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33.47KB ,
资源ID:628150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28150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食品添加剂复习题.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食品添加剂复习题.docx

1、食品添加剂复习题食品添加剂复习题第一章 绪论1.容易出问题的添加剂主要是防腐剂、面粉处理剂、高倍甜味剂和部分合成色素。 2.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2760-2007 分为23类。名词解释1.食品添加剂:为改善食品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2.ADI:(每日允许摄入量)是指人类每日摄入某种食品添加剂直到终生而对健康无任何毒性作用或不良影响的剂量,以每人每日摄入的“mg/kg”表示。3.MNL: 也称为最大耐受量,是指动物长期摄入该受试物而无任何中毒表现的每日最大摄入量,单位“mg/kg”.4. LD50 : 也称动物的半数致死量,是指能使 一群试验动

2、物中毒死亡一半的投药剂量,单位以“mg/kg”表示。简答一、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中的意义与作用答:1.以色、香、味、形适应消费者的需要,从而体现加工食品的消费价值;2.随着消费者对营养、保健要求的不断提高,人们愿意以高价购买特殊营养、保健和强化食品;3.有些保鲜方法(包括抗氧化、防止微生物生长)的研究进展,取得了比罐头、速冻食品更有效、更经济的加工手段;4.方便、快餐等食品高速增长,其色、香、味、形和质量等均与食品添加剂有关。二、食品添加剂使用时应符合什么基本要求?答:1.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2.不应掩盖食品腐败变质;3.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

3、而使用食品添加剂;4.不应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5.在达到预期的效果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用量; 6.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一般应在制成最后成品之前除去,有规定食品中残留量的除外。第二章 食品防腐剂1.苯甲酸及其盐类一般在低pH范围内苯甲酸钠抑菌效果显著,最适宜的pH值为2.54.02.苯甲酸加热到100时会升华。3.山梨酸及其盐类能抑制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的生长,效果明显,而对厌氧菌几乎无效4.山梨酸和山梨酸钾抗菌力在PH低于5-6时最佳5.山梨酸对微生物污染严重的食品防腐效果不明显,因为微生物也可以利用山梨酸作为碳源。 6.丙酸盐作为一种霉菌抑制剂,必须在酸性环境中才能产生作用。细菌抑制作用较

4、小,对酵母菌无作用。7.富马酸二甲酯目前还没有通过安全性评价,不直接加入食品中。8.对羟基苯甲酸酯的抑菌作用受pH值影响较小,适用的pH值范围为4-8。该防腐剂属于广谱抑菌剂,对霉菌和酵母作用较强,对细菌中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及乳酸菌作用较弱。对羟基苯甲酸酯的毒性低于苯甲酸。 缺点水溶性较差,价格较高。9.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类包括硝酸钾、硝酸钠和亚硝酸钾、亚硝酸钠,主要作为护色剂使用,但同时也具有防腐作用。10.目前我国食品防腐剂标准只允许乳酸链球菌素、纳他霉素等用于食品的防腐。101.葡萄糖氧化酶在氧气的存在的条件下能将葡萄糖转化为葡萄糖酸,同时产生过氧化氢。11.常用的酸型防腐剂有:苯甲酸(钠)

5、、山梨酸(钾)、丙酸及其盐类、脱氢醋酸及盐类 ,防腐效果随(ph) 的升高而降低。12.食品防腐剂目前执行的是 GB2760-2007标准13.目前我国允许的两种生物防腐剂 : 乳酸链球菌素、纳他霉素。 14.何谓食品防腐剂:能防止由微生物引起的腐败变质,以延长食品保质期的食品添加剂。15.食品防腐剂按照来源分类:化学(合成)防腐剂、无机防腐剂、有机防腐剂、生物(天然)防腐剂。 简答一、防腐剂的合理使用及注意事项:答:1.正确选用防腐剂,防腐剂的风味与理化特性与食品相容,则可用于这些食品,相反则不能。每种防腐剂往往只对一类或某几种微生物有抑制剂作用,由于不同的食品中染菌的情况不一样,需要的防腐

