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36KB ,
资源ID:623696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23696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思想史期末重点精.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思想史期末重点精.docx

1、中国思想史期末重点精名词解释1. 祖先崇拜:指祭祀有功绩的远祖和血缘关系密切的近几代祖先。通过纪念祖先的功绩,加 强共同血缘观念, 明确人们之间的辈分关系。 这种现象大致出现在父系氏族公社初期, 以后 成为商代政治统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由此发展出王权之上的观念, 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 萌芽和发展有重要影响。2. 敬天保民:西周统治者提出的统治思想。西周时期的统治者基本继承了夏商以来的统治思 想,把“天”视为至高无上的主宰者。但是前有商之代夏,后又有周之代商,这使他们在不 动摇“天命”的基础上,强调人事的重要性。提出“顺乎天而应乎人”的观点,既要顺从天 意,又要适应人心,才能维持“天命”。因此

2、,天子既要“敬天”,又必须“保民”。敬天 保民思想反映了西周时期统治思想在重视天的前提下强调保民, 比夏商周时代又有了重大进 步。3. 性善论:战国时期孟子提出的一种人性论。孟子说的善就是所谓“不忍人之心”,也就是 仁义礼智 四种道德纲常。 人性善是产生于先验的良知良能的, 而人与人之间的良知良能 没有什么差别,因而以此为基础的人性也没有什么差别,“善”是人普遍的类本质。4. 性恶论:战国时期荀子提出的一种人性论。认为人的本性是恶,所谓“恶”,主要体现在 人的感官欲望和权势欲望,这种本性是通过教育进行矫正,从而“化性起伪”,强调教育的 必要性和重要性。 性善论以人性本善, 注重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3、, 二者既相对立, 又相辅相成, 对后世人性学说产生了重大影响。5. 兼爱:是墨家全部政治思想的基础。墨家认为战国时期列国兼并,社会剧烈动荡的根源是 由于人和人之间不相爱,因此认为“兼相爱,交相利”是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本途径,即 是取消人我之间的界限, 不受社会关系的限制,这实际上是无差别、均等的爱。这种抽象的 爱,脱离了现实生活的兼爱,实际上是不可能的。6. 小国寡民:是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老子的政治理想。 具有以下特征:国家的规模狭小, 人口稀少; 人们在极其原始的状态下生活; 人们没有知识,没有欲望, 对于原始质朴生 活十分满足。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没有任何交往, 过着十分封闭的生活

4、。老子实际上 是用倒退的观念理解人类社会的历史的, 这无疑不符合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事实。 但, 在老 子倒退的历史观的强烈的社会批评精神,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7. 法术势:战国时期韩非子主张的君主操纵臣下和统治人民的手段。法、术、势三者相辅相 成,法和术是人主统治臣民的工具, 而势则是运用法术的前提条件。法是法律,是用来统治 全体人民的工具。而术是君主驾驭群臣, 用阴谋的手段考察群臣的手段。势是权势,是君主 所掌握的生杀予夺的权力,是君主运用法和术的前提。韩非法、术、 势的政治理论是以加强 君权、维护君主权力为出发点的极端专制主义理论。一旦实施,就是苛政。但是,其中对于 君臣间的揭露是真实的,

5、对于历史进化过程的认识,也较为接近历史实际。8. 三纲五常:西汉董仲舒提出的儒家伦理道德标准,最早渊源于孔子。“三纲”为“君为臣 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实际上是“三纲”的具 体化,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是处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关系的基本法则。 2000多年来,它一直起着规范、禁锢人们思想、行为的作用。当然,这种思想在一定时期 也起到了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际关系的作用。9. 独尊儒术 : 西汉武帝为加强集权,巩固汉家天下,采取的文化政策。西汉繁荣时期,思想 的多元化与国家集权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 汉武帝根据本阶级的利益和实际政治需要选择了 儒家的

