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1 ,大小:808.94KB ,
资源ID:636271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36271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之世界现代政治经济发展.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之世界现代政治经济发展.docx

1、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之世界现代政治经济发展2014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之世界现代政治、经济发展 编辑者: 刘伟 第一专题 现代世界的政治发展 -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 近年高考考点分布】年份考点分布2010年美苏对抗2题、越南战争1题、古巴导弹危机1题、不结盟运动1题、戈尔巴乔夫改革1题、美苏冷战及苏联解体(大题)、朝鲜分裂及朝鲜半岛局势缓和(大题)2011年马歇尔计划1题、杜鲁门主义1题、冷战1题、古巴导弹危机1题、多极化发展1题、美苏关系1题、欧盟1题2012年欧洲关系变化1题、日本谋求政治大国1题、华约1题2013年朝鲜战争1题、冷战2题、北约1题、德国分裂2题、反对殖民主义1题、第三世界概念1

2、题、世界格局变化1题、欧洲联合2题【复习重点】1、两极格局的形成的原因2、“冷战”的表现和影响 3、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表现和原因 4、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及其影响。 【考点落实】一、两极世界的形成1、“冷战”局面的形成(1)冷战出现的背景二战后世界政治力量对比的变化形成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即雅尔塔体系,它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二战后,美苏反法西斯联盟的政治基础不复存在;二战后,西欧、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大,引起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的不安。苏美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

3、碍。(2)“冷战”的开始政治上: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继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后,提出“遏制共产主义”的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指导思想(统称“杜鲁门主义”),标志美苏“冷战”开始。经济上:马歇尔计划A.目的: 扶持和控制 西欧国家,以将其纳入到对苏联“冷战”的战略轨道。B.含义: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的 对欧洲经济援助 计划。C.影响:西欧经济得以恢复;美国借机加以控制,以加强对苏联的对抗。D.苏联应对措施:与东欧各国成立经济互助合作委员会,打破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军事上:北约和华约的建立北约:A.目的:为了反对 苏联和东欧国家 。B.过程: 1949 年,美、英、法

4、等国签定北大西洋公约,成立北约组织(军事政治集团)。C.影响:是美国 遏止苏联 、 称霸世界 的重要行动,加剧了“ 冷战 ”的程度。华约:A.目的:打破美国等的威胁,以稳定东欧,保障苏联利益和安全。B.过程: 1955 年,苏联及东欧八国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组成华沙条约组织。C.影响: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 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 的局面,美苏 两极格局 形成。2、“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全面“冷战”下局部热战)(1)德国的分裂和柏林墙的修筑原因:二战后德国被分区占领,成为 美苏“冷战” 的焦点。过程: 1949 年,德国西部和东部分别在美苏支持下,先后成立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1961年,民

5、主德国修筑柏林墙,成为德国分裂的象征。(2)朝鲜的分裂和朝鲜战争原因:日本投降后,美苏以 北纬38度线 为界,分区占领朝鲜半岛的南部和北部。过程:1948年,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分别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战争)朝鲜战争:1950年爆发,美国打着联合国旗号出兵,威胁中国安全,中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3年打败美国联合国军,签署停战协定。(3)越南战争:二战后,法国重返越南,越南人民在越南共产党领导下,抗击迫使法国撤出,1961年,美国又发动侵越战争,后在越南人民抗击下,于1973年撤出。(4)古巴导弹危机:原因:苏联为改变其 在与美国核力量对比中 的不利地位。过程: 19

6、62 年,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美国武装封锁古巴,战争一触即发。结果: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 被迫撤走导弹 ,反映战略优势在美国方面。 3、两极格局形成的影响(1)“冷战”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世界被分裂成两大阵营,双方剑拔弩张,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2)两大集团势均力敌,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3)在两大集团对峙的夹缝中,第三世界国家发起不结盟运动,实力不断发展壮大。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欧洲共同体的形成和扩大(1)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 使欧洲丧失了几个世纪以来在世界经济和政治中所占的主导地位。战后西欧各国在 经济恢复发展 过程中的联系日

