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47.60KB ,
资源ID:623783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23783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个案研究 A case study about children.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个案研究 A case study about children.docx

1、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个案研究 A case study about children分 类 号: 学校代码:11460学 号:08415303 南京晓庄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个案研究A case study about children aggressive behavior 所在院(系):教育科学学院 学生姓名: 曹畅 指导教师: 史爱华 研究起止日期:二一一年九月至二一二年五月 二一一年 五月目录第一部分 前言 4一 问题的提出 4(一)基于理论的趋势 4(二)基于个人的偏好 4二 研究的意义 5(一) 理论意义 5(二)实践意义 5三 核心概念的界定 5(一)“攻击”的基本含义

2、5(二)有关“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定义 6四 文献综述 6(一)有关攻击性行为的研究 6(二)有关攻击性行为成因的研究: 7(三)有关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的研究 8五 研究方法及个案对象的选取 9(一)研究方法 9(二)研究对象的选取 9第二部分 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个案研究 10一 研究工具 10二 个案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分析 11(一)个案幼儿背景资料 11(二)个案幼儿在班级的表现访谈 11(三)个案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分析 14第三部分 结论、建议与反思 18一 结论 18二 教育建议 18(一)对教师的建议 18(二)对家庭的建议 19三 研究反思 20(一)研究方法的反思 20(二)研究

3、过程的反思 20(三)研究结果的反思 20参考文献 21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个案研究曹畅(南京晓庄学院 学前教育 08学前本1班)指导教师:史爱华摘要攻击性行为是在儿童、青少年中一种比较常见的行为,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结构的变化,攻击性行为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课题通过研究一个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各个方面,希望能找到造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普遍原因,并能适当的给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帮助家长,老师在今后的教育过程中更好的处理这类问题行为。使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关键词幼儿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教育策略Abstract Aggressive behavior is a r

4、elatively common action am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aspect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socializ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s well as the change of family structure,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aggressive behaviors, which drew peoples attention increasingly

5、. This topic is hoped to find the various causes of children aggressive behaviors by studying one childs acts in all aspects, and meantime offer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 strategy so that it could be helpful for parents and teachers to deal with this kind of behavior in the future process of educat

6、ion to make children grow better.Key words childrens aggressive behavior; influence factors; education strategy第一部分 前言一 问题的提出(一) 基于理论的趋势20世纪以来,攻击的发展与控制问题一直是发展心理学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在本世纪过去的岁月,很少有哪几个课题,像攻击及其控制那样,引起如此多的理论与实验研究的关注。(Parke&Slaby,1983)”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开始,到近年来的认知心理学,均对儿童的攻击的发展问题进行过大量的理论探讨和实验研究。攻击性行为是幼儿

7、常见的一种不良行为,对攻击者或被攻击者的身心健康有着许多不良的影响,甚至会妨碍幼儿今后一生的发展。如果攻击性行为延续至成年,就会出现社交困难的情况,更有可能会走上犯罪的道路。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重视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幼儿攻击性行为直接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是幼儿最常见的一种行为问题,是幼儿问题行为中极其重要的表现之一。因此,为避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出现,已经成为研究者们不容忽视的问题。(二) 基于个人的偏好对于我个人而言,我也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十分好奇。这是每个人用与生俱来的么?那为什么有的孩子表现明显,有的孩子却没有什么攻击性呢?是遗传?还是家庭因素?他们为了得到

8、自己想要的东西,可能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力量,这时被攻击者的状态,教师的参与以及家长对于自己孩子攻击性行为的归因都影响着该实施攻击行为的幼儿。在幼儿园里最重要的是每个幼儿的安全,但是如果有几个有攻击倾向的幼儿,那么其他幼儿的安全就得不到保证,也加大了幼儿教师工作的难度。所以我想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加以深入的探究,也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遇到此类问题有据可依。在实习期间,我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以及自己一段时间的观察,选定一个有代表性的幼儿进行观察,比较全面地反映影响该个案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原因,并对其的攻击性行为进行分析,适当的提出一些教育建议。也希望通过我的努力使该幼儿在今后的生活中,可以更好地与小

9、朋友相处,建立起良好的同伴关系。二 研究的意义(一) 理论意义早在30年代彪勒、格林、雪莉等一批心理学家就曾对攻击性行为进行了许多观察研究。但以往的研究往往关于个体攻击发展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青少年期和小学阶段,而对学龄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的重视却不足,然而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在社会化过程中不能很好的解决当前事件多采用过激方式而形成的不良适应行为,对其以后的生活有严重的影响。因此,任何一个社会, 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其社会成员身心健康的目的出发, 都应从幼儿期着手, 对其成员之间的攻击性行为进行研究,从而为对其进行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二) 实践意义攻击行为是儿童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社会行为。攻击性

