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3 ,大小:212.57KB ,
资源ID:635567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35567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人民大学中西哲学史冲刺宝典.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人民大学中西哲学史冲刺宝典.docx

1、中国人民大学中西哲学史冲刺宝典 序言中国人民大学中西哲学史考研冲刺宝典(以下简称冲刺宝典)是联合专业课老师根据学校指定教材精心研发和编写的适用于考研冲刺阶段的复习精品教辅,其专注于冲刺复习方略、考试答题策略、历年考题风格与解法剖析、已考知识点汇总、必会重点题分析与预测、考前注意事项。广大考生在冲刺阶段使用该资料,可直击考试重点、提高复习效率,深受好评。一、主要内容冲刺复习方略:详细阐述考研专业课在冲刺阶段的高分复习方法,本内容将有助于考生制定最适合自己的后期冲刺备考策略并在考试中发挥应有水平。考试答题策略:合理安排考研专业课的考试时间,掌握各题型的答题策略。有助于考生提前按照标准时间与答题方式

2、演练,在考场中能够有的放矢。历年考题风格与解法剖析:包括历年考题风格分析、考试题型特点与解法剖析。通过剖析历年真题的各考试题型、分析考题的难易度与规律性、总结各考试题型的解法与应试技巧,可令考生把握出题规律及变化,提升应试解题技巧,考取高分。已考知识点汇总:根据题型对历年真题进行分类归纳,或对初试参考书目各章的已考知识点进行汇总,根据已考知识点深入了解考试题型、考点分布及反复考查的重点知识。可令考生了解历年考查重点、难点、常考点,从而把握复习方向。必会重点题分析与预测:本内容为全书重点,根据真题考试题型以题目形式对参考书目各章的重要知识点、常考知识点进行预测并提供详细答案解析,历年很多考试原题

3、都直接出自其中的题目。以题目带动知识点,考查自身是否能灵活运用所有的重要内容,继而迅速找到知识体系中的“盲点”,对已考知识点熟练掌握,对未考知识点多加留心,进行最后地加强与巩固。考前注意事项:包括心态调整、健康饮食、考场注意事项。在考前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以最佳的身体与精神状态应对考试,严格参照“考场注意事项”做到考前万事俱备。二、主要特色1、选材新颖,紧扣真题在研究历年真题的基础上,认真分析考研题目的难易比例,精心选材编写,题目新颖,力求为考生提供最真实的演练工具。2、全面覆盖,扫除盲点对考研重要知识点全覆盖,结构合理,知识要点科学权威,答案详尽,为考生的复习备考扫清盲点。3、专项突破,精准

4、复习根据教材各章节重难点、历年考点分布归类,形成专题,使考生精准地掌握知识点,快速提高。4、规律总结,技巧点拨总结考试题型,精准剖析历年真题的出题规律,帮助考生把握出题规律及风格变化,提升应试解题技巧,考取高分。 冲刺复习方略中西哲学史基本上是入读高校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所必考的基本科目。当然,中国人民大学也不例外,中西哲学史是其两门必考专业课的一门,是最为基本的考试科目。经过这几个月的复习,相信考生已经掌握了中西哲学史的基本知识框架及具体知识点,并具备了应付初试的能力。但是在这最后的复习冲刺阶段,考生仍不能掉以轻心,要认真对待,仔细规划,以求最后蟾宫折桂。中国人民大学的622中西哲学史科目属于

5、基础科目,历年考研题目的难度都不大,但因涉及近代以前的中国哲学史和现代以前的西方哲学史,知识点多而杂,所以给考生造成一种难度感。知识点的杂多,很容易造成知识点的遗漏,这就出现了所谓的偏题和怪题。所以考生在最后的复习冲刺阶段要有计划的进行系统备考,做到能够涵盖所有知识点。一般考前一个半月到一个月为最后的冲刺阶段,这也是考生由量变到质变的重要阶段,因此这个阶段考生必须认真对待。中西哲学史冲刺阶段,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考生要熟悉自己所考专业的真题。在考研的最后冲刺阶段,相信考生对教材的基本知识点都已全面把握,这时候真题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考生应以真题为标准,分析出题人的出题风格及思路,然后大

