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6.90KB ,
资源ID:626910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26910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docx

1、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摘要】: 利率市场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资本市场能够在有效配置资源方面发挥更大作用。面对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我们在已有改革基础上,必须进一步进行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本文综合分析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研究认为,尽管当前存在着制度与机制方面的不完善,但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金融市场的逐步健全及过往所积累的利率改革经验,都使得我国进行利率市场化不但必要而且可行。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从培育金融市场、金融制度、改革步骤、商业银行制度及投融资体制五个方面着手,提出了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可行途径与建议。 【关键词】: 利率市场

2、化;必要性;可行性 【正文】: 一、绪论 1996年我国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由此正式启动了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中国金融体系进一步开放,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推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作为资金的使用价格,是资源配置的必要手段。鉴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性,在 2012 年 2 月颁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中央政府再次明确提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2013年7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央行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又向前迈出关键一步,待全面放开存款利率管制即可实现完全的利率市场化。当前,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已经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在此承前启

3、后的时刻,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行全面的历史总结、分析评述,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利率市场化的含义 利率市场化指的是政府放松对利率的直接干涉和管制,而将利率交由市场竞争机制来决定,由市场相关主体的竞争中形成资产的利率,最后形成以央行基准利率作参考,政府进行间接调节,以市场机制形成的利率为主导的利率形成机制体系。金融发展理论、金融约束理论是利率市场化的主要依据。金融抑制论属于金融发展理论,它指出政府对金融体系的过多直接干预会损害其效率和正常发展,进而对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造成国民经济的落后;金融深化是指金融的发展会促进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反过来又能促进金融的发展,两

4、者形成了良性的循环,金融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方面作用越来越大。 (二)利率市场化的理论分析 从国外利率市场化研究成果看,各种理论都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指导,但受限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宏观环境,均有失偏颇,可能只适用于特定的经济范畴和领域。但可以肯定的是,作为金融自由化的重要方面,利率市场化是提高金融配置效率的必要手段,并形成世界性趋势。国外学者认为,实行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自由化可以改变落后经济面貌,改变利率管制带来的“金融短浅”,即金融垄断和硬性信贷配给。实现金融深化的有效途径是放开利率管制,必须消除金融抑制。但是,金融深化理论在其政策设计及其运用条件的研究上很不完善。麦金农也承认:“我们关于如何最好

5、地实现金融自由化的知识是非常不完善的。使货币体系稳定的秩序与撤销对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管制比较起来,我们的考虑必须比先前的设计更为仔细。” 国内外学界关于利率市场化的理论依据是尊重市场机制中的价值规律,这与马克思关于利率问题的见解是并行不悖的。马克思在分析资本商品的供求状况决定利息率时就曾指出:“生息资本虽然是和商品绝对不同的范畴,但却变成特种商品,因而利息就成了它的价格。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了它的价格。” 在对国内外文献梳理中也发现一些问题:第一,研究大多仅从国内经济改革的现状出发而讨论利率改革,鲜有从利率管制与利率市场化的理论渊源以及管制利率与市场利率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本质区别对比等方面进行详

6、细的辨析,特别是鲜有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来分析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问题,因此显得分析不够系统和深入。还有,如何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利率市场化后中央银行基准利率的选择和运用问题等较少被涉及讨论。第二,从研究方法上看,利率市场化理论问题实际操作意义强,尽管近年来经济学界已逐步开始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但还是较多地采用传统的规范分析范式,即局限于理论推演,概括进行描述性研究和经验观察,而忽略实证分析。虽然也有部分学者使用相关模型对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效应、风险及我国利率市场化后基准利率的选择进行了实证和量化分析,但仅研究了制度质量的整体影响作用,并未考虑制度质量指标在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

7、过程中的变化;仅研究了单一的制度质量指标,并未考虑其他重要制度质量指标。第三,目前国内学者多从宏观层面研究利率市场化对经济运行的影响,鲜有从微观经济主体,比如企业、银行角度来研究利率市场化对其经济行为的影响,从而无从论证利率市场化的有效性问题,更无法对商业银行和企业在应对利率市场化引发的利率上浮时的潜在风险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二、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分析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现状 在我国,我们现在所说的利率市场化,主要指的是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由于票据贴现、债券交易的规模相对有限,占有最大比例金融活动的存贷款利率改革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利率市场化的最重要步骤与内涵。利率非市场化也是有

