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36.03KB ,
资源ID:624560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24560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云南行政区划演变.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云南行政区划演变.docx

1、云南行政区划演变云南行政区划沿革一、新中国成立前的建置沿革云南历史悠久,根据考古资料,在170万年前云南就有“元谋人”生活,是人类的重要发样地之一。1965年发现的元谋猿人化石(距今170万年),比蓝田人、北京人早100多万年,是迄今为止我国最早的人类化石,中国历史的第一页就是从这里翻开的。到新石器时代,居住在滇池、洱海附近的人们,已能使用石斧类的简单生产工具从事原始的农业生产,有些地方的人还会建造简易木结构房,并逐渐形成较大的村落。云南历代建置沿革,可追溯到公元前841年以前的夏、商、周时期。但由于缺乏史料的详细记载,无法考证西汉之前云南行政建置的情况。从西汉开始,云南行政建置已有明确记载。

2、云南历代行政建置沿革简述如下:(1)西汉之前时期在西汉之前,没有详细的史料记载。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述,在公元前841年以前的夏、商、周时期,中国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9州。云南属“梁州”之域,居住着“劳浸、靡莫之属”等10多个大部族。殷周时代是西南夷、百濮居住地。在公元前316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云南的东北部和北部归属蜀国,西北部受巴国控制;公元前316年巴、蜀两国灭亡,云南上述地区属秦统治的巴、蜀两郡。公元前279年左右的战国末期,黔中、滇池地区是秦楚争夺之地。公元前三世纪,楚国派庄蹻入滇,以联盟一员的身份加入当地氏族社会,与滇人女子通婚,“入境随俗”,然后凭着雄厚的武装力

3、量,征服了“靡莫之属”和各部族,统一了滇池地区,建立了滇王国。同时带来了较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促进了滇池地区的经济发展,从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影响了“靡莫之属”,滇人共奉庄蹻为滇王,该区进入了奴隶社会。这标志着云南从政治上与内地联系的开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郡县制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西南夷(包括云南)地区成为秦国的一个部分。秦王朝为加强对西南夷地区的统治,在云南境内宁蒗县一带设置过郡县,派人开凿通往云南的道路,修筑从今四川宜宾到云南曲靖的“五尺道”,并派官吏入滇进行统治。秦朝设郡、置吏、通道的政策,使云南与内地“栈(zhan)道千里,无所不通”,加强了云南与内地的物质文

4、化交流。(2)西汉隋朝时期西汉王朝继承和发展了秦朝对西南夷地区的政策,进一步推广了郡县制度。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派将军郭昌率巴蜀之兵临滇,设益州郡。益州郡辖24县,其中有云南县(地在今祥云),此时开始“云南”成为行政区划的称谓。这是“云南”一词的最早出现。西汉时期还有滇西和滇西南的广大地区未包括在郡县制内。东汉时期继续维持西汉郡县的设置,在滇西增设了辖区辽阔的永昌郡(今大理、保山、德宏、临沧、西双版纳部分地区),是东汉经营西南地区所采取的重大措施。关于“云南”的来历,史载,当时有人报告“彩云现于南中”,于是汉武帝派使臣寻找,“云南之名始此”。所以说云南是“彩云的故乡”。与此同

5、时,汉武帝还封滇王并赐滇王印。从三国开始直到南北朝,西南夷地区改称为“南中”,即今云南全部、贵州西部、四川西南部。公元220-280年,三国鼎立时期,南中是蜀国的一部分,是“金银货宝之地”,是蜀汉政权重要的经济来源。诸葛亮平定南中后,为巩固蜀汉政权,加强了南中地区郡县建制:原来的益州郡改为建宁郡,建立了建宁、朱提、牂牁、越、兴古、云南、永昌7郡,其中辖境全部属现云南省的有建宁、朱提、兴古、云南、永昌5郡,“云南”作为行政区划由县扩大到郡。西晋时期把原来南中7郡中的建宁、兴古、云南、永昌4郡单独设置为宁州,云南成为中央王朝直接统治的19个州之一,这是中央王朝把云南作为一个行政区划来设置的开始,表

