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52.67KB ,
资源ID:637986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37986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对外贸易及其启示DOC 33页.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对外贸易及其启示DOC 33页.docx

1、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对外贸易及其启示DOC 33页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对外贸易及其启示摘 要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经历了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对外贸易增长迅猛,其贸易政策在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近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今后仍可保持较长时间的经济高速增长。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中国和日本的对外贸易都在快速发展,研究日本贸易政策和贸易发展对我国当今的贸易转型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本文以系统思想为指导,综合运用人文学、世界经济学、国际贸易学等多学科理论,在研究日本19551972年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对外贸易的基础上,以这一时期的贸易政策为主线,通

2、过对日本贸易政策制定时的经济背景、政策思想的争论、政策的出台、政策的具体措施、政策的实施以及政策效果进行分析,再现了日本贸易政策和对外贸易的发展过程。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日本面临国际经济大发展、自由贸易主义盛行的宽松环境,拥有良好的国民素质、高储蓄率和工业发展的背景,根据有利的国内外条件,日本政府以技术高度化和产业高度化为目标,采用战略性贸易理论,将战略性贸易政策与产业扶持政策、科技政策综合运用,取得了重大的成功。 在经济高速增长期间,日本对外贸易在增长速度、进出口结构以及国际收支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日本对外贸易在此期间一直以高于世界贸易增长率一倍的速度迅猛扩大,日本产业的竞争能力也得到了大大加

3、强,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迅速提高。20世纪60年代,日本重化工业迅速发展不仅提高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而且还改变了日本的出口结构,使出口结构实现了从劳动密集型产品向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转换。同时,随着重化工业的发展,日本的进口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石油、金属矿物等原料燃料的进口增长迅速,而原先占优势的食品原料的进口比重则明显下降。从国际收支上看,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国际收支状况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国际贸易逆差时期和国际收支顺差的稳定化时期。1965年,日本实现了从贸易逆差向贸易顺差的转变,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成为出口贸易的主导,为日本的进口和产业升级、增强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起到了

4、巨大的促进作用,使日本于1973年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家。 关于日本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本文从日本所处的国内外环境、经济高速增长等七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其中特别着重分析了日本政府为实现“贸易立国”战略而采取的经济外交政策、产业扶持政策和促进出口政策等。由此,充分说明日本政府的贸易政策对实现贸易快速发展所起到的促进作用。 最后,针对目前我国贸易粗放式增长、结构升级缓慢、加工贸易与国内产业分离、贸易条件恶化等问题,结合日本的经验,特别是根据日本利用战略性贸易理论,综合运用贸易政策、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促进贸易发展的成功做法,为我国当前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贸易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出了五点政策启示

5、:第一,确立和扶持本国未来的主导产业。第二,合理利用世贸组织的规则、条款和缝隙,制定政策保护自己。第三,制定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必要性、合理性和灵活性。第四,发展和扶持高科技产业。第五,适时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积极参与产业国际竞争和合作。因笔者水平所限,再加上资料收集方面的困难,本文对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对外贸易发展状况及其迅速发展的原因深层次的剖析上还显得不够精炼和到位,这有待于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关键词:日本,重化工业,战略,贸易政策1 绪 论1.1选题背景及意义1955-1972年是日本高速增长时期,GDP年均增长9.72%,对外贸易平均增长16.5%。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

6、了近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19782007年GDP平均增长9.8%,对外贸易年均增长16.8%。中日两国虽然都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但中国和日本处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市场经济成熟的程度和工业化发展水平不同。当前中国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资源、能源短缺的现实,优化贸易结构已成为当务之急。中国的经济和贸易发展是在没有现成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了保证经济稳妥的发展,必须批判地吸收发达国家的一些经验。我国的邻邦日本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同样面临着资源短缺、资金不足等问题。然而,日本对外贸易并没有按照比较利益理论去做,反而顺利实现了产业高级化发展的目标。因此,先行的日本对后起的中国具有较强的参照性、示范性和

7、启示性。另外,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日本贸易结构也经历了质的变化,实现了贸易结构从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向资本密集型产品为主的转变。在日本对外贸易发展的过程中,日本政府的贸易政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研究日本政府的贸易政策贸易发展原因对我国今后制定正确的贸易政策,实现贸易转型有重要的参考意义。1.2国内外研究综述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开始,世界各国的学者就纷纷就对外贸易的原因及对外贸易利益进行研究,先后产生了自由贸易理论和保护贸易理论两大流派。比较优势学说和要素禀赋论是自由贸易理论的集大成者,战略性保护贸易理论则是保护贸易理论的开拓性成果。20世纪80年代以来,将产业组织理论引入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所形成的

