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艳萍教材分析讲座把握教材意 领会课标髓齐做教材析 共教语文味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呈贡区教育信息中心 李艳萍做教材分析之前,我进行了一次小范围的口头的调查问卷,调查问题是:参加教材分析会,你最想听什么?多数答案是:怎么教?部分答案是理论太多,不实际,于一线教师来说操作性不强。根据这两个问题,我想我们今天的分析就分两个部分进行,首先由我根据课标学段要求对教材进行简单的分析 ,把握住教材特点,明白编者意图,然后由我们大家一起来分析我们本套教材,给出我们教学针对性最强、操作性最强的教学建议。我们先看回答一:怎么教?乍听挺有道理的,但细一琢磨,又不对呀!如果“教什么”弄不清楚,又怎么能弄清
2、楚“怎么教”呢?教什么?(教这个教材呀!)仅仅是教这个教材吗?(不是!是用这个教材来教!)那么这个教材的特点是什么?怎么发挥出教材的最大功效?首先我们先来看看这本教材内容的安排。一、教材梳理明意图(教材的框架、特点、编者意图)【教材梳理】本册教材安排了7个主题单元,依旧是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文”、“习作” 、练习”和“综合性学习”五个部分。(一)习惯英国剧作家、诗人王尔德说过“起初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可见习惯培养之重要。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16年级共安排了12个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涵盖了读书、写字、习作等基本的语文学习习惯,遵循了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培养原则。习惯九读
3、书做笔记,随时使用工具书,是在学生拥有了正确的读书姿势,乐于阅读以及广泛的阅读积累的基础上,对阅读要求作了进一步的提升,即要求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这一传统的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说的是读书不仅要眼到、口到、心到,而且要手到。这既是阅读的方法,也是阅读的习惯,体现着完整的阅读历程。因此,安排“读书做笔记”,就是重视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动笔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质量。本学期读书做笔记的重点是学习写读后感。关于“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是在二年级“勤于查字典、主动识字”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要求,本学期的培养重点应放在“随时”上,重视“随时”,抓住“随时
4、”,学生才能真正地拥有这一习惯。(二)课文全册教材安排了课文26篇,七个主题。这七个主题分别是“园丁之歌”、“自然的奥秘”、“故事集锦”、“无私奉献”、“祖国各地”、“百折不挠”、“走进经典”。第一单元园丁之歌,由师恩难忘陶校长的演讲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四篇课文构成。分别从师恩、师训和尊师的角度唱响了“园丁之歌”,并在随后的练习(钢笔字抄写)及习作写一篇关于老师帮助和教育自己往事的作文与之配合。这样一来,课文、练习、习作也就构成了一个由认识、理解到体会、运用相互联系的主题单元。放在教材的第一单元也是为了迎合时节教师节,故而教学时可以以“园丁之歌”为主题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第二单元自然的
5、奥秘,由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装满昆虫的衣袋变色龙金蝉脱壳四篇课文组成。首篇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召唤少年儿童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从大自然这“绿色课本”中汲取丰富的营养;然后以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热爱自然,迷恋昆虫,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最后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的故事激励学生去走进自然,探索自然;最后通过变色龙金蝉脱壳,引领孩子走进动物世界,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萌生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同时也是给学生提供了两个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范例,使他们知道应当怎样去仔细观察;“练习”中的“诵读与积累”板块则要求学生诵读巴甫洛夫、伽利略、苏霍姆林斯基等人有关观察方面的名言,从而懂得观察的重要意
6、义。本单元还安排了一个“小练笔”,要求学生“利用课余观察一种昆虫的活动,写一篇观察日记”。整个单元是以感受自然走进自然表现自然来安排的,也给我们教师留下了广阔的自主空间。第三单元故事集锦,由成语故事推敲嫦娥奔月伊索寓言四篇课文构成。有成语故事、文学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故事。成语故事和寓言故事重在说理,文学故事和民间故事重在赞人。为了落实课标关于“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在第三学段的每册第三单元安排了“我读书我快乐”的栏目,给学生推荐一些名著,要求学生课外认真阅读。本册安排的是阅读伊索寓言集。要让学生学会不动笔墨不读书,做好读书笔记。第四单元无私奉献,由在大海中永生高
