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8 ,大小:60.29KB ,
资源ID:637718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37718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一讲 血脂基础.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一讲 血脂基础.docx

1、第一讲 血脂基础第一讲 血脂基础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内科 赵水平 各类脂蛋白的临床意义 一、CM正常人空腹12小时后, 血浆中CM已完全被清, 但I型和V型高脂蛋白血症病人, 空腹血浆中出现高浓度CM。 由于CM颗粒大, 不能进入动脉壁内, 一般不致动脉粥样硬化, 但易诱发胰腺炎。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餐后高脂血症(主 要是CM浓度升高)亦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CM的代谢残骸即CM残粒可被巨噬细胞表面受体所识别而摄取, 因而可能与动 脉粥样硬化有关。 二、VLDL与动脉硬化的关系一直没有定论。以往认为正常的VLDL不具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因为它们携带相对 少量的胆固醇, 另外VLDL颗粒相对大

2、, 不易透过动脉内膜。目前多数学者认为, 血浆VLDL水平升高是冠心的危险因子。 其理论依据是: (1).当血浆VLDL浓度升高时, 其结构也发生变化, 颗粒变小, 胆固醇的含量相对增加, 因而具有致动 脉粥样硬化作用。例如, -VLDL是唯一的不必经化学修饰就可在体外试验中引起细胞内胆固醇聚积的脂蛋白。(2). VLDL浓度升高, 可影响其他种类脂蛋白的浓度和结构。例如, 高VLDL血症常伴有小颗粒LDL增加, 而小颗粒LDL易被氧 化, 氧化后的LDL(Ox-LDL)具有很强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3). VLDL浓度升高伴有血浆HDL水平降低, 因而使体内抗 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减弱。(4

3、). VLDL增高常与其他的冠心病危险因素相伴随, 如胰岛素抵抗、肥胖、糖尿病等。 三、IDL一直被认为具有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但是, 由于IDL的分离技术相对复杂, 有关血浆IDL水平与冠心病的 大系列临床研究报道不多。有研究表明, 血浆IDL浓度升高常易伴发周围动脉粥样硬化。 四、LDL是所有血浆脂蛋白中首要的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脂蛋白。已经证明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胆固醇来自血液循环中 的LDL。LDL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与其本身的一些特点有关, 即LDL相对较小, 能很快穿过动脉内膜层。近来的研究发 现, 经过氧化或其他化学修饰后的LDL, 具有更强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由于小颗粒LDL易被氧化

4、, 所以较大颗粒LDL 更具有致动脉硬样粥化作用。 五、HDL被认为是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浆脂蛋白,是冠心病的保护因子。流行病学调查表明, 人群中HDL-胆固 醇水平 0.907 mmol/L(1.68mmol/L者的8倍。HDL-C水平每增加0.026 mmol/L(1 mg/dl), 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则下降2%-3%。HDL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能是由于它能将周围组织包括动脉壁 内的胆固醇转运到肝脏进行代谢有关。最近有人发现,HDL还具有抗LDL氧化的作用, 并能促进损伤内皮细胞的修复, 还 能稳定前列环素的活性。曾认为在临床上测定HDL2亚组分浓度对预测冠心病的较大, 其敏感性约比总H

5、DL-C高1.5倍。 但新近的研究表明, 测定HDL3亚组分浓度对预测冠心病具有同样的价值, 并可能大于HDL2亚组分的测定。血脂主要是指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由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都不溶于水,在血液中不是以游离的形式存在,而是与特殊的蛋白质即载脂蛋白结合形成脂蛋白,这样血脂才能被运输至组织进行代谢。所以,要了解血脂的基础知识,就必须清楚血浆脂蛋白代谢的基本过程。一、 脂类的结构与功能(一) 胆固醇胆固醇最早由动物胆石中分离出来,是具有羟基的固醇类化合物。所有固醇(包括胆固醇)均具有环戊多氢菲的共同结构。在人体内,胆固醇主要以游离胆固醇及胆固醇酯形式存在。胆固醇具有下列生理功能:(1)细胞膜