8、战略性贸易政策,是对现代经济发展最具影响的创新之一。克鲁格曼、格罗斯曼、赫尔普曼、迪克西特、斯宾塞等都对战略性贸易政策做出了开创性或跟踪性的研究。针对幼稚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问题,克鲁格曼设计了一个理论模型,引入干中学的外部性概念,强调知识生成的外部效应,作为保护或促进特定战略部门的理由,提出政府干预可以使幼稚产业的学习曲线向下移,并使该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推移。这意味着只要给国内生产者一个在国内市场上的特权,该国就可以在生产规模上获得一种较他国竞争者的优势。这种规模上的优势在没有保护的市场上将转化为较低的边际成本和较高的市场份额。另外,迪克西特、诺曼、兰凯斯特、埃西尔等都分别将规模经济和不完

9、全竞争引入贸易模型的研究,从不同角度丰富和发展了战略性贸易理论的基本观点。赫尔普曼和克鲁格曼综合了各种新的贸易理论,提出了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系统化的分析框架,标志着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形成。战略性贸易理论在许多国家成为其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在实践中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01年保罗克鲁格曼主编的战略性贸易政策与新国际经济学对日本对外贸易作了理论上的探讨,指出了日本战略性贸易之所以成功的背景条件及具体贸易政策的实施效果。日本国内学者如高桥龟吉的战后日本经济跃进的根本原因、佐贯利雄的日本经济的结构分析、桥本寿郎的日本经济论20世纪体系和日本经济等著作,都有专门的章节介绍日本对外贸易,主要阐

10、述贸易增长的原因及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促进作用。在国内也涌现了一批研究日本经济的学者,出了许多成果,如池元吉、张贤淳的日本经济、冯昭奎的日本经济、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主编的日本经济的发展等对日本对外贸易也做了相关的分析。许多国内学者从日本贸易发展的理论依据研究出发,认为战略性保护贸易政策促进了日本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为我国贸易结构升级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意见。国内研究中国贸易的学者和成果则更多,如王启云的国际贸易、王绍熙和王寿椿的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学等著作都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理论依据、对外贸易结构及贸易利益的分配做了深入的研究。1.3本文内容结构安排及研究方法本文运用具体与抽象相结合

11、的方法,通过对大量的具体经济现象和具体措施手段进行分析,抽象出经济现象背后的本质和具体措施手段后要达到的实质目标。例如,对特定经济政策的发生、发展背景和过程的现象进行分析,揭示出政策的内涵。本文研究的内容主要有:日本政府在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确立的“贸易立国”战略以及各种政策措施,包括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等,使日本对外贸易获得了巨大成功。通过研究日本在对外贸易方面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为我国贸易结构优化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内容结构安排及研究方法,综述了前人对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对外贸易的相关研究,并且介绍了战略性贸易相关理论

12、。第二部分是日本对外贸易发展的理论依据与日本政府的贸易政策。这部分分析了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内容及特点以及日本政府如何运用该政策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第三部分是日本高速增长时期的对外贸易发展状况。这部分对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对外贸易规模及增长速度、贸易结构和国际收支的变化进行深入分析,展现了当时日本在高速增长时期对外贸易的显著变化。 第四部分是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分析。这部分从日本所处的国内外环境、高速经济增长等七个方面对日本政府在贸易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第五部分是借鉴日本经验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在前几部分理论与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发展对外贸易和进

13、行贸易结构优化的五点政策建议。1.4本文创新与不足之处本文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第一,本文紧紧抓住中日两国经济高速增长这个阶段,对日本对外贸易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深度挖掘日本贸易发展中取得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当前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贸易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了一个比较新颖的思路。第二,分析了我国当前国内条件的变化,指出我国的国民素质和国内产业的发展以及资金储备都具备了实行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条件,强调我国贸易发展的目标应为追求技术高度化、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第三,在借鉴日本对外贸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提出了五点启示。本文不足之处:本人在写作过程中,虽然阅读了许多著名

14、学者对该研究范围的相关论述,但对材料的组织和选用感到捉襟见肘和力不从心;尽管收集到了很多宝贵、翔实的日本方面数据资料,但是对有关经济数据的深层次剖析上还显得不够精炼和到位,一些观点也不够成熟,有待于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改进和提高。2 日本发展对外贸易的理论依据与日本政府的贸易政策2.1日本发展对外贸易的理论依据2.1.1 战略性贸易理论分析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前沿,日本成功地运用这一理论,实施了其国际贸易政策。20世纪70年代,由于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克鲁格曼、赫尔普曼等人创立了所谓的“新贸易理论”(New - trade theory) 。 接着,格罗斯曼、斯本塞、布兰德、迪克西