7、尔基和他的儿子艾滋病小斗士三篇课文组成。例举了三个不同领域,不同国度、不同年龄的名人故事,按照伟人风范名人凡事凡人壮举来表现“无私奉献”这个主题,使得主题的内涵更加丰实。第五单元祖国各地,由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莫高窟三课组成。这一单元主要是描写祖国名山大川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第六单元百折不挠,分为天火之谜厄运大不垮的信念诺贝尔滴水穿石的启示四篇文章。通过讲述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天火之谜,不惜冒着生命危险进行“风筝试验”,谈迁凭着顽强的信念铸成鸿篇巨制国榷,诺贝尔在历经失败、痛苦之后毫不气馁,锲而不舍发明炸药的故事,告诉我们在探求真理的道路上会有许多坎坷,只要有坚
8、持不懈的信念就能成功的道理,也即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第七单元走进经典,由林冲棒打洪教头少年王冕黄鹤楼送别清平乐 村居四篇课文组成。水浒传中的“林冲棒打洪教头”,彰显着英雄之本色;儒林外史第一回“敷陈大义,隐括全文” 中的“少年王冕”,堪称勤学孝亲的楷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李白不愧为文人相敬的典范;“人中之杰,词中之龙”的辛弃疾笔下的“村居”,更是充满着温馨与无尽的情趣。前两篇以“人”为主,但“形象”各异;后两篇则以“情”见长,而情“意”不同。与之相关的还有练习7中的“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口语交际”等内容。教材这样安排的意图显而易见,要引导学生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的
9、阅读既要“博览”,又要学会筛选,要“去粗留精”。既要享受鸿篇巨著式的“文化大餐”,又要关注小家碧玉般质朴、清新的诗歌美文。就像蜜蜂那样采得“百花”,方能酿出“甜蜜”来,阅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以上内容只不过是走进经典的引子,旨在激发学生诵读名著经典的兴趣。(三)习作共计7篇:(1)记一个印象深刻的老师;(2)记一个小动物;(3)秋天的树叶;(4)(对亲人、老师或朋友)说说心里话;(5)记一件亲身经历的事;(6)看图作文;(7)从提供的内容中选择一个或自命题写一篇作文。如:我喜欢的一篇课文或有趣的一次实验等(也可以自定写作内容)(四)练习练习共7个;每个练习分成“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诵
10、读与欣赏”或“诵读与感悟”)、“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等几个板块。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单元练习的第一项,根据学年段的不同,在第一学年段“学用字词句”、第二学年段“处处留心”之后,又于第三学年段推出了“语文与生活”,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层次性。“语文与生活”仍以“大语文观”为指导,保持了该板块最明显的综合性特色,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做相互渗透,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巧妙融合。本册教材安排的七次口语交际内容,本册教材根据“口语交际”的学年段要求,编制了以下七个内容:1学会请教别人。想想在下面几种场合应该怎样向别人请教。先说一说,再分角色表演。2画画说说。通过合理的想象
11、,补画第二幅图,然后将四幅图的意思连贯地讲给同学们听。3学会拒绝。当别人对你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或者让你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时,你应该学会拒绝。4小小新闻发布会。通过看电视、听广播或了解周围发生的事,搜集一两条有价值的新闻,在班级组织的“小小新闻发布会”上讲给同学听。5设计一条公益用语。试着设计一条公益用语,并说说你是怎么想到这样设计的。6健康小顾问。请你针对班级同学的情况,搜集资料,当一回健康小顾问,介绍有关健康小常识,并接受同学的咨询。7请你准备一段水浒传故事,当众讲一讲。比一比,看谁讲得精彩。它具体体现了如下特点:一是生活性。如:健康小顾问,二是实践性。教材中安排的七次训练,引导学生在一次
12、次动态的言语实践中反复经历。三是时代性。本册教材编排的口语交际内容“学会拒绝”、“学会请教”、“小小新闻发布会”、“设计一条公益用语”等等,不仅仅是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而是在展示着教育的育人功能,在引导学生关心社会、融入社会、了解社会,慢慢地走向社会,寓口语交际以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浓浓的生活气息,潜移默化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觉悟和文化涵养,培养良好的道德言行。(五)综合性学习课标强调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学生进入了高年级学段之后,教材便开始安排旨在落实此项要求的专题性的“学和做”综合实践活动,致力于培植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厚实的文化素养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该板块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
