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9.23KB ,
资源ID:629059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29059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三年级解决问题教学的思考.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三年级解决问题教学的思考.docx

1、三年级解决问题教学的思考三年级解决问题教学的思考与实践三年级是由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阶段,而解决问题的教学在小学三年级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则是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一个教学难点。小学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涉及到从一般到典型、从一步到几步的由简单到复杂的过渡。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找出规律和特点。通过教学得出,我认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小学数学三年级解决问题教学的关键。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需要教师在平常教学中不时的点拨和引导学生。我在教学解决数学问题一般是这样做的:一、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要

2、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的积极性,让学生对解决问题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学时,我会收集有趣的生活素材,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用到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并且适当的设置悬念,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以及运用数学上的知识来解决这些生活当中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知识可以运用到平时的生活当中,使学生对解决问题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购物问题、租船问题)果园里有梨树135棵,比桃树少18棵,果园里一共有多少棵果树?要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就要让学生思考:要知道哪两个数学信息,(知道梨树和桃树各有的棵数),就要先求出桃树的棵树,在求桃树的棵数时,会想桃树比梨树多18棵,再把两种树

3、的棵数合起来等等,让学生把实际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情况和解答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二、审题画出关键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解决问题关键要教会学生会收集数学信息,能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中常见到“一共”、“还剩”、“倍”、“比多”、“比少”等名词术语,同时边审题边画出关键词,让学生口这些数学名词和概念的意思,意思,作为数学教师,要在课堂中为学生解释清楚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在解数学问题时,根本没有理解题目的意思就开始解答,结果往往都解答错误。例如:红花有 7朵,白花有 56朵,黄花的数量和红花同样多,白花的数量是黄花的多少倍?解答这道解决问题一定要给学生解释清楚这里的

4、“同样多”是什么意思,在解答这类题时,也要注意一定要给学生解释清楚题目中一些数学名词和术语的意思,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三、注重教会学生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三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在有些题目上指导学生画线段图的方法来帮助理解题意是必要的。借助线段图可以使题意更直观更形象,可以帮助化难为易。有些数学问题的信息间的联系比较复杂,学生难以理清,借助线段图可以帮助准确的找出信息间的对应关系。比如倍数问题。4、注重对错题类型的收集与练习以上是我的一点个人经验和想法,解决数学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弄清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之后,灵活地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帮助学生更好更有效地学习小学三年级数学的解决问

5、题这一内容。窗体顶端总结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要领 上传: 徐光乔 更新时间:2013-1-8 19:43:14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研究“问题解决”的相关策略,通过“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的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小学数学教改实验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新课程中,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新模式。以前,教师认为做题就是解决问题,而新课程强调的是: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探究

6、、思考,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来进行学习。“解决问题”过程是学生的一种“再发现” ,“再创造” 。因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认真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自己认为解决问题的策略有:1、分析策略:算式、文字题、应用题的转化策略。就是由应用题文字题算式的过程。2、比较策略。运用比较的方法,使学生加深对概念之间和应用题之间的区别。3、分解策略。任何复杂的应用题都是由简单题复合而成的,只要能找出复杂问题中各简单问题的联系方式,问题就迎刀解。4、数形结合策略。用图形表示题中量与量之关系,可以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一般的解题策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1、收集条件和问题的能力。学生

7、清楚地表述一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是解题的重要前提。一般地说,结构封闭的应用题,问题和所需的条件已直接给出,而开放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是缺失的,或多余的,需要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收集条件,补充问题,功根据实际的管理经验从众多的条件中选择有用的条件进行解答。2、分析数量关系。这是解题关键步骤。分析数量关系一般有两种方法:综合法和分析法,随着两种方法使用熟练程度的不断提高,它们将不再彼此割裂,而形成综合分析法。3、拟订解题计划。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通常在解决较复杂的应用题时有拟订解题计划的必要。解题计划确定解答需要分几步,每一步骤解决什么问题,这是分析、推理的直接结果。4、解答问题。培养学生细心认真,并考

8、虑答案合理性的良好习惯。5、检验与评价。这一步骤是让学生来检验自己的答题是否正确或合理。通过检验培养细心负责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除此之外,通过问题解决教学可以使学生感到数学的应用性和价值性,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作为教师,我感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个别学生由于教法的改变,经常出错,经常受挫,造成学生的自信心不足,一见到应用题犯怵,他找不到可以套的模式了;作为教师,我感觉学生在读懂题意和捕捉有用信息上存在问题,理解题意上有偏差;作为教师,我感觉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存在胆怯等心理问题,缺乏大胆探索的能力。.面对学生的困惑,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教师出一些好的题目