10、的发展状况既影响儿童人格和品德的发展,同时也是个体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指标。近年来儿童攻击性行为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心理学家韦斯特曾经对其进行了一项长达14年的研究,结果发现48%的少年犯在9岁时就被确认为有攻击性行为,而且儿童的攻击性水平越高,今后犯罪的可能性就越大,不仅如此还会影响到幼儿今后人际关系的发展。本研究关注攻击性行为中同伴、教师以及家庭等个方面因素对幼儿的影响,使研究者真正的了解攻击性行为及其教育策略,为教师以后的工作提供帮助。三 核心概念的界定(一) “攻击”的基本含义现代汉语词典中“攻”是指攻打,进攻或是只对别人的过失、错误进行指责。“击”是指敲打或攻打。“攻击”的解释是“进攻

11、”或恶意指摘。张文新(1999)在儿童社会性发展一书中,介绍过几种心理学家对“攻击”的界定:解剖学定义:攻击是指那些导致对方逃跑或给对方造成伤害的行为或行为模式。行为后果定义:攻击是指“导致另一个个体受到伤害的行为。”这种定义对行为的结果可以客观的观察,因而不需要对行为意图或动机等主观状态进行推断。社会判断定义:所谓攻击,实际上是人们根据行为者和行为本身的特征而对某些伤害性行为作出的一种判断。(二) 有关“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定义学前心理学对攻击性行为下的定义是:攻击性行为是一种以伤害他人或他物为目的的行为,是一种不受欢迎却经常发生的行为。幼儿攻击性行为:是当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自己的权利受到损

12、害时,幼儿出现的身体上的进攻,言语上的攻击等侵犯性行为。主要表现为:打,踢,咬,大声叫嚷,叫喊名字,骂人,暴力,抢走别人的东西等。四 文献综述(一) 有关攻击性行为的研究翁晖亮(2004)在儿童攻击行为中指出:攻击性行为是因为欲望的不到满足,而采取的有害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儿童攻击性行为常表现为骂人、推人、打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等。儿童攻击性行为一般在36岁出现第一个高峰。总的来说,攻击方式可分为暴力攻击和语言攻击两大类,男孩以暴力攻击居多,女孩以语言攻击居多。张文新(2018)根据对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起因的观察分析,“工具性攻击”和“敌意性攻击”这两类攻击性行为在幼儿园小、中、大班三个年

13、级组中的次数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小班儿童的工具性攻击明显多于敌意性攻击,大班正好相反,中班儿童两类攻击之间的次数不存在明显差异。婴幼儿时期儿童的攻击与冲突主要是由物品或争夺空间引起的,由具有社会意义的事件而引起的攻击所占的比例较小。进入学前期后,有具有社会意义的事件而引起的攻击性行为逐渐增多。儿童4岁半时,由具有社会意义的事件(游戏规则、行为方式、社会性比较等)引起的攻击性行为,与由空间问题引起的攻击性行为首次达到平衡。此后,学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基本由社会意义的事件而引起。霍力岩(1994)把攻击分成五种类型,即偶然的攻击、作为手段的攻击、表现性的攻击、危害性的攻击和防止性的攻击。偶然性的攻击是

14、非故意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攻击。作为手段的攻击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对别人进行的攻击。表现性的攻击是以干涉他人行为为快乐的攻击。危害性的攻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损害他人的攻击。霍力岩认为由于儿童对攻击的五种形式认识不清,所以在实际的交往活动中对不同的攻击形式产生误解。譬如,一个幼儿可能会把别人无意识的偶然性攻击看成是危害性攻击而加以反击;父母可能会把孩子的防卫性攻击误认为是危害性攻击而斥责孩子。(二) 有关攻击性行为成因的研究:1.本能论本能论的代表人物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和著名的奥地利习性学家、诺贝尔生物学奖得主劳伦茨。弗洛伊德早期理论认为人的一切活动来源于性本能,攻击是被压抑的性

