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4.51KB ,
资源ID:627147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27147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思考论文.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思考论文.docx

1、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思考论文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实践过程中创造的文化,它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思想和智慧的结晶。传统文化对中国行政管理的影响体现在方方面面,虽然现代行政管理起源于西方,但中国是一个传承传统文化的国度。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研究传统文化对中国行政管理的影响,是使传统文化朝着更有利于现代中国行政管理制度发展的有效方法,两者相辅相成,构建一个和谐、高效的行政管理制度。本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以及基本特征进行阐述,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行政管理的积极影响,指出现代行政管理建设中中国传统文化运用具有巨大意义,最后对在现代行政管理建设中中国传统文化的运用

2、提出建议。【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行政管理;影响一、绪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不断加速,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日益增强,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融合、共生互动,同时更加密切与科学技术的结合。当前,经济发展对其文化含量的要求日益提高,文化建设亦显示出其越来越强的经济功能,文化成为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特别需要文化精神的丰富底蕴,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文化,如何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

3、,就成了无法回避且必须认真探讨的重大问题。基于对历史认知我们都了解到,我国传统文化曾推动了,也曾阻碍过民族、国家的发展进步,而当代中国社会又正在经历着最激烈的社会转型,这就使我们不得不重视文化因素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受传统文化浸染最严重、最顽固,也是改革最艰难的应该就要属国家行政文化了,精华与糟粕并存的传统文化对我国行政管理的影响造就了我国现阶段有着中国特色的行政体制和行政文化。现阶段,“求官”、“保官”、“以官牟利”的官本位特征、重权威等等这一系列现象也与传统文化因素对现代行政的影响不可分开,所以对传统文化进行认真辩证的梳理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对传统文化加以批判的继

4、承,才能更好的发扬传统文化的优势,才能更好的构建现代行政文化,从而不断加快和完善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1.2研究综述对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思考, 可以说是一个老话题了, 许多文化人对此有过相关的讨论。在经过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中体西用”之争、20 世纪上半期的“中西文化论争”和 20 世纪 80 年代兴起的“文化热”之后, 现在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也一直在持续。对于现代化的内涵, 不同的学者也有不同的解释。有的认为现代化就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演进;有的认为现代化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还有的认为现代化就是西化。例如, 谷士发写道, 现代化是一个世界历史范畴, 一方面是指自工业革

5、命开始以来欧美社会的转变;另一方面是指这种欧美现代化对世界进程所产生的影响。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原因, 大多数学者有比较一致的看法, 认为既有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冲击和碰撞的外部动力, 也有我们本身建设社会主义的内部需求。张志伟写道, 外部动力来自经济全球化趋势所带来的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冲击和碰撞, 内部动力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求, 其中最根本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李宝艳则写道, 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的根本动因有三个方面: 一是从显性的层面看, 西方文化的渗透为中国传统文化转型提供了外部动因;二是从隐性的层面看,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活力在中国文化现代化中起了

6、积极作用;三是从最本质的层面看, 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的最根本动因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对于传统文化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标, 都认为是铸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一文化是民族优秀文化、革命文化、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体, 其先进性集中地表现在, 它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张国栋写道,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主要特性是: 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性, 保持与时俱进的创新性, 坚持民族特色的独立性, 与外来文化融合的包容性。而尹世洪则认为,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

7、基本特征可概括为: 它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 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一个矛盾运动过程, 一个整合创新过程与一个主体完善过程。对于中文传统文化的现代途径,黄宝生指出传统文化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需要尽快用现代科学手段、方法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向多学科乃至文理结合方向发展。面对传播媒介革命,需要在大众接受层次上消除其语言障碍以计算机技术、信息传播技术作为继承发展改造传统文化的技术手段。通过纵向比较分析, 尽管各家观点不一, 纷纭复杂, 但只要处在“中国文化西方文化”这样一个二元对立的僵固思维模式中, 就无法超出儒学复兴论、全盘西化论、中西融合这三种不同类型的文化理论。大多数学者是从批判、继承、超越这三

8、种途径进行分析的, 路径也比较单一。另一方面, 通过横向比较分析, 大部分学者又是对内涵、关系、途径等问题的简单重复, 而没有积极地开拓视野, 跳出这种僵化思维的束缚。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2.1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主张天人协调,这种思想主要表现在道家文化中。庄子曾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便是这个意思。当然,由于文化的相互交流,吸引,儒家经典也有此体现,如易经里提出的“与天地合其德” 等。这对中国人们的心理有着很大的影响,主张人和自然能够和谐共处的精神追求。这种思想,至今有着积极意义,对于解决工业化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有着重要启示作用。2.2以人

