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7 ,大小:46.12KB ,
资源ID:6265280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26528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初中语文人教版85首诗歌赏析经典.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初中语文人教版85首诗歌赏析经典.docx

1、初中语文人教版85首诗歌赏析经典七上:观沧海 曹操1描绘“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所展现的画面。 海岛上树木繁茂,各色花草郁郁葱葱,给人以生机盎然之感。随着一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涌起滔天的波浪,汹涌起伏。2这首诗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表现了作者虽年老而又想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博大胸襟。次北固山下 王湾 1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江水似乎与岸齐平了;船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2“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作简要赏析。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在

2、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新旧更替是自然规律,旧事物孕育新事物,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表现了游子的思乡之情。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思念故乡。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1本诗思想感情是什么?抒发了对钱塘湖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 2体现早春特点的景物: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3分析颔联中“争”和“啄”好在哪里?“争” 运用了拟人,写出了黄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歌唱,让人感受到了春光的难得与宝贵;“啄”字描写燕子忙着衔泥筑巢的情态。这两句着重描绘出莺燕的动态,使全诗洋溢着活

3、力与生机。4描绘“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莺是春天的歌手,几只早飞出来的黄莺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歌唱,刚飞回来的燕子忙着衔泥筑巢,不知要将家安在谁的屋檐下。 5描绘“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所展现的画面。缤纷的野花次第开放,使人眼花缭乱。出生的嫩草一片新绿,才刚刚盖过马蹄。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1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这首小令的情景。 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阵阵凄冷的西风,在古道上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乌鸦在树梢盘旋。他走过横架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的门前,这时太阳快落山了,他已经无处投宿,迎着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长

4、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因思念家乡而产生的孤寂、愁苦、悲凉的情感。龟虽寿 曹操1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作者虽年老但仍踌躇满志、乐观自信。充满了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过故人庄 孟浩然1描绘“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画面,并简要赏析。青青的绿树环绕着小山村,青翠的远山在城外横斜。赏析:示例一: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示例二: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十分工整。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示例三:这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合”字表现了绿树环

5、抱相拥的情态,突出绿树的繁茂,景色优美。(或:“斜”字形象地描画出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强。)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2“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流露出诗人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依恋之情。(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1请描述颔联画面:竹丛小路弯弯曲曲,一直通向幽深的后院,禅房掩映在花丛树林深处。2“万籁此都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这是以声衬静。当万物之音全都沉寂,仅有禅院的钟磬之音袅袅不绝,使寂静的禅院更显空寂。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诗中通过描写后禅院的幽静,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闻王

6、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所寄 李白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诗人忧愁、无奈的惜别之情以及对朋友的关切之情。2请你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作简要赏析将我的怀念之心托付给多情的明月,让它随风伴送你一直到被贬的偏远之地吧。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明月以人的情趣,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忧愁、无奈的惜别之情以及对朋友的关切之情。夜雨寄北 李商隐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歌由实写孤灯听雨过度到虚拟的剪烛夜话,愁情和欢愉产生了转化,充分抒发了对朋友真挚、执着的思念之情。七上课外:泊秦淮 杜牧、描写“烟笼寒水月笼沙”所展现的画面,并说说这一画面具有什么特点?轻轻的雾霭和淡淡的月光

7、,笼罩着寒冷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使人感觉空冷愁寂。这幅画面具有朦胧冷寂的特点。、作者在诗的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简要赏析其作用。开篇两个“笼”字写出了水边夜色的迷蒙、冷寂,奠定了全诗感伤、忧愁的基调。、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隔江犹唱后庭花”句中“犹”字用得好在哪里?“犹”字意味深长,形象地表现了晚唐统治者重蹈覆辙,正沿着亡国道路走下去的情形,把历史的教训、现实的情况和注定灭亡的命运联系起来,以辛辣的嘲讽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5、诗人由亡国

8、恨引出后庭花的曲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借陈后主的诗深刻讽刺了统治阶级的荒淫无道。浣溪沙 晏殊1、请简要分析“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独”字的含义。“独”字写出词人因怀念友人而感到抑郁伤感,表现了孤寂、失意的情怀。2、 这首词中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例子:“新”与“旧”的对比,或“去”与“来”的对比。好处:“新”是唱新词,“旧”是饮酒唱词时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怅惘情思。(或“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来去对比,表现了对时光逝去的惋惜之情。)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1、分析“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过一山拦”中所蕴含的哲理。含蓄地