6、明中央王朝对云南统治的加强。宁州的建立使云南与四川、贵州分开,成为地方一级政区(二级政区是县),表明云南在全国建置中地位的提高。东晋初年,由内地迁至云南的爨(cun)氏势力逐渐强大,并成为云南的主宰者(爨氏据滇)。爨氏历代统治云南约500年,其统治中心在味县(今曲靖)。当时的滇池地区称作昆州。东晋灭亡后,南北朝时期较混乱,宁州郡县变化很大。隋朝初期,建立了“南宁州总管府”,并设立恭州(今永善县、昭阳区一带)、协州(今彝良县、镇雄一带)、昆州(今昆明市)统治云南各地。隋朝对云南的统治,结束了南北朝时期有混乱局面。(3)南诏大理国时期公元618年唐朝建立,636年唐朝为了加强对各地的统治,将全国分

7、为10道,云南主要属于剑南道管辖。后来云南行政建置多变。在大唐帝衰落时,唐王朝扶持皮罗阁地方势力,封皮罗阁为越国公,赐名蒙归义。皮罗阁统一西洱河地区,建立南诏国。后唐玄宗封皮罗阁之子阁罗凤为“云南王”。南诏历传13王,统治的247年间疆域远大于今云南,其统治的疆域东接贵州、西抵伊洛瓦底江、南达西双版纳、北接大渡河,东南接越南、西南至骠国(今缅甸中部),西北与吐蕃(今剑川)为邻,东北达戎州(今四川宜宾)。行政区划先后建置11节度,2都督,4府,10郡,6州,3县。公元937年,段思平建立大理国,其疆域基本继承了南诏国的版图。行政区划废除了南诏的节度,都督等军事管制区,保留了府、郡的建制,设置了8

8、府、4郡、37部、4镇。大理国相传22世,历经315年,大体相当于宋朝起讫的时间,大理与宋朝中央政权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大理国王曾被册封为“云南八国郡王”“云南节度大理国王”。南诏国、大理国是云南历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大理是云南的政治中心。在大理国统治期间,鄯阐城(今昆明)逐渐成为滇中最繁盛的一座城池。(4)元朝时期公元1253年,忽必烈率蒙古军灭大理国。1255年开始在云南各地逐渐设立万户府、千户所、百户所进行统治。1260年元朝建立,忽必烈称帝后,派回人赛典赤主持云南政务,成为云南省第一任最高长官。1276年设立云南行中书省,作为全国11个行省之一,行政中心从大理迁到中庆(今昆明),

9、 “云南”从此正式成为省一级行政区名称。赛典赤撤销了征服大理国是设立的万户、千户、百户等军事性组织,建立路、府、州、县建制。据元史地理志记载,云南诸路行中书省,路37、府2、属府3、属州54、属县47,其余甸寨军民等府不在此数。元代在赛典赤等人的治理下,云南在经济等方面得到迅速发展。(5)明朝时期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用兵云南,攻克昆明,灭元朝梁王,次年统一了云南,在云南建立明朝政权,统治278年。1382年取消元朝建立的云南行中书省,设立云南布政使司(行政)、都指挥使司(军事)、提刑按察使司(司法)3 司机构;三江之内基本上设府、州、县3级建制,三江之外的边远民族地区则设立土司制

10、度,主要设有19府、2御夷府、40州、3 御夷州、30县,另外还有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长官司、御夷长官司等。 明朝期间云南的辖境范围比元朝时期小,北部和东北部的部分地区划归四川和贵州。即现在的镇雄、威信、彝良、昭阳、鲁甸、会泽、东川、永善、绥江、巧家、盐津、大关等县市区曾划归四川省,1276年才又划回云南;今贵州的盘县、普县、兴义、兴仁、安顺、普定、镇宁、关岭、晴隆等县划归贵州。明王朝在云南实行大规模的移民屯垦,大量汉族进入云南,从此汉族人口在云南占了多数,而非汉民族成为少数民族。明代云南的矿冶铸造业发展迅速,银、铜产量居全国首位。(6)清朝时期1644年,明朝灭亡,清王朝建立,但清王朝直

11、到1662年才完全控制云南。一些反清力量和明朝遗臣在南方拥立明宗室亲王为帝,史称“南明”。其中后期永历帝入滇,以昆明为根据地抗击清军。清平西王吴三桂绞杀永历帝后统治云南23年,拥兵自据,割据一方,把云南变成“独立王国”“土皇帝”,政治上自选官员,经济上横征暴敛,军事上养兵10万余人。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廷平定吴三桂等藩王叛乱,使历时8年的“三藩之乱”结束。清末云南的锡产量跃居全国第一。清朝时期清政府将原属四川的东川、乌蒙、镇雄3地划归云南,使云南的疆域较明朝时期扩大。在行政建制上基本沿袭明朝,省下设府、州、县3级,在省与府之间设有分守道、分巡道等,后又增设了厅的建制。这种行政建制为府、