9、为本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以人为中心,强调天地人三才以人为本。重视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所以中国传统文化重仁、礼,不重法,强调内在自觉。这种思想以儒家为代表,“人事为本,天道为末”,是其人本思想的精髓所在。以至后来的宋明理学也力倡人本主义,使之影响很深。人的价值实现放到伦理政治中是表现道德的人本主义,是放到整体大局上去考察。政治上的“尊尊”,血缘上的“亲亲”,政治与亲缘关系在古代社会相辅相成,共同控制社会的运转。从人文主义精神出发,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众为帮本的民本思想,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2.3刚健有为的精神这是中国人积极的人生态度的最集中的价值提炼。是孔子首先提出来的,他说:“刚毅木纳近仁”

10、,也是儒家一个重要理论成果。但最精典的表述是易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一精神,可谓影响深远,至今仍能激发人们的雄心壮志。它强调独立 一人格,保持自尊自重和高高的气节,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不为物质利益所驱动,不为强暴而屈服,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精神,激励炎黄子孙为振兴中华而奋勇前进,这是一种“大丈夫”的品格思想。中国传统的优秀的基本精神还有很多,如“贵和尚中”、“中庸”、“宽厚”、“务实”精神等等,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这些基本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在中国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功能,它对于凝聚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对中国人民的精神激励、对中华一体

11、化文化的价值整合都起着不可或缺的非常重要的功能。传统文化的精华作为人们的行为准则,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内在思想力量,这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体现在它的民族精神上。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3.1中国传统文化根植于农业社会中国传统文化是根深于相对长期稳定的封建农业社会的。随着国家制度不断稳定和发展,造就了中国传统文化是来源于、发展于、服务于封建经济和封建统治的,具有比较完备的发展体系。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和提倡的文化是有本质的区别的。我们知道,农耕社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摇篮,长江、黄河孕育了封建单一的小农经

12、济。这与近现代工业社会的文化或者是游牧民族的文化有很大的不同,这是历来中国社会都是重农轻商的根本原因。并且形成了 “家”为单位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的社会意识形态。所以,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来看,可以揭示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特征,这是由于生产关系决定上层建筑与社会意识形态所致,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充分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总的特征和基本精神。3.2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核心。伊.从横向流派上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多元复合的综合型文化。中国幅员辽阔,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众多民族共同生存,共同发展,各类民风习俗、交往礼节和部落文化交错发展。一方面,区域文化存

13、在较大差晃,另一方面,文化的大一统并没有抹杀民间地方差异文化的共存。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形态呈多样性。除了主流儒家文化之外,还有春秋战国发展起来的道家文化、法家文化、墨家文化、佛家文化等在“百花齐放”的时期,文化发生冲撞、交流和融合。它们在不同程度和不同方面对华夏民族的共同心理和文化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虽然在汉代以后,儒家渐渐成为中国文化的正宗和主流,伍在其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也大量吸取了其它文化的符合自身发展和完善的东西,比如,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这样儒家的理论不断完备和精致。但反过来,儒家文化也对佛、道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使其在发展的过程中融合和借鉴儒家的文化为

14、我所用,不断适应其生存的环境。所以中国传统文化是多种文化形成共存的。3.3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循环性由于中国封建社会上下延绵数千年,治乱交替,往复循环,朝代的替换仅仅是权利支配集团的更替,其政权制度仅仅是向前略微修补完善,而政权组织形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因此,传统文化大多都是继承下来而未出现大的层面变更。内容丰富、内涵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由史前萌芽、西周奠基、春秋战国形成到后世的发展演进过程,中华民族特殊的地理环境、家国同构的宗法制度、人本取向的文化精神以及以农业为支撑的经济背景等造就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品质。3.4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伦

15、理性中国人骨子里的家庭观念极深,相比而言,社会人的概念明显不足。我们普遍重视伦理关系,而容易忽略了个人价。因此从中国人内心观念角度来讲,中国传统文化是伦理型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伦理型的特征主要是源于中国古代社会宗法制度的完善和长期存在所决定的。中国对血缘关系格外注重,“亲亲”、“孝悌”观念深入人心,根深蒂固,这种社会心理在理论上表现为伦理道德学说,并且成为中国文化的重心。古代先贤老子、孔子、庄子等所传达的三纲五常以及价值观是重视精神而轻物质的,“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士不可以不弘毅”等等名言都说明了这个问题;在以道德为判断标准的中国,重视感性思维而缺乏严密的逻辑思

