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36.46KB ,
资源ID:632992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32992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届高三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题专练卷二附答案详析.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届高三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题专练卷二附答案详析.docx

1、届高三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题专练卷二附答案详析2021届高三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题】专练卷二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晨雨杜甫小雨晨光内,初来叶上闻。雾交才洒地,风折旋随云。暂起柴荆色,轻沾鸟兽群。麝香山一半,亭午未全分。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从正面切题,精心绘出一幅甜美的晨雨图,充分显示了诗人摹景状物的笔力。B.首联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描写手法,将雨置于晨曦、树木的背景中,富有诗情画意。C.尾联亭午未全分照应了首联的晨光,写出了时间的推移,暗示了生命的短暂。D.本诗反映出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力,在写景状物中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2).这首诗紧扣一个

2、“小”字来写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捣衣诗柳恽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注】亭皋:水边的平地,此处暗指思妇所在的江南。“木叶下”化用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意境。陇首:陇山之巅,此处泛指北方边塞之地。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闺怨诗,捣衣的劳作,最易触发思妇怀远的情感。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抒发的也是这种情感。B.首联用虚笔,女主人公想象丈夫久久不归,可能是因为风波之阻,丈夫不得不滞留他方,表达了对丈夫的思

3、念。C.颈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夕阳西下,鸟儿归巢,反衬游子有家难归;秋虫对户悲鸣,悲伤的叫声烘托思妇的惆怅。D.尾联照应题目,由眼前想到来年,慨叹来年春天,游子应穿上轻薄的春服,脱下破旧的冬衣。表现边塞环境的恶劣,寄托关切思念之情。2).梁书中记载,南朝文学家王融对这首诗的颔联“见而嗟赏”,请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颔联的精妙。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春夕崔涂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注:春夕是诗人旅居湘鄂时所作。五湖,指春秋越国大夫范蠡隐居的太湖,这里指崔涂的家乡浙江桐庐一带。1.)

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描绘了春水远流、春花凋谢的暮春之景,点明了诗人春归时节身在异乡的境况,渲染出凄凉孤愁的气氛。B.颈联诉说了思乡之苦,动绝两字,把诗人那种由期待而沮丧的复杂心理,逼真地传达出来了。C.尾联运用了反问和用典的手法。从暗用五湖典故来看,这里的归字,表达的就是对家乡的思念之情。D.这首诗感情真切,意境深婉,尾联中自是不归归便得一语自慰自嘲,反映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彷徨。2.)本诗颔联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结合该联简要分析。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歌元丰五首(其五)王安石豚栅鸡埘晻霭间,暮林摇落献南山。丰年处处人家好,随意飘然得往还。【注】神宗元丰初,

5、王安石退居江宁,于元丰二年写下一组歌元丰诗,这是其中的第五首。埘:古代称墙壁上挖洞做成的鸡窝。南山:钟山的南面。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首句写的是傍晚的景色,是说农家的猪圈和鸡窝都渐渐没入苍茫的暮色之中。B.“丰年处处人家好”表达了诗人对元丰初年社会安定、农业丰收的喜悦和赞美之情。C.“随意”“飘然”表现了诗人的自在,“得往还”反衬出其对官场束缚人身自由的厌恶。D.诗歌最后用“往还”二字结束全诗,其中“往”指前面的所见,“还”指此时的心境。2.)“暮林摇落献南山”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它和陶渊明的诗句“悠然见南山”在意境上不同,试作简要分析。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6、问题。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山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注)玉垒:山名。西山寇盗:指吐蕃。梁父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 好为梁父吟。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提挈全篇,以哀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一样,同是正衬手法。“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B.颔联从诗人登楼所见描述山河壮观,上句向空间开拓视野,下句就时间驰骋遐思,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C.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朝廷”“寇盗”是诗人登楼所想。上句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

7、照应第二句的“万方多难”,警告吐蕃莫前来侵扰。D.尾联运用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的典故,借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来比喻这首登楼,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2.)首联诗人写到“花近高楼伤客心”,结合全诗谈谈诗中“伤客心”的原因都有哪些?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秋夕读书幽兴献兵部李侍郎岑参年纪蹉跎四十强,自怜头白始为郎。雨滋苔藓侵阶绿,秋飒梧桐覆井黄。惊蝉也解求高树,旅雁还应厌后行。览卷试穿邻舍壁,明灯何惜借余光?1).诗中颔联写景有何作用?2).简析诗歌颈联的妙处。3.)诗歌尾联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愿?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寄韩潮州愈贾岛此心曾与木兰