6、致找出出题范围(这点在我们的内部教材考试分析中,都已列出)。真题是直接反应考试侧重点的一手资料,考生切记在真题上,多下功夫,这比盲目的复习教材更容易得高分。通常在研究真题时,会得到以下信息:第一,最直接的就是题型。通过历年真题,很容易就会发现中国人民大学622中西哲学史科目的题型是简答题和论述题。期间偶尔伴随着文言文的翻译与名词解释。第二,考试题量及分值。中国人民大学中西哲学史的题量近几年一直维持稳定的状态,即中国哲学史是4道题选做3道题,西方哲学史是5道题选做3道题,且每道题都是25分。第三,考试重点。在历年真题中,可以发现:中国哲学史的第二章、第四章是重点中的重点,其次是第三章,第一章在2

7、013年的真题中也涉及到哲学精神这部分。西方哲学史的第二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是重中之重,其次是第一章、第五章。这些章节一定要引起考生的重视。其中哲第二章、第四章和西哲第二章、第九章几乎是必考章节(这些在考试分析中都有具体分析,在此不再赘述)。其次,考生要注意冲刺阶段的复习方法。考前的这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是最容易出成绩,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阶段。如果考生能静下心来,认真复习,有条不紊的复习,不出意外,考生一定能取得与自己水平相应的成绩;如果考生做不到这点,将会出现很严重的问题,更有甚者临阵退缩。很多考生反映,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往往会出现考生口中的高原反应,也就是学不进去了,不知道怎么做才好,

8、容易焦虑。其实,这都是没必要担心的,当自己实在静不下心学习时,不如给自己放一两天的假,逛逛街,到公园转转都可以,放松下自己的心情,然后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除了这点,考生还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认真分析总结真题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在经历了之前几个月的系统复习,相信考生已能够把握教材中的知识点,既然通过真题,考生已发掘其中的重点,那么在最后阶段,考生要做的就是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因为,考试范围就在那,考试重点也在那摆着,显然,这些重点就是出题重点,即便会出现部分所谓的偏题和怪题,对大多数考生来说,都是一样的。但重点就是重点,是真题的重头戏,只有把握了重点,才能赢在初试的起跑线上。因此,最后复

9、习阶段,抓住重点知识点复习,不要花太多时间在太偏的知识点上。当然前提是要全面掌握基础,进而抓住重点。第二,在重点掌握的基础上,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如果考生已经能够把握重点,那么将教材再进行全面的复习,为弥补不足的良方。当然,由于时间有限,考生把自己已经熟识的知识点一掠而过即可,重点掌握自己了解,却又印象模糊,即一知半解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也往往是考生失分的重镇。第三,在全面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理清脉络。在最后关头,考生要注意再次梳理宏微观的知识脉络,捋清思路,形成体系,全面掌握知识点,抓中重点热点问题逐一攻破。建议考生最好自己慢慢理一下整体的脉络,整理完了后再对照书中的修改一下,这对于考生将有很

10、大的益处,特别是对于论述题,考生可以由点及面,看到题目后往相关知识点联想,就不会没东西可写,而且可以列多个相关点进行阐述。第四,在理清脉络的基础上,预测考点。在真题的分析基础上,考生还能够得到一个信息,即考试出题的趋势。什么地方容易出题,什么地方根本不出题,什么地方偶尔会出题。历年真题会给考生一个大致的轮廓。这时,考生就可以根据这个进行大胆的预测了。曾有一考生说,有一门课考了8道题,有6道是他已经预测到的。当然,考生不能胡乱猜测,要在真题的基础上,进行分析预测,不能把全部希望压在预测上,这是得不偿失的。在考研复习的冲刺阶段,是考生心情起伏最大的时间段。经过几个月的深入学习,考生已完成了基本的复

