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0 ,大小:322.07KB ,
资源ID:626953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26953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沪教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四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沪教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四格式.docx

1、沪教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四格式日期: 2013-02-21 执教:宁治会课题 小复习 教时 第1课时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一位数乘除两位数、三位数的计算方法。2.复习巩固两步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方法。重点1、能正确,熟练的进行两,三位数的计算。2、对两步计算试题的计算顺序有明确的认识。难点1、能正确,熟练的进行两,三位数的计算。2、对两步计算试题的计算顺序有明确的认识。教具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复习引入二 新授三小结四巩固练习首先,做一组口算题目。426= 4206=728= 72090=907= 806= 254= 987=1.多媒体展示书本P2页下方的未涂色拼图。

2、引发兴趣。2、出示题目 3出示题目要求并将答案所在的格子涂成与问题相同的颜色,你得到了什么图案?归纳:这些计算都是我们上学期学习的乘除法计算,按照不同的顺序,我们一定要记清楚运算顺序才能找到正确答案。想一想,你能给上学期我们所学的计算分分类吗?根据上面的题目。小结:计算式题时,我们要能够将口算、笔算、推算、巧算综合运用,针对具体题目,要全面审题,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对于结果,也要能适时利用估算及时发现明显的错误。讨论计算方法。4206 口算或推算768 口算或笔算 9363 口算472133 先乘后加,可以口算、笔算或者巧算结合计算:28867 47213393874522276学生竞赛根

3、据题目要求完成计算题目说出计算顺序涂色,猜一猜是什么?总结并得出“用一位数乘与除”和“两步四则混合运算式题”这两种题型说出你的方法和计算顺序计算题很枯燥,设计口算比赛学生在这愉悦的教学氛围既复习了知识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通过计算,和按要求描出正确图形,使学生感知认真审题和细心计算的好习惯.让学生对计算题目进行分类,展开对上学期乘除法的题型和易错点进行总结,为新学期做好巩固和铺垫.板书设计计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 教后反思优点:1 本节课是复习课,通过学生的计算比赛提高学生计算的兴趣,从分类中回顾上学期的知识,从画图中涉入情感态度的体验,让学生认识到审题的重要性。缺点:本节课在设计上是直接让学生

4、展开计算竞赛,照顾学生层面不够,对于大部分学生起到复习的作用,但是却没有对后进生的巩固学习,所以,以后在设计上要能多方面,多角度的设置课堂教学和习题训练。日期: 2013-02-22 执教:宁治会课题 带小括号的四则运算 教时 第2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带有小括号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用小括号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策略。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的习惯。重点掌握带有小括号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难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用小括号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策略。教具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

5、节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复习引入,创设情境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有关混合运算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一组口算题:262410 2487 6455 8942同学们说的很好!这节课,我们再次来到“青青草原”,看看还有什么数学问题等着我们来解决。前两题属于什么算式,运算顺序怎样? 后两题属于什么算式,运算顺序怎样?首先结合具体式题回顾不带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其次,“青青草原”这一连续情境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2、结合情境,探究新知三 、巩固练习四小结出示例子 一堆48千克的草料,老黄牛吃了15千克,剩下的平均分给3匹小白马,每匹小白马吃了多

6、少千克草料?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需要找出什么?怎么求解?同学们分析的很全面,下面我们就这个分析列出式子.选取几个学生的式子方法一 48-15=33(千克) 333=11(千克)综合算式:48-153(48-15)3归纳: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小括号作用大,用上括号才会先算减法再算除法,满足题目意思,做出正确答案。(1)426124(2)426(124) 经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又重新认识了小括号在四则运算中的作用,它就像一把锁,只有打开它我们才能计算其他的部分。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在全班汇报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学生展示交流: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

7、方?为什么两题的运算顺序不一样呢?请学生先讲运算顺序,然后独立计算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弄明白两点:求问题需要的条件;怎么找出这个条件。为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题思路做好铺垫。在正确与错误算式的对比中,引导学生发现如果不带小括号就出现了和题目意思不吻合的情况。认识到列综合算式时引入小括号的必要性,感受括号的实用价值。从无括号到有括号,对运算顺序进行分析和比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括号的认识。联系具体情境进行比喻,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板书设计教后反思优点:1、将理解运算顺序融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教学中充分运用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

