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7 ,大小:2.28MB ,
资源ID:625147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25147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探究题》新.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探究题》新.docx

1、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探究题新探究题解读探究题型 探究题是中考必考题型,具有情境新、综合性强、知识容量大、难度大等特点。常围绕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等探究环节设置问题。突破探究题型题型一 物质成分和性质的探究方法点拨 此类试题常考查初中化学中重要物质的性质,立足性质、探究成分。解答有关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题时,一是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去判断物质的成分;二是除了要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反应物的量。典例引路例1 某兴趣小组对“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石蜡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作出猜想】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验证1】

2、 (1)用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 ,证明有水生成。 (2)同学们用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1分钟后,提起锥形瓶,翻转后注入20mL饱和石灰水,加塞、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确定有 (填化学式)生成。 实验中小明观察到一个意外现象:锥形瓶内壁上有少量黑色物质。 【交流讨论】经分析,同学们一致认为黑色物质是石蜡不充分燃烧生成的 。由此他们猜想还可能生成一氧化碳。为验证一氧化碳,他们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 【实验验证2】 (3)实验前,先在玻璃管的中部放入一团棉花,其目的是 。(4)将a端插入蜡烛的焰心。 (5)用酒精灯加热b端的糊状物,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黑色物质变成红色,证明蜡

3、烛不充分燃烧有一氧化碳生成。 (6)为防止玻璃管中的红色物质又被氧化变成黑色,接下来的操作是 。 【拓展应用】 (7)含碳燃料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等物质,浪费资源,且污染空气。为使其充分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 (答一条即可)。 (8)若蜡烛(CxH4y)充分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解析】(1)验证可燃物燃烧是否有水生成的方法是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观察烧杯内壁是否有小液滴生成。(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交流讨论】蜡烛中含有碳元素,当其发生不完全燃烧时可生成炭黑。(3)为防止生成的炭黑与氧化铜反应,干扰实验,需放置一团棉花阻挡生成的炭黑与氧化铜

4、接触。(4)若先撤蜡烛,空气会进入玻璃管,使炽热的铜被氧化成氧化铜,故应先熄灭酒精灯,待玻璃管的温度冷却至室温,再熄灭蜡烛。点燃(5)要使可燃物充分燃烧可以采用增大氧气浓度或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的措施。(6)根据蜡烛燃烧的生成物,可知化学方程式为CxH4y +(x+y)O2=2yH2O+xCO2。【答案】(1)烧杯内壁有水雾(2)CO2 炭黑(3)阻挡炭黑,防止炭黑与氧化铜发生反应(4)先撤酒精灯,待玻璃管的温度冷却至室温后,再撤蜡烛点燃(5)提供充足的氧气(或增大燃料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等)(6) CxH4y +(x+y)O2=2yH2O+xCO2例2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

5、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后,发现忘记滴加指示剂,此时,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1)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作出猜想】 I.溶质可能是CaCl2与Ca( OH ) 2 .溶质可能是CaC12 .溶质可能是CaCl2与HCl【查阅资料】CaC12溶液呈中性 【实验设计】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排除了猜想I,你认为排除猜想I的理由是 。 小华想用碳酸钠溶液来验证后两种猜想,请你帮他完成实验,填写以下表格:实

6、验步骤预计现象预计结论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 猜想正确 猜想正确 【交流反思】 为确定猜想正确,下列几种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填字母)。 A.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B.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锌粉冒气泡 C.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涂抹在pH试纸上,测得溶液的pH7 D.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解析】(1)根据中和反应的原理,可知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1=CaC12+2H2O。 (2)【实验设计】氢氧化钙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可以排除;若溶液中只有氯化钙,滴加碳酸钠溶液

