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20.72KB ,
资源ID:624246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24246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评课稿.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评课稿.docx

1、评课稿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使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探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并能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单位换算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2、 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能力。3、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体现到知识分享的乐趣。教学重点:归纳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难点:能正确区分并解决“每份是几分之几?每份是多少?”这一类实际问题。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每个小组准备4个完全相同的圆和一把剪刀。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谈话引入:“分”是什么意思?在

2、数学中有一种分法,要求分的公平合理,这种分法叫什么?和平均分有关的运算叫什么?和平均分有关的数叫什么数?既然除法和分数都与平均分有关,那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板书课题) 师:你能不能举出一个分数的例子,并说明它表示什么意义?二、讲授新课:1、情境导入:(1)讲故事故事开始了:话说唐僧师徒4人前往西天取经,一路上风餐露宿,很是辛苦。一日,他们又赶了大半天的路,又累又饿。于是,唐僧命悟空和八戒去找些吃的。不一会儿,他们回来了,还真找着食物了。看:(出示课件)有8个桃子,4个梨,1个大西瓜,还有3张饼。看到这么多食物,这可乐坏了沙和尚,刚想伸手去拿,唐

3、僧“慢”,沙和尚只好把手缩了回去。唐僧这时还没有想好怎么分呢。(2)出主意同学们,你能帮他出出主意吗?(一样一样地分。)A、先分桃子:师:这个主意不错。谁能列式?生:84=2(个)师:你为什么选择用除法?生:平均分的问题,一般用除法。师:说的真好。接着?B、分梨:生:44=1(个)师:很好,谁还能帮他们接着分?C、分西瓜:生:14=师:谁会求出商?(生:0.25;1/4)师:究竟是不是这样呢?每个小组都有一张白色的圆片,它就代表那个大西瓜,小组内的四名成员就代表师徒四人,在小组内分分看。(生操作)师:分好了吗?哪个小组想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分法?组1:我们把这个圆片对折,再对折,然后(按折痕)展开

4、。师:真聪明。计算除法,在得不到整数商时,除了可以用小数外,还可以用分数表示。 D、分饼:师:饼呢?你能列出算式吗?生:34=师:为什么用3除以4?生:因为师把3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师提问:把3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能分到1张吗?商用什么数表示?(生有的喊分数,有的喊3/4)师:究竟每人分得多少张,是不是像我们想的那样呢?2、动手操作,验证答案。师:每个小组都有三张彩色圆片,就代表这三张饼。小组四人先商量商量怎样分才公平,然后确定出一种方案,一起动手分分看。(小组操作)师:哪个小组先来展示?展示自我的机会是靠自己争取的。(交流)组1:我们组把这3张饼,每个都平均分成4块,一共分成12块,每人

5、得3块。师:请你们小组的成员将自己得到的饼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请一生将自己所得的饼拿到黑板上拼一拼。)这是多少呢?生:3/4张。师:真不错。你们同意他们组的分法吗?生:同意。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组2:一个饼一个饼地分。先将第一个饼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其中的一份;将第二个饼也平均分成4份,每人也分得其中的一份;将第三个饼同样平均分成4份,每人又分得其中的一份。将每个人得到的饼拼在一起,也是3/4张饼。师概括:每人分得3个1/4张,就是3/4张饼。是这样吗?生:是的。师:真不错,真会动脑筋。还有不同的方法吗?组3:三个饼叠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其中的一份。师:将每人得到的饼,分别拼在

6、一起看看各是多少?生:也是3/4张饼。师概括:每人分得3张饼的1/4,也是3/4张饼。同学们太棒了,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3、进一步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试想:如果正准备分饼时,遇到了一个饥饿的老奶奶,把3张饼平均分给5个人,想象一下怎么分?和同桌说说自己的想法,并列算式解答。一生交流想法和算式。(教师板书:353/5张)4、概括提升:认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师:仔细观察这几道算式(指黑板上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生1:两个数相除,在不能得到整数商的情况下,还可以用分数表示;生2:用分数表示商时,除式里的被除数、除数分别是分数里的分子和分母;师:同学们说的很到位。除法里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里的分子,