8、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在正确与错误算式的对比中,认识到了引入小括号的必要性,感受括号的实用价值。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对比由学生自己归纳出带小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印象更加深刻。2、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对比、分析,强化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括号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缺点:1.存在操之过急的现象,学生在第二种解法的时候,出现了没有小括号就直接计算的情况,这时候应该让学生说一说可不可以?为什么?2 学情分析不够,我觉得学生对于递等式计算应该没有障碍,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确有学生对于不参与计算的数怎么办,运算顺序的错误。感觉基础不行 日期: 201

9、3 -2-25 执教:宁治会 课题 面积的估测 教时 第3课时教学目标1、能用数方格的方法估测出不规则平面图形的的面积。2、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估测活动的过程,初步体会“四舍五入”的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激励学生大胆思考、积极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与同学交流探讨,分享重点体验用一个标准的方格(面积单位)来进行测量的必要性。难点判断哪些格子“小于半格的可以舍去,大于等于半格的算一格”。教具准备课件、透明厘米方格纸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 复习引入二、探究新知求下面图形的面积(每一小格表示1cm2)出示图片: 上海的秋天师:秋天一到,上海的许多树的树叶飘落了

10、,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树叶,(课件出示:一片树叶)它是一个不规则的图形,面积如何算呢?这就是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的内容。师:先指一指树叶的面积是哪一部分?(拿出事先准备的树叶摸一摸,指一指)师:求这片树叶的面积,你们发现与上学期学习图形的面积时有什么不同? (上学期所学的平面图形是规则的图形。有的能通过公式进行计算,像长方形、正方形。有的能通过用方格数出来。这片树叶的周围是凹凸不平师:这一片树叶的面积有多大?可以用厘米透明方格纸来计数) 课件演示:在树叶上摆放透明的厘米方格纸),发现出现了一些什么情况? 还是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的方格进行计数树叶有的在透明的厘米方格纸中,出现了满格、半格,还出现了大

11、于半格和小于半格的情况。)先来数一下整格的:31格。余下的怎么办?生活中我们可以大于等于半格的算一格,小于半格的可以舍去不算。想一想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有的多算了,有的不算,抵消后就相差不多了。)我们来统计一下吧!(拿出教师事先准备的纸:树叶图)回顾课本面积的计算方法同学积极思考、大胆猜想,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思考。全班讨论哪一种方法好,为什么?动脑筋,想办法请学生大胆思考,畅所欲言,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以生活情景引入新课.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观察比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从而对本节课增加兴趣.放手让学生观察、思考、计算.寻求计算方法,充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

12、有收获。三 巩固练习四 小结为什么这里要说树叶的面积大约为?(因为有的多算,有的不算,算出的面积不是准确数)小结:今天我们通过学习面积的估测,你们又有什么收获?(不规则的图形我们也能进行计算它们的面积:用厘米的方格去数,当有不满一格的采用:“小于半格的可以舍去,大于等于半格的算一格”的原则去计数。)练一练 估测下面图形的面积小组讨论填写,汇报通过对不规则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学习,引出面积的估测概念.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在练习中.锻炼独立计算的能力,检测学习效果并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板书设计教后反思优点:1.教学环节做了一些调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先通过数格法,让学生计算基本图形的面积计算掌握

13、基本的方法, 然后出示“树叶”然后求面积,原来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于是学生对于新方法的探索欲就提高了。缺点:在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方法教授之后,在作业中出现很多不规则的图形。这种都不太重视,认为只要教会学生估计的方法就好了,反正结果是近似值。其实不然,这个内容主要是以方格图作为背景进行估计与计算的,确定一个近似的基本图,通过对基本图形面积的计算,估计出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这种方法更有助于学生形成较为丰富的空间观念日期: 2013-02-27 执教:宁治会课题 平方分米 教时 第四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面积单位dm2,建立1dm2的直观表象,知道它的写法。2、知道dm2与它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14、,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重点认识面积单位dm2,知道dm2与它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难点会进行dm2与它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单位换算教具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复习引入二 探究学习二、 巩固练习四 总结回顾:上学期我们学习了“面积”的知识,什么是面积?已经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面积。 平方米 m2 平方厘米 cm22、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认识新的面积单位平方分米(揭示课题)。(一)探究1平方分米与1平方厘米的关系师:我们已经知道,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那么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