7、会立刻生成白色沉淀;若溶液中含有氯化钙和氯化氢,滴加碳酸钠溶液时会先与HCl反应、产生无色气体,HCl反应完后,再滴加碳酸钠,才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交流反思】为确定猜想正确,也就是验证溶液呈酸性,可以用石蕊、锌、pH试纸,但不能用硝酸银溶液,这是因为无论溶液中是否有HC1,滴加硝酸银溶液时,都会有沉淀生成。【答案】(1) Ca ( OH ) 2 + 2HC1 =CaCl2 + 2H2O (2)【实验设计】酚酞试液不变色,说明溶液不呈碱性,而猜想A的溶液呈碱性,所以可以排除生成白色沉淀先有气泡产生,后产生白色沉淀【交流反思】D题型二 实验设计与创新的探究方法点拨 解答此类试题时,应审清

8、题意、了解整个实验过程,明晰实验方案设计原则,以实验目的为主线,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题。典例引路例3 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想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虽然无明显现象,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试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并得出有关结论。(1) 探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当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 色,根据上述实验中颜色变化,可确定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变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探究上述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烧杯中的硫酸是否过量。根据上述反应过程中溶液变成无色,不能确定稀硫酸是否过量,同学们又分别选取氯化钡溶液、紫色石蕊试液设计

9、实验方案,请你判断并分析: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案一取样,滴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稀硫酸过量方案二取样,滴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稀硫酸过量上述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 (填“方案一”或“方案二”),另外一个实验方案错误的原因是 。 请你设计一个确定稀硫酸是否过量的实验方案,你选用的药品是 ,实验现象及结论是 。【解析】(1)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十H2 SO4=Na2 SO4 +2H2O。 (2)除硫酸外,硫酸钠也能和BaC1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故滴加氯化钡溶液不能证明硫酸是否过量,方案一不正确;石蕊溶液在酸

10、性溶液中能变红色,从而能判断硫酸过量,故方案二正确;活泼金属(或碳酸盐)与硫酸反应生成气体、氧化铁能与硫酸反应生成黄色溶液,所以可选择加入锌、碳酸钠、氧化铁等试剂,判断稀硫酸是否过量。【答案】(1)红 2NaOH十H2 SO4=Na2 SO4 +2H2O (2)方案二NaOH和H2 SO4反应后生成的硫酸钠也能和BaC1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锌粒 有气体放出,证明稀硫酸过量,反之稀硫酸不过量(答案合理均可)例4 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创新实验是“火龙生字”。在成果展示现场,某同学用硝酸钾的热饱和溶液先在白纸上书写“火”字,晾干后白纸上出现硝酸钾晶体(见图1)。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触硝酸钾晶体,就会观察到

11、白纸上写过字的地方燃烧并迅速蔓延,留下“火”字的黑色痕迹(见图2) 。 在场的同学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进行了如下研究: 【提出问题】为什么附有硝酸钾的白纸更容易燃烧? 【查阅资料】硝酸钾受热易分解,生成亚硝酸钾(KNO2)和一种常见的气体单质。 【猜想与假设】对于产生的是什么气体,四位同学有如下猜测: 甲:二氧化氮;乙:氮气;丙:氧气;丁:氢气 同学丙指出不可能是二氧化氮、氢气,理由分别是 、 。 【进行实验】其他同学设计了实验对同学丙的猜想进行了验证,他们的操作方法是 。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同学丙的猜想正确。硝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解释与结论】白纸上写过字的地方更容易燃烧的原因是

12、 。【反思与评价】为什么要用“硝酸钾的热饱和溶液”书写文字?已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温度/20406080100溶解度/g31.663.9110169246 你对上述问题的解释是 _ 。【解析】【猜想与假设】二氧化氮不是单质,不符合题意;硝酸钾中不含有氢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不可能生成氢气。【进行实验】证明氧气的方法:加热硝酸钾,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综上所述,可知硝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KNO3=2KNO2+O2。【解释与结论】解答此问,应抓住关健字“更容易”,从而可推知其原因是氧气浓度增大的结果。【反思与评价】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要使白纸上有较多硝

