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47.08KB ,
资源ID:6305302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30530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三讲 政治生活的价值体系.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三讲 政治生活的价值体系.docx

1、第三讲 政治生活的价值体系第三讲 政治生活的价值体系概要:价值体系是长期的文化积淀的产物,是一个社会组织安排的深层结构。严格地说,稍有历史年代的社会,都会有自己的文化,因而,也都会有自己的价值体系。这套价值体系提供了人们行为评价的标准,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是值得追求的,什么是应当反对的,什么是可以许可的;以它为基础,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理念和组织安排的基本原则。正义、权利、自由、自治、民主、平等、福利、宽容等观念是现代价值体系构成的基本要素。不同的人为这些观念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和解释,使政治价值体系呈现出复杂的特点。本讲将围绕这些概念的含义以及人们在这些观念上所存在的分歧展开讨论,以便澄清概念,在基

2、本价值观念上达成共识。核心问题政治价值体系的构成和意义政治价值体系各要素的含义不同价值观点对于政治安排和政策可能产生的影响一、政治价值体系的构成政治价值是政治社会的观念形态,它是文化积淀的历史产物。它的作用在于:(1)决定了社会生活的意义、方向和目标;(2)提供了人们行为评价的标准;(3)规定了社会生活组织安排的基本原则。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政治价值体系属于社会上层建筑,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关系的制约。这是一种政治经济分析观点。根据马克思的观点,生产力是社会变迁的基础。在下图所示的社会结构中,物质生产力的变化是最快的。它的变化引发生产关系的变革,进而带来社会制度的变革,从而产生新的意识形

3、态和价值体系。马克思政治经济分析中的价值体系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社会制度经济基础生产关系(阶级关系)生产手段(技术和物质资料)但是,在政治结构分析中,政治价值体系属于政治体系的观念性的深层结构。它渗透于政治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中,共同构成了政治系统的“观念”系统。政治行为和结果浅层结构政治组织和制度中层结构政治价值和观念深层结构政治结构中的价值体系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和观点,如果我们把政治体系视为一个系统平台,那么,政治组织和制度构成了该系统的硬件系统,而政治价值体系则构成了该系统的软件系统。 政治系统中的价值体系需求 输入 输出 行为 支持 决策正义(justice)、权利(rights)

4、、自由(liberty/freedom)、自治(autonomy)、民主(democracy)、平等(equality)、宽容(toleration)是现代政治生活中最基本的价值追求,它们是构成政治价值体系最基本的要素。然而,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结构关系:每个概念或要素各有其自己的应用范围,反映了不同的生活层面和角度。“正义”意味着对“权利”的合理(平等)分配,而“权利”的合理分配,就体现在“个人”与“集体(或社会)”互动关系的各个方面:在个人与公共权力(国家/政府)关系方面:追求“自由”;在社会组织与权力的关系方面:追求自治;在个人、社会组织与公共权力三者关系方面:追求民主和平等;在个人与个人

5、关系方面:追求宽容。如果说正义意味着合理地或者平等地分配权利(或权益),那么,这种合理或平等的分配就体现在规划国家/政府、社会、个人三者关系的各个方面。现代政治生活给出的选择是:在个人生活领域里,强调自由和宽容;在国家层面的公共生活领域,强调民主和效率(efficiency);在社会层面的公共生活领域,强调自主(self-determination)和自治。政治价值体系的构成正义:平等地分配权利国家公共生活领域民主、效率社会公共生活领域自主、自治私人生活领域自由、宽容二、政治价值体系各要素分析(一)正义(justice)正义是政治学、伦理学、经济学以及法学最常使用的概念之一,它是指公正分配奖励