15、少?师:1平方分米有多大呢?(用手势感悟一下)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表面大约是1平方分米?2、1dm2与1cm2之间的进率出示:由边长为1cm的正方形组成10x10的正方形。A、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B、1平方分米与100平方厘米哪个大?为什么?师演示,分析、因为1分米=10厘米,所以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也可看作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1分米1分米=1平方分米10厘米10厘米=100平方厘米师:想一想求的是同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为什么会出现两个答案,而且两个答案都是正确的?小结:用的面积单位不同。那么,我们可以知道平方分米与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二)1m2与1dm2之间的进率问:请

16、同学们想想1平方米与1平方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用什么方法可以验算你的想法是否正确呢?师讲解分析: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米,而1米=10分米,所以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可看作边长是10分米的正方形。1米1米=1平方米10分米10分米=100平方分米小结: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1、在( )里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1)一间教室的面积大约是45( )(2)一块地砖的面积大约是4( )(3)小胖的手掌大约有100( )(4)小巧卧室的大窗户面积大约是1( )(5)课桌面的面积约是24( )2、填一填2dm2=( )cm2 600m2=( )dm2 7m2=( )cm21200dm2=(

17、 )m2 3000cm2=( )dm2 ( )dm2= 900cm2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dm2与cm2、m2之间的进率是怎样的?想一想,我们所学的面积单位学生自由答,也可同桌交流同桌互相讨论,然后交流想法。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汇报。根据生活常识,填写面积单位回忆面积单位和面积的概念,强化学生对面积的认识.为平方分米和面积的进率组铺垫.通过步步推理的方法引入面积单位的进率,是学生从情感上接受。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更加深化学生对面积单位大小的认识。板书设计教后反思优点:1、在教学中,初步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概念。让学生对于长度、面积、体积三种单位有初步的认识,让学

18、生形成准确鲜明的表象。2、 通过边长1cm和1m、1dm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来推算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易于学生接受。缺点:1、对于新学的知识操练不够,学生虽然对于进率记忆深刻,但是对于大到小,小大到的单位换算并不熟练。 2、部分学生由于基础问题,对于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分别不清,所以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尽量的补差。对于这项工作不能放松。日期: 2013-2-28 执教:宁治会课题 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时 第5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弄清图形的组合关系。2、通过割、补的方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3、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以及合理解决问题的能力。4、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19、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体会数学的价值。重点能正确合理地求组合图形的面积。难点弄清图形的组合关系,准确判断分割后图形的尺寸。教具准备简单图形的纸片、剪刀、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情景导入二、探究新知三 巩固练习课件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师:草坪上有很多小朋友在玩,看看这两块草坪分别是什么形状? 师:现在要求它们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呢?1 标上相应尺寸。师:求图形的面积必须要有相应的尺寸,请看!2 课件出示: 10dm 4dm5dm师:现在能算了吗?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10*5 =50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44 =16(dm2) 刚才小朋友们回答的非常

20、好,老师准备奖励大家,邀请你们到游乐场去玩,好不好?(出示游乐场的课件)穿过这两块草坪,我们来到了游乐场,看有很多的小伙伴!小熊猫乐乐想考考大家,游乐场的草坪是什么形状呢?尺寸,请看!这是游乐场的平面展开图,你有什么方法可以计算它的面积吗?把你的想法和解题思路写在练习纸上,看看谁想的办法多?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方法四:小结:计算组合图形面积时,我们可以通过“割”、“补”、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先割后加。先补后减5讨论:对于以上的五种方法,你喜欢哪种?不喜欢哪一种?为什么?结论:用割补法计算组合图形面积时,要注意分割出的图形不宜过多,尽可能分割出少的图形进行计算。无论用“割”或“补”的

21、方法,关键必须找到相应的尺寸。课件出示小胖家的平面图:小胖想在他家客厅铺木地板,需要买多少平方米的木料?(单位:米 4 4 3 34 10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左右同学各口算一题。学生汇报: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组内讨论交流方法汇报交流,师板演。通过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学生熟悉的环境出发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简单计算,到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引发学生认知好奇,激发学生能动性.通过学生组内探究,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发散思维.通过练习夯实学生本节课基础知识.四、总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板书设计割:S=S长方形+S长方形 割:S=S长方形+S长

