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34.24KB ,
资源ID:635692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35692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自考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自考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

1、自考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 1789年,实验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和动物的心理现象。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注意心 心理过程 情感过程 理 意志过程现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象 个性心理 价值观、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心理过程是人类共同拥有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个性心理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又称差异心理。知情意三过程关系:认知和意志常伴随着一定的情绪情感活动;意志过程是以认知活动为前提的;情感和意志活动又促进了认知的发展。心理过程和个性心

2、理的关系: 个性心理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的,已形成的个性心理制约着心理过程,并在心理过程中得到表现,从而使心理过程带有明显的个性色彩。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描述和测量、解释和说明、预测和控制。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量法个案研究法 现代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冯特 研究意识的结构和要素 内省法2.机能主义:詹姆士、杜威 研究意识的功能3.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 研究人行为(认为行为都是后天形成) 实验法4.格式塔: 考夫卡、苛勒 研究意识的整体(意识体验)知觉层次5.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 6.人本主义:马斯洛、罗杰斯 注重人的独特性 推测、思辨6.认知心理学:皮亚杰、奈瑟

3、 研究外部行为+内部规律心里是脑的机能。脑是心里的器官。神经系统是由神经元构成的一个异常复杂的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脊髓和脑周围神经系统: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大脑是神经活动的最高级部位,视神经系统的“最高司令部”。左半球:语言、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右半球: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等反射弧: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元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元效应器根据产生的条件不同,反射分为两类: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种系发生过程中遗传下来的、先天性的反射。条件反射是个体生活过程中后天获得的行为,是以无条件反射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而

4、复杂的反射活动。经典性条件反射是由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开始进行研究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两种信号系统 条件反射是一种信号活动,因此把因其条件反射的刺激系统成为信号系统。根据刺激物的性质,可分为两类: 第一信号系统:又现实的、具体的刺激物构成的。 第二信号系统:由词、语言构成的。可以代替第一信号起作用,是第一信号的信号。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类特有的,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两种信号系统形成的基础不同,第一信号系统是建立在分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的,第二信号系统是建立在第一信号系统的基础上的。他们的活动效果不同,第一信号系统是动物活动的最高机制,第二信号系统与思维密切相关,是人类行为

5、的最高机制。两种信号系统密不可分,互相关联,两者之间存在动力传递的过程,第二信号系统是建立在第一信号系统的基础上的,但第二信号系统又调节支配第一信号系统。人的正常活动室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导的两种信号系统相互传递、相互协调的过程。 感觉: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绝对感受性:引起感觉 绝对感觉阈限:阈限指界限,此界限之上,即生感觉。 E=1/R (E:绝对感受性 R: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受阈限 差别感受性: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 差别感觉阈限(最小可觉察):引起差别感受的最小刺激量。(差别感受性强的人差别感觉阈限小) 韦伯定律:非希纳定律:

6、 视觉:视觉是人类做重要的一种感觉,它主要由光刺激作用于人眼产生。 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380780nm。色觉:一种波长的光引起的一种特定的颜色感觉。 色调: 特定波长决定特定色调。 色觉三种属性: 饱和度:主导作用的波长的光越强,饱和度越高。 亮度:构成该颜色光全部光波的总亮度,白色最大,黑色最小。 色觉理论 1.三原色说(杨黑理论) 2.拮抗理论(黑林四色说) 视觉机制:视网膜是真正的感光机构,光能向神经活动的转换在网膜上实现。 椎体细胞: 棒体细胞:感觉适应: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的变化,感受性可提高也可降低。 明适应:由暗处到亮出,视觉感受性下降 暗适应:由亮处到暗处,视觉感受性