8、好处的。从国家经济发展角度说,这种低估汇率、压低利率的金融抑制是有其道理的,在中国也非孤例,因为低贷款利率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给企业降低负担。现行利率体系对商业银行是不利的,就是利率水平太低了,一些风险巨大但受社会和地方政府青睐的企业总是通过各种手段向商业银行施压,使得一部分商业银行在得不到应有回报的情况下却承担着巨大风险,这才是现行利率体制下银行所面临的困境。如果利率市场化得以真正实现,商业银行能够及时转变经营模式,银行板块便有望在未来得到升值,这对整个资本市场的积极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二)我国利率管制的弊端 1利率管制导致资金需求状况不实 现行利率管制下,利率难以反映资金的供求情况,并

9、造成了社会福利的损失。由于利率不是在供求关系基础上形成的,而是由中央银行直接确定,无论过高还是过低,都使得资金的供求失衡。一般说来,在经济高涨时期,由于“管制利率”低于市场“均衡利率”,导致资金需求过度,投资和经济过热,引发通货膨胀;而当经济不景气时,由于“管制利率”高于“均衡利率”,导致资金需求不足,投资低迷,从而加剧通货紧缩。 2利率管制导致货币政策效果降低 利率管制下,利率对经济的调节功能萎缩与弱化,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大打折扣。利率管制下形成的利率不能直接反映资金供求关系,利率配置资源的基本功能弱化。金融结构的强国有制,金融工具品种少,金融资产的流动与转移由于缺乏多种金融工具的转换而受

10、到限制。利率调控资金投向,调整产业结构,调节资源配置的功能基本丧失。 (三)利率市场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1利率市场化适应市场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高度竞争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能否用活利率杠杆,能否按市场化方式运作银行资金,也是中资银行能否在未来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假如不主动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就很有可能使我们在市场博弈中,非常被动地接受变相的利率市场化,其结果必然会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某种劣势。例如,由于在资金实力、管理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大型外资银行在利率市场化中处于有利位置,而我国银行,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由于自有资金不多、吸储能力不强、议价能力不足,将会在市场竞争中失去市场份额和市场影响

11、力。 2利率市场化支持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 当前我国的利率管制体制基本上是国家控制型,使利率失去了灵活反映资金供求状况的传导功能。从而造成了利率总水平偏低,背离真实水平,难以反映资金稀缺,无法正确引导资金流向;利率对市场信号反应迟钝,调整滞后,因此,利率市场化对金融资源配置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率市场化能够很好的促进金融市场的竞争活动和资本交易,有利于金融市场创新的发展,从而使我国金融市场越来越丰富。随着利率市场化,导致利率不断更新,银行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金融机构会将利率变动作为基点,结合市场需求创新出新颖、灵活的金融产品,从而降低风险并提高收益和竞争优势,使我国金融市场能够充满活力的发展。而且利

12、率市场化还能对非正规的金融商业行为进行抑制,淘汰掉那些靠低成本资金存活的低收益金融单位,使金融机构的资源向更具还款能力和发展能力的贷款对象倾斜,使金融市场更加成熟和规范。 三、利率市场化的可行性分析 (一)利率市场化可行性的有利因素 1宏观经济稳定发展 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是实现利率市场化的基本条件。利率管制放开后,宏观经济环境是引起利率水平异常波动的最重要因素。2012年全年实现经济增长 9. 2%; 同时通货膨胀得到较为有效的控制,CPI 呈缓慢回落趋势,2012年 12 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 4. 1%,2013年6月初步估计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 3. 5%。汇率改革已取

13、得初步成效,人民币汇率从 8 升值到目前的 6. 2左右,人民币汇率预计将逐步实现双向波动,从而资本的跨国界流动将比汇改初期下降,有助于开启利率市场化的进程。综合来看,从我国经济状况来说,已经基本具备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条件。 2金融市场日益成熟 利率市场化的过程,实质上是金融市场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成长过程,一旦这一过程完成,利率市场化也就得以实现。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好成绩,整体呈现稳健和创新之势:逐步统一了银行同业拆借市场,放开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形成一个全国性的统一拆借市场利率;金融债券也开始走向市场,放开国债市场利率;公开市场业务在不断完善中发展;增加