6、结构成分;(2)合成类固醇激素;(3)合成胆汁酸。(二) 甘油三酯甘油三酯(TG)是甘油分子中的三个羟基被脂肪酸酯化而形成的,国际命名委员会建议使用名称为三酯酰甘油(triacylglycerol),但由于人们已习惯简洁通俗的名称,故仍保留沿用甘油三酯。甘油三酯具有下列生理功能: (1)供能和储能;(2)作为结构脂质的基本构件;(3)参与机体物质和能量代谢。二、脂蛋白结构及其代谢应用超速离心方法,可将血浆脂蛋白分为: 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间密度脂蛋白(I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在临床上以LDL和HDL最为重要。各类脂蛋白的主要成份、来

7、源和功能列于表1。表1. 脂蛋白的特性及功能分类主要脂质主要载脂蛋白来源功能乳糜微粒(CM)甘油三酯B48、AI、AII小肠合成将食物中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从小肠转运至其他组织CM残粒甘油三酯、胆固醇B48、ECM中TG经脂酶水解后形成将胆固醇释放至肝脏;可能有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甘油三酯B100、E、Cs肝脏合成转运甘油三酯至外周组织,经脂酶水解后释放游离脂肪酸中间密度脂蛋白(IDL)甘油三酯、胆固醇B100、EVLDL中TG经脂酶水解后形成属LDL前体,部分经肝脏摄取;具有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B100VLDL和IDL中TG经脂酶水解后形成胆固

8、醇的主要载体,经LDL受体介导摄取而被组织利用,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最强,与冠心病直接相关高密度脂蛋白(HDL)磷脂,胆固醇AI、AII、Cs肝脏和小肠合成,CM和VLDL脂解后表面物衍生促进胆固醇从外周组织移去,转运胆固醇至肝脏或其他组织再分布,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HDL-C与冠心病负相关(一)乳糜微粒乳糜微粒(CM)是血浆中颗粒最大的脂蛋白,含甘油三酯近90%, 因而其密度也最低。正常人空腹12小时后采血时, 血浆中无CM。餐后以及某些病理状态下血浆中含有大量的CM时, 因其颗粒大能使光发生散射, 血浆外观混浊。将含有CM的血浆放在4静置过夜,CM会自动漂浮到血浆表面, 形成一层奶酪,

9、这是检查有无CM存在最简单而又实用的方法。CM是在十二指肠和空肠的粘膜细胞内合成。CM残粒是由肝脏中的LDL受体相关蛋白或Apo E受体(亦称之残粒受体)和LDL受体分解代谢。Apo E介导CM残粒经由肝细胞残粒受体摄取,CM在血液循环中很快被清除, 半寿期小于1小时。由于Apo B48始终存在于CM中, 所以Apo B48可视为CM及其残粒的标致,以便与肝脏来源的VLDL(含Apo B100)相区别。(二)极低密度脂蛋白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甘油三酯含量仍然很丰富, 约占55%,胆固醇含量为20%,磷脂含量为15%,蛋白质含量约为10%。由于CM和VLDL中都是以甘油三酯为主,所以这

10、两类脂蛋白统称为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TRL)。在没有CM存在的血浆中, 其甘油三酯的水平主要反映VLDL的多少。由于VLDL分子比CM小, 空腹12小时的血浆是清亮透明的, 当空腹血浆甘油三酯水平3.3mmol/L(300mg/dL)时,血浆才呈乳状光泽直至混浊。(三)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LDL)是由VLDL转化而来,LDL中胆固醇的含量(包括胆固醇酯和游离胆固醇)占一半以上。所以, LDL被称为富含胆固醇的脂蛋白。血浆中胆固醇约70%是在LDL内, 单纯性高胆固醇血症时,血浆胆固醇浓度的升高与血浆中LDL水平是一致的。由于LDL颗粒小, 即使血浆中LDL的浓度很高, 血浆也不会混浊。