15、冲动的发泄,是力比多的释放,是天生的,本能的。劳伦茨和弗洛伊德一样也认为攻击是人和动物的一种本能。他通过对动物和人类的攻击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出版了论攻击(1987)一书,书中写道:攻击是人类和动物的一种本能,他同喂食、逃跑、生殖一起共同构成了人类和动物的四大本能系统。人和动物攻击的驱力来自机体内部,而与外界刺激无关。随着个体攻击的能量在有机体内不断的累积,他必须借助于适当的外部刺激周期性的进行释放。2.挫折攻击假说20世纪三十年代,多拉德等人提出过一种关于攻击行为的理论,被称为“挫折攻击假说”。多拉德认为,人类的攻击性行为不是来源于攻击本能,而是由挫败所致。他明确提出:“攻击的发生总是

16、以挫折的存在为必然前提。”所谓挫折,就是某种正在进行的活动受阻。该假说从表面上看似乎很有道理,因而曾对早期的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关于攻击的研究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60年代,“挫折攻击假说”经由贝科威茨之手得到了修正。贝科威茨认为:挫折并不是直接导致攻击,他只为攻击行为的实际发生创造了一种唤醒状态或准备状态。引入了情绪唤醒这一中介变量,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后者完全把中介过程排除在外的致命缺陷。3.社会学习理论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他既不同意攻击行为是由先天本能决定的,也不同意挫折攻击假说人为地行为由环境决定,他认为攻击行为是通过观察、模仿而习得的。幼儿的攻击行为主要是从社会中习得,如榜样模仿

17、,幼儿群体间的行为学习。目前,幼儿观看的多的动画片:奥特曼铠甲勇士巴拉巴拉小魔仙等等都是内容比较暴力的动画片,动画片里经常会以暴力解决问题。幼儿接触多了,只会使他们将之作为榜样来模仿。并将攻击性行为作为解决人际冲突的最直接的手段。(三) 有关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的研究1.生理因素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贾守梅(2010)在儿童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研究进展中提出攻击性行为有其生理基础。张倩、郭念峰(1999)研究表明,攻击型儿童大脑半球均衡性发展与协调功能较正常儿童低,左半球抗干预能力差,右半球完形认知能力较弱,这可能是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神经心理学基础. 还有些调查结果表明, 攻击型幼儿父母的性格特征

18、有73.7%具有好动、性急的特点。因而不能排除先天神经类型、遗传素质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2.师幼互动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郑静(1996)在幼儿问题行为及其矫正中指出:有的时候教师对攻击性儿童行为的过度关注,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尤如是一种负强化,而较少关注或没有及时鼓励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也会使幼儿攻击性为增多,有时一些儿童的攻击性表现仅仅是为了引起教师的关注。这时候,教师采取的策略可以是不予理睬。当儿童知道这种方法并不能达到目的,甚至还会弄巧成拙导致教师反感时,就会终止自己的攻击性行为。教师的这种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攻击性行为的出现。对于幼儿来说,每天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幼儿园中度

19、过的,至于教师共处的,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对幼儿的评价、对攻击性行为的处理方式等等,都会影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和发展。如果教师能充分考虑不同年龄儿童的身心特点,合理安排教育活动和游戏,就能减少和避免儿童同伴间产生攻击性行为的机会。3.同伴关系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同伴关系在儿童青少年的发展和社会适应中起着重要作用。谢弗(1989)认为,如果一个儿童被看做是一个破坏行为和麻烦的制造者的话,他的同伴将会拒斥他,那么这个儿童便不能形成正常交往的社会技能。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或者清除自己行动的障碍,这个儿童就会做出一种更具有破坏性、更为讨人厌的行为,制造各种麻烦,如不愿分享与合作,活动过度,话

20、过多等。以此作为加入群体活动的方式。4.父母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密切相关。父母采用严厉、惩罚的教育态度会使孩子产生抵触和不满的情绪,拒绝、否认则易伤害到孩子,从而导致他们产生攻击性行为。此外,父母的教育方法保持一致,对孩子期望高、管教严格是儿童攻击性行为的保护因素;而父母的教育方式不一致,对孩子的态度变化无常,儿童会处于不稳定或矛盾的教育氛围中,久之则发展为多重心理品质,造成行为的偏倚。沈鉴清(1998)等调查发现,母亲过分严厉的惩罚、发脾气、打孩子等极端不支持行为会导致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增加。 帕特森的研究指出父母与兄弟姐妹在很多情况下助长了儿童攻击性行为,

21、然而这种助长是不易察觉的,表面上看甚至是利索档案的。很多父母都会用体罚或威胁来组织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即使这么做是为了制止攻击性行为,但提法仍然明确无误的告诉儿童,暴力是有力控制他人的方法。 五 研究方法及个案对象的选取(一) 研究方法1.个案研究法是指对某一个体、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从而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种研究方法也被称为案例研究法。本课题追踪研究一个幼儿个体,用六周的时间收集该个案幼儿的资料,记录个案的表现。在这六周的时间里,我一直在班级与个案幼儿接触,现场收集、记录数据,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回到家中再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2.基于个案研究法的需要,本

