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89.30KB ,
资源ID:6272721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27272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知识点.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知识点.docx

1、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知识点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梳理第一章 地球与地图一、地球的形状、大小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1)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且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2)站得高,看得远(登高望远)。(3)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月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4)麦哲伦环球航行;(5)卫星照片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

2、度与纬度的划分。纬线(纬度)经线(经度)形状圆(除极点外)半圆(两条相对应经线组成一个圆)长度1赤道最长,极点最短为0,度数越大,纬线越短;2同纬度的纬线等长等长 (约为2万千米)指示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起始线赤道(0纬线)(距南、北两极相等的纬线圈)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度数范围090(南北纬)0180(东西经)度数分布规律北纬(N):向北越来越大南纬(S):向南越来越大判定:纬度向北变大的是北纬N,向南变大的是南纬S东经(E):向东越来越大西经(W):向西越来越大判定:经度往东变大的是东经E,向西变大的是西经W特殊线(点)赤道(0)、南北回归线(23.5)、

3、南北极圈(66.5)、30、60、两极(90)本初子午线0、西经20经线、东经160经线、180经线划分界线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030N(S)为低纬度3060N(S)为中纬度6090N(S)为高纬度回归线和极圈是五带的分界线20W以东到160E为东半球,20W以西到160E为西半球(大大为西,小小为东经度大于160的都在西半球,小于20的都在东半球,其余东经E在东半球,西经W在西半球)4经纬网:准确描述一个地点的地理位置,例如北京:40N,116E注意: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其他地点位置的描述都由一经一纬组成,且要注明东西经南北纬(0纬线、0经线、180经线不需要方向)二、用事实分别

4、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地球自转地球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自西向东(俯视逆时针方向)周期一天(约24小时)一年旋转特点绕地轴不停地自转地轴始终倾斜66.5绕太阳不停地公转 引起现象昼夜交替(周期24小时)时间差异(东边比西边早)季节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和白昼时间长短不同;春:3、4、5月;夏:6、7、8月;秋:9、10、11月;冬:12、1、2月。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五带形成(各地一年中获得太阳热量不同,自北向南为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1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夏至与冬至:夏至是北半

5、球一年中白天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天,冬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南北半球相反。 日 期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南北半球昼夜长短春 分3月21日前后赤道南北半球昼夜平分夏 至6月22日前后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相反秋 分9月23日前后赤道南北半球昼夜平分冬 至12月22日前后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相反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2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3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终年寒冷;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气候

6、终年炎热;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重点图:P13图1.18,P14图1.19三、地图1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1)比例尺:比例尺的类型:文字比例尺数字比例尺线段比例尺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40千米1/4000000或1:4000000比例尺的计算: 。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越大,分数值越小,比例尺也越小;分母越小,分数值越大,比例尺也越大。比较比例尺的大小、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同样大小的地图比例尺表示范围内容大小详细小大简单读比例尺技巧:记住:1千米=10万厘米=100000厘米(1后面5个0)(2)运用地图辨别方向辨别方向:一般方法指向标法经纬

7、网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3)图例和注记 图例=符号 注记=文字和数字 识记图P18:图1.25 一些常用图例2地形图(1)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海拔相等的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图。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山峰一般用表示,等高线向高处凸出弯曲是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弯曲是山脊,两个山顶之间的较低部位是鞍部,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陡崖)(坡陡之处等高线密集,坡缓之处等高线稀疏)识记图P25:图1.37(3)五种基本地形的特

8、点:平原:海拔较低,200米,地面平坦;高原:海拔较高,500米,地面坦荡,边缘陡峻;山地:海拔较高,500米,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海拔不高,500米,起伏不大,坡度和缓;盆地:海拔没有一定标准,四周高,中间低。3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第二章 陆地与海洋1海陆分布:(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比例: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分布: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2)基本概念A大陆大片的陆地B岛屿四面被海包围的小块陆地(最大的岛

9、屿是北美洲的格陵兰岛)C.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三面被海包围,一面与陆地相连。最大的半岛是亚洲的阿拉伯半岛)D海指大洋的边缘部分E海峡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3)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识记P33:图2.6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亚洲(跨纬度最广)、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跨经度最广,海拔最高)、欧洲(海拔最低)、大洋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都在北半球都在南半球在东半球西半球欧洲,北美洲南极洲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北美洲,南美洲赤道穿过的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四大洋(面积从大到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全在东半球)、北冰洋(全在北半球,且跨经度