11、LDL中载脂蛋白几乎全部为Apo B100(占95%以上)。大多数LDL是由肝脏内和肝外的LDL受体进行代谢, 占体内LDL代谢的70%-75%, 其余的LDL 则经由非特异性、非受体依赖性的途径进行代谢。(五)高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HDL)颗粒最小, 其结构特点是脂质和蛋白质部分几乎各占一半。HDL可经下列方法进一步分成各亚组分,包括超速离心法、非变性聚丙烯胺梯度凝胶电泳法,免疫亲和层析法等。目前临床上采用较多的是利用超速离心法将HDL颗粒按其密度大小进一步分为HDL2和HDL3两种亚类, 血浆中HDL2和HDL3各占1/3和2/3。HDL将胆固醇从周围组织(包括动脉粥样斑块)转运到肝脏

12、进行再循环或以胆酸的形式排泄,这一过程称作胆固醇逆转运。这一过程至少包括三个步骤:(1)细胞内游离胆固醇外流进入HDL;(2)HDL中游离胆固醇的酯化;(3)HDL中胆固醇清除。任何一个步骤发生障碍都可能导致胆固醇逆运中断,HDL生理功能都有会受损。此外,还有一类脂蛋白称为脂蛋白(a)Lp(a),是1963年由Berg(北欧的一位遗传学家)利用免疫方法发现的一类特殊的脂蛋白。Lp(a)与LDL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多含有有一独特的Apo (a), 后者在其他任何脂蛋白中都不存在。由于Apo (a)的存在,使得Lp(a)具有独特性。已证实Apo (a)的cDNA序列与纤维蛋白溶解酶原的高度同源性(

13、约80%同源)。目前有关Lp(a)的合成埸所和代谢途径尚不清楚。三、 载脂蛋白及其功能载脂蛋白(Apo)是一类能与血浆脂质(主要是指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磷脂)结合的蛋白质 ,为构成血浆脂蛋白的主要成份。在体内载脂蛋白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 如作为配基与脂蛋白受体结合、激活多种脂蛋白代谢酶等。 现已认识到载脂蛋白不仅对血浆脂蛋白的代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而且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亦有很大的影响。 (一)载脂蛋白AIApo AI主要分布于血浆HDL中, Apo AI的主要理功能:(1)HDL的结构蛋白;(2)作为一种辅助因子, 参与激活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 使游离胆固醇酯化;(

14、3)参与胆固醇的逆转运过程。(二)载脂蛋白AIIApo AII是人HDL颗粒中第二种主要的载脂蛋白, Apo AII的生理功能尚不十分清楚, 除了作为HDL的结构成份外, 可能还具有抑制LCAT活性的作用。亦有人认为, Apo AII是肝脂酶的激活因子。三、载脂蛋白B Apo B是一类在分子量、免疫性和代谢上具有多态性的蛋白质, Apo B100主要分布于血浆VLDL、IDL和LDL中, Apo B具有如下功能:(1)参与VLDL的合成、装配和分泌;(2)与肝素及不同的糖蛋白结合, 可能参与LDL与动脉粥样斑块结合。(3)是VLDL、IDL和LDL的结构蛋白, 参与脂质转运。(4)是介导LDL

15、与相应受体结合必不可少的配体。四、载脂蛋白CIIApo CII是CM、VLDL和HDL的结构蛋白之一, Apo CII具有下列生理功能:(1)是脂蛋白脂酶(LPL)不可缺少的激活剂, Apo CII缺乏时, LPL活性极低, 甘油三酯水解障碍, 血浆甘油三酯水平明显升高. (2)具有抑制肝脏对CM和VLDL摄取的作用。五、载脂蛋白E载脂蛋白E(Apo E)是一个含有299 个氨基酸结合有磷脂的糖蛋白。Apo E可以在各种组织中合成, 但以肝脏为主。Apo E的浓度与血浆甘油三酯含量呈正相关。Apo E的生理功能:(1)组成脂蛋白, 是CM、VLDL、IDL和部分HDL的结构蛋白; (2)作为配