16、维,轻拖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巨大优势,最后导致国力相对落后。重人的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是对人们进行精神压迫的理论之源。四、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行政管理的积极影响4.1对管理理念的影响现代行政管理的理念起源于西方国家,西方国家的管理理念更注重的时效性,具有较强的制度性和规范性,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的管理理念多是刚柔并济,既有较强的制度性和规范性,同时也不缺乏人性化的一面。我国一直强调要建设和谐社会,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一种是以礼夫人,以礼安邦,凡事都是讲求个情、理、法。情在先,主要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凡事都要有情有理。当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管理理念同样也深受到传统

17、文化的影响,依然注重人性为本的管理理念。在管理中,管理者以弟子规中的“正己化人,诚敬谦和”作为进行管理的座右铭,使得管理具有较强的文化性,管理氛围变得更加和谐。4.2对管理目标的影响管理目标的设定往往是与利益直接挂钩的,这样就使得管理目标变得狭隘,管理目标的制定应该是符合现代化社会进程的发展的,要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需要的,要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需要,更要符合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所以在制定管理目标的过程中不能只是为了眼前的利益制定相应的管理目标。当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行政管理进行衔接时,管理的目标就会受到文化的影响,当受到儒家文化影响时,管理目标就会变得具有人性化的管理,不在只是可以追求利益

18、的最大化,更多的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更适合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目标制定。当管理受到法家影响时,管理目标就变得更为谨慎,具有较高的规范性,并会因为蝇头小利而降低管理目标,坚持遵守规范性,拒绝越雷池半步。当管理目标受到道家影响时,管理目标就变得更具备道德性,坚持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制定具有道德性的管理目标。4.3对管理过程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行政管理的影响在于,中国传统文化必然要与管理过程进行相融合,这是根据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要求所进行的。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过程的要求就是进行和谐社会的发展,这就相当于道家思想所提出的“无为而治”,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将更多的实至权利下放到个人手中,这样会更为有效的发挥各

19、个环节的管理机制,更为有效的提高整个管理过程的能力,进而提升管理的实际效果。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强调“人性可朔”人的性格都是会根据周围的人或事物发生改变的,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运用的手段是完全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的,所以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根据不同事件的特性进行具体的管理措施。中国传统文化对管理过程的影响在于,更好的强调了管理,但是在管理过程中又不会失去社会发展的根本。五、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加强现代行政管理建设5.1增加对传统文化内涵的了解,提高行政管理意识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说博大精深,“儒家、法家、道家”更是各有千秋,作为行政管理者应该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了解,学习中国传统问题的精髓所在

20、,更多的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而不是看见别用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那我也跟着学。重点要了解懂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要学习“儒家”文化中的“礼乐、仁义、忠恕、中庸、德治、仁政”。通过了解其内容来更好的融合到现代行政管理中,有效的提高现代行政管理的意识。学习“法家”文化的“依法治国”,通过法律的保证更好的进行提高现代行政管理的意识。学习“道家”思想的以道、无、自然、天性为核心理念,认为天道无为、道法自然,其根本内涵则是“无为而治、以雌守雄、以柔克刚”凡是都要讲求方法,进行现代行政管理同样也需要方法,提高进行现代行政管理的方法意识。5.2营造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和谐关系,实现管理目标“儒家”文化中提出中

21、庸之道,中庸之道指的更多的是自身的修为,管理者自身拥有了良好的修为,才能更好的进行管理,中庸中指出,人要中正,不偏移,作为管理者要对每个被管理者都一视同仁,公平对待,不能心怀不善,要平和的对待所有被管理者,这样才能更好的维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和谐关系,使得现代行政管理中最终要的环节人与人间有和谐的关系。管理者要坚持正确的管理方式,不能被外界轻易的改变自身的管理思想,要坚持凡是都以被管理者的利益作为大的前提条件,实现现代行政管理的和谐发展目标。5.3坚持以人为本,完善管理过程体系在进行现代行政管理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21世纪最有价值的不在是高科技板块,也不再是传统的技术天下,更为重要的是

