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143.59KB ,
资源ID:624711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24711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安徽省落实科学发展观评价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安徽省落实科学发展观评价报告.docx

1、安徽省落实科学发展观评价报告安徽省落实科学发展观评价报告(初稿)省发改委 省统计局(2007年10月10日)2007年第5次省长办公会研究通过省发展改革委、省统计局提出的安徽省落实科学发展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原则同意根据这一指标体系开展试评价工作。我们依据研究确定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见附表1),收集了2004年、2005年、2006年三年的相关基础数据,并以2004年为基期,计算2005年、2006年各指标的指数化水平,加权后得出2005、2006年各分类指数及综合指数(见附表2),反映出近两年全省科学发展程度及变动趋势。现将有关评价情况报告如下。一、综合指数反映:我省科学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从

2、我省落实科学发展观综合指数水平看,2005年为110.6,2006年为130,指数上升较快;从综合指数的增长率看, 2005年较2004年增长10.6,2006年较2005年增长17.5,增幅提高6.9个百分点。综合指数的变化趋势表明,近两年来,我省科学发展的水平在不断提高。综合指数的加速上升,主要得益于社会保障类、发展水平类指数的大幅提高,其对综合指数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41.3和27.2,分别拉动综合发展指数上升8个百分点和5.3个百分点。同时,人民生活、创新能力、教育科学文化卫生、资源环境类指数提升,对综合指数的贡献率分别为10.5、10.1、8.2、2.7,分别拉动综合指数上升2.1、1

3、.9、1.6、0.5个百分点。表1:综合指数和类指数趋势(%)安徽科学发展综合指数() 19.4二级指数发展水平指数人民生活指数社会保障指数教科文卫指数资源环境指数创新能力指数2005年113.1104.4117.4105102121.12006年130.8115.7179117.2106.1136.1变动趋势17.711.361.612.24.115对总指数贡献率27.210.541.38.22.710.1图1:2006年类指数对总指数提升的贡献率注:其他是指教科文卫、资源环境指数对综合指数的贡献率。具体来看,发展水平类指数2006年为130.8,较2005年提高17.7个百分点,增长15.

4、6。人民生活类指数2006年为115.7,较2005年提高11.3个百分点,增长10.8。社会保障类指数2006年为179,较2005年提高61.6个百分点,增长52.5。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类指数2006年为117.2,较2005年提高12.2个百分点,增长11.6。资源环境类指数2006年为106.1,较2005年提高4.1个百分点,增长4.0。创新能力类指数2006年为136.1,较2005年提高15个百分点,增长12.4。二、发展水平类指数大幅提升,人均水平提高成为主导因素人均投资额、人均财政收入、人均GDP、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等指数大幅提高,是带动发展水平类指数加速上升的主要因素。2006

5、年,上述四个指数对发展水平类指数增长的贡献率达90.5%,拉动指数提高15.9个百分点。其中,人均投资额指数对发展水平类指数贡献率最大,达41.5%(表2)。表2:发展水平类指数变化及各指标贡献率(%)发展水平类指数(%)17.7三级指数人均投资额人均财政收入人均GDP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工业化率城镇化率GDP增长指数2005年130.6125.1112.9111108110.798.52006年181.8154130.9124.5113.710699.6变动趋势51.2 28.918.0 13.5 5.7 4.71.1对发展水平类指数贡献率41.523.414.6114.73.90.9图2:20

6、06年各指标对发展水平类指数的贡献率注:其他是指工业化率、城镇化率、GDP增长指数对发展水平类指数的贡献率。人均投资额指数贡献率大,主要是得益于投资规模快速扩张。近年来,我省牢牢把握国家加强中部地区“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建设的政策机遇,积极抢抓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市场机遇,深入实施“861”行动计划,促进了投资规模快速增长。20052006年我省累计完成投资6065.66亿元,相当于此前24年投资总和的52.2%,人均投资额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重由2004年的54.7%提高到2006年的64.7%,上升10个百分点。2004年以来,我省经济增长速度已连续三年保持在11%以上,生产总值先后跨过5

7、000、6000亿元两个千亿元台阶。人均GDP在2005年达到8670元、迈上了1000美元的平台后,2006年又进一步突破10000元关口,达到10055元,比2005年增加1385元,是改革开放以来增加最多的一年;人均财政收入2005年首次突破1000元,2006年又进一步提高到1246元,比上年增加234元,增量创改革开放以来历史新高。此外,GDP增长率、工业化率、城镇化率三个重要指标的指数,对经济发展水平类指数的贡献率,2006年分别为0.9%、4.7%和3.9%。三、人民生活类指数稳步增长,通行条件改善作用突出2006年,我省水泥(沥青)公路通行政村率、社会安全指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

8、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指数水平提高,对人民生活类指数的贡献率分别为31.7、29.2、21.9和16.6。表3:人民生活类指数变化及各指标贡献率(%)人民生活类指数(%) 11.3三级指数水泥(沥青)公路通行政村率社会安全指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农村饮用水安全获得率城乡居民收入比(以农村为1)2005年112.6100112.8105.7106.3100.093.72006年137.7123.1130.1118.8109.799.491.3变动趋势25.123.117.313.13.4-0.6-2.4 对人民生活类指数贡献率31.729.221.916.64.

