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3 ,大小:42.70KB ,
资源ID:625935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25935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马克思3.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马克思3.docx

1、马克思31.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把二者割裂开来会导致() A.唯心主义认识论 B.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C.经验论 D.唯理论 2.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A.必须通过实践 B.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C.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 D.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有机统一3. 任何客观真理都具有( ) A.客观性 B.相对性 C.绝对性 D.具体性4.实践的基本特点是( )A、客观性 B、 革命性 C、能动性 D、社会历史性 5.下列哪些活动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A、渔民捕鱼 B、运动员比赛 C、工人炼钢 D、农作物新品种的研究 6.认识的主

2、体包括( )A、自然界 B、个人主体 C、集团主体 D、类主体 7.认识的客体的属性有( )A、自然性 B、客观性 C、对象性 D、社会历史性 8.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是(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实践决定认识C、认识对实践有能动作用 D、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9、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 (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D.对保守思想的克服10、2005年12月6日,南方都市报C26版文章就业,拿什么来拯救你?中指出:“据日本的一项科学统计,人一生中所用的知识92%是通过社会实践学到的。”( ACDE )A、这证明拿破仑希尔关于普通知识与专门

3、知识的划分是有道理的 B、大学生们应立即放弃学校学习生涯走向社会C、应该想办法把学校学到的普通知识转化为社会实用的专门知识D、在校大学生们应重视各门科学知识的学习,更应重视社会实践 E、围绕目标学习,形成自己的专门知识系统11、要实现由感性认识飞跃到正确的理性认识,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BC ) A、在实践的基础上观察大量生动的现象,尽可能地占有丰富和真实的感性材料 B、对感性材料进行科学的加工制作 C、深入实践,掌握大量的、丰富的、全面的感性材料 D、必须依赖伟大的理论家、学者 E、一定要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12、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评价结果的正确

4、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包括( AB ) A、对客体的属性、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B、对主体的规定性、需要和发展规律等的认识 C、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 D、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认识E、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问题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A阶级斗争发展史 B生产关系发展史C社会意识发展史 D生产劳动发展史(3)“吃、喝、住、穿,这是人生的第一需要”的观点属于( )A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B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 C利己主义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

5、的观点(4)“话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属于()A宿命论 B英雄史观 C唯物史观 D诡辩论(5)在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是()A血缘关系 B法律关系 C思想关系 D生产关系(6)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标准是()A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 B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C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不同回答 D对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关系的不同回答(7)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体现的关系是( )A自然物质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B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C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D物质与意识的关系(8)“人定胜天”的观点表明( )A人在自然面前无所作为 B错误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C准确把握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D夸

6、大了自然界的客观性(9)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只能是( )A社会现存的各种生产关系 B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C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生产关系 D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10)人类是社会的主体,历史活动就是人的活动,因此人可以()A创造社会发展规律 B消灭社会发展规律 C改变社会发展规律 D认识和利用社会发展规律(11)“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是() A宿命论观点 B机械论观点 C历史循环论观点 D唯物史观观点(12)哲学的生产力范畴是标志( )A人们认识世界能力的范畴 B人们用物质手段作用于劳动对象的能力范畴C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

7、物质资料的能力范畴D人类生产实践的发展水平能力范畴(13)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物的关系 C物与物的关系 D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关系(14)生产关系所体现的是生产过程中()A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B人与人的政治关系C人与人的思想关系 D人与人的经济关系(15)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 )A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B公有制水平的高低C是否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D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公平(16)一定的社会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 )A政治制度与军队、警察武装力量 B生产关系与政治制度C政治的上层建筑与思想的上层建筑 D政权与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17)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8、 )A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观点 B共产主义的道德和理想C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D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18)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产品的分配形式C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D交换和消费关系(19)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A文学艺术 B国家政权 C政党结构 D哲学思想(20)经济基础是指( )A现实存在的一切生产关系的总和 B一定历史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C生产力各要素的总和 D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总和 (21)国家是代表( )A全国社会成员利益的 B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C少数剥削阶级利益的 D统治阶级利益的(22)区分国家

