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41.95KB ,
资源ID:623636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23636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综合英语二册课文翻译unit2unit9.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综合英语二册课文翻译unit2unit9.docx

1、综合英语二册课文翻译unit2unit9UNIT2同感是怎样表露的 1霍普才九个月大,一见到另一个婴儿摔倒,泪水就涌了出来。她爬到妈妈身边寻求安慰,就好像是她自己摔疼了。15个月大的迈克尔去把自己的玩具熊拿来给正在大哭的朋友保罗;保罗不停地大哭的时候,迈克尔替保罗捡回他的安乐毯。 这些小小的表示同情和关爱的举动都是接受过记录同感行为训练的母亲们观察到的。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同感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人的婴儿期。实际上,从出生的那天起,婴儿在听到其他婴儿哭闹的时候就会感到不安有些人认为这种反应是同感的最初先兆。 成长心理学家发现,甚至在充分意识到自己是独立于其他人而存在之前,婴儿就感受到了同情的苦恼。

2、甚至在出生后几个月,婴儿就会对周围人的烦躁不安做出反应,就好像他们自己的烦躁不安 一样,看到别的孩子哭也跟着哭。 到了一岁左右,他们开始意识到痛苦不是他们的,而是别人的,可是他们对这样的事情似乎还是感到不知所措。例如,在纽约大学的马丁L.霍夫曼所做的一项研究中,一个一岁的孩子把自己的妈妈拉过来安慰哭闹的朋友,却忽视了同在一室的朋友的妈妈。 这样的困惑在其他一岁大的孩子身上也能看到,他们模仿别的孩子的痛苦,也许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感受。例如,如果别的婴儿伤了手指,一个一岁大的孩子就会把自己的手指放进嘴里,看看自己是否也感觉到痛。看到自己的妈妈哭,婴儿即使没有眼泪,也会擦拭自己的眼睛。 这种所谓

3、的运动神经模仿就是“同感”的原始字面含义,而“同感”这个词于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E.B.铁钦纳首次使用。铁钦纳的理论是:同感发自对他人痛苦的一种身体模仿;这种模仿继而在自身引起同样的心理感受。 他当时在寻找一个与同情有所区别的词;同情是针对他人的一般困境而发的,无须分担他人的任何感受。 小孩两岁半左右就渐渐不再有运动神经模仿行为,那时他们会意识到别人的痛苦与自己的不同,会更有能力安慰别人。下面是摘自一位母亲日记里的典型事例:邻居家的婴儿哭了,珍妮走上前去,试图给他一些小甜饼。她跟着他转,开始带着哭腔低声自言自语。然后她试图抚摸他的头发,可是他躲开了他平静下来,但是珍妮仍然面带忧色。她

4、继续给他拿来玩具,轻拍他的头和肩膀。 在这个年龄,幼儿对于他人感情波动的总体敏感度开始有所不同,有些像珍妮一样,感同身受,有些则不予理睬。 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的玛丽安拉德克亚罗和卡罗琳察恩瓦克斯勒所做的一系列研究表明,这种在同感关注方面的差异大部分与父母怎样教养子女有关。她们发现,如果在家教中让孩子特别注意他们的恶作剧给别人造成的痛苦,孩子就比较有同感心。比如对孩子说“瞧你让她多伤心啊”,而不是说“你真调皮”。她们也发现,观看别人遇到痛苦时其他人的反应,儿童的同感心也会受到影响。通过模仿亲眼所见,儿童能培养出一套同感反应行为,尤其是在帮助那些痛苦的人的时候。这位是桑迪1我的朋友向生人介绍我