8、舟,直到天南潮水头。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注】唐宪宗迎佛骨,韩愈上表切谏,触怒皇帝,被贬为潮州刺史。篇章:指韩愈赴潮州途中创作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有“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句。浪西楼:地处潮州。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的心早与友人同乘兰舟,直达潮州那潮水的尽头,体现了忠臣遭斥逐,寒士心不平,自己愿追随友人而去。B.颔联直抒别后景况,友人这一腔忠愤的篇章隔着秦岭传来,我怎能不驰书慰问?此联表明二人正是高山流水,肝胆相照。C.颈联峰悬驿路残云断,写险峰上驿路高悬被流云遮断,与

9、韩愈云横秦岭雪拥蓝关意蕴相近,均突出了道路的险阻。D.尾联宕开一笔,具体描写韩愈读到此诗时潮州那瘴气一扫而空,楼阁月明,银辉遍洒,一片澄澈的景象,寄托了诗人对韩愈的祝福之意。2.)贾岛好苦吟,善推敲,其诗多有精妙之语,请赏析其颈联用词精妙之处。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始闻秋风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注】本诗写于诗人晚年。拳毛:即蜷毛,马毛拳曲貌。眄,斜视。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我”可理解为有情的秋风,当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一年未见的“君”,

10、也就是诗人,形象塑造可谓别出心裁。B.颔联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五更听到风声醒来,对镜感叹自己容貌之变化,和首联相接,仿佛是在畅叙别情。C.颈联中,“雕”感受到秋风,睁开睡眼“眄青云”,诗人通过写“雕”畏惧秋风,侧面表现了秋风的神奇力量。D.尾联中的“君”指秋风,而“扶病”二字则解释了“一年颜状镜中来”的原因,脉络清晰,结构严谨。2.)有人评价此诗情感跌宕起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9.阅读下面的两首咏物诗,完成下列各题。咏牡丹宋王溥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苔清袁枚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1、)A.王诗写枣花和桑叶,先抑后扬:先写其“小”与“柔”的特点,再褒扬其实用价值。B.王诗先写了枣花和桑叶,然后以“堪笑”把所咏之物牡丹引出,表露出作者的感情。C.袁诗前两句是说苔花在没有日光的夜晚也努力展现自己,突出了它不畏艰难的精神。D.“青春”指春天,“青春恰自来”是说正值春天到来,苔花抓住时机开始萌发生长。2).这两首咏物诗除了托物言志外,各自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行舟忆永和兄弟周必大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注】周必大:北宋诗人,江

12、西庐陵人,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1).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紧扣“行舟”写自己走水路,离家渐行渐远。“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映此行路途遥远。B.颔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了 “有日”“江阔”“浪生”的景象,表现诗人虽觉远行艰辛,但前途光明,将劈波斩浪,一展身手的心志。C.颈联视听结合,描写时时浮现在诗人眼前的“数点家山”和正飞向诗人家乡的“寒雁”,表现了诗人满怀难于排遣的乡思乡愁。D.这首七言律诗,用词考究。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贴切自然,耐

13、人寻味;动词“冻”则外呈乌云凝重之态,可见天气寒冷之意,内蕴诗人凄凉之心。2.)简要分析尾联是如何巧妙地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的。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戏答元珍欧阳修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注元珍:欧阳修的朋友丁宝臣,字元珍。当时任峡州军事判官。这首诗是作者被贬为峡州夷陵县令时所作。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联中的“天涯”是指诗人被贬的夷陵,因其距京城非常遥远。B.诗歌颔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一幅夷陵早春欣欣向荣的景象。C.诗歌颈联触景生情

14、,诗人夜里听到归雁的鸣叫,一种思乡之情油然而生。D.诗歌最后两句回忆在洛阳的美好时光,不为远离京都而憾,甘与野芳为伴。2).诗题中的“戏答”二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请简要分析。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菩萨蛮送曹君之庄所辛弃疾人间岁月堂堂去,劝君快上青云路。圣处一灯传,工夫萤雪边。麴生风味恶,辜负西窗约。沙岸片帆开,寄书无雁来。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前两句,词人感慨光阴易逝,要抓紧时间建功立业,表达对友人的劝勉之意。B.一灯传是说儒家精义薪火相传,体现了作者深谙文化传承精义,深通求学之道。C.下阕西窗约运用典故,表达作者希望友人不畏仕途险恶,早