11、习任务,在这个阶段要做的就是巩固复习过的知识点,并有针对性地加强自己薄弱的环节。同时,考生可能会在这个时候产生厌学的情绪,导致复习效率低下或不知所措,这是正常的考前紧张气氛所造成的,考生要学会灵活掌握复习时间,给自己充足的休息时间,以调节自己的状态。另外,部分考生可能前阶段复习效果不是很理想,可能会感到很多内容都还没复习好,从而出现焦虑和不安的情绪。由于进入冲刺阶段后,时间比较紧张,再进行大范围的复习已不可能,所以考生也不需要过于自责,只有认真总结自己熟悉的知识,并尽量把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这样也会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总之,考生要放松心态,有条不紊地进行最后的总结与强化,对之前几个月的复习

12、进行回顾,并以充足的自信去迎接即将到来的考试。考试考查的不仅是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学习能力,还有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时间规划及复习安排等的综合素质,也包括考生的心态、细心程度和耐性等品质。所以,考生要从多方面提高自己的状态,为考试做好十足的准备。 考试答题策略一、时间安排考研时间是非常紧张的,所以考生要尽量控制好时间,以免会做的题没有做上,遗憾终生。下面对专业课的时间安排做以下建议。622中西哲学史科目的考试时间是三小时,即180分钟。前面已经分析了试题题量,简答题和论述题一共做满6道题即可,也就是中西哲学史各3道题。具体到各道题,每题30分钟,由于题目有时并不会明确表示题目到底是简答题还是论

13、述题。因此考生在答题时,可根据自己能力及具体题目的难易程度进行时间分配。但有一条总的原则:简答题当论述题作答,论述题当论文作答。专业课的答题时间是很紧的。对于自己非常熟悉的题目,在保证准确度的情况下一定要尽快答完,同时要注意过程的简练和书写的速度,否则会出现时间不够的问题。还有一点需要考生记住的是,考试中答完整套试卷后一般很少有时间去检查前面的题,所以在答题时一定要一步到位,不能在前面马虎大意,出现思路错误而失分。二、答题策略中国人民大学622中西哲学史科目考试题型是简答题和论述题,或者全部就可以说是论述题。从分值上看,每题的分值都是25分。这就说明每一题都是同样重要的,不存在分值高低厚此薄彼

14、的概念。考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平等的看待每一题。在时间安排中,我们提到一条做题的总原则:简答题当论述题作答,论述题当论文作答。也就是说,每一道题的作答,考生都应当多写,当然,这种多写不是乱写,是有根据的写,考生要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作答。尽量把自己能联想到的都写上,而且把直接相关的写在前面,间接的写在后面。简答题一般说来都是相对基础的题目,也是对教材基本知识点的考查。简答题的答案,要么是教材中直接给出的,如2011年的考题葛洪是如何论证神仙存在及成仙可能的。要么需要考生在教材的基础上,分析得出,如2010年老子的“无为而治”。当然,这些题目的作答都不是绝对,只是较为突出这点而已。论述题一般来说都

15、是综合教材知识点,总结而得出答案。对于论述题,这通常是考生的难点。做到论述题中,首先,要剥去考题的外衣,弄清楚这道题目到底考的是哪个知识点、还是哪几个知识点。先弄清考查点才是解题的第一步,这就要靠考生对两本参考书的脉络掌握了。接下来,要针对锁定的知识点进行阐述,条理尽量清晰明了,答题点尽量围绕主题、全面完整,让答案丰满起来。考生答完后,可从头到尾理一遍,看看思路有没有问题,答的内容有没有错误。考生可以在最后提一下自己的观点,但也仅仅是提一下,不要有过多的阐述,应以教材为主。在答题时,考生也可不按照试卷中给定的题目顺序逐一作答。可以按照难易顺序作答,当然,这要看考生的具体情况,不能一概而论。 历

