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366.94KB ,
资源ID:635230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35230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上海南汇第一中学初三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上海南汇第一中学初三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docx

1、上海南汇第一中学初三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上海南汇第一中学2021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时,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A用排水法收集O2时,集气瓶装满水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时,导管伸入到集气瓶的底部C用排水法收集O2时,导管口冒出气泡,立即收集D用排水法收集O2,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2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与冰块混合得到混合物B水的蒸发和水通电分解都属于物理变化C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D水沸腾时可冲起壶盖,说明温度升高分子会变大3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2、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X、Y、Z代表三种不同的元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XY B核外电子数:XZCY和Z处于同一周期 DX和Z的电子层数相同4在一密闭的容器中,一定质量的碳粉与过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容器内各相关量与时间(从反应开始计时)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5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2和CO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A曲线表示CO含量的变化B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C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D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6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A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3、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证明CO2密度比空气的大7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A氧气能支持燃烧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C在通常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反应8下列物质含有氢分子的是( )AH2 BH2O2 CH2CO3 DH2O9硼是作物生长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硼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硼的说法正确的是A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g B属于金属元素C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 D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10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 B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之一C空气中氧气质量占空气质量

4、的21% D空气中的氧气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11下图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 B图中 n的值为10C钠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D钠元素位于第三周期12下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此反应有单质生成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C图中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13下列微观模拟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单质的是A B C D14下图是金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A金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一个金原子的中子数为19

5、7C一个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8D一个金原子中粒子总数为27615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B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C图c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D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16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物与生成物共有3种物质 B反应后原子个数增多C该图可示意CO与O2的反应 D反应物中元素的化合价都为017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6、无限的B生活中通过煮沸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C用蒸馏的方法可以将海水淡化D爱护水资源主要从节约用水和防治水体污染两方面采取相应措施18下列验证“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装置中,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是的(装置气密性均良好)( )A BC D19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B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C反应物都属于氧化物D反应中原子、分子个数都不变20下列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的是( )A尘土飞扬,说明分子是运动的B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是可分的C气体被压缩后体积发生了较大变化,说明气体分子间距较大D将两个干净平整的铅

7、柱紧压在一起会结合起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21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图中仪器的名称为_ 。(2)实验室常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来制备氧气。该方法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反应后二氧化锰的质量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可选用_(填序号)装置做气体发生装置,组装好装置后在放入药品前要_。为了收集一瓶较为纯净的氧气应选用_(填序号)装置,若把F装置装满水用来收集氧气,应让_(填序号)端连接气体发生装置。检验收集到的气体是否是氧气的方法是_。(3)氢气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可选用_(填序号)装置做气体发生装置,若用F装置收集氢

8、气,应让_(填序号)端连接气体发生装置。收集好的氢气应该用毛玻璃片盖好后_放在桌面上。用G装置电解水也可以制得氢气,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是_,甲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本实验说明水是由_。甲乙两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质量比理论上应为_。22下图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1)标号仪器的名称:_;_。(2)A、E组合制氧气,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氧气收集完毕,应先_(填“熄灭酒精灯”或“从水中取出导气管”)。(3)用B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如果用右图所示装置(固定仪器省略)来做发生装置,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实验时,应该将块状石灰石放在仪器_中(填字母),该装置的主要优点

9、是_。23请根据下列实验图1回答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_。(2)上述三个实验中,水对实验仪器起到安全保护作用的是_(填字母)。(3)A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4)对于B实验,小李同学进行了改进与创新,实验过程如图2所示:如图2改进实验与B实验相比,明显的优点是_(写一条即可)。24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图(部分固定装置省略)。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仪器名称:a _ ;b_。(2)B装置可用来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实验完毕后,通过某操作、再经干燥即可回收试管中的固体物质,则该操作的名称是_ ,该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 、_、烧杯。(3)用高锰酸钾制取O2,

10、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若用F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收集时气体应该由_(填“长”或“短”)管进入瓶中。(4)D装置与E装置在操作上的共同优点是 _。用此类装置可以进行的实验是_(填序号)。A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B氯酸钾制取氧气C锌粒与稀硫酸制取氢气 D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25小辰和小昕看到一则新闻:2009年12月15日,某市一辆满载电石的货车遇大雨引发熊熊大火电石遇水为什么会引起火灾?请教老师后获知:电石主要成分为碳化钙(CaC2),它没有可燃性且遇水会产生气体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探究:提出问题实验现象结论(1)_向盛有一小块电石的试管中,滴入少量的水,发现有气泡产生,用手触摸