15、日与其相聚的愿望。D.下阕最后两句借用沙岸片帆雁等典型意象,点明送别之意,含蓄蕴藉。2).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认为君子应“德才兼备”,本词也有劝勉友人曹君成为“德才兼备”的君子之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章梓州橘亭饯成都窦少尹(得凉字)杜甫秋日野亭千橘香,玉盘锦席高云凉。主人送客何所作,行酒赋诗殊未央。衰老应为难离别,贤声此去有辉光。预传籍籍新京尹,青史无劳数赵张。【注】未央:汉武帝赋:“惜蕃华之未央。”央,尽也。京尹:唐书记载:至德二载,改成都府,置尹,视二京,故以京兆比之。青史:据汉艺文志记载:青史子五十七篇。古人以竹为简,写书,杀其青,故曰青史。赵张:据汉书

16、记载:赵广汉、张敞相继为京兆尹,吏民语曰:“前有赵张,后有三王。”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描写了秋日野亭朋友饯别的场景,为诗歌奠定了情感基调。B.颔联点明送别的主旨,诗人和朋友们饮酒作诗,好不潇洒畅快。C.诗人老迈衰朽,面对离别本是不舍忧伤,但诗人更愿窦少尹此去大展光彩。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严谨,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2).诗的尾联运用了“赵张”的典故,对全诗情感的表达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问题。昌谷北园新笋四首李贺其一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其四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归卧

17、叹清贫。风吹千亩迎雨啸,鸟重一枝入酒尊。【注】本组诗写于李贺任奉礼郎以病辞归昌谷时。箨(tu)落:笋壳落掉。长竿:新竹。茂陵:地名。史记司马相如传记载“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1).下列对两首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看母笋是龙材描述竹子在春天初长时的情景,语势流畅而又清丽自然。B.茂陵归卧叹清贫说自己已经年老,只能像居茂陵时的司马相如甘守清贫。C.风吹千亩迎雨啸写千亩之竹风吹过后声浪仿佛雨啸,有排山倒海之气势。D.两诗赋普通意象奇特之处,与传统借竹抒怀诗不同,集中体现李贺创作风格。2).竹是古诗常见意象,往往寄托着诗人情志。试分别简要分析这两首诗中竹子的形象。15.阅读下面这

18、首诗歌,完成问题。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南宋】姜夔云隔迷楼,苔封很石,人向何处。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使君心在,苍厓绿嶂,苦被北门留住。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长淮金鼓。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注释:迷楼:楼名,隋炀帝建于扬州。与北固亭隔江相望。很石:石名,在江苏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形如伏羊。相传孙权刘备曾经于石头上论事。北门:指南宋北疆门户京口。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次韵,即用原作之调、韵并按照原作用韵次序进行诗歌创作。本词便是姜夔按辛弃疾词的韵脚填写

19、而成的。B.上阙起笔三句写了词人远眺江岸,不见江北,只见青苔布满很石的景象。云隔、苔封既写景,又隐喻现实。C.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三句,写征骑与船只年复一年自来自去,由虚入实,给人时事消沉之感。D.依依在描摹柳枝形态的同时又表现了南渡前辛弃疾复杂的心情。词人以想象收束全篇,读来意蕴颇丰。2).诗人塑造了辛弃疾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1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送方尊师归嵩山王维仙官欲往九龙潭,旄节朱幡倚石龛。山压天中半天上,洞穿江底出江南。瀑布杉松常带雨,夕阳苍翠忽成岚。借问迎来双白鹤,已曾衡岳送苏耽。(注)尊师:对道士的敬称。旄节:道士用来表示法力的符节。幡:长