12、州、县,在边远地区仍保留了土司制度,政区建置在不同的时期有所不同,清末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时,全省共设置15府,18厅,32州,41县,另有18个土司区。(7)中华民国时期鸦片战争之后,云南被英、法帝国主义划分为其势力范围。云南人民为此与帝国主义展开了一系列的英勇斗争。1911年辛亥革命中,腾越起义、昆明“重九”起义和临安起义推翻了清王朝在云南的250多年的统治,建立了大中华民国云南军都督府。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云南行政建制随之进行了调整。1913年根据中央政府规定,废除府、厅、州制,全省设立滇中道、蒙自道、普洱道、腾越道。1915年,当袁世凯复辟帝制时,云南又首举义旗,发动了武装讨

13、袁的护国运动。1928年改设云南省政府,废除道。1932年开始在土司制度仍存在的地区设置设治区(局),相当于准县级。同年在省与县之间增设了行政督察区,在各行政督察区设置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既是省政府的派出机构,代表省政府督察所属各县,又是一级地方政权机构。地方行政机构由省、县2级,演变为省、区、县3级。至1949年12月9日云南和平解放时,全省设有1省辖市、13个行政督察区、112个县、16个设治区(局)、2个对汛督办区。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建置沿革(1)省隶属关系的变革1949年12月9日云南和平起义。1950年3月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昆明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后云南省军政委员会),

14、行使政权机关的职能;同年10月成立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委员会,隶属于西南军政委员会领导。1952年11月西南军政委员会改为西南行政委员会,代表中央政府对西南各省进行领导和监督,行使行政管理的职能。1954年6月撤销西南行政委员会,各省直属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从此云南省也改由中央直接领导,而成为一级行政区域。(2)省辖区域的变革新中国成立以后,云南省界进行过调整,省辖区域发生了变化,按时间顺序其变动的情况是:1952年9月经内务部批准,云南省巧家县第二区(淌塘区)金沙江北岸上段的虐姑、新山、松平、老口、黄坪、铁厂、淌塘等7个乡和云和乡的2个村,总面积628km2,划归西康省会理县;巧家县第一区金沙江北

15、岸下段的景星乡、大同乡,总面积556 km2,划归西康省宁南县。1954年10月20日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复,云南省威信县第五区水田乡飞地木瓦房村(包括白泥、后山、龙塝等自然村),面积1 km2,划归四川省古蔺县(现叙永县)。1960年中国和缅甸两国政府签订中缅边界条约,片马、古浪、岗房地区由缅甸归还中国,1961年6月4日完成交接手续,划归云南省泸水县。1965年8月9日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决定,经云南省人民委员会批复,云南省永仁县的仁和区、大田区、平地区的大跃进水库及华坪县的和平、布得、新华、平江、少义、福田等6个公社,划归四川省渡口市(今攀枝花市)1966年4月8日经内务部批准,云南省宣

16、威县的白果、选脉、松树(不包括黑田生产队)3个公社划归贵州省盘县特区。1974年7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四川省宜宾县的安富、水东、水河3个公社,面积87km2,划给云南省绥江县。执行时未划归绥江县,设立水富区,由昭通行署直接领导。1981年调整盐津县的两碗公社、绥江县的太平公社和会仪公社的新安、新寿大队与水富区合并成立水富县。1974年11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云南省永仁县平地公社(落水洞、大麻塘、小石桥3个生产队除外)、大龙潭公社合计15个大队,151个生产队,总面积375km2,划入四川省渡口市(今攀枝花市)。1974年以后,云南省省界没有调整,省辖区域没有发生变化。(3)行政建制的变革云南解

17、放时,全省共有14个地区行政单位(13个行政督察区,1个省辖市),138个县级单位,其中112个县、8个市辖区、16个设治区(局)、2个对汛督办区。解放以后云南行政建制进行了调整,分为地区、县、乡3级,但各级行政区的名称和区域范围多次变更。地级行政建制的变革云南解放后,设立专区行政建制。1950年共设12个专区、1个专区级市,即昆明市,武定专区(驻武定县)、昭通专区(驻昭通县)、曲靖专区(驻曲靖县)、宜良专区(驻宜良县)、楚雄专区(驻楚雄县)、玉溪专区(驻玉溪县)、蒙自专区、文山专区、宁洱专区、大理专区、保山专区、丽江专区。专区是省派出机关,负责省与县之间的行政事务。从1953年开始,为贯彻我

