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4.72KB ,
资源ID:624026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24026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工信部详解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发展目标之欧阳音创编.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工信部详解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发展目标之欧阳音创编.docx

1、工信部详解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发展目标之欧阳音创编工信部详解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2025发展目标时间:2021.03. 11创作:欧阳音2016-05-19中国电源中国电源5月22 H,工信部再次发文,对中国制造2025进行了详细解读。按照规划,2025年,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年销 量将达到300万辆,在国内市场占80%以上。而在 智能网联汽车方面,2025年,我国将掌握自动驾驶 总体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建立较完善的智能网联 汽车自主研发体系、生产配套体系及产业群,基本 完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1、产业化取得重大进展。到2020年,自主品牌纯 电动和插电式新能源汽

2、车年销量突破100万辆,在 国内市场占70%以上;到2025年,与国际先进水平 同步的新能源汽车年销量300万辆,在国内市场占 80%以上。2、 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到2020年,打造明星车 型,进入全球销量排名前10,新能源客车实现批量 出口;到2025年,2家整车企业销量进入世界前 10o海外销售占总销量的10%。3、 配套能力明显增强。到2020年,动力电池、驱 动电机等关键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市场 占有率80%;到2025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关 键系统实现批量出口。4、 逐步实现车辆信息化、智能化。到2020年,实 现车-车、车-设施之间信息化;到2025年,智能 网联汽车

3、实现区域试点。燃料电池汽车1.关键材料、零部件逐步国产化。到2020年,实 现燃料电池关键材料批量化生产的质量控制和保证 能力;到2025年,实现高品质关键材料、零部件 实现国产化和批量供应。2.燃料电池堆和整车性能逐步提升。到2020年, 燃料电池堆寿命达到5000小时,功率密度超过2. 5 千瓦/升,整车耐久性到达15万公里,续驶里程 500公里,加氢时间3分钟,冷启动温度低于- 30C;到2025年,燃料电池堆系统可靠性和经济 性大幅提高,和传统汽车、电动汽车相比具有一定 的市场竞争力,实现批量生产和市场化推广。3.燃料电池汽车运行规模进一步扩大。到2020 年,生产1000辆燃料电池汽

4、车并进行示范运行; 到2025年,制氢、加氢等配套基础设施基本完 善,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区域小规模运行。节能汽车到2020年,乘用车(含新能源乘用车)新车整体 油耗降至5升/100公里,2025年,降至4升/100 公里左右。到2020年,商用车新车油耗接近国际 先进水平,到2025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智能网联汽车到2020年,掌握智能辅助驾驶总体技术及各项关 键技术,初步建立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及生 产配套体系。到2025年,掌握自动驾驶总体技术 及各项关键技术,建立较完善的智能网联汽车自主 研发体系、生产配套体系及产业群,基本完成汽车 产业转型升级。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1.研

5、发一体化纯电动平台。2.高性能插电式混合动力总成和增程式器发动 机。3.下一代锂离子电动力电池和新体系动力电池, 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电驱动系统的研发和产业 化,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链。4.基于大数据系统的智能化汽车产业链建设,突 破车联网应用、信息融合、车辆集成控制、信息安 全等关键技术。燃料电池汽车1燃料电池催化剂、质子交换膜、碳纸、膜电极组 件、双极板等关键材料批量生产能力建设和质量控 制技术研究。2.燃料电池堆系统可靠性提升和工程化水平的研 究。3.汽车、备用电源、深海潜器等燃料电池通用化技 术研究。4.燃料电池汽车整车可靠性提升和成本控制技术。节能汽车1 整车轻量化技术、低滚阻轮胎,车

6、身外形优化设 计。2.柴油机高压共轨、汽油机缸内直喷、均质燃烧和 涡轮增压等高效率发动机,提高热动能量转化效 率。3.商用车自动控制机械变速器、高效变速器、节能 空调、起停技术和制动能量回收技术的研究优化。智能网联汽车仁基于车联网的车载智能信息服务系统。在现有 的Telmatics系统基础上,为乘客的安全便利出行 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2、 公交及营运车辆网联化信息管理系统。3、 装备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智能网联汽车。包括 车道偏离预警系统、盲区预警系统、驾驶员疲劳预 警系统、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及预测式紧急刹车系 统,能提供至少两种可共同运行的主要控制功能, 如自适应巡航控制(ACC)与车道偏离