10、最广)。(太大印北)洲界: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与红海); 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和欧洲连在一起叫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分界线最长,自北向南分别是山、河、海(世界最大内陆湖)、山和海、海峡。】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与大西洋)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沟通了太平洋与北冰洋)南美洲与南极洲:德雷克海峡(沟通了太平洋与大西洋)欧洲与北美洲:丹麦海峡(沟通了北冰洋与大西洋)欧洲与非洲:直布罗陀海峡(沟通地中海与大西洋)2海陆变迁:(1)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运动(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三叶虫等:海陆)、海平面升降

11、(台湾海峡看到人类活动痕迹:陆海)、人类活动(荷兰填海造陆:海陆)大陆漂移假说:(魏格纳提出)2亿年前地球陆地是一个整体分裂分离七大洲四大洋:(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识记P42图2.22,图2.23,图2.24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a) 地中海 喜

12、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b)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阿尔卑斯山(欧洲):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喜马拉雅山(亚洲):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科迪勒拉山系(美洲):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处。 地中海将消失: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处 红海将扩大: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地区。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一、多变的天气1天气与我们的生活: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天气气候概念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区别1短时间 2经常变化 1长时间 2变化不大联系两者都是指大气的状况,气候是对长时间天气的综合2天气预报图(1)气象预报

13、图(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其越浓说明云层越厚,往往下面的雨就越大。P49图3.4(2)天气符号图:(识别常用天气符号P49图3.5)(3)天气预报图: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阴晴、风雨、气温和降水的情况。知道:降水的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气温是大气冷热的程度,气温的单位一般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风力和风向的表示方法。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力指风的大小。风矢:风向杆指示风向,风羽指示风力(每根长的代表两级风,短的代表一级风,一面风旗代表八级风) 污染指数与空气质量等级:指数小,质量好;级别大,质量差。空气质量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污染指数0505

14、1100101150151200201300300空气质量状况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严重污染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气温的变化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14时); 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会计算气温日较差。气温的日较差: 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气温的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则相反。(会计算气温年较差。气温年较差: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 。)2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读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等温线:同一时间气温相同的点连在一起组成的

15、线。(2)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P56图3.17影响因素气温分布特征纬度位置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海陆位置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地形因素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人为因素全球气温有变暖的趋势三、降水与降水的分布1降水的形成降水的概念: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雾、露、霜不是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降水的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暖湿气流上升运动)四、世界的气候1降水的季节变化(时间)全年多雨区:在赤道附近地带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

16、坡;全年少雨区:在内陆地区、两极地区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开罗;夏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40附近的大陆东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中国北京;冬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40附近的大陆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意大利罗马;常年湿润区: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全年受从海洋上吹来的西风影响的地区,各月湿润,雨量适中,如英国伦敦。2影响气候的因素和气候类型的分布(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试举例分析。纬度位置影响赤道地区终年炎热,而南极大陆则冰雪覆盖海陆位置影响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地形影响台湾岛台湾山脉东侧降水比西侧多(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

17、气候寒冷)(2)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 影响因素气温特征降水分布特征(四多四少)纬度位置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海陆位置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在温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地形因素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赤道附近;最贫乏的是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方是印度的乞拉朋齐(世界“雨级”);最少的地方是阿塔卡马沙漠(世界“干极”,南美洲的智利北部)

18、。 (3)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部、西岸的气候类型气候类型分布地区气候特点热带雨林气候南美洲、非洲、亚洲东南部的赤道两侧全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南美洲、非洲热带雨林气候两侧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全年高温,旱雨季分明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终年炎热干燥亚热带季风气候中纬度大陆东岸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温带季风气候亚欧大陆东岸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温带大陆性气候中纬度内陆(亚洲和北美洲内陆分布较广)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全年降水较少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欧洲西部分布最广全年温和多雨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19、,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广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高原山地气候分面在高原和高山地区夏季凉爽,冬季寒冷,全年降水较少寒带(极地)气候南北极圈内终年严寒少雨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一、人口与人种1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1)世界人口增长:从1830年到1999年,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人口所需时间逐渐趋短,这表明在这段时间内,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逐步趋快。2006年3月,世界人口总数已达65亿。(说明人口数据是一个动态的数据,也就是说是一个变化的数据。所以要说清楚人口数据是哪一年的数据,通常以最近一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为准。)(2)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A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和地区人