15、特等从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出发,以产业组织理论和市场结构理论为分析工具,提出了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该理论核心在于:通过企业界和政府的合作,可以人为地改变贸易模式,比依赖市场更快地改变本国现存的比较优势。由于该理论强调一国应适当地运用关税、补贴等手段,扶持战略性产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夺取市场份额,证明了政府干预的合理性,因而有的学者称其为“侵略性”、“掠夺性”贸易政策,也有学者称其为“管理贸易政策”。其后,西方学者又从“利润转移”角度进行分析,认为政府干预政策可以把垄断利润或租金从国外企业转移到国内企业手中,让国外竞争对手承担损失。该理论有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关税的“利润转移” ,假设进口国面

16、临的是外国寡头垄断出口厂商,其国内存在潜在进入厂商,进口国可通过征收关税来抽取外国厂商的垄断利润。外国厂商为了阻止潜在国内厂商的进入,会吸收掉部分关税来决定“目标价格”,在特殊情况下甚至会将全部关税吸收掉,使进口国既不会造成额外的贸易损失,也不会减少应该获得经济租金。这种理论有助于促进本国的产业发展,可称为“新幼稚产业理论”。第二种类型是“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手段的“利润转移”,认为在寡头垄断和规模经济条件下,一个受到保护的国内市场能够使国内寡头厂商获得许多优势,使它们能够借助有保障的国内市场来扩大生产,降低边际生产成本,从而形成规模经济;同时在国内市场索取高价以支持国外市场低价倾销,抢占国外

17、市场份额,而学习曲线和研究开发可形成动态的规模经济,进一步降低边际成本,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第三种类型是出口补贴的“利润转移”,认为向在第三国市场上同外国竞争者进行古诺双头博弈的国内厂商提供补贴可降低国内厂商的边际成本,使厂商有更高的反应曲线,以帮助国内厂商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增加本国福利。综上所述,战略性贸易政策就是各国利用包括关税、配额、补贴、技术优势等战略性手段,限制进口、鼓励出口,保护和扶持本国战略性产业的发展,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从而达到转移垄断利润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目的。2.1.2 日本战略性贸易理论内容 对外贸易政策是一国对外贸易活动中所采取的总方针、总政策,它决定着一国的关税政

18、策、非关税政策、进出口政策和国别政策,体现了该国经济利益。从国际贸易发展的历史来看,自由贸易理论和保护贸易理论在对立中不断发展,由此引出两种不同的贸易政策,即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日本政府在各经济发展时期虽然采取了不同的对外贸易政策,但其政策都是兼而有之,促进了贸易和经济持续增长。 因此,必须着重对日本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采取的战略性贸易政策特别是“贸易立国”的背景进行分析。1)“贸易立国”的背景战后,日本选择“贸易立国”作为经济发展战略,是有着深刻的国内国际背景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战后的国内外环境否定了日本重新推行殖民大国化战略的可能性。从国际环境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19、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开始瓦解,中国、朝鲜、东南亚等亚洲国家相继取得了独立,世界逐渐进入民族国家并立的新时代。战后出现的世界性非殖民化历史潮流,使日本推行战前靠武力控制原料产地和主要市场的殖民大国化战略成为不可能。从国内条件看,战后初期日本被美国单独占领达6年之久,丧失了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独立性。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后,日本尽管在形式上取得了国家的独立,但日美安保条约签订意味着美军可在日本无限期地驻军和保留军事基地,日本实际上仍处于美国的军事控制之下。而且,战后的新宪法否定了日本在对外关系上运用军事手段的可能性。新宪法第9条规定:日本国民“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

20、的战争、以武力威胁或武力行使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达到前项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上述国内外条件,加上战后高涨起来并深入人心的和平主义思潮和舆论,决定了日本只有在美国的军事保护下走经济立国的道路。第二,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日本走“贸易立国”之路是一种必然选择。日本是一个岛国,自然资源十分贫乏,发展现代工业所需要的主要矿产资源严重依赖于国际市场。据统计,日本石油的99. 8%、天然气的90. 9%、铁矿石的99. 6%、铜的95. 9%、铝的100%、镍的100% 都需要从国外进口。同时日本国内市场又相对狭小,工业品主要靠海外市场。在这样一个国家里要想发展经