6、(rewards)和惩罚(punishments)的道德观念。简单地说,正义就是给每个人应得的本分。它可以应用于包括自由、权利、财富、休闲等价值在内的所有社会利益的分配之中。正如“公正分配”的范围非常大一样,正义也可以被看成是一个本质上充满争议的概念。人们经常从不同的角度来定义“正义”,从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正义观念。“程序性(procedural)正义”和实质性(substantive)正义是常见的划分。前者是指形式的正义,即产生结果和支配人们行为及相互作用的规则的公正性。例如,一场公平的体育比赛,它只要求比赛规则公平,并有独立的裁判做出裁定。它为不同的参赛者提供了一样场地、一样的规则和一样的

7、裁判。在同样程序下,结果肯定是不同的。后者指的是真实的(或内容的)正义,即它关注结果本身(要求结果相同或相等),通常在“量刑定罪”的思想中得到体现。犯什么样的罪就该给什么样的惩罚,同样的罪行给同样的惩罚。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使用“法律的正义”(legal justice)和社会的正义(social justice)的概念。这也可以说是正义概念的又一种划分。法律的正义指的是根据错误行为特别是违法行为的结果来实施惩罚。所以,我们经常说司法机关是正义的化身。但需要注意的是,法律并不等同于正义。有正义的法律,也有不正义的法律。同样,司法机关也可能公正司法,也可能司法不公。公正司法的积极作用也许不算

8、得很明显,但是司法不公的破坏作用却非常明显。它会动摇和摧毁人们对一个社会的正义体系和正义观念的信心。社会的正义是社会价值如财富、收入、社会地位等实现公平分配。许多人把社会正义概念应用于社会平等方面,把它看做是社会主义原则。正义一直被认为是政治思想的主要概念。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起,政治思想家们就把一个良好的社会视为“正义的社会”。所以,政治理论讨论的核心问题就是“谁应当得到什么”(who should get what)?在涉及法律正义的时候,这个问题通过发展和采用各种程序性规则(如司法中立原则,注重证据原则,陪审团制度等)来加以解决。到目前为止,在这方面所产生的争议似乎也不算太大,尽管各国的

9、法律体系可能有所不同。但是,社会正义问题却是一个一再争论的问题。一些人,包括“新右派”的支持者,极力消减社会正义的思想和概念,认为把诸如正义这样的道德原则应用在财富和收入分配方面是不合适的,因为它们纯属经济事务,只能用“效率”和增长一类的标准去评价和衡量。由此出发,他们认为,那种把穷人说成是非正义的牺牲品(victims)的说法十分荒谬的。相反,社会主义和现代自由主义者,赞同社会正义观念,他们反对把经济和伦理分开,不主张把财富和贫困这类问题都留给市场去解决。对社会正义的同情,往往使他们与支持政府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人们走到了一起。当然,自由主义的社会正义模式与社会主义的社会正义模式可能也完全不

10、同。前者建立在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和知识精英(meritocracy)责任的基础上,而后者建立在集体主义(collectivism)以及支持社会平等和公社制的基础上。(二)权利(rights)权利被认为是做某种事情的资格(entitlement)或正当性。在常见的讨论中,权利一般被分为法律权利(legal rights)和道德权利(moral rights)。前者被归纳为正式的法律和行为规则,具有强制性;后者被认为是一种道德的主张或哲学观点。人权(human rights)和早期的自然权利(nature rights)均属于道德权利的范畴,尽管现在也经常被引申为国际法和国内法

11、的内容。对权利的认识和阐述有两种不同的角度。对权利的上述基本划分(即法律权利和道德权利的划分),都包含了这两个不同的角度:积极的(positive)权利观念和消极的(negative)权利观念。消极权利观念划出一个行为不受限制的领域,约束他人,尤其是约束政府不要侵占我的领地,那是我的权利范围。自由主义者所鼓吹的公民自由如言论自由等,多属于这种权利观念。这种权利观念在实践上要求政府和我们的同类不要干预我们,让我们自己好生呆着(let us alone)。积极的权利观念要求别人,特别是政府给我们提供资源和支持,因而,政府和我们的同类要对我们承担责任。社会和福利方面的权利,如受教育的权利、社会受益等

