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59.22KB ,
资源ID:621858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21858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陈慧琳人文地理学精简版总结考研必备.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陈慧琳人文地理学精简版总结考研必备.docx

1、陈慧琳人文地理学精简版总结考研必备0.绪 论一、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以研究人地关系的地域系统为核心,研究地表人文现象的分布演变和传播及其空间结构的形成过程、特点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人文地理学研究任务有:1.揭示人地关系的总规律,普及生态伦理,改变人类疯狂掠夺与肆意盘剥自然的放纵性活动,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并在实践工作中合理地、适度地、有节制地改造自然,探索如何使人口、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有效途径,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和理论根据。2. 改造现今充满对抗的社会关系与国际关系,为建立公正、和平与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国际

2、关系,为开展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平发展的社会交往活动提供相关的人文地理知识。 3. 利用人文地理学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为国家建设服务,如城乡规划、国土整治等。我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世界文明古国,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发扬光大中华文明,加强民族团结和互助方面,人文地理学大有作为。4. 研究西方的人文地理学,借鉴他们在研究人文地理学中采用的新手段和新方法,学习他们在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中的有用经验。在参与和处理国际事件中,人文地理学知识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更有利的外部发展环境。二、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征和体系1. 地域性:人文地理学必须阐明在什么地区有什么样的人文现象及其形成原因和发

3、展趋势。2社会性:人文现象的发展和变化虽然受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共同影响,主要受人文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受制于社会经济制度和生产方式。3综合性:人文地理学科属于交叉学科,涉及自然、经济、生态、社会等多门学科,它们相互联系、渗透的特点反映了本学科的综合性。4复杂性:人类活动既有经济活动又有非经济活动,以及人类本身的活动,人类活动又有历史的连续性和动态变化特征。为适应复杂多样、变化着的人文现象,人文地理学学科体系:1. 理论人文地理学。2. 区域人文地理学。3. 部门人文地理学。 三、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1.实地调查“百闻不如一见”,直接收集第一手资料,既可以弥补现有资料之不足。也是研究者增加感性

4、认识、锻炼实践技能的重要手段。 2.比较与分类常采用:纵向比较,以认识某一人文现象的产生,发展、演变过程和规律;横向比较,以揭示人文现象的区域差异,为区域分类提供依据。 3.类比、归纳与演绎 4.分析与综合5.应用“新老三论”。为。应用系统论,。引入信息论,控制论。新三论:应用突变论协同论耗散结构理论,6.预测。在分析的基础上预测今后的发展动态,提出选择和控制不利未来的手段。7使用GIS(地理信息系统第一章 人地关系 第一节 人地关系理论人地关系论是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的理论概括,人地关系理论回顾1.地理环境决定论(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政治等起绝对支配作用,是社会发展的决

5、定因素。德国拉采尔.美国学者亨丁顿2.可能论(又称人地相关论和或然论)。法国地理学家白兰士.他的学生白吕纳白兰士,环境只提供可能,如何利用则决定于人的选择能力,3.适应论又称调整论。英国罗士培,两方面:一是人群对其周围环境的适应,二是区域之间的关系,罗士培认为人类需要主动地、不断地适应环境对人类的限制,4.生态论该理论与适应论的观点很相似。美国巴罗斯人是中心命题,应该注意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反应,5.文化景观论。美国索尔认为一个特定的人群,有它特有的文化,在其长期活动的地域内,一定会创造出一种适应环境的地表特征, 6.生产关系决定论和唯意志论。(1)生产关系决定论。 把生产关系的作用估计过高,认为

6、生产关系的改变可超越对自然环境的考虑,甚至认为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对地理环境的作用持虚无主义的态度。(2)唯意识论(又称征服自然论)。过份强调人的主观能力作用,好象自然界可以听从人的意志。这实质上是一种人能战胜自然的人地关系思想。 “制天命而用之”,培根 “知识就是力量”, “人定胜天”,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7.环境感知论。对相同环境的感觉认知不同。环境进行解释、判断和选择的依据,从而导致对该环境进行利用、改造的决策不同,8.文化决定论。人对地的影响和利用程度取决于文化发展的程度,人类的文化可以改变自然。9.“天人合一”“天人合一”人与环境之间不是对立而是统一的。要求人们遵