9、,提供一些好的素材。这可能是我们要好好研究的问题。怎样出好题目呢?好的题目、素材它的特点就是在内容上,它的内容更具有现实性,更贴近孩子生活实际,从形式方面新颖活泼,从单一的文字形式到了图文并茂的形式。面对信息当中呈现出的关键的地方引发学生的思维。这样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当中就获得了思维的发展,换一句话说就是要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过去我们说的应用题教学从内容上来讲是远离孩子们的身边、孩子们实际的。新课程改革以来,由于呈现形式的变化,出现了生动活泼的画面,而且要在画面中要提取数学信息。要出好题应该从趣味性层面去吸引孩子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欲望。2、体现好的策略。鸡兔同笼的案例是我们发现

10、用画图的方法也能够解决问题。这个案例也给了我们大家很多的思考,我觉得只要我们相信学生、只要我们引导学生创造出合适的方法和策略,就能解决我们平时可能觉得不能解决的问题。3、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学生经常在探究的过程当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和错误,一个教师能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具有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也就是是否承认学生在认知上的差异,是否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在教学中讲授知识的过程应该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传统的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这二者的重要区别在于前者是学生本位,更为注重学习的过程;而后者以知识为本位,注重学习的结果。错误只有被理解、被认识后才能

11、体现它的价值,也只有这时“失败才会是成功之母”。学生出现错误是成长过程中必然的经历,教师应该以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教师的责任并不仅仅在于避免错误的发生,还在于当错误发生时能够挖掘错误的价值,使错误成为学生成长的契机,成为教师教学的资源。将错误回答中的正确部分进一步拓展,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生长点。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不应该轻易给学生的“错误解法”判“死刑”,而要充分给予学生“讲理”的机会。挖掘错误背后的创新因素,适时、适度的给予点拨和鼓励,保护学生难得的创新火花。错误是一种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进步。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让学生的生活经验成为教育教学当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12、。在教学中,我们要用开放、立体的教育视野和课程理念,充分挖掘生活资源,使其更好地为数学教学服务,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让课堂因此而精彩。解决问题教学在新教材中贯穿于各个阶段,要搞好解决问题教学,必须搞好低段的解决问题教学。教师要领会新教材的教育理念,把握教学要.窗体底端培养低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几点看法 上传: 吴艳萍 更新时间:2013-1-5 17:31:27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比较低,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教学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都知道,课程的实施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

13、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呢?一、从现实生活中引出数学问题 数学教学不仅要求教师选择数学问题的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从而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有些学生之所以不会解决数学问题,是由于学生们根本不理解题目的意思. 如果让学生置身于一个现实生活情境中去解决问题,要比看文字解决问题形象明朗得多. 所以在解决问题教学

14、中,立足于生活创设情境,不仅使学生更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且有利于他们融入情境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这可真的是事半功倍. 二、巧用图解分析数学问题“图文并茂、形式多样、富于趣味、可读性强,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是现行小学低年级数学课本的特色之一,如何充分利用和发挥课本中插图的教育功能,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很值得我们大家思考的问题. 对于低年级的数学教学我们为了分析题意用到的图解主要有实物图和线段图. 虽然实物图和线段图都有同样的直观性,但是线段图毕竟比实物图高一个层次. 因此在一年级主要用实物图,到了二年级就开始采用线段图了. 从思维学的角度来分析,小学数学中的演示具有形象直观的特征,

15、常常可以作为思维的支撑点,使抽象的研究对象形象化、具体化,便于认识隐蔽在事物深层的本质和规律. 因此,用图解策略探索解题方法,总是和形象思维结合在一块,从题目的实际出发,通过联想、想象和猜想,构造出便于沟通题目内部联系的实物图和线段图.线段图是小学数学解题常用的辅助工具. 运用线段图分解应用题的条件、问题和数量关系,提示解题思路和方法. 如例题:扫地的有人,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 倍,我们把作为一段线段,那么的倍就是两段线段. 在分析题目时运用了线段图. 通过画线段图,学生能更好地理解题意,就会使复杂的条件简单化、隐蔽的关系明朗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而使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 从上述的例

16、子可以看出,运用图解策略解题,最根本的是要根据题目的特点,构造一个便于表达题中数量关系的图. 这样有助于简化推理和计算过程,启迪解题思路,从数和形的结合上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三、说题意理解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在教学实践中,不少老师只强调“怎样解题”,而忽视了“如何说题意”. 看似这是重视解题,实则这是忽略解题能力的培养. 由于缺少对解题的思维习惯、思维品质的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只囿于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中,这与当前的素质教育格格不入. 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叙述题意,既利于促进学生理解题意,弄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又利于学生数学语言的积累,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对应用题的