18、国的民族政策,在全省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专区级民族自治地方建制。先后建了8个自治地级单位。1950年云南省只有一个地级市(昆明市)。先后有个旧市(1958改为县级市)、东川市(1998年并昆明市改为东川区)、曲靖市、玉溪市等。2001年,云南省共设有3个地区(临沧、思茅、丽江)、8个自治州、5个地级市(昆明、曲靖、玉溪、昭通、保山)2007年,全省8个地级市、8个自治州。县级行政建制的变革(4)各地级行政区划沿革新中国成立以来,云南的行政区划与全国保持一致,分为地区(自治州、市)、县、乡(原为区)3级。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为适应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的需要,在县级行政区域作过多次演变调整变更。按现

19、行行政区划云南有16个地级行政区,各区域的演变情况如下:昆明市1949年12月9日昆明市解放,1950年云南省人民政府成立,昆明市(地级)是云南省省会。1953年昆明县由武定专区并入昆明市。1954年撤销宜良专区,宜良县、路南县划入曲靖专区;同年由会泽县析出汤丹、因民、自翔、新村4区设立东川矿区。1956年安宁县由楚雄专区析出,划入昆明市为安宁区。1957年路南县改为路南彝族自治县。1958年会泽县与东川矿区合并改设东川市(地级)。1959年晋宁县由玉溪专区析出划归昆明市;富民县有楚雄彝族自治州析出划归昆明市,昆明市安宁区、海口去合并复置安宁县;撤销呈贡县并入晋宁县;撤销路南彝族自治县并入宜良

20、县;嵩明县与寻甸回族自治县并入寻甸县。1961年恢复嵩明县,辖原行政区域。1963年呈贡县原辖区由晋宁县析出,划入昆明市为呈贡区。1964年恢复路南彝族自治县,辖原行政区域。1965年恢复呈贡县,辖原行政区域。1983年禄劝县、嵩明县、宜良县、路南彝族自治县划归昆明市。1985年禄劝县改为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1995年改安宁县为安宁市。1998年路南彝族自治县更名为石林彝族自治县。1998年12月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从曲靖市析出划入昆明市,同时撤销东川市并入昆明市成立东川区。2006年昆明市辖5区8县,即盘龙区、五华区、官渡区、西山区、东川区、安宁市、呈贡县、晋宁县、富民县、宜良县、嵩明县、石林

21、彝族自治县、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曲靖市1950年设立曲靖专区,专署驻曲靖县,辖曲靖、沾益、宣威、平彝、马龙、嵩明、寻甸7县。会泽县隶属昭通专区。1954年宜良专区撤销,所属宜良、路南、陆良、罗平、师宗、泸西6县划归曲靖专区;同年宣威县更名榕峰县,平彝县更名富源县。1957年撤销路南、寻甸县成立路南彝族自治县、寻甸回族自治县。1958年沾益县、马龙县并入曲靖县;会泽县并入东川市。1959年寻甸回族自治县和嵩明县合并设立寻甸县,路南彝族自治县并入宜良县,师宗县并入罗平县,泸西县并入弥勒县,榕峰县复名宣威县。1961年恢复马龙、师宗、嵩明、泸西等县建制,辖原行政区域。1966年宣

22、威县的白果、选脉、松树3个公社划归贵州省盘县特区。1970年曲靖专区改为曲靖地区。1979年寻甸县改为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1983年曲靖县、沾益县合并成立曲靖市(县级),宜良、嵩明、路南彝族自治县划归昆明市。1994年改宣威县为宣威市。1997年5月撤销曲靖地区成立曲靖市(地级),原曲靖市(县级)分设麒麟区和沾益县。1998年12月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划归昆明市。2001年曲靖市辖1区1市7县,即麒麟区、宣威市、沾益县、马龙县、陆良县、师宗县、罗平县、富源县和会泽县,是政府驻麒麟区。玉溪市1951年1月成立滇中专员公署,3月改称玉溪专区,辖玉溪、江川、通海、河西、澄江、易门、峨山、新平、华宁、昆

