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2.03KB ,
资源ID:631114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31114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3.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3.docx

1、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3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1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 考试时学生想起以前的知识作答,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作( )。A.再认B.识别C.感知D.回忆2. 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著有与张之洞同名著作( )。A.学记B.为学C.劝学篇D.我的大学3. ( )提出了教学形式阶段论。A.卢梭B.裴斯泰洛齐C.赫尔巴特D.杜威4. ( )规定了某一教育阶段的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课程学习之后,在德智体诸方面期望实现的发展程度。A.课程目标B.课程标准C.教学大纲D.

2、教育目的5. 刺激物只有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人的感觉,这种强度范围叫做( )。A.感觉阈限B.感受性C.统觉团D.最近发展区6. ( )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A.视角B.视敏度C.视野D.明适应7. 考察被试个体差异,用于衡量被试相对水平,用于以选拔为目的的测验是( )。A.常模参照测验B.标准参照测验C.目标参照测验D.团体参照测验8.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B.知识、情感、意志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9.作为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了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的教育学者是

3、( )。A.杜威B.卢梭C.赫尔巴特D.夸美纽斯10.“有意义学习”的概念是谁提出的?( )A.布鲁纳B.杜威C.加涅D.奥苏伯尔11.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理论联系实际B.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C.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2.某学生在研究事物时,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这位学生的认知方式很可能属于( )。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冲动型D.沉思型13.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A.自我期待感B.自我归因感C.自我预期感D.自我效能感Yao_page二、填空题(每空l分,共15分,请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4.兼容

4、班级上课与个别教学的优点,将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别作业结合在一起的教学组织形式是_。15.当前存在的学制主要有_、_、_三种形态。16.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是年满_周岁的儿童,都必须入学接受规定年限(一般为_年)的教育。17.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_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分_和_。18.自我控制主要表现为个人对自己行为的_和_,使之达到自我的目标。19.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_的交叉学科。20.奥苏贝尔指出,一切称之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决定成分,其中_被看作是学习的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动机。21.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中的软情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种占优势

5、的_与_的综合表现。三、辨析题(本大题共3道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22.动机强度越高,越有利于取得成功。23.智力高者创造力必定高。24.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5.班级授课制26.心理学27.智力28.社会抑制29.学习策略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30.请简答科尔伯格提出的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的具体内容。31.简述学业成绩评定的基本要求。32.简述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关系。33.简述韦纳的归因理论。34.简述桑代克的三条主要的学习律。六、论述题(11分)35.请谈谈你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实

6、施教育惩罚的认识。七、教育写作题(16分)36.先贤苏格拉底有句名言“美德即知识”,后人对此提出质疑“道德可教吗”。请以“道德是否可教”为话题进行写作。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D解析再认或识别是感知过、思考过和体验过的事物再度呈现时仍能认知的心理过程,回忆则是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也能够在头脑中浮现。2. C解析福泽谕吉与张之洞均著有劝学篇,不过前者推动了日本教育的现代化进程,而后者极力强调“中体西用”。3. C解析教学形式阶段论是赫尔巴特教育心理学化的尝试,在儿童兴趣四个阶段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教学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4. A 解析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

7、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教育目的是更上位的范畴。5. A 解析刺激在一定范围内可引起感觉,低于或超过一定的强度均不会引起感觉,这个范围就是感觉阈限。感官对刺激的感受能力叫做感受性。6. B解析视敏度在医学上称为视力,视敏度的大小通常用视角的大小表示。7. A解析被试在常模参照测验中的成绩必须放到所在团体中相对位置进行评估,这一团体即为常模团体。8. A 解析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9. C解析赫尔巴特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10. D 解析有意义学习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与机械学习相对的概念,指符号所代

8、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建立实质性的和非人为的联系。11. D解析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12. A 解析场依存型者的知觉倾向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从题干可以看出该同学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很可能就属于场依存型。13. D解析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能力能否胜任一项任务的判断与评价。二、填空题14.特朗普制15.单轨型学制 双轨型学制 分支型学制16.6 917.不同刺激 同时对比 继时对比18.监督调节19.教育学与心理学结合而产生20.认知内驱力21.态度情感Yao_page三、辨析题22.答案要点观点错误。通

9、常动机强度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成倒“U”型曲线关系。即在中等强度动机的情况下,个体的工作效率是最高的,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强度的增强即提高,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23.答案要点观点错误。智力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认知方面的稳定心理特点的综合,创造力是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能力。二者的关系十分复杂。智力高的人虽然可能比智力低的人更有创造性,但高的智力并不是创造力的充分必要条件。创造力还受到一些非智力因素如坚持性、自信心、意志力、责任感、兴趣等的

10、影响。创造力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结晶。24.答案要点正确。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学生的学习既与人类的学习有共同之处,但又有其特点:首先,以间接经验的掌握为主线;其次,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目的性和组织性;再次,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四、名词解释25.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照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使每一个班级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教师按照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班学生进行上课的教学制度。26.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27.智力就是个体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是个人有目的地行动、合理地思考、有效地应付环境的一种综合能力。28.社会抑制:

11、即个体在从事某一活动时,他人在场干扰活动的完成,抑制活动效率的现象,又称为社会干扰。29.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它包括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以是外显的操作程序和步骤。五、简答题30.答案要点(1)水平一:前习俗水平阶段一: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阶段二:朴素的享乐主义或功利主义定向阶段;(2)水平二:习俗水平阶段一:好孩子定向阶段;阶段二:尊重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阶段;(3)水平三:后习俗水平阶段一:社会契约定向阶段;阶段二:良心或普遍的伦理原则定向阶段。