6、剂也不一样。2.注意防腐剂有效的pH值范围3.防腐剂的溶解与分散4.食品的热处理5.防腐剂并用6.减少食品的染菌第三章 食品抗氧化剂1.影响抗氧化剂还原性的因素光热氧金属离子在食品中的分散状态 2生育酚的耐光、耐紫外线、耐放射性较强3生育酚添加到食品中不仅具有抗氧化作用,而且还具有营养强化作用。简答一、何谓抗氧化剂与抗氧化剂的增效剂?答:抗氧化剂:能够阻止或延缓食品氧化,以提高食品稳定性和延长贮存期的食品添加剂增效剂:本身没有抗氧化作用,但与抗氧化剂混合使用能增强抗氧化剂效果的物质称增效剂。二、试举出几种天然抗氧化剂答:天然油溶性抗氧化剂:生育酚(维生素E)、植酸、茶多酚、迷迭香提取物,天然水

7、溶性抗氧化剂,植酸,天然维生素C三、常用的油溶性合成抗氧化剂与水溶性合成抗氧化剂有那些?答:油溶性:抗坏血酸、异抗坏血酸及其盐、植酸、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水水溶性:抗坏血酸、异抗坏血酸及其盐、植酸、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四、食品抗氧化剂使用注意事项答:1.抗氧化剂的使用应注意一个“早”字。必须尽早地加入食品中才能发挥作用。2.金属离子的螯合作用可促进氧化。故对金属离子起钝化作用的柠檬酸、磷酸、抗坏血酸或其他有机酸可作为抗氧化剂的增效剂,抗氧化剂与增效剂合并使用效果显著提高。3.抗氧化剂的使用量较少,故应充分的散布在食品中,才能较好地发挥作用。4.日光中的紫外线和加热,不仅可促进食品氧化,同时对抗氧化剂

8、也易造成分解和挥发,故使用中应注意。5.使用抗氧化剂同时采取充氮或真空密封措施,由于食品与氧的接触减少,其抗氧化作用更佳。 第四章 食品着色剂1.所有葡萄酒中均不得添加合成的着色剂、甜味剂、香精、增稠剂2.食用着色剂产能最大的是焦糖色素3.发色团(Chromophore ):在紫外或可见光区(200800nm)具有吸收峰的基团被称为发色团,发色团均具有双键。4.助色团( Auxochrome): 有些基团的吸收波段在紫外区,不可能发色,但当它们与发色团相连时,可使整个分子对光的吸收向长波方向移动,这类基团被称为助色团。5.胭脂红:对光和酸较稳定,但对高温和还原剂的耐受性很差,能被细菌所分解,遇

9、碱变成褐色6.我国规定以下几种食品不得使用合成色素:肉类及其加工品、鱼类及其加工品、水果及其制品 、调味品、婴幼儿食品、饼干及糕点 。7.叶绿素降解是由于加工条件造成组织破坏引起的如加热、较低的pH等引起生成脱镁叶绿素和进一步的降解。名词解释1.食品着色剂:食品着色剂又称食用色素,是以食品着色为目的的一类食品添加剂。2.色淀:色淀是由水溶性着色剂沉淀在允许使用的不溶性基质上所制备的特殊着色剂。简答一、食品着色剂按其来源和性质如何分类?答:食品着色剂按其来源和性质可分为食品合成着色剂和食品天然着色剂。二、试述食品合成着色剂、天然着色剂的优、缺点答:1.食品合成着色剂是用人工合成方法所制得的有机着

10、色剂 优点:着色力强、色泽鲜艳、不易退色、稳定性好、易溶解、易调色和复配、价格低 。缺点:安全性低 2.食品天然着色剂优点:安全性较高、着色色调比较自然; 能更好地模仿天然物的颜色,色调较自然一些品种还具有维生素活性(如胡萝卜素) 缺点:成本高、着色力弱、稳定性差、保质期短容易变质、难以调出任意色调等。一些品种还有异味、异臭。三、常用的化学合成着色剂有哪九种?答:1.苋菜红2.胭脂红3.新红4.赤藓红5.诱惑红6.柠檬黄7.日落黄8.靛蓝9.亮蓝四、试举出五种的天然食品着色剂答:姜黄素、虫胶色素、红花黄色素、叶绿素铜钠盐、红曲色素五、如何避免食用色素褪色?答:1.选择色素含量高的特浓级产品2.

