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同等学力工商管理管理学大纲课后答案 第一章 管理的发展历史古典管理理论:A史前历史积累B泰罗-科学管理理论C法约尔-管理职能和一般管理(六大经营活动和五大管理职能)D马克斯韦伯-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官僚制的特征;古典管理时期为管理学奠定基础)近代管理理论的发展:E巴纳德-一般组织管理原理F梅奥-人际关系学说(行为科学)当代管理理论:G管理理论中的主要流派; H管理发展的新趋势1.试述科学管理之前的管理发展1.1孔孟老庄等诸子百家的管理思想1.2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1.3古罗马帝国、古代中国的管理实践2.为什么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2.1泰罗最根本的贡献是在管理实践和管理问题研究中采用观察、记
2、录、调查、实验等手段的近代分析方法。3.法约尔对管理学的主要贡献是什么?3.1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为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3.2六大经营活动和五大管理职能3.2.1经营: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3.2.2管理:可概念化、可理论化、可传授3.3 十四条管理原则劳动分工原则、权利与责任对等原则、纪律原则、统一指挥原则、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原则、员工报酬原则、集权原则、等级系列原则、程序原则、公平原则、人员稳定原则、首创精神原则、团结合作原则4.什么是理想的行政组织?(马克斯韦伯)4.1权威的基础(科学确定、法定的制度)4.2官僚制的特征 4.2.1规定每个岗位的权利
3、和责任,且明确规范和制度化 4.2.2按不同职位权力大小确定其在组织中的地位,以形成等级系统,以制度形式巩固下来 4.2.3明确规定职位特性以及胜任的能力要求 4.2.4管理人员只负责特定的工作,原则上不服从于某个人 4.2.5管理者的职位是其职业,有固定报酬,有按才干晋升的机会4.3官僚制的优越性 4.3.1个人与权力相分离 4.3.2体现了理性精神和合理化精神 4.3.3适合工业革命以来大型企业组织的需要5.巴纳德理论的特征何在?(一般组织管理原理)巴纳德理论更侧重于说明管理的基础个管理的原则,总的特征是组织论的管理理论,即以组织为基础分析和说明管理的职能和过程。其理论结构为:个体假设 协
4、作行为和协作系统理论 组织理论 管理理论组织维系其生存和发展必须实现三个方面的平衡:组织内部个人与整体的平衡;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平衡;组织动态平衡管理人员最根本的职能是协调,实现组织三方面的平衡。管理人员有三方面的基本职能;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联系的系统,从组织成员那里获得必要的努力,规定组织的共同目标。6.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思想是什么?6.1霍桑试验 (工作环境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6.2个人是社会人(管理过程中要重视个人作为社会人的需要)6.3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6.3.1管理者要善于利用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6.3.2不能只重视正式组织的作用 6.3.3既要科学管理、理性分析能力,也要通晓人性
5、,重视人际关系6.4行为科学 (个人需要行为研究,团体行为研究,组织行为研究,激励方式研究)7.当代管理理论发展的特征是什么?7.1蓬勃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7.2学派 管理过程流派 管理科学流派 组织管理流派 行为科学流派 -马斯诺(需要层次理论) -麦格雷戈(X-Y理论) -赫茨伯格(双因素论) -利克特(领导方式)经验管理流派(德鲁克、戴尔)其他学说8.试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揭示管理的历史演进8.1马克斯认为,物资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大的阶段性变化的最终力量8.2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变化:技术变化生产方式变化结构制度变化意识形态、文化变化9.为什么说科学化、理性化是管理发展的主要线索?9.
