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36.83KB ,
资源ID:638896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38896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资本论完整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资本论完整版.docx

1、资本论完整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思考题:1简述资本论的创作背景及其过程。2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基本结构体系各是什么?3.资本论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4.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上的伟大贡献。5.资本论中关于商品二因素的理论。6.资本论中关于生产商品劳动二重性的理论。7.资本论中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商品价值量的理论。8.资本论中关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的理论。9.资本论中关于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如何论述的。10为什么说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11.马克思是如何揭示货比之谜的? 12.资本论中关于货比的职能及货比的流通规律。13.马克思是如何分析资本总公式的矛盾的?14.资

2、本论中关于劳动力商品的理论15.资本论中关于剩余价值的生产以及两种基本方法。16.为什么说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17.试述马克思资本论中的经济危机理论。18.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在当代的解释力如何?你是如何评述的?19.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带来什么启示?简述资本论的创作背景及其过程创作背景:(1)产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力空前发展。(2)1825年以来,资本主义在发展的同时也会暴露出巨大的社会矛盾,每隔若干年就会爆发经济危机。(3)工人阶级日益成熟,工人运动日益高涨。法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4)革命运动呼唤革命理论,资

3、本论应运而生。适应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为工人运动找到合法的理论指导。过程:从马克思本人来说,1843-1883年四十年间来对资本论进行创作,个人完成一二三卷以及第一卷的校对及出版,二三卷校对出版由恩格斯完成,分别在1885年、1904年出版,第四卷委托考斯基完成。(1)马克思在大学期间(18351841年)学的是法律,后来又致力于研究历史和哲学。 (2)1843-1857:马克思为资本论的创作做了研究准备。(1849年定居伦敦)(3)1857-1861:对前15年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写下一系列的经济学手稿,在经济学领域中发生了一场科学革命。这一期间的经济学手稿,现被统称为1857

4、1858年经济学手稿。1858年马克思拟定的写作计划是六个分册:资本、地产、雇佣劳动、国家、国际贸易、世界市场。(4)1861.8-1863.7:。马克思实际写成了一部包括23个笔记本的内容丰富、卷帙浩繁的手稿,即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5)1863.8-1865底。马克思开始正式以资本论为标题进行写作。 (6)1867年9月14日在汉堡出版了资本论第1卷德文第1版。资本论第1卷是马克思呕心沥血、牺牲健康、家庭和幸福,历经千辛万苦写成的一部光辉著作。(7)恩格斯整理出版了二、三卷。1885年出版第二卷,1894年出版第三卷。(8)受恩格斯委托,考茨基整理第四卷原稿,于1904年、190

5、5年和1910年分别出版了剩余价值学说史的第1、第2和第3卷。19541961年苏联重新整理出版了第四卷手稿,命名为剩余价值理论。19621964年则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第二版第26卷(共分3册出版)。2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基本结构体系各是什么?研究对象: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以及由此决定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或交换关系。结构体系:资本论的基本结构体系资本论的理论部分是一个逻辑严密、理论完整的科学体系,它由三卷组成: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集中研究剩余价值的生产和资本本身的生产;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仍然是以产业资本为代表,但以流通过程为

6、对象,既考察属于流通的范畴,又从流通角度考察有关生产的范畴;第三卷“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以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为对象,研究作为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分配过程统一的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资本论“整本书都是以剩余价值为中心的”。其逻辑体系中,资本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核心经济范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最基本的经济规律,资本同劳动的对立关系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赖以运转的轴心。3.资本论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答:历史地位:(1)它是一部具有跨时代历史意义的科学巨著。(2)它的出版是经济学史上的一次革命。以辩证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创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3)它是

7、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指南。现实意义:(1)它是认清当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问题实质的理论指导。(2)对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社会主义部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3)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理论建设具有重要启示作用。4.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上的伟大贡献。答:(1)商品具有二重性,即价值和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具有不可比较性。价值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构成商品交换的基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等范畴,是马克思用来说明商品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概念,深刻地揭示了商品的本质。(2)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它强调劳动价值论中“劳动”二字的含义及其理论价值。它强调和认

8、可了劳动在创造社会财富方面的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揭示和确认了劳动是人类存在、发展的动力和条件。这是劳动价值论的精华部分。(3)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市场经济发挥作用的方式和途径。这种界定不但说明了商品交换所依据的量的关系的决定、商品交换的性质,而且说明了价值的实现途径及其所体现的社会关系。它极大地扩展了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内涵,把对劳动价值论的理解和运用推到一个相当高的理论和实践层次。(4)价值规律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遵守等量社会必要劳动相交换的原则。价格随供求关系变化而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9、,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5.资本论中关于商品内在矛盾的理论。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的内部矛盾主要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1)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统一的,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价值的存在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载体。它表现为任何一个使用者都不可能同时拥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占有使用价值就必须让渡价值,占有价值就必须让渡使用价值。只有通过交换,商品的内在矛盾才能得到解决。而一旦交换失败,商品价值不能实现,使用价值不能进入消费,商品的内在矛盾就不能得到解决,商品就不