7、循自然,合理利用自然,不能违背天,且又能与天融合为一体。协调论比过去的人地关系理论都要完善和科学,它表明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问题上,人类的认识已从被动跃到主动。人对地有依赖性,人地协调同人与人之间的协调是互为条件的,人类间的合作是协调人类行动,解决人地矛盾的必要条件。 协调是一种动态的协调,衡量人地关系是否协调,不仅要看人地协调的程度,而且要看它能否实现持续发展。人地关系论的观点经历了“天命论”“决定论”“或然论”“生态论”,一直到协调论,正在逐渐逼近真理。第二节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系统内各因素相互作用;系统对立统一的双方中,任何一方不能脱离另一方面孤立存在;系统的任何一个成分不可以无限制地发展

8、,其生存繁荣不能以过分损害另一方为代价,否则自己就会失去生存的条件。 一、人地系统中的“人”和“地” “人地系统”中的“人”,从事生产活动或社会活动的人,即社会性的人。人具有双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双重身份(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作为生产者,人类通过劳动将自然界的许多物质转化为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必需品;作为消费者,人类消耗自己生产的产品,并将废物返入自然环境中, 人地系统中的“地”是指在空间上存在地域差异的地理环境。一是指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的,由自然诸要素有规律结合的自然环境。包括作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从人地系统的角度看,该地有以下属性: 1.数量上的有限性。

9、 首先,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以一定的数量存在于一定的地域中,这种有限性表现在自然资源上特别明显,如热量、降水、森林和矿物都有一定的数量限额。第二,从人类利用程度说,在一定技术条件下,人类利用这些自然资源的能力、范围和种类也有局限性。第三,不可再生资源,再生性远远赶不上人类目前消耗的程度,一些可再生资源,如生物资源等过度利用,也不能自然更新,最终导致一些物种的灭绝,故不可更新资源的数量可更新资源的承载力和自然环境的容量都是有限度的。第四,环境的人口客量也是有限度的,这是环境对人类自身繁衍作出的最基本的规定性。 2.地域上的差异性。1表现为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自然资源在地区分布上的不均衡性,反

10、映了地域的差异性。2各地区的经济、社会等人类文化在内容、结构、发展程度和水平上的差距,3.制约性和可变性。 地理环境是由各要素组成的整体,各要素间密切关联,人类不可能改变环境要素中某一要素而又能使整个环境保持不变。只要人类从环境索取或向环境输出,4.有限的稳定性.地理环境通过复杂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结合为一个相对平衡的统一体时,便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即有自动调节能力,超过环境自身的补偿、自净或调节能力,平衡就会被打破,导致系统瓦解和崩溃, 5.层次性和复杂性。 从范围大小看,人类有全球环境、区域环境、居住环境等,系统就有层次性:许许多多基本的,较简单的,范围较小的子系统,较小的子系统结合成大系统

11、,许多大系统又复合成复杂的巨系统。地理环境由自然的、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政治的等多种复杂的因素构成,6.整体性。 地理环境虽然有“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两大部分,但它们是组成地理环境中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整体。人地系统中的人与地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人口的发展、分布和密度受地理环境优劣的影响;适度人口是开发利用环境的基本动力,过量人口对环境是一个压力,是造成人地系统失调的主要原因,而无一定数量的人口,也就谈不上利用环境。一、人地矛盾的内涵具体区域内的自然资源量、自然环境条件以及有机物、无机物之间的比例结构关系是一定的,在一定科技条件下,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量以及交流的比例

12、和频率也受一定限制,人地关系矛盾还表现在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量、交流比例和交流频率等方面。三、人地系统的结构演变和调控 人类文明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采集狩猎社会、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 人地系统 道德规范 区 全球 域 国家 人口 行政手段 可 省级 持 县级 资源 环境 技术支持 续 。 发 。 协 调 观念和行为转变 展 社会 经济 教育 管理 实 现 手 段 第二章 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第一节 农业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一)主要特点1.强烈的地域性。农业生产是生物有机体的生长、发育、繁殖的过程,农业生产是生物再生产,不同生物需要不同的生态环境条件,不同地域的自然条件不同,不同

13、地域的社会经济条件也不尽相同,2.明显的阶段性。农业文明以前,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石油农业”或“能源农业”.生态农业 (二)农业经济类型: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水产业等。种植业和畜牧业是农业中两个最主要的部门。 1.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经济。一类是多数发达国家,种植业为畜牧业提供青贮饲料和谷物,以现代化的舍饲畜牧业为主,畜禽通过转化种植业产品,为人类提供肉禽蛋奶等高脂肪蛋白热量的食物和羊毛皮.另一类是草场条件非常好的国家,如澳大利亚、新西兰、蒙古、乌拉圭等国,依靠自身良好的饲草条件发展牛羊等草食性牧场畜牧业。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经济。一类是少数发达国家,如日本等国;另一类是多数发展中国家,种