5、的时候,虽然我嘴上从不说什么,但我心里喜欢得很。我喜欢他们说“这位是桑迪 她是聋子”的时候脸上那副骄傲和荣耀的表情,就好像我证明了他们的仁德善心一样。我也喜欢生人脸上那瞬间的震惊表情、匆忙的微笑和他们竭力装出的“正常脸色”。如果他们这套仪式做得够好,我就会微微转过头,把头发掖到离他们较近的那只耳朵后面。他们总会说些好话,夸我的粉红色助听器,我的朋友们则在一旁灿烂地微笑。2实际上,我在考虑开始收藏助听器。它们是比耳环更好的首饰。我曾经看到过一款“一夹得”带罩助听器的广告图片,产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和颜色,绝对时髦。那就像我们上高中的时候,埃斯特的爸爸给她买的精美昂贵的手提包一样。那时,我们其他人只

6、有羡慕的份儿,却无法仿效,因为我们的老爸没那么多钱去娇惯我们。而现在,只有我能戴助听器。朋友们也就只有羡慕的份儿了。 3说实话,我挺喜欢耳聋的。在那次车祸和愚蠢的安全气囊破裂之后的头几年,日子不好过,但是现在,耳聋让我在朋友中显得很特别。我的好朋友没有一个是听力残障的,因为我不是天生耳聋,在我失去听觉的时候,我已经有了一个固定的朋友圈。他们中的多数人都热心积极地参加这场“表演”。你知道,在你谈论朋友时,你会把他们称为“酒吧侍者德鲁”、“女权主义者卡罗尔”、“能用舌头给樱桃梗打结的家伙格雷格”等等。我是“聋女桑迪”。我喜欢这个称呼。我没有任何其他突出的个性或能耐。从来没有过。 5还不仅仅是与众不

7、同。我确信,假如我不戴粉红色助听器的话,我生活中的许多重大事件就不会以同样的方式发生或产生同样的结果。例如,跟柯林之间的事儿。6我初次遇见柯林是在一次公寓派对上。女权主义者卡罗尔给我们彼此做了介绍之后,我把头发拢到两耳之后,凑得更近些,不是因为他把那套仪式做得特别好,而是因为他是个情种。谁都能注意到在不可避免的惊讶之后他脸上恢复的微笑。 握手之后,我们去拿喝的。在临时搭建的吧台和沙发之间的某个地方,卡罗尔不见了。“你通常都像这样读唇语吗?还是也用手语?”过了一会儿他问。我告诉他说:“我多数时间只读唇语,因为这比用手语更容易,但这不是我一直盯着你的嘴唇的唯一原因。” 他大笑起来。我们又说了一会儿

8、话。后来,主人放大音乐的音量,调暗“舞池”的灯光;我不得不凑近他,很近很近,以便能在昏暗中接着读他的唇语。我的确读到了他的唇语。我们照例交换了电话号码。一周之后,柯林做了件不可思议的事:他打来了电话。我们出去玩了,发现对方在大白天依然好看,因此彼此感觉满意。我又读了更多的唇语。在两个月之内,柯林和我就开始约会了。UNIT3窃取的身份 1 “弗兰克从未上过飞行学院、医学院、法学院因为 他还在上高中。”2 这是2002年的电影有种来抓我的剧情简介。影片讲述了小弗兰克阿巴格纳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演)的故事。影片主人公是一位聪明绝顶的年轻骗术大师,曾在不同时间扮演医生、律师和飞行员的角色,在26个

9、国家伪造了价值600万美元以上的支票。他成了联邦调查局有史以来伪造罪头号通缉令名单上最年轻的通缉犯。在影片中,阿巴格纳尔被虚构的联邦调查局特工卡尔汉拉提(汤姆汉克斯饰演)追捕,但后来逃脱了。他最终成了联邦调查局专攻白领犯罪的顾问专家。3 有种来抓我是一部很棒的电影,但影片中的事情会 在现实生活中发生吗?其实,有种来抓我是根据弗兰 克阿巴格纳尔的真实故事改编的,他的行骗生涯持续了大 约六年;被抓后,曾三次逃脱监管(有一次是从飞机的厕 所逃走的);在法国、瑞典和美国的监狱中总共度过了六 年时光。他现在经营一家咨询事务所,为企业界提供防造 假咨询。他挣到了足够的钱,赔付了所有的受害者,如今 已是大富