6、思想,并起用了儒生,任儒生为高官。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为政治指导思想提供了 理论论证, 运用儒学的尊君、 礼制等级和忠孝思想维护君主权威, 儒家的德治教化成为束缚 人们的思想的重要手段。 通过汉武帝的擢拔, 儒学终于与政权相结合, 以后经过历代君主一再确认,儒学始终占据政治指导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10. 居安思危:以唐太宗为首的贞观时期统治集团以隋为鉴的思想。贞观集团的成员们原本 是隋朝的臣民, 他们目睹了隋王朝灭亡, 还参加了推翻隋政权的战争, 这样触目惊心的事实 引起了李世民君臣的反思, 以隋亡为鉴成为他们思考治国方略的一个起点。 隋朝灭亡的原因 有:奢侈无度杜绝言路用人不贤, 小人

7、掌权。唐太宗掌权后,魏征时刻告诫其要居安 思危。 李世民能正确看待并牢记心中。 贞观集团的居安思危的思想使他们能吸收隋朝的灭亡 教训,并为他们实行儒家重民、仁政思想提供了认识前提。11. 道统论:韩愈基于其排佛倡儒的需要而提出来的学硕。道统论的中心思想是儒家一向倡 导的仁义道德。 并进一步提出, 儒家之道不仅仅止于道德自觉的层面, 不仅仅是一种内心的 境界, 而是要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上, 所谓仁存乎内, 义见乎行, 心和行的统一才是道的全部。 韩愈的道统论表明儒家开始自觉地以 “道” 来概括自己的学说体系, 这是儒家思想面向实际 的新发展。12. 至德之世:庄子把自己的理想的社会称为“至德之世”

8、或者“无何有之乡”。其“至德” 实际上也是老子所说的“道”的体现,至德的根本特征就是“自然”,整个世界原初混沌状 态是人类社会至善至美的境界; 人生活在蒙昧状态下, 人与人间没有任何形式的交往。 庄子 对于理想社会的设计与老子的思想方式基本一致。庄子否定有史以来人类一切文明的价值, 其结果,庄子的政治思想必然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相违背。13. 天谴说:西汉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提出的主张。君权至上是董仲舒的基本主张之一, 但君主个人权力过于强大, 容易导致权力被滥用, 造成政治混乱甚至政权颠覆, 影响统治阶 级的整体利益。 有鉴于此, 董仲舒利用天的权威给君主以一定的约束, 即假如君主滥用权力,

9、有悖天道,天就会给予惩罚,这就是“天谴说”。但这并不能真正约束君权,最多能对君主 造成某种心理威慑, 却不能阻止其独断专行的事实, 后天谴说成了统治阶级自我政治调节的 理论之一。14. 何为经,何为权:为解决永恒的法则和变化着的现实的矛盾,董仲舒提出了经、权、更 化等命题。 “天之道,有伦、有经、有权。”经指事物的根本法则,变或权指对事物运行发 展的应变和调节,其中,经是根本,权是补充。经和权要求统治者能在坚持道的前提下,根 据政治运行的实际状况进行适当的局部调节。 经权思想是中国传统儒家伦理思想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是关于守经与权变的理论,是汉代统治阶级政治成熟的体现。15. 玄学:是以老庄

10、学说解释、论证儒家礼法名教,以儒为主,儒道结合的一种政治哲学思 想。玄学家们推崇老子庄子周易,称之为“三玄”。他们通过研究“三玄”而 阐发“玄理”(即抽象原理、言“玄远”,因而有“玄学”之名。玄学家讨论名教育自然 的关系,目的是为君主政治体制和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进行合法性论证。简答 /论述1. 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有哪些因素起重要作用?(1地理环境的作用。中国属于大陆国家,西部的高山,东南方的大海,北方的草原,对 原始时期的中国人来说, 是不可逾越的天然屏障。 封闭的地理环境, 使得古代中国不可能有 发达的海上交通和海上贸易, 因此也就没有发达的商品经济。 中国早期国家产生的初期, 农 业作

11、为主要的生产部门, 畜牧业和手工业作为辅助性的生产部门, 在很长历史时期内是人们 的主要生活方式。(2家长制家庭关系的作用。由于商品经济不发达,中国古代的家长制家庭公社在相当长 的历史时期内被保留下来,因此中国早期国家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纯粹的地域性结构。 (3部落征服的作用。中国上古时代,由于每个部落内部的血缘关系和公社土地制度的作用, 并没有出现明显的阶级分化。 部落之间的战争既是部落之间交往的方式, 也是氏族组织 向国家转化的动力, 中国早期国家正是在部落征服的过程中形成的。 征服战争扩大的部落联 盟的统治范围, 家长制家庭公社的家长权力也日益超过了部落的界限, 靠血缘关系维系的家 长制家