16、年考题风格与解法剖析一、历年考题风格分析通过近几年改革后的真题分析,发现中国人民大学在622中西哲学史科目的命题上,有如下规律:(1)专业课总分150分,中国哲学史和西方哲学史各占75分,每年的考试难度都比较稳定,中西哲学史都是简答题和论述题两种题型,中西哲学各选3道题做。(2)在每一年的622中西哲学史科目试卷中,知识点分布基本比较均匀。中哲部分,在先秦哲学,魏晋玄学或汉唐哲学,宋明理学部分中都会有题目出现,也就是课本中的第二、三、四章;西哲部分,在古典时期的希腊哲学,英国经验论和大陆唯理论,德国古典哲学部分也会有考题出现,落实到课本上,就是第二、七、八、九章。总的说来,知识点的分布比较广,

17、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的时候不能投机取巧,应全面复习,重点把握。在历年的真题中,对基本知识点考查的比较多,考生在复习时一定要全面细致。(3)622中西哲学史科目试卷中重要的考点,会反复考查,一方面暗示考生重点是哪些,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考生加强对重要知识点的关注,考生要灵活掌握各种答题方法。所以对于反复考查的知识点,一定不要局限于答案,要善于总结和变形。有些考点反复考查,但是却经常会变换题型来考查,如对柏拉图的考查,有好几年都是以不同的方式提问,但考查的知识点是相同的,所以,在结合历年真题复习的过程中,针对每个知识点,考生应该要想想该知识点是否会有可能以其他方式考查以及如何解答。在复习时,应该将所学

18、的知识点,形成一个网络,这样不但有利于对知识点的掌握,同时有利于提高应试能力。(4)通过近几年的真题分析看,很多题目都只是对教材知识点的考查。这就是说,在中西哲学史的复习过程中,应基于课本,将课本所涉及到的知识点都熟练掌握,这样,无论题目如何变化,都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专业课试卷总体难度适中,倾向于对教材基础知识点的考查。而且,经过几年的改革与尝试,出题风格基本稳定下来。最近几年的题目基本都是稳定的,在622中西哲学史科目的考查中,只有两种题型:简答题和论述题。但其中也会穿插原著的解读。所以考查的题型比较简单,且每年考查的知识点相似,便于考生掌握重要知识点。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最

19、初要全面的复习参考书目的知识点,后期应该结合专业课真题复习,历年真题经常出现的题目应作为重点知识点进行复习。但2013年的真题出现了相对比较偏的知识点,如禅宗自性。考生复习时,也要注意这方面知识,做到全面细致。二、考试题型特点与解法剖析中国人民大学622中西哲学史科目考研试题共有两种题型:简答题和论述题。当然,在近几年的真题中,这两者的区分不是十分明显。基本上,每一题都是论述题,因为每一题的分值都是25分,这也就不存在简答题和论述题的区别了,考生可全部当做论述题进行作答。在2010年之前的真题中(包括2010年的真题),可以明确看到题目是简答题还是论述题,从2011年开始,就不再区分简答题和论

20、述题了,姑且认为题目全部是论述题。2011年之前的真题是6道简答题,2道论述题。现在题量的总数减少,但不再有简答题,而是6道论述题。1、简答题简答题在2011年之前,通常会有6道题目,每题基本保持在15分。简答题中,有时会是课本中的内容,如2010年洛克是如何批评笛卡尔的“天赋观念”的?2011年的考题葛洪是如何论证神仙存在及成仙可能的。有时需要将课本中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如2008年简述孟子人性论和荀子人性论。对于简答题,首先要判断其考点是什么,将范围定下来,然后将针对其提出的问题,具体回答。答题时条理要清晰、答题点要全面,在最后,将所答的内容综合论述一下,得到需要的答案。其实简答题的考

21、查点,就是考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考生以教材为主,要复习知识点,全面掌握内容,做到无所遗漏。这样才能在面对简答题时,得心应手。2、论述题论述在2011年之前,通常会是2道题目,且以马哲为主,每题保持在30分。自2011年起,马哲不再是中西哲学史(2011年称为哲学综合)的考试科目,而是列入新的哲学综合中,成为考生选做的内容。自2011年开始,622中西哲学史科目的题型基本以论述题的形式呈现,且分值均为25分。论述题通常是考试的难点,也是很多考生头疼的地方,遇到论述题,考生千万不要慌,先根据题目给的材料或命题,找出考点或考点群,这是首要的一步,然后再进行分析与解答。解答时,首先将要