14、了交易品种,改善了交易方式。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同业拆借市场、国债市场,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逐步得到扩展,并已初步形成了市场利率曲线。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发展迅速,银行间市场日均成交金额由2002年的493亿元升至2012年日均7000多亿元。国债市场和企业信用债券市场快速发展。根据2012年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报告,2012年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累计成交金额为99.4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3.54%。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现券成交金额为63.37万亿元,同比小幅减少6300亿元,但债券市场规模已跃居亚洲第二、全球第四。2012年,公司信用类债券现券交易结算量达到26.55万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5.4%。这

15、一切都为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创造了条件。 3利率改革经验积累 近年来,人民银行通过改革再贷款(再贴现)利率形成机制、存款准备金利率制度以及完善公开市场操作体系等途径,促进中央银行利率调控体系不断完善。目前,我国的中央银行利率调控模式已由过去单一依靠直接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转变为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与引导市场利率并重:一方面,根据宏观经济金融形势,适时适度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另一方面,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准备金率及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对商业银行流动性进行调节,引导金融市场利率走势,通过疏通各类市场利率之间的传导渠道,将央行的政策意图由短期利率传导到中长期利率,由金融市场利率传导至其他金融产品的

16、定价,最终影响企业和居民的投资、消费行为。经过多年来的不断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目前,金融机构间的同业融资利率已经市场化,金融部门通过贷款以及债券、股票等非贷款类业务向实体经济提供的融资也都已实现市场化定价,可以说,我国的融资利率已由管制状态转为依靠市场机制形成。 (二)利率市场化可行性的不利因素 1金融监管体系还需进一步规范 我国利率市场化各种条件正在建立和完善之中,近年来大大改善了以防范风险为核心的金融监管:1998年完成了中央银行9大区域分行的设立;实行了人民银行、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分业管理模式,整顿和维护金融秩序;提高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大幅降低其不良资

17、产,实行股份制改造等。当然我国的金融监管还存在多方困境,如监管的“时滞”明显;金融监管手段单一;金融监管人才缺乏等。随着金融监管建设的深入,金融体系必须进一步加以规范,从而更好的适应市场化要求。 2投融资体制不合理 市场利率条件下,决定利率水平和信贷资金投向的是资金供求、期限、风险等市场因素,借款人可以根据这些影响因素的不同在基础利率的基础上加上通货膨胀溢价、违约风险贴水、流动性贴水以及偿还期贴水等,由此形成的差别利率是一种市场选择、市场行为而不是人为的歧视。但我国现实中利率差异往往不是反映这些因素,而是对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差别对待,比如为犷避免使监利能力和偿债能力较差的国有企业破产,往往会增加

18、贷款量,实行优惠利率政策,从而形成风险越大利率越低的反常现象。这就使我国信贷中道德风险、逆向选择更为严重。大量信贷资金被无效配置浪费严重。而民营企业虽然发展较为迅速,对经济的贡献率不断升高,但在融资方面却有过多的人为限制。民营企业在很大程度上被排斥国有银行占主导地位的金融市场之外。因此目前的利率水平并不能准确反映市场供求关系。 3中央调控机制尚需完善 中央银行利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进行货币政策操作,是货币政策传导的起点,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及调控的方向和力度直接反应出货币当局的调控意图,也是决定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效率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实际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组合主要包括:金融机

19、构存贷款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和公开市场操作3。目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不畅,存在效率减损。目前,四大银行控制了65%的存贷业务和80%以上的结算业务,但其对利率信号可以完全不予理睬,随着近年来储蓄存款还在进一步向它们集中,尽管人民银行已进行多次次降息,但总体效果并不理想。总体而言,效率减损的形成有如下原因,一是我国货币市场结构单一,企业利用货币市场融资受限。货币市场信用工具发展不均衡,与公开市场操作的匹配程度不高;资本市场规模偏小,结构不尽合理,与货币市场的一体化程度不高,传递货币政策信号的能力有限;还有,资本市场的发展增加了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难度,造成货币政策效率减损。二是我国货

20、币政策工具效率受到多层面的约束。利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受到“利率管制约束”,与货币供应量的关联度低,调控作用有限。三是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不高,央行无法控制传导源头,货币政策的决定权不在央行,各部门间的博弈延长了政策时滞,导致效率损失。 4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 在我国银行业中,国有银行处于绝对垄断地位,一方面由于粗放经营成本较高使其可能会提高贷款利率;另一方面为了吸引更多的存款或为了与经营较好的中小股份制银行竞争,它们又可能提高存款利率。因此由于市场结构不合理,国有银行具有市场利率的决定权,利率由国有银行决定而不是由市场资金供求决定,利率作为价格信号也无法准确反映资金状况,不能够正确引导资金流向

