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1 ,大小:3.75MB ,
资源ID:638875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38875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人教版文言文字词文化常识.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人教版文言文字词文化常识.docx

1、高中人教版文言文字词文化常识教材文言文梳理必修一复习篇目: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烛之武退秦师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二、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1因人之力而敝之(形容词作动词,使疲敝、损害)2邻之厚,君之薄也 (形容词作动词,变厚,变薄)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使动用法,使灭亡)4若不阙秦 (使动用法,使减少)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动词作名词,恩惠)6既东封郑 (意动用法,以为疆界)7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名词作状语,向东,向西)8越国以鄙远 (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9朝济而夕设版焉 (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10夜缒而出 (名词作状语,在夜里)11与郑人盟

2、 (名词作动词,结盟)12晋军函陵 (名词作动词,驻军)13且贰于楚也 (名词作动词,从属二主)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3行李之往来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人,指秦穆公今义:一般对自己或他人妻子的尊称。四、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3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句末语气词)4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五、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夫晋,何厌

3、之有?(宾语前置句,应为“有何厌”。)译文:那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2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状语后置句,应为“于晋无礼”。)译文:晋侯、秦伯围攻郑国,因为他对晋国没有礼节。3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也”表判断。)译文:现在情况危急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啊。六、翻译下面语句。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译文: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我们)怎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您知道那是很难的。(采分点:“亡”“鄙”“远”;两个“以”;状语后置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省略句:敢以烦执事)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译文

4、:(现在晋国)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采分点:封、焉;词类活用:东、西、封、阙)七、古代文化常识积累。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6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

5、、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荆轲刺秦王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二、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1太子迟之(意动用法,以为迟)2群臣怪之 (意动用法,以为怪)3其人居远未来 (形容词用作名词,远方)4使使以闻大王 (使动用法,使听到)5又前而为歌曰 (名词作动词,上前)6士皆垂泪涕泣 (名词作动词,流泪)7箕踞以骂曰 (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8发尽上指冠 (名词作状语,向上)9进兵北略地 (名词作状语,向北)10函封之 (名词作状语,用匣子)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1将军岂有意乎古义:有心意,同意。今义:故意。2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

6、:可以用(它)来。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表示许可。3左右乃曰古义:皇帝左右的侍卫人员。今义:方位词,左和右两方面;用在数字后面,表概数,跟上下相同。4终已不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5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方)中医医生。6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袒护双方中的一方。7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入窘境。今义:生活贫穷,经济困难。四、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卒起不意 “卒”通“猝”,(突然)2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环绕)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振”通“震”,(震颤,惧怕)4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返回)五、判断

7、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被动句,“见”表被动。)译文: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消除了。2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动句,“为”表被动。)译文: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全被杀戮或没收为官奴了。3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状语后置和省略句,应为“(以)金千斤购之”。)译文: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做赏格,悬赏他的头。4使毕使于前。(状语后置句和省略句,应为“使(之)于前毕使”。)译文: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5燕王拜送于庭。(状语后置句,应为“于庭拜送”。)译文:燕王亲自在朝廷上拜送。6群臣侍殿上者。(定语后置句,应为“侍殿上者群臣”。)译文:侍奉在大殿上的群臣。7太子

8、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句,应为“知其事者宾客”。)译文: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8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译文:如今去了而不能返回的,那是没用的人。六、翻译下面语句。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译文: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采分点:微、谒、信、亲)2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译文:众宾客都瞪大了眼睛,头发都向上竖起顶住了帽子。于是荆轲就上车离去,始终不曾回头。(采分点:上、就、顾)3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

9、使于前。”译文:荆轲回头来对秦武阳笑了笑,上前替他向秦王谢罪说:“北方蛮夷地区的粗鄙人,没有拜见过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微原谅他些,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采分点:顾、为、谢、假借、毕)七、古代文化常识积累。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3竖子:对人的蔑称。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4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5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6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7郎中:宫廷的侍卫

10、。此外民间也称医生为郎中。8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状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鸿门宴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二、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1拔剑撞而破之(使动用法,使破)2素善留侯张良 (形容词作动词,与友善,交好)3君安与项伯有故 (形容词作名词,老交情)4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使动用法,使跟从)5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使动用法,使止)6项伯杀人,臣活之 (使动用法,使活)7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使动用法,使为王)8常以身翼蔽沛公 (名词作状语,像鸟用翅膀一样)9吾得兄事之 (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10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名词作状语,在夜里)1