22、文还采用以下三种方法:(1).观察法:观察法就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发生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观察所选定的个案在幼儿园发生的所有攻击性行为,以及与该攻击性行为有关的教师参与与家长参与的状况,记录其时间,地点,事件,主题和结果。(2).访谈法:研究者通过与个案幼儿当面交谈来收集资料。研究者研究的是个案,所以也常常通过与家长和教师进行交谈,以便了解家长是怎么样对其进行教育,教师对待个案的态度是怎样的,为研究提供客观的依据。(3).文献的整理与分析:在阅读相关期刊和书本后,对我的论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为以后观察攻击性儿童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二) 研究对象的选

23、取通过与该班级任课老师的交谈,我选出三名具有较多攻击性行为的幼儿,经过一个星期的观察,记录下他们发生攻击性行为的次数,手段,原因等,选取最具典型的幼儿作为该研究的个案。第二部分 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个案研究一 研究工具 本文通过六周的对幼儿各种攻击性行为的参与式观察,并通过与家长,教师,个案者本人以及其同学进行访谈,最后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二 对幼儿个案攻击性行为观察结果 通过观察,本研究将个案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归纳为五种类型:报复还击、无理寻衅、抢夺物品、扰乱游戏规则、争夺空间。表2-1. 个案的攻击性行为类型的操作定义表现类型操作定义报复还击当其他幼儿试图伤害个案幼儿或者试图拿走属于该个案幼儿的

24、物品(如食物、玩具)时,个案幼儿采取的冲撞、击打等攻击报复的行为。无理寻衅没有任何原因,个案幼儿对其他幼儿进行挑衅、欺负的行为。抢夺物品个案幼儿为了得到某种自身需要的东西(如玩具,材料、食物等)未经其他幼儿的同意而强力夺取过来的行为。扰乱游戏规则在进行有规则的游戏或活动时,个案幼儿为争取自己的利益(如角色、道具等)等发生的抢夺、欺负等行为。争夺空间在争夺座位、活动场所等空间时,个案幼儿不按照秩序,发生挤、撞、甚至将他人推倒在地的行为。表2-2. 个案幼儿攻击性行为数据呈示(6周观察结果)报复还击无理寻衅抢夺物品扰乱游戏规则争夺空间合计频次4434761285251频率17.53%13.55%3

25、0.28%4.78%33.86%100%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明明发起攻击性行为主要以抢夺空间、物品为主,因扰乱游戏规则而发起的攻击性行为占总体比例相对较少。三 个案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分析(一) 个案幼儿背景资料明明(化名),男,4岁7个月,幼儿园小班幼儿,他在男孩子中身材不算高大,中等偏上,性格十分开朗,喜爱表现自己,常常寻找各种方式来引起他人的注意。明明的家庭是一个四口之家,家里有爸爸、妈妈、爷爷还有明明。跟现在的每个家庭一样,明明是家里的中心。明明的母亲在医院上班,明明的爸爸是物流公司的管理者,经常要到外地上班,明明经常看不到爸爸的身影,因为爸爸在明明还没有起床的时候,就已经开车去了合肥,每天

26、晚上8点再从合肥开车回家,可是那时候明明早已进入了梦乡。爷爷是家里唯一的长辈,现在已经退休在家,负责接送明明上幼儿园。其实家里还有一个老人就是明明的奶奶,奶奶是一名小学校长,已经从业三四十年,十分注重明明的教育,可是明明的妈妈十分袒护孩子,与奶奶的教育观念相违背,奶奶独自回到了昆明老家。明明所在的小四班,班上一共30名幼儿,男生18名,女生12名。两教一保。主班老师是一个性格比较急躁的人,如果有小朋友违反他的命令他会立马发起火来。上课的时候他经常会让明明坐到最后,把他与小朋友“隔离”开来。保育员则是一个很有耐心的老师,他很喜欢明明,会经常跟明明聊聊天,明明也非常喜欢她。班上的小朋友基本上都不和