6、1广义上,整个管理发展过程中始终得到不断强化和重视的是科学化、理性化9.2狭义上,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9.3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发端-二战后运筹学的应用-当代信息技术应用10.管理发展的新趋势?(企业文化理论的兴起;信息技术对管理的影响)第二章 组织管理原理个体假设对管理学有何重要意义-1.管理学是关于人类集体化协作行为的协调科学-2.社会科学是有关于人类文明的学问,从人出发,为了人的生存和发展是主题-3.由独立的个体行为到集体化协作行为的过程,是组织管理的基础管理学要把握个体的哪些基本特征?-1.经济人假设 完全追求私人利益为目的-2.社会人假设 以追求满足社会需要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
7、-3.管理人假设 遵循令人满意准则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1.个人在组织中学习的特点1.1个人的学习过程是在行为过程中的学习,即在实践中学;1.2学习的模仿性质;1.3它具有稳定化、定型化的倾向。如何理解个体的行为和学习?-1.行为和学习是组织生活中个体的两个最基本特征-2.行为关系到现阶段的企业状态-3.学习更多对将来企业发展起影响作用-4.通过现时的行为可以促进成员的学习,学习的结果又会提高未来行为的能力什么是心理能量,学习与心理能量的关系如何?-心理能量是促使人意识到自己的需求和主体性,驱使人采取适当行为的心理力量-关系-1.二者相互促进,较强的相关性-2.在一定范围内,心理能量的提高有促进学
8、习过程的作用,超过之后反而会影响学习-3.不同类型的学习行为和能量要求不同 -原有体系和方式范围内的学习需要持续的能量供给与其适应 -面临组织转换变革时的学习需要爆发性的能量作为推动-4轨迹 -学习信息蓄积成功能量改变 -学习信息共有相互激励集团能量2.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有意识地加以协调的行为或力的系统。3.正式组织的三个基本要素:协作意愿、共同目标、信息沟通4.什么是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无意识地体系化、类型了的多种心理因素的系统。非正式组织的特征有哪些?4.1无明确结构、形态,可辨识性差4.2非正式组织的本质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协调4.3非正式组织侧重于人
9、们相互接触的心理侧面、非理性侧面4.4非正式组织中通行的是通过感觉、情感、个性特征等因素的无形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个人品格往往是导向因素5.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作用5.1非正式组织创造正式组织产生的条件5.2非正式组织赋予组织以活力5.3促进信息沟通5.4有助于维持正式组织的凝聚力5.5维护个人完整人格6.正式组织对非正式组织的作用6.1正式组织为非正式组织的形成创造条件6.2正式组织为非正式组织长期存在和发展创造条件可见,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互为基础,互为条件如何理解组织的正式侧面与非正式侧面?-1.组织是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统一1.1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是用以组织的两个侧面,互为条件1.
10、2只有在两者统一意义上,才能理解组织的本质1.3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一体化程度反映组织实际状况-2.组织是正式侧面与非正式侧面的统一2.1正式侧面与组织管理过程中技术性、规律性、必然性、一般性强的部分联系2.2非正式侧面与个性、心理特征、思维方式、风土文化、价值观念等部分相关2.3组织的正式与非正式侧面揭示了组织管理中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找到了问题的核心所在,为理解和把握现实的组织管理工程提供了有力武器。7.组织内部平衡组织内部平衡,指单独个体行为到集体化协作行为的环节,个体与组织整体之间的平衡。组织内部平衡是诱因与贡献的平衡,即组织提供给个人的可用来满足个人需求、影响个人动机的诱因必须大于或
11、者等于个人对组织的贡献,是诱因与贡献的平衡。8.如果实现组织内部平衡?组织内部平衡与下列几种因素直接相关8.1个人的需求、动机及其标准8.2诱因的分配过程8.3组织的效率(组织目标实现的程度)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组织内部平衡往往通过组织结构设计、人员配置、制度化管理、激励、领导、企业文化教化等多种职能活动实现。9.如何实现组织与环境的平衡?组织与环境的平衡,主要取决于以下几点9.1组织目标与环境状况的适应性9.2目标实现程度(组织效率) -9.2.1各种组织要素的协调性 -9.2.2协作过程中各主要侧面之间的协调性 -9.2.3组织内部平衡状况9.3组织平衡时内外平衡的统一 -9.3.1个人与组