12、31.答案要点(1)客观公正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与教科书的要求,根据客观、公正的原则对学生的知识质量作出评定,而不能凭主观意愿任意增减分数。(2)向学生指出学习上的优缺点和努力方向不是为了评分而评分,评分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学生更加努力学习,提高能力。因此,教师在考查、考试后必须指出学生答案中的优缺点和努力方向,促进学生提高学业成绩和学习水平。32.答案要点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是心理学研究的两大方面。这两方面也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是一个统一的具体的人的心理现象的两个方面。一方面个性是在心理过程中形成的,如果没有对主观和客观世界的认识,没有情绪情感的体验,没有积极地与困难作斗争的意志活动,

13、心理的个性差异就无从形成和表现。另一方面,已经形成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又制约着心理过程的进行。可以说,既没有不带个性的心理过程,也没有不表现在心理过程之中的个性。33.答案要点韦纳等人认为,对于构成人的行为的原因,除去按照控制所在分成内在的个人因素和外在的环境因素,还可以按照另一维度即稳定性划分。在内部因素里可以分为稳定的(如能力)和易变的因素(如努力程度)。在外部因素里可以分为工作难度,这是稳定的;机会和运气,这是不稳定的。34.答案要点(1)准备律。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如果学习者做好了与相应的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性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学习者就能比较自如地掌握学习的内容。(2)

14、练习律。对于学习者已形成的某种联结,在实践中正确地重复这种反应会有效地增强这种联结。因而就中学教师而言,重视练习中必要的重复是很有必要的。另外,桑代克也非常重视练习中的反馈,他认为简单机械的重复不会造成学习的进步,告诉学习者练习正确或错误的信息有利于学习者在学习中不断纠正自己的学习内容。(3)效果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定律。桑代克认为学习者学习某种知识以后,印在一定的结果和反应之间建立了联结,如果学习者遇到一种使他心情愉悦的刺激或事件,那么这种联结会增强,反之会减弱。他指出,教师尽量使学生获得感到满意

15、的学习结果显得尤为重要。六、论述题35.答案要点教育惩罚是对个体或集体的不良行为给予否定或批评处分,旨在制止某种行为的发生,与奖励相对,为学校德育采取的一种教育方法。教育惩罚有利于学生分辨是非善恶、削弱受罚行为动机、达到改正的目的;也有利于维护校纪校规。具体惩罚方式由轻到重依次为:口头批评、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等。教育惩罚的最大特点是具有教育性,惩罚本身不是目的,教育惩罚与奖励一样,也是一种教育手段。教育惩罚不仅是帮助学生改正错误的有效措施,还是警醒他人的有效措施,具有威慑作用。教育惩罚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错误,因此教育惩罚应该合情合理,要适度、要及时、要体现出教育的严与爱。教育惩罚不

16、等于体罚。体罚是以损伤人体为手段的处罚方法,古代教育经常使用体罚。体罚往往还包含挖苦讽刺等冷暴力的变相体罚,对学生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在教育上要实事求是地对待教育惩罚,应理性和辩证地诠释教育惩罚、科学而艺术地运用教育惩罚,把握惩罚尺度,重视其教育性,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等不良行为。七、教育写作题36.参考例文道德养成途径之我见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将美德与知识等同,由知识的可教而得到美德可教。但是美德又不仅仅是知识,美德可以是“知识”以外的东西,是一种人们践行道德的“见识”。这样,美德就不可能仅仅通过德育的说教与学习就可以获得。在普罗塔哥拉斯中,苏格拉底也曾提出过“美德不可教”的命题,前后矛盾。道

17、德究竟可教吗?我认为,道德不是单纯由“教”得来的,但道德是在有教育的环境中养成的。我认为道德养成途径有三条:(1)基本知识的传授;(2)专门的道德知识的教授;(3)榜样的树立与环境的习染。这三条途径的地位是不同的,其中占首要地位的是榜样的树立与环境的习染。由于人的社会属性,无时无刻不处于社会化进程和受到社会各个方面(如家长、教师、同伴、媒体等)的影响,社会氛围无疑在个体道德认知和情感体验及价值判断中占重要地位。关怀理论注重人的情感的关注与培养,通过关怀与理解营造一个充满温情和人文精神的环境,经验会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使个体更有可能在看待和对待他人时充满温情。其次是基本知识的传授。这里

18、的基本知识是指除专门的道德知识以外的知识,并且是指在学校中进行的有组织地学习知识,既包括学科知识,又包括活动课程知识。虽然各个学科有各自的主要教育目标,但道德教育必然会不可避免地隐含其中普通课程的学习可以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给学生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其对道德的情感体验。如对汉语的学习,使个体常常会沉醉于其优美的文字,产生对祖国独特文化的热爱,这种热爱极有可能在社会行为中转化为维护社会公德的言行,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对一般知识(非德育知识)的学习,可以开阔一个人的眼界,转变其思维方式,使其自然而然处于一种高姿态。因而,对社会甚至整个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宏观的把握,而不是只看到表面的、暂时的利害和个人的得失,从而提高了个人的道德境界。活动课程不仅可以获取知识,同时也把道德实践包含在内,使课程的道德教育功能更全面。再次为道德知识的教授。道德知识偏重于“教”而非“育”,是对社会行为规范的总结与体系化,是独立的德育过程。这种专门知识自成体系,是有意的研究结果,对于培养受教育者道德意识,规范受教育者行为有一定作用,但易流于教条主义和口号化,使人产生厌烦甚至抵触情绪。道德是每个人所应追求的品质,但其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生要做的功课。学校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对于学生的道德养成,应提供良好的氛围。不但在知识传授、课程设置以及学校氛围营造上下工夫,而且要给学生道德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