7、益密切,这也要求欧洲走向联合。美苏争霸,世界局势动荡不安,欧洲安全受到威胁,走向联合有利于维护欧洲自身安全。(2)进程:1951年,法德等六国签订巴黎条约,决定建立 欧洲煤钢共同体 。(促使法德矛盾化解)1957年,签订罗马条约,建立 欧洲经济共同体 和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 1967 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机构欧洲共同体。(3)影响: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 经济实力 大大增强。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说话”,加强政治上的联合。在资本主义世界, 美、日、西欧三足鼎立 的局面形成。增强与美苏抗衡的实力,使世界政治力量发生变化,有力地冲击了

8、 美苏两极格局 。(4)欧共体性质: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2、日本崛起为经济大国(1)原因:政府进行社会改革,消除 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为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美国通过减免战争赔偿、发还工业设备、提供资金物资等方式 帮助日本恢复经济 。 朝鲜战争 为日本商品进入世界市场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政府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制订出 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日本加强 政府投资和重视教育 ,并提出“ 贸易立国 ”、“ 出口第一 ”的口号。(2)表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 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3)影响: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 独特作用

9、 ,不再受制于美国,在国际中与其既有合作亦有竞争。在资本主义世界, 美、日、西欧三足鼎立 的局面形成。提出成为“ 政治大国 ”的目标,促使世界向 多极化格局 发展。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民族解放运动 蓬勃发展,许多国家从殖民统治下相继获得独立。1955年亚非会议促进民族解放运动新高涨,为摆脱 美苏控制 和维护 自身独立 ,主张团结起来。(2)形成: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召开,标志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3)特点: 非集团 、 不结盟 。(4)概况:把反对 美苏两个大国的霸权主义 作为重要任务,将建立 国际经济新秩序 作为

10、行动纲领。(5)影响: 推动了 民族解放运动 深入发展,加速了 帝国主义殖民体系 的崩溃。标志着 广大发展中国家 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一定程度上冲击着 两极格局 。4、中国的振兴(1)经过:新中国建立恢复发展文革受挫改革开放和平崛起。(2)影响: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三、两极格局解体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东欧剧变实质:社会主义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原因:内因各国照搬苏联模式,经济上发展缓慢出现危机;政治上忽视民主与法制。 外因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思想的影响和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政策 过程:1989年至1990年,东欧六国政权纷纷易

11、手,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波兰成为东欧第一个发生剧变的国家。1990年10月,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两德实现统一。2、苏联解体(1)原因: 历史原因: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 内部原因: 戈尔巴乔夫 上台后经济改革无法打开局面后,进行政治改革,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所谓“民主化”和“公开性”,使苏联改革走进了误区。后来又决定放弃党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使潜伏已久的民族矛盾爆发,民族分离活动愈演愈烈,正是由于他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最终导致苏联解体。外部原因:西方反苏反共的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 东欧剧变和1991年经互

12、会、华约相继解体,使苏联在欧洲的政治、经济、军事体系崩溃。 (2)过程: 戈氏政治改革诱发了民族纷争、政治斗争和加盟共和国独立。 1991年的8.19事件是解体的催化剂,它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苏共被排挤出政权。 同年12月,俄罗斯等11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宣布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独联体);同时宣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最终瓦解。(3)影响:使欧洲和世界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欧共体和北约扩大;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对社会主义事业是一次沉重打击,使社会主义运动面临空前的曲折和困难。3、和平与动荡并存1、原因:“冷

13、战”结束后,一些国家和地区内部长期压抑的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相继爆发。美国推行霸权主义,不断查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使区域性、小规模的冲突增加。“冷战”结束后,国际恐怖主义泛滥,对世界和平与安全造成严重威胁。2、表现:1991年南斯拉夫联邦解体;1992年原南联邦的塞尔维亚和黑山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成立。1999年科索沃战争,北约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轰炸南联盟;9.11事件4、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多极化进程加快的原因:根本原因:经济多极化趋势的不可逆转。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欧洲联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家等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A美国:推行单

14、边主义,试图建立单极世界(轰炸南联盟、发动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 B欧盟:1993年成立,随着实力不断增强,欧盟的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在全球事务中影响越来越大。C日本:经济强国,并谋求政治大国、军事大国(极力争取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D俄罗斯: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并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好转,俄罗斯的国际地位有很大改善,推行全方位外交,致力于振兴经济和恢复大国地位。 E中国: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F第三世界国家力量进一步发展。(2)