9、说明了生活中许多看似容易的事,做起来其实并不容易。或:启迪人们面对困难应有足够的认识和准备。2、试分析“拦”字的妙处。“拦”字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山的动态感。或:用形象的比喻把山比作生活中的困难,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梦令 李清照1、描述“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所展现的画面。划呀,划呀,突然暮色苍茫的天空里,惊飞了一群雪白的鸥鹭,与湖面碧绿的莲叶交相辉映;宁静的湖面上空,突然奏响人声、鸟声和水声的交响乐章。2、思想感情:表达了女词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观书有感 朱熹1、全诗以方塘为喻,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2、上联写景怎样具体描绘方塘的清澈明净?诗人用方塘的感性

10、形象比喻什么?将方塘喻为明镜,用天光云影在水中的倒影表现塘水的清澈。生动地描写了读书达到的心领神会的高超境界。3、 品读全诗,展开联想与想象,试描绘第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明媚的阳光下,半亩池塘的碧水清波,亮晶晶的,就好象是打开了一块大明镜;蓝蓝的天、白白的云也忍不住跳下来,在镜面上舞蹈。4、 本诗颇有“理趣”的三、四两句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只有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提高道德和文化修养。5、结合自己的读书体验,谈谈你对“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诗的理解。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或从以下三个角度来回答:1.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

11、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2.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和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3.我们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才能才思不断。)七下:山中杂诗1、 这首诗歌的作者是南朝梁(朝)的吴均。2、 诗人以山峰环绕、竹林茂盛为背景,描绘了最有趣的是:鸟儿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用自己的语言概括)3、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闲适的心情。4、“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谈谈你的看法。不能改。因为“窥”是从缝

12、隙中看的意思,表现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望”则是向远处看的意思,意境开阔疏朗,与诗歌整体意境不合。所以不能改。5、诗中说明了一个道理:拥有独到的观察角度,就会欣赏到与众不同的景物。竹里馆1、这首诗歌的作者是唐朝的王维。 2、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能体现使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一些?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 独坐、弹琴、长啸3、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表现出来的画面。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呼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林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2

13、、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连绵的峨眉山夜色正浓,半轮明月悬挂山间,犹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映入湛蓝的江水,随着江水缓缓流动。3、“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春夜洛城闻笛 (唐) 李白 2、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3、描绘“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在一个春光沉醉的晚上,不知从何而来的一曲呜咽的笛声飘入耳际,曲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城的每个角落。4、试赏析“暗”和“满”的表达效果。(同类型题目:“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14、这句诗在诵读时,哪几个字要重读?请说说理由)“暗”,有隐约、悄然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 “满”,充满,指到处都有。再现了李白惯用的夸张的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借东风吹扬的笛声把故园之情弥漫于整个洛阳城 ,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逢入京使 1、本诗的作者是 岑参 ,朝代是 唐 。2、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表达了诗人远在边塞思念故园亲人的情感,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却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3、展开联想和想象,写出一、二两句的情景。

15、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4、划线句子应重读哪个词?请说明理由。“望”是有意识的向远处看,表达了诗人对故园亲人的思念及难舍之情。“路漫漫”写路途遥远,回家不易,表达了诗人对故园亲人的思念及难舍之情。“龙钟”形容流泪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通过夸张形象的写出了诗人对故园的无限眷恋。七下课外:(一)滁州西涧1、本诗的作者是 唐 (朝代)的诗人 刘长卿 。2、描绘三、四两句展现的画面傍晚时分,上涨的春水夹着细雨,水流湍急,这野外的渡口啊,竟连一个人影也看不见,只有一只小船独自悠闲地横泊在水边,任凭潮来潮去。3