9、的类型和本质的根据是( )A人口多少B领土的大小C国体D政体(2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是对( )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 B科学文化的反映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 D社会规律的反映(24)自然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识的形式,它属于( )A没有阶级性的上层建筑 B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C特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D思想的上层建筑(25)社会意识根源于( )A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 B反映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C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民群众的心理 D英雄人物成为杰出人物的意愿(26)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A地理环境B生产方式C经济基础 D实践活动 (27)生产方式是( )A生产力各要素的有机统一 B生产关系

10、各方面的有机统一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28)社会形态是( ) 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统一 B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的统一C国体与政体的统一 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2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斗争的状况是( )A已不存在 B越来越激烈 C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D只存在于人民内部 E总的趋势是趋于缩小,减弱和缓和(30)国家的实质是()A全体社会成员的代表 B社会各阶级矛盾的调节者C社会生产的组织者和指挥者 D统治阶级的暴力工具(31)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是( )A法律前面人人平等 B抽象的人性论 C利己主义 D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32)“民主

11、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不是一个东西。民主就是承认少数服从多数的国家”应该理解为( )A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 B民主是手段不是目的C国家的实质是少数服从多数 D民主是国体不是政体(33)“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说明()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D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34)社会进步的内涵是()A物质文明的进步 B精神文明的进步C政治文明的进步 D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进步(35)当前我国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依据是( )A自然规律 B人的主观意志 C阶级斗争规律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

12、律(36)社会变革的成功,是以( )为根本标志的。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政权易手 C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D发展高新技术(37)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关系的实质是( )A生产关系 B阶级关系 C思想关系 D人的自然属性(38)社会改革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的( ) A质变 B量变 C爆发式飞跃 D非爆发式飞跃(39)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原则是( )A坚持为现实服务的原则 B坚持为政治服务的原则C坚持传统观念的原则 D坚持历史主义与阶级分析的原则(40)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首先是( )A生产活动 B政治活动 C精神活动 D科学活动(41)杰出人物产生的条件是( )A社会政治条件与经济条件的统一 B理论活动和

13、实践活动的统一C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D个人自我奋斗的结果(4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发展C上层建筑的发展 D经济基础的发展(43)“时势造英雄”说明( ) A英雄的出现是必然的 B英雄没有阶级性C英雄都具有历史局限性 D英雄的出现是必然与偶然的统一(44)美国经过南北战争直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日耳曼人没有经过奴隶社会直接过渡到封建社会;俄国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再从封建社会通过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些历史事实说明( )A社会形态的更替是没有规律可言的 B社会发展是不存在共同道路

14、的C社会发展是客观必然性与主体选择性的统一 D社会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45)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杰出人物是( )A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 B专指无产阶级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C专指历史上被剥削阶级的政治代表 D专指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艺术家 三、多选择题(1)“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的论断基本依据在于( )A劳动创造了人的天然器官和生产工具 B劳动使人们结成社会关系C劳动使人的意识得于形成 D劳动是一切历史的前提和基础(2)唯心史观的错误在于( )A否认阶级斗争 B否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否认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D没有找到思想动机背后的经济根源(3)马克思一生的

15、两个重要发现是( )A历史唯物主义 B剩余价值学说 C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D无产阶级专政理论(4)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是因为( )A人口因素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前提B适度的最优人口状况能够起加速社会发展的作用C人口数量和发展速度不能自发地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D适量的人口可以决定社会性质(5)下面的说法哪些属于唯心史观的英雄史观( )A“伟人的历史真正构成了全部世界历史的灵魂” B“治国”犹如“牧民”C“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D“民如水,君如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6)人类劳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区别有( )A人类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 B人类的劳动

