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4 ,大小:65.84KB ,
资源ID:638992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38992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记叙文阅读训练.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记叙文阅读训练.docx

1、记叙文阅读训练初中记叙文阅读讲解一辨析记叙线索和作用 1 、线索: (1) 以人物为线 (2) 以时间为线 ( 3 )以人物为线 (4) 以事件为线 (5) 以情感为线( 6 )以某物为线 ( 7 )以题目为线 ( 8 )明暗两线 2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3 、答题套路:如: 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二理清记叙顺序。 1 、记叙顺序及作用 (1) 顺叙 ( 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2) 倒叙 ( 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 )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 插叙 ( 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突出中心。题型:一是分辨文章记叙的顺序类型;二是思考文章为什么要运用这样的顺序。三、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B 、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但还常常辅以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描写和记叙是议论和抒情的基础。 1 、表达方式及作用 ( 1 )描写:对人物、事件和环境等所作的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画。 A 、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 1 )、人物描写又细分为 :

3、 ( 1 )肖像描写 ( 2 )外貌描写 ( 3 )神态描写 ( 4 )动作描写 ( 5 )语言(对话)描写 ( 6 )心理描写 (7) 景物描写 (8) 场景描写。另外,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B 、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表现地域风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突出、深化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

4、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 揭示社会现实。 ( 2 )议论:记叙文中议论是以记叙为基础,对记叙的内容进行分析或评论。记叙文的议论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可起到承上启下;统领全文;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记叙文中抒情:抒情可分为:一是直接抒情:指作者或主人公直接倾吐内心感受的抒情发式。二是间接抒情是指寄情于景,融情于物,感情流露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字里行间的抒情方式。注意:阅读散文时,要特别注意文章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特点。抒情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记

5、叙文中的说明: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 四分析和体味重点语句和关键性词语。 1 、关键句是指:主旨的句;议论、抒情句;总结全文的句子;照应的句和过渡句。 2 、作用: A 、从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句子:()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 ()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B 、 从内容上,在开头:常有开篇点题、设伏笔、留悬念,作铺垫。在文章结尾:深化中心、点明主旨 ( 画龙点睛 ) 等作用。 五探究、欣赏文本内容与艺术特色。 探究能力,是立足于文本,又高于文本的阅读能力。这类试题的特点往往是要求在

6、阅读中,对作品的内容和写法敢于作出自己的判断,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等。 中考只是要求对作品进行一些初步的欣赏,主要是欣赏作品的情感、形象和语言。在阅读过程中,要能够结合作品内容,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分析出作品形象的特点和作用,分析出语言的表现力及特点。六、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提出独到的见解;)、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 4 )、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

7、议和设想; (5) 、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 (6) 、对文中美点进行赏析。 答题套路: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比如”这样的标志性语言。先用“我认为。”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做到观点鲜明之感,条理清楚,论证有力。表达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要有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语言要通顺,表达要流畅 七、文章的结构 1 、划分段落、层次: 答题技巧:一是抓文章的线索、表达方式变换、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来划分。二是借助文中过渡句,其中小说还可以按情节的四个环节来划分(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 尾声

8、) 。2 、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八、语言上 1 、题型: ( 1 )词语选用: 方法: A 、从程度、范围、感情色彩上比较所给词的词义的不同。 B 、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 2 )文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方法: A 、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B 、一般是往前找; C 、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 3 )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方法: 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题套路: “ X X ”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

9、 4 )运用有修辞赏析语言: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运用了 XX 的修辞手法,如“(某一段话)”;运用了“ XX ”的修辞手法,使 ( 能 ) “”(套修辞作用)(修辞作用见附 1 ) ( 5 )对文章语言的赏析: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语言(加语言特色词语)如“(摘录文章中的相关句子)”。(见附 2 语言特色) 九、 .表现手法(写作手法)及作用 1 、手法:(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开宗明义、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 2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采用“ XX ”的手法,作者通过“(文章相关内容)”使文章写得“” 3 、手法的作用: (1) 拟人手法

10、: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 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 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 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 衬托 ( 侧面烘托 ) 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7) 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 欲扬先抑:先贬抑再

11、大力颂扬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 前后照应 ( 首尾呼应 )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十一、给文段拟标题: ()、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 ()、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个字左右。 十二、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必须用第一人称;、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十三、记叙文的人称: ( 1 )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开记叙。第一人称的“我”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作品中的一个角色,即经过艺术加工的“我”经过了虚构,就不是作者本人;把生活的真实的我记录下来,这就是作者本人。 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切

12、感和真实感。 ( 2 )第三人称:以第三者的地位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 作用: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 3 )注意: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一般多是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是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作用: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 十四、概括层意、段意、层意、中心。 方法:抓文段的中心句、首段或尾段句、议论抒情句。即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 用概括法,概括出各层的意思。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的段落概括出联合段意。 总结中心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

13、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附 1 :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 1 )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 2 )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 3 )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 4 )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 5 ) 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 )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