13、即综合性、开放性和创造性。从本册起,每册安排“语文综合性学习”(即“学和做”)1个,本册安排的是指名道姓。第一部分:你知道吗?下面的姓氏歌里,包含了容易读错的姓和常见的复姓。先读正确,再背下来。第二部分:知识竞答。第三部分:写一篇有关姓名的习作。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奇特的想象力,以小灵通漫游“无名国”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虽然教材只是在教材最后安排了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但并不代表一学期只要进行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如果这样理解了,就违背了编者的意图了。我们要用教材来教与学,而非教教材!要知道教材只是“例子”而已!旨在引路!路引出来了,我们要积极主动的去探索!我们可以围绕七个主题单元有计划的或有选择
14、的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梳理总结】:编写特点综上分析,可见教材的编写特点是阅读、写作、语文实践活动,阅读与写作是语文的主要构成部分,而语文实践活动则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采用的是主题单元的方式组合教材的单元篇里已做分析,这里不再赘述。2向课外拓展,与生活结合首先表现在重视课外阅读。为此,高年段每册教材均安排了有关阅读指导的文章。分别是:读书莫放“拦路虎”、精读与略读(五下)、养成读报的好习惯(六上)、读书要有选择(六下)。另外,为了落实课标关于“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编者在每册的第3单元,安排了“我读书我快乐”的栏目,给
15、学生推荐一些名著,要求学生课外认真阅读。分别是:伊索寓言集、上下五千年(五下)、鲁宾孙漂流记(六上)、西游记(六下)(可以选读学生版)。课本还结合相关课文,安排了“名著便览”和“作家名片”的内容链接,以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帮助他们了解一些文学常识,给他们介绍一些适合阅读的名著。其次,表现在重视语文实践活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来自生活,自应服务于生活。语文教学要从封闭的“小课堂”里走出来,走向生活和家庭,走向社会和自然,使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学语文,用语文。因此,该学段教材的单元练习,采取活化训
16、练的思路,编写了“语文与生活”的系列,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练习”中的“口语交际”也体现了生活性、实践性、时代性。教材中安排了“综合性学习系列学和做”,也是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如五上的“学和做”说名道姓,学生要了解本地姓氏的情况,就得走向社会,进行实地调查,收集各种有用的数据、资料。学生将调查结果写成调查报告,又能在用语文的过程中发展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增长人文知识,提高人文素养。以上对教材的框架、特点进行了简单地梳理,那么具体到一篇篇课文、一次次习作、一场场口语交际时我们又该怎样教学呢?下面以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教学为例,我们一起来分析,集中大家的智慧,大家一起分析
17、,为教学出谋划策,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二、领会课标齐分析(一)阅读教学把握了教材的精神以及编者的用意之后,我们就开始用这个教材来教吧!但问题又来了,用这个教材教给学生什么呢?具体说,拿到一篇课文我究竟教什么呢?问问学生,生字会了吗?会了!(会拼音就能识读呀!)生词知道是什么意思吗?知道!(会查字典呀!)课文内容知道了吗?知道!(都是大白话呀!)你说,我还要教什么呢? 我们就来看课标,读教材!只有领会课,才能教出语文味。根据本册教材的内容安排,我们从以下一个问题展开研讨。课标里关于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有11条,要突出其中的四项:(共计7条)一是提高默读速度,学会浏览;二是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
18、和表达效果;三是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四是学会阅读说明性文章、叙事性作品和诗歌。 问题一:提高默读速度,学会浏览语文课程标准不仅对默读予以了必要的重视,也对默读速度提出了具体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课标也对“浏览”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那么,我们该如何凭借教材,实实在在地来提高学生的默读能力和浏览能力呢? 为了落实这项训练,编者在教材中也多次安排默读的训练,请老师们整理默读的相关训练,并写出几条如何培养学生默读、浏览能力的建议。关于默读的:(1)旨在把握把握文章重点段落的内容。如变色龙“默读课文
19、,说说哪一部分给你留下的印象深,为什么?”(2)旨在积累文章的重点词句。如高尔基和他的儿子“默读课文,摘抄你认为值得积累的词语或句子。”(3)旨在把握课文的主旨内容。艾滋病小斗士“默读课文,说说为什么称恩科西是艾滋病小斗士。”黄山奇松“默读课文,说说黄山奇松奇在哪里。”(4)旨在把握文章的细节描述。林冲棒打洪教头“默读课文,说说气势汹汹的洪教头为什么会被林冲打倒在地。”(5)旨在把握文章的表达方法。如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的“默读课文,找几处这样的例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关于浏览的:(1)在大海中永生的“搜集邓小平爷爷的一个故事,讲给同学们听。”(2)习作3中“搜集各种植物的落叶,把它们带回学校
