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6.52KB ,
资源ID:624602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24602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最新高三语文《论语》第1620篇练习 精品.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最新高三语文《论语》第1620篇练习 精品.docx

1、最新高三语文论语第1620篇练习 精品高三语文论语第1620篇练习(季氏第十六 阳货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张第十九 尧曰第二十)1、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论语阳货第十七) 注:讪:毁谤。窒:阻塞不通,此指顽固不化。徼:抄袭。 (1)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恶称人之恶者”是指厌恶宣扬别人坏处的人。 B、“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是指厌恶处在下位而讨好地位在他以上的人。 C、孔子批

2、评了不符合道德礼教的行为。 D、子贡讨厌揭发别人的短处还自认为直率的人。 (2)结合以上选段谈到的“勇”,分析下面选段关于“勇”的思想。(3分)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答: 2、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日:“子见夫子乎?”丈人日:“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日:“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日:“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

3、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论语微子第十八) (1)下列各项中,对以上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论语是语录体,记述的大都三言两语,少数几章也只记了谈话时的场景。上述文段不仅有时间的推移、有子路等人活动场所的变换,而且具备了一定的情节,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情节、通过有关人物的言行,表现出各自不同的人生观和政治观。 B、丈人的语带讽刺的话,说罢便“植其杖而芸”的行动,表现山他的态度倨傲,白认为比孔子高明,德行比孔子高尚。另一方面,他留子路食宿并让两个儿子与子路见面,又表现出他对孔子师徒风餐露宿周游列国的同情。 C、子路认为自己对隐者恭敬有礼,隐者便款待自己,并让儿子出来

4、相见,这说明隐者没有废弃“长幼之节”;但他不出仕,放弃了臣子对君主应尽的责任,即君臣之义,这是儒家向来都不提倡的。 D、孔子的话(包括子路根据孔子的意思说的话)和他叫子路回去看丈人的举动,表现他对丈人过隐居生活的某种赞赏的感情,而对丈人那种逃避现实“不仕无义”的处世态度,却给予严历的批评。 (2)下列各项中,对以上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述文段不仅有时间的推移、有子路等人活动场所的变换,而且具备了一定的情节,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情节、通过有关人物的言行,表现出各自不同的人生观和政治观。 B、丈人的语带讽刺的话,说罢便“植其杖而芸”的行动,表现出他的态度倨傲,自认为比孔

5、子高明,德行比孔子高尚。 C、子路认为自己对隐者恭敬有礼,隐者便款待自己,并让儿子出来相见,这说明隐者没有废弃“长幼之节”。 D、孔子的话(包括子路根据孔子的意思说的话)和他叫子路回去看丈人的举动,表现他对丈人过隐居生活的某种赞赏的感情。 (2)请结合上面的选段,简要说明你对儒家“知其不可而为之”处世态度的理解。(3分) 答: 3、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论语微子第十八) 桀溺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

6、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论语微子第十八) 【注】楚狂接舆:姓陆名通,字接舆,楚昭王时,因见政治昏暗,乃佯狂不仕,当时人称之为楚狂。 滔滔:比喻纷乱的样子。 以:与、和。同下文“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丘不与易也”诸“与”字同义。 而:你,指子路。 辟人之士:指孔子。因孔子周游列国,相继离开鲁、卫、楚等国。辟,通“避”。 辟世之士:避世隐居的人。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如不与世人同群生活,那么要跟谁相处而生活呢?徒,辈。 (1)对上面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接舆是楚国有

7、名的狂人,他的佯狂实际上是一种避世之法。他与当时众多的隐者一样,以为天下无道,政治黑暗,难以有所作为,便为洁身自好而遁世隐居与山林鸟兽同群。 B、只有君王圣明,才能使圣贤君子大有作为;如果君王无道,圣贤君子不仅会自己退隐,而且相互号召远离无道之君。因此接舆以凤喻孔子,讽刺他在天下无道时却不隐去是一种德行衰败的表现。 C、面对接舆的嘲讽孔子虽没能直言想法,但却可以由接舆的“知其不可为而逃之”,感受到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处事态度。 D、孔子对隐士的“不合作”持严厉批判态度,他认为过于消极无为无法改变天下无道的局面,所以仍不肯放弃对政治的参与。 (2)结合上面语段,联系当今社会,谈谈你对孔子“

8、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的认识。(3分) 答: 4、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日:“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日:“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9、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论语季氏第十六) (1)对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表述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周任有一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则就其职位,不能就不就其职位。” 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有品德的人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愿意做那件事”而一定编个谎言来搪塞的态度。 C、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财物平均就无所谓贫,上下和睦就无所谓寡,上下相安就没有倾覆之祸。 D、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