12、权利,多属于这个范畴。这种积极的权利观念在实践上就要求政府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提供服务,保障社会资助。权利观念起源于是17、18世纪,最早来自自然权利(nature rights)或天赋权利(God-given rights)的思想,特别是被社会契约论者所广泛使用。自然权利观念是个权利观念的表述,是权利观念的最早期理论形态。早期的西方思想家洛克、霍布斯、卢梭等都是它的阐发人。自然权利被提出来是要解决社会政治的一个根本问题:政治共同体的起源和基础是什么?这个问题也就是“政治服从的根据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服从公共权力?用我们今天的话说,是要解决一个政治合法性问题。由于神学的解释不被认可和采纳,于是

13、人们就需要找到一个合逻辑的解释。社会契约理论就给出这样的解释。那么,公共权力的行为规则是什么?它的标准和依据是什么?这就是上帝赋予我们的生来就享有的权利。这种权利当初被称为自然权利,今天被称为人权(人之为人的权利)。这些权利在今天有的成为法律(即前面提到的法律权利)被规定下来了,有的还没有成为法律,而只是作为一种道义力量存在(即前面提到的道德权利)。从历史的角度看,国际范围内权利观念的发展经历了三代:第一代权利指传统的自由权和公民权(privileges of citizens),如宗教宽容、免受专制逮捕,自由言论、自由选举等权利。第二代的权利指社会经济权利,如受教育,居住、健康、选择职业和保

14、持最低生活标准(adequate standard of living)的权利。第三代权利指向社团和群体,包括少数民族语言权、民族自治权、维持整体环境和经济发展权等。如果说第一和第二代权利基本属于个人权利观念范畴,那么,第三代权利则过渡到团体权利(group rights)观念。从自然权利观念产生到现在,关于权利问题上的争论,主要不是围绕要不要权利或权利到底存在不存在的问题而展开的,而是围绕着什么权利该优先和它的含义究竟是什么而展开的。这是左中右不同政治派别在权利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所在。自由主义者从消极权利观念出发,把权利视为个人抵御专制政府的手段;社会主义者反对私有制和由此产生的阶级不平等,从

15、积极权利观念出发,为福利供给和经济干预辩护;新右派人士由于认为福利供给和经济干预会助长个人依赖性而大力谴责积极权利观念。今天,团体权利观念又得到了发展。代表社会少数派利益的人也加入到这场争论之中。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要求平等对待受到歧视或处于社会不利地位的人,包括妇女、同性恋者、残疾人、儿童等。也有人要求对某些群体给以特别权利,如妇女避孕和堕胎的权利,坐轮椅的残疾人便利行动的权利。生态主义者则进一步将人权扩大至非人类的范围,要求给动物和植物以权利。随着社会文明化程度的提高,这些权利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认可,而且也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作为施政原则而加以执行。当然,对上述权利观念提出质疑的也大有

16、人在。马克思主义者运用阶级统治观念反对普遍和抽象的自然权利和人权观念。功利主义者认为权利观念是无法验证的哲学主张(坚持说公共服从的基础是功利计算,政府的原则不是权利标准,而是功利最大化原则)。保守派和一些社群主义者(communitarians)认为,倡导权利观念的文化会导致利已主义,会削弱社会道德规范。(三)平等(equality)在政治学中,平等有多种用法,它既是一种哲学信念(强调本质的平等,即是平等的动物),也被认为是一种分配原则(人与人之间收入、社会机会和政治权利等分配上的平等)。讨论平等的含义,只有回答“在什么方面平等”才有意义。根据所分配的对象的不同,平等概念的应用也完全不同。(1

17、)根本平等(foundational equality):指一种坚信人类生而平等的思想,强调人类的生命在价值上是等值的。这就是上文所提到的第1种用法。(2)形式平等(formal equality):指社会成员在权利和资格方面的平等,主要包括“法律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政治平等(平等享有选举权,一人一票,每票等值)。(3)机会平等( equality of opportunity):指每个人起点相同,生活机会相同。这一概念的意义在于,它区分了两种不平等的结果:由于社会的区别对待而产生的不平等和由于个人在价值、才能和工作意向方面的不同而产生的不平等,它反对的是前者。(4)结果平等( equa