20、与大家一起观察、交流。”这样编排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浏览。(3)在初读陶校长的演讲可以让学生迅速浏览课文,看看陶校长的演讲主要讲了哪些内容?(4)学习莫高窟时可以让学生浏览课文,说说作者主要介绍了莫高窟的什么?等等。默读建议:首先,强化默读意识。从本学期起,学生进入高年级段,默读要由第二学段的“初步学会”变为“有一定的速度”,要求明显提高。既然默读是一种技能,而技能的掌握离不开训练,因此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去除那些可有可无的环节,舍得时间、多给机会让学生默读,每篇课文、每堂阅读课都让学生受到默读训练。其次,培养默读习惯。任何一种技能,必须通过训练达到熟练的程度才能成为习惯。默读与朗读的
21、反应机制不同,默读时对文字符号的感知是眼脑直映,因此默读不能出声,不能以单个的字为认读的单位。正是基于此,在学生刚刚学习默读的低学年段,就提出了必须养成“不出声,不指读”的习惯。到了高学年段,要提高默读速度,只有在继续保持这种习惯的基础上,在一次又一次的默读实践中,学会快速捕捉文本信息,最终形成技能和习惯。还有,提高默读效率。如果默读仅仅停留在“看”的层面上,那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要求一边读一边思考,一边读一边圈注,学生才能在默读的过程中有所收获,才能实现与文本的真正对话。也只有这样,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阅读效能才能得到充分体现。这些默读要求的提高,不但有助于学生阅读
22、能力的提高,而且也有助于学生“潜心会文”、“瞻前顾后”、“思考发现”、“细心探究”等良好默读习惯的形成。浏览方法:浏览,一般采用扫描和跳读的方式,适用于博览和查找信息。浏览比较注意书名、作者、序、前言、目录、索引、大小标题、段落的起句结句、字体变化、参考文献、插图、图表等提示性信息。有人说,一个人只有精读,而没有略读和浏览,就会影响思维的流畅和敏捷;如果长期只有浏览和略读,而没有精读,就会影响思维的严密和深刻。可见精读、略读、浏览是不可或缺的。问题二: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中年段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经验体会词句意思,高年段则不仅要理解、体会词句意思,还要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及表达效果
23、。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高度重视词句的教学。教学词语时要让词语“立”起来!要让句子“活”起来!要让词语“立”起来,句子“活”起来,让语言文字是一个个生动、丰富的、充满感性的形象。所以要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将学生置身于语言文字所造的情境之中,体验其承载的情感。为了落实这项训练,编者在教材中也多次安排相应的训练:请整理相关课文的训练点,列出题目并对词句表达的感情色彩和效果进行分析,写出训练建议。例子:(1)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语能换成括号里的词语吗?为什么?推敲(2)可以将带点的词语换成括号里的词语吗?谈谈你的看法。艾滋病小斗士(3)下面的括号里可以填什么词?看谁填得最准确最生动。黄果树瀑布
24、(4)下面三个词语都有“看”的意思。联系上下文说说它们的差别。你还能再写几个含有“看”的意思的词语吗?黄鹤楼送别(5)“鲜花伴着骨灰”,有人说应是“鲜花拌着骨灰”。你怎么看?说说理由。在大海中永生(6)读一读,体会牧童两次“大叫”的不同情感。伊索寓言(7)为了表现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作者运用了许多数据。默读课文,找几处这样的例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厄运打不垮的信念(8)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问号的不同用法。在课文中,你还能找出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句子吗?滴水穿石的启示(9)母亲让王冕放弃读书,去给人家放牛,王冕却说:“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是不是他不想在学堂里
25、读书了?谈谈你的看法。少年王冕例1:装满昆虫的衣袋一课中 “着迷”、“迷恋”、“痴迷”三个词,从三个不同层次反映了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和执着:幼儿时代的“着迷”,少儿时代的“迷恋”,终生对昆虫的“痴迷”。“着迷”、“迷恋”、“痴迷” 意思相近,虽然都有爱好、入迷的意思,但“迷恋”是极度的爱好,而“痴迷”则是极度的“迷恋”。因此联系课文,辨析、把握这三个词语意思的层层递进,不但能体会到人物性格的特点和品质,而且能较为容易地把握课文的主线,领会到抓住特点并以具体事例加以描述的写作特点。(表达效果)例2 :在大海中永生“1997年3月2日上午,一架银色的专机离开北京机场,在首都上空低低地缓缓地绕飞一周
26、,然后穿过云层,飞向祖国辽阔的大海。”离开语境“低低地缓缓地”就是飞得很低,飞得很慢。这里的“低低的”,“缓缓的”,实际上是人的心情。小平同志离不开我们的祖国这块热土,人们也舍不得小平同志走。而这种情感,就像飞机也在那凝固了,是低低的,缓缓的。放入语境,两个词语就有了情感。这就叫做“文字不是无情物,境在其中意自生”!(感情色彩)例3: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茶饭不思”就是不想吃饭和睡觉。“夜难安寝”就是夜里很难安心的睡觉。“只有”就是除了这样,就没有其他的了。如果教学仅到此而止的话,那无疑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个中滋味儿,学生无法深入体会,也就无法产
