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 ,大小:21.06KB ,
资源ID:626573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26573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打造和平名城 构建和谐芷江.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打造和平名城 构建和谐芷江.docx

1、打造和平名城 构建和谐芷江打造和平名城 构建和谐芷江-芷江侗族自治县改革开放三十年发展综述(2008年4月)一、芷江基本县情及特点芷江位于湖南省西部,区域面积2099平方公里。全县辖5镇23乡,总人口38.2万,居住着侗、汉、苗等15个民族,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2.4%,属省级少数民族贫困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县。芷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县至今已有2200余年历史,历为州府所在地。1945年8月21日,抗日战争胜利受降仪式在芷江举行,芷江因此震惊中外、声名远播,成为抗战胜利受降历史名城。千百年来,芷江人民创造了民族、宗教、历史等多彩文化,特别是由抗战文化提炼、升

2、华而成的和平文化经过三届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的放大和升华,已成为享誉全省,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文化品牌。芷江区位独特,交通条件优越。是进入大西南的桥头堡和交通要道,素有“滇黔门户、全楚咽喉”之称,县城距怀化市36公里,湘黔铁路复线、320国道、沪昆高速以及正在建设的包茂高速穿境而过,芷江机场可直达长沙、广州、北京等地,初步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县内交通四通八达,基本完成县乡水泥路面硬化。芷江资源丰富,民风淳朴。境内探明储量的矿产30余种,森林覆盖率达68%。特别是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中国唯一纪念抗战胜利的受降园,该园于2005年和2006年分别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

3、示范基地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中国内陆最大的妈祖庙天后宫;有列入基尼斯世界记录的世界上最长的侗乡风雨桥龙津风雨桥;有中国最大的侗族标志性建筑鼓楼群万和楼;有中国唯一全面反映飞虎队援华抗战的纪念馆;以及明山、三道坑、大树坳漂流等一批自然景观。芷江人民信奉“里仁为美”的古训,保持着热情好客、淳朴善良的传统美德。二、改革开放30年发展措施及成就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解放思想,团结拼搏,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到2007年,GDP从9367万元提高到28.4亿元,财政总收入

4、从477.1万元提高到1.24亿元,分别增长30.3倍和26倍;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703元提高到5912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从135元提高到2187元,分别增长了8.5倍和16.2倍;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8.2亿元,年均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0.3亿元增长到10.4亿元,增长了35倍。(一)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工业方面:坚持“抓大活小”的思路,加快壮大支柱产业,推进企业改革,建设工业园区。一是大力发展支柱产业。立足县域资源优势,大力进行扶持培育,逐步形成了能源、塑胶、化工、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五大支柱产业。通过放宽政策、降低门槛、积极引进,盘活了一批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小、市场

5、竞争力强的小企业,扩大了工业经济总量。2007年,总销售收入达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增加到32家,工业总产值从2223万元提高到23.8亿元,工业增加值从653万元提高到8.7亿元,分别增长了106倍和132倍,工业对全县GDP增长贡献率由2.3%提高到45.8%,自盈出口创汇从零提高到23万美元。二是加快推进企业改革。坚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因企施策,因企制宜,采取整体拍卖、破产、股份制改革、租赁承包、资产重组等形式,加快了国有、集体企业的民营化进程,目前,县属国有企业改制全面完成,集体企业改制达90,并且做到了改革一家,搞活一家,没有留下任何包袱和后遗症,企业的运行质量和经营效益得到了

6、质的提高。三是着力建设工业园区。按照整合优势、集约发展的原则,逐年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引企入园力度。截止目前,园区内落户企业达20家,完成投资额3亿多元,全部建成后每年可创产值4亿余元。农业方面:一是切实稳定粮食生产。大力宣传贯彻中央1号文件,认真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惠农政策,使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持续高涨,全县水稻播面连年增加,达到50.3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19.5万吨以上,农业总产值由7144万元提高到14.4亿元,增长了20.2倍。二是大力推进结构调整。突出发展优质稻、优质水果、畜禽、蔬菜、烤烟五大产业,建成了优质稻、优质冰糖橙、高山葡萄、烤烟、蔬菜、三元杂牲猪、芷江鸭等规模优质

7、农产品基地32.4万亩。三是着力拉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重点扶持唐人神、和翔鸭业、凯丰米业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建成了年加工生产30万吨饲料、200万羽芷江鸭、6万吨精品米的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四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不断加大城乡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力度,全县在外务工的农村劳动力达6.4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32.6 %,实现务工收入近5亿元。旅游业方面:坚持以“和平名城、侗族风情、宗教文化、生态休闲”为主题,依托“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的平台,大力开发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先后打造了和平园、飞虎队纪念馆、万和楼、风雨桥、国际和平村、三道坑等景点景区,旅游人气直线上

8、升,旅游收入连年攀升,旅游业从零起步发展到年接待游客92万人次,行业总收入达到9100万元。先后被评为“一生要去的66个中国文化旅游大县”和“中国最佳旅游休闲县”。(二)城镇建设成效显著。一方面,坚持“升东扩西”、“建管并重”的工作思路,按照“一年一小变,两年一中变,三年一大变”的要求,突出建设县城,努力打造“和平名城”。修编和编制了县城总体规划、县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县城防洪堤建设规划等一系列城市建设规划;完成了垅坪撤乡并镇工作,注重特色,突出生态,不断加大亮化、美化、净化、绿化力度,坚持经营城市方针,累计完成城市基本建设投资9.2亿元,启动了县城防洪堤一至五期工程、和平广