11、选择稳定性好的色素品种3.对水质进行处理,使用去游离氯、去离子水4.检查是否有氧化剂和还原剂,是否添加了维生素C、是否有金属离子、是否孳生了微生物5.尽量低温时加入,并在生产、运输、销售过程中避光6.生产过程中,消毒的包装瓶注意冲洗干净,去除残留氯六、天然食品着色剂的使用要求答: 1尽量溶解充分,使着色均匀。避免与食品原料反应而变色,最好在最后的工序中加入。2要减少在加工及流通过程中受外界影响而变色或退色。应避光保存,保存环境要干燥阴凉3不同的着色剂相容性差,不易调配出任意的色调。4防止受食品或水中金属离子的影响。5加入保护剂以增加其稳定性。6天然着色剂因含杂质较多使用时易沉淀,所以一般在使用

12、前应采取过滤、离心分离等措施。 第五章 食品护色剂与漂白剂1.硝酸钠作用:发色、抑菌、增强风味使用标准:用于肉制品,最大用量0.50 g/kg, 残留量:肉制品不得超过0.03 g/kg (以亚硝酸钠计)。使用注意事项:a本品为强氧化剂,可因加热或摩擦着火;b不应加入婴幼儿食品中2.复配型发色剂实例山梨酸钾和亚硝酸钠复合使用-山梨酸和低用量(40-80mg/kg)亚硝酸钠合用与单用120mg/kg的亚硝酸钠有同样的发色、抑菌和抗氧效果。亚硝酸钠和红曲红、甜菜色素等复合- 如扬州亲亲集团生产的梅林牌午餐肉,用红曲红和低用量亚硝酸钠合用,效果良好。3.目前亚硝酸盐的替代剂:发色剂用的是赤藓红,抗氧

13、化剂/多价螯合剂为磷酸盐/多聚磷酸盐,抑菌剂用的是对羟基苯甲酸和山梨酸及其盐类。4.食品护色剂:是指能与肉及肉制品中呈色物质作用,使之在食品加工、保藏等过程中不致分解、破坏,呈现良好色泽的物质。5. 抗血酸对热和金属不稳定,一般用稳定性好的钠盐6.发色助剂: 指本身无发色功能,但与发色剂配合使用可以明显提高发色效果,并可降低发色剂用量而提高其安全性的物质。简答一、护色剂在肉制品加工中的主要作用其机理是什么?答:作用:1.发色 加入肉制品肉色鲜红2.抑菌 防腐作用,尤其对梭状芽孢杆菌、产气夹膜梭菌,金黄色葡萄球菌3.改善风味 赋香增味作用机理: 护色剂一般泛指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类物质,硝酸盐和亚硝

14、酸盐本身并无着色能力,但当其应用于动物类食品后,腌制过程中其产生的一氧化氮能使肌红蛋白或血红蛋白形成亚硝基肌红蛋白或亚硝基血红蛋白,从而使肉制品保持稳定的鲜红色。 二、维生素C在肉类腌制加工中主要有什么作用?为什么?答:促进亚硝酸盐还原成NO,缩短原料肉的腌制时间,使产品发色均匀,并创造厌氧条件,加速成亚硝基肌红蛋白形成,加快发色过程。有利于高铁肌红蛋白还原为亚铁肌红蛋白,护色作用。防止NO再被氧化成二氧化氮,故有抗氧化作用。阻碍亚硝基与二甲胺结合,防止亚硝胺产生,解毒作用。三、如何提高护色剂的安全性答:1.严格控制其使用范围、使用量及残留量。2.配合使用发色助剂。3.开发复配型和新型发色剂四

15、、发色助剂的作用答: 1.防止NO2的氧化,使生成更多的NO。 2.防止Mb氧化。3.使褐色高铁肌红蛋白还原成红色的还原型肌红蛋白。4.防止因氧化使肉味变质。5.防止产生致癌物质。 五、氧化性漂白剂和还原性漂白剂的漂白机理、应用范围有什么不同?答:氧化性漂白剂机理:SO2的还原性破坏食物中酶氧化系统,阻止其氧化作用,从而使食品漂白,防止食品褐变。应用:氧化漂白除了面粉处理剂中的溴酸钾、稀释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等品种外,实际应用很少。还原漂白剂,大都属于亚硫酸及其盐类。应用范围:处理水果原料、半成品、蘑菇、银耳、粉丝,还原漂白剂比氧化漂白剂应用广泛,如亚硫酸钠对蜜饯、干果、并用来保藏荔枝、菠萝

16、肉、菠萝汁。 我国允许的最大使用量:0.252.4g/kg六、护色剂作用:答:1.发色 加入肉制品肉色鲜红2.抑菌 防腐作用,尤其对梭状芽孢杆菌、产气夹膜梭菌,金黄色葡萄球菌3.改善风味 赋香增味作用七、亚硝酸盐发色原理和使用注意事项答:护色剂一般泛指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类物质,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本身并无着色能力,但当其应用于动物类食品后,腌制过程中其产生的一氧化氮能使肌红蛋白或血红蛋白形成亚硝基肌红蛋白或亚硝基血红蛋白,从而使肉制品保持稳定的鲜红色1.本品外观与食盐相似,应防止误食中毒。2.不应加入婴幼儿食品中。第六章 食品调味剂1.通常所说的甜味剂是指人工合成的非营养甜味剂、糖醇类甜味剂与非糖天

