个文化和社会的问题。在这其中,媒体似乎也起了不少的作用。那么,您认为,在当今的时代,学者和媒体之间应形成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秦:应形成良性关系。媒体要着重宣传学者的学术精神,恰当宣传他们取得的学术成果,而

30、不要去追逐学者的私人生活,不要过度把学者放置在社会热点中。媒体的过度会损害学者。 记者:有不少学者甘心埋首做学问,也有学者以走出象牙塔、主动参与公共空间为己任。 秦:确实有好多真正做学问的学者是不发言的。我们的态度是,鼓励学者利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学识在媒体上讲点话,关键是要有真知灼见。知识分子提出一些意见,对守住社会的良心、主张社会公正,绝对是有好处的。但是,学者在和媒体互动中,要守住学术界限。学者可以通过媒体适当传播学术成果,但一定不要把名利和传播挂起钩来,不要使自己成为媒体学者。学者不要以为通过在媒体上的频频亮相,自己就可以变成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对任何事情都能发表看法的全才。这实际上是在

31、降低学术的影响,也是在暴露自身的不足。 ( 解放日报2009年9月11日第l7、18版,有删改) 19围绕寂寞出学问,秦绍德从哪三个方面作了倡导?(5分) 答案:治学精神方面:要有坚守学术,静心求实的精神;治学态度方面:要有兴趣,要有对学问热爱;治学环境方面:媒体与学者应当形成良性关系,要弘扬学术精神,学术成果而不是学者的私生活。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根据题干要求,通读全文,筛选出信息在原文的合理相关的句子,再加以提炼。访谈在记者的提问和总结的带动下分为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均为秦绍德对寂寞出学问不同方面的认识,由此分别列出要点即可得出答案。 20秦绍德认

32、为,学者被媒体过分恰恰做不出学问,根据文意,怎样理解这一观点?(4分) 答案:媒体过分会影响学者静心求实;媒体过分学者的私生活会影响它们恰当地宣传学者的学术成果;学者在与媒体互动中不能守住学术界限,降低了学术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本题在采访之初即提及,在采访末段专门讨论媒体与学者应有的关系,答题区域可以确定主要在末段,但是也不能忽视前文,媒体作为外部环境是对学者思想是有一定的影响的,这个影响点在于出学问必须静,如果媒体过分,无疑会打扰学者做学问。 21如何理解文中所说的这种倡导,关乎复旦,又不止于复旦;关乎教师,也不止于教师?结合全文,请谈谈你的理由。(6分) 答案:这种倡导是复旦大学发出的,所以关乎复旦,同时这种倡导又是推而广之而向所有学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