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142.62KB ,
资源ID:63579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3579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老年人精神关爱.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老年人精神关爱.docx

1、老年人精神关爱精神关爱:积极老龄化的“心”高度基于江苏5城市50个社区的社会调查和服务实践报告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思路(一)老年精神健康一个需要全社会关注的问题我国已是全球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已达l.77亿,占总人口13.26%。且老年抚养比开始加速上升,预计20年后将达到49.2%,意味着2个劳动人口将抚养1个老人。老龄化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的人口现象,是发展中产生的社会问题。为了应对老龄化的挑战,近年来,社会越来越重视老年保障问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持续提高,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逐步推广,社会化老年服务体系也开始建立。但是,在解决老人基本物质生

2、活保障的同时,受生活环境的变化、家庭结构的核心化以及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等因素影响,家庭提供的老年精神慰藉功能逐步弱化。而刚刚起步的老年社会服务体系对满足老人精神关爱的服务需求,还没能有效地回应。老年人群的精神健康问题正在日益成为一个亟待关注和解决的社会问题。据一项网络调查显示,目前城市中49.7%的老年人处于空巢状态,家庭的情感交流和支持功能弱化。85%的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27%的老人有明显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然而,精神健康却对老年人晚年生命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社会养老成本的降低以及促进代际和谐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亟待运用社会力量,动员社会资源,共同关注,合力解决。(

3、二)研究的焦点和理论的视角1研究的焦点当前,研究和解决老年精神关爱问题首先应聚焦于以下三个方面(1)在大量实证调查的基础上把握现有社会生活环境下老年人精 神需求的表现和满足状况,并运用专业的测量工具评估老年人群中存在的精神健康的突出问题。(2)运用正确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读老年人产生精神健康问题的微观和宏观的原因。(3)探索寻找为老年人提供社会化精神关爱服务的有效路径和方法。2.研究的理论视角要准确回答和解决上述问题,必须有科学的思想和理论视角。我国在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中形成的老龄工作理论和实践经验、世界老龄大会与会国共同倡导的“积极老龄化”战略,是研究老年精神健康问题的重要思想与理论工具

4、。(1)老年精神关爱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重点,老龄事业是一项事关全局、攸关民生的社会事业,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以人为本,大力推进老年社会服务事业,把老年精神关爱作为一项公共产品纳入老年社会服务体系是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老人也是当前创新社会管理中要重点加强服务的“特殊人群”。因此,必须站在社会建设的高度,认识到开展老年精神关爱服务的社会意义和必要性。运用创新的社会管理推动创新的社会服务,以创新的社会服务解决“老年精神健康”这一中国社会转型中产生的新问题。(2)“积极老龄化”是研究和解决老年精神关爱问题的理论“

5、钥匙”为了应对全球性的老龄化挑战,2002年,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接受了世界卫生组织根据2l国专家的建议提出的“积极老龄化”政策框架,在发表的共同政治宣言中将之作为21世纪全球应对老龄问题的发展战略。“积极老龄化”的内涵是“健康、参与、保障”,它要求老年人不仅要生理健康,更要心理健康;不仅要社会保障,更要社会参与。“积极老龄化”战略要求政府和社会采取“积极”的政策和措施应对老龄化挑战,调整社会服务体系,帮助老年人获得积极的生命、生活状态。在“积极老龄化”的框架下去解决老年人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各类问题,能够使解决路径更具建设性和有效性。同时,“积极老龄化”战略从理论和实践上克服了传统的消极老龄观的认

6、知和应对策略。它揭示:老龄化并不只是一个消极的社会变迁过程,老年人作为家庭和社会的重要人力资源、老龄产品包括服务产品需求的大幅增加等,也将积极推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只要有积极的应对策略,老龄化应当成为一个积极的社会发展过程。“积极老龄化”战略的确立是人类老龄观和老龄化应对战略的一次历史性跨越。而这个跨越中意义最为深刻的是,积极老龄化以确认老年人的权利和联合国关于独立、参与、尊严、照料和自我实现的原则为基础。把应对老龄化的政策出发点,从“以需要为基础”转变为“以权利为基础”。近十年来,“积极老龄化”战略已经对世界各国的老龄政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积极老龄化”理论解析中国老年人的精神健康问题,