11、试管外壁,感觉到_电石与水反应放热(2)电石与水反应生成的气体是否具有可燃性?收集一小试管该气体,点火,观察到有明亮的火焰该气体具有_性(3)该气体可能含有碳、氢元素吗?点燃气体,用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内壁出现水雾;然后迅速将烧杯倒置,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_(选填“一定”或“不一定”)含碳、氢元素反思通过上述素材,谈谈你对灭火方法的新认识_26小雨阅读课外资料得知:双氧水分解除了用二氧化锰还可用氧化铜等物质作催化剂,于是他对氧化铜产生了探究兴趣。(提出问题)氧化铜是否也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它是否比二氧化锰催化效果更好?(设计实验)小雨以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为标准

12、,设计了下列三组实验(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实验序号KclO3质量其他物质质量待测数据1.2g/ 1.2gCuO 0.5g 1.2gMnO20.5g (1)上述实验应测量的“待测数据”是 。(2)若实验比实验的“待测数据”更 (填“大”或“小”),说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3)将实验反应后的固体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若衡量得到0.5g黑色粉末,再将黑色粉末放入试管中, 。(简述操作和现象)(预期结论)氧化铜还能作氯酸钾的催化剂。评价设计)你认为小雨设计实验和实验对比的目的是 。27用如图所示装置,在常温下,分别进行研究燃烧条件和研究氧气性质的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

13、40。内容步骤(实验1)研究燃烧条件(实验2)研究氧气性质烧杯中盛有80的热水,分别在燃烧匙和烧杯中导管口放置一小块白磷,塞紧瓶塞烧杯中盛有NaOH溶液(能吸收CO2),燃烧匙中放入木炭 点燃木炭后,迅速将燃烧匙伸入瓶中,塞紧瓶塞推入适量H2O2溶液推入适量H2O2溶液(1)H2O2稀溶液与MnO2接触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实验1中,推入H2O2溶液前,燃烧匙和水中的白磷均不燃烧,原因分别是_、_;推入H2O2溶液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_。(3)实验2中,推入H2O2溶液后,观察到木炭燃烧得更剧烈,由此得出氧气的性质是_;木炭熄灭后冷却一段时间,烧杯中的部分溶液流入集气瓶

14、。该实验中,集气瓶内压强的变化过程是_。(4)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灭火方法的事例: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熄灭燃气灶火焰时,关闭阀门;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森林着火时,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房屋着火时,用高压水枪灭火。请你从灭火原理角度,选择一种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分类标准_,包括事例_(填序号)。28小文同学利用长柄W形玻璃管,完成了课本上多个化学实验。(1)燃烧条件的探究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粗略测定燃烧条件的探究:在如图1所示装置(省略夹持仪器,下同)中,向W形玻璃管中放入足量红磷和白磷,塞好橡皮塞,关闭活塞,然后将其放入80的热水中,观察到红磷不燃烧而白磷燃烧,说明可燃物发生燃烧应

15、具备的条件是_。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粗略测定:为减小测量误差,待火焰熄灭后,将玻璃管_,再打开活塞。(2)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在如图2所示装置中,甲酸(HCOOH)在加热浓硫酸的作用下,分解生成一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实验时,A处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3)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在如图3所示装置中,向玻璃管左端加入试剂X,观察到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试纸_,用水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_,该同学进行这两项实验的目的是_。通过上述探究,我们知道利用W形玻璃管进行实验的优点有_(答1点)。【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A、用排水法收

16、集,集气瓶中装满水,可以把集气瓶中的空气排尽,故正确;B、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导气管伸到集气瓶的底部,可以把集气瓶中的空气排尽,故正确;C、用排水法收集,没有等到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就开始收集,原试管内的空气进入集气瓶,故错误;D、用排水法收集O2 ,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可以防止空气的进入,故正确;答案:C。2C解析:C【解析】硬水与软水;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A、冰块是固态的水,混合以后还是只有水这一种物质,故A说法错误;B、水的蒸发是指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所以属于物理变化,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故B

17、说法错误;C、硬水是指含有较多钙镁离子的水,故C正确;D、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说明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会变大,故D解释错误。故选C。3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A、原子序数是ZYX,说法错误;B、X和Z位于同一族,同一族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说法错误;C、Y和Z处于同一周期,说法正确;D、Z的电子层数比X的电子层数多1,说法错误。故选C。4A解析:A【解析】一定质量的碳粉与过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二氧化碳。A、气体的分子数不变,CO2 CO2,故A正确;B、气体的质量应增加,故B错误;C、氧气是过量的,固体质量最终应变为零,故C错误;D、任何一个化学反应都必然遵循质量

18、守恒定律,故D错误。5B解析:B【解析】A、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含量降低,故曲线表示氧气含量的变化,故错误;B、反应后有一氧化碳生成,故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反应,故正确;C、蜡烛由碳、氢、氧等元素组成,故错误;D、当氧气的浓度降低到一定的程度时蜡烛就熄灭,故错误。故选B。6C解析:C【解析】A、要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需要将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完,利用压强的变化,根据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多少来验证氧气的含量,红磷与氧气反应,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瓶内压强变小,水进入集气瓶中的量等于消耗氧气的量,可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正确;B、先将导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然后用手握住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