11、1范增数目项王 (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示意)12刑人如恐不胜 (名词作动词,惩罚)13道芷阳间行 (名词作动词,取道)14籍吏民 (名词作动词,登记)15沛公欲王关中 (名词作动词,称王)16沛公军霸上 (名词作动词,驻军,驻扎)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1约为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结婚的事;夫妻关系。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3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义:河北省,河南省。5所以遣将守关者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四、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

12、) “内”通“纳”,(接纳)2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3不敢倍德 “倍”通“背”,(违背)4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早早的)5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隙”,(隔阂,嫌怨)五、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此天子气也。(判断句,“也”表判断。)译文:这是天子的云气呀。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译文: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最小的叔父。3良曰:“长于臣。”(状语后置句,应为“于臣长”。)译文:张良说:“比我大。”4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句,应为“大王来操何”。)译文:大王来时带了什么东西?5若属皆且为所虏。(被动句。)译文:“为所”表被动。

13、你们都将被他俘虏。6吾属今为之虏矣。(被动句,“为”表被动。)译文:我们都要被他俘虏了。六、古代文化常识积累。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3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4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5亚父:对对方的敬称,意为仅次于父亲。6河:特指黄河。江,特指长江。7参乘:亦作

14、“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8窃:私下,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辞。9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与荆轲刺秦王的“竖子”结合起来理解)10鲰(zu)生:鲰,浅陋、卑微;浅陋无知的小人。必修二复习篇目: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兰亭集序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二、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1足以极视听之娱(副词作动词,穷尽)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3齐彭殇为妄作 (意动用法,把看作相等)4死生亦大矣 (形容词作名词,大事)5少长咸集 (形容词作名词,年轻的人,年长的人)6群贤毕至 (形容词作名词,贤士)7引以为流觞曲水 (使动用法,使流)

15、8一觞一咏 (名词作动词,喝酒)9映带左右 (名词作动词,围绕)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1列坐其次古义:曲水的旁边今义:第二;次要的地位。2俯察品类之盛古义:自然界的万物今义:物品的种类。3或取诸怀抱古义:胸怀抱负今义:怀里抱着或怀里。4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雅。5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古义: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短暂今义:低头抬头。四、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五、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死生亦大矣。(判断句。)译文:死生是大事情。2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句,应为“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译文:在会

16、稽山阴的兰亭集会。3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定语后置句,应为“大宇宙”“盛品类”。)译文:抬头观望寥廓的宇宙,低头看地上繁多的万物。六、翻译下面语句。1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译文: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喜欢)把自己的胸怀抱负,面对面在室内(和朋友)畅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自由放纵地生活。(采分点:相与、或、悟言、因;状语后置句)2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译文: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乐趣,实在很快乐。(采分点:所以、游、骋、信)七、古代文化常识积累。1癸

17、丑: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这里指永和九年。2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的顺序,孟表示每季的第一个月,仲表示第二个月,季表示最后一个月即第三个月,如孟春指春季的第一个月。3禊:一种祭礼。古时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巳”日。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4契:用木或竹刻成,分成两半,合在一起可为凭验。赤壁赋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二、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1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名词作动词,东下)2歌窈窕之章 (名词作动词,朗诵)3乌鹊南飞 (名词作

18、状语,向南)4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5侣鱼虾而友麋鹿 (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6舞幽壑之潜蛟 (使动用法,使舞动)7泣孤舟之嫠妇 (使动用法,使哭泣)8渺沧海之一粟 (形容词作动词,渺小得像)9不知东方之既白 (形容词作动词,显出白色)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1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气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2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星宿名,斗宿和牛宿今义:一种游戏方式。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失意的样子;完全不知道的样子。4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义:貌美的女子。四、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19、“冯”通“凭”,(乘)五、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于”表被动。)译文:这不就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2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句,应为“在安”。)译文:如今在哪里呢?3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句,应为“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译文: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4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句,应为“于赤壁之下游”。)译文:我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的下面游玩。5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句,应为“茫然万顷”。)译文:越过那茫茫的江面。6固一世之雄也。(判断句,“也”表判断。)译文:(他)本来是一世的豪杰

