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南省中考化学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试题含五年真题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命题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验证1. (2016邵阳24题2分)用下列装置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托盘天平未画出),能达到目的的是()2. (2014湘潭24题4分)质量守恒定律是一条重要规律,请利用该规律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_(填字母序号)。原子数目分子数目元素种类物质种类原子种类物质的总质量A. B. C. D. (2)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氧化镁(只考虑氧气参加反应,下同),化学方程式为_,若固体质量变化用图1表示,则m2与m1之差表示_的质量。(3)实验过程中,镁条点燃后实验现象如
2、图2所示,镁条完全燃烧后,称量得知石棉网上留下固体质量反而比反应前镁条还轻,其原因可能是_。命题点2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 (2017郴州11题2分)碳可以与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C2H2SO4(浓) CO22X2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A. O2 B. SO3 C. SO2 D. H2S2. (2017邵阳20题2分)AgNO3固体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故保存在棕色瓶中,AgNO3见光分解时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能是()A. H2S B. SO2 C. N2 D. NO23. (2016邵阳23题2分)某化学反应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 M氧气。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关于M
3、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B. 只含有C、H元素C. 含有C、H、O三种元素D. 无法确定4. (2016常德11题2分)某有机物6.0 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得到17.6 g二氧化碳和10.8 g水,则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是()A. 一定只含有碳元素B. 一定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C. 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D. 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5. (2016永州17题2分)将16 g A和足量B混合加热,A与B发生化学反应,16 g A完全反应后生成12 g C和8 g D,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A. 11 B. 21 C. 31 D.
4、416. (2013衡阳20题2分)在反应A3B= 2C3D中,已知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当2.8 g 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3.6 g D,则C的质量为()A. 6.8 g B. 9.6 g C. 8.8 g D. 4.4 g7. (2016株洲20题2分)在“2A3B= 2C4D”的反应中,已知8 g物质A完全反应生成11 g物质C和9 g物质D。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物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A. 16 B. 32 C. 48 D. 648. (2016郴州20题2分)有18.6 g的NaOH和Na2CO3的固体混合物,已知Na元素与C元素的质量比是233,把该
5、固体全部加入到盛有100 g的足量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里残留物质的质量是114.2 g。则原NaOH和Na2CO3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是()A. 9.2 g B. 6.9 g C. 4.6 g D. 2.3 g9. (2017常德22题2分)某气体可能含有H2、CO、CH4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假设每一步反应或吸收均完全):气体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燃烧生成的气体通过盛浓硫酸的洗气瓶,装置质量增加13.5 g;再将剩余气体通过盛NaOH溶液的洗气瓶,装置质量增加13.2 g。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 该气体一定不含COB. 该气体可能是H2和COC. 该气体可能是CO和C
6、H4D. 该气体一定含有CH410. (2016湘潭17题2分)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B. 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 该化学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57D. 该化学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11. (2017郴州20题2分)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物质甲 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g122630反应中的质量/g9223b反应后的质量/g0a32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等于10B. 该
7、化学反应为复分解反应C. 丙一定为催化剂D. b等于1212. (2014郴州19题2分)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对表中未知数据计算正确的是()物质abcd反应前60 g60 g00反应中36 g12 g18 g反应后0A. 为30 g B. 为20 gC. 为22.5 g D. 为77.5 g13. (2017湘潭19题2分)一定条件下,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物质ABCD反应前的质量(g)15152520反应后的质量(g)010xyA. x的取值范围是:0x45B.
8、 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之比为31C. 当y20时,该反应为化合反应D. xy6514. (2015常德16题2分)聚合氯化铝(PAC)的化学式为Al2(OH)nCl6nm,是一种无机高分子混凝剂,制备时涉及如下反应:Al(OH)3与Al(OH)2(H2O)4Cl反应生成H2O和Al2(OH)nCl6n,则该反应中两种反应物的计量数之比为()A. 11 B. C. D. 命题点3微观反应示意图1. (2017株洲12题2分)如图为两种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B. 1个甲分子由5个原子组成C. 该示意图中共有2种化合
9、物分子D. 反应中乙、丁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22. (2017益阳10题3分)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已知:“”代表A分子,“”代表B分子,“”代表C分子)A. 反应物与生成物均为单质B. 该反应中A、B、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3C. 反应后,反应物A有剩余D.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发生了改变3. (2017衡阳5题2分)如图表示两种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小球间的短线代表原子间的结合。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 该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C. 该反应中有三种元素参与D. 该反应的生成物均为化合物4. (2016怀化
10、20题2分)已知、分别表示X、Y、Z三种不同的气体分子,其在一定条件下的变化如图所示,由图示获得的下列信息中错误的是()A.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一定发生改变B. 分子之间有间隔C. 该反应可表示为4XY= 2ZD. 一个Z分子由四个原子构成5. (2016邵阳29题4分)如图是汽车尾气中有害物质转化的微观示意图。据图回答:(1)该反应共涉及_种分子。(2)在中“”与“”的质量比是_(填最简整数比)。(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6. (2016益阳18题6分)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其中“”代表碳原子,“”代表氧原子): 回答下列问题:(1)示意图中表示单质的化学式为_;(2)示意图所表示的