14、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7 )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 8 )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 9 )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10 )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 11 )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附 2 语言特色 1 、朴实自然的语言赏析词库: ( 1 )、朴实无华 ( 2 )、写得晶莹澄澈,明润无疵,如诗如画 ( 3 )、言简意赅,清真雅洁,朴素自然 ( 4 )、语言简洁,气势纵横 ( 5 )、文字洗练,意境深邃 ( 6 )、语言朴实活泼,节奏明快,上口顺耳 ( 7 )、文辞畅达

15、,沉静雅洁 ( 8 )、平易省净的语言,运笔飘逸流动,设色素淡而隽永 2 、 生动优美的语言赏析词库: ( 1 )、文笔凝练,刻画传神 ( 2 )、细致传神的描绘,使行文摇曳多姿,富于变化,主题鲜明突出 ( 3 )、含蓄隽永,耐人咀嚼,发人深思,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 ( 4 )、 笔意超逸,九曲回肠,有绘画的色彩美,也有诗的韵味美 ( 5 )、 汹涌豪迈的气垫,清丽隽永的风格,稳健深沉的笔触 ( 6 )、血肉丰富,意蕴深刻语言深沉缠绵,感人肺腑 ( 7 )、大笔泼墨,尽情挥洒 ( 8 )、说理深刻,内容厚重 ( 9 )、语言气垫壮阔,精练凝缩,激动人心( 10 )、深婉隐约,耐人寻味 ( 11

16、)、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撼人心扉 ( 12 )、行文起伏跌宕,含义深邃隽永。 附 3 、记叙文的六步阅读法 这是一种根据文体特点来阅读记叙文的基本方汉。它适用于阅读一切记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写人、写事、记事、绘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各种类型文章。如: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日记、游记、参观记、访问记、回忆录、人物传记、报告文学等等。其方法一般可以概括为下列六个步骤: 一、看标题信息,揣摩记叙类型;二、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三、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四、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五、挖中心思想,理解作品意义; 六、析表现手法,以供习作借鉴。 只要按照这六个步骤进行阅读,就能逐步达到

17、全面掌握一篇记叙文的目的。下面,对这种阅读方法分析介绍: “看标题信息”,类似作文审题;而“摩揣记叙类型”,则是指阅读的审题目标要比作文单一。即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要能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在写人、记事、绘景、状物中,到底是以哪个为主。 “抓记叙要素”,这是由文体特点决定的。因为记叙文的内容,无论哪种类型,一般都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这六个要素。 “理行文线索”,即领悟文章的脉络、顺序,目的是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借此可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 “辨叙术方式”,即辨析志读文章的主要采用顺叙、倒叙,有无间有插叙、被叙或追叙等叙述方法。 “挖中心思想”,目的是“理解作品的意义”

18、,这是记叙文在思想内容方面要达到的一个终极目标。 “析表现手法”,是从写作特点方面分析记叙文的基本要求,目的是为自己的习作寻求借鉴。这一般可以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语文表达方式,象片、烘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文学手段,锤词炼句及比喻、拟人等种种修辞方法几个角度去考虑。但由于记叙文往往运用多(一) 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说明、描写(二) 表现手法(写作特点):【整体】象征:1、形象表现感情。2、深刻、含蓄,引发联想。对比:通过和对比,,突出了对象特征(之情)衬托:陪衬突出对象特征。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情节跌宕起伏。欲扬先抑:造成落差,使对象特征更突出形象更丰满;更鲜明抒发之情;行

19、文曲折。虚实相生:激发读者对的想象。内容丰富,增强对象表现力。以小见大:用小材料表现重大主题,化抽象为具体,(三) 修辞(片断)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征拟人: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征夸张:夸大(缩小)鲜明突出对象特征,表达之情。排比:增强气势,加强语气、强烈表达之情。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征的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对偶:1、句式整齐,有音乐感。2、概括力强。反语:说反话。讽刺,揭露+对象本质双关:言在此意在彼,增强之情。幽默风趣。(四) 记叙六要素(五) 记叙顺序顺叙:按时间发展,有条有理。倒叙:1、强调。2、制造悬念。3、情节富于变化,吸引读者。来源:( -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技

20、巧_巴蜀秀才_新浪博客插叙:1、补充内容,丰富情节。2、照应上文,或为下文铺垫。(六) 描写角度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七) 描写人物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描写对象特征(性格)(八)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多角度描写(视觉、听觉、嗅觉等):使景物生动活泼、栩栩如生,富于美感。(九) 景物描写在记叙文中的作用1、暗示时代背景。 2、渲染气氛。 3、烘托人物性格、心理。4、推动情节发展、预示结局。(十)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内容(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结构(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2、文中:结构(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领上文)3、文末:内容(点明中心、深化主

21、题或画龙点睛、)结构(首尾照应, 结构完整。)(十一)标点的作用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破折号作用: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十二)某句话的某个词可以换成另一个词吗?动词:不能,因为这个动词准确、具体、生动地描写了对象所以形容词:不能,因为这个动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对象所以副词:不能,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对象的情况(程度、限制、时间、范围),换了之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十三)人称的作用第一人称:1、直接表明观点、态度。2、真实。3、作为线索。第二人称:1、亲切,便于抒情。初中记叙文阅读训练月是故乡明 季羡林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