16、、“横”字好在哪里?“横”字表现出自然、闲适(悠闲)、恬淡的意境。4、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情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恬淡闲适的胸襟和脱俗归隐的情怀。(二)江南逢李龟年 唐 杜甫 诗圣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3、“寻常”、“几度”各是什么含义?在诗中有什么作用?、“寻常”意思是平常的意思,“几度”是多次的意思,两个词语体现了诗人与歌唱家李龟年当年正值人生盛世,同处权贵之家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生活的无限怀念。4、赏析最后两句。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丽的时候,在这暮春时节再次遇见了你。“落花时节

17、”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表达了作者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三)送灵澈上人1、本诗的作者是 唐 (朝代)的诗人 刘长卿 ,人称“五言长城”。2、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幽深的竹林郁郁苍苍,灵澈上人所在的寺院就在竹林深处,天近傍晚,悠远的钟声隐隐传来,似乎在催促他赶紧回去吧。我目送灵澈上人离去的背影,只见他头戴斗笠,身披斜阳,独自向青山深处去了,只留下我呆呆的出神。3、“晚”有何作用?点明时已黄昏,这时的钟声仿佛在催促灵澈归山,渲染了送别时的怅惘之情。4、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首先抒发了诗人对灵澈的深情厚谊,同时也表露了虽怀才不遇却闲适,虽宦途失意却

18、淡泊的情怀,也隐隐流露出诗人归隐的情绪。(四)约客1、本诗的作者是 南宋 (朝代)的诗人 赵师秀 。2、描绘诗中所展现出的画面:梅子黄时,家家户户都笼罩在烟雨之中。远远近近那长满青草的池塘里,传出蛙声阵阵。已约请好的客人说来却还没有来,时间一晃就过了午夜。我手拿棋子轻轻地敲击着桌面,等着客人,只看到灯花隔一会儿就落下一朵3、赏析一、二两句:这两句运用叠字作为修饰语,“家家”修饰雨,表现了江南多雨的气候特征,营造了一种烟雨迷蒙悠闲清净的诗境;“处处”修饰蛙声,写农村景象,生机盎然。隐约写出诗人待客的悠然而略显孤寂的心情。4、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闲适孤寂的心情。(五)论诗1、本

19、诗的作者是 清代 (朝代)的史学家 赵翼 2、怎样理解“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现代人赋予了它怎样新的含义?祖国历代都有许多有才情的人,他们各自在文坛上领起一个时代的文学新流派;现代人常赋予它新意,即各个时代都有很多有才能的人,他们能够开创一个新的局面、创造出新的业绩。3、这首诗旨在表达诗人怎样的文学见解?作者认为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八上:望岳(唐)杜甫1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割”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分析“钟”“割”字的好处。钟:聚集,有拟人意味,写出了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突出了泰山的

20、神奇秀丽。割:分,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2望岳的主题是什么?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登攀极顶,俯视一切,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雄心和气概。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人在此仅仅表达了想攀登泰山极顶的愿望吗?你从中感受到诗人怎样的胸怀和抱负?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登攀泰山极顶,俯视一切,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雄心和气概。春望(唐)杜甫1描绘“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呈现出的画面,并分析“破”、“深”字的好处。画面

21、描绘:国都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那个样子;春天降临到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一片荒芜的景象。分析“破”、“深”字的好处:“破”字使人触目惊心,仿佛目睹国家的残破,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深”字写出了乱草丛生,一片荒芜的景象,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2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此处是借景抒情,花鸟本是令人赏心悦目的春景,但在国破家亡时,怎能不见花而落泪,闻鸟而惊心呢?表现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感情。3“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画面描绘: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的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22、。本句通过细节描写,含蓄而深刻的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4、春望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长歌行汉乐府1、本首诗的主题思想: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出言警策,催人奋起。2、赏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是全诗的主旨句,也是流传千古的名句。青年时期不努力学习,到老了只能白白地伤心后悔。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野望(唐)王绩1描绘“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所展现的画面。层层树林上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

23、色,起伏的山峦未见落日的余晖。2“长歌怀采薇”一句引用了怎样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相传周武王以后伯夷和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而死。表现了诗人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了。体现了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早寒江上有怀(唐)孟浩然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歌表达了诗人思归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2说说“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写景的妙处。树叶渐落,北雁南飞,这是典型的秋季景象。单说秋,还不能表现出“寒”,作者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作者活化出一幅深秋景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1、这首诗前四句