16、带有社会性C人类劳动是有目的的能动的过程 D人类劳动具有继承性(7)劳动在类人猿向人类进化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包括()A使类人猿建立自己的群体组织,过群体生活B使猿脑变成人脑,推动了语言和意识的产生C改变了类人猿的生活方式,使其具有杂食性D使类人猿的前、后肢分工,创造了人的手E使类人猿能够离开大森林,到地面生活(8)“人有了物质条件才能生存,人有了精神条件才能生活”的观点( )A夸大了社会意识的作用 B夸大了社会存在的作用C看到了社会物质条件的作用 D看到了社会意识条件的作用E准确把握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对人的影响(9)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包括( )A政治法律思想 B道德与宗教 C自然科学

17、D逻辑学和语言学(10)列宁说“民主共和制是资本主义所能采用的最好的政治外壳”。这句话应该理解为民主共和制( )A便于掩盖资产阶级专政的实质 B有利于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C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相适应 D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11)法律与道德的区别是( )A法律生产于阶级社会;道德比法律历史悠久B法律具有强制性,道德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传统、教育等发挥作用C法律只适合违法行为,道德应用于一切不道德行为D法律属于政治上层建筑,道德属于思想上层建筑(12)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是( )A经济是基础 B政治是经济的反映与集中表现C政治归根到底为经济服务 D经济革命导致政治革命(13)一位日本首相

18、说“在日本,政府是船长,财界是罗盘,船长始终是按罗盘指引的方向前进的”。说明( )A资本主义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B资产阶级政府只代表部分资产阶级利益C资产阶级国家的实质是资产阶级专政 D资产阶级的权力基础在于金钱(14)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公德是( )A具有法定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B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C个人道德修养的起点 D维护社会秩序的永恒法则(15)阶级生产的直接原因是( )A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暴力掠夺 B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均C剩余产品的出现 D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1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说明( )A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B普通个人的作用C每个人都要有历史责任感 D夸大了个人作用

19、的唯心史观(17)马克思主义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它们是(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全国农业合作化的道路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现代化发展道路(18)人民群众是( )A居民中的大多数 B无产阶级 C体力劳动者 D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19)英雄史观和群众史观的根本对立在于( )A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B是否承认无产阶级专政C是否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0)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的中介环节有( )A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B发现新的劳动对象C改进生产工具 D提高生产管理水平(21)社会基本矛盾是( ) A社会存

20、在与社会意识的矛盾 B落后的生产力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矛盾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22)唯心史观主要的理论表现为( )A宿命论 B唯意志论 C激变论 D天才论(23)“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的观点是( )A唯物史观 B唯心史观 C宿命论 D唯意志论(24)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了剩余产品和私有制的出现才产生的两大阶级的对抗,所以阶级是( )A历史范畴 B政治范畴 C经济范畴 D思想范畴 (25)马克思以前的历史观的缺陷表现在( )A看不到社会革命的作用 B看不到阶级斗争的作用C看不到人民群众的作用 D看不到思想动机背后的经

21、济根源(26)个人崇拜和个人迷信是( )A二元论的表现 B唯心史观的表现 C实用主义的表现 D英雄史观的表现(27)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原则有( )A为现实服务的原则 B历史主义的态度 C阶级分析的方法 D政治第一的标准(28)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是( )A发现了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 B指出了阶级斗争的长期性C论证了阶级的存在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D说明了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29)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是( )A历史事件的直接参与者、策划者、指挥者 B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者C历史任务的发起者个组织者 D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30)对社会改革与社会革命的正确表述是( )A社会革

22、命是狭义的革命 B社会改革是广义的革命C社会改革与社会革命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社会革命只有暴力革命的形式E社会改革就是为了改变根本的社会制度12.劳动力成为商品是( 4 )A.一切社会共同存在的现象; B.私有制社会共同存在的现象;C.商品经济会共同存在的现象; D.历史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才出现的13.剩余价值来源于( 3 )A.不等价交换;B.工人工资的扣除; C.工人的剩余劳动; D.劳动力的价值;1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3 )A.劳动过程和使用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D.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15.区分