27、生情感上的共鸣。如果此时教师进一步加以引导:(想象)当你读到“茶饭不思”“夜难安寝”这两个词语的时候,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追问)他不思茶饭在思什么呢?他夜难安寝在想什么呢?(比较)“只有两行眼泪流淌”与“两行眼泪流淌”有什么不同?通过引导想象,不断追问,心血之作化为乌有的谈迁,他那痛不欲生的形象就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并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同时为后面理解谈迁“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作了铺垫。一位信念顽强的人物形象就会深深地浮现在学生的眼前,一种崇敬之情就会油然而生。问题三: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很多时候,我们比较重视文章“表达了些什么”而忽视了文章“是怎样表达
28、的”,导致了语文教学从内容到内容,从而掉进了语文教学的误区。那文章是怎样表达的呢?(1)表达顺序。表达顺序主要包括语序、句序、结构安排等。比如句子成分的前置、句子顺序及叙述的结构顺序:如顺叙、倒叙、插叙、并叙等。(2)表达方法文章结构:总分、分总、总分总;并列式;承上启下、前后照应、巧设悬念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对偶、反问、设问;叙述方法:顺叙、插叙、倒叙;描写方法:写人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描写;正面、侧面描写;对比反衬;环境烘托写景动态描写、静态描写;联想、想象写场面点面结合等抒情方法:借景抒情、借物抒情等等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引用等。之所
29、以采用这样或那样的表达顺序或表达方法,一是为了更加清楚、明白地反映感知或认识的过程;二是突出或强调留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件、场景、人物、画面,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请整理本册课文,例举几篇揣摩表达顺序训练的课文加以说明。如:说明性文章一般按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采用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引用等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如莫高窟一文,按空间顺序采用总分总的构段方式,先总体介绍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及其概貌,再分别介绍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画、藏经洞,最后介绍了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在具体描写过程中作者运用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以及比喻、排比等
30、修辞手法,具体、形象、生动地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宛如艺术殿堂的莫高窟。例举:例1:叙事文章在大海中永生一文,以“送”为明线,“颂”为暗线,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夹叙夹议,借景抒情,分别写了: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作者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人们送时的悲痛心情;展开想象用排比句式写将伟人的骨灰送到哪些地方,暗颂伟人的丰功伟绩;用对偶句式,写骨灰撒放大海时的情景,表达着人们对伟人的怀念与崇敬;用联想、排比的句式直抒胸臆,结束全文,同时也把情感推向了高潮。例2:写人文章一般是抓特点+典型事例,如艾滋病小斗士围绕“斗”字,安排了两个典型的事例:一是他凭借着顽强的意志、乐观的人生态度与自身所患的爱滋病“斗”;二是
31、他靠大力宣传勇敢地与人们头脑中忽视、歧视这种疾病的“爱滋病”“斗”。一个“斗”字贯穿全文,一个“斗”字表现了恩科西的顽强精神,表达了作者对他的崇敬之情。例3:课文少年王冕共有7个自然段,按照时间顺序采用白描的写作手法介绍了他贫寒、勤勉、曲折的成长历程。全文层次清晰,过渡自然,如用“眼看三个年头过去”、“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到了十七八岁”等词句,承上启下,转承自如。布局详略得当,语言准确、洗练、生动、形象,对人物的刻画和景物的描写极为细腻传神。突显了少年王冕不惧贫寒、乐观向上、通达孝顺、勤勉好学、热爱自然、崇尚高洁的品格与精神风貌。例4:写景文章一般按时间顺序、空间方位(从里到外、从远到近、从上到下、移步换景)顺序,如黄果树瀑布一文,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对黄果树瀑布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绘; 善用、巧用比喻,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如诗如画,表现了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同时借景抒情,讴歌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关于揣摩文章表达顺序的训练,教材中也作了一些安排。例如:变色龙按下面的表达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天火之谜的训练5“选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莫高窟的训练4“给课文编写段落提纲”等。问题四:学会阅读说明性文章、叙事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