16、体与LDL受体和Apo E受体结合; (3)具有某种免疫调节作用; (4)参与神经细胞的修复。第二讲 血脂临床检测及其意义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内科 赵水平临床上检测血脂的项目有许多,各医院可能有些不同,但有些项目是基本的,如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也有些项目只有少数医院进行检测,如载脂蛋白(Apo)B、Apo AI、脂蛋白(a)Lp(a)等。现将大医院已开展的血脂临床检测项目均作简介。一、 总胆固醇(TC)TC是指血液中所有脂蛋白所含胆固醇之总和。人群TC水平主要取决于遗传因素和生活方式。各地区调查所得参考值高低不一,以致各地区有各自的高胆固醇血症划分标准。当前国内、外心血管疾病学

17、者都提倡根据冠心病发病危险性高低的TC水平作为划分界限。1997年中华心血管病学会提出中国人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和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指南(ATP III)所制定的TC标准与国人稍有不同(表2)表1 中国血脂防治建议中TC水平划分标准划分标准mmol/Lmg/dL合适水平临界高值高脂血症5.25.2-5.7 5.7200200-220220表2 美国ATP III中TC水平划分标准划分标准mmol/Lmg/dL合适水平临界高值高脂血症5.25.2-6.2 6.2200200-240240血胆固醇浓度升高的主要危害是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目前认为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是冠心病防治最

18、有效地措施之一。低胆固醇血症主要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 二、 血清甘油三酯(TG)所测定的TG代表血清中所有脂蛋白的甘油三酯。TG水平的个体内(不同时间所测定的值)与个体间差异都比TC大。中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中对空腹TC水平划分界限为:正常TG1.7mmol/L(150mg/dL)。在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指南(ATP III)中,规定正常TG1.7mmol/L (150mg/dL);临界高值TG 1.72.3mmol/L (150200mg/dL);增高TG2.3mmol/L (200mg/dL);重度升高TG5.7mmol/L (500mg/dL)。人群调查资料表明,冠心病患者T

19、G水平高于一般人群。但是,冠心病患者TC和LDL-C也较一般人群高。目前认为单纯性高甘油三酯血症不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只有伴以高胆固醇血症或低HDL-C等情况时TG升高才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当TG重度升高时,常可伴发急性胰腺炎。三、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我国成年男性HDL-C多在1.161.42mmol/L(4555mgdL) ,女性较高,多在1.29-1.55mmol/L (50-60mg/dL)。HDL-C水平随年龄的变动较小。中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中认定HDL-C0.9mmol/L (35mg/dL)为异常;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二次指南(ATP II)中也是同

20、样的标准,但是,在新发表的APT III中则将低HDL-C标准定为1.0mmo/L(40mg/dL)。HDL亚类的参考值文献中不很一致。HDL-C中HDL2-C大致占40,HDL3-C占60左右。女性HDL2-C高于男性;HDL3-C的男女差异较小。大量的流行病资料表明,血清HDL-C水平与冠心病发病成负相关。HDL-C低下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HDL-C增高(1.55mmo/L, 即60mg/dL)被认为是冠心病的负危险因素。四、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LDL-C测定可采用公式计算也可采用沉淀法直接测定。Friedwald原公式按旧单位(mg/dL)计算,假设血清VLD

21、L-C为血清TG量的15(以重量计),则:LDL-C (mg/dL) =TC-(HDL-C+TG/5);按法定计量单位计,则应为 LDL-C(mmol/L)=TC-(HDL-C+TG/2.2)。应用Friedwald公式计算LDL-C由于方法非常简便,在一般情况下还是比较准确,故较为实用,目前绝大多数临床检验室多采用此方法。由于TC中的主要部分是LDL-C,故LDL-C与TC的变化是基本一致的。在ATP III中将血清LDL-C进行更为详细的分类(表3)。表3 ATP III中有关LDL-C水平的分类LDL-C (mg/dL) (mmol/L)100 2.6 最适的100-129 2.6-3.