14、植业为畜牧业提供的青贮饲料和谷物较少,畜牧业主要是传统的副业畜牧业。 二、农业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 (一)地理环境对农业经济活动的影响 1.自然环境对农业经济活动的影响。农业经济活动主要是生物再生产过程,而生物再生产必须依存于一定的自然环境,因而自然环境对农业经济活动的影响以直接影响为主。有时候,自然环境对农业经济活动的影响具有决定性。 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可以灌溉的河水,温暖的气候,充足的日照,是农业社会的自然基础。因此,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大河流域冲积平原、三角洲和盆地,成为农业文明的发祥地,具备上述条件的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成为旧大陆四大文明古国。地形对农业经济活动的影响以高度、坡度、

15、坡向、地面切割程度最为明显。随着高度的变化,日照、地面辐射、气温、温差、降水等都会发生变化, 气候是一种农业资源。农业生产的光合作用依赖于光照、温度、降水等气候要素。 (光合作用)三基点温度最低、最高、最适温度。不同作物或同一作物的不同生长发育期需求不同,2.人文环境对农业经济活动的影响。人文环境对农业经济活动的影响往往也具有决定性作用。因为自然环境仅仅为农业经济活动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能否从事某种农业经济活动完全取决于人文环境。世界上许多农产品的原产地和主产区不吻合,如橡胶、咖啡等,就是人文环境不同的结果。 农业劳动力的数量与素质是影响农业经济活动的因素之一。不同的农业部门、农作物和集约经

16、营程度,对劳动力数量与技能要求不同。种植业比放牧业对劳动力素质要求高。农业科学技术进步缩小了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布局的限制,减少了农业生产对土地的依赖性,使人们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性地进行农业布局。如无土栽培,反季节生产出时鲜蔬菜,做到“淡季不淡”。 生产力水平高低既影响农业生产布局,又影响农业生产水平。农业为工业提供部分原料,工业为农业提供化肥、农药和技术装备,二者互为市场,互相制约。市场需求影响农业生产发展和布局。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时期,生产者为自身需求而生产,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农业生产的自给性、封闭性特点突出。市场需求可以引导农业生产,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农业生产也可以培育市场。交通运输

17、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前提。商品性农业和农业地域专门化的发展,都离不开发达的交通运输。 农业政策对农业生产与布局起调控作用。任何国家都必须制定适宜的农业政策,引导农业健康发展。 (二)农业经济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控制和改变自然规律的作用和发展趋势(如改良土壤,培育良种,围海造地等),2虽然自然原因(如土质疏松、降水变率大等)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但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特别是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为了尽快摆脱贫困而大量毁林开荒、过度放牧、垦山种粮等,致使自然植被遭到了破坏,加剧了水土流失,甚至陷入“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之中。3为提高农产品产量,发展农田灌溉,修水库,建渠道,对水分循环

18、和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大规模的干预。水库改变了水库周围的小气候,引起地下水位上升,造成沼泽化,甚至引起血吸虫病大传播。由于排灌工程不配套、管理措施不当和落后的漫灌方式等,造成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土地次生盐渍化、潜育化。 4不合理的农业经济活动, 如过度放牧、滥垦(如垦草种粮等)乱挖(如挖中药材、搂草、搂发菜等),草原利用强度超过了草原自我更新能力,导致草原大面积退化:草场载畜量降低,由于草原的退化,加剧了畜草矛盾,使本来生产力水平很低的草原畜牧业受到新的威胁。由于草被遭到破坏,土壤受到严重风蚀,造成土地荒漠化。在强风天气条件下,沙化的土地为扬沙或沙尘暴天气提供了尘沙来源。风沙天气所过之处,黄沙弥

19、漫,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5过量砍伐是导致森林资源锐减,过量采伐导致森林资源危机,自然植被的减少,尤其是森林植被的减少,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致使河水暴涨暴跌,或使下游泛滥成灾,冲毁农田,淹没村庄,或加剧下游干旱程度,都造成重大损失。6水产资源开发利用上,近海水产资源由于滥捕狂捞,大规模的围湖造田,使鱼类失去生长发育的场所,7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污染土壤、水体、大气,影响农产品品质、产量和人类的健康。水体富营养化, 8物种的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引进外来物种造成生物入侵,如大米草、空心莲子草第二节 工业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 一、工业经济活动 (一)基本特点 1.无明显的季节性。工业经济活