17、然甜味剂3类2.因为蔗糖为非还原糖,其水溶液较为稳定,所以选择蔗糖为标准,其他甜味剂的甜度是与蔗糖比较的相对甜度。 3.常见的人工合成的甜味剂有糖精钠 邻苯甲酰磺酰亚胺 甜蜜素 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安赛蜜 乙酰磺氨酸钾 A-K糖 阿尔适尔芳钾4.蛋白糖又称蛋白膏、蛋白糖膏、烫蛋白等。5.用沸腾的糖浆烫制打起的膨松蛋白而成的,洁白、细腻、可塑性好。例如制作装饰用的假糖山。它是:安赛蜜、阿斯巴甜,糖精等的复配而成的。添加在食品中,如:饼干,糕点等,增加其甜度及口感。 6.蛋白糖并不是真正的含蛋白质的糖。主要成分是阿斯巴甜(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等复配而成,阿斯巴甜在人体内分解时产生天门冬氨酸和苯丙氨酸

18、。7.产生氨基酸并不代表是蛋白质,同样也没有蛋白质的特性和营养价值。国家近期已经证实把此类甜味剂叫蛋白糖不切实际名词解释1.消杀作用:指一种物质能够减弱另外一种味觉强度的现象,产生抵销作用,又称为拮抗作用。 2.变调作用: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相互影响而导致其味感发生改变的现象。3.协同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类似味感的物质同时进入口腔时,其味觉强度超过各种单独使用的味觉强度之和,又称之为协同效应4.疲劳作用:当长期受到某中物质的刺激后,就会有刺激量或刺激强度减小的现象,简称味觉疲劳。选择1.下列哪种酸味剂既可作果蔬护色剂,又可作肉制品的发色助剂:( B ) A 柠檬酸 B 抗坏血酸 C 磷酸

19、D 醋酸2.可乐型饮料中常使用的酸味剂是:( C )A 柠檬酸 B 乳酸 C 磷酸 D 醋酸 简答一、酸味剂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答:1.加入酸味剂的程序和时间。2.当使用固体酸味剂时,要考虑它的吸湿性和溶解性。3阴离子除影响酸味剂的风味外,还能影响食品风味,这种味称为副味,一般有机酸可具有爽快的酸味,而无机酸一般酸味不很适口。4.酸味剂有一定的刺激性,能引起消化系统的疾病。 二、常用的酸度调节剂。答:1.柠檬酸 2.磷酸 3.乳酸 4.苹果酸 5.酒石酸 6.乙酸 三、试举2例说明酸味剂在食品中的应用。答:1.改善食品的风味和糖酸比。功能最多、用途最广的酸味剂。酸味圆润、滋美,入口即可达

20、最强味感,但后味持续时间较短,与其它酸如酒石酸、苹果酸等复配,可使产品风味丰满,模拟天然水果、蔬菜的酸味2.产品酸味的调整。许多食品原料常因品种、产地、收获期的不同,造成成熟程度不同。常用柠檬酸来调整产品的酸度,使其达到适当的标准来稳定产品的质量。四、天然甜味剂及合成甜味剂的优缺点,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答:1.化学合成甜味剂 主要优点:化学性质稳定,耐热、耐酸和碱,不易出现分解失效现象,故使用范围比较广泛;不参与机体代谢,大多数合成甜味剂经口摄入后全部排出体外,不提供能量,适合糖尿病人、肥胖症人和老年人等特殊营养消费群使用;甜度较高,一般都是蔗糖甜度的50倍以上;价格便宜,等甜度条件下的

21、价格均低于蔗糖;不是口腔微生物的合适作用底物,不会引起牙齿龋变。主要缺点为:有的甜味不够纯正,带有苦后味或金属异味,甜味特性与蔗糖还有一定的差距;不是食物的天然成分,有一种“不安全”感觉。2.天然甜味剂五、试述甜味剂的功能答:1.口感。甜度是许多食品的指标之一,也是任何人都能接受的味道。为了使食品、饮料具有适口的感觉,需要加入一定量的甜味剂,一些天然甜味物质对人体的营养有着重要作用2.风味的调节和增强。在饮料中,风味的调整就有“糖酸比”一项,酸味、甜味相互作用,可使产品得新的风味,又可保留新鲜的味道。3.不良风味的掩蔽。甜味和许多食品的风味是相互补充的,许多产品的味道就是由风味物质和甜味剂相结