7、除数相当于分数里的分母。那么,除号相当于分数里的什么呢?生:分数线。师:是呀,它们都象征着平均分。那么商呢?生:分数。师:真聪明。 因此,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表示成下面的形式: 板书:被除数除数 = 被除数/除数 师: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那么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还可以怎样表示?板书:ab=a/b启发学生说出在整数除法里,除数不能是零,在分数中分母也不能是零,所以这里b0。板书:(b0)再想一想:分数与除法有区别吗?区别在哪里?师:你真善于思考。是呀,就像这位同学所说的,分数是一个数,但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除法是一种运算。师:刚才呀,同学们通过细致的观察和认真的思考,发现了分数与除法的

8、关系。它们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和同桌说说看,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分别是什么?师:谁能将表格补充完整?5、练一练:师:这节课上到这,你一定积累了不少的知识。想不想做两道题试试?(1)平均分彩带,师出示练习题:(2)把2千克茶叶平均装在5个茶叶桶中,每个茶叶桶装多少千克?师:刚才,同学们表现的都很棒,那么大家会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一道实际问题吗?(3)解决问题:(生列式解答)三、小结:同学们,不知不觉,已经快到了下课的时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分数与除法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基础上,从除法的角度去理

9、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在讲这节课之前,本来以为是很简单的一节课,学生在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时也一定会很容易,唯一的难点是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我想只要借助实物圆形纸片给学生演示一下,学生就会理解了,但当我讲完这节课后,才发现我的想法太简单了,我把学生想象成理想化的学生了,这部分知识虽然有一部分学生理解了,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在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还很困难。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我去思考:一,在学生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时, 能够借助直观形象的实物图,通过动手操作、演示说明等方法,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这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

10、较容易。但由于我在教学时,疏忽了个别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在演示说明的时候,叫的学生少,如果能多叫几名同学演示说明,再加上教师的及时点拨,我想这部分学生在理解这一难点时,就会比较容易了。二、学生不是理想化的学生,不要指望他们什么都会,因为学生之间毕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教学“把3张饼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个同学应分多少张饼?”时,我让学生借助圆形纸片在小组内合作进行分割,在学生动手操作时,我才发现有的同学竟然不知道该怎么分,圆纸片拿在手上束手无策,只是眼巴巴地看着其他的同学分;小组的同学分完后,演示汇报时,有很多同学都知道怎么分,但说的不是很明白。在以后的备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和

11、心理认知特点。三、小组的全员参与不够。在小组合作进行把3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时,有的小组合作的效果较好,但有的小组有个别同学孤立,不能很好的与人合作,我想,学生在动手操作之前,教师如果能让小组长布置好明确的任务分工,让每个人都有事可做,小组合作的效果就会更好了。听了张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给我总的感受是师生配合默契,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整节课轻松、愉快、流畅,有以下几个亮点:一选准认知起点,激发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张老师在教学分数的意义这一概念时,就是从学生学情出发,短短的一句“你能说几个分数吗?” “1/4,表示什么?

12、” 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了新知与旧知的链接点,既找准了起点,又调动了积极性。二重直观感知,动手操作数学概念是“生活的具像”,又是具体形象事物的抽象与“升华”然而,分数毕竟是一种数,在日常生活中其实并不常见,怎样让学生理解理解其意义。针对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张老师在成功的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后,及时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参与概念学习,让学生采用不同形式和方法“做分数1/4”,很自然地使学生体验、感受分数形成的过程。同时引出一个物体、一些物体、一个整体的情况,从而为抽象单位“1”做好了准备。分数的意义一课中,学生对于单位“1”的理解是一个难点,张老师大胆放