7、提高后像:刺激停止作用于感受器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而保留片刻.。相同质的后像称为正后像;与原刺激性质相反的后像称为负后像。 颜色视觉中一般为负后像。在颜色上与原颜色互补,在明度上与原颜色相反。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兼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颜色的联觉感)感觉对比: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这是同一感受器中不同刺激效应相互作用的表现。 对比分为两类:同时对比和先后对比。(按刺激物作用时间分)味觉:舌尖感觉甜,舌的两侧感觉酸,舌根感觉苦,舌尖和舌周围感觉咸。 味觉对比现象很明显,如吃了甜的东西后再吃酸的会感觉特别酸。听觉:物体振动产生声音,通过介质传递给人耳,并在人耳

8、中产生听觉。 声波是听觉的适宜刺激。 频率:人耳可接受频率为2020000Hz的声波物理性质 振幅: 波形:纯音为正弦波 音强:声音大小,由振幅决定声音属性 音高:声音高低,由频率决定 音色:声音的质量特征,以区分不同声源。 听觉适应:适应时间短,恢复快,有选择性。 听觉疲劳:声音长时间持续作用,引起听觉感受性显著降低,恢复慢。 声音掩蔽: 1.掩蔽音和被掩蔽音都为纯音,则两声音频率越接近,掩蔽作用越大 2.低频对高频掩蔽作用大于高频对低频的掩蔽 3.掩蔽音强度提高,掩蔽作用增加,覆盖频率范围增加,反之亦然。听觉理论: 1.位置学说(行波学说) 2.频率匹配说 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

9、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知觉的基本特性: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时间知觉:时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空间知觉:反应物体空间特性的知觉。 视空间知觉 听空间知觉 运动知觉:人对物体空间位移的知觉,物体的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因此,运动知觉跟空间知觉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运动知觉包括人对物体真正运动的知觉和似动知觉。似动包括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和运动后效等。社会知觉:人对社会现象和社会关系的知觉。对他人的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 错觉:错觉是指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某种有固定倾向性、受到歪曲的知觉。 错觉不同于幻觉,错觉是在客观食物刺

10、激作用条件下产生的一种主观歪曲的知觉;而幻觉是在没有客观事物刺激作用条件下产生的一种主观歪曲的知觉。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和集中是注意的两大要素。 指向:指向是指每一瞬间。心理活动有选择的朝向一定事物,而离开其他事物。 集中:集中是指意识对事物的反映达到一定的清晰程度和完善程度。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注意的类型:根据保持注意有无目的性和努力程度的不同类型目的性意志努力性质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无不需要低级,自发的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有需要高级,自觉地有以后注意(随意后注意)有不需要最高级,自觉性程度最强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范围(注意的广度):一

11、定时间内能够把握注意对象的数量。 2.注意的稳定性:人的注意长时间稳定地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上,叫做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起伏:双关图) 3.注意的紧张性:心理活动对某些事物高度集中,同时离开其余一切事物。 4.注意的分配:同时进行几种活动时候,把注意同时指向不同的集中对象。 条件:(1)必须有一个动作达到自动化或部分自动化(2)同时进行的活动之间的关系5.注意的转移:根据新任务,主动的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记忆:记忆是人脑对所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记忆是头脑当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记忆表象:头脑里产生过去感知过事物的形象。 凭借过去的感知获得的,源于感知,不同

12、于感知,感知需要客观刺激作用于器官,表象由相关刺激引起,客观刺激不在眼前。 记忆表象的特征:形象性、概括性 记忆表象的意义:记忆表象是直觉和思维的中间环节,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中间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发展学生鲜明稳定、完整丰富的记忆表象。记忆的品质: 敏捷性:记忆速度 持久性:保持时间长短 正确性:回忆原材料时正确与否 准备性:回忆储存在闹钟所需要知识时能否及时记忆的分类:(一)以记忆内容分类 1.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 2.语词逻辑记忆:以语言材料为内容(以语言中枢的发展作为生理基础) 3.情绪记忆:以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 4.运动记忆:以过去经历过的运动状

