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24.10KB ,
资源ID:628599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28599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七讲大学生求职择业常见心理问题分析.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七讲大学生求职择业常见心理问题分析.docx

1、第七讲 大学生求职择业常见心理问题分析第七讲 大学生求职择业常见心理问题分析 由于择业问题的复杂性和当前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性,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面对择业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挫折和冲突,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和矛盾的产生。全面分析大学生求职、择业中的心理误区和心理冲突,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排除心理困扰,走出择业误区。 一、择业心理误区 所谓择业心理误区,就是个体在求职过程中,对自我求职目标的期望、评价等方面,存在不乐观或与现实存在较大差异的一种影响求职的心理倾向。 随着我国用人制度和大学生毕业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在择业空间更广阔的同时,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有些在求职过

2、程中容易出现心理误区,从而导致求职过程中一些不良行为的发生。如不讲诚信,同学之间互相拆台,多头签约,甚至诱发重性精神病、自杀等。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已成为各高校心理教育中重点课题,也是当前不可回避的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 常见的大学生求职心理误区有以下几点。 1自负心理 一些大学生对自己评价过高,自我感觉良好,以为满腹经纶,学富五车,或者认为自己身出名门,紧俏专业,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有的大学生这山望着那山高,抱着“是我去择业,而非职业选择我的错误观念。对就业形势和用人单位需求不了解,完全按照自己想法一厢情愿地谋求高薪职位,结果由于目标定位不切合实际,在择业过程中屡屡碰壁。高不成,低不就,花中选花,

3、越选越差,最后错过花期。 2自卑心理与自负心理相反,但也是自我认知偏差造成。自卑是一种缺乏自尊心、自信心的表现。过度自卑会产生精神不振、消极、沮丧、失望、脆弱等心理现象。这些学生面对就业问题时总感到自己学校不是名牌,学历不高,专业不热,既没有关系可利用,又没有金钱可打点,总之自己一无是处;特别是面对用人单位提出的高学历,高职称,高薪酬的“三高”政策更是自怨自艾,不敢面对。以至于自己不多的闪光点也被埋没,使他们失去了不多的机会。俗语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我们经常在招聘会上看到有些学生言行木讷,面对考官,总是让父母出面,如此当然难得找到满意的工作。正如有的用人单位所说的,“一个自己都不认可自己

4、的人,还能得到单位的认可吗?”有的用人单位招聘时明确提出见求职者本人。一般来说,硬件劣势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以及受到用人单位性别歧视的女生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 3急功近利心理 有些同学择业时过分看重地位的实惠,一心只想在大城市,留在沿海发达地区,留在跨国公司。为了功利不惜抛弃自己的专业和兴趣。这当然能会得到一时的满足,然而抛开专业优势和自己兴趣去竞争,时间一长很容易遭受挫折。 4依赖心理 部分大学生的观念仍停留在“统包统分”的就业模式上,不能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消极地等待就业单位选择。当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从小受到过度保护,依赖性较强,缺乏自我责任感和独立决策能力,在就业时缺乏进取

5、精神,择业时过多地依赖他人。有些学生寄希望于父母、学校、老师,怀着“车到山前必有路”的依赖心理,超然于求职之外。一旦希望落空,就会怨天尤人,产生很大的心理落差,埋怨父母无能,社会不公,甚至出现欺骗等极端行为。还有一些独立能力较弱的女生受传统观念、家庭环境的影响,就业时也存在依赖心理。这种依赖心理继续发展,形成依附心理,觉得只要找个条件好的男友甚至嫁个有能力的丈夫,自己有无工作和工作理想都无所谓。 5焦虑心理 就业对大学生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很多大学生面对就业和步入社会深感焦虑。眼看着毕业的脚步越来越近,眼看着身边同学一个个名花有主,焦虑心理担心自己的理想不能实现,担心择业上的失误导致终身遗

6、憾,担心专业学非所用,担心下一次应聘又会被拒之门外。毕业生择业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很正常,但不能过度。有的同学整天坐立不安,胡思乱想,情绪不稳定;有的愁眉苦脸,闷闷不乐,忧心忡忡;有的东奔西跑,四面出击,马不停蹄。大学生就业由“统包统分”发展为“自由择业”。目前我国就业采取“双向选择”的原则,即用人单位和大学生之间相互选择。大学生就业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职业选择的自由度越大,选择行为的责任就越重,择业心理压力也越大。很多大学生把人生的憧憬和前途都放在就业上,既渴望进人社会,谋求到理想职业,又担心被用人单位拒绝,担心择业失误造成终生遗憾。因而容易焦虑,对走进社会心里没底。有人甚至患了“择业焦虑症”,