10、能成其为商品。(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在时间上、空间上都是不可分割的。具体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是一个永恒的范畴。商品生产的历史性,决定了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历史性。在不存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人们的劳动产品不能用来交换,它们的劳动就只表现为具体劳动,而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将其还原为同一的抽象劳动计算其劳动量。(3)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表现在:从对立的角度来说,两者是有差距的。如果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的部分价值就得不到实现。统一表现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众多个别劳动时间构成的一

11、个平均值,是一个平均量。(4)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这个矛盾产生的基础是私有制和社会分工。其矛盾性表现在:作为私人劳动,一切生产活动都属于生产者个人的私事,但作为社会劳动,他的产品必须能够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他的私人劳动才能转为社会劳动。而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直接表现出来的是它的私人性,并不是它的社会性,他的私人劳动能否为社会所承认,即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他自己并不能决定,于是就形成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只有通过交换才能得到解决。商品卖出去了,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的社会性质才得以体现,他生产商品的劳动耗费才能得到补偿。6.资本论中关于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如何论述的

12、。答: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表现为价值规律,它对任何商品经济都发挥作用,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进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对市场经济中的个别劳动耗费和社会劳动的使用都具有制约作用,单个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一种商品总量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总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规律的作用方式表现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格与供求关系相互影响,最后供求趋于平衡,价格接近价值。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恰恰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为调节、刺激、分化作用。(1)调节作用:价值规律自

13、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分配,这种调节作用是通过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和市场竞争实现的。(2)刺激作用:推动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分化作用: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由于商品生产者的生产条件、经营管理和劳动生产率水平不同,在价值规律作用下会导致优胜劣汰、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7.为什么说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答:劳动二重性理论把劳动价值理论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劳动二重性理论,论证了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从而说明了生产各种商品的劳动的具体形式各不相同,却可以在量上相互比较,从根本上论证了商品价值

14、的本质。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科学基础。马克思在劳动二重性理论的基础上,论证了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具体劳动在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时,转移了生产资料原有的价值,而抽象劳动却创造出新的价值,正是在这个新价值中,包含着被资本家所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从而创立了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劳动二重性理论还为一系列重要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马克思从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出发,在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进而创立了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平均利润理论、资本主义地租理论,等等,从而建立起科学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8.马克思是如何揭示货

15、币之谜的?答:货币和价值一样,都是商品经济的范畴。马克思以他的劳动价值理论为基础,深入考察了货币的起源,揭示了货币的本质,分析了货币的形式、货币职能和货币的流通量,形成了内在统一的货币理论体系。货币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产物,是商品矛盾运动中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结果。价值形式是指商品的价值所赖以表现的形式,它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发展的,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最后发展为货币形式。1、简单的价值形式“20码麻布=1件上衣”在这个公式中,前一个商品的价值表现为相对价值,或者说,处于相对价值形式。后一个商品起等价物的作用,或者说,处于等

16、价形式。马克思分别对简单价值形式的两极进行了考察,最后进行了综合考察。(1)相对价值形式:马克思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对商品进行了分析,以说明商品价值是怎样表现在价值形式上的。(2)等价形式:马克思对等价形式的分析,主要用以说明它的性质和特点。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马克思对扩大的价值形式的分析,主要是阐明其特点。他先分析扩大的相对价值形式的质和量的变化,然后分析特殊的等价形式,最后指出扩大价值形式的缺点及其发展为一般价值形式的客观必然性。3、一般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就是指在价值表现中,处于相对价值形式地位的商品是一系列的许多不同种商品;而处于等价形式地位的商品,则只有一种特殊商品,它充当其他一切

17、商品的等价物,并以它的使用价值自然形式,统一地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一般价值形式是价值形式发展的第三个阶段,也是具有决定意义的阶段,它同前面两个阶段相比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4、货币形式当一般价值形式中的一般等价物被固定在某一特殊商品上时,价值形式就发展到第四个阶段货币形式。商品的价格只不过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而已。9.资本论中关于货币的职能及货币的流通规律。106页答:货币的职能:1、价值尺度:就是用来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尺度。2、流通手段:用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在这里,马克思论述了:商品的形态变化、货币的流通及其规律、铸币及价值符号等。3、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18、被保存起来的职能。4、支付手段: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单方面运动时所执行的职能。5、世界货币:货币在世界市场上执行一般等价物的职能。前两个职能是货币的基本职能,是货币一产生就具有的职能;而后三个职能只是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有了比较大的发展以后才逐渐产生的货币的流通规律:货币流通是由商品流通引起的。货币流通的规模是由商品流通的规模和速度决定的。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1)待流通的商品数量;(2)商品的价格水平;(3)货币流通速度,即一定时间内同一货币单位的平均周转次数。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