13、态或运动形象为内容(二)根据信息储存的时间长短分类 1.瞬时记忆:(感觉记忆)感觉刺激停止后所保持的瞬间映像。 2.短时记忆:(操作记忆)信息储存保持在12分钟之内的记忆。 3.长时记忆:储存时间从一分钟至几年或更长时间。类别保持时间容量限制编码方式瞬时记忆瞬间、极短极大依据刺激物特性短时记忆12分钟7+/-2单元听觉为主,也有视觉长时记忆=1min无限依据语义类别(长时记忆中的信息越多,越有助于记忆新内容)种类陈述性:程序性: 三者关系: 外 注意 复述 部 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输 回忆入 衰退 取代 干扰记忆过程:识记过程、保持过程、再认或回忆过程。(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三过程

14、关系:记是忆的前提,没有对客观事物的识记,便不能保存客观事物的映像,也就不能再认或回忆。而忆又是记的表现,通过再认或回忆表现识记,再认或回忆过程进一步加强对事物的识记。 记忆的好坏通过再认或回忆过程体现。识记:识别和记住事物,从而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 分类:是否需要意志努力(无意识记+有意识记) 识记材料是否需要理解(机械识记+意义识记) 影响识记效果:目的任务、材料的性质数量、识记方法保持:识记过程的中间环节,巩固知识的需要+实现再认和回忆的保证 特点:随时间,保持量递减 内容变得简略概括化、完整合理化、细致具体化、夸张突出遗忘:不能再认和回忆或错误的再认和回忆。遗忘规律:以往的进程是不均衡

15、的,识记最初以往的比较快,而后逐渐缓慢。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原因消退说(记忆恒基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干扰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一旦干扰被排除,记忆就能恢复) 1.前摄抑制:先学习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2.倒摄抑制:后学习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压抑说(某些记忆因伴随痛苦体验,被无意识动机所压抑)再认和回忆 再认:过去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呈现时能够识别出来的心理现象。(选择题、判断题) 再认依赖的条件:认识的精确性和牢固性呈现事物对以前尽力过事物及环境条件的类似程度主体的身心状态(主体身体状态、情绪状态、期待、思维活动积极性、个性特征) 再认错误原因:联系

16、消失或者受到抑制;联系泛化 再认对知识的迁移有正迁移和负迁移的两种影响。回忆:把过去曾经经历而当前并非作用于我们的事物,在头脑中的映像自行呈现出来的记忆过程。 回忆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但并不保持材料的机械简单重现,通过联想对旧知识经验加以筛选并有思维参与的过程。 回忆种类: 是否有目的任务(无意回忆+有意回忆) 是否借助中介(直接回忆+间接回忆) 回忆与联想:回忆过程特别是追忆,常常以联想为基础。回忆联想形式规律:接近律、对比律、相似律、因果律 思维:人脑借助于语言、表象和动作实现的,对客观现实概括、间接地反映。思维的特点:概括性:表现在反映事物本质特征和反映事物之间的本质特征 间接性:思维的

17、分类(一)根据思维过程凭借物 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二)根据思维探索目标的方向 聚合思维、发散思维(三)根据创新程度 常规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四)根据思维凭借概念 经验思维、理论思维思维与语言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的存在离不开思维。 区别:思维与客观事物的关系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二者间有必然联系; 语言与客观事物的关系是标志与被标志的关系,二者没有必然联系;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思维本身不具有这一功能; 语言语法规律结构不同于思维的规律,不同民族思维规律相同,语法结构不同思维是人高于其他动物并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重要标志。思维的品质 广阔性与深刻性 独

18、立性与批判性灵活性与敏捷性逻辑性与“直觉思维”思维过程:思维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是由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具体化和系统化等多个相互联系的还击来实现的。思维的形式:概念:(内涵(含义,本质特征)+外延(范围)内涵与外延成反比判断:肯定或否定某事物具有某种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思维过程借助于判断进行,思维结果也是以判断形式表现出来的。 推理:由已知判断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推理正确性依赖于材料的性质、受到前提所形成的气氛影响、受“情绪的偏见”影响归纳推理 演绎推理创造性思维过程:准备阶段、潜伏阶段、顿悟阶段、验证阶段 解决问题的思维: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影响问题解决的