20、幅直挂的旗。石龛:石室。山压天中:谓嵩山居天下之中。洞:指九龙潭。苏耽:古仙人,相传乘鹤而去。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先点明送别的对象和前往的地点,并勾画出尊师的仪仗。B.颔联出句写嵩山,“压”显其雄伟,“半天上”突出其高峻。C.颔联对句,写九龙潭水流穿越江底流向江南,可谓想象丰富。D.尾联借用典故,再次点明方道士的去向,暗示其美好的前景。2.颈联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请简要分析。17半山春晚即事王安石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床敷每小息,杖履或幽寻。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1)、请简要概括“半山春晚”的特点。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1、尾联的表现手法。18除 夜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1:诗歌描写了作者身处何境?表达了一种什么思想感情?(3分)2:诗歌第三句运用了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试简析之。(3分)参考答案1.答案:1).C; 2).首联直接用一“小”字引出全诗。小雨滴在窗外树叶上,发出微小声音。颔联转写雨的动态,凸显晨雨的细腻微小。晨雨只有和着雾气变得湿重时才能落到地上。经风一吹晨雨便飘向天空,又化作云雾。颈联写雨润物消暑的功用。一“暂”一“轻”仍然是着力刻画雨“小”。尾联写濛濛细雨中的麝香山隐隐约约,还是从小上着笔。解析:C项中“暗示了生命的短暂”理解有误。2.答案:1).D

22、; 2.) 想象(或虚实结合):思妇由眼前“亭皋木叶下”的深秋景象,联想起丈夫所在的陇首一带,此刻也应是秋云飘飞的时节,表达了对游子的思念之情。用典:“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写湘君虔诚地盼望湘夫人的到来,颔联化用此典故,含蓄而生动地写出思妇在秋风起而木叶下的季节盼望游子归来的情景。对仗(或对偶):内容上,上句写南方的女子思念丈夫,下句写北方边塞的丈夫迟迟不归。词性上,“亭皋”与“陇首”相对,都是表地点的名词;“木叶”与“秋云”相对,皆为秋天的意象;“落”与“飞”则皆为动词,两词使画面具有动态美。音韵上,上下两句平仄相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选用“木叶下”“秋云飞”等具有悲秋色彩的意象,生

23、动表现了怀人的主题。解析:3.答案:1).C; 2.)用典:运用庄周梦蝶或杜鹃啼血的典故,突出了梦醒之后的空虚、失望,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虚实结合:上句虚写梦境,梦见自己回到了万里之外的家园。下句实写梦醒,依旧孤眠异乡,只有子规明月相伴。烘托渲染(视听结合):子规啼与三更月,一声一色,构成清冷、凄凉、忧愁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解析:1).“归”字,除了有对家乡的的思念,还有归隐田园之意。另外,反问也不准确2).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诗歌的内容解释,然后分析艺术效果。“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中“蝴蝶梦”运用庄周梦蝶或杜鹃啼血的典故;上句虚写

24、梦境、下句实写梦醒,虚实结合;子规啼与三更月,视听结合、一声一色,构成清冷、凄凉、忧愁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4.答案:1).C; 2.)描绘了一幅深秋山林图:深秋时树林里木叶凋尽,钟山呈现出清晰的身影。王诗重在客观地描述眼前之景,描绘了苍茫开阔的意境;而陶诗蕴含了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的意境。解析:“反衬出其对官场束缚人身自由的厌恶”错,“得往还”是说诗人自己来也自由,去也自由,体现的是诗人行程结束后轻松愉悦却又依依不舍的心情。5.答案:1).A; 2.) 客居他乡。诗人登楼观景,近看繁花,满眼繁花反衬满腹愁思,抒发客居的漂泊与伤感;万方多难。吐蕃入侵,战乱频仍,诗人为国家灾难而伤心;壮志

25、难酬。自身理想抱负无法实现之痛,为自身怀才不遇而伤心;君主无道。刘禅宠信宦官导致亡国的结局。 ;解析:A项错误在于“以哀景写哀情”和“正衬”的说法,本诗是以乐景写哀情,用的是反衬手法。6.答案:1).描写了秋夕读书的清幽环境,照应题目,烘托了岁月蹉跎的感伤之情,为下文言志抒情作铺垫。2).触景生情,以“惊蝉”和“旅雁”自比,含蓄地表达了诗人仕途上进的愿望。3).凿壁偷光,希望得到李侍郎提携。解析:注释:(1)兵部,古代官制六部之一。负责国家军事方面的事务。李侍郎,李进。李进迁兵部侍郎的时间当在宝应二年或广德元年(七月改宝应为广德),即公元763年。(2)四十强:一般来说,所谓“四十强”,是指四