23、阳、晋宁、呈贡12县。元江县属蒙自专区。1951年峨山县改为峨山彝族自治区。1954年元江县由蒙自专区析出划归玉溪专区。1956年通海、河西县合并设立杞麓县,县治驻通海;同年峨山彝族自治区改为峨山彝族自治县。1958年撤销江川县并入玉溪县,撤销华宁县并入杞麓县;撤销昆阳县并入晋宁县。同年杞麓县复名通海县。1959年恢复华宁县建制,辖原行政区域;撤销呈贡县并入晋宁县。同年晋宁县由玉溪专区析出划归昆明市。1962年恢复江川县,辖原行政区域。1970年玉溪专区改称玉溪地区。1979年12月撤销新平、元江县,成立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和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1983年8月撤销玉溪县成立玉溪市(县级)。

24、1998年6月撤销玉溪地区成立玉溪市(地级),原玉溪市(县级)更名为红塔区。2001年玉溪市辖1区8县,即红塔区、江川县、澄江县、通海县、华宁县、易门县、和峨山彝族自治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市政府驻红塔区。楚雄彝族自治州1950年现楚雄州分属楚雄、武定两专区,划出弥渡、祥云县归大理专区。1953年楚雄、武定专区合并称楚雄专区,辖楚雄、双柏、镇南、牟定、姚安、大姚、盐丰、永仁、禄丰、广通、盐兴、武定、安宁、罗茨、富民、禄劝、元谋17县。1954年镇南县更名为南华县。1956年安宁县由楚雄专区析出划归昆明市。1957年楚雄盐兴县并入广通县。1958年楚雄楚雄专区成立楚雄

25、彝族自治州。同年,楚雄双柏、南华、牟定3县,辖区划归楚雄县;撤销盐丰、姚安、永仁3县,辖区划归大姚县;撤销罗茨、广通2县,辖区划归禄丰县;楚雄元谋县,辖区划归武定县。1959年恢复元谋县建制,辖原行政区域;富民县由楚雄彝族自治州析出划归昆明市。1960年恢复双柏县、牟定县,辖原行政区域。1961年恢复南华、姚安、永仁3县建制,辖原行政区域。1965年永仁县的仁和区、大田区和平地区的大跃进水库,划归四川省渡口市(今攀枝花市)。1974年永仁县属平地公社部分地区和大龙潭公社划归四川省渡口市。1983年c楚雄县设立楚雄市(县级),同年禄劝县由楚雄彝族自治州析出划归昆明市。2001年楚雄彝族自治州辖1

26、市9县,即楚雄市和双柏、牟定、南华、姚安、大姚、永仁、元谋、武定、禄丰县,州政府驻楚雄市。昭通市1950年设立昭通专区,辖昭通、巧家、大关、永善、威信、会泽、鲁甸、彝良、盐津、绥江、镇雄11县。1954年析出会泽县的汤丹、因民、自翔、新村4区设立东川矿区。1958年撤销东川矿区成立东川市,撤销会泽县并入东川市,撤销鲁甸县并入昭通县。1959年撤销盐津县并入大关县。1961年恢复盐津县,辖原行政区域。1962年恢复鲁甸县,辖原行政区域。1970年昭通专区改称昭通地区。1974年四川省宜宾县的安富、水东、水河3个公社划入昭通地区,设立水富区(县级)。1981年调整盐津县的两碗公社、绥江县的太平公社

27、和会议公社的新安、新寿大队与水富区合并成立水富县。1983年撤销昭通县成立昭通市(县级)。2001年2月撤销昭通地区成立昭通市(地级),原昭通市(县级)改称昭阳区。2001年昭通市辖1区10县,即昭阳区和鲁甸、巧家、盐津、大关、永善、绥江、镇雄、彝良、威信、水富县,市政府驻昭阳区。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1948年底麻栗坡地区解放,1949年1月设立麻栗坡特别区,同年3月设立马列坡县,1950年改马列坡县为麻栗坡市。1949年6月1月成立滇东南专员公署,后改为文山专员公署,1950年成立文山专区,辖文山、丘北、马关、富宁、砚山、西畴、广南7县及麻栗坡(原称为马列坡)市。1955年麻栗坡市改为麻栗坡县