7、一提到择业就心理紧张,怀疑自己的能力,个别人甚至产生绝望的心理,出现极端行为。还有毕业生平时没有认真学习和积累经验,求职的知识、能力、心理准备不充分,求职屡遭挫折,产生极度的焦虑感。 6抑郁心理 在全社会就业压力普遍较大的情形下,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择业过程中遭受挫折是正常的事。试问一下,当今社会,除了国内顶尖大学的紧俏专业,还有谁能一锤定音?绝大多数学生都是一次次吃了闭门羹后,才推开那扇属于自己的门。有的学生受挫后不能正确对待、不思进取、漠然置之,甚至放弃一切努力,把自己孤立起来,自我放逐,不与外界交往,这样就导致抑郁心理发生。 7偏执心理 在就业过程中,学生的偏执心理主要

8、表现为追求公平的偏执,高择业标准的偏执和对专业对口的偏执。特别是面对社会上择业的不良风气,如搞关系走后门。有的学生以偏概全,不能正确对待,把自己的择业挫折全部归咎为社会不公,给自己造成阴影。认为一切都是假的,一切都是人为操作的,从来就没有什么公平可言。学得好,不如关系好,能力强不如容貌强。有的不愿降低择业标准造成有价无市的局面。 不少大学生在求职路上或多或少地存在上述心理误区,如果不加以调适,不仅仅会在求职过程中屡遭失败,甚至还会有心理健康问题,为今后成才埋下祸害。俗话说求学、求职、求婚是人生三部曲,每一步都要走好,一旦走不好会给人生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8懈怠心理 近年来,大学生毕业生中出现

9、了“不就业一族”。有些大学生因对工作岗位挑挑拣拣,“高不成,低不就”,自动放弃就业机会,有的在学校附近租房“安营扎寨”,一边打工,一边找工作;有的干脆待在家里靠父母养活。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无所事事,闷得无聊,时常返回学校四处游荡,自称为大学校园“漂一族”。“毕业不就业,未来还是梦”是“漂一族”心理的真实写照。此外,还有部分学生由于考研、出国、自主创业或自谋职业等原因而选择“不就业”,从而获得继续升学,办理出国手续、做好创业准备等“缓冲期”。二、择业求职中的心理矛盾心理矛盾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方向的动机、欲望、目标和反应同时出现,由于莫衷一是而引起的紧张状态。心里矛盾并不奇怪,一般心理矛盾是

10、促进心理发展的动力。但过分强烈会对人的心理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大多数大学生希望通过择业来实现自己的价值,渴望找到既能满足物质需要,又能实现精神需求的工作岗位。这种不合实际的过高预期,使他们处于两难的心理困境。长期存在于择业求职中的心理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每个人都有对生活的美好的向往。对于毕业生来说,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会更迫切和强烈。大学生活让他们拥有了比一般人更丰富的知识和技能。面对纷繁的社会,他们豪情万丈,渴望着展翅高飞,大干一场。然而由于他们真正接触社会较少,涉世未深,对职场上的规则尚不能完全掌握。在很多时候理想与现实严重脱节以致形成极大反差。面对这样的

11、反差,他们往往举棋不定,处于矛盾之中。调查表明在择业取向中,受市场经济与精英意识的双重作用,大学生既表现出市场经济影响下的较为功利化的就业取向,同时又无法摆脱精英意识影响下的理想化特征,出现了理想的自我膨胀和现实的自我萎缩之间的矛盾。 2人生价值与艰苦创业精神缺失之间的矛盾 很多大学生都希望从专业出发选择职业,将来学以致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不希望做一个无所作为,碌碌无为的人;都有一腔报国之志,希望将来驰骋疆场,马革裹尸,而不愿踯躅方圆之地,老死于户囿之中。然而他们往往又不愿意到基层,到边远地区,到艰苦的地方去,或者说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总是想走捷径,想攀高

12、枝,想一夜暴富。殊不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哪一个将军不是从小兵开始的。调查发现:极少大学生乐于接受去小城镇及边远地区工作;50以上的学生表示在别无他求时才会考虑;30以上的学生不能接受。实现人生价值的强烈愿望与缺乏艰苦创业精神的矛盾造成大学生就业空间缩小,从而加大了就业难度。 3渴望竞争与害怕竞争的矛盾 就业渠道的多样化,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让每个人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大多数学生都渴望能一显身手,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然而当他们真正面对竞争时,又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缺乏勇气。有的怕自己能力不够,一旦落败很丢脸面,有的怕伤和气,有的怕没有退路,全军覆没。总之表现出退缩心理,而且往往