20、动主要是物理的化学的生产过程,生物过程比重不大。不受自然条件、时间(季节性)的严格限制,只要具备资金、技术、能源、资源、运输、设备、劳动力等条件,工业生产可以全年进行,可以随时调整生产规模。2.专业化与协作化。工业生产各阶段可间断、交错或连续,工业布局可游离于工业资源,与农业经济活动各阶段必须一贯连续、先后依次并持续一地的特点截然不同。为了更好地获得经济效益,工业经济活动日益专业化、协作化。专业化是协作化的基础,生产协作是专业分工的发展和保证。3.技术性强,精密度高。工业经济活动的技术性强,精密度高,很小的技术差错或精度不够都可能出现工业废品乃至重大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4.分布集中。工业经济

21、活动以点状的形式,集中分布在消费中心、交通枢纽和原燃料产地。 集中分布的原因:(1)工业生产离不开能源和原材料,而能源和原材料分布都很集中。(2)规模经济问题,形成适度规模,提高经济效益。(3)工业生产过程易于分解,人们可以选择优势区位进行生产。特别是交通枢纽成为理想场所,促进了工业生产的集中分布。(4)工业各部门之间有着紧密的生产技术联系,或者互为市场,集中能节约能源、运费、生产用地,降低生产成本。(5)工业集中分布,可以产生集聚效益。有利于节省基础设施投资,充分利用公用设施,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二)工业部门结构的演变按照生产力各要素投入量的相对大小,人们通常把工业经济活动分成 1劳动密

22、集型工业是指技术装备程度低、用人多、产品成本中活劳动消耗比重大的工业部门,如轻纺工业、手工业等。特点是:(1)就业机会多; (2)单位就业人口固定资产投资少; (3)产品以生活消费品为主,科技含量低;(4)一般地,能源、原料消耗少,原料来源广泛,可以就地取材,产品成本低,特别适合于资本短缺、技术基础薄弱而劳动力资源、自然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2资源密集型工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能源、原料,如能源工业、钢铁工业、水泥工业,生产中间产品多。3 资本密集型工业是指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固定投资较多,技术装备程度较高,用人较少的工业部门,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物资消耗较少。如机械制造业等。工业数量和规模,是工

23、业经济时期衡量一个经济地域经济实力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4 知识(技术)密集型工业是指需要投入很多知识和智力,需要大量科学家和专家综合运用现代的科学手段,开发和生产高精尖产品的工业部门。 (三)工业布局1.工业布局原则。:(1)尽可能接近原料、燃料动力产地和产品市场以及交通枢纽,以节约生产和流通费用,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按照规模经济、保护环境的要求,确定工业基地的合理规模,防止工业过度集中或分散,促进大、中、小经济中心的形成。(3)正确处理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矛盾,推动落后地区的开发, (4)加强地区间的经济联系,确定各自合理的工业部门结构,实现优势互补。(

24、5)充分考虑国家安全的需要。有利于充分利用各地资源条件,扬长避短,减少不合理运输,提高经济效益。2.工业布局类型。工业布局可划分为资源型、河湖水域型、临海型、临空型 二、工业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 (一)地理环境对工业经济活动的影响 1.自然环境对工业经济活动的影响。自然环境对工业经济活动的影响有的是直接的,;有的是间接的, 工业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工业的发展进程和地域的工业部门结构,尤世界上最早的工业区绝大多数都是煤炭、铁矿等资源地域组合较好的地区, 水不仅是现代工业的动力(水电)来源之一,工业部门生产过程中都要消耗大量的水,有些工业部门必须与可通航水体为邻,如造船工业。土地是工业布局的场所。不同

25、工业部门用地规模和单位土地的产出率差别很大,占地较多、单位土地产出率低的工业部门适合布局在土地资源相对较多、地价较低的城郊地区。充足的能源是高耗能工业布局的前提。动力资源的多少还影响工业部门结构和工业规模。工业生产过程中原料失重比较多的部门,多分布在原料产地,如制糖工业、海水晒盐等。2.人文环境对工业经济活动的影响。交通运输业改善可以使工业经济活动和原燃料产地相背离,甚至使缺少原燃料的地域能够大规模发展原材料工业。产生集聚效益,运输条件除影响工业布局外,还影响工业建设规模和专业化程度。 劳动力是工业布局的前提,尤其要求有很高素质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高素质的劳动力是发展知识密集型工业部门的基础