21、。 总体而言,利率市场化能够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过程中对金融资源进行合理优化配置,对调整经济结构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作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以及作为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进行利率 市场化改革十分必要,而当前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形式也使得改革十分可行。 四、利率市场化的影响 (一)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是有利于商业银行对其客户结构的优化。商业银行应根据为客户贷款服务可能获得的盈利多少、 所需的各种成本和管理费用,以及客户的信用和经营状况等综合因素来制定相应的贷款利率水平,对风险较大的客户要执行较高的贷款利率,以补

22、偿其所承担的高贷款风险。利率市场化能积极推动商业银行的业务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促进商业银行优化客户结构。 二是有助于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变。银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贷款和存款的利息净收入,利率市场化以后,银行为争取更多的存款,就会上涨存款利率;另一方面,为了争夺优质客户,就要下调贷款利率,存贷款利差的缩小将直接导致银行的盈利减少和传统主导业务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 银行间的竞争加剧将促进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获得较快的发展。 (二)利率市场化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一是有助于中小企业贷款。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深入, 国有大企业向银行贷款采用利率招标和议价的手段,导致银行给大企业贷款

23、的利差收入越来越少,迫使银行贷款向中小企业倾斜,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逐渐放开,有效地缓解了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二是凸显中小企业信贷收益的“洼地效应”。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要承担较高的贷款风险, 必然执行较高的贷款利率水平,通常在基准利率的 1.5 倍以上,其信贷收益明显提高。因此商业银行逐渐向信用等级高的优质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和一系列的金融服务。 (三)利率市场化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一是影响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成本。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 房地产企业向银行贷款融资所承受的主要风险是贷款利率的波动。 当利率上涨时,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大,经营利润相应减少,甚至使房地产企业的资

24、金链出现问题。 二是影响购房消费者的贷款成本。利率市场化导致存贷款利率经常调整,目前,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扩大至基准利率的 0.7 倍。 贷款利率的下调,使购房者每月支付的贷款利息相应减少,极大地刺激了人们自住和投资的购房欲望;相反,当贷款利率向上调整时,贷款成本增加使购房者的贷款压力加大,抑制了购房者的消费冲动。 五、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建议 (一)大力培育金融市场 发展金融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例,进一步减少企业对银行的依赖性,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为间接金融中的利率改革创造条件。同时,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尤其是要建立健全各种衍生性金融产品市场,为利率市场化提供有效规避利率风险

25、的场所。具体而言,应重点做好如下三项内容。 一是完善金融监管模式。存款保险制度在市场稳定的时候,确实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但是若出现“黑天鹅事件”引发银行业系统性危机,单纯依靠存款保险制度等市场化手段,其效果往往是有限的。金融监管模式,就是一国金融监管的制度安排,核心内容是金融监管机构的组织安排和运作,金融监管模式主要分为机构型监管、功能型监管和目标型监管三种模式。机构型监管模式是指按照金融机构的业务类型进行专业化监管,每家金融机构仅有一家监管机构行使监管职能;功能型监管模式是指根据金融机构业务来进行归类管理,相比机构型监管模式而言,由于金融业务日益交叉使得不同金融机构的界限日益模糊,故功能型监

26、管要更加稳定;目标型监管模式则是依据监管目标侧重点的不同对金融机构进行归类管理,主要分为防范系统性风险的监管模式和保护消费者的监管模式。 二是完善货币市场。只有在开放的货币市场条件下,才能充分引入竞争机制,增强市场的流动性。在一个流动性强的货币市场上,货币信号才能顺畅传递。此外,货币市场功能的有效发挥需要一个完善的市场基础,因此要不断完善市场基础建设,主要是完善市场交易、托管和结算系统,消除各子市场之间的障碍。健全交易、信息披露制度,完善行业自律组织的功能等。要改变我国货币市场交易主体单一,交易品种单一等缺陷需要配套政策支持。 三是推动金融市场的规范与发展,创新金融产品。利率市场化会不可避免地