9、4-0.7-3.0图3:2006年各指标对人民生活类指数的贡献率注:其他是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农村饮用水安全获得率及城乡居民收入比对人民生活指数的贡献率之和。近年来,我省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提高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032006年四年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了三个千元台阶,由2002年的6032元增加到2006年的9771元,年均增长12.8%。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2年的2118元增加到2006年2969元,年均增长8.8%,是1998年以来持续增长较快的一个时期。其中,农民工资性收入比重由2002年的33.4上升到2006年的近4

10、0,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我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水泥(沥青)公路通行政村率由2004年的45.7提高到2005年的51.5、2006年的63。同时,随着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农民居住条件也明显改善,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2004年的23平方米提高到2005年的24.5平方米、2006年的25.3平方米。社会安全指数包括社会治安、交通安全、生活安全、生产安全四方面。我省社会安全指数由2004年的74.3%提高到2006年的91.3%,主要得益于全社会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道路、消防等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以及生产安全一把手负责

11、制的全面实施。2004年以来,火灾事故死亡数年均递减29.6,交通事故死亡数年均递减10,工伤死亡人数年均递减1.8。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城乡居民收入比呈小幅扩大趋势,由2004年的3:1扩大至2005年的3.2:1、2006年的3.3:1,因而该项指数对人民生活指数的贡献率是下降的。四、社会保障类指数跃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起步贡献大社会保障类指数大幅提高,主要推动因素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始起步。2006年我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提高对社会保障指数的贡献率达95.9,而城镇社保综合覆盖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对社会保障类指数的贡献率分别仅为2.8%和1.3%,主要因为基数较大且发展较稳定。表4:社会

12、保障类指数变化及各指标贡献率(%)社会保障类指数(%)61.6三级指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城镇社保综合覆盖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农村五保供养覆盖面2005年171.9102.295.41002006年408.1109.098.8100变动趋势236.26.83.4-对社会保障类指数贡献率95.92.81.3-图4:2006年各指标对社会保障类指数的贡献率注:其他是指城镇登记失业率、农村五保供养覆盖面指数的贡献率之和。我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由2004年的6.58,提高到2005年的11.3、2006年的26.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指数也迅速提高到2005年的171.9、2006年的408.1

1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的大幅跃升,主要得益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推进。2003年,我省在10个县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2006年试点县已达56个,覆盖的农业人口3000万人以上,占到全省农业人口的64%。为了进一步推进这项工作,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指标已被纳入各级政府的年度考核目标,并在经费上给予支持。城镇社保综合覆盖率指城镇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的总人数占应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总人数的比重。我省城镇社保综合覆盖率由2004年的72.8提高到2005年的74.4、2006年的79.3,覆盖率指数也由2005年的102.1提高到200

14、6年的109,主要得益于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扩面征缴工作力度的进一步加强,财政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20052006年城镇已参保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总人数年递增3.9,其中已参保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分别年递增10.4和2.3。近年来,我省城镇登记失业率变化不大,2004-2006年分别为4.2、4.4和4.3,因此,其对社会保障类指数增长的影响较小。 五、教科文卫类指数较快提高,财政投入发挥重要推动作用2006年,我省人均财政科教文卫事业支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每千人口医院床位数等指数变化较大,对科教文卫类指数增长的贡献率分别

15、为53.9、33.5、9.3,分别拉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类指数提高6.6、4.1和 1.1个百分点(图5)。表5:科教文卫类指数变化及各指标贡献率(%)科教文卫类指数(%) 12.2三级指数人均财政科教文卫事业支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每千人口医院床位数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平均受教育年限2005年111.3107.7104.9101.1100.02006年144.2128.1110.6103.1100.0变动趋势32.920.45.72.0对科教文卫类指数贡献率53.933.59.33.3图5:2006年各指标对科教文卫类指数的贡献率注:其他指的是平均受教育年限、每千人口职业医师数。财政投入的大幅增加,

16、是文卫科教类指数提高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省在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不断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2006年,我省财政科教文卫事业支出达217亿元,增长31.1,增速同比提高18.9个百分点,其中人均财政科教文卫事业支出达324元,增长30,增幅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全省教育事业投入152.1亿元,增长29.5,增速同比提高18.2个百分点;医疗卫生事业投入34.7亿元,增长38.8,增速同比提高25.7个百分点,2006年全省医疗机构床位总数已达12万张,比上年同期增加400张。六、资源环境类指数小幅上升,能耗下降与环境改善是影响变化的重要因素2006年,我省主要污染