21、济,只能依靠对外贸易,通过出口换取经济发展所必要的大量资源和能源。也就是说,自然条件决定了日本的经济结构必须是开放的,走“贸易立国”之路。第三,战后重商主义路线占据了日本战略思想界的主流地位,使“贸易立国”战略的实行成为可能。战后日本国内经过非军国主义化,军部势力基本被铲除,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势力在美国占领当局的扶持下迅速壮大起来。在此背景下,石桥湛山、三浦铁太郎战前提出的和平经济发展的“商工立国主义”路线占据日本战略思想界的主流地位,从而为日本实行重商主义的“贸易立国”战略提供了可能。第四,战后特定国际政治形势下形成的日美关系,为日本推行“贸易立国”战略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战后冷战格局下,美国为

22、了把日本作为其在远东的战略基地,极力要把日本纳入美国的安全体系和核保护伞之下。在这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日本统治集团利用了冷战格局所造成的复杂的国际政治形势以及美国要拉其作为同盟者的政治目的,主动甩掉了沉重的军事负担,依靠美国的军事保护,致力于恢复和发展本国经济,把追求经济繁荣作为立国之本。这种在战后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日美关系和日本统治集团的“重经济、轻军备”路线,为日本推行“贸易立国”战略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2)“贸易立国”战略的形成及其实现的条件日本的“贸易立国”战略是在战后经济恢复的过程中形成的。1946 年3 月,日本政府在一份题为重建战后日本经济的基本问题的文件中,首次提出了有关“

23、贸易立国”战略的初步设想。文件指出,重建日本经济的基本方向是“实现经济的民主化和技术的高度化”,建立开发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新兴出口产业的生产结构,以振兴贸易和扩大出口,并提出发展出口贸易的关键是发展技术,“要依靠技术的高度化促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对国内资源极其贫乏的日本来说,贸易的前途决定于技术的进步”。“贸易立国”的战略思想在1949年5月日本设置通商产业省的宗旨中表现得更为明确,说它的使命在于“把经济政策的方式从一贯的国内中心主义转变为国际通商主义,以此确立加入国际经济体系的态势,力图飞跃地振兴出口产业”。尽管日本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已形成了“贸易立国”的战略思想,但加工贸易真正被置于“立

24、国战略”的地位,则是经过激烈的论争后才确定的。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在日本经济重建的问题上,日本曾引发了一场“开发主义”与“贸易主义”的论争。“开发主义”者主张从优先开发国内资源入手来发展经济。他们认为,战后世界经济分裂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部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相对缩小;化学合成工业生产技术的发展,东南亚地区对日本产品的需求缩小;战后世界财富和资本集中在美国,导致世界其他国家购买力不足。总之,依赖对外贸易存在着很大的不稳定性和局限性。而“贸易主义”者主张从发展对外贸易入手来发展日本经济,认为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在铁、煤等矿产资源比英国还不利的条件下迅速发展成为工业国,表明日本具有高度

25、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日本在引进技术方面具有很高的消化能力;战后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并没有像有些人估计的那么严重,通过国际贸易解决国内问题仍然是可行的。总之,强调日本必须走“贸易立国”型产业化道路。通过这场争论,日本最终确定了“贸易立国”的战略。1953 年12 月,日本经济审议厅长官冈野提出的“冈野构想”,明确指出发展日本经济的关键在于振兴出口。1955年12月,鸠山内阁制定的经济自立五年计划把“振兴贸易”列为基本政策之一,“贸易立国”战略正式形成。“贸易立国”战略,对整个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要确保“贸易立国”战略的顺利实施,日本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日本国内首先必须

26、拥有强大的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出口产业,这是实施“贸易立国”战略成败的关键。为此,日本国内产业结构必须实现重化工业化,因为重化工业发展是实现“贸易立国”战略的物质基础,离开重化工业的发展,就谈不上工业和技术的现代化及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否则,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出口产业和振兴贸易就成为一句空话。然而,战后初期日本的产业结构仍是以轻工业为主的非现代结构,工业设备陈旧,生产效率低,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为此,要消除同欧美发达国家的工业技术差距,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国际竞争力,日本的产业结构必须实现从轻工业为主向重化工业为主的转变。为此,日本政府通过各种政策措施提高重化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其中既包