19、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正确;C、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产生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因此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错误;D、蜡烛由下向上依次熄灭,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正确。故选C。7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A、氧气有助燃性,能支持燃烧,不符合题意;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应是四氧化三铁黑色固体,符合题意;C、在通常状况下,氧气的密度记为32,空气约29,故密度比空气大,不符;D.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反应,生活中很多现象和氧气有关,不符。故选B。【点睛】和空气密度大小的比较,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大小估测。8A解析:A【解析】【分析】【详

20、解】A、H2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故符合题意;B、H2O2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故不符合题意;C、H2CO3是由碳酸分子构成,故不符合题意;D、H2O是由水分子构成,故不符合题意9C解析:C【解析】A、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省略不写,不能带g,故错误;B、硼的汉字结构含有石字旁,故是非金属元素,故错误;C、由图可知,硼原子的原子序数是5,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故核电荷数是5,故正确;D、原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故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故错误。故选C。10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A、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得到氧气,正确;B、空气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正确

21、;C、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错误;D、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正确。故选C。11B解析:B【解析】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为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为该层上的电子数。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当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当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成为阴离子;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且电子数为2,或者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结构为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同一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A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 ,正确; B图中 n的值为8;C钠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 D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的电子层数等于其周期数,

22、钠元素位于第三周期;选B12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A、反应后生成了一种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因此此反应有单质生成;故A正确;B、反应前共有三种原子,而反应后仍然是这三种原子,说明反应中原子不变,可推断得出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分;故B正确;C、反应的生成物为一种单质的分子和一种化合物的分子,生成物一种为化合物一种为单质;故C不正确;D、反应前的两种分子各有2个分子参加反应,因此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故D正确。故选C。13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A、是由两种单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故错误;B、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故错误。C、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

23、净物,属于单质,故正确;D、每个分子中含有两种原子,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错误。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物质是由几种分子构成的,如果由多种分子构成就属于混合物。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14D解析:D【解析】试题分析:A、金元素属于金属元素,错误;B、由信息示意图可知,197为金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错误;C、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9,错误;D、金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则一个金原子中粒子总数=197+79=276,正确。故选D考点:元素周期表。15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增大煤与氧

24、气(或空气)的接触面积,故不符合题意;B、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原因是火柴梗不断被加热和受到热气流带来空气的助燃,故不符合题意;C、图c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原因是金属丝圈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故不符合题意;D、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故符合题意16A解析:A【解析】【详解】A、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物与生成物共有3种物质,故A正确;B、由微粒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故B错误;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不能示意CO与O2的反应,故C错误;D、反应物属于化合物,元素的化合价都不为0,故D错误。故选A。17A解析:A【解析】A、地球上的水

25、储量是丰富的,但有利于是淡水资源很少,错误;B、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有蒸馏和煮沸,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正确;C、通过蒸馏可得到纯水,正确;D、爱护水资源,可从以下方面做起:一是节约用水,生活中可一水多用,农业上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工业上水重复利用;二是要减少水体污染,生活污水、工业污水要先处理再排放,农业上要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正确。故选A。18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A、通入二氧化碳时,虽然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但是无明显现象;B、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导致试管中气压减小,从而导致液体在试管中上升;C、实验过程中

26、,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导致气球膨胀;D、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导致烧杯中的水流入锥形瓶中。故选A。19D解析: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该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CO和NO,生成物是CO2和N2,故该反应可表示为2CO+2NO=N2+2CO2。A、由微粒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只有生成物的N2分子是由2个同种原子构成的,故属于单质,正确;B、由该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将有毒气体CO和NO转化为无毒气体CO2和N2,正确;C、由微粒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反应物是CO和NO,它们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

27、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故属于氧化物,正确;D、根据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发生改变,错误。故选D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点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且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化合物分子。试题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以检测考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的意识和能力。20A解析:A【解析】A、尘土是宏观物质,不是微观物质,不能用微观粒子来解释现象,符合题意;B、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分的,原子不可分,不符合题意;C、气体被压缩后体积发生了较大变化,说明气

28、体分子间距较大,不符合题意;D、将两个干净平整的铅柱紧压在一起会结合起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分子的性质和特点,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21长颈漏斗 不变 B 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b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A b 倒 氢气 氢元解析:长颈漏斗 不变 B 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b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A b 倒 氢气 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1:8 【解析】【详解】(1)图中仪器的名称为长颈漏斗;(2)氯酸钾在加热和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二氧化锰为该反应的催化剂,所以反应后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该反应需要加热,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B,组装好装置后在放入药品前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较为纯净,故可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若将E装置装满水来收集氧气,应从短管进入,因为氧气的密度比水小;氧气的检验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3)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制取氢气,是固液常温型反应,故可选用A装置做气体发生装置;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若用F装置收集氢气,应让b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