13、酸钾,就需用硝酸钾的热饱和溶液。【答案】【猜想与假设】二氧化氮不是单质 硝酸钾中不含有氢元素【进行实验】将少量硝酸钾晶体放在试管中加热,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木条复燃2KNO3=2KNO2+O2【解释与结论】硝酸钾晶体受热分解生成氧气,使写过字的白纸附近氧气的浓度增大【反思与评价】温度越高,硝酸钾的溶解度较大,用热饱和溶液书写文字能使白纸上附着更多的硝酸钾晶体题型三 定量实验的探究方法点拨 此类试题常涉及测定混合物中某物质的质量分数、反应中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等。解题时,应围绕实验目的,明确所需数据测定的方法或手段;还要考虑实验中的干扰因素,以及减小误差、优化设计的方法。典例引路例5 某校

14、学习小组准备探究气体的测定和数据处理方法。 【提出问题】 如何利用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与稀盐酸反应来测定生成CO2的质量和体积,并处理数据。 【实验设计】通过下列两个实验分别测定CO2的质量和体积: 【分析与表达】(1)上述两个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实验I中,将小烧杯中的所有稀盐酸分几次加入到大烧杯中,并不断搅拌,判断石灰石中CaCO3完全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 (3)实验中,先连接好装置,再 (填操作名称),然后装好药品,最后将10 mL稀盐酸快速推入烧瓶中。若稀盐酸是缓慢推入的,则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 【记录与处理】 (4)已知实验I反应前的总质量m(大烧杯+石灰石粉

15、末)+m(小烧杯+稀盐酸),要计算生成CO2的质量,至少还需要的数据是 (填字母)。 A. m(小烧杯) B. m(大烧杯) C. m(大烧杯十反应后剩余物)(5)实验的实验记录如下(表中数据在相同温度、相同压强条件下测定):时间/min12345678910注射器读数/mL60.085.088.089.089.589.889.990.090.090.0 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和数据综合分析,最终生成CO2的体积是 mL,理由是 。根据你的认识,在坐标图中绘制出010 min生成CO2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反思与评价】 (6)经过分析,你认为实验I的优点是 。实验的优点是 。【解析】(1)石灰石

16、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 +2HC1=CaC12+CO2 +H2O 。 (2) 判断石灰石中CaCO3是否完全反应的方法是加入最后一次稀盐酸,观察石灰石表面是否有气泡产生,若无气泡,则证明碳酸钙完全反应。(3)制取气体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好药品后,若缓慢推入稀盐酸,则会出现因二氧化碳的产生而导致烧瓶内气压增大,稀盐酸难以完全推入烧瓶中或仪器连接处脱落的现象。(4)根据差量法的原理,可知要计算生成CO2的质量,还需要的数据是m(小烧杯)和m(大烧杯十反应后剩余物) 。 (5)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从第8分钟后气体的体积不再变化,又因为稀盐酸占10 mL,所以可推知第1分钟生成CO2的体

17、积是50 mL,第2分钟是75 mL,最终生成CO2的体积是80 mL;用描点法即可画出生成CO2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6)实验I的优点是操作简单,而实验的优点是在密闭体系内反应更加环保,现象更加直观。【答案】(1) CaCO3 +2HC1=CaC12+CO2 +H2O (2)最后一次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烧瓶内气压增大,稀盐酸难以完全推入烧瓶中或仪器连接处脱落(4)AC (5)80原稀盐酸占有10 mL体积 (6)实验操作简单(或便于读数) 在密闭体系内反应更加环保,现象更加直观例6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呼吸面具的制氧原理产生了好奇心,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呼吸面具

18、中制取氧气的主要原料是固体过氧化钠(Na2O2 ),过氧化钠分别能和二氧化碳、水反应,都能生成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 2H2O=4NaOH + O2;2Na2O2+2CO2=2Na2CO3+ O2。 为测定呼吸面具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该小组的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固定装置已略去)开展探究,并得出正确结论。 已知装置B中盛有饱和NaHCO3溶液(NaHCO3不与CO2反应),碱石灰是由固体NaOH和CaO组成的混合物。整套装置气密性良好,反应所需试剂均足量。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 ,装置A的作用是 。(2)不用装置E取代装置C的理由是 。 (3)