19、度之间的数量关系,用公式表示为: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周转次数)在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后,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会发生变化。用公式表示为: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待售商品总额赊售商品总额到期支付总额彼此抵消的支付总额货币流通速度10、马克思是如何分析资本总公式的矛盾的?164页答: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必要条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马克思说:货币要转化为资本,他就必须在市场上找到双重意义的自由人:“一方面,工人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另一方面,他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东西。

20、”马克思在分析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时,揭示了资本运动与商品经济规律的基本矛盾。马克思说:“货币羽化为资本的流通形式,是和前面阐明的所有关于商品、价值、货币和流通本身的性质的规律相矛盾的。”这一矛盾表现为,资本本性的要求增值,但流通过程只会使商品形态发生变化,商品交换必须以等价为基础,它不可能出现价值增值。面对这一矛盾,马克思运用排除法,首先说明在流通领域中等价交换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其次说明在流通领域的非等价交换也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再次说明商业资本的高利贷资本不能说明资本的基本形式;最后,马克思说:“资本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它必须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产生。”这是解决问题的条件,

21、正确的答案必须在这个范围中来寻找。在这个范围内,马克思认为,要想把货币转变为资本,货币所有者必须在市场上找到这样一种特殊的商品,“它的使用价值本身具有成为价值源泉的特殊属性,因此,它的实际使用本身就是劳动的物化,从而是价值的创造”。这个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劳动力成为商品,特别是劳动力商品的特殊使用价值,是资本增值的奥秘所在,也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解决资本本性(增值)与价值规律(等价交换)矛盾的关键所在。11、资本论中关于劳动力商品的理论?答: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1

2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具有人身自由:必须能够支配它。􀂄一无所有:“不得不把劳动力本身当作新商品出卖”。2、 劳动力价值和使用价值(1)、劳动力价值包括:劳动者本人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者养育后代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者必要的教育和训练费用。劳动力的特殊使用价值:(2)、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正是看中了它的这种特殊使用价值,并通过对它的支配来生产剩余价值。12、资本论中关于剩余价值的生产以及两种基本方法?173页答:剩余价值的生产马克思在分析资本流通公式时发现,剩余价值首先表现为一个

23、“价值增量”。在分析资本总公式,即WGW时,马克思指出,G=G+ G,即等于原预付货币额加上一个增值额。他“把这个增值额或超过原价值的余额叫做剩余价值”。进一步分析发现,劳动力的作用“不仅再生产出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而且生产出一个超额价值。这个剩余价值就是产品价值超过消耗掉的产品形成要素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而形成的余额。”马克思把工人劳动时间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工人自己的劳动,即必要劳动时间;另一部分是工人超出必要劳动的界限做工的时间,虽然耗费工人的劳动,耗费劳动力但并不为工人形成任何价值。这段时间形成的是剩余价值。“我把工作日的这部分称为剩余劳动时间,把这段时间耗费的劳动称为剩余劳动”。

24、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1、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把工作日延长,使之超出工人只生产自己劳动力价值的等价物的那个点,并由资本占有这部分剩余劳动,这就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2、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我把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地改变工作日的两个组成部分的量的比例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只有当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扩展到同生产必要生活资料有关的生产部门,以致使属于必要生活资料范围、从而构成劳动力价值要素的商品便宜时,一般剩余价值率才会最终受到这一整个过程的影响。”3、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相对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的现实生活中,是通过个别

25、企业追逐超额剩余价值而实现的。超额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一种特殊形式。超额剩余价值: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13、为什么说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426页答: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而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因为:(1)、如果说劳动是商品有价值,就等于说劳动的价值由劳动决定。无谓的同义反复。如果劳动是商品,具有价值,就等于说劳动的价值是由劳动决定的,这种同义反复不能说明任何问题。(2)、在市场上劳动不是独立存在的,不能作为商品出卖。如果劳动是商品,应同其他商品一样,在出卖之前就独立存在。但劳动不能事先独立存在。(3)、如果说出卖的是劳动,或违反价值规律或消灭资本主义