10、豪。4 2003年以来,身份盗窃案变得越来越常见。很少有人会想象到,为了预防这种改变人生的犯罪,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有多么重要,比如把邮件拿到邮局去寄而不是丢在信箱里等人来取、把文件切碎而不是直接把它们连同垃圾一道扔出去,甚至使用几美元一支的(特效)笔等等。5 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成为身份盗窃案的无名受害者。我们花费许多时间和金钱,去努力挽回我们的姓名、我们的信用、我们的钱和我们的生活。我们需要想方设法来保护自己。我们可以减少此类犯罪的机会,但是它永远不会消失。6 这不仅仅是要求我们列一份“该做”和“不该做”事项的清单,我们还需要改变心态。虽然网上银行现在很常见,但国内有一大群人即占人口15的生育高峰

11、时期出生的一代人还是更喜欢用纸。而且,30的诈骗案都发生在这群人当中。支票上有身份盗贼所需的你的全部 信息。如果你用圆珠笔,笔迹可以用一般的家用化学药品除去,钱数可以更改。每天发出的空头支票高达120万张以上,平均每秒13张以上。7 支票造假是个大产业每年以25的速率增长。犯 罪分子指望我们犯错误,好让他们更容易得手。那么我们怎 样才能防患于未然呢?8 采取一些预防措施。不要把你的邮件留在邮箱里过夜或过周末。小偷就等着看你家信箱的小红旗(注:在美国,信箱上插上小红旗表示有邮件需要投递),以便通过你要投递的邮件找寻有用的个人信息或支票。要用签字笔填写支票和重要表格,(因为)签字笔的墨水会渗进纸张

12、的纤维中,无法用化学药品除去。还有,切碎或撕碎含有个人信息的所有文件,然后再把它们丢进垃圾桶。9 记住,网上有大量机会可以被小偷利用。他们根据你的身份伪造假身份。我们都知道黑客行为和木马软件对电脑数据库中个人信息的威胁。但是在谷歌上搜索某人也会透露大量个人信息,在线社交网站(如“我的空间”、“相册”和“毕波”)也一样。正如我们离开办公室去厕所时要随身带上钱包一样,离开电脑时也应该注销你的电脑以防临时起意的盗窃。10 最后一点,假如你遭遇较传统方式的抢劫比如在大 街上挂失你的信用卡显然是要做的第一件事。但是别忘了,即使挂了失,信用卡也可以用作身份证件来获得购物卡那你就有了犯罪记录。11 身份伪造

13、可以肆行多年而不为受害者所知。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现在的诈骗者觉得身份犯罪简直是太容易了。如果你的身份尚未失窃,那只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对你动手。就会轮到你的。数字代表着身份 企业需拥有大量的资讯可供随时调用,为什么这一点 很重要呢?因为那样的话,亚马逊就知道你需要什么,能 够给你提供你喜欢的书,而不是试图让你买你不喜欢的。 那么,有什么不妥吗?要是我正走在大街上,有人主动过来要卖给我什么东 西的话,是不是很吓人?也许没那么吓人。人们试图卖给 我东西并不是很吓人。就算他们不停地试图卖给我东 西显然他们已经老于此道 或者他们推销的方式令 人不太舒服,也没什么吓人的。推销并不吓人,除非你是 推销员。