15、多极化趋势出现、加强的积极影响: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大国关系缓和;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 5、两极格局瓦解后的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1)总体上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2)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缓和与动荡并存。动荡因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恐怖主义;地区冲突;民族、种族、领土和宗教矛盾。和平因素: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第三世界不断壮大;联合国发挥的作用增强;世界政治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3)世界政治格局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重点

16、突破】1、两极格局的演变及其特点(1)演变两极格局形成两极格局瓦解演变趋势 原因二战改变了国际力量对比;美苏对抗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欧共体、日本、中国和第三世界国家崛起世界格局多极化“冷战”政治杜鲁门主义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社会主义阵营瓦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格局多极化经济马歇尔计划经互会经互会解散军事北约华约华约组织解散 影响美苏矛盾成为世界的主要矛盾;既破坏世界和平,又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世界形势总体趋于缓和,和平与动荡并存世界格局多极化(2)特点在两极格局中,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在美国一方是西方盟国,在苏联一方主要是东欧各国。虽然每一方的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

17、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在两极格局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冷战”是美苏斗争的主要方式,由此而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两极格局是二战后特有的历史现象,对战后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2、当今世界格局与上世纪国际格局变动有何不同(1)它是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情况下出现的;(2)这种格局的变动,不是通过将战胜国的意志强加给战败国,导致各国国际地位变化的;(3)新的国际格局的建立,要通过各国之间的斗争和妥协来实现,这取决于各国、各集团、各组织的综合实力的强弱。而实力对比相对稳定局面的形成,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时

18、期。因而,新旧格局的交替过程,也必须是一个缓慢的演变过程。3、面对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我们应该怎样顺应这一历史潮流?(1)抓住和平与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努力提高综合国力;(2)积极参与国际政治经济事务,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3)站在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的立场上,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4)既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要反对恐怖主义,声张正义,维护世界公正。4、对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理解(1)多极化是指一种趋势,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到目前为止,多极化并没有定型为某一基本的世界新格局。(2)世界多极化中的任何一“极”或者具经济实力,或者具有巨大的国

19、际政治影响力,这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的,构成了综合国力的两大方面,所以对多极化可以主要从经济上实力的增强和政治上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两个侧面去理解。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主要包括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实力的相对衰落趋势,欧洲、日本的迅速崛起态势和中国、第三世界国家兴起的上升趋势。具体表现为西欧、日本随着经济实力与美国的差距逐步缩小,在政治上对美国的离心倾向也在不断加强;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壮大并走向联合(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总之,两极格局因为美苏的衰落和日本、西欧、中国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而逐渐经受越来越大的冲击,世界多极化出现,正向多极化方向前进。 第二专题 现代世界的经济发展 -资本主

20、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近年高考考点分布】年份考点分布2010年罗斯福新政3题、福利制度1题、欧共体成立1题、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2题、欧元1题、经济全球化2题2011年1029-1933经济危机2题、罗斯福新政2题、美国经济滞涨1题、罗斯福新政时期移民政策(大题)、布雷顿森林体系1题、经济区域集团化1题、欧洲联盟1题、经济全球化2题、推动全球合作解决环境问题(大题)、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大题)2012年罗斯福新政1题、福利制度1题、减少对经济的干预1题、斯大林和罗斯福经济政策比较(大题)福利制度发展变化(大题)、布雷顿森林体系2题、经济格局变化1题、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利弊1题、欧

21、元启用1题。经济全球化影响1题、世界经济重心转移1题、区域性组织建立原因1题2013年1029-1933经济危机2题、胡佛政府反危机政策1题、罗斯福新政2题、美国经济滞涨1题、罗斯福新政(大题)、北美自由贸易区1题、新兴经济体发展1题、欧洲联合1题、欧洲联盟1题、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大题)【复习重点】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胡佛的反危机措施、结果 2、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措施、评价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背景、表现、影响 4、建立“福利国家”的目的、实质、发展过程、影响 5、第三产业兴起的原因、概况、影响6、“新经济”出现的原因、特点、影响