22、方形 =32+83 =53+53 =6+24 =15+15 =30(m2) =30(m2)割:S=S长方形+S长方形+S长方形 补:S=S长方形-S长方形=32+33+53 =85-52=6+9+15 =40-10=30(m2) =30(m2)教后反思优点:1、本节课我从学生喜欢的复习方式引入组合图形,在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究中,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不为做题而做题,而是善于归纳方法,思维在探索中不断提高。 2、本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大胆尝试放手,相信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给足学生时间和思维的空间,尽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3、缺点:本节课也有一些遗憾,就是有的学生观察组合图形的方法不够灵活,有的学生在计算中总是粗心没有认真准确的找到分割之后的长度,这些不足将在以的的学习中不断改正,使他们能灵活、正确地求组合图形的面积。日期: 2013-3-4 执教: 宁治会课题 速度、时间、路程 教时 第 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速度、时间与路程。2、知道速度是复合单位,会正确读写速度单位,知道其表示的含义。3、理解速度和时间、路程的关系。4、让学生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1、认识速度的单位,会正确读、写,知道其含义2、理解速度和时间、路程的关系难点正确理解速度的含义。教具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

24、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复习旧知三、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三、巩固练习1、小象用9秒跑了18米,它每分钟跑多少米?2、6支圆珠笔72元,每支圆珠笔多少元?1、路程相同时,比时间师:在星期一的体活课上,我们男女分别进行了50米的比赛,现以男生一组成绩为例, 让我们来看看这张表格。这里的50米指的是什么?(路程)8.96等等指的是什么?(时间小结: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谁用的时间少,谁就快。2、时间相同,比路程师:邓卫杰用了8.23秒的成绩跑完了50米,取得了第一。这时班上的女生王恬之自信的说,我和他跑的一样快?师:他们跑的一样快吗?为什么小结: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谁跑得路程远,谁就快出示情境

25、,分析题意哪辆车跑的快些?吉普车:2小时行驶了120千米大巴车:3小时行驶了210千米师:从图中你收集到哪些信息? 师:这里的2小时和3小时分别指什么?120千米和210千米分别指什么?师:当路程与时间都不相同,又该怎样比快慢? 那老师想问问你们,这60千米和70千米分别表示的是什么?2、观察速度单位的结构速度单位及其读法和写法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有关系,/的左边是路程,也就是长度单位,/的右边是时间单位,组合在一起就是速度的单位。读的时候要先读长度单位,再读时间单位。3、揭示速度的概念。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个速度,它们分别表示物体在多少时间内行驶的路程。2、小结:物体在每小时、每分、每秒行的路程

26、就叫速度。4、揭示数量关系1、师:刚才我们在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的情况下,我们比快慢是比什么呢?师:那速度、路程和时间之间究竟有怎样的关系? 小结:速度=路程时间第一关(1)一列火车2小时行驶了180千米,这列火车的速度是( )(2)自行车3分行驶了600米,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 )。(3)一名运动员8秒跑了80米,这名运动员的速度是( )。第二关:判断1、小胖4分钟行280米,他的速度是70。( )2、在赛跑比赛中,谁用的时间短,谁的速度就快。( )3、小熊每分钟跑了54米和小象跑了54米,小象跑的快。( )。问:通过这三道题的练习,你会提醒同学注意什么?你会算吗?试一试?现在请你们来当裁判,

27、谁跑的快?大家的看法和他一致吗?为什么说邓卫杰跑的快?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该怎样比快慢呢?通过刚才的两组比较,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跑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同学们能尝试解答吗?交流、讨论。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算法与同桌说一说。通过尝试计算,交流反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设情境,让学生成为主人翁。积极参与观察思考和比较。 学生学着归纳小结,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让学生展开讨论,交流想法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创设闯关练习增加学生动手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四、 总结归纳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教后反思优点:1、通过情景创设是学生对相同时间路程不同、相同路程时间不同来比较速度。引起认知冲突对时间路程都不相同的速度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速度的概念和表示方法:通过情境揭示速度的含义后,让学生汇报收集的生活中的速度、教师展示交通工具与一些动物的速度,通过一系列的交流活动后,让学生找速度表示方法的相同点,概括出单位时间内的路程就是速度。缺点:1、学生探究内容不多,放的不够。就像学生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引下进行学习,一环紧扣一环,没能放手让学生放手去自己研究和学习。2速度作为本课重点,应该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更真切地感受到快慢不仅与时间有关,还跟路程有关,要知道谁快,必须比较他们的速度。而我对速度的处理得比较肤浅。日期: 2013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