14、要是我走在大街上,我的面孔被一个推销员的照相机 拍照,这是不是很吓人?那也许令人讨厌,也可能是合法 的。吓人吗?也许不。推销员对面孔背后的人又了解多少 呢?要是我走在大街上,我的面孔被一个推销员的照相机 记录下来,而那照片可以与某银行或信用卡公司档案上我 的正面相片自动比对,这是不是很吓人?这样的话,那个 推销员就可能了解我大量的底细:我的姓名、我在哪家银 行存款、我住在哪儿。如果偷偷给我照相的不是推销员,是不是很吓人? 在日益强化、全球化、网络化的经济格局中,信息到 处流通。迟早它会到达它的主人或目前拥有它的任何 人能够随意处置它的地方。对方也许是遵守道德规范 的假如说我们从恐怖分子那里更不

15、用说从动作电影 那里学到了一招,那就是,工具也是武器。全球通用 的信用卡和支持它们的数据库是去除商业摩擦的工具。换 句话说,它们是以让各方最省事的方式从人们那里取钱的 工具。也许。假如说我们从恐怖分子那里更不用说从动作电影 那里学到了一招,那就是,工具也是武器。全球通用 的信用卡和支持它们的数据库是去除商业摩擦的工具。换 句话说,它们是以让各方最省事的方式从人们那里取钱的 工具。 所以,如果他们是想卖给我东西,那没什么问题。如 果对方是亚马逊,那也没问题。但如果都不是的话,那就 有问题了。 我还没有提到身份盗窃,但这肯定是朝着那方向发展 的。身份盗窃是指未经许可使用我的身份信息来行骗。我 的信

16、息流传得越广,可以找到它的地方就越多,发生盗窃 的可能性就越大。与一个身份被盗的人相关的信息越多, 身份盗窃案所造成的破坏就越大。在我们的社会里,虽然没有人因为身份盗窃而丧命或 被毁掉,身份盗窃仍是很令人担心的事情。还有比身份盗 窃更糟糕的事;通用标识符也会导致那些更糟糕的事情。无论通用身份的前景如何,我们尚不知道该如何应付 这样一个世界:无论我身在何处,一切都可能与我有关 联。一方面,这个世界给我们提供了无可置疑的种种方 便;另一方面,我们又面对着所有这些强化组合的信息 (如果是合理的强化组合该多好啊)所带来的种种危险。这 种危险虽然模糊,但显然离我们很近。我们尚不知如何在 两者之间保持平衡

17、。UNIT4新闻头条1 世界各地的媒体都以头条报道同一新闻的情形并不很常见。这样的事件得具有巨大的国际影响力。但是这正是2001年9月恐怖分子袭击纽约世贸中心双塔之后发生的情形。从那一刻起世界改变了模样,这样说也许并不夸张。2 但是,使9/11值得纪念并(用媒体喜欢的话来说)具有新闻价值的不仅仅是它的历史性和国际性。还有震惊和恐惧。这一消息极度震撼,极具爆炸性。事发多年以后,许多人还能清楚地记得他们第一次听到这一消息时身在何处、当时正在做什么。他们能记得自己的反应:对世界各地的许多人来说,他们的第一本能是去把这一消息告诉别人。这就证实了那句老话:“坏事传千里”。3 一切重大新闻都是如此。我记得

18、上小学的时候,老师脸色煞白地向一班吃惊的七岁孩子通报说,肯尼迪总统死了。我并不知道肯尼迪总统是谁,但是我听到这一消息后非常不安,后来就跑回家去告诉了父母(当然,他们已经知道了)。事实上,这是我最早的记忆之一。4 那么,新闻到底是什么?一个事件光有客观重要性显然不够世界上有大量全球性的大问题,都会造成戏剧性的后果,从贫困问题到全球变暖问题但由于它们都是进行中的,并不都会在同一天成为头条。对比之下,9/11不仅具有国际性,而且奇特怪异、出人意料,还(可能使读者对身陷那场悲剧中的人们的痛苦感同身受,从这个意义上讲)极具人性。5 奇特怪异并不意味着重大。就拿今天的中国日报上关于一只老鼠延误了一架从越南