12、织整体间的平衡 -9.3.2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平衡10.为什么需要组织动态平衡?10.1组织平衡不是一次性的、可以一蹴而就的10.2组织本身存在打破平衡的力量11.什么是管理?管理是组织中维持集体协作行为延续发展的有意识的协调行为。12.如何把握管理概念?管理概念建立在组织理论基础之上,管理的必要性来自于组织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管理概念的基本点包括:12.1管理是组织的特殊器官12.1管理的实质是协调12.3管理协调是有意识的协调12.4管理是维系集体协作延续发展的行为13.试述巴纳德管理职能思想和管理过程流派管理职能思想的区别与联系区别13.1巴纳德管理职能思想-建立和维系一个信息联系系统-从组
13、织成员那里获得必要的努力-规定组织的共同目标13.2管理过程流派管理职能思想-组织目标的设定和转化-确立和维系信息沟通系统-确保必要的活动-领导两者的联系两者瓜分角度不同、表述方式不同,但基本内容是相同的 第三章 企业和企业制度什么是所有权?所有权是指对主体拥有财富这一特定事实给予社会性认可和保护1.什么是企业?1.1企业是在一定财产关系支配下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行动的经济行为主体1.2企业是为了获取利润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劳动的独立经济组织1.3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2.试述企业的基本特征2.1是一个独立经济组织2.2财产支配关系(根本特征)2.3企业的目的是获得并不断增加盈
14、利2.4企业的职能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3.试述产权及其功能3.1产权 3.1.1一个社会所强制实施的选择一种经济品的使用的权利 3.1.2是由人们对物的使用所引起的相互认可的一种行为关系 3.1.3基本内容:行动团队对资源的使用权与转让权和收入的享用权3.2功能 明确规定产权主体队客体的关系,以及不同产权主体相互之间的关系4.私营企业的形态有哪些?4.1个人企业/合伙公司/两合公司/有限责任公司5.有限责任公司的基本特征有哪些?5.1公司部公开订购股份,不公开发行股票,不允许股份上市交易5.2股东凭公司签发的出资证明书,享有公司权益,参与公司经营管理5.3公司股份不能自由转让5.4公司账目不向社
15、会公开6.股份有限公司与有限责任公司的区别有哪些?6.1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本没有证券化不能流通,不可能成为一般投资对象6.2股份有限公司有2人以上200以下为发起人,其中须有过半的发起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有限责任公司由50个以下股东出资成立6.3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必须通过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有限责任公司可有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单独投资设立国有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第四章 决策1.试述管理职能中所包含的决策问题-计划 A组织的长远目标是什么 B什么战略能够最好地实现这些目标 C组织的短期目标应该是什么 D每个目标的困难程度有多大-组织 A直接向我汇报的下属有多少人 B
16、组织的集权程度应该有多大 C职务应如何设计 D组织应何时改组-领导 A如何对待缺乏积极性的员工 B哪一种领导方式最有效 C调整工资将如何影响员工的生产力 D何时是技法冲突的最好时机-控制 A组织中的哪些活动需要控制 B如何控制这些活动 C业绩偏差达到什么程度才算严重 D组织应建立何种管理信息系统2.阐述“决策人”模式的基本假设2.1机械人模式 组织成员是一定作业的生产工具2.2动机人模式 组织成员为了满足个人的要求、动机和目的而劳动2.3决策人模式 组织成员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而合理地选择手段的决策者 决策人的决策基础:学习、记忆、习惯3.简述决策的基本过程?(2007年简答题)3.1收集信息
17、阶段(信息活动)3.2拟定计划阶段(设计活动)3.3选定方案阶段(抉择活动)3.4对已选的方案进行评价(审查活动)4.决策的准则是什么?(满意决策的原则)4.1整体协同原则 开放系统4.2目标原则 确认目标4.3权变原则 随时调整5.如何例行问题和例外问题?5.1例行问题:先例可循,有政策和规则可依5.2例外问题:缺乏信息资料,无先例可循,无固定模式,最终解决问题可能需要创新。6.什么是程序化决策?重复的、理性的决策,有组织制定其决策的具体程序7.什么是非程序化决策?一次性的、非例行的、新的决策,需单独作出处理8.程序化决策的传统和现代技术有哪些?8.1传统技术A习惯B事务性常规工作,标准操作