13、向外归因。认为是社会风气干扰太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却不知真正的原因是他们主观努力不够,没有实践的能力和勇气。调查表明,5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竞争力一般,担心比不过别人;30的大学生认为竞争取胜的把握很小,只有不到20的学生认为自己应该胜出。 4择业目标定位的矛盾 有的学生由于缺乏对自己个性特征、知识结构、能力大小的正确认识,在择业过程中往往普遍撒网,多头开花,这实际上是目标不明确,定位模糊的表现。古人云,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很多事情都是在犹豫不决中失去机会,犹豫不决是机会的天敌。例如,有的学生被称为“面霸”,同时面试多个单位但又都不签约。原因是有的单位薪水高,但发展空间不大

14、,有的单位刚起步,个人机会很多,但薪水低。结果在观望和等待中花儿谢了。俗话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有的学生要么自视甚高,意识不到自己的局限,不能对就业形势做全面、客观的分析和判断,以致高不成低不就,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遭受不必要的挫折;要么对自己评价过低,忽视自身的优势所在,缺乏自信,瞻前顾后,人云亦云,没有主见,在择业中不敢或不善推销自我,不能正确表现自己的才能,以致丧失很多机会。因此,大学生在就业时应该明确自己能做什么,善于做什么,应该怎么做。用人单位更看重那些目的明确,义无反顾的人。 三、大学生择业心理误区和心理矛盾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择业过程中的心理误区,心理矛盾的出现有社会因素,学校因

15、素,也有家庭因素和个人因素。 (一)社会因素 1高校扩招 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急剧上升。扩招解决了“上大学难”问题,同时却带来了“就业难”的问题。教育部统计资料显示,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115万,2002年有145万,2003年有212万,2004年有252万,2005年有348万,2006年有413万,2007年有495万,“十一五”期间,将有2500万大学生就业。而社会岗位的增加幅度远低于扩招的增幅。供需的矛盾日益突出,毕业生就业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导致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竞争在名校和名校,重点院校和地方院校,学历层次之间全面展开,使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承受巨大的

16、压力,容易受挫。同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有大中型企业采取减员增效,下岗分流的政策,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也“精兵简政”,压缩人员,使得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大学生必须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迎接挑战。正如国情问题研究专家胡鞍钢所说:“中国正面临着世界上最大的就业战争。”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像一朵挥之不去的乌云压在高校的上空。 2社会变迁近几年,社会多种体制改革,机制转换,又面临经济全球化,人才国际化的国际大环境,使原有的价值观受到冲击,新的价值观尚未形成。在社会转型,新旧交替的过程中,社会价值观出现了多元化,人们的需求表现出多层次,全方位的特点。青年学生接触社会少,了解社会不深,生理心理尚处于发

17、展成熟阶段,缺乏坚定的信念和深度的理性思考,容易受外界影响,价值取向趋向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在社会上的所见所闻和同学问的攀比,更强化了他们的利益观念,导致择业价值取向错位。有人说,现在的中国就像一口沸腾的大锅。处于这一环境中的大学生,在就业中极易心理动荡。 3就业机制不完善 市场经济提倡“优胜劣汰”“公平竞争”,但用人单位录用毕业生时仍存在不正常的现象。如,有的用人单位无节制地提高用人规格,大专生就能胜任的工作却非要招收本科生,甚至研究生,造成人才浪费。有的单位明确规定要男生不要女生。有的单位宁愿要有“关系”的差生,也不要无关系的优等生等等。另外,当前人才市场流通渠道还不畅通,公平竞争的环境也

18、不完善,从而使既无关系,又不突出的毕业生容易产生就业危机。有的毕业生由期望过高变为自信心动摇,甚至失去自信,导致价值观发生变化,不能正确对待择业。 (二)学校因素 1高校改革相对滞后 社会发展变化飞快,高校教育尚不完全适应发展需要。高校教育目前处于调整期,短时间内无法紧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大学生就业难和高校教育质量不高有密切关系。在社会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大学生容易感到“知识不够用”和“能力不足”,从而导致自卑和焦虑。有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文凭和实际水平不太一致,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不太适应社会需要,学科知识陈旧,影响就业”。因此,高校如何适应社会新形势,进行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的