12、庭公社逐渐具有了地域组织的性质。2. 为什么说周公的天命不常比商人受命于上帝的思想要先进(1周公天命不常的思想是古代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第一次在理论上对于朝代更替的社会事 实所做的解释。 周公不仅用天命不常的观念对商周之际的历史进行了了解, 而且也认为夏商 之际的历史也是天命不常的表现。(2 周公天命不常的思想反映了商周之际人们认识水平的进步。 周公并没有停留在商人 “受 命于上帝” 到的认识水平上, 而是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去认识天命, 通过天命去解释社会历史 的变革,试图把以往发生的社会历史的变革归结于某种规律性的东西。(3周公天命不常的思想对于强化周王朝的政治统治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一方面,它从天

13、 命的角度论证了周灭商的合理性; 另一方面, 周公也提出了如何顺应天命, 巩固周王朝政治 统治的问题。(4 周公强调天命与人事的统一, 主张从民情中体察天命, 统治者应该时时刻刻关注民情。 实际上是虚于天命, 重在人事。 周公虽然并没有否定天的意志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力, 但是 也没有人为地把天命神秘化, 而是强调从民情中体察天命。 这表明, 周公的天命观在本质上 是人文的而不是神学的,这就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发展路向。(5夏商时,人们认为一切都是天命,认为君权天授。但是商纣王的覆灭,无情地证明了 君权天授的荒谬。周人虽然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天命决定的,但天命的转移并不是任意的。 而

14、是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个原则是“德”,即谁有德,天命就转移到谁身上,一见其无德, 天命就迅速转移。所以商纣王覆灭,周文王勤政爱民,顺从天意,故天命转移到周文王。这 为周的统治得到了民心的支持。3. 儒家学派有何特点?儒家学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崇尚西周以来的传统文化。儒家尤其重视对于夏商周三代以来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 的继承, 儒家的许多思想主张与西周初期周公的敬天保民、 明德慎罚的思想有十分密切的渊 源关系。(2儒家重视伦理道德的作用,崇尚仁义。仁、义、礼是儒家思想学说中最为重要的概念, 尊君爱民、 重义轻利是儒家基本的思想倾向。 儒家学派把道德的良善作为政治的目的, 因此, 儒家的政治思

15、想在本质上是道德哲学。(3以孔子为师。孔子以后,儒家学派分而为八。战国时期,各儒家门派之间的论争十分 激烈,不过,他们都以孔子为宗师。实际上,战国儒家是按照各自不同的理解,继承了孔子 的思想学说。4. 为什么说性善论、性恶论是殊途同归?孟子认为人性善, 其目的是引导人们尽可能地发挥自己善的本性, 荀子认为人性恶, 是想通 过对于人恶的本性的矫正,最后同样达到善的境界,成为尧舜一样的圣人。 二者的归宿,同 样是人的修身,只不过前者强调的是人的道德自觉,后者强调的是外在的社会力量的约束, 因此说,性善论和性恶论是殊途同归的5. 孔子学说的主要内容(1仁、礼学说仁与礼是孔子全部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

16、孔子对仁的理解, 基本上继承了春秋前期思想 家的认识, 并且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了系统的仁学。 孔子所说的仁主要有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 涵。第一种是爱人为仁, 其基本内容是, 社会各个等级之间都应该相互仁爱,特别是对于居于统治地位的等级来说, 爱人尤为重要, “君子学道则爱人” 。 第二种是 “克己复礼为仁” , 即严格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使个人行为完全符合礼的规范。在中国传统思想中, 礼是指人们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 孔子对于礼的理解大体也在这一 范围内。首先,孔子认为礼是约束人的社会行为的基本准则,无论家庭内部的父子、夫妇、 兄弟之间,还是君臣之间,都应该以礼为基本准则。遵守礼应是个人的道德自觉,