10、墙之内也我担心季孙氏所忧虑的不在颛臾,而在萧索的高墙之内啊。 (2)简述孔子在本文中的观点。(3分) 答: 5、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论语阳货第十七)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论语阳货第十七)(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家虽然强调入世出仕,孔子也很想

11、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但也还是要看时机合适与否。孔子不屑与那些一心弄权的人为伍。B、阳货本为季氏家臣,却以陪臣身份干预鲁国国政,他想拉拢孔子,于是登门拜访,但孔子不肯见他,他送了一只熟小猪给孔子。C、阳货知道孔子有干一番事业的念头,于是就劝他说,既然想做事,就应该把握机会,因为时间是不会等人的,孔子表示赞同。D、孔子等阳货走了后,就前去拜见他以示回礼,没想到阳货故意慢行等他,于是他们在路上相遇,阳货趁机向孔子讲了一通道理。 (2)请结合两个选段,从为官动机的角度,谈谈孔子一开始不愿出仕的原因和后来又答应阳货出仕的原因。(3分) 答: 6、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张问孔子曰:“何如

12、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论语尧曰第二十)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孔子在本章讲了“五美四恶”,这是他政治主张的基本

13、点,其中包含有丰富的“民本”思想。B、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择可劳而劳之”的“民本”思想,反对“不教而杀”、“不戒视成”的暴虐之政。C、孔子的“五美”思想即“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主要是希望君主能以德治、礼治来管理国家。 D、孔子对三代以来的美德善政作了高度概括,可以说是对论语全书中有关君子治国安邦平天下的思想加以总结,对后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 (2)这是子张向孔子请教为官从政的要领。那么,孔子针对“为官从政”提出什么要领呢? 答: 7、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1

14、),切问(2)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第十九) 【注释】(1)笃志:志,意为“识”,此为强记之义。(2)切问:问与切身有关的问题。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孔子在本章提出了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问题。B、孔子认为,只要做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就是达到“仁”的基本要求,这样的人就可以为官从政了。C、孔子并不笼统反对博学强记,因为人类知识中的很多内容都需要认真记忆,不断巩固,并且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再接受新的知识。 D、孔子的教育方法就是“博学而笃志”即“博学而强记”,他再一次谈到它的重要性的问题。 (2)你对孔子提出的“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有

15、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答: 8、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1),期(2)可已矣。”子曰:“食夫稻(3),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4)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论语阳货第十七) 【注释】(1)钻燧改火:古人钻木取火,四季所用木头不同,每年轮一遍,叫改火。(2)期:音,一年。(3)食夫稻:古代北方少种稻

16、米,故大米很珍贵。这里是说吃好的。(4)旨:甜美,指吃好的食物。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宰我认为,三年守丧,时间过长,应该废除这种礼制,从而使君子更好地为礼与乐。B、孔子没有直接反对宰我提出的重新制定守丧的时间的看法,而是先问其“安心”否。C、君子守丧,食甘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这大多是内心悲伤、思念所致。 D、孔子认为宰我没有念及父母抚养自己的艰辛而擅自停止守丧,这是不仁的行为。 (2)上述对话中孔子和宰我争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们的观点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 9、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

17、对曰:“未也。”“居(1),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2);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3);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4);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5);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论语阳货第十七) 【注释】(1)居:坐。(2)愚:受人愚弄。(3)荡:放荡。好高鹜远而没有根基。(4)贼:害。(5)绞:说话尖刻。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孔子认为,仁、智、信、直、勇、刚是六种美好的品德,这六种品德如果没有好学作支撑,就很容易导致不好的结果。B、孔子认为,仁、智、信、直、勇、刚和愚、荡、贼、绞、乱、狂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前者是品德,后者是品德对人

18、的影响。C、在孔子看来,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是很容易受到别人愚弄的;爱好智慧而不爱好学习,很容易产生行为放荡的结果。 D、孔子告诫子路,爱好勇敢而不爱好学习,是很容易产生犯上作乱的后果;爱好刚强却不爱好学习,容易使人狂妄自大。 (2)“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第十五),孔子在此也强调了学的问题,请结合上面文段,谈谈孔子的这两段话对的启迪。 答: 10、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陈亢(1)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2)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

19、: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3)其子也。”(论语季氏第十六) 【注释】(1)陈亢:亢,音,即陈子禽。(2)异闻:这里指不同于对其他学生所讲的内容。(3)远:音,不亲近,不偏爱。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陈亢可能认为孔子有私心,因此他才会问伯鱼孔子是怎么教他的。B、陈亢通过与伯鱼交谈,知道孔子没有什么私心,不偏爱自己的儿子。C、文中“不学礼,无以立”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不学礼,就不懂得战栗的姿势。 D、文中“不学诗,无以言”的意思是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很好地表达。 (2)这一则文字侧面地表