22、合而产生的,所以许多食品和饮料中都加入甜味剂。4.改进食品的可口性和其他食品的工艺特性。 六、常用合成甜味剂的名称 答:糖精、糖精钠、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天门冬氨酰苯丙氨酸甲酯、乙酰磺胺酸钾、三氯蔗糖、纽糖七、鲜味剂常分为哪几种 答:有谷氨酸钠类,核苷酸类,琥珀酸钠 (化学合成)第七章 食品增稠剂1.成膜作用:在食品表面形成光滑的薄膜作用:防止吸湿:冷冻食品、固体粉末食品防止失水:果蔬保鲜,并有抛光效果这类增稠剂也称为被膜剂,是增稠剂的发展动向之一,如:醇溶蛋白、明胶、琼脂、海藻酸等2.食品增稠剂:一般属于亲水性高分子化合物,可水化而形成高粘度的均相液,故常称作水溶胶、亲水胶或食用胶。3.常用增

23、稠剂及应用琼脂:糖果、果酱、冷饮、罐头等明胶:糖果、冷饮、罐头海藻酸钠:冰淇淋、罐头羧甲基纤维素钠:冰淇淋、速煮面、罐头果胶:果酱、果冻、冰淇淋、雪糕,防糕点硬化名词解释食品增稠剂:可以提高食品粘稠度或形成凝胶,从而改变食品的物理性状、赋予食品粘稠、适宜的口感,并兼有乳化、稳定或使呈悬浮状态作用的物质。简答一、影响增稠剂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答:1.结构及相对分子质量对黏度的影响。分子质量越大,黏度也越大。2.浓度对黏度的影响。随着增稠剂浓度的增高,增稠剂分子的占有的体积增大,吸附的水分增多,黏度增大。3.pH值对黏度的影响。增稠剂的黏度通常随pH值发生变化,在酸度较高的汽水、酸奶等食品中,宜

24、选用侧链较大或较多又不易发生水解的增稠剂4.温度对黏度的影响。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一般溶液的黏度降低。 5.切变力对增稠剂溶液黏度的影响 随搅拌、泵压等的加工、传输手段而变化6.增稠剂的协同效应。增稠剂混合复配使用时,增稠剂之间会产生一种黏度叠加效应,这种叠加可以是增效,也可以是减效。二、增稠剂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答:1.赋予食品所要求的流变特性,改变食品的质构和外观, 使液体或浆状食品形成特定形态,具有粘滑适口的感觉。2.胶凝黏合作用:当体系中溶有特定分子结构的增稠剂,浓度达到一定值,而体系的组成也达到一定要求时,体系可形成凝胶。3.均匀持水作用:在肉制品、面粉制品中能品质改良的作用,

25、面粉类食品利用增稠剂的持水性和凝胶性,可增加产品的重量、粘弹性和淀粉的 化程度,不易老化。 4.成膜作用:在食品表面形成光滑的薄膜。5.使制品均匀稳定,富有特色,解决分层: 配制酸奶时须加有机酸,但会引起乳蛋白凝聚与沉淀而分层。6.提高起泡性和稳定性:冰淇淋常使用槐豆胶、海藻酸钠等做发泡剂7.保健作用三、常用天然增稠剂有哪些种类? 答:1.食用明胶 2.酪蛋白酸钠 3.阿拉伯胶 4.罗望子多糖胶 5.田菁胶 6.琼脂 7.海藻酸钠 8.卡纳胶 9.果胶四、人工合成增稠剂有哪些种类? 答:1.羧甲基纤维素钠 2.淀粉磷酸钠 3.羧甲基淀粉钠 4.羟丙基淀粉第八章 食品乳化剂1.常用乳化剂有哪些?