19、心理因素: 问题情境、动机强度、定势效应、提示、情绪状态、个性心理 想象: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而形成想象表象的过程。想象的分类 (一)根据想象表象中有无新内容的出现 1.再造想象 人们根据语言叙述、文字描述或图形示意,形成相应形象的过程。 形成条件:(1)正确理解词与实物标志的意义 (2)丰富的表象储备 2.创造想象 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的想象表象的过程。形成条件:(1)创造动机(2)扩大知识范围,增加表象储备(3)积极地思维活动(4)灵感(二)根据想象有无预定目的,分为不随意想象和随意想象 1.不随意想象: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2.随意想象: 有预定目的的

20、、自觉的、需要有意志努力的 想象的生理机制 想象是人脑的机能,它是在现实刺激的影响下,在大脑皮质上过去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按照新的方式重新接通。想象的功能 预见功能 替代功能 激励功能想象的品质 现实性:想象与客观现实的关系程度主动性:想象的目的程度 丰富性:内容的充实程度 生动性:想象表现的清晰程度 独创性:内容标新立异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 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2. 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3. 挖掘和发挥学生的想象潜力 4. 加强学生联想训练 5. 提高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6. 培养学生欣赏文学和艺术的兴趣 情绪和情感: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体验。 客观事物是情

21、绪的情感产生的源泉。 情绪情感是对人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 需要是情绪和情感产生的基础。 主体的态度会对情绪和情感产重要影响。情绪与情感的区别情绪情感1人和动物皆有人独有2发展在先(先天遗传)发展在后(后天习得)3外显性,生理反应明显内隐性、生理反应不明显4多与生理需要相联系多于社会需要相联系5不稳定、短暂而激烈稳定、持久而平缓情绪与情感的基本功能 信号功能 感染功能 调节功能 人的四种基本情绪:快乐、愤怒、恐惧、悲哀情绪的分类:最典型的有三种,心境、激情、应激 1.心境:一种深入的、比较微弱的、持久的情绪状态。 心境常受外界事物的强烈影响;心境有主导心境和暂时心境之分。 2.激情:一种

22、强烈的、短暂的、爆发性的情绪状态。 3.应激:在出乎意料的紧张和危急情况下引起的情绪状态。情感的分类: 道德感:由人的道德需要和道德观点是否得到满足或实现所产生的内心体验。 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对个体道德行为具有巨大的调节和动力作用 美感:由人的审美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所产的内心体验。(主客观因素影响) 理智感:人在智力活动中,认识和追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所产生的内心体验。 随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逐步深入发展起来的,对人的学习认识有积极推动作用情绪情感在教育中作用 1.教师的感染力及其作用: 是吸引学生主动接受教育的重要条件 教师良好的心境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影响 教师稳定的情绪对教育工作的影响2

23、.培养学生自我调节情绪的措措施 教育学生以理智的判断来支配自己的行动 帮助学生学会用转移调节的方法缓解不良情绪 指导学生采用自我激励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情感 授以学生自我安慰的方法,缓解消极情绪的不利影响沙赫特和辛格的情绪认知唤醒理论 当刺激引起的生理唤醒被人知觉,并被认知和解释时,就是产生了情绪。 说明情绪状态实际上是认知过程、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大脑皮层将外界环境信息、内部生理变化信息以及对经验、情境的认知信息整合起来,就产生了相应的情绪,其中,认知因素是产生情绪的核心。表情:心理学常把与情绪相关联的行为特征成为表情。 表情可分为面部表情、体态表情和言语表情。挫折及其应对