22、4 接近或高于最适的130-159 3.4-4.1 临界升高160-189 4.1-5.0 升高190 5.0 非常高LDL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脂类危险因素。过去只测定TC,以此间接估计LDL-C水平,但TC水平也受HDL-C水平的影响,故最好采用LDL-C取代TC作为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如冠心病危险性评估。五、 载脂蛋白AI血脂正常者Apo AI水平多在1.21.6gL范围内,女性略高于男性。HDL组成中蛋白质(载脂蛋白)约占50,蛋白质中Apo AI约占6575,而其他脂蛋白中Apo AI极少,所以血清Apo AI可以代表HDL水平,与HDL-C呈明显正相关,其临床意义也大体相

23、似。但是,HDL是一系列颗粒大小与组成不均一的脂蛋白,病理状态下HDL亚类与组成往往会发生变化,故Apo AI的升降不一定与HDL-C变化完全成比例。有研究报道认为, Apo AI测定较HDL-C检测对预测冠心病的危险性可能更有价值。六、 载脂蛋白B血脂正常人群中血清Apo B多在0.81.1gL范围内。正常情况下,每一个LDL、IDL、VLDL和Lp(a)颗粒中均含有一分子Apo B100,因LDL颗粒占绝大多数,大约有条有90的Apo B100分布在LDL中,故血清Apo B主要代表LDL水平,它与血清LDL-C水平呈明显正相关,Apo B水平高低的临床意义也与LDL-C相似。在少数情况下

24、,可出现高ApoB100血症而LDL-C浓度正常的情况,提示血浆存在较多小而致密的LDL。也就是说, 对于LDL-C正常者测定Apo B100, 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虽然, 有关这两类载脂蛋白测定方法已国际标准化, 但其可靠性和准确性都不十分令人满意。同时, 测定结果的临床价值尚需更大规模的研究证实。所以, 现阶段并不推荐在临床上常规测定Apo AI和 Apo B100。七、 脂蛋白(a)现多采用ELISA法测定脂蛋白aLp(a)。正常人群中Lp(a)水平呈明显偏态分布,虽然个别人可高达1000mgL以上,但80的正常人在200mgL以下,文献中的平均数多在120180mgL,中位数则低于此值

25、。通常以300mgL为重要分界,高于此水平者患冠心病的危险性明显增高。Lp(a)水平主要决定于遗传因素,家族性高Lp(a)与冠心病发病倾向相关。男、女之间与不同年龄间无明显差异。环境、饮食与药物对Lp(a)水平影响也不明显。在严重肝病时Lp(a)可下降,而急性时相反应如急性心肌梗死、外科手术、急性炎症等可使Lp(a)水平明显上升。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高Lp(a)水平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八、 临床血脂测定注意事项(一)测定方法要准确、可靠。严格质控标准是要求胆固醇测定的变异系数控制在3以内,甘油三酯测定的变异系数控制在5以内。(二)病人应空腹。要求病人在空腹状态下进行血脂检测,以避免

26、进食对血脂浓度造成的影响。一般认为,总胆固醇、LDL-C和HDL-C受饮食影响较小,随访时可以在非空腹状态下进行检测。而进食对甘油三酯的影响较大,所以要求在禁食1214小时后进行检测(可饮用水和不含热量饮料包括茶和咖啡)。(三)最好采用血清进行血脂测定。一般认为,血浆脂质水平大约较血清脂质低4。而且,采用血清时无须进行抗凝。(四)采血时病人宜保持标准体位。进行血脂测定时,病人应保持舒适坐姿5 10min,这是一种标准化的姿势。因为姿势改变可以影响血浆容量,从而使胆固醇水平发生变化。如果患者在采血前平躺过10 15min则其血脂水平会偏低。在直立位时采血的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浓度较平躺位采血所获结

27、果高9 10。(五)采血技术也要规范。采血时不要让血液阻滞的时间过长,插入针头前使用止血带尽可能轻,采血前应放开止血带。(六)为了确定每位受检者的基础血脂水平,先应按前述要求进行血脂测定,然后在1 3个月内在同一检验科(或实验室)重复进行血脂测定。如果两次测定的血脂值非常接近,取其平均值即为病人的基础血脂水平。若两次所测定的血脂值相差较大,尚需进行第三次血脂测定,三次测定的血脂平均值为病人的基础血脂水平。(七)血脂值不仅受测试方法不稳定的影响,而且还受生物学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人体血胆固醇水平每日正常波动范围约为3或略高些,并受季节的影响,如春季血胆固醇轻度上升,而秋季时则轻度下降。空腹状态下,