27、括对原有基础薄弱的重化工业部门的大规模技术更新、改造,也包括引进、建立新兴重化工业部门。毫无疑问,“贸易立国”战略的实现需要拥有强大的具有竞争能力的出口产业。但是,如果没有相对稳定的海外市场,那么国内生产出来的产品价值就无法实现,“贸易立国”战略也就成为一句空话。因此,日本要确保“贸易立国”战略的顺利实现,还必须具备第二个条件,即在海外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原料供应基地和出口市场。日本是一个自然资源极其贫乏的岛国,现代工业发展所需要的主要矿产资源几乎全部依赖从海外进口,进口对日本来说不是经济问题而是政治问题。为了进口工业所需的原料,出口日本的产品,“日本必须确保海外市场,海外市场对于日本来说与军事

28、威胁同等重要,都是关系到日本存亡的问题。” 因此,确保稳定的海外市场,是日本对外政策必须优先考虑的问题。战后,日本“贸易立国”战略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日本采取的对外政策为其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海外市场。2.1.3 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特点综观日本战后战略性贸易政策的运用主要有以下特点:1)目标明确且重点突出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赶超世界发达国家。首先,日本政府制订了7个经济计划,即经济自立五年计划(19561960)、新长期经济计划(19581962)、国民收入倍增计划(19611970)、中期经济计划(19641968)、经济社会基本计划(19

29、671971)、新经济社会发展计划(19701975)和社会经济基本计划(19731977),分别提出了各个时期的具体经济指标和经济政策重点,如国民收入倍增计划(1961 1970) 提出了充实社会公共设施、产业结构高级化、 促进对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提高人的素质和振兴科学基础等具体目标。其次,日本政府根据需要,制订各产业部门的合理化计划、振兴措施和行业法规,并以政府名义对企业进行指导,如煤炭钢铁的合理化计划,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对策以及机械工业、电子工业、信息产业等临时措施法等,使上述计划、政策、法规等对企业和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和指导作用。重点突出是指有重点地扶持具竞争力的重点产业,

30、而不是对各个产业都兼顾的政策。对于经济发展意义重大的产业和企业,日本政府从资金、税收、补贴等方面给予优惠,帮助企业解决财力物力不足的问题。由于日本政府的支持,重点产业的经营风险减小,企业的投资及再投资力度增大。对于基础产业、出口产业和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日本政府帮助其提高竞争力,以振兴出口,实现“贸易立国”的战略目标。2)坚持原则、运用灵活坚持原则就是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制定具体的发展战略目标,具体的法规政策都围绕这一战略目标展开。日本政府在实施某项政策之前,首先要把经济发展的长期规划、短期执行计划、主要发展目标发展速度以及基本方针乃至具体的政策措施、方法实施细则等,以法规的形式公布于众。早期的外

31、汇及外贸管理法就体现了日本政府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日本政府制订外汇集中制和严格的审批制度,是为了严格限制进口,达到保护和扶持本国基础产业、新兴产业和出口产业的目的。日本政府对外国直接投资有一定限制,对外贸易法规定只有外国企业对本国企业不构成威胁时方准许投资。所有这些法规,都是以保护国内企业为原则的。尽管如此,日本政府的政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日本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和国际环境的不断变化,灵活地做出相应的调整。例如,随着国际竞争实力的不断增强,日本政府对外汇法进行了十几次修改,在逐步放松进口限制、简化进口手续、开放国内市场的同时,继续保持一些交易惯例、经济制度等“看不见的壁垒”,使外国产品很

32、难适应日本市场的激烈竞争及特殊的竞争方式。2.2 日本政府的贸易政策战后,日本政府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作为国家的战略目标,把“贸易立国”作为基本国策,把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知识化作为最重要的政策课题,把技术进步作为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动力。这一经济战略思想始终贯穿在其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日本政府通过各种法律的、行政的手段,利用战前培养起来的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密切关系,在税收、金融、外汇、技术、外资引进管理等方面,对各产业采取了有差别的、有针对性的政策。2.2.1 进口保护政策在高速经济增长时期,日本政府认识到在经济国际化、自由化大的趋势下,闭关自守将得不到国际分工带来的比较利益,必须开放国内市场,走向世界,引进外资、科学技术以及人才。但这是有条件、有选择的开放,贸易手段要服务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局。为此,日本政府不但确立了“贸易立国”的基本国策,而且把培育、扶持发展重化工业等产品出口作为金融优惠政策的重点,相继成立了日本输出入银行、日本开发银行和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其中,日本开发银行成立于1951年4月,其重点任务就是配合政府的产业政策,促进重点产业的发展,把引进技术和扩大出口作为“贸易立国”的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