17、“非礼勿 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不学礼,无以立。”其次,礼也是约束人与人之 间的社会关系的基本规则, 可以规范人的全部社会关系。 最后, 礼对于国家的政治事务尤其 重要,统治者应该遵循礼的规范治理国家,这样就能够获得民众的尊敬和服从。孔子把仁作为一种道德境界,而礼则是实现这一境界的唯一途径,只有在礼的节制下, 才能使“天下归仁焉”。(2德治主张孔子在政治上主张德治,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辰共之”。如果统治着 自身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并且依据优良的道德品质治理国家、 影响民众, 就可以获得民众在 心里上的支持。主要内容:一,礼治与正名。孔子认为礼是国家的大节,为了求

18、得国家的安 定, 应该全面恢复礼制, 以此实现稳定的政治秩序; 正名就是要使每一个等级的行为与其在 专制国家的等级结构中的位置相符,也就是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二,举贤才。 孔子认为统治者能否有效地治理国家,关键是能否选拔、 任用那些德才兼备的人才。三,实 行平均主义政策。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以平均主义的经济政策治理国家的人, 他认为 对于专制国家来说,财富寡少并不足以为患,而财富不均却是导致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四, 愚民政策。孔子认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3人生哲学孔子的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 是克己忍让和内心修身, 这主要是基于他对仁义礼的理解。 首先, 孔子认为,克己

19、忍让是最高尚的道德的具体体现, 从这个角度出发, 他认为在人与人 之间的社会交往中, 每个人都应该把他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 人”。至少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次,如欲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其重要的途 径就是内省,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在道德层面上检讨自己, 才能与他人和睦相处,这就是 “君 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孔子的人生哲学, 尽管对于每个人的道德修养都是有意义的, 但是在主导方面, 他并不 是教育人们去积极地改造社会, 不是倡导对于恶势力进行抗争, 所以其消极影响也是不可估 量的。6. 孔子的德治主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1礼治与正名。孔子认为,礼是国家的大

20、节,为了求得国家安定,应该全面恢复礼治。 因此, 他主张专制国家应尽可能地保留从历史上延续下来的礼仪形式, 遵循礼的基本精神即 礼让,治理国家。目的就是要恢复等级秩序,追求专制主义政治理想。而正名,就是要使每 一个等级的行为与其在在专制国家的等级结构中的位置相符,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 子”(2举贤才。孔子认为,统治者能否有效的治理国家,关键是能否提拔、任用那些德才 兼备的人。 关于贤才的标准, 孔子认为是良好的品行加上一技之长。 他主张从文化素质较高 的人中间选拔官吏。所以,一个人要先学习礼乐知识,才能为官。(3实行平均主义政策。在孔子看来,专制国家不患寡而患不均,财富不均是导致社会 不

21、安定的因素。 因此孔子试图通过平均主义政策, 稳定小农经济, 巩固国家的经济基础。同 时,他还主张实行富民政策,平均的目的也是使民众能够共同富裕。(4愚民政策。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智力上的差别,上知下愚,必须有一部分人谋道, 另一部分人谋食,君子谋道不谋食, 知识成为统治者的私产。 民众是社会底层的愚民。 孔子认为,愚民政策是专制国家最好的政策。7. 孟子的仁政学说的主要内容孟子在政治上主张施仁政, 认为仁政是治国的基本原则, 能不能行仁政是一个国家成败 得失的关键。(1仁,即人心,爱人之心,行仁政,就是把根植于家庭内部的仁爱关系推广于整个 社会政治中去, 也就是说,人把仁爱之心用于所不爱的事情

22、上就是仁。 同时他认为,实行仁 政最主要的条件是统治者率先垂范, 身体力行, 以仁爱之心对待天下。 这种把施仁政完全寄 希望于对君主道德的感召上的思想,决定了孟子的仁政学说是不切实际的幻想。(2从孟子的主观愿望来说, 仁政学说也有一些优秀的思想成分, 如民贵君轻思想等。 这表明孟子认识到民众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决定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民众利益的重要 性,在那个时代是十分难得的。(3施仁政的具体设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制民之产,主要目的是使民众能够 有恒产,有恒产然后有恒心;二是在制民之产的基础上平均赋税, 三是保护工商业。施仁政 主要着眼于社会经济政策,主张统治者不与民争利。(4孟子的