22、己的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呀!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地有。几个大苇坑占了小村面积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

23、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颇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

24、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1)的瑞士莱茫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那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2),住的

25、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夸大一点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前几年,我从庐山休养回来,一个同在庐山休养的老朋友来看我。他看到这样的风光,慨然说:“你住在这样的好地方,还到庐山干嘛呢!”可见朗润园给人印象之深。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树,有竹,有花,有鸟,每逢望(3)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 ,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不管是谁来到这里,难道还能不顾而乐之吗?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

26、,其中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注释: (1)旖旎(yn)柔和美丽。(2)耄耋(modi)泛指老年。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耋,指七八十岁的年纪。(3)望夏历每月十五日。1. 作者在第4、5段中追忆了哪些童年趣事?请按先后顺序填写。(2分) 2. 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要写世界各地美妙绝伦的月亮和朗润园的奇景?(从写法和目的两方面回答。) 3. 从第5段中摘抄与第6段画线部分相照应的文字。(2分) 4. 请你写写阅读这篇文章的心得。(可以针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写法进行评论,也可以写

27、自己的感受或联想。字数在150字以内。)(5分) (二) 雨季心理 杨机臣 雨多成洪,洪如猛兽,给人带来灾难。缺雨成旱,旱如烈火,能把农人的希望一把火焚掉。听南方水灾四起,我庆幸生了个好地方,不用担洪水灭顶之忧。可是,又生思虑,由于久不见雨,人心生烦,便无端地想起几乎忘掉了的雨声。心里好笑,什么不好想,单单想雨声! 记得小时乡里什么都缺,唯不缺雨。 来到伏季是雨季,不知不觉雨就来了。天下雨,人躲进屋里,大人放下外面的活,忙起家里的活,孩子闲着爬在窗台隔着窗棂看雨。很快,院子里打起一片水泡,一个水泡溅起,传出一声水泡响。院里水泡密密麻麻,砸得一院子叽哩咕叽响。雨密了,连了一片,听不到有节奏的水泡

28、声,接下来是一片哗哗响,那是水泡的重叠与连接。接着屋檐下雨水流成了水帘,由上而下瀑来。下面摆了一溜住家过日子的家什,水流砸在上面发出的水声不一样。砸在水桶上,水声清脆;砸在酱坛子上,声响沉闷;砸在鸡窝上,声音低沉;砸在空地上,溅起水涡,响声哗哗一阵风吹来,把水流的水珠摇向窗户纸上,叭叭的响声像是一阵鞭响。纸湿透了,水流进了屋子,孩子急忙拿来破布堵住雨水。 奇妙的雨声,令你兴奋,能随着雨声幻想许多让人高兴的事儿。人若是困了,想睡觉,下雨天最好睡,此时的雨声是催眠曲,尽管外面是风雨交加,雨声响得清楚,却不耽搁睡觉,反而睡得更昏。经过了连续劳作的农人,平日里舍不得大白天睡觉,只有到了雨天,才是睡大觉

29、的好时光。雨天睡觉并不需要在炕上或者床上,只要有个地方不漏雨,铺个小草帘,保准射下就呼噜,常常是呼噜声盖住了雨声。有时被雨声惊醒,翻个身继续打起呼噜。有时下一天雨,有人能连饭不吃一睡一天。都说下雨的天好睡觉,只有知冷知热的人才知道,哪里是雨天好睡觉,那是把人累的。 夜里下雨水声更大,却不影响睡觉。那时,很少见到夜里下雨了,谁家因雨声吵得睡不着。即使再严重的神经衰弱,夜里下雨了,也不用起来吃安眠药,保证睡得比平日香。所以有不少睡不着觉的人盼下雨。 这些年雨水确实太少了,夜里听雨声的时候自然不多。听不到雨声,心里常发慌,甚至睡觉也不安稳。突然一天夜里,我听到了雨声,敲打着盆盆罐罐叮噹响了一晚上,闻

30、着久违的雨声,心里一舒服,觉睡觉很香第二天早晨起来一看,是楼上二楞子洗澡忘关太阳能水箱了,水顺着雨水管道经过五六层楼流在屋檐下隔壁二大妈的垃圾桶上 打这儿起,每当睡不着的时候,心里便盼望着可又害怕雨声。16通读全文,看看作者围绕“心思”写了儿时雨季中的哪些情趣,请用简明的语言分点归纳。 17第自然段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18联系全文,说说文章最后一段,作者为什么既“盼望”着雨声又“害怕”那雨声呢? 19同样的标点符号,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阅读下面的句子,请分别说出省略号在句中所蕴含的意思。 砸在空地上,溅起水涡,响声哗哗闻着久违的雨声,心里一舒服

31、,觉睡得很香水顺着雨水管道经过五六层楼流在屋檐下隔壁二大妈的垃圾桶上 20将第自然段和朱自清春中的一段文字作比较,然后回答问题。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麻麻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衡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请分别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出两个文段中“雨”的特点。 从描写角度,比较下面两段文字写雨的异同。 雨密了,连了一片,听不到有节奏的水泡声,接下来是一片哗哗响,那是水泡的重叠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