28、个体血甘油三酯水平每日波动较大,平均为17,少数可大于30,并且这种波动与饮食无关。(八)已知某些疾病会对血脂浓度产生暂时性的影响,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中风急性期和感染或炎症性疾病,此外,大型的外科手术和妊娠也对血脂水平有些影响。一般认为,急性心肌梗死在胸痛发生24小时内测定的血脂浓度可代表患者的基础值情况。LDL-C浓度通常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12 24小时开始下降,1周内降低幅度最大,尔后逐渐回升,约需12周才回到基线水平。所以,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或因急性胸痛怀疑为急性心肌梗死而入院的患者,均应在最初24小时内进行空腹血脂测定。载脂蛋白E 载脂蛋白E(Apo E)主要存在于CM、VLDL、

29、IDL和部分HDL中, 正常人血浆Apo E浓度为0.030.05g/L。Apo E的浓度与血浆甘油三酯含量呈正相关。一、结构 Apo E是一个含有299 个氨基酸结合有磷脂的糖蛋白, 其分子量为34kD。Apo E可以在各种组织中合成, 但以肝脏为主。首先合成的是含有317个氨基酸的前肽, 这个前肽在内质网中经过蛋白水解作用除去18个氨基酸的信号肽, 再经过糖基化作用和细胞外液的脱唾液酸作用形成成熟的Apo E。Apo E分泌入血后即转移到脂蛋白中, 并同它们一起代谢。 Apo E的一级结构是一条单多肽链, 其全部的氨基酸组成顺序已经被Apo E mRNA的cDNA分析所证实。其氨基酸组成上

30、含有10%12%的精氨酸(按其氨基酸克分子计算),故曾称为富含精氨酸载脂蛋白。有关Apo E的二级结构已基本弄清(图1-2-1), 对其三级结构也有部分了解(图1-2-2)。Apo E是一个多态性蛋白, 有三个常见的异构体 , 即E2、E3和E4。各种Apo E异构体的主要区别是氨基酸一级结构的不同, 这涉及到半胱氨酸(Cys)和精氨酸(Arg)的交换: E3含一个Cys(第112位); E4不含Cys, 但比E3多一个Arg(第112位); E2含2个Cys, 但比E3少一个Arg(第158位)。Apo E 的二级结构(图1-2-2)中含有较多的-螺旋, 这种结构在去垢剂或脂类环境中仅有极微

31、小的改变 , 是比较稳定的。同其他载脂蛋白(如AI、AII、CII)相比较, Apo E有易变的、 松散的、折迭三级结构。图1-2-1. 载脂蛋白E的二级结构图1-2-2. 载脂蛋白E氨基末端主要部分的三级结构 Apo E羧基未端的稳定区可能是主要的脂蛋白脂类结合区, 此区没有与LDL受体结合的活性。而Apo E氨基未端区具有很强的与LDL受体结合的能力。通过酶和化学切开的Apo E分子碎片基因研究表明, Apo E的受体结合区域存在于N端126-191氨基酸残基端区域之间。LaLazar等研究表明, Apo E的N端140-160氨基酸残基附近区域, 对于受体的结合是非常得要的。特别是这一部位的硷性氨基酸如精氨酸(Arg)和赖氨酸(Lys)是Apo E结合受体所必需的。这一区域中仅一个氨基酸的取代就可影响受体的结合活性。用一些中性氨基酸分别取代136、140、150等位置上的碱性氨基酸, 可出现不同的受体结合活性, 约为正常的9%25%(Apo E3为100%) 。 如果使 Apo E139位的色氨酸(Ser)变为Arg、149位的亮氨 酸(Leu)变为 甘氨酸(Ala), 却表现出结合活性的轻微增加。这一活性的改变与人类自然变异体的变化是很相似的。这已被有受体结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