19、装置D中过氧化钠样品的质量为mg,装置D在反应前后质量分别为g和g,若样品中所含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化学反应,则样品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解析】(1)仪器a是锥形瓶,装置A是气体发生装置,用于制取二氧化碳。(2)碱石灰能吸收水和二氧化碳,导致没有二氧化碳进入D。(3)设过氧化钠质量为x。 2Na2O2+2CO2=2Na2CO3+ O2 反应前后变化量156 56x ()g则,解得 样品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答案】(1)锥形瓶 制备CO2 (2)碱石灰会吸收CO2(3) 【针对练习】1.(2015扬州)一定条件下,CO与MgSO4反应会生成三种氧化物,某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探究该反应。

20、已知SO2、CO2均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仪器a的名称是 ,CaC2O4中C的化合价是 。(2)装里A中CaC2O4分解会生成一种气体和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的盐,则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时观察到装置C中紫红色褪去、装置E中溶液变浑浊,则在C和E中反应的气体分别是 、 。(4)装置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装里D的作用是 。(5)该装置的明显不足之处是 。2. (2015南京)小明在做铁与硫酸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发现生成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于是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铁与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为什么有刺激性气味? 【查阅资料】 (1)6H2SO4(浓)+2Fe =Fe2

21、( SO4) 3+6H2O+3SO2。 (2) SO2可使品红溶液的红色褪去。 【进行猜想】铁与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可能有二氧化硫。 【实验探究】小明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并将E中收集到的气体进行如图乙所示的爆鸣实验。 请帮助小明完成下表:A中硫酸浓度实验现象A中生成气体成分B中品红溶液D中品红溶液爆鸣实验实验一98% 不褪色无爆鸣声只有SO2实验二45 %稍有褪色不褪色有爆鸣声 实验三25% 不褪色 只有H2【实验结论】铁与不同浓度的硫酸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可能不同,当硫酸溶液浓度达到足够大时,生成的气体产物中有二氧化硫。【交流反思】(1)写出实验三中铁与硫酸溶液反应的化学方

22、程式 ,写出实验二中发生爆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一中C装置的作用是 。【拓展延伸】小明又将A装置进行了如图丙所示的改进,试分析:增加的导管下端伸入液面以下的原因 ,该导管所起的作用是 。 3.将(NH4)2 SO4和Na2 CO3两种溶液充分混合加热,发现有气泡产生且闻到刺激性气味。同学们对气体成分产生兴趣。 【查阅资料】CuO和NH3加热时发生反应:2NH3+3CuO=N2+3Cu+3H2O 【猜想】猜想一:气体是CO2; 猜想二:气体是NH3; 猜想三:气体是NH3和CO2。 【讨论】(1)猜想一肯定不正确,理由是 。 (2)因Na2CO3溶液呈 (填“酸”或“碱”)性,故有N

23、H3产生。 【探究】为确定气体成分,设计如下装置(夹持装置未画出): (3)实验后,取少量A中固体,加入稀盐酸,观察到 ,证明其中含CO2。(4)B中观察到 ,证明含有NH3 。(5)(NH4) 2SO4和Na2CO3两种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若B装置连同固体质量减轻4. 8 g,则C装置增加的质量为 。【反思】(7)实验测得装置C增加的质量大于理论值,可能的原因是 。(8)氨气也是污染物,在C装置后连接右图装置, 以吸收尾气中未参加反应的氨气。干燥管的作 用是 (填序号)。1 防止氨气逸出防止液体倒吸 防止盐酸挥发点燃4.( 2014黔东南)学习了CO2的有关知识后,同学们查阅

24、资料发现Mg能在CO2中燃烧:2Mg+ CO2 = 2MgO+C,所以镁着火不能用CO2来灭火,但没有找到有关Na能否与CO2反应的介绍。于是同学们展开了钠着火能否用CO2来灭火的探究。【提出猜想】钠能发生类似于CO2与镁的反应,可能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将燃着的钠伸入装有CO2的集气瓶中,钠能在集气瓶中继续燃烧。【查阅资料】Na2O是白色固体,能与CO2反应生成Na2CO3,也能与H2 O反应生成NaOH ;Ba(OH)2溶于水而BaCO3不溶于水;Na2 CO3的存在会干扰NaOH的检测。基于以上资料,同学们认为钠在CO2中燃烧的产物情况有所不同,并对产物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I. N