19、飞至日本的航班这条消息为例吧。在河内机场有人发现那只老鼠在一架飞机的过道里奔跑。它最终被12名技术人员合力逮住,他们怕它会咬破电线,造成短路。飞机晚点了四个多小时才起飞。6 你也许会说,这并不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事件(除了少数乘客到另一国赴约迟到以外)。但是全球却颇有反响,从亚洲经苏格兰到美洲的电子版报纸都有转载(爱丁堡报的标题是捉老鼠延误航班)。7 新闻价值的另一个元素是即时性。这是指事件发生的时间近。一周前发生的事件一般来说就不是新闻了除非你刚刚读到它。“何时”是受训记者常被教导用以勾勒新闻故事的五个“何”问题之一(其余是“何人”、“何事”、“何地”和“何故”);今天、今晨、昨天很可能在新

20、闻报道所使用的时间副词中名列前茅。8 说到即时性,能够实时播报新闻的媒体,如电视、广播和互联网,就比报纸的优势大多了。眼看着事件在你眼前展开与次日早餐时在报上读到它的感觉大不相同。但是,电视新闻未必比报纸报道更客观或更可靠,因为你在屏幕上看到的图像是经记者或编辑根据特殊的目的,或至少是按照预定指示筛选过的;它们是从一个独特的视点展现给观众的。如果把摄像机移到别的地方,你就会看到另一番景象。这就是为什么人们通常会谈到“媒体霸权”或多或少地暗中影响公众。9 但也许在第三个千年,这种权力正在减弱,或至少下放给普通民众。个人博客的大量出现,通过像YouTube这样的网站自我广播的可能性,以及权限开放网

21、页(wiki网)的增长都意味着任何人有任何话要说或有任何东西要展示现在都能立刻让全世界的观众看到。10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报纸和电视即将在一夜之间消失。但是,在它们永不休止的搜寻有趣新闻奇特怪异、出人意外和极具人性的新闻的过程中,报纸和电视将越来越多地借助网站来收集资料,为全球信息网络提供极具地方色彩的视角。报纸的末日?1 多年来,数以百万计的人在报纸击中前门、窗户或邻居的狗的声音中开始了一天的生活。对着一杯咖啡,也许还有早餐,看报的仪式是风暴之前的平静,是工作日开始之前的愉快安宁。2 可是,在所有讲英语的国家,报纸编辑们正面临着同一个问题:发行量下滑了,因为越来越多的读者转向互联网阅读新闻。

22、这意味着同时下滑的广告收入,以及随之上涨的报纸定价,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挣到一样多的钱。当然,像报纸这样价格敏感的产品可能会失去读者;恶性循环会不断加剧。那么将来会怎样?报纸是否走上了末路?3 这种下滑是20多年来的长期趋势,在互联网问世之前就已出现。从前,五分之四的美国人看报,而如今似乎只有不到一半。1990至2000年间,成年人每天看报的人数从52.6%下降到37.5%。年轻人中,情况更糟:18至34岁的年轻人只有19自称每天看报。而仅有9% 的人相信报纸上的信息。4 互联网广告的运作方式与报纸广告不同。广告商可以逐分逐秒地监视广告是否在起作用,而不再需要依赖报纸的发行量。互联网可提供的更

23、多的窗口使广告收入之战更加激烈,印刷和生产成本却不可遏制地上涨。结果,纽约时报公司旗下各种报纸已裁减了700份工作。巴尔的摩太阳报即将关闭其驻外新闻机构。在英国,多数报纸都缩版成为小报开本,意在吸引年轻读者,但是因为“小报”有“低档廉价”之嫌,有些报纸就称新开本为“缩编版”。5 所有发行量大的报纸都建立了强大的网站。互联网为任何有意见的人提供了一个便利的窗口;报纸编辑最喜欢的莫过于给他们提供各种不同的反馈和意见,他们能从中得到安慰。如今十几岁的少年已不记得曾经没有互联网的日子了;只有在写关于印刷新闻这一特定媒体的作业时他们才去看报纸。6 不可否认报纸对环境的影响。世界上每年有近40亿棵树木被砍