22、7、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的背景、经过和主要内容及影响 8、关贸总协定签署的背景、宗旨、及作用 9、世界三大经济支柱及作用 10、欧共体、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背景、宗旨及意义。 11、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趋势。 12、世界经济发展中出现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的原因以及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之间的关系。 13、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及其发展原因,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14、世界贸易组织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作用。 15、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和作用。【考点落实】一、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

23、调整(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激化。(2)具体原因: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人民相对贫困,供需矛盾尖锐。分期付款、银行贷款、股票过度投机,加剧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各国长期推行自由放任政策,造成市场虚假繁荣,无法阻止危机大规模爆发。2、爆发(1)开始标志:美国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崩溃。(2)表现:股价暴跌,银行纷纷倒闭,企业大量破产,市场萧条,农产品价格猛跌,失业人数剧增。3、特点:波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4、影响:(1)经济:资本主义世界损失惨重

24、,经济萧条;推动资本主义各国加强对经济的干预。(2)政治:引发政治危机,社会动荡不安,法西斯主义开始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3)国际关系: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以邻为壑,转嫁危机,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争夺国际市场,不仅加深了危机,而且使国际关系日趋恶化,大战迫在眉睫。(二)罗斯福新政1、背景:(1)2933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遭受沉重打击,从而加深了美国的社会危机。(2)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失败,加剧了美国社会动荡:胡佛政府采用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使经济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3)美国全国上下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希望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采取有效政策解决经济危机。(4)罗斯福在19

25、32年美国大选中获胜,并于1933年就任美国总统。(5)对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经济建设经验的借鉴(计划经济)。 2、措施(1)整顿财政金融: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放弃金本位制(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银行可自由兑换金币,黄金可以自由输入输出),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美国中央银行)的权力;管制证券业。(2)调整工业生产(中心措施):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政府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要求工业各行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章程,规定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发起蓝鹰运动,公平竞争,以资鼓励;规定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标准(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工作条件。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

26、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并通过国家干预,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3)调节农业生产:政府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调控市场;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以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防止农产品过剩。(4)社会福利方面:政府加强救济工作,建立联邦紧急救助署,发放紧急救助金加强社会保障工作,通过社会保障法,;为老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进行社会救济和保障;推行“以工代赈”,建立专门政府机构,兴办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5)社会立法方面: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使工人有权组织自己的工会。同时成立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保障公

27、认的基本权利,提高工人的政治地位。签署社会保险法为失业者和老人提供救济金和养老金,又通过财产税法规定对盈利超过15%的公司征收超额利润税;对5万美元以上收入者征收超额累进税,使社会财富的分配稍显公平。 3、核心:用国家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4、“新”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5、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 6、影响:(1)对美国: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危机,但成效显著,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工商业和国民经济状况显著改善;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为百姓提供最低限度的经济安全保障,改善了公众生活状况缓解了经济危机引起的社会危机,新

28、政还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维护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避免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2)对世界: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三)二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20世纪40年代中期二战结束到70年代初期)(1)背景: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吸取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教训,普遍放弃自由放任政策,接受凯恩斯主义,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2)方式: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代表:日本。通过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

29、节社会生产,代表:美国。(岳麓版)(3)特点:在不同的国家,政府干预的重点不同。(4)评价:积极: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取得一定的成功,出现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局限:国营企业普遍存在经营不善、效益低下的弊端。2、调整企业经营方式:(1)人民资本主义:股票分散化,起到缓和社会矛盾和大量吸收资金的作用,使资本社会化。(2)经营者革命: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使管理社会化,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新中间阶层”迅速壮大。(岳麓版)3、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1)原因:70年代初,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和西欧

30、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涨”现象,经济增长停滞或者下降,物价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2)表现:美英等国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和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和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4、出现“福利国家”,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1)原因:财富分配不均引发社会动荡,政府提供福利符合人道主义要求,是应尽的义务。(2)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3)特点:资金来源于个人、企业和国家补帖;种类繁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是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障;20世纪80年代后,规模缩小。(岳麓版)(4)实质:是由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是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是分配领域社会化的反映。(5)福利国家制度:随着社会福利政策的推行,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在内的福利国家制度。20世纪六七十年代,福利国家发展日渐完备。(6)评价:积极:反映了分配社会化的趋势,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和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拉动了经济发展,对社会稳定起到一定积极作用。消极:降低工作积极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