11、化学方程式为_;(3)该反应属于_(填基本反应类型)。命题点4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1. (2016郴州13题2分)下列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A. CO2 CO2B. COCuO CuCO2C. 2H2O 2H2O2D. HClNaHCO3= NaClCO2H2O2. (2016娄底34题2分)氢气和一氧化碳、木炭一样具有还原性,能使氧化铜还原成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uO CuH2O。该反应属于()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3. (2013邵阳10题2分)分析如图所示的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判断其反应类型属于()A. 置换反应 B. 化合反应C. 分
12、解反应 D. 复分解反应4. (2017邵阳12题2分)下列化学方程式及其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选项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AMgO2 MgO2化合反应BH2O2 H2OO分解反应CFeH2SO4= FeSO4H2置换反应D2KNO3Ba(OH)2= Ba(NO3)22KOH复分解反应5. (2015永州16题2分)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反应原理中,没有涉及到的反应类型是()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6. (2014郴州15题2分)如图,碳和碳的化合物的转化关系:CCO2H2CO3CaCO3 CO2,其各步转化的基本反应类型从左到右依次是()A. 化合、
13、分解、置换、复分解B. 置换、化合、复分解、分解C. 复分解、化合、分解、置换D. 分解、置换、化合、复分解7. (2017常德19题2分)已知A、B、C、D均为化合物,关于化学反应AB= CD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B. 一定不是化合反应C. 可能是分解反应 D. 可能是置换反应命题点5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及书写1. (2012郴州9题2分)有关化学方程式4P5O2 2P2O5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此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为: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了五氧化二磷B. 反应物均是单质C. 各物质的质量比为452D. 生成物是氧化物2. (2012怀化16题2分)下图是四位
14、同学对某一个化学方程式意义的描述,他们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A. 2H2O2 2H2OO2B. Na2CO3Ca(OH)2= CaCO32NaOHC. C2H5OH3O2 2CO23H2OD. 2NaOHH2SO4= Na2SO42H2O3. (2015衡阳29题3分)化学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用语,观察化学方程式可得到很多信息。请你根据化学方程式:4HNO3(浓) 4NO2O22H2O,写出你得到的三点信息。(1)_ ;(2)_;(3)_。4. (2017岳阳30题3分)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Fe2HCl= FeCl2H2B. MgO2 MgO2C. H2SO4NaOH= Na2S
15、O4H2OD. CuFeSO4= CuSO4Fe5. (2017怀化14题2分)下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元素的原子,能用该图表示的化学反应是()A. 2H2O2 2H2OB. CCO2 2COC. H2Cl2 2HClD. 2COO2 2CO26. (2017衡阳7题2分)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A. 正常雨水偏弱酸性的原因:CO2H2O= H2CO3B. 生活中用天然气作燃料:C2H5OH3O2 2CO23H2OC. 用胃舒平(含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症:Al(OH)3HCl= AlCl3H2OD. 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CaCO32HCl= CaCl2H2OCO
16、27. (2017长沙41题6分)请按照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硫在氧气中燃烧_;(2)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_。8. (2016株洲24题2分)硫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非金属元素,硒(Se)的化学性质与硫相似。在加热条件下,硫可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硫化钠(Na2S)、亚硫酸钠(Na2SO3)和水,硒也能与NaOH溶液发生类似反应。请写出在加热条件下硒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9. (2015益阳18题4分)科学家最近在低温下合成了一种化合物,其分子模型如图所示,其中“”代表碳原子,“”代表氢原子。请补充该物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6O2 5CO2_。命题点6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7、必考) 1. (2017常德34题5分)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硫,计算32 g硫粉燃烧产生二氧化硫的质量是多少?2. (2016长沙48题6分)实验室取68 g过氧化氢溶液和2 g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充分反应后,称量剩余溶液和滤渣为68.4 g。求:(1)充分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g;(2)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3. (2017郴州30题6分)某工厂现有废硫酸9.8 t(H2SO4的质量分数为10%),试计算:(1)该9.8 t废硫酸中H2SO4的质量为_t;(2)如果用该9.8 t废硫酸去中和处理另一工厂的废碱液(主要成分为NaOH),恰好中和废碱液20 t,求废
18、碱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4. (2016益阳25题6分)某化学小组将稀盐酸滴入一定量的碳酸钙样品(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中制取CO2。产生CO2的质量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Cl35.5)(1)该实验最多制得CO2的质量为_g。(2)计算所滴加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要求有计算过程) 答案及解析命题点11. D【解析】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逸散到空气中;硝酸钾与氯化钠不反应;镁条燃烧后质量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这三个实验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铁与硫酸铜会发生化学反应,无气体生成,可于烧杯中反
19、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D。2. (4分)(1)B(1分)(2)2Mg O2 2MgO(1分)参加反应的氧气(或氧元素)(1分)(3)部分生成物扩散到空气中(1分)【解析】(1)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原子种类不变,元素种类不变,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可能改变,物质种类一定改变,故选B。(2)镁条燃烧是镁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化学方程式为2MgO2 2Mg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生成氧化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固体镁和氧气的质量和,若固体质量变化用图1表示,则m2与m1之差表示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或氧元素的质量。(3)通过观察可知,镁条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说明一部分生成的氧化