28、。1958年文山专区改为文山僮族苗族自治州。同年撤销砚山县,辖区划归文山、丘北县;撤销麻栗坡县,辖区划入西畴、马关县。1961年又恢复砚山、麻栗坡2县建制,辖原行政区域。在文山所属县中,马关、丘北、广南、富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一直保持县的建制。1965年文山僮族苗族自治州更名为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2001年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辖8县,即文山、砚山、西畴、麻栗坡、马关、丘北、广南、富宁县,州政府驻文山县。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950年3月在建水成立滇南专员公署,4月专员公署移至蒙自改称蒙自专区。辖蒙自、屏边、开远、个旧、金平、建水、石屏、曲溪、元江、红河、新民11县和河口市、龙武设治局。195

29、1年个旧县改为个旧市(省辖市),新民县更名为元阳县。1952年撤销红河县成立红河哈尼族自治区。1953年划出元江县归玉溪专区;撤销弥勒县设立弥勒彝族自治区,划归宜良专区;改龙武设治局为龙武县。1954年1月划出金平、元阳、红河县以及河口市和元阳县的部分哈尼族地区成立红河哈尼族自治区(专区级),区政府驻元阳县。同年撤销宜良专区,所属弥勒彝族自治区划归蒙自专区。1955年改河口市为河口县,弥勒彝族自治区改为弥勒彝族自治县。1957年11月红河哈尼族自治区与蒙自专区合并成立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州政府驻蒙自县。同年弥勒彝族自治县改弥勒县。1958年个旧市由省辖市改为红河哈尼族自治州辖市,州政府迁驻个

30、旧。同年撤销开远县,属地划入个旧市和文山县;撤销蒙自县,辖区并入个旧市;撤销六村办事处,设置绿春县;撤销曲溪县,辖区划入建水县;撤销泸西县,辖区划入师宗县;撤销龙武县,辖区划入石屏县;撤销河口县,设立河口瑶族自治县;撤销屏边县,设立屏边苗族自治县。1959年撤销河口瑶族自治县、屏边苗族自治县,合并成立河口瑶族苗族自治县;原泸西县地有师宗县析出,划入弥勒县。1960年恢复开远、蒙自县建制,隶属个旧市。1961年开远、蒙自县改隶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同年恢复泸西县,辖原行政区域。1962年撤销河口瑶族苗族自治县,恢复河口县、屏边县。1963年成立河口瑶族自治县和屏边苗族自治县。1981年撤销开远

31、县,设立开远市。1985年金平县改为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2001年红河哈尼族瑶族自治州辖2市11县,即个旧、开远市,蒙自、建水、石屏、弥勒、泸西元阳、红河、绿春县和屏边苗族自治县、河口瑶族自治县、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州政府驻个旧市。普洱市1949年11月思茅地区全境解放,成立了思普临时人民行政委员会。1950年改称宁洱专区,驻宁洱、思茅、六顺、车里、佛海、南峤、镇越、澜沧、景谷、景东、镇远、墨江、江城、沧源14县和宁江设治局。1951年宁洱县更名普洱县,宁洱专区改称普洱专区。1952年,划出沧源县归缅宁专区(今临沧地区)。1953年专署迁驻思茅县,普洱专区改称思茅专区。同年撤销六顺县和

32、宁江设治局,六顺县除整董乡外,全部并入思茅县,整董乡划归景洪县;宁江设治局所属的雅口和营盘2区划归澜沧县,勐旺和勐阿2区划归勐海县;析出并撤销车里、南峤、佛海、镇越4县,建立西双版纳自治区。1954年由澜沧拉祜族自治区析出孟连、南卡2区成立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区,同年江城县改为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区。1955年澜沧拉祜族自治区改为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区改为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1956年西盟从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析出,成立西盟佤族自治县筹备委员会。1957年撤销思茅专区,所辖各县划归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1958年撤销思茅县,并入普洱县。1959年撤销镇沅县并入墨江、新平、景谷3县,同年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区改为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1961年恢复镇沅县建制,辖原行政区域(德安吧、新抚2公社仍留墨江县)。1964年恢复思茅专区,专署驻普洱县思茅镇,辖原行政区域。1965年思茅专区改为思茅地区。1979年撤销墨江县成立墨江哈尼族自治县。1981年恢复思茅县,辖原行政区域。1985年6月撤销普洱、景东、景谷县,分别成立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景东彝族自治县、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1996年2月撤销镇沅县成立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1993年3月改思茅县为思茅市。2007年1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