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5 ,大小:71KB ,
资源ID:630276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3027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docx

1、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一般护理常规1、接待患者,初步分诊。根据患者病情,送至抢救室或观察室,并立即通知医师。2、做好输液、给药、配血、输血及相应准备。3、急诊室环境(1)环境清洁、舒适、安静,空气流通。(2)根据病症性质,调节病室内温湿度。(3)每日定时空气消毒。4、入院介绍(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2)介绍就诊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5、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1)测量即体温、脉搏、呼吸、血压。(2)新入急诊室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连续3日。(3)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4)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

2、、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5)留观患者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促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6)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6、每日记录大小便次数1次。7、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8、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注明执行时间。(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2)根据病情,给予正确体位。对烦躁不安患者加床栏或用约束带妥善约束,防止发生意外。(3)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对疑似服毒、诊断不明的昏迷患者,按病情及时收集相应标本送检。(4)注意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5)随时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6)对诊断不明的急腹痛患者禁用镇痛药物。(7)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8)凡涉及法律纠纷的患者在抢救的同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9、遵医嘱准备给药,注意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10、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11、关心患者,做好情志护理。12、根据患者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13、需急诊手术患者,遵医嘱做好术前准备,并通知手术室。14、对转科、转院的垂危患者做好护送及交接工作。15、预防院内交叉感染(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2)做

4、好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16、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高热因外感六淫、疫疠之毒及饮食不洁等所致。以体温升高在39以上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表或在里。急性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可参照本病护理。1、护理评估(1)生命体征。(2)伴随症状及生活自理能力。(3)心理社会状况。(4)辩证:表热证、半表半里证、里热证。2、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A、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B、高热应卧床休息。C、烦躁不安者,应实施保护性措施。D、对于时行疫疠引发的高热,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E、持续高热不退或汗出较多者应避风,及时更换衣被,用温水擦身,定时变换体位。(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A、体温骤降、大汗淋

5、漓、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烦躁不安等情况。B、神昏谵语、肢体抽搐等情况。C、吐血、咯血、 衄血、便血、溺血等情况。D、高热不退、大吐、大泻等情况。E、高热、喘促、不能平卧、汗出等情况。(3)给药护理 汤剂一般温服,高热有汗烦渴者可凉服。服解表药后,宜少量饮温热开水或热粥,以助汗出。(4)饮食护理A、饮食宜清淡、细软、易消化,宜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忌食煎炸、油腻之品。B、外感高热,宜进热汤,多饮温开水以助汗出。C、鼓励患者多饮水及果汁饮料,亦可选用芦根汤、淡盐水等以养阴增液。(5)情志护理内伤发热多疗程长,患者常有烦躁、焦虑等情绪改变,安慰患者树立信心,提高对自身疾病的

6、认识,积极配合治疗。(6)临证(症)施护A、发热恶寒重、头痛、四肢酸痛、无汗者,遵医嘱给予背部刮痧,以助退热。B、壮热者遵医嘱用物理降温、药物降温或针刺降温。3.健康指导(1)保持心情舒畅,怡养情操,利于康复。(2)病愈初期的休养,避免过劳,适当活动。注意保暖,(3)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多食蔬菜、水果,忌食辛辣、油腻之品,忌烟酒。(4)根据自身条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增进机体抗病能力。(5)积极治疗原发病。(6)坚持遵医嘱服药、治疗,定期到门诊复查。中风因素体痰热内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遇饮食、情志、劳倦诱因等所致。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仅见口眼歪斜

7、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脑,涉及肝肾。脑血管意外可参照本病护理。1、护理评估(1)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2)生活方式及休息、排泄等状况。(3)心理社会状况。(4)辩证:风火蔽窍、痰火闭窍、痰湿闭窍、元气衰败之中脏腑证;肝阳暴亢、风痰阻络、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之中经络证。2、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A、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B、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避免搬动。若呕吐、流涎较多者,可将其头偏向一侧,以防发生窒息;对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挡保护。C、注意患肢保暖防寒,保持肢体功能位置。D、加强口腔、眼睛、皮肤及会阴的护理。用盐水或中药液清洗口腔;眼睑不能闭

8、合者,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布;保持床单位清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尿失禁者给予留置导尿,定时进行膀胱冲洗。E、伴神昏者参照本病护理。(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A、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四肢活动等情况。B、发生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呕血时,应报告医师,及时处理。(3)给药护理A、服中药后避免受风寒,汗出后用干毛巾擦干。B、服药后观察患者病情的逆顺变化。C、及时记录服至宝丹、牛黄清醒丸、苏合香丸等辛香开窍、急救醒脑之品的时间,神志清醒应立即报告医师。D、服降压药、脱水药时,应观察血压变化,防止头晕,注意安全。(4)饮食护理A、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以新鲜蔬菜、水果为主。B、昏

9、迷和吞咽困难者,可采用鼻饲,以保持营养。(5)情志护理A、中风患者多为心火暴盛,应耐心做好情志护理。解除患者的恐惧、急躁等情绪,避免不良刺激。B、对神志清醒患者及家属进行精神安慰,使其消除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积极治疗。(6)临证(症)施护A、高热者,头部给予冰袋冷敷。B、元气衰败者,突然出现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手撒肢冷、脉微欲绝时,遵医嘱艾灸等救治。C、尿潴留者,可按摩腹部,虚者加艾灸,必要时遵医嘱行留置导尿。D、便秘者,遵医嘱给予通便中药内服。3、健康指导(1)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急躁恼怒、情志过激而使疾病再度复发。(2)生活起居有常,避免过劳,适当休息。随天气变化增减衣被,注意