20、镁扩散到了空气中,因此可能导致石棉网上留下固体质量反而比反应前镁条还轻。命题点21. C【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不变,可确定出X的化学式为SO2,故选C。2. D【解析】AgNO3中不含有硫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该气体不可能是SO2、H2S;N2无刺激性气味;NO2有刺激性气味,故选D。考向23. A【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已知生成物中只含有氧元素,故M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选A。4. B【解析】该有机物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17.6 g100%4.8 g,生成的
21、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10.8 g100%1.2 g,两种元素的总质量为4.8 g1.2 g6.0 g,恰好与燃烧的有机物的质量相等,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该有机物中不含氧元素,即该有机物只含碳元素和氢元素,故选B。考向35. D【解析】根据描述,可写出反应的表达式:AB C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12 g 8 g16 g4 g,故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为16 g 4 g41,故选D。6. C【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以及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可求出反应中A与B的质量比,又已知A的质量为2.8 g,则可求出B的质量,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22、生成物C和D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物A和B的质量总和,即可求出生成物C的质量。设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xA3B= 2C3D7a 24a28 g xx9.6 g则C的质量为2.8 g9.6 g3.6 g8.8 g,故选C。7. B【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11 g9 g8 g12 g,设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则有如下关系:2A3B= 2C4D64 3x8 g12 gx32,故选B。8. A【解析】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减少的质量即为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该质量为18.6 g100 g114.2 g4
23、.4 g。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种类、质量均不变,则反应前固体混合物中的碳元素质量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该质量为4.4 g100%1.2 g,根据题干信息“混合物中钠元素、碳元素的质量比是233”,设原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为x,则,x9.2 g,故选A。9. B【解析】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燃烧生成的气体通过浓硫酸时,浓硫酸增加的质量即是燃烧产物中水的质量,则氢元素的质量为13.5 g100%1.5 g,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氢氧化钠溶液增加的质量即为燃烧产物中二氧化碳的质量,则碳元素的质量为13.2 g100%3.6 g,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所以气体中碳元素与氢元素
24、的质量比为3.6 g 1.5 g3615,所以气体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31515,所以该气体可能三种成分都有,也可能只有氢气和一氧化碳,或只有氢气和甲烷,但不可能只有甲烷或甲烷和一氧化碳,故选B。10. D【解析】将图中信息处理如下表:甲乙丙丁开始质量/g6431变化后质量/g1238质量变化值/g5207反应中的作用反应物反应物可能是催化剂生成物所以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A正确;丙的质量反应前后没有变化,但无法判断丙的存在对反应速率是否有影响,所以无法确定丙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正确;该反应中甲与丁的质量变化比为57,C正确;该反应中乙与丁的质量变化比为27,
25、D错误。11. A【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则有12263a3289223b,故a10,b7,A正确,D错误;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情况可知:甲、乙两种物质反应后质量减少,它们是反应物,丁物质反应后质量增加,它是生成物;丙物质在反应前后其质量不变,它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未参加反应的杂质,所以该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C错误。12. C【解析】根据表格第一行、第二行的数据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60 g60 g36 g12 g18 g,解得54 g;由第一行与第二行的变化量可知:abcd(60 g36 g)(60 g12 g)(18 g0)(54 g
26、0)24481854,结合第二行与第三行的变化量24481854(36 g)(12 g0)(18 g)(54 g),解得:30 g,22.5 g,67.5 g,故选C。13. A【解析】当D为生成物,完全参加反应时,y0,此时x65,A错误; 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为15 g(15 g10 g)31,B正确;当y20时,A、B、D都是反应物,C是生成物,反应物是三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C正确;xy151525201065,D正确。考向514. C【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质量和原子个数都不变,根据题中信息把化学方程式配平,可得两种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分别是n4和6n
27、,故选C。命题点31. 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分析,可知甲属于化合物,乙属于单质,丙属于单质,丁属于化合物。该反应为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A错误;根据甲物质的示意图可知1个甲分子由5个原子构成,B错误;该示意图中甲、丁属于化合物分子,C正确;反应中乙、丁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2,D错误。2. C【解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以看出,C是化合物,A错误;反应中A、B、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32,B错误;反应后有A物质,C正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均不发生改变,D错误。3. A【解析】根据“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小球间的短线代表原子间的结合”分析图示信息,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分子均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化合物,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A错误、D正确;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种类、数目不变,据此可知该反应中四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11,该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B正确;反应前两种物质的分子中共三种原子,说明反应物中含有三种元素,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该反应中有三种元素参与,C正确。4. C【解析】对比反应前后微粒图可知,反应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