27、明明“做朋友”,在很多小朋友的眼中,明明就是一个“坏小孩”。(二)个案幼儿在班级的表现访谈1.教师访谈“明明”可以说是我们几位老师之间经常谈论的话题。从三位老师口中我发现,三位教师都不怎么喜欢明明,认为他经常违背老师的命令,欺负其他小朋友,在他们看来明明平时十分好动,注意力也很难集中,他最喜欢到处“撩人”,最明显的是在区角活动的时候,他才玩一会儿自己面前的玩具就坐不住了,一会跑到第一组去抢人家手上的玩具,一会跑到第三组去把小朋友搭好的城堡推倒,一会又去抢人家的位置,或者是换到其他组玩玩具。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明明也经常扰乱课堂秩序,随意下位。老师几乎每时每刻都要点到他的名字,小朋友也经常向老师

28、告他的状。可是说到有一点,让几位老师的脸上稍微戴上了一丝笑容,那就是明明十分喜欢帮助老师“做事”,几乎每样事情都乐于参与。2.家长访谈攻击性行为,可以算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作为实习生的我没有与明明的家长有过正式的访谈,只是在入园接待时与明明的爷爷有过几次简短的对话。从中我了解到爷爷十分疼爱自己的孙子,但是他不会教育小孩,他认为明明有多动症十分担心他的未来,所以有时候会恨铁不成钢。明明的父亲长期不能与明明见面,虽然每天都回家,但是很难得与自己的儿子见面。难得休息一天,都会带明明出去玩,因为难得见到,无论明明多调皮,他都认为没有关系,尽量满足他的所有要求。在爸爸眼里,自己的儿子很活泼很可爱。妈妈十分

29、宠爱他,甚至可以说是溺爱,妈妈的教育观念与爷爷奶奶之间存在很大的分歧,爷爷告诉我们,明明的奶奶在一所小学里任校长,已长达三四十年,奶奶实在看不惯明明的妈妈对儿子百般的溺爱,每当他想教育明明的时候,明明的妈妈就会在一边冷言冷语,或者阻止他教育,所以奶奶独自一人回昆明老家去了。在一次家长开放日后,几乎所有的家长都认识了明明,虽然他们没有当面说些什么,但是我从他们的话语中能感觉到他们对明明的看法,以及对自己家孩子的不放心,“幼儿园老师真难当啊,遇到几个这样的小孩哪还管的过来啊。”“平时那个明明就是这样吗?他不会也打过我们家小孩吧,老师,你要帮我们多盯着点啊。”作为教师,我也能理解这些家长的想法,害怕

30、自己孩子受到伤害。可能甚至回家以后会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跟明明在一起玩。 3.个案幼儿访谈在六周的时间里我经常会与明明聊聊天,了解他一些真实的想法,特别是在他犯错误以后,我会询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其实这个孩子很善良,纯真,他打人的动机往往不是要伤害他人,相反的,可能是他想与其他小伙伴亲近,只是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式。下面,我选取一段我与明明之间的对话:教师:明明,你平时跟谁住在一起呀?明明:爸爸,妈妈,爷爷教师:喜欢爸爸、妈妈还是爷爷、奶奶啊?明明:妈妈!教师:为什么喜欢妈妈呀?明明(自豪的,稍稍昂起了头):我就是喜欢妈妈!我要什么妈妈就给我买什么!教师:那爷爷呢?天天接送你上幼儿园,你不喜欢爷爷

31、啊?明明(若有所思的):喜欢是喜欢。可是。爷爷会打我。教师:怎么没听你说你奶奶呢?明明:奶奶回老家了啊教师:那你在幼儿园里有好朋友吗?明明(开心的):有啊!浩浩是我的好朋友!我还到他家吃过饭呢!教师:那怎么我刚才看到你要打他呀.明明:他不给我小汽车!教师:那只有一个汽车,你们两个人,怎么办呢?明明(有点迷茫):就应该把车给我!教师:可是,那是浩浩先拿到的啊,他不给你怎么办?明明:我就把它抢过来!教师:明明,如果你在玩汽车,明明要玩,你会给他么?明明:当然不会!教师(放慢语速):那浩浩不也是跟你一样吗?明明(若有所思)教师:你下次试试看,跟他说:“浩浩,等你玩完了借我玩一会行么?”看看他是什么反应。明明点了点头。4.小朋友访谈 案例1: 教师(开门见山的):你喜欢明明么?洋洋:不喜欢教师:为什么呢?洋洋:他老是打我。教师:他为什么老是打你啊?他一般在什么情况下打你呢?洋洋:他问我要玩具,我不给他。他没事的时候也会打我!教师:那你怎么做的呀?洋洋:我告老师!教师:那他后来还打你了呀?洋洋:不打了。教师:那他以后不打人了,来和你玩,你会跟他玩了吗?洋洋:他不是我的好朋友。我不理他了案例2:教师:浩浩(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