13、手让学生通过动手和举例来理解,在归纳后概括出单位“1”这个概念强调表示的是一个整体。为了让学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一概念,张老师通过图让学生体会、感悟,认识单位“1”,着重体会单位“1”表示一个整体的情况。紧接着引导学生找一找,想一想,动手圈一圈,写出找到的分数。整个教学中向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先动手,再归纳,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的“加速”。三、练习功能的成功转化练习,不只是巩固,更要发展。传统教学的形式,是先传授,再巩固,练习沦为授课的附庸。而张老师的练习设计是让学生在练习中丰富、发展、建构新的知识。通过有梯度的练习,学生对分数意义的一般性认识变得更为全面、丰

14、富、深刻,推动着知识的螺旋上升。几道练习,有效的解决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掌握过于抽象、枯燥、难懂的困难,使学生在有趣、富有思考性的练习中,从更高层面上来认识和理解分数。 总的来说,这堂课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体现了新理念,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如果在讲单位“1”时紧凑点,后面的练习就会很好的展示,教学效果会更好。数字与信息是一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对一些特定的电话号码和座位号、学号的交流,对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的认识,了解数字信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字编码的思想和方法,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数字编码。听过任老师执教这一课后,收获很多、受益匪浅。任老师教学理念先进科学,教学基本功扎

15、实,教学充满激情。语言亲切、教态自然。能有效地主导课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在这一课上,教学一环紧扣一环,导入自然,首尾呼应。顺利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能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同时作为实践活动,任老师让学生在课余查阅、收集资料,课堂上以学生汇报展示为主,适当进行编码练习,体现实践活动的目标。五年级下册探索的规律是“图形覆盖现象的规律”。下面就我们年级王老师的课作简单的讲评。一、从实际生活中发现规律的存在在教材的设计中,这部分内容例题选取的素材是用每次能框两个数的方框在写有110这10个自然数的表中框数,看能求出多少个不同的和。让学生自选策略找到答案。这样的设计似乎较为偏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16、,在学生从未接触过此类题目的情况下,学生往往会觉得无从下手,很难凭空想出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和。在王老师的教学设计中,巧妙的给例题“穿上”了生活的外衣,有了这样的生活情景,在情境中联系实际进行思考,学生就有了一个思考问题的“扶手”。降低了思考的门槛,更易于学生理解,从而寻找策略进行解答。二、通过操作突出探索规律的过程找规律的教学要让学生体会规律本身的内容,并能初步运用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更要引导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运用了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对规律的体验,提高发现和概括数学规律的能力。示了例题之后,王老师放手让学生自由探索,然后逐一交流,课堂上得到了“列举”、“连线”、“计算”、“框数

17、”这样四种不同的方法。首先交流前两种方法,这也是学生在解决这类问题的时候能较直接想到的策略,通过这两种方法的介绍,让学生感觉到,今天这个问题的解决,必须是要有序地进行思考,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才能列举出所有的情况。接着重点研究“框数”这种方法,有了“有序、不重复、不遗漏”这样的前提,在框数、平移的过程中,学生就会自觉地注意到这几点。这时指导学生在练习纸上行进框数、平移,重点观察平移的次数,从而研究平移次数和不同拿法之间的联系。研究了框2个数,接着马上研究如果框3个数结果又会怎样?通过指名学生上台操作电脑,共同来框数、平移。在这两次操作的基础上,部分学生对于这类问题的规律已经有所感悟了,于是,在第三个问题“如果拿4张连续的票”时,不少学生根据规律已经能直接想到答案了。当然,一部分学生是根据教师黑板上的板书推想得到的答案,也有一部分是从操作中得到的规律来进行直接计算。最后提两点建议:1. 例题部分教师可以用上条形数字卡和方框,这样可能比多媒体演示会更形象和直接。2.教学中如果能及时抓住学生的回答,即课堂的生成资源,教学效果会更好。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