10、保暖。(3)饮食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为宜,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及豆制品,不宜过饱,忌食辛辣、刺激之品,戒烟酒。(4)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过度,以免再发脑出血。经常食用含纤维素多的蔬菜、水果,以润肠通便。(5)积极治疗原发病,按时服药,注意血压的变化,定期到医院复查。(6)根据自身的情况,适当参加锻炼,加强肢体功能活动。中暑因长夏之季,感受暑热之邪所致,以出汗、头晕、头痛、神疲、胸闷、心慌、泛恶、少汗,甚至汗闭、高热,严重者以神昏、抽搐、肢厥等为特征。病位表里兼有,多在脾、心。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和日射病,可参照本病护理。1、护理评估(1)中暑的经过和伴随症状。(2)周围的环境、工作种

11、类、生活方式。(3)心理社会状况。(4)辩证:暑热侵袭证、热盛动风证、气阴两伤证。2、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A、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B、轻症中暑者,应迅速撤离现场,转送至阴凉、通风处。患者取平卧位,松解衣扣,给予清凉饮料。C、重症中暑者,立即送至抢救室,不宜搬动,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吸氧,遵医嘱输液治疗。D、监测生命体征至意识清醒。(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A、观察生命体征、体温、神志、瞳孔、二便、汗出、舌脉变化。B、患者出现神昏、惊厥、四肢抽搐、息短气粗、四肢厥冷、冷汗不止、瞳孔散大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抢救。(3)给药护理A、按医嘱用药,观察药物不良反应。B、服药期间,禁食辛辣

12、、生冷、油腻等食物。C、应用冬眠药物期间,要密切注意体温、血压、心率的变化。(4)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高热量、高维生素流质或半流质,多是清暑水果、蔬菜和绿豆汤等,忌食油腻及烟酒。(5)情志护理A、中暑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医护人员须仪态稳重,工作有条不紊,以减少其紧张情绪。B、对烦躁、焦虑不安着进行安慰,稳定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6)临证(症)施护A、口唇紫绀缺氧时遵医嘱及时吸氧。B、出现四肢厥逆、面色苍白、冷汗不止时,遵医嘱艾灸。C、抽搐痉挛者,注意安全,防止坠床。D、大汗者遵医嘱用中药煎水代茶饮,频频冷服。E、出现身热汗少、口渴不欲饮、吐泻等症者,遵医嘱给予藿香正气水口服及针刺。

13、F、神昏热厥者,遵医嘱鼻饲灌注醒脑急救中药或针刺治疗。3.健康指导(1)保持情志舒畅,心情愉悦,使之气血通畅。(2)注意水分的摄入,保持环境的通风,避免长时间在高温下工作。(3)注意个人防护及个人卫生,在烈日下工作注意防晒;在湿热环境中宜穿宽松、透气及浅色衣服等。(4)出现头晕、乏力、胸闷不适等中暑先兆,应迅速离开高温环境,在阴凉通风处安静休息,并服用清凉饮料及解暑药物。(5)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夏季汗出较多者,应补充水分。忌食油腻、辛辣、烟酒之品。暴泻 应感受外邪、疫毒或饮食、劳倦等所致。以发病急骤、突然腹泻、暴迫下注如水、腹痛肠鸣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肠,涉及脾胃。急性肠炎、食物中毒、胃

14、肠功能紊乱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1.护理评估(1)腹泻的次数、量、色、性质及伴随的症状。(2)近期进食情况、饮食喜好、生活习惯、居住环境等。(3)肛周皮肤情况。(4)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社会状况。(5)辩证:寒湿困脾证、食滞胃肠证。2.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A、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护理,执行消化道隔离。B、卧床休息,保持臀部皮肤清洁,必要时便后坐浴,遵医嘱肛周途中药。C、及时留取大便送检或细菌培养。(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A、观察大便性状、次数、颜色、气味。B、暴泻甚者两眼窝凹陷、口干舌燥、皮肤干枯粗糙、腹胀无力,报告医师,配合处理。C、暴泻其势凶猛,面色肢冷、呼吸深长、烦躁不安、神志

15、恍惚、尿少或无尿,及时报告医师,配合抢救。(3)给药护理A、确保患者遵医嘱服药。密切观察用药后不良反应。B、一般汤剂宜温服。(4)饮食护理A、吐泻严重者暂禁食,病情好转后,可进流质饮食。B、暴泻气阴两虚者遵医嘱可用药粥。(5)情志护理安慰患者,忌怒戒躁,保持心情平静,配合治疗。(6)临证(症)施护A、鼓励患者多饮水或淡盐水,以补充体液。B、两眼窝凹陷,遵医嘱建立静脉通道,保证液体、药物输入。C、腹胀无力者,遵医嘱给予参附汤、独参汤口服或针灸。D、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给予柴胡注射液肌注、针刺十宣放血。E、口渴烦躁不安者,多饮温开水,补充含钾、钠饮料,如鲜橘汁、淡盐水,防止脱水。F、寒湿暴泻者,遵医嘱可隔姜灸或要熨;热泻者遵医嘱用中药煎水服。G、吐泻严重者,遵医嘱给予针刺止呕或药物止呕。3.健康指导(1)合理饮食,定时、按量进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勿过食生冷食物以免伤及脾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