18、流程C组织结构,共同的期望,分目标系统,明确规定的信息联系渠道8.2现代技术A运筹学,数理分析,模拟,电子计算机模拟B电子数据处理9.非程序化决策的传统和现代技术有哪些?9.1传统技术A判断、直觉、创造性B经验C经理人员的选拔和训练D设立专门从事非程序化决策的部门9.2现代技术A决策者的培训B编制探索式计算机程序什么是个人价值系统?个人价值系统是个人的思想、价值观、道德标准、行为准则等所构成的相对稳定的思维体系。10.影响决策行为的个人特质有哪些?10.1个人对问题的感知方式10.2个人价值系统11.群体决策的优缺点各有哪些?11.1优点 A前提可能比任何单个成员具有更广泛的知识和经验,能够提
19、供更完整的信息 B群体参与使人们更好地了解所指定的决策11.2缺点 A耗费时间 D全体个体成员要屈从压力C群体思维削弱了群体中的批判精神,损害了最后决策的质量第五章 计划与控制什么是计划?计划是事先对未来应采取的行动所作的规划和安排。什么是控制?控制是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偏离时予以调整和修正的过程。什么计划和控制系统?计划和控制系统是为了组织中各层次、各种类计划和控制行为提供基本程序和规范,调整计划和控制过程,对计划和控制工作作出基本安排和设计的系统。1.指定计划有何重要意义?1.1对计划者和本部门的意义 A通过对环境的分析研究,可以加深对环境的认识,减少工作的不确定和失误 B明确工作目标 C
20、确定当时必须采取的行动1.2对企业组织的意义 A计划制定过程同时是企业组织中信息沟通、相互了解和事前协调的过程 B形成企业总体计划 C通过计划制定过程中计划承担者与上级管理者的相互作用,为管理者施加影响提供了手段 D通过计划过程中在不同部门间进行协调和安排,可以从组织整体要求出发协调各部门的决策,是计划相处一个有机整体2.如何理解计划与控制的基础?2.1计划和控制得基础是信息2.2计划和控制过程背后同时会存在着多重信息流2.3计划与控制系统和企业组织中信息沟通体系之间,存在着双向影响关系3.计划系统设计应规定的基本的、共同的方面是什么?3.1计划制定者3.2计划范围3.3与资源配置的协调3.4
21、与业绩评价的协调3.5计划形式4.试述控制得两种形式及其各自的控制过程?4.1控制的形式 A直接控制 B间接控制(影响控制)4.2控制过程 A直接控制 -采取某种控制行动 -对控制行动的结果进行观察、测定 -将观察、测定的结果与应有的标准比较、评价 B间接控制 -确定应到达的目标标准 -作业人员对工作进行控制 -一定时期后,管理者对作业人员的成果进行观察、测定 -管理者将观察、测定到的成果与标准化比较、评价 -在比较、评价的基础上,管理者决定奖罚措施5.控制系统设计的主要项目有哪些?5.1目标变量。用来测定控制对象工作成果的指标5.2确定目标变量的测定方法5.3确定事前标准。反馈信息的内容通常
22、是标准与实际的偏差。5.4测定结果的沟通方式。产生反馈信息要以一定的方式把这些信息传达给进行控制的人。5.5事后评价标准的确定。指根据实际工作环境确定目标变量的水准。6.事前标准有何重要意义?(原则上不要求掌握)事前标准是信息反馈的源泉。实际与事前标准的差异反映环境变化的程度和控制活动的适当程度。由于将事前标准背后的控制努力和技巧以业绩的形式表示,作业人员和上级管理者可以在应有的控制努力和技巧方面达成一致意见。7.计划和控制如何协调?(原则上不要求掌握)作为控制系统的要素,计划输出是十分必要的;由于计划系统本身所具有的意义,与评价和控制结合起来使用十分必要的;计划应当作为直接控制得信息反馈源泉
23、,二计划对间接控制的作用在于根据事后评价对控制得约定。第六章 组织(重点)1.为确立分工协作的基本框架,必须确定哪五个方面的问题?(重点)1.1分工关系。 企业只用全面完成基本职能,才能实现预定目标,履行社会责任。1.2部门化。 把组织的全体成员分别归属到若干部门,将使协调工作变得相对简单。1.3权限关系。 有时管理者必须将决策权限授予下级,让其分担决策责任。1.4沟通与协调。 分工协作必须解决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协商,才能实现高效。1.5程序化。 程序化有利于加快工作进度,减少日常协调的工作量。2.分工会给组织带来哪些利弊?(2010简答,03年论述,重点必看)利益: 第一,可以使各种工作简单
24、化,尤其是现场作业的工作; 第二,使得每个从事专业化工作的工人都能掌握专业化的操作技能。弊端: 第一,带来工作的单调化; 第二,会阻碍组织内部人员的流动,降低对组织变化的适应能力; 第三,会助长组织内部的冲突3.组织结构设计必须认真考虑哪六个方面的制约因素?(重点)3.1信息沟通。 信息沟通贯穿于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信息是组织保持与外部环境联系的中介,组织内部各种关系都需要信息沟通。3.2技术特点。技术特点主要包括技术复杂程度和稳定性两个方面。技术的发杂程度决定组织的分工和作业的专业化程度,进而决定组织构成。从稳定性来看,较稳定的技术决定了明确、严格的组织结构;多变的技术,决定了有较强适应性的有