17、教学十分有利. 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教师首先得设计好恰当的问题,一步一步地启发学生分析问题,寻求答案,然后再引导学生将答案串联起来,使思维条理化. 在刚开始的教学中,如果让他们自己说,就会出现一会说这里,一会说那里,一会说条件,一会提问题的情况. 在读题、划题的基础上,要培养学生会说题意的习惯. 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更主要的是能养成审题习惯,从而能够理解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这样学生就能轻松而又准确地解决数学问题了. 四、用多种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在低年级的解决问题教学中,通过方法多样性来培养学生的思维,是当今数学教学中提倡的一个理念. 它需要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中留给

18、学生多一点时间和空间去思考,促使学生“用”数学. 为此,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大胆的放手,将自己放在一个组织者、参与者的位置,与学生共同学习,自由放飞孩子的思想,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经验、生活,主动探究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寻求解决数学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老师应提倡解法的多样化,调动每名学生的积极性,不要试图追求让每名学生都达到或获得同样的思维层次、习惯和模式,应鼓励学生大胆的尝试、猜测. 五、提出问题去深化数学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发现、提出问题,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性认识,并让学生能更科学快捷地解决数学问题. 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

19、问题往往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提问题的人,往往是积极思考,富有创造力的人. 因为解决问题仅仅是一个数学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和想象能力,标志着科学的进步.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图片、对话、活动等多种形式,把数学知识融于学生喜爱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激起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欲望,并且更好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引导学生动脑思考,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进而促使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 这样的教学,问题从现实生活中引出,让学生自己体会了利用图解分析数学问题;让学生自己感悟到通过

20、说题意理解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让学生自己讨论得出解决数学问题的多样性;应用让学生自己经历了提出问题、深化数学问题的过程,充分调动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愿意学数学,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和成功. 在转变学习方式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意识.教学一年级图文并存解决问题的几点思考 上传: 吴艳萍 更新时间:2013-1-5 17:33:17 解决实际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载体。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有利于提高数学知识的掌握水平。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从根本上讲是把所学的

21、数学知识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这一过程就是把掌握的数学概念、规则、方法和技能进行重新组合的创造性运用,有助于学生加深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 一年级多学一些图画情境题,问题的呈现方式丰富多彩,几乎所有的问题都有情景,有实物照片或图片,有卡通漫画或对话等。这样的呈现方式非常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点,学生愿意解决这些问题,激发了学习兴趣,促使他们身临其境地进入角色,从而理解题意。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学生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 由于新教材中的实际问题主要是以图画形式呈现,学生必须先看懂图,正确收集图中的信息,并加以整理排列次序。由于低年级学生语言组织能力有限,不能按照

22、一定的次序排列条件与问题,学习困难比较大。特别是那种一个条件是文字形式提供的,另一个条件要通过收集图中的信息来获得的,学习难度更大。课标中没有明确提出需要学生掌握问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往往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解题。而一年级学生,不善于从上下文全面分析数量关系,而对题目中指示计算方法的个别词语的反应特别强烈。如见到一共就用加法,还剩就用减法。用个别关键词代替对数量关系的分析,削弱了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 教学中的困惑引发了教者的思考,下面就结合教学中的反思和积累的心得体会,对解决困惑的一般策略,谈一些初浅的认识。一、指导读题 重视审题习惯的培养 读题是培养审题能力的第一步,通过读题,使

23、学生明确题意,为进一步思考作准备。 1、解决音义,读通。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少,认识生字是读懂题的基础。当我们教师呈现有文字的题目时,必须把学生不认识的字注上拼音,带领学生认读,把学生不理解的生字和词语适当进行解释。 2、认真仔细,读准。很多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经常会用眼睛扫一遍,就急于动笔了,因为他们感觉这是平时见过的问题。而事实上题目并不是他们经验里的样子,题目的意思已经发生改变。为了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字字出声读题慢。低年级的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默读能力,出声轻读、用手指读能帮助他们不漏字、不添字,读懂意思。同时,要求学生轻读后再默看题

24、,详细理解题目的意思,逐步提高读题能力。 3、咬文嚼字,读懂。咬文嚼字就是要善于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词或句,准确理解其表达的意义。只有学生在审题中养成认真推敲、咬文嚼字的习惯,才能真正理解题意。为了让学生能把认真读题、仔细推敲的过程表现出来,强化学生认真审题的意识,我要求学生一边读题时,一边圈圈画画,把重要的字词圈起来,提醒自己注意。二、进行渗透 做好孕伏铺垫 在正式教学实际问题之前采用渗透法作好铺垫,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在数的认识中作铺垫。例如,在认识1-10各数时,就训练学生用1-10各个数说话。二是在分与合的认识中作铺垫。分与合的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计算加、减法口算做好准备,而且其中还