22、人,所有的科学技术,都是由人创造出来的,只要有人就能拥有未来,人的作用已经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进行现代行政管理的最终目标也是要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体系。做为现代行政管理人员一定要坚持行政管理就是要以人为本,满足人类的需求是最好完善管理过程的体系,坚持人的管理,根据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和谐的管理模式,以大众的利益为最大的利益,舍小家顾大家,发扬大无畏精神,充分做到以人为本完善管理过程的相关体系。六、结语在现代社会,我们必须以现实的社会实践为出发点,以传统文化中的尺度理论作为依托来进行文化的转型和新的文化体系的建立工作。我们不能否定将儒家思想作为核心理念的中国传统文化所具备的时代意义和对我

23、国的积极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多面性、一体性以及沿袭性让人们形成了深入解读、发展和完善现代行政管理一个重要前提;其内在的理念同样是构建和传统文化新体系以及价值新体系无法替代的宝贵财富。制度同文化不同,它存在优劣的区分,然而文化却是制度构建的基础。中国封建社会就是以儒家等级文化作为基础建立了封建专制制度,“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等级思想让封建专制制度具备了合法性。孔子以“仁”为基础提出了 “恢复周礼”的思想,但是孔子并没有给出如何让“仁”与“礼”相辅相成的策略,即人民如何遵守“礼”进而实现“仁”的要求,又如何以“仁”为基准遵守“礼”,那么其答案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我国在长久以来的发展过程中,其国家利

24、益高于个人利益的传统能够促使人们做到热爱国家、团结友爱、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这几点,而且这种传统至今都在激发着人们。不过,鉴于物质利益和道德思想息息相关,因此脱离人的基础需求和个人利益的思想以及道义的理论是毫无现实意义。而后,“存天理,灭人欲”这种反人道的儒学思想被宋明理学提出后让人的思想、个性都受到了限制,从而导致中国思想的保守、落后,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同中国相比,西方管理学是将完善管理方法以及不同时期内的实践活动,并侧重实际操作结果,而我国进行管理时多侧重于对于人管理和分配,因而可控制的标准不明确,但从另一个允度上看更具柔韧性。当下,我们普遍倡导“经营人性”,在开始思虑并研

25、究其内涵时需将“人性”这根本意义作为基础,这样才能充分认知可持续发展以及行政管理良好的运行模式。因此,在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管理模式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学习西方制度化管理的优势,实施组织化、科学化管理,还要吸取中国传统文化及我国管理思想的精髓,“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如今,我们必须面对这个具有现实性且亟待解决的课题,即如何充分利用并发挥资源的价值。我们必须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的各自特点,取长补短,以传统文化为内在涵义,以现代管理科学为手段,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出发,建立具有自身特征的“中国式管理”,才能在当下的现代行政管理领域利于不败之地。道理很容易理解,管

26、理必须以我国人民的幸福感和自身价值观为基础,这样才能收获成功。参考文献1马乐.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思考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第8期. 2刘志国.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D.山东大学,2007. 3王艳华. 论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生活的价值D.东北师范大学,2002. 4王旭玲. 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的现代思考J. 东岳论丛,2003,第4期. 5王志峰,宋敏. 略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管理意义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第1期. 6孙琳琼. 论中国传统文化关于人的现代性问题J. 求索,2012,期3期. 7肖永明,戴书宏.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创新J. 长

27、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第2期. 8伍文彬.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思考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第7期. 9莫敏.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价值J.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第2期. 10牟艳娟.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解读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第2期. 11关连芳.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思考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第6期. 12屈燕妮.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文化构建的影响J. 企业经济,2008,第2期. 13王文兵,李金齐.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处境J.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8,第3期. 14熊黎明.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28、J. 云南社会科学,2001. 15王瑞. 中国传统文化与我国现代企业文化的构建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 16王秀良.试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第2期. 17张丽璇.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理性思考J. 黑龙江史志,2009,第8期. 18戴锦秀.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第2期. 19孙文顺,张长江.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的思考J. 改革与开放,2009,第10期. 20丁艳.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演绎D.中央美术学院,2009. 21赵志峰. 中国传统行政文化的现代行政价值研究D.山东大学,201

29、3. 22朱学军.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理性思考J. 济宁学院学报,2011,第1期. 23朱思阳.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导向作用研究J. 金田,2014. 24关连芳,吴宏. 中国孝文化的现代思考J. 理论观察,2010,第6期. 25刘逸夫. 论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行政管理的影响D.湖北大学,2014. 26陈阳,阎红.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J. 青春岁月,2012. 27张野萍.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契合中的文化构建D.延边大学,2012. 28李洋. 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中国现代行政文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9. 29周俊华.中国行政文化的历史传统与现代重构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第5期. 30汤妮燕.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行政管理的衔接研究J.今日中国论坛,2013,第13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