24、伐用来造纸,约占全部木材砍伐量的35%。但必须承认,许多用来造纸的树木是在特别的种植园出产的,它们是定期砍伐和栽种的。而且,旧报纸常被回收利用,变成新的报纸。尽管如此,在美国,造纸厂是对空气、水体和土地污染最严重的行业之一。7 但是,对于许多人来说,日报或周报依然是个伟大的传统。“没有周日版报纸的周日就不是周日,”这样的评语常见于在英国所做的调查。其他评语则提到报纸比笔记本电脑更方便之处:“我的报纸永远不会没电,”“假如我的报纸掉到地上,它不会摔破,”“空姐从来不会叫我把报纸收起来,”此外,还有评语让我们想到英国全国的外卖食品的传统包装方式,“你可以用它们来打苍蝇,还可以用来包鱼。”8 如此看

25、来,报纸是不会轻易消失的。未来报纸发展的趋势包括对本地新闻需求的日益增长,而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对生活方式新闻的持续开发利用尤其在个人理财和旅游方面将会创造新的收入来源。有些评论者建议,报纸不应粗制滥造(尽管这是增加市场份额的通常做法),而应该精工细作。也就是说,尊崇以正直、诚实和不偏不倚的态度从事新闻报道的原则。具有为读者所敬重的办报立场的报纸肯定比互联网上零散阅读的同类报道享有更大的影响力和声望。9 此外,小城镇报纸对于为人父母者总是意味深长,因为其子女的照片也许会在上面刊登,几天都是新闻。人人都放假的时候,坐在扶手椅上看传统的周日版报纸,这将是难以打破的习惯。10 但是这样是否足够

26、?或者,有朝一日我们一定会看到报纸的消亡?UNIT6梦想成真1 当夜幕降临悉尼时,雨也开始悄悄地从夜空中飘落。几百盏灯把澳大利亚体育场照得灯火通明,场内的声音震耳欲聋。走向跑道时我看了一眼四周看台上无数的脸,但我的注意力还是很集中。再过几分钟奥运金牌的归属就要见分晓了,它悬挂在远处,很诱人。2 我的心在剧烈地跳动,口干舌燥,肾上腺素猛增。童年的 梦想就要实现了,这种感觉真是太奇妙了:令人非常兴奋,又胆战心惊。我知道,为了确保能梦想成真我必须强迫自己超越已知的极限。3 我极力保持镇静,告诫自己不要紧张,要坚持按原计划做,按自己的节奏跑。我知道那些俄罗斯姑娘起跑很快这场比赛我落后俄罗斯运动员叶莲娜

27、普罗科霍洛娃不能超过十秒。如果我做到这一点,冠军就是我的了。4 我望着四百米跑道的起跑点,屏住了呼吸。这些年来,在世锦赛、英联邦锦标赛以及欧洲锦标赛的八百米赛跑中我屡战屡败,饱受挫折。现在,它再次横在我与奥运冠军头衔之间。5 我的英国支持者在为我欢呼,声音特别大,就好像看台上只有他们是我的狂热支持者。我听到他们喊我的名字,为我鼓劲加油,听到他们充满希望的呐喊。宽阔美丽的体育场上到处飘扬着大不列颠联合王国的国旗,我感觉自己和观众融为了一体:我们有着同样的期盼,同样的梦想。6 几个小时前,我的脚踝在跳远时受了伤,缠上了绷带,但是我忘掉伤痛,尽量把注意力集中在观众身上。他们的叫喊声势浩大,使我精神振