27、带来利率的波动,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都会由此而产生管理利率风险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金融巿场,以能够提供相应的金融工具和手段来管理利率风险。如国债期货的启动就有助于推动利率巿场化进程。同时,要创新金融产品,增加可交易的金融工具,使社会金融资产多样化。 (二)完善并落实各项金融制度 一是尽快建立和完善存款保险制度。应尽快出台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健全银行退出机制。一个国家的金融安全网一般由包括负责审慎监管职能的金融监管机构、承担最后贷款人职能的中央银行以及负责存款保险责任的存款保险机构这三大支柱构成,而目前我国尚缺少存款保险制度这一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际经验,完全实行利率市场化后,银行业

28、整体利差将收缩0.5到1,金融竞争日益激烈,粗放式增长方式不能持续,使银行产生危机的概率增大。央行行长周小川曾指出,要加快存款保险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危机管理和金融稳定框架。 二是我国应借鉴当今发达国家的环境标准,结合我国情况,制定适合我国国情有符合长远发展要求的各种技术标准和卫生检疫标准。另外,还应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各种环境标志。如我国的“绿色食品”标志,国外一般称有机食品,尽管我国的 AA 级绿色食品就是国外的有机食品,但我国的绿色食品出口没有以有机食品的名义出口,就不能以有机食品定价,而是低于这个价格。 三是加大环境评估制度的实施力度。在引进可能危害环境的项目时,必须严格把关,有环保部门、研

29、究机构和专家学者的共同审核。要充分考虑到环保因素,实行高标准的环保评估。 (三)采用循序渐进的步骤 坚持利率市场化改革,必须严格按照难易程度,以“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短期、后长期”的渐进式路线开展。由于存款利率关系到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决定着金融机构是否持续、长期、稳健的经营,利率市场化的难点就在于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因此,合理规划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为商业银行调整资产负债结构设计一定的缓冲期,使其进一步完善定价和风险管理机制,更好的适应新的竞争环境,显得尤为必要。国际上大多数利率市场化成功的国家均是逐步、渐进式放开存款利率上限的。如德国1965年开始利率市场化改革,先是解除期限在

30、2.5年以上的定期存款利率管制,再解除期限在3个月以上、金额在100万马克以上的大额定期存款利率的管制,两年后存款利率才全部放开。我国存款利率的放开宜按照“先长期后短期,先大额后小额”的思路渐进式推进。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后,下一步可进一步扩大甚至放开中长期定期存款、大额协议存款利率的上浮区间;待时机成熟后再逐步扩大短期和小额存款利率上浮区间,直至最终放开上浮限制。 (四)推进商业银行制度建设与战略转型 在市场化利率制度中,商业银行一方面要充当央行货币政策中介,另一方面又要根据货币政策的意图调控企业和居民的行为。这要求商业银行必须是自负盈亏和以追逐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实体,否则无法起到中介传导作

31、用。因此,应该加快国有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的步伐,实现商业银行的市场化运作。一是加大国有专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力度,解决我国国有银行长期所有者虚置的现象,实现国有银行所有者和经营者激励兼容的市场化运作。二是按照现代企业的组织原则,重组国有银行的内部组织和机构体系,完善按经济区划重新设置的分支机构体系。三是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和规避能力。 六、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的研究总结 本论文旨在通过对中国利率管理体制历史演变过程和现状的介绍,分析现行利率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指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现实意义。对我国实施利率市场化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提出虽然

32、当前我国实施利率市场化的侧牛已初步具备,但仍然存在一些难点。通过结合我国当前实施利率市场化的难点,对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提出政策建议,并提出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主要思路。研究发现,我国推进利率市场化的主要政策取向:选择渐进方式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大力培育和发展金融市场,为利率市场化改革其定基础;提高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能力;推进商业银行制度建设:改革融资体制,实现融资主体真正平等。 【引文注释】: 1周茂清.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挑战及其应对J.当代经济管理,2012,(6):134-137. 2尹继志.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国际经验与我国的改革路径选择J.金融与经济,2012,(5):88-90. 3陈鸿祥.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制度基础与路径安排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2,(3):176-178. 4张雪飞.利率市场化研究综述J.生产力研究,2012,(6):231-233. 【参考文献】: 1钱小安著.中国货币政策的形成与发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239-300. 2谈儒勇著.金融发展理论与中国金融发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308-311.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