19、改革,提高师资水平,加强学校的配套发展,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就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高等教育改革的滞后,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率。另外,我国的高等教育沿用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偏重系统的理论知识传授,缺少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导致很多毕业生眼高手低,思想多于实践,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需要,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2就业指导工作相对滞后就业指导在国外已经有悠久的历史。但在我国才刚刚起步。从国外的经验看,从幼儿园开始,学校就承担着系统的职业生涯辅导和职业教育任务,在进入大学之前已经有较强的理性思考和感性准备。而我国传统教育体系中根本没有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内容设置。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许多毕业

20、生新旧择业观冲突,茫然不知所措,导致大学生择业过程中出现种种心理适应问题。如何保持健康的择业心理,自信心、心理平衡和自我调节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目前高校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做得还不够,甚至明显滞后于学生择、业心理的发展变化。 (三)家庭因素 近年来,为拉动内需,高校实行收费上大学,学费一度上涨。收取费用既改善办学条件,增加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又可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但很多大学生来自贫困家庭,尽管国家和学校采取了各种措施,如助学金、生活补贴、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等,但他们仍然承受着家庭经济困难的压力。部分大学生经济状况窘迫加上虚荣心,导致心理矛盾加剧。加上父老乡亲寄予厚望,自尊受

21、伤害,则容易产生委屈感、受辱感和不公平感等,导致心理失衡和心理障碍。此外,部分家长受传统观念束缚,按照自己的想法给子女安排一切,却忽视了子女的主观愿望和性格优势,这些容易使大学生在择业时产生矛盾心理。 (四)个人因素 1毕业生本身处于矛盾期 毕业生正处于人生的转折点,面临着人生的重大抉择问题。这一时期是他们人生最动荡的时候,内心充满丁各种矛盾。心理学认为,人在认识自我、剖析自我时有一种无形的东西无意识的自我保护机制在保护着自己,影响对自我的全面、正确、客观和公正的认识,使真实自我产生变形或扭曲。心理学研究表明,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之间的差距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安葬于西敏寺的英国国教主教的墓志铭就

22、这样写道:我年少时,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当时曾梦想要改变世界,但当我年事渐长,阅历增多,我发觉自己无力改变世界,于是我缩小了范围,决定先改变我的国家。但是这个目标还是太大了。接着,我步人中年,无奈之余,我将试图改变的对象锁定在最亲密的家人身上。但天不从人愿,他们还是维持原样。当我垂垂老矣,终于顿悟了一些事情:我应该先改变自己。大学生择业是在各种矛盾中的选择。自我和超我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奉献与索取的矛盾,社会需求与自身实力的矛盾等充斥着就业过程。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是前所未有的。加上大学生本身处于人生心理矛盾突出的时期。他们心理发展不稳定,容易出现矛盾。如,开放与封闭的矛盾,独立性与依赖性

23、的矛盾,情感与理智的矛盾等。再次,当代大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不同步。相当一部分人心理不成熟,加上个体生活经历不同、体验不同,因而个性心理特征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在择业过程中表现出心理特征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2旧择业观的影响 受传统的“铁饭碗”影响,部分毕业生择业时定位不切实际,过分考虑工作的稳定性和待遇问题。还有部分人,一心往发达城市和沿海城市挤;对私营企业,艰苦行业,待遇较低的单位不加考虑,不愿意去基层、西部地区,更不想吃苦自主创业。不少毕业生认为找不到好工作就不能报答父母,无颜见江东父老。 3自我定位不准 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缺乏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要么自视甚高,要么评价过低,对自己定位要么过高,

24、要么过低,甚至有的没有定位,随波逐流。在择业过程中茫然徘徊。古人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没有正确的自知,就难以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难以发挥自己的潜能。 4个人能力和素质不高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着就业顺利与否。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当代大学生整体素质较高,但仍存在缺陷。有的大学生注重知识学习,忽视人际交往。有的大学生知识面窄,文科生不了解理科常识,理科生不了解人文常识;还有一些学生学习不努力,专业知识不扎实,英语和计算机水平低,实践动手能力和开拓创新意识缺乏;有的学生依赖性强,缺少独立解决问题解决困难的磨炼,承受能力差,意志薄弱。这些都会影响就业。 总之,大学生择业的心理问题和矛盾,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方面,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单位裁员,大学教育的精英化转化为大众化,毕业生人数剧增,就业市场还不完善等等。这些主客观因素交互在一起,给心理相对还较脆弱的大学生造成强大压力。心理误区,心理矛盾的出现不可避免。主观方面,大学生刚踏入社会,阅历较浅,涉世不深,心理也不成熟,不善于面对应激事件,心理防卫机制还不健全。但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属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具有适应性障碍特点。因此,只要加强引导,教育得当,适当宣泄,绝大多数人会随着应激源的消失而趋于正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