7、能十分清晰地显示精神健康对老年人健康积极生活的重要性以及政府和社会为老年人提供精神关爱服务的必要性和积极意义。(三)社会调查和服务实践的方法研究和解决老年人的精神健康问题,不仅需要科学的理论工具,还必须有缜密的实证调查和经过检验的服务实践。只有以全面真实的实证资料和行之有效的服务经验为基础,才能探寻出一条切合可行的老年精神健康之路。1.调查对象及方法为了全面真实地掌握老年精神健康状况,课题组选择江苏南京、常州、无锡、扬州、镇江5个城市的50个社区为调查样本区,选择60岁以上城市老人和社区中从事社区管理和服务的工作者为调查对象,第一阶段向老人发放问卷共计2000份,此问卷中含有课题组自编问卷、中

8、科院心理研究所编制的老年心理健康量表以及孤独、焦虑、抑郁等情绪维度的专业量表,通过测量全面了解城市老年人实际的心理健康状况;第二阶段对30余个先前社区的工作者进行访谈,考察老年精神关爱服务的供给情况,挖掘老年精神关爱服务不足的更深层次的原因。2.服务实践在调研分析基础上,课题组得到了南京市建邺区政府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在xx社区与社区社会工作站共同建立了“友乐坊”社区长者邻里互助中心,并倡议成立了“夕阳天使”青年志愿者联盟,进入社区,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开展了名为“携手夕阳,青春有约”的老年精神关爱互动服务项目,在服务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套以老人为本,运用优势视角,立足权利基础的理念和方法。

9、本报告即课题组的社会调查与服务实践的成果统一。二、“心结”何在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与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积极老龄化”政策以“健康、参与和保障”为基础,其中“健康”不仅强调身体的健康、寿命的延长,更是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马克思曾说“只有精神才是人的真正本质”。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精神生活是构成人完整生活的重要部分,是关涉人发展的一种本质存在。现实生活中,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晚年的生活质量和生命价值。鉴于此,课题组对选取的60岁以上城市老人的精神需求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一方面,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呈现多样性特征并且没有得到较好满足;另一方面,孤独、焦虑和抑郁是

10、部分老年人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以下是根据调查得出的数据:此次调查共计发放问卷2000份,实际有效回收1908份,有效回收率95.4%。受访者共计1908人,其中男性932人,女性976人;60-69岁866人,占受访人数的45.3%,70-79岁 710人,占受访人数37.3%,80岁以上332人,占受访人数17.4%。表1 有效受访人群的性别和年龄分布6069岁7079岁80岁以上男409364159女457346173调查城市社区数量有效人数南京15578常州12453扬州10377无锡8292镇江5208表 2 有效调查对象的取样城市(一)老年人精神需求的多样性和满足状况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11、源于衰老和社会环境变化而产生的主观心态失衡,是为维持和恢复主观心态平衡,实现充实、满足和尊严而引发的一种渴求状态。一般包括情感、娱乐、人际交往等需求。1.情感需求和满足状况情感需求是老年人晚年最核心的精神需求,是情感寄托和渴望得到他人关爱的需要。家庭在老年人的精神慰藉、情感交流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老年人情感需求的实现依赖于家庭成员的支持。此次调查中,课题组以子女的“探望频率”和“交流内容”两个指标来揭示老年人情感需求的满足状况。其中,探望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经常”、“有时”、“偶尔”三个层次;交流内容的深入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情感交流、问题交流、和情况交流。图1注:“经常”指一周探望一次,“