26、十岁所过不甚多。岑参是年四十五岁,故曰“四十强”。(3)始为郎:即作者初始作郎官。郎官,又称尚书郎,包括尚书六部各曹的侍郎、郎中和员外郎。岑参于广德元年(763)秋“入为祠部、考工二员外郎”。(4)滋:润。(5)飒(s):风迅疾貌。唐杜甫大雨诗:“风雷飒万里,霈泽施蓬蒿。”宋袁文瓮牖闲评卷四引徐安人秋扇诗:“西风飒高梧,枕簟凄以清。”(6)旅雁:迁飞之雁。(7)览卷试穿邻舍壁,明灯何惜借馀光:两句用西汉匡衡凿壁偷光的典故。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赏析这首诗当作于广德

27、元年(763)秋始为祠部员外郎时,是岑参因官职低微而转求从军的干谒之诗。诗题秋夕读书幽兴,献兵部李侍郎表现了诗人于秋夕读书之时产生的微妙感觉。“夕”是个值得玩味的词。“夕”表示时间,指的是夜晚,如“除夕”是指大年三十晚上。杜牧秋夕诗:“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也是指夜里看星星。这首诗中和读书相关联的是“览卷试穿邻舍壁,明灯何惜借馀光”,这两句诗用了匡衡凿壁引光的典故,自然这也是夜晚。也有人认为“明灯何惜借馀光”是用了“余光”的典故。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臣闻贫人女与富人女会绩,贫人女曰:我无以买烛,而子之烛光幸有余,子可分我余光,无损子明而得一斯便焉。

28、”也有一定道理。但匡衡凿壁便有“借光”的意思了,后句是申明前句之意,而不必叠床架屋,再用一个典故了。审视岑参此诗的意思,其“幽兴”便是由读书借光联想到升迁靠关系了。诗人先写自己“四十”始“为郎”有自伤身世之感。接着一句“雨滋苔藓侵阶绿,秋飒梧桐覆井黄”,使他悟到,没有外力的作用,没有他人的提携,要想使自己的政治理想得以实现,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只有走“干谒”这条道路了。干谒在当时是很普遍的求官方式,就连岑参的好友“诗圣”杜甫也曾经上诗权贵,献赋天子,“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那么向何人献诗进行干谒呢?岑参想到的是李进。“惊蝉也解求高树,旅雁还应厌后行”明白地表达了自己欲选调之意。据研究资料,

29、岑参与李进有一年时间同时在雍王府供职,虽然一个是品低职轻的文官,一个则是品高职重的武官。但是,李进虽为宗室,官大品高,然他“好从当时贤士游”,且好“赒人之急”,何况岑参亦非等闲之辈,其“识度清运,议论雅正,佳名早应,时辈所仰”(杜甫、裴荐为补遗荐岑参状),因而同府供事,彼此慕名结识、相为友善,已是自然之事了。于是,岑参于秋夕读书之时,生幽思之兴,发慨叹之辞,遂成佳句以献之。这里才婉转地点出了由读书而产生的“幽兴”。这首诗虽然就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来说,在岑参整个诗歌创作中称不上上乘之作,也确定不了他在唐代诗坛上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突出地位,然该诗亦有“语奇体峻,意亦造奇”之妙。不过,作为

30、岑参全部诗歌中的一首来讲,它的意义决不在于其本身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而是具有史料性价值,即它是研究岑参生平特别是生年的的重要史料之一,一直受到有关研究专家和学者的重视。7.答案:1).D; 2).“悬”“浸”二字,俯仰结合,“悬”字写出驿路像是悬挂在峰峦之上,“浸”字写出海潮浸到城根,地卑湮湿,用这两字形象贴切地写出友人贬官路上道路之险阻及在遭贬之地的凄苦处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沉关切之情。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手法赏析的综合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考生要认真研读诗歌的内容,然后将理解和选项内容进行比对分析。选项D,“具体描写韩愈读到此诗时潮州那瘴气一扫而空,楼阁月明,银辉遍洒,一片澄澈的景象”理解有误。为作者想象的美好景象,借此表达对友人的美好祝愿,非实指。故答案选D。2.)本题考查的是炼字和赏析手法的能力。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链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意的内容,如是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意的成分,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的作用,如转折、过渡等,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答题时先答出字的含义,然后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效果,同时要扣住诗歌的情感表达上去作答。此题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