7、预警的结 合,以减轻驾驶人负担。减少交通事故30%以上, 减少交通死亡人数10%以上。4、 装备自动驾驶系统的智能网联汽车。包括结构 化道路下和各种道路下的自动驾驶系统,可执行完 整的安全关键驾驶功能,在行驶全程中检测道路状 况,实现可完全自动驾驶。无人驾驶最高安全车速 达到120km/h,综合能耗较常规汽车降低10%以 上,减少排放20%以上。主要路径(-)加强对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研发和产业化 支持。(-)搭建产业共性技术平台,加强优势技术的共 享应用以及通用技术与部件的联合批量供应。(三) 完善标准法规体系,提升检测评价能力,加 强产品事中事后监管。(四) 完善政策保障体系。(五) 加强

8、国际合作,强化国际化布局。以下是,工信部“中国制造2025规划系列解读 之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全文:中国制造2025提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作为 重点发展领域,明确了 “继续支持电动汽车、燃料 电池汽车发展,掌握汽车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 核心技术,提升动力电池、驱动电机、高效内燃 机、先进变速器、轻量化材料、智能控制等核心技 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 车的完成工业体系和创新体系,推动自主品牌节能 与新能源汽车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发展战 略,为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指明了方 向。一、汽车产业是制造强国战略的必然选择从制造强国看,汽车产业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

9、要 地位和对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被列为国家的战略性 竞争产业。以汽车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延续了 百余年,欧美日等制造强国也无一不是汽车强国。 当前,以第三次工业革命为背景,全球技术创新与 经济复苏日趋活跃,汽车产业又是第三次工业革命 涉及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以及新能源、新材 料、新装备等技术创新最全面、大规模的载体与平 台,因此再次成为工业革命和工业化水平的代表性 产业。无论是从创新驱动发展,还是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健 康发展,具有大规模效应与产业关联带动作用的汽 车产业都应是战略必争产业。中国汽车工业增加值 占GDP的比重仅为1.53%,与汽车强国4%的水平存 在较大差距,其原因就是我们在产

10、业链的低端,是制造而非创造,因此汽车工业做强将为国民经济发 展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同时,汽车工业极强的产业 关联与带动性,也是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水平的集 中体现。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制约因素(一)对汽车产业在制造强国建设和经济转型升级 中的重要战略地位认识不足,清晰系统持续的产业 发展战略和顶层设计缺失。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发 展迅猛,但汽车产业发展战略依旧不清晰,缺乏系 统完整的汽车强国战略。汽车产业政策的不持续 性,导致国内汽车市场波动大,企业产能要么难以 适应,要么出现闲置,加剧了国内市场的低水平竞 争,产业大而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自主创新能力偏 弱。目前,我国主要汽车

11、集团在乘用车平台技术、 发动机系统、新能源电池等领域仍未完全掌握关键 技术,尚未形成完整工业体系及能力。(三) 缺乏基础研究共性技术平台与创新体系支 撑。目前,我国初步建立官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 系,但是由于产业组织结构、企业规模及治理模式 等多种因素制约,对基础共性技术的研究仍偏弱, 另外,目前尚无跨行业、跨领域、跨技术的协调管 理机制。(四) 传统汽车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薄 弱,供应链体系不完整,制约战略新兴产业的快速 发展。由于我国传统汽车及其相关产业的创新能 力、研发投入强度相对薄弱,相关产业链尚不完 善,部分关键零部件原材料和关键元器件依赖国 外,制约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

12、展。(五) 商业运营模式、人文等软环境发展滞后,自 主品牌培育仍需时日。目前,汽车产业主导的商业 模式仍未确定,汽车文化环境建设滞后,同时国产 汽车技术水平、产品质量、性能等方面仍与国际先 进水平存在差距,缺乏核心竞争力。三、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汽车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 随着全球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面临能源、环境 和安全的压力日益加大。从可持续发展看,汽车产 业必须解决能源、污染、安全和拥堵全球公认的四 大汽车公害,低碳化、信息化与智能化汽车已被认 为是最终解决方案。美日欧等国家都已提出了汽车低碳化、电动化、智 能化的发展目标,并通过加强技术创新、跨产业协 同融合等规划,加快推动实现汽车产业在新