25、a2O、C; . , C; . NaOH、C; . Na2O、Na2CO3、C通过理论分析.猜想 (填序号)肯定错误.理由是 。【验证猜想】步骤实验操作主要实验现象结论(燃烧产物判断)(1)将产物溶于适量水中部分溶解,试管底部有黑色固体燃烧产物中肯定有C(2)取少量(1)所得上层溶液,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 燃烧产物中肯定有Na2CO3(3)取少量(2)所得上层清液,加入 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燃烧产物中肯定有 在步骤(2)中BaCl2溶液为什么要加入至过量?其原因是 。 【结论】猜想 (填序号)是正确的。5.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向烧杯中加入变质的氢氧化钙固体和一定量的稀盐酸,一

26、段时间后固体全溶解。他们对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了探究。 I.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CaC12、 Ca ( OH ) 2和HCl; 猜想二: CaC12和 Ca ( OH ) 2;猜想三: (填化学式);猜想四: CaC12和HC1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 一定不成立。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加入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实验现象: 。结论:猜想二不成立。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加入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实验现象: 。结论:猜想三不成立,

27、猜想四成立。【反思与拓展】(1)氢氧化钙固体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 。(2)酸性或碱性较强的液体直接进入下水道,会污染环境。要处理烧杯内的溶液,使其溶质只含有CaC12,应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 。.取l0g烧杯中的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溶质 质量分数为5. 3%的碳酸钠溶液,同时充分搅拌。测得溶液pH与加入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1) 由图可知,当碳酸钠溶液质量加 到 g时,溶液中盐酸恰好反应完。(2)原烧杯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为 。6.(2015厦门)有关NaOH与CO2反应的探究。探究一:检验NaOH固体样品露置空气中一段时间后的成分。【查阅资料】Na2CO3溶液显碱性;KCl

28、溶液、BaC12溶液显中性;BaCO3难溶于水。(1)检验样品是否变质。检验样品成分中是否含碳酸根的实验方法(操作、现象及结论): 。 (2)检验样品是否完全变质。实验操作:取样品加水溶解,先加过量的 (填编号,下同),再滴加 。 A.盐酸 B. KC1溶液 C. BaC12溶液 D. Ba(OH) 2溶液 E.酚酞试液探究二:用NaOH溶液测定空气中酸性气体(CO2、SO2)的体积分数。【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向细玻璃管内注入少量水,形 成一段水柱;经检查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已知细玻璃管单位长度的容积为0. 1 mLcm1,水柱的质量忽略不计。【操作步骤】保持外界条件不变,完成以下操作:将40

29、mL浓NaOH溶液迅速倒入烧瓶内,立即塞紧橡皮塞,并在细玻璃管上标记水柱底部的位置;观察并测量得出水柱缓慢向下移动的距离为2. 0 cm ;实验结束后,根据中的标记,测得该标记以下细玻璃管及烧瓶的总容积为340 mL。(3)检查如图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方法: 。(4)仅根据本次测量数据,该气体样品中酸性气体的体积分数为 (精确到0. 000 01) 。(5)在上述操作步骤中,若装置温度略有升高,实验结果 (填“偏大”“不变”或“偏小”)。7. (2015黄冈)王老师在某工厂废水处理池中提取一瓶含有AgNO3 、Cu ( NO3) 2和Al (NO3) 3的工业废水样品带回实验室。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甲和滤渣乙。请你和你的化学小组完成以下探究(不考虑杂质干扰)。 【提出问题】滤渣乙是什么? 【作出猜想】小明认为滤渣乙是银,小东认为滤渣乙是银和铜,小华认为滤渣乙是银、铜和铝,你认为滤渣乙还可能是 。 【交流讨论】大家经过讨论后,认为小华的猜想错误,理由是 。【实验探究】设计实验探究滤渣乙的成分,请填写下列空白:实验步骤现象结论实验1:取滤渣乙加入盐酸无气体产生滤渣乙可能是 实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