20、。六、翻译下面语句。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译文:何况我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与鱼虾作伴,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一只小船,举起用葫芦做成的酒器相互敬酒。(采分点:渔樵、侣、友、属;状语后置句: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译文: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如果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我们又羡慕什么呢!(采分点:盖、曾、一瞬;宾语前置句:而又何羡乎)七、古代文化常识积累。1望:农历每月十五。既

21、望:农历每月十六。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朔:农历每月第一天。2美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3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4洞箫:管乐器的一种。5匏樽:用葫芦做成的酒器。6蜉蝣: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7“赋”始于战国,盛行于汉。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的文体。它主要有三个特点:句式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多采用问答形式和铺陈手法。赋,除了它的源头楚辞阶段外,经历了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游褒禅山记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二、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

22、释。1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副词作动词,尽、尽情享受)2火尚足以明也 (形容词作动词,照明)3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4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形容词作名词,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5入之甚寒,问其深 (形容词作名词,深度)6于是余有叹焉 (动词作名词,感慨)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动词作名词,到达的人)8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9往往有得 (动词作名词,心得)10有泉侧出 (名词作状语,从旁边)11以故其后名之曰 (名词作动词,命名)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义:十分之一今义:基数词。中国国庆日。2此所以学者不可

23、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3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到了的地步今义: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介词,表示另提一事。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古义:不平常,不同寻常今义:副词,十分,极。5于是余有叹焉古义:对此,对这件事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四、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五、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有碑仆道。(省略句,应为“有碑仆(于)道”。)译文: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2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状语后置句,

24、应为“于其址舍”。)译文: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3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译文: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六、翻译下面语句。1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译文:离那禅院往东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的南面(所以这样)称呼它。(采分点:以、乃、阳;判断句)2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译文:大概我走到的地方,比起那些喜欢游览的人来说,还不及十分之一,然而看那洞壁的两边,来到这里题字记游的人已经少了。(采分点:十一、左右)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

25、游之乐也。译文:(我们)已经出洞,便有人责怪那些要求出来的人,我也后悔自己跟从他们出来,以致不能尽情享受那游览的乐趣。(采分点:既、或、其、极)七、古代文化常识积累。1浮图:也作“浮屠”“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也指和尚、佛塔。2阴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我国许多地名与此有关,如“江阴”“淮阴”“汉阳”“汉阴”“华阴”“河阳”等。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指汉水南面。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游褒禅山记:“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3王安石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必修三复习篇目:寡人之于国

26、也劝学过秦论师说寡人之于国也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二、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1填然鼓之(名词作动词,敲鼓)2七十者衣帛食肉 (名词作动词,穿)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名词作动词,为王、称王)4树之以桑 (名词作动词,种植)5王无罪岁 (名词作动词,归罪、归咎)6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动词作名词,活着的人,死去的人)7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使动用法,使迁移)8谨庠序之教 (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1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古义:可:可以;以:凭借今义:“可”与“以”连用,表示可能、能够、同意、认可之意。2则移其民于河东古义:黄河今义

27、:泛指一切河流。3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4然而不王者古义:这样(做)却今义:转折连词。四、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涂”通“途”,(道路)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花白)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应为“未有之也”。)译文:没有这种情况。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状语后置句,应为“颁白者于道路不负戴矣”。)译文: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3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状语后置句,应为“则无望民之于邻国多也”。)译文:就不要希望自

28、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4树之以桑。(状语后置句,应为“以桑树之”。)译文:把桑树种上。5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后置句,应为“以孝悌之义申之”。)译文: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6非我也,岁也。(判断句,“也,也”表判断。)译文: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成不好。7是亦走也。(判断句,“也”表判断。)译文:这也是逃跑啊。六、翻译下面语句。1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译文: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士兵就抛弃盔甲、拖着兵器逃跑。(采分点:兵、走)2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译文: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百姓对生养死

29、葬都没有不满,这就是王道的开端了。(采分点:胜、是、生、丧、憾)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译文:分给百姓五亩住宅的场地,在上面种植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都可以凭借它穿丝织品的衣服了。(采分点:树、可以、衣)七、古代文化常识积累。1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2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3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向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4庠序:古代学校,商(殷)代叫庠,周代叫序。劝学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二、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词作动词,游泳)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