12、有时”指1-3个月探望一次,“偶尔”指3个月以上探望一次图1显示,在子女探望老人的频率方面,一周探望一次的比例最低,为21.9%;一至三个月探望一次的比例最高,达40%。受工作时间、距离及精力等因素影响,子女探望老人的时间周期在加长,加之通讯技术发达,部分子女选择打电话或视频聊天等方式和父母沟通。图2图2显示,在与父母交流的内容方面,以涉及工作、生活近况等方面的内容居多,占48.2%;其次是问题交流,占36.7%,涉及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彼此寻求帮助和支持;比例最低的是情感交流,只占15%。通过对老年人进一步的访谈发现,80%的老年人除了想了解子女“生活得怎么样”以外,更希望儿女能抽出一点时间和自

13、己谈谈心哪怕是简单的嘘寒问暖,可见,老年人更希望有子女贴心的关怀。2.娱乐需求和满足状况娱乐需求是老年人培养和从事各种兴趣爱好的要求,通过参与多样的活动,在休闲娱乐中陶冶情操、享受人生乐趣 ,使晚年生活充实而丰富。老年人娱乐需求的实现从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参与社区娱乐、体育活动的情况中可以进一步体现。图3从图3可知,受访老人中没有明显娱乐爱好的人数比例最高。即便有业余爱好,从事的频率也较低,真正积极活动的人数很少。在对“业余爱好是什么”的进一步访谈中得知,35%的老年人的回答是“看电视”,20%老年人的回答则是“出门走走转转”,业余爱好相对单一。3.人际交往需求和满足状况人际交往需求是老年人通过人

14、际交往获得各种信息,与他人交流并得到感情宣泄的需要,体现在与邻里、朋友和同事的沟通互动方面。受访者与邻居的关系方面:选择“相互之间从不关心,只是点头之交”的占8.8%,“遇到困难可能稍微关心”的占24.5%,“有些邻居很关心您”占27%,“大多数邻居都很关心您”占39.6%。由此可知,选择最后一项的人数比例最高(39.6%),但综合前三个选项可以发现邻里关系淡漠和缺乏关心更为普遍,一些受访老人表示:“现在都是商品房,邻里接触比较少,大家平常都是大门紧锁,顶多是开门时正巧碰上,打个招呼”;“别人需要时出点力,但是自己不会主动去帮忙。”与朋友、同事的关系方面:以“遇到烦恼时倾述方式”为例,选择“从

15、不向任何人倾诉”的老人占8.2%,“只向关系极为密切的1-2个人倾诉”的占61.6%,“如果朋友主动询问我会说出来”占10.7%,仅有19.5% 的老人会“主动倾诉自己的烦恼以获取支持和理解”。可见,老年人有交流和沟通的需要,烦恼的倾诉就是其中一项表现。不难发现,家人和配偶是最容易真正实现为老人解忧的人,其次是朋友和亲戚,最后才是同事。这在“关心和安慰的来源”一项中可以验证:“关心和安慰源于配偶和儿女”的比例分别占30.2%和40.7%,而“源于朋友和亲戚”的比例占18.2%,“源于同事和工作单位”仅0.6%。由于老年人退休后,社会角色发生改变,人际范围缩小,和朋友、同事的联系频率逐渐减少,虽有人际交往的需要,但真正实现较为困难。由上述三方面内容可知,老年人的情感、娱乐和人际交往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实现,但是满足状况不佳。从总体上看,表现为老人获取的情感支持较少,娱乐活动参与率较低,人际交往不足。(二)部分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突出问题:孤独、抑郁、焦虑老年人精神需求的充分满足有助生活满意度的提升,反之,精神需求若长期得不到关注将对其身心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对老年人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的范围和程度,需要科学地测定和评估,为此课题组从衡量老年人心理健康整体水平的角度出发,使用老年心理健康量表(城市版)对2000名老年人进行测量,内容涉及认知功能、情绪体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