24、运用夸张手法,描写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后四句切入正题,表达自己渴望出仕和希望得到对方援引的心情,写得委婉含蓄,不卑不亢。2、赏析“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水汽蒸腾,笼罩云梦大泽;波涛汹涌,摇撼岳阳古城。意境开阔,气势豪迈。“蒸”显示出洞庭湖丰富的积蓄,仿佛广大沼泽地都受到湖的滋养才显得郁郁葱葱;“撼”衬托出洞庭湖澎湃壮阔,气势宏大。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大,而且充满活力。3、对于诗人不甘隐居山林,希望得到引荐出仕的做法,你怎样看待?赞成:诗人希望出仕为国效力的精神值得肯定。反对:应该像陶渊明那样,“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隐居山林,不追求功名利禄,不是更好吗?4、赏析“坐观垂钓者, 徒

25、有羡鱼情”。看着人家钓鱼,只能白白的产生羡鱼之情,这里含蓄的表达了诗人渴望出仕和希望得到对方援引的心情。黄鹤楼(唐)崔颢1、描绘颈联展现的画面。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无限的乡愁。3、“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描绘这两句所展现的情景,体会其中融入的乡愁之情。 太阳快要落山了,夕阳染红了长江,天色愈来愈暗,何处是我的家乡?等待我的又将是一个不眠之夜。长江上烟雾笼罩,波涛浩淼,更引起诗人无限的乡愁。八上课外(一)归园田居(晋)陶渊明1、归园田居中“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

26、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2、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述“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所展现的画面。 清晨我下地松土除草,星月下我扛着锄头回家歇息。3、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述“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所展现的画面。狭窄的田间小路边草木丛生,皎洁的月光照在草叶上的露水上,亮晶晶的,诗人走在小路上,衣服都被露水打湿了。4、作者的思想感情是:表达了作者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和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心愿。(二)使至塞上(唐)王维1、使至塞上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不得志、愤懑等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2、请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

27、日圆”所展现的画面。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一缕青烟直上青天,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3、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及绵延无边的大漠,画面上的景物虽不多,但是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其次,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佛抽象派的作品。第三,在色彩上也很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

28、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青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描绘出一幅意境雄浑、浩瀚壮美的沙漠美景。4、“征蓬”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诗人是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却以没有根基、四处漂泊的“蓬草”形象自况,正是暗写自己内心飘零孤寂。5、请结合诗句说说“大”、“孤”、“直”“长”“圆”五个词的表达作用。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

29、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三)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1、展开想象与联想,描绘“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所展现出的画面。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处望去,江水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2、分析“随”、“入”、“尽”的好处。“随”: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流动感。“入”:形象生动,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

30、达了诗人豪情万丈,充满了喜悦的心情和昂扬的激情。“尽”: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3、描绘“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所展现的画面。并简要分析句中“下”的好处。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炼字:“下”是动词,月亮下来了,月影像一面镜子从天上飞下来了,想象奇特。4、“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拟人,赋予水以人的情态,深情为诗人送别,表达了对家乡山水的眷恋。(四)登岳阳楼(宋)陈与义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通过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辗转江湖,颠沛流离之苦,国家瓯(u)缺,中原动荡之忧

31、,以及老大伤悲的落寞情怀。2、请你说说“白头吊古风霜里”一句中“风霜”一词有什么特殊的含义?“风霜”指自然景物,实喻社会现实,语意双关。3、赏析“帘旌不动夕阳迟”:“帘旌”为近景,“夕阳”为远景,视线由近及远的扫描,逐渐开阔,融入暮色之中。不动的帘旌,表明湖面风平浪静;缓缓下沉的落日,提示着傍晚的安宁。4、赏析“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风霜”:明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相映衬,且暗示了当时政治局势的严峻,语意双关。“老木沧波”:既指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 (五)送友人(唐)李白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2、描绘首联展现的画面,赏析“横”“绕”两字的妙处。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绘白水的动态,十分准确传神。3、你如何理解颈联中的“浮云”和“落日”?以浮云孤飞、来去不定来比喻游子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