20、口自然增长率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就高。B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3)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 =总人口/总面积(人/平方千米),即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人口分布:a人口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原因:社会经济条件: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地区都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人类在这里聚居的历史悠久,农业发展较早;欧洲和北美洲这两个地区都是工业发展较早的地区,经济发达。自然条件:这四个地区都分布在中低纬度近海地区,气候较为适宜;同时,都在平原地区,所以自然条件都比

21、较优越。)b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寒冷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寒、热、高、干)。如撒哈拉沙漠大洋洲西部沙漠亚马逊平原北冰洋沿岸青藏高原(原因:极端干旱;过于湿热;终年严寒等。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合人类的生产和生活。)2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人口增长过多过快带来问题:交通堵塞、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生活贫困、环境污染、资源减少等。人口不断减少,停止增长带来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国家用于老年人的社会养老等费用增加等问题。采取措施: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

22、资源相协调。3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1)原因:a) 乡村人口增长造成劳动力过剩b) 城乡差别:城市就业机会、物质生活条件、文化教育等条件较乡村好。(2)带来的问题:a)一方面为城市提供大量的劳动力,有力地支持城市建设;解决乡村人多地少的问题。b)另一方面则可能造成城市人口过多而引发城市物质供应问题,城市就业问题,城市社会治安问题,城市环境问题等。4世界三大人种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1)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来划分。(世界上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2)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区:白种人:欧洲、西亚、北非、美洲、大洋洲黄种人: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北

23、美洲北部、南美洲的部分地区黑种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及大洋洲西北部(说明:三大人种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其次还有各人种混居区。人类肤色的深浅主要是太阳辐射造成的)二、语言和宗教(一) 主要语言的分布(见教材P78图4.9)1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2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洲。伊斯兰教:其教徒被称为穆斯林,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

24、部。(宗教建筑:基督教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 佛教寺庙,佛塔。)我国维吾尔族、回族多信仰伊斯兰教(在我国也称作回教或清真教),藏族、蒙古族多信喇嘛教(佛教中的一派)三、聚落:包括乡村和城市。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房屋道路修筑情况商店的多少学校的多少医院的多少有无农田有无果园有无鱼塘自然景观改变大小密集度高度乡村小(稀疏)矮少少少少有有有小城市

25、大(稠密)高多多多多无无无大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1)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环境因素:地形、气候、资源、交通等P82图4.12(2)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当地气候特点民居的建筑特点因纽特人的冰屋严寒冰块构筑,低矮,无窗,门小,墙厚,保温性好。黄土高原的窑洞干燥,冬冷夏热利用厚厚的黄土层,挖凿成窑洞,冬暖夏凉。傣族竹楼(高架屋)潮湿,炎热多雨双层,楼上住人。凉爽,通风,防潮。新疆的平顶屋干燥,风沙大平顶房,屋顶可以晒庄稼。西亚的乡村炎热,干燥墙厚,窗小。减少白天太阳热量的传入和热风。(3)保护世界遗产的意义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

26、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如果不加以保护甚至任意破坏,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1国家和地区:世界的国家和地区 -220多个(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a) 面积居世界前六位的国家: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面积最小的国家是梵蒂冈。b) 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1个。其中中国和印度人口超过10亿。(中国人口最多,印度居第二位)c) 地跨两洲的国家:埃及(亚非)、土耳其(亚欧)、俄罗斯(亚欧)、美国(北美、大洋洲)d)领土:国界线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的总称。e)国界:是地图上一国与邻国或公海之间的界线。它用来划分国家间各自行使主权

27、的范围。国界是人为划分的,有的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来划分,有的依据民族、语言、宗教等来划分。(如:南美洲的阿根廷和智利以安第斯山为界;美国和加拿大东部以湖泊中心为界,西部有一段以纬线为界,有一段以经线为界。)f)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1)划分:依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亚洲的日本等。发展中国家主要分部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目前,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2)运用数据和实

28、例,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差异。 (南北差异) 课本P91 图 5.4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比较”地图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口约占世界的1/5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的4/5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的3/4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的1/4生活、教育水平高人口高增长生产力高度发达生活、教育水平低,以第一产业为中心(3)知道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部(澳大利亚、新西兰例外 在大洋洲) “北”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南部 “南”“南北对话”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在经济、政治上的商谈。“南南合作”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3国际合作联合国:世界最大的国际组织(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宗旨:“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有6个主要机构,5个常任理事国(中、法、俄、英、美)世界贸易组织(WTO):总部 瑞士日内瓦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和平、友谊、进步”亚太经合组织(APEC)东南亚国家联盟欧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