18、lity of outcome):指收益的平等分配,通常被认为属于社会平等的范畴,即收入、财富和其他社会利益的平等分配。上述不同用法有时互相对立,例如,强调机会平等,可能就要为社会结果不平等展开辩护。在实践中,上述平等形式分别采用不同的原则:绝对平等原则和相对平等原则。绝对平等原则适用于第1、2、3种平等,它意味着人们在权利、法律和机会方面完全平等。相对平等原则是分配的基本原则,它适用于第4种平等。它强调,对于那些非基本权利的分配,应该根据人们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和多少为进行,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多劳多得”的原则。然而,人们对非基本权利分配所采用的相对平等原则也存在争议:以罗尔斯为代表的一派,本着

19、“社会合作”原则,提出社会应该不平等地分配非基本权利,实行补偿原则:获利较多者必须给获利较少者以补偿,因为获利较多者比获利较少者较多地利用了他们共同创造的资源:社会与社会合作。这种观点成为现实生活中个人所得税政策的理论基础。以诺齐克为代表的另一派,反对社会平等互利的观念,也反对罗尔斯的补偿原则,认为那会侵犯那些有才能的人的个人权利。平等观念是一种现代的政治思想。古代思想家倾向于认为等级制度是自然的或者不可避免的。而现代思想家们很少有人公开反对平等观念。因此可以说,现代人都是平等主义者(egalitarians)。所以平等问题上所展开的现代论战,绝不是平等的支持者和反对者之间的论战,而是在什么领

20、域和如何实现平等问题上不同观点之间 的论战。在上述4种平等概念中,前面3种基本上不存在重大分歧。分歧主要产生在第4种概念即结果平等上。支持和反对“社会平等”的观点比较左派:支持观点右派:反对观点1、社会平等可以促进社会一致和利益分享,从而强化社会凝聚力。2、社会平等可以促进社会正义,因为最明显的社会不平等不是自然天赋的结果,而是社会不公的产物。3、社会平等可以扩大自由,因为它保护人们免受贫穷之苦,满足基本需求,使人们得以实现自己的目标。4、社会平等是惟一具有实在意义的平等形式,是所有其他平等的基础,真正的法律平等和政治平等也要求人们平等地获取社会资源1、社会平等是不正义的,因为它平等地对待本来

21、不平等的人,使有才能有能力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2、社会平等的结果是经济停滞,因为它削弱了人们的动机,压制了人们的欲望,导致总体水平下降。3、社会平等只能通过国家干预和社会工程来实现,那意味着对个人自由的侵犯。4、社会平等导致单调的一致,社会多样化、社会活力和生命力遭到破坏。(四)自由(freedom/ liberty)自由在中文中的含义为“由于自己”,而不是由于外力,即“自己做主”。在中国古代思想中,自由也就等于自然,自然就是自己如此。在英文中,自由有两个不同的概念,freedom和 liberty,被看成是两个可以互相置换的术语。在日常的英语表述中,自由被定义为免受强制或阻碍(the ab

22、sence of constraints or obstacles),即,一个人的自由意味着他的行动选择不受他人行为的阻碍。广义而言,自由就是一个人按照其意志去思考和行动的能力。自由一般被划分两种,即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所谓消极自由就是不受干预:即个人不受外部因素的限制,可以按其意志来行动。选择自由,公民自由和个人稳私等,皆属于消极自由的范畴。所谓积极自由就是在不受限制的情况下个人能够实现其意志的能力,通常表述为个人发展和个人实现。在英文中,自由的上述划分通常也被表述为being free from something 和 being free to do something的区别,实际上,在