26、单甘油酯、山梨醇脂肪酸酯、蔗糖脂肪酸酯、大豆卵磷酯、丙二醇酯简答一、乳化剂的作用是什么?答:1.乳化作用 2.起泡作用 3.悬浮作用 4.破乳作用和消泡作用 5.络合作用 6.结晶控制 7.润湿作用 8.润滑作用 9.抗菌保鲜二、乳化剂怎样区分乳化等级?HLB值高的含义?答:怎样区分等级:按照HLB值表示乳化剂乳化能力的差别,亲油性为100%者:HLB=0亲水性100%者: HLB= 20. HLB值: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基和亲油基之间的大小和力量平衡程度的量,定义为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 三、什么是食品乳化剂?乳化剂是怎样达到乳化效果的?答:表面活性剂的一种,能稳定食品的物理状态,改进

27、食品组织结构,简化和控制食品加工过程,改善风味、口感,提高食品质量,延长货架寿命等两种或多种不相溶的液体中,其中一种以微粒形式分散到另一种液体中形成均匀分散体四、举例说明食品乳化剂在食品工业中的作用。答:1.奶油与人造奶油 2.蛋黄酱 3.冰激凌 4.面包 5.巧克力糖果 6.其他应用 第九章 食品香料与香精简答一、什么是食用香料与香精?答:1.香料: 能够散发香味的挥发性物质,香料能够用于调配食品香精,并使食品增香。2. 香精: 由香料、溶剂或载体以及某些食品添加剂组成的一类具有一定香型和浓度的混合体。二、何谓天然香料 、天然等同香料、人造香料答: 1.天然香料: 指完全用物理方法从动植物原

28、料(不论这类原料处于天然状态还是经过了供人类食用的加工过和处理)中获得的具有香气或风味的化合物。一般来说人们将用生物工艺手段(如发酵)从天然原料(如粮食)制得的香料以及由天然原料(如糖类和氨基酸类等)经过了供人类食用的加工过程,(如烹调)所得反应产物也划入天然香料范畴。2.天然等同香料: 指从芳香原料中用化学方法离析出来的或是用化学合成法制取的香味物质,它们在化学上与供人类食用的天然产品中存在的物质相同,3.人造香料: 指那些尚未从供人类食用的天然产物中发现的香味物质(即其化学结构是人造的)。 三、香精与香料哪种可能是纯净物、哪种可能是天然物 答:香料是纯净物,香精可能是天然物四、香精与香料二

29、者关系答: 1.辅助作用:如高级酒类、天然果汁香味不足,需选用与其香气相适应的香精来辅助其香气。 2.稳定作用:天然产品的香气一般不稳定,而香精的香气比较稳定,加香后,可对天然产品的香气起到一定的稳定作用。3.补充作用:如果酱、果脯、果蔬罐头等,在加工中易损失其香气,可选用相同香型的香精加香,使产品香气得到补偿 。4.赋香作用:有些食品本身没有什么香味,可通过添加香精香料使其具有香气。5.矫味作用:有些食品本身具有令人不愉快的香味,可选用合适的香精香料矫正其香味,使人乐于接受。6.替代作用:直接利用天然品有困难时可用香精替代或部分替代。五、天然物质中是否含有香兰素、麦芽酚物质答:人造香料 :

30、用化学合成方法得到的在自然界中尚未发现存在的香料。 如乙基麦芽酚、乙基香兰素。六、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香料香精?答: 1.产品本身无香味,需靠香料、香精使食品生产香味;2.食品本身的香味在加工过程中部分丧失,为了增强和改善产品的香味,使加工食品具有特征性香味,需要添加香料、香精;3.使用香料、香精来修饰或掩盖产品本身的不良风味 七、香精、香料的作用答: 1.香精的作用:辅助与强化(对香气不足者),己酸乙酯对酒香(浓香型)香型固定(产品质量),茶饮料香型、奶油香型、赋香(无或缺少香),麦芽酚对胡萝卜饮料,香芋对蛋白矫味(本身或加工出现的异味),热处理果蔬、荔枝罐头2.香料的作用:能够增进食欲,有

31、利消化吸收,而且增加食品的花色品种,提高食品质量。八、香料与香精的使用原则答:注意使用的温度、时间和香精香料的化学稳定性,须按符合工艺要求的方法使用,否则可能造成效果不准或甚至产生相反的效果1.预备试验 由于香精香料的配方、食品的制作条件千差万别,很有可能香精香料加入后,未达到预期目的,故要确定香精香料的最佳使用条件后,才能成批生产食品。2.计量 香精香料作用十分灵敏,加少影响效果,加多会适得其反。故香精香料的使用量要控制得当。香精虽为液体,但为了控制用量,计量时一般要采用重量法,这样可排除比重和温度不同所引起的误差。3.添加时条件控制 应尽可能在后期加入,搅拌均匀,使其均匀分散。温度 不宜在高温条件下使用,但也不是温度越低越好。低温香精溶解性下降,不易赋香均匀,甚至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