9、场、民族文化广场、万和楼、步行街、三桥、秀水路等一批城市项目建设,城市的亮点逐年增多,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率先在全市成立城市综合执法局,实现了县城“建、管分离”,理顺了县城管理体制,推进了工作开展;取缔了县城规划区内机动三轮车载客营运,开通了城市公交和出租车,实现了客运工具的换代升级,加强了城区公共设施建设,改善了城区卫生设施,县城环境不断改善。县城建成区面积由1.5平方公里增加到6.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由0. 5万增加到8万,并成功创建成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省级文明卫生县城。另一方面,统筹发展公坪、罗旧、新店坪、碧涌等农村重点小城镇,建制镇的基础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全县城镇化率达28%

10、。(三)和平品牌影响深远。立足于县域丰富的抗战文化资源,顺应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潮流,积极挖掘、整理因抗战胜利受降而产生的抗战文化并将之升华为和平文化,着力打造和平文化品牌,按照 “弘扬和平文化,提升城市品位,扩大对外开放,培育旅游市场”的要求,先后于2003年、2005年、2007年成功举办了第一、二、三届“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节会辐射范围遍及五洲四海,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有力地推动了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是进一步提升了我县的国际知名度和开放水平。国际和平文化节在世界范围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和反响,吸引了包括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以及十多个国家的政要和知名人士发来

11、贺电、信函或参加节会,李铁映、周铁农、钱其琛、周伯华等中央、省市领导亲临节会现场并参加活动,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芷江和平浪潮,加快了芷江与世界的交流与对接步伐。二是有力推动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按照“节会搭台、经贸唱戏”的思路,在三届和平文化节会期间,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共签订外来投资项目64个,项目总投资30.3亿元,其中合同引资15.32 亿元,协议引资14.98亿元。同时围绕两届和平文化节的举办,相继启动实施、建成了一批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极大地改变了县城面貌,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品位。三是带动促进了第三产业的繁荣。节会期间,县内人流、物流繁荣,市场交易激增,有力地

12、促进了我县产业升级,特别是强力推动了我县第三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了产业水平。四是随着和平文化的深入研究和大力宣传,全县各族人民自觉地认同了和平文化,树立了“和”的理念,增强了“和”的意识,营造了和谐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提升了市民素质。(四)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坚持实施项目带动、开放带动战略,效果十分明显,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后劲持续增强。“项目带动”方面,紧紧围绕工业、农业、城建、旅游、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六大领域,每年精心安排70余个重点项目,按照“领导牵头协调、主管部门实施、相关部门配合”的办法,着力推进实施。2000年以来,我县共启动和实施了国家、省、市、县各类重点项目246个,其中建成的有10

13、5个,总投资近22.1亿元。先后完成了320国道怀芷段、芷江机场改扩建、怀新高速芷江段、蟒塘溪电站、县城防洪堤一至五期、飞虎队纪念馆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开放带动”方面,切实“优化政风、净化商风、淳化民风”,优化发展环境,深入招商引资,借助外力促发展,推动了县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积极为芷江机场、高速公路、电站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得到了省市的多次表彰。1996年以来,全县共实施外来投资项目259个,实际利用县外资金累计达22.4亿元,实现自营出口创汇1221万美元。其中2007年全县实施外来投资项目37个,实际利用外资4. 3亿元,比上年增长21%。(五)社会民生显著改善。始

14、终高度关注民生,让城乡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累计申报科技项目80余个,引进推广科技成果120余项,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贡献率达45%。顺利完成了“两基”任务,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从21.5%提高到51.3%,职业中专成功争创全国重点职业中专,培养各类人才3万余名;累计投入资金2.3亿元,修建校舍26.4万平方米,改造危房8.7万平方米,增添教学仪器设备300余万件,图书84.6万余册。2001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县”荣誉称号,2007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教育“两项督导”评估考核优秀县。文化事业全面繁荣,主流文化队伍日益壮大,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文化基础设施逐

15、步完善,先后获得了“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全省文化先进县”、“全省历史文化名城”、“全省农村电影放映先进县”等荣誉称号。卫生防疫体系进一步健全,乡村卫生院(室)覆盖率从30%提高到100%,添置医疗仪器设备2534台(件),病床643铺,逐步建立起了县乡村三级疾病防控网络;全面启动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覆盖率达87%,先后被评为“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先进试点县”、“全省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示范县“。体育事业稳步发展,先后被评为“全国民族体育先进集体”、“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县”、“全国全民健身工程先进县”。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连续十七年被评为全省计生工作先进县和优质服务县,其中两年被评为全

16、国少数民族计生工作先进县,2005年又被评为全国计生协工作先进单位。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网络不断完善,建立健全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劳动力就业率提高到96.5%,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扶贫开发累计投入资金8432.8万元,建立各类扶贫点126个,完成开发项目1561个,覆盖人口18.8万余人,帮助9万余人实现了脱贫致富。大力推广和普及农村新能源,建成农村沼气池3518口、高效节能灶1.8万座。从2004年起连续4年政府为民办8件实事全面完成,集中解决了一批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热点、难点问题,于2005年被评为全省为民办8件实事先进集体。改革开放30年,是芷江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最好时期,也是人民群众生活改善最大、获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为芷江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展望未来,芷江的发展潜力巨大,空间广阔,前景美好,我县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一个总体目标,四个加速推进”(以“打造和平名城,构建和谐芷江”为总体目标,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旅游国际化)的发展思路,不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努力打造经济富庶、文化繁荣、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的“和平名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