25、蕴含着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加就是合,减就是分。在教学分与合时,不仅当作知识点进行教学,更要在教学中使学生体会。分是把整体分成两个部分,合是把两个部分合成一个整体。三是在加减法的认识中作铺垫。实际问题的教学是在认识了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学习解决的实际问题最初也是加减法运算。加减法的认识大多结合具体情境,在教学加减法的初步认识时无论是一图一式、一图两式还是一图四式都要让学生说情境图,说过程,让学生说算式、列算式。三、突出意义 明晰数量关系 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运算不外乎是加、减、乘、除,如果学生对这些运算的意义都很清楚,解决实际问题就有了基础。因此,在低年级教学每一种运算的初步认识时,要通过具体

26、实物或学具操作,使学生了解运算的意义,这是教学重点和关键所在。教学时,我们也会有意识地把直观动作和语言联系起来,让学生初步知道数量之间相互关系的有关情况,如知道把两个数合并起来可用加法计算,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可用减法计算,求几个几是多少可用乘法计算,把一个数平均分可用除法计算。在一年级中主要教学加法和减法含义。1、从情景图中理解加减法意义。 加法情景图:3个小朋友在浇水,又来了2个小朋友,一共有5个小朋友。 减法情景图:原来有5个小朋友在浇水,后来走了2个小朋友,还剩3个小朋友。 学生通过对现实的、有意义的情景图的观察,感性上对加减法的意义有所了解。如能让学生亲身经历情景,以游戏形

27、式诠释情景图,效果更好。2、操作中内化加减法的含义。 仅仅停留在情境图的观察上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对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数学化,通过操作进一步内化意义。 第一步:将情境图的内容用花片摆出来,借助于动作,亲身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第二步:演示花片,学生结合意义写算式。如:加法,师先摆3朵花,再摆2朵花,最后合起来。学生根据教师的动作写出算式,3+2=5。减法,先摆5朵花,然后拿走1朵,还剩4朵。学生根据教师的动作写出算式,5-1=4。将学生的注意力指向对加减法意义本质的理解。第三步:逐步培养学生在脑中想象合起来去掉一部分的能力。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情境都有明确的合起来与去掉的过程。如:左边3朵花,右边2

28、朵花,一共多少朵?白兔与黑兔一共有6只,白兔有2只,黑兔有多少只?只有去除加减法意义的表面现象,才能突出本质特征。3、通过口算巩固意义。 根据算式摆一摆花片,不仅获得了结果,更巩固了加减法的意义。如:口算3+2等于几,先摆3朵花,再摆2朵,然后合起来得到5朵。既解决了口算,又体会了加法要把两部分合起来。 口算5-1等于几,先摆5朵花,然后拿走1朵,还剩4朵。体会减法是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四、理解结构 实现两个转化 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小学生实际上完成了两个转化。第一个转化就是从纷乱的实际问题中获得有用的信息,抽象成数学问题;第二个转化就是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运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课标教材

29、中比较注重第一个转化,没有呈现现成的条件和问题,有的需要搜集隐含的条件,有的需要调整叙述顺序。这种呈现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但同时也带来了两个负面影响。第一,增加了学习难度。第二,淡化了对基本结构的理解。不管外在形式发生如何变化,本质的结构是不能抛弃的。如何让学生掌握结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入手:1、从现实情境中学会说完整的三句话。 教学实际问题之初,要使学生从动态变化的情境中,学会说三句话。如:原来有3人在浇花,又来了2人,一共有5人。初步理解实际问题的结构。2、理解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 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看图思考:题里说的是什么事?告诉我们什么?还告诉我们什么?要我们解决

30、什么问题?使学生逐步感悟到一个完整的问题至少有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而且一般说的是同一件事,条件和问题之间有一定的联系。知道条件是为问题服务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解决问题,着眼点在问题。3、指导学生学会搜集、整理信息的方法 由于题中的条件一般比较隐蔽,需要学生根据问题去搜集信息,并加以整理。而学生一般都不愿主动去寻找隐蔽的条件,即使找到也不大会整理。对题意不甚了解就匆忙解题,结果可想而知。 经过不断摸索,运用读题法,有效地处理了这一困难。是条件,是问题。学生初步读题后,标出。好处:为了标出,学生都会主动的寻找隐含的条件,还要根据说话习惯确定条件先后次序,直至连成完整的一道实际问题。五、感悟算法 形成解题策略 通过对一年级小学生如何解简单加减法问题所作的观察,发现有不少学生看到题里的一共两字,就用加法算;看到还剩两字,就用减法算,疏于对具体数量关系的理解。这种形式化的解题,是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事理中所隐含的数学原理,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和策略。从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来作为它的基本结构两个部分可以合并成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分为两部分,在整体中去掉一部分,就剩下另一部分。求整体(总数),就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算。求部分数,从整体中去掉另一部分,用减法算。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