13、一代信 息技术、清洁能源技术发展大背景下的转型和变 革。在低碳化方面,主要汽车发达国家基本都提出了乘 用车燃料消耗量达到2020年5L/100km, 2025年 4L/100km左右的目标。在电动化方面,在各国政府的积极推动和主要汽车 制造商努力下,基于动力电池技术进步和成本降 低,全球汽车电动化进程不断加快。2014年全球电 动汽车销量达30万辆。据国际能源机构预测,到 2030年电动汽车将占世界汽车销量的30%o 在智能化方面,世界先进国家已将汽车产业的发展 蓝图确定为要实现基于网络的设计、制造、服务一 体化的数字模型。女口,德国工业4.0清晰定义了基 于互联网的智能汽车、设施及制造服务的

14、信息物理 融合系统,以及明确了从汽车机电一体化到智能驾 驶信息物理融合推进时间表。欧盟计划2050年形 成一体化智能和互通互联汽车的交通区,互联汽车 将于2015年上市。2014年中国汽车销量达2439万辆,截至2014年 底,汽车保有量1.45亿辆。近年来,中国石油进 口依存度已接近60%,交通领域石油消费占比接近 50%,其中近80%被汽车消耗。同时,城市道路交通 矛盾日益突出,汽车成为环境污染排放的重要来 源,由此可见,汽车产业肩负改善交通、保护环 境、节约能源等的重要责任,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节 能与新能源汽车,实现低碳化、电动化、智能化发 展刻不容缓。从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看,依据汽车 产

15、业的现有基础、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与节能减 排法规的促进下,经过“十三五”期间的扎实推进与重点突破,有可能在“十四五”形成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优势领域。、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1.产业化取得重大进展。到2020年,自主品牌纯 电动和插电式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突破100万辆,在 国内市场占70%以上;到2025年,与国际先进水平 同步的新能源汽车年销量300万辆,在国内市场占 80%以上。2.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到2020年,打造明星车 型,进入全球销量排名前W,新能源客车实现批量 出口;到2025年,2家整车企业销量进入世界前

16、 10o海外销售占总销量的10%。3.配套能力明显增强。到2020年,动力电池、驱 动电机等关键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市场 占有率80%;到2025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关 键系统实现批量出口。4.逐步实现车辆信息化、智能化。到2020年,实 现车-车、车-设施之间信息化;到2025年,智能 网联汽车实现区域试点。(二)燃料电池汽车1.关键材料、零部件逐步国产化。到2020年,实 现燃料电池关键材料批量化生产的质量控制和保证 能力;到2025年,实现高品质关键材料、零部件 实现国产化和批量供应。2.燃料电池堆和整车性能逐步提升。到2020年, 燃料电池堆寿命达到5000小时,功率密度超

17、过2. 5 千瓦/升,整车耐久性到达15万公里,续驶里程 500公里,加氢时间3分钟,冷启动温度低于- 30C;到2025年,燃料电池堆系统可靠性和经济 性大幅提高,和传统汽车、电动汽车相比具有一定 的市场竞争力,实现批量生产和市场化推广。3.燃料电池汽车运行规模进一步扩大。到2020 年,生产1000辆燃料电池汽车并进行示范运行; 到2025年,制氢、加氢等配套基础设施基本完 善,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区域小规模运行。(三)节能汽车到2020年,乘用车(含新能源乘用车)新车整体 油耗降至5升/100公里,2025年,降至4升/100 公里左右。到2020年,商用车新车油耗接近国际 先进水平,到20

18、25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四)智能网联汽车到2020年,掌握智能辅助驾驶总体技术及各项关 键技术,初步建立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及生 产配套体系。到2025年,掌握自动驾驶总体技术 及各项关键技术,建立较完善的智能网联汽车自主 研发体系、生产配套体系及产业群,基本完成汽车 产业转型升级。五、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是指其动力系统主要由动力蓄电池和驱 动电机组成,从电网获得电力,并通过动力蓄电池 向驱动电机提供电能驱动的汽车。插电式混合动 力汽车是一种能从外部电源对其能量存储装置进行 充电的混合动力汽车,具有纯电行驶模式。围绕纯 电