23、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 3 )A.在生产中位置是否移动; B.在运动中职能是否变化;C.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 D.根据价值周转方式不同;16.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因素是( 4 )A.工人工资的高低; B.工人劳动时间的长短;C.工人劳动强度的大小; D.剩余价值率的高低;17.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4 )A.生产与需要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1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3 )A.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B.生产不足的经济危机;C.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 D.生产严

24、重短缺的经济危机;19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是( 1 )A.大规模固定资本更新;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C.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D.资本主义竞争激烈;2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 3 )A.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B.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D.人口过剩与资本过剩的矛盾;21.产业资本是( )A.生产资本; B.工业资本; C.社会总资本; D.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22.产业资本循环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 )A.流通阶段; B.生产阶段; C.购买阶段; D.售卖阶段;23.生产资本的循环公式是( )A.GWPWG; B.WPWGG;C.PWGWP; D.WG

25、WPW;24.产业资本循环的一般公式是( )A.GWPWG; B.WPWGW;C.PWGWP; D.WGWPW;25.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运动中所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A.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货币资本; B.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商品资本;C.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26.货币资本的职能是( )A.生产剩余价值; B.实现剩余价值;C.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 D.生产和实现剩余价值;27.资本周转是从资本运动的( )A.连续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B.速度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C.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D.矛盾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28.资本的周

26、转时间包括( )A.劳动时间和产品的销售时间; B.产品的购买时间和生产时间;C.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D.劳动时间和购买时间;29.资本的周转速度和( )A.周转时间成正比,周转次数成反比; B.周转时间成反比,周转次数成正比;C.周转时间成正比,周转次数成正比; D.周转时间成反比,周转次数成反比;30.把生产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其依据是( )A.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周转方式; B.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物质存在形态;C.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D.不同部分的不同运动速度;31.能够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资本是( )A.生产资本; B.货币资本; C.商品资本; D.

27、流通资本;32.下列选项中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 )A.原料; B.燃料; C.辅助材料; D.机器、设备;33.社会总资本(社会资本)是指( )A.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总和; B.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货资本的总和;C.国内投资的资本和向国外投资的资本的总和;D.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所有个别资本的总和;34.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A.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 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C.社会总产值的构成问题; D.国民收入的分配问题;35.生产成本是( )A.资本主义生产费用;B.实际生产费用;C.活劳动的耗费; D.物化劳动的耗费;36.利润本质上是( )A

28、.成本价格的产物;B.所费资本的产物;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剩余价值;37.反映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增值程度的是( )A.剩余价值率; B.利润率; C.平均利润率; D.年剩余价值率;38.利润率是( )A.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B.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的比率;C.剩余价值与所费资本的比率; D.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39.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 )A.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B.同一部门内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C.同一部门资本家追求超额利润的结果;D.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40.把剩余价值看成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就转化为( )A.成本价格; B.生产价格; C.

29、利润; D.利息;41.部门之间的竞争是以( )A.价格竞争为特征的; B.资本循环为特征的;C.资本周转为特征的; D.资本转移为特征的;41. 生产价格是( )A.预付资本加利润; B.预付资本加平均利润;C.成本价格加利润; D.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 42.C/V和利润率的关系是 A.二者按相反方向变化 B.二者成反比例变化 C.二者按相同方向变化 D.二者成正比例变化43.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关系是 A.剩余价值率等于利润率 B. 剩余价值率是利润率的转化形式C.剩余价值率大于利润率 D.都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44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关系是 A.剩余价值率等于利润率 B.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C.剩余价值率是利润率的转化形式 D.都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45.平均利润率是A.社会剩余价值总额和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B.社会剩余价值总额和社会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C.年剩余价值总额和预付可变资本总额的比率 D.社会平均利润总额和社会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46.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A.揭露了利润的真正来源 B.完全消除了各企业各部门的利润差别C.表明了利润的本质 D.掩盖了利润的本质和来源 47.生产价格形成的前提是 A.剩余价值的存在 B.年剩余价值的存在 C.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