20、现了诗在哪些方面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 11、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陈亢(1)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2)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3)其子也。”(论语季氏第十六) 【注释】(1)陈亢:亢,音,即陈子禽。(2)异闻:这里指不同于对其他学生所讲的内容。(3)远:音,不亲近,不偏爱。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陈亢可能认为孔子有私心,因此

21、他才会问伯鱼孔子是怎么教他的。B、陈亢通过与伯鱼交谈,知道孔子没有什么私心,不偏爱自己的儿子。C、文中“不学礼,无以立”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不学礼,就不懂得战栗的姿势。 D、文中“不学诗,无以言”的意思是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很好地表达。 (2)这一则文字侧面地表现了诗在哪些方面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 高三语文论语第1620篇练习参考答案 1、(6分) (1)(3分) B (2)(3分)孔子主张“勇”应该用“义”了来规范。君子没有“义”就会犯上作乱;小人没有“义”就会去做盗贼。【参考译文】 子贡说:“君子也有厌恶的事吗?”孔子说:“有。厌恶宣扬别人缺点的人,厌恶居下位毁谤上级的人,厌恶勇敢却不

22、懂礼节的人,厌恶固执而不通情理的人。”孔子说:“赐啊,你也有厌恶的事吗?”子贡说:“我厌恶剽窃却把它当作聪明的人,厌恶不谦逊却把它当作勇敢的人,厌恶揭发别人的隐私却把它当作直率的人。” 子路说:“君子崇尚勇敢吗?”孔子答道:“君子以义作为最高尚的品德,君子有勇无义就会作乱,小人有勇无义就会偷盗。”2、(6分)(1) B (3分) (2)B (3分) (2)孔子认为,君子出仕,是在践行君臣的火义。即使自己的学说不被当政者采纳,也不应该弃天下而不顾,而应以一种伟大的救世精神,挺身而出,积极行道,承担起改变天下无道的局面,这才是人臣应尽的职责。(3分,大意对即可。)【参考译文】 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

23、在了后面,遇到一个老丈,用拐杖挑着除草的工具。子路问道:“你看到我的老师吗?”老丈说:“我手脚不停地劳作,五谷还来不及播种,哪里顾得上你的老师是谁?”说完,便扶着拐杖去除草。子路拱着手恭敬地站在一旁。老丈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杀了鸡,做了小米饭给他吃,又叫两个儿子出来与子路见面。第二天,子路赶上孔子,把这件事向他作了报告。孔子说:“这是个隐士啊。”叫子路回去再看看他。子路到了那里,老丈已经走了。子路说:“不做官是不对的。长幼间的关系是不可能废弃的;君臣间的关系怎么能废弃呢?想要自身清白,却破坏了根本的君臣伦理关系。君子做官,只是为了实行君臣之义的。至于道的行不通,早就知道了。”3、(6分)(1)D

24、 (语段中并没有明显的表明孔子的“严厉批判”的态度,甚至从微子的很多语段中可以看出由于当时的社会无道,孔子对隐者的不合作态度还是比较欣赏的,且孔子亦提出“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观念。但出于对自身道德主张的坚守,所以仍不肯放弃对政治的参与。) (2)“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处事态度在任何社会都是应该秉承的。(1分)孔子所处的年代,政治不清明,天下无道,举世皆浊,有隐者隐遁山林与鸟兽同居,但孔子却认为人与鸟兽不同,即使世事艰难,也应挺身而出扭转大局,只要是有利人民,合乎义理的,没有不尽力为之奋斗的。(1分)在当今社会,政治清明时局稳定,但也存在一些不良社会现象,我们应始终认识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

25、不可为而为之的执著精神,参与变革,慨然担当起社会的责任。(1分)【参考译文】 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的车旁走过,他唱道:“凤凰啊,凤凰啊,你的德运怎么这么衰弱呢?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未来的还来得及改正。算了吧,算了吧。今天的执政者危乎其危!”孔子下车,想同他谈谈,他却赶快避开,孔子没能和他交谈。 桀溺说:“像洪水一般的坏东西到处都是,你们同谁去改变它呢?而且你与其跟着躲避人的人,为什么不跟着我们这些躲避社会的人呢?”说完,仍旧不停地做田里的农活。子路回来后把情况报告给孔子。孔子很失望地说:“人是不能与飞禽走兽合群共处的,如果不同世上的人群打交道还与谁打交道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与你们一