23、仁政学说有一定的人民性,但是它不是带有民主性质的学说。所谓“得乎 丘民而为天子” , 实际上在更高层次上肯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另外孟子试图把尧舜之道推行 于战国时代,用仁爱来解决全部的社会问题,其空想性多于现实性。8. 法家学派的特点(1重视法律的作用。他们主张依法治国,一断于法。在执法上主张赏罚严明,且轻罪重 罚,过分忽视德治的作用。(2主张实行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主张君主专断独裁,操法术势三柄,驾驭臣下统治民 众。(3 主张实行富国强兵政策。 法家认为耕战富国强兵的根本途径, 主张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以农养战,农战结合。(4用进化的观点解释历史。法家认为,历史是不断发展的,也因此缺乏社会批

24、判精神。 认为远古不如当今,试图对传统的政治进行全面的变革。9. 老子的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主要包括哪些内容?老子认为,无为是达到道的境界的最直接途径,其的无为政治主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 (1不尚贤,使民不争。老子认为社会道德的沦丧在于人有争夺之心,纷争根源于尚贤。不 尚贤,可以收到制止社会纷争的效果。(2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老子认为,盗贼多更多是因为人为提高了难得之物的价值, 刺激了人们的欲望,产生了盗贼。(3绝圣弃智,绝仁弃义。老子认为社会的礼仪制度和文化知识在客观上导致了人类道德的 败坏和社会秩序的混乱。以智治国,民众变聪明,要是反抗起统治者,必然越治越乱,所以 治理国家要取消文化

25、,不以智治国。(4慎征伐。老子主张专制统治国家的统治者对待战争要慎重,不到迫不得以不能发动。 老子的无为政治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其归根结底是为专制主义政治服务的。10. 庄子对社会政治现实批判精神与老子一样, 庄子也是用倒退的的观点解释人类社会历史的。 文明时代的一切事物, 在 庄子看来都是道德衰败的表现。 虽然不符合社会实际, 但却产生了十分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1庄子批判的对象之一,是为世人所称道的圣人。他认为人们所称道的圣人不足为圣。 他们不仅不值得效仿,且他们是历史的罪人。 他们不是治天下,而是乱天下,与盗贼没什么 差别。不同的是,盗贼窃财则被拘,君主诸侯窃天下却成为国家统治者。

26、(2庄子批判的另一个对象,是现实社会的伦理道德。他认为,所谓的仁义礼智等伦理规范,都是与真正的道德相违背的,这些的出现,实际上是道德衰败的结果。礼义兼让,也只 能是专制国家政治统治的工具。但庄子的看法显然是片面的。(3对于人类社会长期积累下来的历史经验,庄子也基本上持否定态度。他认为,历史上 那些先圣留下来的经验不过是糟粕, 毫不足道, 真正有益的历史经验是不可能留下来的。 现 实生话中伪诈现象、盗窃之行,都是统治者愚弄民众的结果。11. 试述慎到中关于君子巩固权势的主张和思想。慎到认为,君主巩固自己手中的权势的要领主要有三点:(1不尊贤。慎到认为,君主尚贤就会使贤人在民众中有声望,人民只知贤

27、人不知君,尊 贤不尊君,在客观上为自己树敌。(2君主应该通过获得民众的支持,以此要挟臣下。慎到认为,君主要使自己手中的权力 不至于旁落,最重要的一点事设法使自己在民众中树立威信,通过得民来要挟臣下。(3君主无为以治臣下。慎到认为,君主应善用权术,即尽量的发挥臣下的作用,让其把 事做好,以权术驾驭臣下,而君主就坐收渔网之利。申不害认为君子驾驭臣子要如何运用术?(1正名责实。申不害认为,君主对于臣下,应该先正其名,然后根据群臣的名分确定其 职守,以此作为督查臣下的勤惰、检其得失、论其赏罚的依据,只有这样,群臣才能勤勤恳 恳地为君主做事。 正名责实的目的是控制臣下的行为, 使臣下恪守自己的职分, 而