26、。劳动力数量较多,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从而使得劳动力得到充分就业。 市场需求,市场容量和需求的变化,决定了工业的规模和产品种类的变化。市场消费水平的提高对扩大工业生产规模和产品升级换代有重要影响。(二)工业经济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1.对大气的影响:工业废气的任意排放造成大气污染A,全球气候变暖: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大量砍伐森林,使大气中CO2浓度升高,全球气温趋于上升,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大气环流改变B.酸雨:工业活动在燃烧煤炭后会排出大量SO2所致,引起土壤和水体酸化,危害水体、农作物和森林,腐蚀建筑物,威胁人体健康。C, 臭氧层破坏:厂矿企业、制冷设备等,排出大量氟氯烃,臭氧层变薄,

27、使得穿过臭氧层的太阳紫外线增加,对人体和生物产生杀伤力,增加皮肤癌的发病率。D, 光化学烟雾:工业会排放出的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在紫外线的作用下,会发生光化学反应、2水污染: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造成水体污染重金属污染、水体的富营养化3固体废弃物污染第三节 知识经济与地理环境 一、知识经济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是以无形资产投入为主、以知识决策为导向的经济。 (一)知识经济与工业经济的区别要 素工 业 经 济知 识 经 济动 力蒸汽机技术、内燃机技术和电气技术电子和信息技术创造物质财富的主要部门第二产业

28、第四产业管理重点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品产量知识的生产、开发和销售竞争优势自然资源、资本和市场进入知识、智力、技术和信息资源发展基础以物质等有形资产为主,尤其是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以知识等无形资产为主表2-1 工业经济与知识经济若干要素比较 二、知识经济与地理环境 (一)地理环境对知识经济的影响 1.智力资源空间配置对知识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智力资源空间配置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决定作用。2.自然资源对知识经济的影响相对减弱,知识、智力、技术和信息资源对知识经济的影响日益增强。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类对物质资源的开发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最大限度地开发其有用性,限制或转变其有害性。对物质资源的利用达

29、到前所未有的全面、综合、合理、高效。3.人口劳动力的影响。复合型人才研究、开发、信息、管理、金融、市场等方面的全套人才。知识经济对人口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将对现行的教育体系产生深远的影响,教育改革、教育产业化、终身教育、素质教育、远程教育将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 (二)知识经济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主导产业知识密集化。2.知识经济的发展有可能进一步扩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3.知识经济的发展使得发展中国家的某些优势逐渐削弱或丧失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数量优势逐渐减弱。某些传统出口物资,如铁矿、铝土矿、铜矿等,出口竞争更加激烈。4.传统产业结构知识化。5.就业结构知识化。主要表现在:(1)雇员

30、结构的变化。 (2)信息产业的就业比例增大。(3)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在社会生产劳动中,脑力劳动者的比重大幅度增加,体力劳动者的比重明显减少。6.智力型经济地域将会出现。以智力资源为依托的智力型经济地域将会凸现出来。如北京中关村。7.知识经济的发展,使得一些原本落后的区域因知识密集型工业的布局展现出新的面貌。8.对企业规模的影响。9.临空型布局将日益突出,电子工业原材料来源广,消耗少,产品短小轻薄,附加价值高,适合于空运,是临空型布局的典型产业之一。 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运载火箭、空间站、太空基地、“宇宙村”、“轨道城”将成为新的工业基地-太空工厂, 三、科技工业园布局 原则:(1)以地理位置非

31、常临近的一所以上的名牌大学或科研院所为依托。大学是科技工业园的技术源和人才源。如美国硅谷以斯坦福大学为依托。(2)有一片具备必要基础设施的园区场地,且位于城市近郊,环境优美,交通便利,信息方便。(3)有一批科技创业人才,包括经营管理型和技术开发型人才。(4)有一批以产品高技术和高附加值为特征的高新技术企业。(5)管理机构必须高效、精干、廉政,不仅能行使地方政府的许多行政职能,而且是一个协调技术、金融、培训和市场等各方面为企业咨询和服务的机构。(6)有一个以上的“孵化器”或技术创新中心,扶持技术创新和新技术创业。“孵化器”必须具备有利于企业成长的各项优惠政策,为科技产业创立者提供舒适便捷的“孵化成长”空间,必须有风险创业基金,以加速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7)不破坏周围环境,并逐步带动周围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从而提高周围地区的环境质量,和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协调,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第三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 人口增长、分布与地理环境一、人口增长与地理环境(一)世界人口增长1.资产阶级革命特别是工业革命以后,世界人口增长率空前提高。2.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以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最高,此后则稍有下降。但由于基数迅速加大,绝对数量仍在增加3.除因移民而使新大陆人口迅速增加之外,16501950年的人口增加率以欧洲最高。4.非洲、拉丁美洲以及亚洲的某些发展中国家人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