28、奋,我感到镇定自若。7 我知道自己会全力以赴,拼尽全力跑完全程。我感觉自己已经进入最佳状态。我只要跑两圈就行了,就两圈。跑完这两圈,过去两天以及28年来所有情感和身体上的辛苦付出就将被胜利或者失败所淹没。这一跑真是生死攸关。我不断地告诉自己:也就是跑两分钟,谁都能跑两分钟。8 发令枪响了,比赛正式开始。第一圈还好,我跟其他人跑得一样快,但我觉得比平时要累得多,比我预想的要累得多。这次锦标赛赛前长达数周的艰苦训练以及这两天激烈的比赛所带来的疲劳在我的赛跑过程中显现出来。精神和肉体的疲倦开始向我袭来,我不得不反击。9 普罗科霍洛娃一开始就领先。最重要的是我不能被她甩得太远,我得紧紧地跟着她。最后一

29、圈的铃声响起时,我比她落后2.3秒。只剩最后一圈了,就一圈,我能赢,我必须坚持跑下去。到最后150米的时候我听见观众高声叫喊,在我最需要的时候为我加油助威这时我的腿疼得要命,我看见我和那个俄罗斯运动员之间距离正在拉大。令人欣慰的是,我的脚还在继续向前迈步,这时候就全靠精神毅力来支撑了。10 普罗科霍洛娃正在向前冲,我不能让她甩开了,我必须跟上她。我开始倒数剩下的距离:60米、50米、40米、20米。我看得见计时器了,我能赢,但成绩会很接近。最后终点线出现了,我冲了过去,累得精疲力竭。我跑完了。11 冲过终点线时我最初的念头是这次赛跑比预期的要艰苦得多,记得八周前我以2分12.2秒的成绩打破了个

30、人最好成绩。然后,我的心思转向了比赛成绩:我赢了吗?12 我听见远处转播比赛的解说员在谈论两天来的艰难赛事,我好像听见有人说:“我觉得她做得够好了。”接下来,来自德国的萨拜因布劳恩走过来告诉我我赢了,他们在我之前打听到了消息,她问我当奥运冠军是什么滋味。我笑了,但还是不敢肯定。13 接下来的那一刻将让我铭记一生:计分牌上我的名字亮了。那一刻我惊呆了。如释重负,平静了一会儿,感谢我内在的自我帮我度过了这两天。我感到全身一阵振颤,这时候该做的事是:高举双手,紧握双拳。14 我向我的支持者望去,他们正兴高采烈地挥舞旗帜,鼓掌呐喊。我是奥运冠军,奥运会的冠军。揭足球的短 1 我的一位法国朋友在最近的一

31、次晚宴上说起垒球时哈哈大笑:“当两个队友在场上来回投球时,另外七个小伙子在边上站着无事可做。”2 我知道,如果一个人不是从小就接触某项外来的运动,他就很难对它感兴趣。现在我正遭遇同样的文化壁垒。6月9号世界杯足球赛就要开始了,而我对球员在“球场”上干些什么却一无所知。看起来这是给这个所谓的精彩赛事揭短的一次大好机会。3 我看足球也有好几年了,我所看到的就是22个穿着短裤的成年人在场上疯狂地奔跑,力争踢到球,互相绊倒对方。我猜想他们的目的是要把球踢进网里(也叫球门),可是,如果不是碰巧的话,球是很难靠近球门的。 4 看起来,我们现在谈论的是一项靠运气取胜的运动。5 整整一个半小时,球场上一片混乱:球飞来飞去,球迷们在哼着一首悲伤的曲子,让人想起纳布卡的“奴隶合唱团”。双方队员好像都失控了。6 记分法说明了一切:多数球赛都是以00、10或21结束,这意味着球赛结果倾向于平局,如果比赛结束时一方胜出了,那只是因为他们运气好。为了粉饰这种现象,他们称这样的比赛为“激烈”或“有悬念”。7 足球新人大多是美国人或许不知道有多少种得分法。除了用脚踢球之外,在空中用头顶球也是允许的。可医生会告诉你,这可不是脑袋的最大用途。8 老实说,很多进球是从某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