19、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将主要在以下重 点领域开展工作:1.研发一体化纯电动平台。开发高集成度的电动 一体化底盘产品技术,高度集成电池系统、高效高 集成电驱动总成、主动悬架系统、线控转向/制动 系统、集成控制系统,实现整车操纵稳定性、电池 组安全防护、底盘系统的轻量化的研究应用。2.高性能插电式混合动力总成和增程式器发动 机。开发高性能插电式混合动力总成,开展离合 器、电机及变速箱集成开发、混合动力系统控制和 集成技术开发。重点掌握新型结构发动机、高效高 密度发电机的开发,研究高效发动机与发电机的集 成的核心关键技术,形成增程器系统的自主开发和 配套能力。3.下一代锂离子电动力电池和新体系

20、动力电池, 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电驱动系统的研发和产业 化,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链。建立和健全富锂层氧 化物正极材料/硅基合金体系锂离子电池、全固态 锂离子电池、金属空气电池、锂硫电池等下一代锂 离动力电池和新体系动力电池的产业链,并推动高 功率密度、高效化、轻量化、小型化的驱动电机的 研发。4.基于大数据系统的智能化汽车产业链建设,突 破车联网应用、信息融合、车辆集成控制、信息安 全等关键技术。建立基于大数据系统的智能网联汽 车自主研发体系和生产配套体系,基本完成汽车产 业转型升级突破环境感知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 术、信息支撑平台与协同通信技术、智能决策及智 能线控技术、智能网联汽车的车辆集成

21、技术、智能 网联汽车信息安全技术等关键技术。(-)燃料电池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是指利用氢气和空气中的氧在催化剂 作用下,在燃料电池中电化学反应产生的电能作为 主要动力源的汽车。围绕燃料电池汽车,将主要在 以下重点领域开展工作:1燃料电池催化剂、质子交换膜、碳纸、膜电极组 件、双极板等关键材料批量生产能力建设和质量控 制技术研究。开展高功率密度电堆用的低Pt催化 剂、复合膜、扩散层(碳纸、碳布)、高性能及耐 受性质子交换膜材料、高可靠性及低钳担量的膜电 极(MEA)、高性能及高可靠性的金属双极板的开 发和质量控制技术的研究,形成批量生产能力。2.燃料电池堆系统可靠性提升和工程化水平的研 究。提高催化

22、剂及其载体的抗氧化能力,质子膜的 机械和化学稳定性;改进燃料电池材料制备工艺和 质量控制,提高电堆设计水平;验证电堆运行寿 命,解决车辆运行条件下的电堆均一性问题;结合 车辆动态运行特征,对系统级运行与操作条件做匹 配优化;实现系统级寿命验证与参数表征,提高产 品级寿命;提高系统零部件的可靠性,开展系统可 靠性分析与设计改进。3.汽车、备用电源、深海潜器等燃料电池通用化技 术研究。开展燃料电池通用化技术研究,2020年, 实现关键技术攻关,研发出新一代的金属双极板电 堆,2025年,完成商业化产品全产业链的建设。4.燃料电池汽车整车可靠性提升和成本控制技术。 开展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集成与优化,

23、实现燃料电 池整车可靠性提高;推动燃料电池关键材料(膜、 炭纸、催化剂、MEA、双极板等)及系统关键部件(空压机、膜增湿器、电磁阀、车载70MPa氢瓶 等)国产化,开发超低钳,非钳催化剂,降低材料 成本,促进燃料电池系统产品化和工程化,实现燃 料电池系统设计模块化,并改进生产制造工艺。(三)节能汽车节能汽车是指以内燃机为主要动力系统,综合工况 燃料消耗量优于下一阶段目标值的汽车,主要涵盖 先进汽柴油汽车、替代燃料汽车、混合动力汽车 等。围绕节能汽车,将主要在以下重点领域开展工 作:1 整车轻量化技术、低滚阻轮胎,车身外形优化设 计。推广应用铝合金、镁合金、高强度钢、塑料及 非金属复合材料等整车