17、物排放强度、万元GDP综合能耗和林木绿化率等指数提升,对资源环境类指数贡献率分别为63.6%、17.3%、9.7%,三者合计约91%,拉动类指数提高3.6个百分点。其中,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贡献最大,拉动类指数提高近2.6个百分点。表6:资源环境类指数变化及各指标贡献率(%)资源环境类指数(%) 4.1三级指数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SO2)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COD)万元GDP综合能耗林木绿化率环境质量指数常用耕地面积指数2005年97.0108.6103.3101.3102.899.62006年110.5121.1106.8103.3104.1100.2变动趋势13.512.53.52.01.3

18、0.6对资源环境类指数贡献率33.130.517.39.76.62.9图6:2006年各指标对资源环境类指数的贡献率注:其他是指质量环境指数、常用耕地面积指数的贡献率之和。 “十五”中期以来,我省积极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对重点流域和污染行业的治理,在关闭一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五小”企业的同时,将一批循环经济、资源节约重大项目列入“861”行动计划。在此带动下,全省二氧化硫排放强度由2005年的10.6千克/万元下降到2006年的9.3千克/万元,化学需氧量则由2004年的8.97千克/万元下降至2006年的7.41千克/万元。为控制高耗能行业增长,

19、我省制定了涉及高耗能产业的市场准入标准、用地标准、环保标准,强化节能减排硬约束,重点抓好“四个一批”推进节能工作,带动了单位GDP能耗的下降。2006年,全省万元GDP能耗1.171吨标准煤,比2005年下降3.44%,降幅居全国第七位。其中,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05年下降6.96%,降幅位居全国第六。从2002年开始,我省被列入全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范围,工程涉及78个县市区。2004年起,由向退耕户补助粮食改为补助现金,省财政按每亩退耕造林地150公斤粮食和每公斤粮食1.4元的标准计算,将补助资金包干给各市、县。截至2006年底,全省的林木绿化率达31.2%,比2004年提高1个百分点。林木

20、绿化率指数也由2005年的101%,提高到2006年的103%。七、创新能力类指数快速增长,投入与产出双轮驱动2006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万人专利授权数、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等指数的发展变化,对创新能力类指数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5.2、27.7和23.5,分别拉动创新能力类指数提高9.8、4.2、3.5个百分点。表7:创新能力类指数变化及各指标贡献率(%)创新能力指数() 15三级指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万人专利授权数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大中型企业科技经费内部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2005年115.7119.6109139.92006年154.813

21、6.3123.1130.1变动趋势39.116.714.19.8对创新能力指数贡献率65.227.723.5-16.4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省里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及资金支持政策,按照“861”行动计划建设高技术产业基地的要求,建设了8个特色高技术产业基地,有力地提升了高技术产业的集聚发展能力;通过“省院共建”、不断加大对高技术产业化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建立高技术产业化发展融资平台,高技术成果产业化能力明显增强。2006年,我省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519.8亿元,增长53,其产值占GDP比重达0.8,比2005年高0.2个百分点。万人专利授权数明显增多。一方面,省里不断加

22、大对科技事业的支持力度,技术研发能力明显提升,技术创新成果明显增加。另一方面,专利申请和保护的政策坏境进一步优化。我省相继出台了安徽省专利申请费用资助办法、安徽专利保护条例,设立了专利申请专项资助资金,并对促进本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利权人予以奖励。这些举措促进了我省专利授权数大幅增加,2005年达到1939万件,增长数超过“十五”前四年的总和,增幅达20.6;2006年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达到2234万件,增长15.2。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提升。大力实施“科教兴皖”战略,启动实施了11个“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和“技术创新引导工程”,不断加大对科技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200

23、6年我省科技三项费用达到1.2亿元,是2004年的3倍。同时,企业研发投入大幅增加。2006年,企业R&D经费支出同比增长31,高于“十五”年均增速8个百分点。2006年R&D经费支出又较2005年增长了30,高于同期GDP增速17.3个百分点。其占GDP比重达到0.95,比2005年高0.11个百分点。综合来看,人均投资额、人均财政科教文卫事业支出等指数对科学发展综合指数的贡献较大。2006年,这两项指数对综合指数的贡献率达15.7%,是我省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结果。2006年,全省人均财政科教文卫事业支出较上年增长23.4%,比全国高6.1个百分点;

24、人均投资额增长39.2%,比全国高16.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工业化率、城镇化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等指数对科学发展综合指数的贡献率偏低。2006年,这五项指数对综合指数的贡献率只有6.5%。主要由于,我省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水平不高,居民收入水平较低,科技投入仍不充足。2006年,我省工业化率35.6%,比全国低7.5个百分点;城镇化率为37.1%,比全国低6.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均相当于全国的83%左右,在中部六省位居下游水平;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全国为1.41%,安徽仅为0.96%。总体看,近年来我省科学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经济社会整体上已迈上科学发展的轨道。但是,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与安徽奋力崛起的目标相比,都还有一定的差距。要进一步提高全省科学发展水平,还需要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优化投资和工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努力提高人均发展水平和生活保障能力,促进全民共享发展成果;继续狠抓节能减排,减少发展代价,改善生存环境;着力推动创新,增强发展动力。由于落实科学发展观评价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评价结果仅供领导决策参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