24、挫折是指个人在某种动机推动下,所要达到的目标行为受到阻碍或中断时所感受到的情绪体验。挫折产生原因:外部原因(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内部原因(个体生理、心理)挫折后的表现形式 积极的(升华、补偿、改变策略)消极的(攻击、固执、退化、白日梦、逆反)妥协的(自我安慰、自我整饰、责任推诿)处理挫折的策略:情境迁移、精神宣泄、代偿转移、心理咨询、宽容受挫者意志:人为了实现预定目的,客服困难,调节自己行为的心理过程。意志是意识能动性与积极性的集中体现。意志行动 意志和行动密不可分,意志支配调节着行动,并在行动中表现出来。 意志行动特征: 1.自觉地目的性 2.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3.以随意动作为基础意志与认识

25、的关系 意识的产生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的,意志对认识过程有很大的影响。意志和情感的关系 情感可以成为意志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 意志可以调节、控制人的情感。意志品质自觉性:相反的是独断性和易受暗示性果断性:相反的是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坚韧性:相反的是顽固执拗和动摇性自制性:相反的是任性和怯懦意志行动过程及其心理分析 采取决定阶段:动机斗争和确定目标、选择行动方法和制定行动计划 执行决定阶段(意志行动的关键阶段) 个性:个性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动机: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动机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和调整功能 动机的形成: 需要

26、是动机形成的基础、诱因是动机形成的外部条件 动机种类主导动机与非主导动机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人最典型的动机冲突有以下四种类型: 1.双趋型冲突(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2.双避型冲突(进退维谷) 3.趋避型冲突(对同一对象) 4.多重趋避型冲突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发展学习动机理论(一)强化理论(二)需要层次理论(三)成就动机理论(四)成败归因理论(五)自我效能感理论学习动机的培养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生动机2. 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

27、平(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倒“U”曲线)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需要:人脑对生理和社会要求的反映。 需要的分类: (一)根据需要起源 1.生理需要:饮食、睡眠、休息、运动、排泄、摄取热量、性 2.社会需要:工作、交往、求知、审美、道德、尊重、成就 (二)根据需要的对象 1.物质需要:衣食住行等实实在在的有形物品的需要。 2.精神需要:人所特有的。交往、道德、认识、审美、创造马斯诺的需要层次理论 1.人的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这种次序是不能颠倒的。 2.需要的满足有一定的顺序。 3.同一时期,可能同时存在几种需要,但每时期内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

28、 4.当人的某种需要满足后,就不再成为一种激励行为的动机。能力:能力是指与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 已表现出来的实际能力尚未表现出来的心理潜能能力分类(一)依据能力的倾向 一般能力:符合许多基本活动要求的能力(智力) 特殊能力:符合某种专业活动要求的能力(二)依据创造性程度 再造能力 创造能力(三)依据能力的功能 认知能力 操作能力智力:智力是人的能力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成智能。 智力不是一种单一的能力,是以抽象思维为中心的多种能力的综合。 抽象思维或逻辑推理的能力、获得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卡特尔的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 1.流体智力先天的,能适应不同材料并与先前经验无关的一

29、般能力形式,很少受后天教育的影响,可转换到一切活动中去。2.晶体智力 后天习得,包括大量知识和技能,与学习能力和经验有密切联系。 3.二者关系流体智力是晶体智力的基础。流体智力抛物线发展,20岁达到顶峰。晶体智力持续保持,有所增长并衰退缓慢。个体差异上流体智力差异较大。智力测验 (一)斯坦福-比奈智力测验 比率智商 (二)韦克斯勒智力测验 离差智商 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先天素质、环境教育、实践活动气质:气质是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气质的先天遗传成分居多。这是气质难以改变的原因。气质不分好坏。四种气质类型: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强度、平衡性、灵活性 性格: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犹豫交往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关系,它主要表现在人与人之间在交往过程中的关系的深度、亲密性、 融洽性和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