28、臣下的职 分又是由君主确定的, 因此, 正名责实实际上也就是要求臣下不得违背君主的意志, 不得有 任何主观能动性。(2“示天下以无为。”申不害借用道家“无为”的概念并赋予新含义,使之成为君主愚 弄臣下的一种手段。 在申不害看来, 如果君主乐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那么, 无论他的意见对 与不对,都为臣下提供了可乘之机。所以,申不害认为,为了使臣下无机可乘,君主应该装 得高深莫测,对于任何事都不置可否。总之, 聪明的君主应该在任何时候都不露声色。 统观 全局,洞悉一切。(3申不害提出的用术的要领,实际上无非是提倡专制君主用权术愚弄臣下,这是中国古 代君主专制社会体制下,统治集团内部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

29、政治现象的真实写照。12. 试论孔子的人生哲学思想,并谈谈你的认识。孔子的人生哲学主要内容是克己忍让和内省修身。这主要是基于他对仁与礼的理解。 (1孔子认为,克己忍让是最高尚道德的具体表现。现实生活中,如果每个人都能不计 个人得失,让字当头,许多矛盾就能迎刃而解,孔子把辞让看做最高尚的道德。因此,他认 为, 在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中, 每个人都应该把他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孔子认为,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的最重要途径就是内省,一个人只有不断的在道德 层面上检讨自己,才能以忍让的态度与人相处。所谓“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孔子 所强调的

30、内省, 实际上就是人们在与人交往过程中经常反省自己是否有过失, 特别是在与人 发生矛盾时,应该首先从自身找原因,做的这一点,就是道德意义上的君子。(3孔子还认为,道德意义上的君子,应该是与世无争的,即“君子无所争”,在政治 上不能犯上作乱,在经济上要安贫知足。孔子把克己与忍让作为解决现实生化矛盾的灵丹妙药, 即使是对于残忍的统治者也不主 张反抗,他的人生哲学, 尽管就每个人的道德修养都是有意义的, 但是,他并不是教育人们 积极的改造社会,与恶势力进行抗争,所以,也是消极的。13. 试述商鞅法治思想(9点。(一商鞅认为,法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国不可一日无法,只有实行法治,国家才能安定。法律具有以下

31、几方面的作用:(1法律能够定分。商鞅说的名分主要是指人与人之间的财产分界。他认为,人类社会之 所以存在诸如百人逐的现象, 根本原因是财产所有权不确定。 所以, 制止社会动乱的根本途 径就是确定人与人之间的财产分界。而这又必须依靠法律,所以他主张“立法名分”。 (2法能够胜民。商鞅很明确的指出,法律的对象是人民,法律的主要功能就是镇压民众 的反抗。法律是专制国家政治统治的工具。(3法律是实行富国强兵政策的保证。商鞅认为,专制国家设法的目的就是使民众服从专 制国家的需要,君主操刑与赏两种工具,奖勤于农事,用于参战者,罚堕于农事,不勇于参 战的人。在法的驱使下,民众不得不趋于田亩战场,实现国富兵强。

32、(二基于此,商鞅认为实行法治应坚持三个原则。(1要刑无等级。商鞅认为法的基本精神是公,不以私害法才能达到治,因此,法律必须 为全体臣民所共守。 在执行法律的过程中,除君主外,任何人都不能逃脱法律的制裁, 功不 抵过。还有社会中的伦理原则也不能与法律相违背。(2要明法利民。商鞅认为,行使法治,首先就必须公布法律,让臣民都知晓,增强法制 观念,使其“知所避就,避祸就福”,从而便利民众。(3要轻罪重罚。商鞅认为,为了实现法治,就必须是民众对法律有所畏惧,唯一的办法 就是轻罪重罚,实行严刑峻法。用重刑处置轻罪者,重罪就不会出现了。轻刑等于无刑。同 时,执法过程中还应刑于将过。只要发现犯罪苗头就要动刑罚,重赏告奸的人。(三商鞅提出的刑无等级,一断于法的法治思想主张,较之以往是进步了,但是,他的法 治思想远远不是民主性质的政治理论。具有局限性 :1、首先,商鞅提出的刑无等级,但是,刑无等级并不等于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因为在任 何时候,专制君主都在法律制裁的范围外,只是臣民在法律面前才是平等的。所以,商鞅的 法治理论在本质上是为君主专制政治服务的。2、其次,在实行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