23、很多情况下,这种区分中是反应了一个问题的两面。比方说,你想得到不挨饿的自由,你就得去而且能够弄到食物。你想免受无知的困扰,你就得去学习和接受教育;而你要去学习和接受教育,你必须既要有不受强行限制学习和受教育的条件,又要自己具备学习和受教育的能力。你想获得选择的自由,那么,第一,必须没有人限制你做出选择;第二,你必须学会如何选择(比方说,你需要掌握一定的信息,你学会比较等)。所以,自由的这两个方面的含义又被简化为一个公式:“ X is free from Y to do or be Z”。“ X is free from Y to do or be Z。”这个表述包含了对自由两个方面的理解:(1

24、)当你要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必须不受别人强制或干涉;(2)当你要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你自己必须具备做这件事情的能力,否则就是没意义的幻想。前者强调的自由的条件你别干涉我;后者强调的是自由的能力-我能做我想做的。从前者的角度讲:我不自由,因为有人管着我,不让我做;从后者的角度看,我不自由,虽然你不管我,可我仍然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因为我没钱、没力、还没技术)。所以,前者是消极自由的表述,又被理解为外在自由,而后者是积极自由的表述,又被称作内在自由。现在让我们作进一步解释。广义地说,自由就是不受限制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那么,一个人想做的事情可能会很多,有现实的,也有不现实的。这个时候,限制其自由活动

25、的障碍,可能来自两个方面:(1)外在的-自然的障碍(如自然的对抗)和人为的障碍(如制度的不合理,或者他人的意志和行为与自己相冲突);(2)内在的-自身能力的不足。那么,要克服这两个方面的局限,一方面要减少外界干预和限制,如改善自然条件,改良社会制度,确立解决行为冲突的合理方式,从而为个人自由发挥创造条件;另一方面,扩大视野,增长才干,提升自己做事的能力。古典自由主义(classical liberals)坚持自由的狭义概念,即“消极自由”,他们把所谓内在的自由视为个人能力的问题而交给个人去处理,将关注点放在自由的外在性方面力图消除限制人们自由的外在因素。也就是说,在如何确保个人自由问题上,他们

26、更倾向于和更关心所谓消极自由。而现代自由主义将自由延伸和扩大到广义的概念,在如何确保个人自由问题上,除强调消极自由外,更加强调积极自由的重要性。那么,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古典自由主义和现代自由主义争论的意义何在?传统自由所坚持的消极自由观念有一个基本假设:人是有理性的智慧动物,在涉及到自己利益的问题上,能够做出明智的决定;让每个人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社会是最好的社会,如果不加限制和干预,相信每个人都能够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去追求和实现自己的幸福。所以,构建一个社会的基本原则应当是,尽可能少地对个人行为进行人为干涉;政府作为公共权力,除了一般秩序的维持之外 ,对社会采取放任自由的态度是最好的。如果

27、非要政府承担更多的事情,特别是让政府来帮助个人提高其能力,那势必会为政府践踏个人自由打开方便之门。那个时候,政府会说,你要追求幸福吧?我不反对,可是你自己并不清楚你的幸福之所在(认识能力有限),还是让我来指给你吧。你不是要选择自由吗?我可以不限制你做出选择,可是你所做的选择并不明智(选择能力有限),还是我来帮你选择吧。你不是要议论自由吧吗?我是可以不限制你说话,可是你所说的话不是真理(说话能力有限),只能扰乱视听,还是让我来说出真理吧。现代自由主义所坚持的积极自由观念也有一个基本假设:个人能力的不足阻碍着个人自由的实现,而提高个人能力决非个人所能;再说,现代社会非常复杂,好多事情关系到整个社会