26、道来从事改革了。”4、(1)D (3分) (2)(3分)孔子尤其不能容忍他的学生在原则问题上的口是心非、遮遮掩掩的态度,因而又从品德和政治原则这个更高的层次上对两个学生进行了更加尖锐的批评。全文表现了孔子高度的政治敏感和政治见地。孔子看穿了季氏讨伐颛臾不是主要目的,主要目的是削弱鲁国国君的实力,最终篡夺鲁国政权。 【参考译文】 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准备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孔子说:“冉有!恐怕该责备你了。那颛臾,从前先王把它当作东蒙山的主祭,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这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孔子说:“冉有

27、!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这样做则不担任那职务。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龟甲和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费城,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虑。”孔子说:“冉有!君子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偏要编造借口(来搪塞态度)的人。我听说士大夫都有自己的封地,他们不怕贫困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人口少而怕不安定。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上下和睦,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依照这个道理,原来的远方的人不归服,就发扬文治教化来使

28、他归服;使他来了之后,就要使他安定下来。如今由与求两人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国家四分五裂而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反而在境内策划兴起干戈。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5、(1)D(“时其亡也,而往拜之”,是等他不在家的时候去拜访他。因为孔子不想见阳货,但依礼又必须回礼。)(2)在孔子的观念中,出仕为官是为了替君王分忧,使国家安定,百姓富足。但是,当时的当政者只是为了一己之私,因此,不屑与之为伍。但是,如果一个人有兴国安邦的能力却听任国家误入歧途,这也是“不仁”,于是又答应出仕。【参考译文】 阳货想见孔子,孔子不见,他便赠送给孔子一只熟小猪,想要孔子去拜见他

29、。孔子打听到阳货不在家时,往阳货家拜谢,却在半路上遇见了。阳货对孔子说 :“来,我有话要跟你说。”(孔子走过去。)阳货说:“把自己的本领藏起来而听任国家迷乱,这可以叫做仁吗?” 孔子说:“可以和一个鄙夫一起事奉君主吗?他在没有得到官位时,总担心得不到。已经得到了,又怕失去它。如果他担心失掉官职,那他就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了。”【评析】 孔子在本章里对那些一心想当官的人斥为鄙夫,这种人在没有得到官位时总担心得不到,一旦得到又怕失去。为此,他就会不择手段去做任何事情,以至于不惜危害群体,危害他人。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司空见惯的。当然,这种人是不会有什么好的结局的。6、(1)C(是针对君子,而不只是君

30、主) (2)孔子针对“为官从政”提出“五美四恶”的要领,就是要求君子以德治、礼治来管理社会,反对暴虐之政。从本章可以看出,孔子对德治、礼治社会有自己独到的主张,在今天仍不失其重要的借鉴价值。【参考译文】 子张问孔子说:“怎样才可以治理政事呢?”孔子说:“尊重五种美德,排除四种恶政,这样就可以治理政事了。”子张问:“五种美德是什么?”孔子说:“君子要给百姓以恩惠而自已却无所耗费;使百姓劳作而不使他们怨恨;要追求仁德而不贪图财利;庄重而不傲慢;威严而不凶猛。”子张说:“怎样叫要给百姓以恩惠而自己却无所耗费呢?”孔子说:“让百姓们去做对他们有利的事,这不就是对百姓有利而不掏自己的腰包嘛!选择可以让百

31、姓劳作的时间和事情让百姓去做。这又有谁会怨恨呢?自己要追求仁德便得到了仁,又还有什么可贪的呢?君子对人,无论多少,势力大小,都不怠慢他们,这不就是庄重而不傲慢吗?君子衣冠整齐,目不邪视,使人见了就让人生敬畏之心,这不也是威严而不凶猛吗?”子张问:“什么叫四种恶政呢?”孔子说:“不经教化便加以杀戮叫做虐;不加告诫便要求成功叫做暴;不加监督而突然限期叫做贼,同样是给人财物,却出手吝啬,叫做小气。”7、(1)B (“这样的人就可以为官从政了”文本没有提及) (2)孔子认为,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需要认真记忆,平时不断巩固,并且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再接受新的知识。这一点,跟我们今天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接近的,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也有某种借鉴作用。【参考译文】 子夏说:“每天学到一些过去所不知道的东西,每月都不能忘记已经学会的东西,这就可以叫做好学了。”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已记得牢固,就与切身有关的问题提出疑问并且去思考,仁就在其中了。”8、(1)A(不是废除,而是修改,重新制定) (2)孔子和宰我讨论了礼制中关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