22、考查的知识点用一两句话简单地叙述一下,然后根据问题,找出其问的是什么,是“原因”、“意义”等,或是这些的综合考查。还有值得注意的是,在需要分情况讨论时,考生特别要注意将条理写清楚,该标明逻辑顺序的可用“(1)、(2)”等符号标出来,这样可以更清楚的显示你的思路。论述题的比分占值非常高,论述题和简答题很相似,其考查知识点也多是参考教材的内容,但较简答题有更高的概括性、提炼性、思想性。在这类题目中,考生可以在不违反基本原则的情况下适当提一下自己的看法,但主要还是以参考教材为主,这要求考生能有抽象概括总结的能力。例如:从社会契约论的角度论述霍布斯、洛克、卢梭思想的异同。(2012年)【考查重点】:本

23、题是西哲第七章和第八章的综合,考查社会契约论的代表人物。有一定难度。考生可从其起源谈起。其实这三人的社会契约论思想相差不大,考生只要分析即可得出答案。【答案解析】:社会契约论的提出与完善,与三个学者有密切的关系。一是霍布斯,二是洛克,三是卢梭。霍布斯认为,在国家和社会产生之前,人们处于“自然状态”中,人人都是平等的,但是由于人性利己,而不断发生冲突,“自然状态”不能维持,普遍战争状态出现,必然要使人们饱受苦难。为了摆脱这种丑恶、野蛮、可怕的状态,人们终于认识到必须通过订立契约,放弃个人的,建立起公共权力以谋取和平。那么人们必须共同协商订立契约,这就产生了国家。这一点与洛克相同。洛克与霍布斯不同

24、的一点是认为在订立契约时,人们并没把全部自然权力都转让给君主,而是还保留了一些,如生命、自由、平等、私有财产权等。统治者如果不能保障人们的天赋人权,人们有权推翻它。而霍布斯断言,在人们订立契约时,就把自己的全部权力永远转让给国家统治者,而转让出来的权力是不能收回的,国家统治者的权力是绝对的,对君主的任何反抗都是“违反正义”的,人们应该无条件地服从国家。霍布斯认为君主制或军事独裁是最好的政体。而洛克认为“三权分立”的议会制的君主立宪政体是最好的。他和霍布斯不同,认为君主也是参加订立契约的人,君主专制是违反契约的,它不能保障人们的生命、自由、平等、私有财产等权力,因而人们推翻君主专制是完全正当的。

25、卢梭从自然与社会的对立性入手,谈论社会的起源问题。他认为,社会的诞生,是由于一系列显著的变化导致的,即当着正义代替了本能,行动具有了空前的道德性,义务的呼唤代替了生理的冲动,权利代替了嗜欲,此前只知道关怀一己的人类才发现自己不得不按照另外的原则行事,并且在听从自己的欲望之前,先要请教自己的理性。虽然在这种状态中,他被剥夺了他所得之于自然的许多便利,然而他却从这里重新得到了如此之巨大的收获;他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发展,他的思想开阔了,他的感情高尚了,他的灵魂整个得到提高到这样的地步,以致于若不是对新处境的滥用使他往往堕落得比原来的出发点更糟的话对于从此使得他永远脱离自然状态,使他从一个愚昧的、局限

26、的动物一变而为一个智慧的生物,一变而为一个人的幸福的时刻,他一定会感恩不尽的。在这种状态中,公民服从自己为自己制定的法律,并由此获得自由。卢梭以批判奴役性的社会概念奠基,而为平等的契约性社会概念辩护,从而,为社会契约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证。从洛克到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中间容有大量的理论解释矛盾,但是,社会契约论的提出与发展,回答了关于现代社会如何诞生的理论问题。这对于解决现代社会是建立于一个什么样的制度平台之上的问题,奠立了基础。可以说,自由主义的自由民主制度设计,就是依托在这一设定上面的。 已考知识点汇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此书现在已不考了)一、简答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