26、生产基础。劳动如果是商品,具有价值,不是否定价值规律,就是否定剩余价值规律,结果都会否定资本主义制度。(4)、工人的劳动只有在工人被雇用以后才开始,这时劳动已属于资本家,工人不能出卖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必须把劳动力和劳动区分开来,劳动力是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它潜存于人的身体中,而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劳动的实现必须以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为条件。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因此,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14、试论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的占有规律?答: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

27、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为基础的占有规律”,其内容是:商品生产者对自己的商品具有所有权,并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占有别人的商品。具体说,在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关系中,商品生产者是权利平等的又是互相对立的。在进行商品交换时,双方要互相承认对方的所有权;要取得对方的产品,就必须让渡自己的产品或货币。既然双方都承认对方具有商品所有权,权利又是平等的,那么在让渡商品时就必须进行等价交换。遵守了等价交换原则,就意味着遵守了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资本主义占有规律的内容是:占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家占有工人生产的产品,无偿占有工人生产的产品中包含的剩余价值;而工人却不能占有产品,他们只能保持劳动力以便作为商品继续出卖。

28、这一占有规律,在资本的一次生产过程中表现为一次性地占有;在资本的简单再生产过程中表现为不断反复地占有;在资本的扩大再生产过程中表现为不断扩大地占有,其占有的规模越来越大,并且是用已经占有的剩余价值再去购买工人劳动力而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所以,资本主义占有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扩大、不断深化的过程。资本主义占有规律是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的直接对立物。马克思说:“以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为基础的占有规律或私有权规律,通过它本身的内在的、不可避免的辩证法转变为自己的直接对立物”,即资本主义占有规律。最初,资本家和工人在劳动市场上进行劳动力买卖时,是遵循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的等价交换原则进行的。但是在积累和扩大

29、再生产过程中,这个“表现为最初行为的等价物交换,已经变得仅仅在表面上是交换”,即作为商品生产所有权表现的等价交换仅仅是形式,而它的内容完全改变了。因为这时从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交换关系来看,用来交换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只是不付等价物而无偿占有的别人劳动产品的一部分;这部分资本不仅必须由它的生产者即工人来补偿,而且在补偿时还要加上一个新的剩余价值。这表明,劳动力买卖的等价交换仅仅是形式,其内容则是无偿占有,即“资本家用他总是不付等价物而占有的别人的已经物化的劳动的一部分,来不断再换取更大量的别人的活劳动”,这是对资本主义占有规律的深刻揭示。15、资本家为什么要进行积累?批判西尼尔的“节欲论”?199

30、页答: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的原因首先,马克思分析研究了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两个方面的必然性:内在的动力和外在的压力。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资本家为了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除了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外,还必然增加资本量,以扩大生产的规模和剥削的范围。对剩余价值的狂热追求,驱使资本家不断地进行资本积累资本主义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的规律是资本积累的外部压力。在资本主义竞争中,大资本总是处在有利的地位。为了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保存自己,击败对手,资本家只有不断地进行资本积累,扩大资本规模。资本主义再生产中的激烈竞争,迫使资本家不断地进行资本积累。其次,马克思强调指出:资本家不但要积累,而且也要享

31、受,资本家的挥霍仍然和积累一同增加,一方决不会妨碍另一方。批判西尼尔的“节欲论”所谓“节欲论”是西尼尔等提出来的,效用是能直接或间接产生快乐或避免痛苦的能力,价值由三因素构成,供给受三种手段制约,“劳动”是工人放弃自己的安乐和休息所作的牺牲,资本是资本家的牺牲。工资是劳动的报酬,利润是节制的报酬。马克思对其的批判有三点:第一,把资本积累说成是资本家实行“节欲”的结果,这是不符合事实的。因为,任何社会形态内,都不仅有简单再生产,还有规模扩大的再生产。也就是说,即使没有资本家的节欲,生产和再秤也照样进行。第二,“节欲论”还有意掩盖了剩余价值是积累的源泉这一事实。第三,当资本家拥有大量财富时,他不但可以大量地积累,而且还可以大量地享受。16、试论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答:资本主义积累的绝对的、一般的规律社会积累的资本越大,它的增长的规模也越大,从而无产阶级的绝对数量即产业后备军也就越大。由于可供支配的劳动力和资本都以同一原因而发展起来的,所以,产业后备军的数量是和财富的数额一同增长的。但是,同现役劳动大军相比,产业后备军的数量越大,社会的相对过剩人口也就越多。工人的贫困同他们所受的劳动折磨成正比,工人阶级中贫困阶层和产业后备军越大,需要救济的贫民也就越多。马克思的这段话,主要包括三个内容:第一,资本越是积累,产业后备军就越大;第二,产业后备军越大,经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