28、,根本不是个人所能办到的。他们辩称政府对个人行为不加限制,让人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当然是好事,可是,对于一个靠要饭为生的人,如果政府说“我不限制你,你有要饭的自由,如果哪天你不愿意了,你也不要饭的自由”,那么,这个政府简直就是最不道德的;对于深受疾病折磨而又无钱医治的病人,如果政府说“为了保障你的个人自由不受侵犯,我同情你,但我不能管你”,那么这个政府就是最不人道的;对于一个无钱上学的孩子,如果政府说“你现在有上学不上学的自由,将来还有择业的自由”,那么,这个政府简直就是最不负责任的。所以,消极自由限制了政府作用的发挥,降低了政府所承担的起码的道德责任。此外,消极自由的观念把整体看成是个人之总

29、和,根本没有注意到个和整体,眼前和长远利益之间的复杂关系,从而忽视了政府在调节这些关系问题上应当承担的作用。自由被认为是西方社会最高的政治价值,它被认为是人类幸福安康的基础。尽管它是如此流行,但不同的政治思想家和不同的思想传统依然从其自由的信念中引申出了完全不同的结论。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的争论反应的是两种不同的政府模式:(1)消极政府:政府是一个无为的旁观者,一个不代表任何利益的中立性的裁判,一个在大街上巡逻的警察。(2)积极政府:(a)政府还应该是为人民实现自由提供基本保障,(b)甚至更进一步,政府还应该成为人民幸福和福利的创造者。古典自由主义和新右派把国家政治权威压缩至最低限度。而现代自由

30、主义和社会主义扩大国家的责任范围,特别在关系到社会福利和经济管理的时候。在争论的双方中,一方把国家看做个人自由的敌人(当它从外部限制个人自由的时候),而另一方则把国家看成个人自由的保障(当它为个人发展和自我实现创造条件的时候)。保守主(conservatives)义把自由视为对义务和责任的心甘情愿的认可。这种立场的极端代表就是法西斯主义(fascists),它把所谓真正的自由描绘成为对领袖无可置疑的服从,和个人对民族社会的完全融入。自由和秩序的平衡关系也是政治理论的核心主题。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宠爱自由,认为人的理性能力能够保证人们做出聪明的选择。而保守主义强调秩序至上,认为人是软弱的、有限的、

31、甚至是腐败的动物,需要有权威凌驾其上。在自由问题的讨论中,政治思想家们也围绕它的心理作用展开争论。以密尔为代表乐观主义者认为自由会促成人类的繁荣;而当代思想家弗洛姆却对“自由的恐惧”给以关注,认为在必须做出选择而选择后果又不确定的情况下,自由也会成为人们的一种心理负担。特别是在政治不稳定和经济危机时期,人们可能倾向于逃避自由,寻求服从集权领袖和极权主义国家下的安全稳定。这种理论可以用来说明法西斯主义和宗教原教旨主义产生的原因。最后,自由的价值是什么?它是人类基本需要的反应?还是达成其他需求的先决条件?面对如此,政治思想家也展开广泛的讨论,并给出了两种答案:(1)浪漫主义者的回答:强调自由的内在

32、价值-自由是最深刻的人性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生理、安全、爱、尊重和自我实现)反应了人的最基本的需求,由此可见,自由是一种比生理需求更高的需求;汤因比也曾经指出:没有一种最低限度的自由,人就无法生存,这正如没有最低限度的安全、正义和食物,他便不能生存一样。(2)功利主义者的答案:强调自由的外在价值自由是达成自我实现的和社会进步的根本条件:自我实现的根本条件是个性的发挥,而个性的发挥需要自由;社会是每个人的总和,个性的发挥是社会繁荣和进步的根本条件。(五)宽容(toleration) 宽容是指对不同观点和不同意见的自制和忍让。它既不同于赞同许可(permissiveness),也不同于漠不关心(indifference)。许可是一种允许他人随其心愿而行事的社会态度,它既可能出于道德上的不关心,认为对产生争议的行为无法做出道德判断;也可能出于道德上的相对主义(relativism),认为道德判断只能因人而异。宽容建立在两个道德判断的基础之上:(1)不赞同某种行为或某一种观念;(2)运用自己的观点明确拒绝或说服别人。所以宽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