27、一。(2007)2.简述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2007)3.简述真理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2007)4.简述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2007)二、论述题1.论述认识的反映性、创造性和实践基础。(2008)2.试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2009)3.论述人的能动性与历史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2010)4.试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009)5.试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及1978年实践标准讨论的重大意义。(2009)6.论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及其现实意义。(2010)7.结合时代特征论述交往范畴的内涵和意义。(2008)中国哲学史新编一、简答

28、题1.简要解释下面两句话:(2011)(1)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2)论语学而:“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2.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2012)老子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1)解释“孟之反、伐、奔、殿”。(2)结合老子说明孔子想表达什么样的精神。3.什么是老子的“无为而治”?(2010)4.简述老子与庄子思想的差异。(2012)5.简述孟子人性论和荀子人性论。(2008)6.简述荀子的性伪说。(2007)7.简述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2012)8.简述不真空论的主要思想。(2008)

29、9.什么是“越名教而任自然”?(2010)10.什么是韩愈的“道统”说?(2010)11.简述张载的理学思想。(2008)12.王守仁与朱熹的“格物”有什么区别?(2010)13.简述严复的进化论思想。(2010)二、论述题1.试述孔子仁学的基本思想。(2009)2.试述庄子“齐物论”的基本思想。(2009)3.试比较老子道论和庄子道论之异同。(2007)4.先秦时代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为整治社会,各家各派提出了各自不同的方略,试论述先秦时代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关于社会治理的理论。(2011)5.葛洪是如何论证神仙存在及成仙可能的?(2011)6.试评禅宗的“自性”(2013)7.试论

30、王阳明的“良知”与 “致良知”的理论。(2011)8.请解释王守仁的“致良知”说。(2009)9.论述张载的“横渠四句”及其现代意义。(2012)10.请结合“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分析中国古代哲学精神。(2013)11.一大段文言文,论述朱熹的理。(2013)12.戴震的理欲理论。(2013)13.从易经的言行观,探讨易传中天道与人道的关系。(2014)14.荀子的认识论、人性论以及社会政治哲学之间的关系。(2014)15.谈谈庄子的鱼之乐“壕梁之辩”中的哲学内涵。(2014)16.禅宗坛经中心与佛的关系及其对宋明理学哲学的影响。(2014)17.试述王阳明的心物观,以及它对王门后学的影响。(

31、2014)西方哲学史一、简答题1.简述苏格拉底的德行论。(2010)2.简述柏拉图的理念论。(2007)3.简述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2008)4.简述并分析笛卡尔的形而上学第一原理“我思故我在”。(2008)5.洛克是如何批评笛卡尔的“天赋观念”的?(2010)6.简述并分析康德的“哥白尼革命”。(2008)7.康德说的休谟对自己的启示主要有哪些方面?(2010)8.简述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2010)9.维特根斯坦(2010)二、论述题1据说“赫拉克利特在某处说,万物流变,无物常驻。他把存在着的东西比作一条河流,声称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赫拉克利特声称“万物流变,无物常驻”的根据或

32、前提可能是什么?如果“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是否存在“同一条河流”? (2011)2请以巴门尼德篇为主要文本,试述柏拉图理念论中的“第三人”问题。(2011)3.试述柏拉图的理念论。(2009)4.柏拉图四线段比喻及认识论(2013)5.从形式与现实的关系上,论述亚里士多德四因说与潜能的实体观。(2012)6.根据亚里士多德范畴篇关于实体的标准,论述为什么第一实体最主语(2013)7.简述并分析西方近代哲学中经验论和唯理论关于认识论的问题的争论。(2007)8.试述卢梭的社会契约论。(2009)9.从社会契约论的角度论述霍布斯、洛克、卢梭思想的异同。(2012)10.为什么说笛卡尔是现代西方哲学思想的奠基人。(2012)11.斯宾诺莎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