25、机的组织结构。3.3经营战略。组织结构的计划和调整要以经营战略为依据,并为实现经营战略服务。3.4管理体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企业将逐步成为独立的经济组织,使得其组织结构设计将面向市场,以提高效率为目标。3.5企业规模。各种企业的组织结构必须受制于企业规模的影响。3.6环境变化。任何一种组织结构都离不开一定的外部环境,组织结构必须与其保持动态对应。4.组织活动中经常出现且必须及时调整的问题主要有哪几个方面?4.1分工不合理,职位系统不清晰而造成的上下左右职责关系不明确,工作相互干扰;4.2信息系统不流畅,沟通不良;4.3决策周期长,行动迟缓,耽误时机,效率低下;4.4机构臃肿,人浮
26、于事,办事手续繁琐;4.5本位主义严重,部门间协调困难,不能形成有效的协作系统;4.6多头领导,不能形成统一的指挥系统;4.7授权不当,权责不对等;4.8组织缺乏创新,难以发展。5.事业部制组织结构有何优缺点?(重点,多选、简答)优点:第一,权力下放,有利于最高管理层摆脱日常行政事务,集中精力与外部环境研究,制定规划,专注决策; 第二,各事业部主管摆脱了事事请示汇报的框框,能自主处理各种日常工作; 第三,各事业部可集中力量从事某一方面的经营活动,实现高度专业化; 第四,各事业部经营责任和权限明确,物质利益与经营状况紧密挂钩。缺点:容易造成组织机构重叠,管理人员膨胀,各事业部容易忽视企业整体利益
27、。6.矩阵制组织结构有何优缺点?(10年考题)优点:第一,将企业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较好地结合,有利于加强各部门协作配合沟通; 第二,能在不增加机构和人员编制的前提下,将不同部门专业人员集中在一起; 第三,能较好的解决组织结构相对稳定和管理任务多变之间的矛盾,使临时性跨部门的工作变得容易; 第四,为企业综合管理和专业管理的结合提供了组织结构形式。缺点:组织关系比较复杂,发生矛盾后小组成员工作左右为难,成员工作经历会分散,受临时工作观念影响,对企业整体责任不明确。7.制度规范的种类和特点有哪些?种类:五类。企业基本制度、管理制度、技术规范、业务规范、个人行为规范。特点:权威性、系统性、科学性、无差
28、别性、借助强制力、稳定性。8.制定制度规范的基本要求是什么?(非重点,了解)8.1从实际出发。 制定制度规范要根据本企业业务特点、技术类型、管理协调的需要;8.2根据需要制定。 并不是为了制定而制定。8.3建立在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基础上。 必须保持和法律道德的一致性;8.4系统和配套。 要全面、系统和配套,基本章程、各种条例、规程、办法要构成一个内在的一致体系;8.5合情合理。 一方面讲究科学理性规律,玲一方面要考虑人性的特点;8.6先进性。 从本企业经验入手,引进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9.怎样制定制度规范?简述制度规范调整的情况。(非重点,了解)9.1步骤:提出 讨论和审查 试行 正式执行9.
29、2调整情况第一,与企业制度规范有关的国家法令、政策有变化,原制度出现与国家法令不一致的地方;第二,企业管理基本决策有大的变化;第三,实施过程中暴露出制度本身的不合理、不完善时。10.什么是制度化管理?制度化管理就是以制度规范为基本手段协调企业组织集体协作行为的管理方式11.简述制度化管理的主要特征?(08年考题)1.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明确规定每个岗位的权力和责任,并且制度化;2.按照各机构、各层次不同职位权力的大小,确定在企业中的地位,形成指挥链;3.以文字形式规定职位特性以及该职位对人应有的素质、能力等要求;4.在实行制度管理的企业中,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分离;5.管理人员在实施管理时候、有三
30、个特点:一是根据因事设人的原则,每个人负责特定工作; 二是每个管理者均拥有必要的权力;三是权力受到严格限制。6.管理者的职务是管理者的职业,按位取酬,享受晋升机会,忠于职守而不是忠于个人。12.制度化管理的优越性何在? 1.个人与权力相分离。摆脱了传统管理的随机、易变、主观、偏见影响,具有准确性、连续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2.体现了理性精神和合理化精神。规定了活动的进行方式,特殊活动的处理策略,尽可能减少依赖个人。 3.适合现代大型企业组织的需要。13.如何看待制度化管理与人性? 1.企业组织是由人组成的集团,人有很多情感因素,因此完美的制度化管理只是一种抽象; 2.企业组织不能变成一台完美的机器,也需要随环境变化调节自身的基本生存方式; 3.极端的制度化管理不可能也不理想,要谋求制度化与人性、活力的平衡。第七章 人员配置1.简述人员配置的重要性? 1.充分开发企业人力资源; 2.有效发挥组织结构功能; 3.提高群体质量,形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