24、轻量化材料和车身轻量化、 底盘轻量化、动力系统、核心部件轻量化设计。形 成低滚阻轮胎开发技术、节能、安全、舒适等性能 控制技术、低风阻整车开发技术、整车智能热管理 技术等整车集成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能力。2.柴油机高压共轨、汽油机缸内直喷、均质燃烧和 涡轮增压等高效率发动机,提高热动能量转化效 率。促进柴油机高压共轨技术的自主开发,推动柴 油发动机在乘用车上的应用。推动高效汽油发动机 的自主开发和产业化,提升热动能量转化效率,降 低能耗。促进汽油机缸内直喷、均值燃料、废气再 循环+高压缩比、可变气门正时(VVT)、可变气门 升程(VVL)、废气涡轮增压和机械增压技术等高 效燃烧技术的开发与自主供

25、应;低摩擦轴承、低粘 度机油、激光玮磨等低摩擦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开 发;形成电子节温器、电子水泵、智能发电机等高 效附件的开发与商品化能力。3.商用车自动控制机械变速器、高效变速器、节能 空调、起停技术和制动能量回收技术的研究优化。 实现双离合器总成、电液耦合液压阀体、液力变矩 器、高压静音油泵核心技术突破与国产化。促进机 械变速器自动控制、变速器多档化、手动变速器平 台化、提升变速器效率,与国际趋势接轨。研究优 化节能空调技术、启停技术、制动能量回收技术和 零部件的开发,实现国产化批量供应。(四)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是指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 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

26、, 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化决策、自动化控制功 能,使车辆与外部节点间实现信息共享与控制协 同,实现“零伤亡、零拥堵”,达到安全、高效、 节能行驶的下一代汽车。围绕智能网联汽车,将主 要在以下重点领域开展工作:K基于车联网的车载智能信息服务系统。在现有 的Telmatics系统基础上,为乘客的安全便利出行 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2、 公交及营运车辆网联化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升 级及优化公交、出租及各种运营车辆信息服务及管 理系统,为专业驾驶员的安全、绿色与高效出行提 供全方位信息服务,同时为营运管理与交通管理部 门提供系统的监控、调度和管理服务。3、 装备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智能网联汽车。包括 车

27、道偏离预警系统、盲区预警系统、驾驶员疲劳预 警系统、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及预测式紧急刹车系 统,能提供至少两种可共同运行的主要控制功能, 如自适应巡航控制(ACC)与车道偏离预警的结 合,以减轻驾驶人负担。减少交通事故30%以上, 减少交通死亡人数10%以上。4、 装备自动驾驶系统的智能网联汽车。包括结构 化道路下和各种道路下的自动驾驶系统,可执行完 整的安全关键驾驶功能,在行驶全程中检测道路状 况,实现可完全自动驾驶。无人驾驶最高安全车速 达到120km/h,综合能耗较常规汽车降低10%以 上,减少排放20%以上。六、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路径(-)加强对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研发和

28、产业化 支持。掌握电池、电机、电控核心技术,加大对燃 料电池关键材料和零部件的研发支持和产业链建 设,以及促进传统能源动力系统应用新一代增压直 喷、混合动力、低摩擦等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形 成完整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配套体系,推动插 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及燃料电池汽车工程化和产 业化水平,促进节能产品的应用。(-)搭建产业共性技术平台,加强优势技术的共 享应用以及通用技术与部件的联合批量供应。发挥 产业创新联盟的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开展关键共 性技术研发与工程化应用,采取多种形式的商业化 合作模式,创新供应体系,建立行业共享的汽车产 品开发数据库,全面提升我国汽车工业自出开发能 力和整体技术

29、水平。(三)完善标准法规体系,提升检测评价能力,加 强产品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准入 管理制度和汽车产品公告制度,严格执行准入条 件、认证要求;加强新能源汽车安全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加快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车以及充电、加注技 术和设施的相关标准;制定分阶段的乘用车、轻型 商用车和重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目标值标准,实施 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管理和重型商用车燃料 消耗量标示制度。(四) 完善政策保障体系。通过税收、补贴等鼓励 政策,加强混合动力系统的规模应用;推动新能源 汽车的推广应用;完善充电基础设施保障体系并加 快制氢、储氢、加氢等配套体系建设;加快燃料电 池在交通、通讯、能源、航空、船舶等领域的应 用,促进产业协同发展。(五) 加强国际合作,强化国际化布局。加强在新 技术、新材料、关键零部件等方面的合作开发,加 强国际化产业布局。积极参与制定国际标准法规的 制定,为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走向国际奠定基 础。本文来源:AM汽车经理人,作者:许言时间:2021.03. 11创作:欧阳音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