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38.44KB ,
资源ID:621537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21537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养殖水体的污染与防治.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养殖水体的污染与防治.docx

1、养殖水体的污染与防治养殖水体的污染与防止 生态学的理论认为,在自然情况下,生态系统的稳定,是由于它在结构与功能上都处于动态平衡,这就是生态平衡。当外来的因素引起生态平衡的波动时,生态系统内部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调节,可以使之重新达到平稳。这就是系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维持。如果外力冲击强度超过了系统的自我维持范围(阀值),就会出现生态系统的功能紊乱,结构破坏。人类活动造成进入水体的物质超过了水体自净能力,导致水质恶化,影响到水体用途,就是水体污染。 一、天然水体污染特点 1、河流污染特点 (1)污染程度随径流变化河流的径污比(径流量与排入河中污水量的比值)的大小决定了河流的污染程度。通常,如果

2、河流的径污比大,稀释能力就强,河流受污染的可能性和污染积蓄就小,反则反之。河流的径流随季节而变化,河流的污染程度也相应地变化。 (2)污染影响范围广随着河水的流动,污染物质随之扩散,故上游受污染很快就影响到下游。因此,河流污染影响范围不限于污染发生地区,还可殃及下游,甚至可以影响海洋。正因为河流稀能力比其它水体大,复氧能力也强,有些人就把河流作为废水天然处理场所,任意向河中排放废水。殊不知河水的稀释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河流就要遭受污染,一旦受污染影响范围就广。 (3)污染易于控制河水交换较快,自净能力较强,水体范围相对集中,因此其污染较易控制。但是,河流一旦被污染,要恢复到原有的

3、清洁程度,往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和较长的治理时间。如英国泰国晤士河的治理,前后经进100多年的治理,特别是本世纪50年代以来,运用环境系统工程,加强了技术措施与科学管理,河流水污染控制取得显著成效,绝迹百年的鱼群又重新泪游到泰晤士河之中。1980年以后才达到了级水质标准。 2、湖泊(水库)污染特点 (1)湖泊污染的来源广、途径多、污染物种类复杂上游和湖区的入湖河道,可以携带其流径地区厂矿的各种工业废水和居民生活污水入湖;湖周农田土壤中的化肥、残留农药及代谢产物和其它污染物质可通过农田排水和降水径流的形式进入湖泊;湖中生物((水草、鱼类、藻类和底栖动物)死亡后,经微生物分解,其残留物也可污染湖泊。

4、几乎湖泊流域环境中的一切污染物质,都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最终进入湖泊,故湖泊较之河流来说,污染来源更广,成分更复杂。 (2)湖水稀释和搬运污染物质的能力弱湖泊由于水域广阔、贮水量大、流速缓慢,故污染物质进入后,不易迅速地达到充分混合和稀释,相反却易沉入湖底蓄积,并且也难以通过湖流的搬运作用,经出湖河道向下游输送。即使在汛期,湖泊由于滞洪作用,洪水进入湖泊后流速迅速减慢,稀释和搬运能力远不如河流那样强。此外,流动缓慢的水体复氧作用降低,使湖水对有机物质的净化能力减弱。 (3)湖泊对污染物质的生物降解、累积和转化能力强湖泊里孕育着丰富的水生动植物,微生物可将有机污染物矿化分解为无机营养盐。例如酚可通过

5、藻类、细菌或底栖动物的代谢水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含氮有机物矿化分解为铵盐等转化为无害物质。有些生物可吸收富集铜、铁、钙、硅、碘等元素,比水体中的浓度可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这些都有利于湖水净化。但也有污染物经转化成为毒性更强的物质,例如无机汞可被生物转化成有机的甲基汞,并在食物链中传递浓缩,使污染危害加重。 水库是人工湖泊,又保留着河流的某些特点,因此,它兼有河流与湖泊的污染特点,但都不如河流或湖泊那么典型。 3、我国地表水质污染特点 (1)我国北方地区水体污染往往比南方严重,西部比东部严重这是由于我国西部和北部降水量少,属缺水地区,河道流量小,释自净能力弱,以致水体易于污染。长江以南和

6、东部沿海地区降水量大,河道流量大,特别是热带亚热带的一些河流,如珠江流域,全年水量丰沛,稀释能力大,且由于水温高、溶氧富裕,水体自净能力较强,故污染物在较短时间或较短流程中就被降解。因此,长江、珠江等大江,虽然沿岸接纳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但污染一般还较轻。但是,经过大城市的江段污染仍然是严重的。 (2)随各地降水量的多寡形成季节变化一般在夏季为河流丰水期,此时河水流量大,稀释和自净能力都强,除了在暴雨初期造成局部水体污染物含量增多之外,丰水期水质状况总是比枯水季节好得多。在冬季和初春,我国许多河流处于枯水期,流量不大。特别在北方,许多河流虽不致干涸,但水量少,流速极其缓慢,对污染物稀释能

7、力小,加以冰冻及水温低,自净能力弱,致使枯水期的污染加重。 (3)在我国大城市的工业区和人口密集区附近的水体污染较严重大城市,人口稠密,工业和生活污染物多,水体污染严重。而且对非城区的河段和湖泊,农田排水和地表径流等面源污染造成的水体污染尤为严重性。实际上,面源污染常常是河流和湖泊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 4、海洋污染有何特点 随着人类生产的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也越来越多。这些废弃物的绝大部分最终直接或经江河及大气间接进入海洋。这些物质的输入,使得海洋(特别是那些靠近陆地的沿岸水域)水体中正常的物质组成的能量分布的平衡关系受到严重影响,继而损害人类对海洋资

8、源的开发利用。海洋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把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其中包括河口湾,以至造成或可能造成损害生物资源和海洋生物、危害人类健康、妨碍包括捕鱼和海洋的其他正当用途在内的各种海洋活动、损害海水使用质量和减损环境优美的有害影响”。 (1)污染源广除人类在海洋的活动外,人类在陆地和其他活动方面所产生的各种污染物,也将通过江河径流入海或通过大气扩散和雨雪等降水过程,最终都将汇入海洋。人类的海洋活动主要是航海、捕鱼和海底石油开发,目前全世界各国有近8万艘远洋商船穿梭于全球各港口,总吨位达5亿吨,它们在航行期间都要向海洋排出含有油性的机舱污水,仅这项估计向海洋排放的油污染每年可达百万吨以上。通

9、过江河径流入海含有各种污染物的污水量更是大得惊人。 (2)持续性强海洋是地球上地势最低的区域,它不可能像大气和江河那样,通过一次暴雨或一个汛期使污染得以减轻,甚至消除。一旦污染物进入海洋后,很难再转移出去,不能溶解和不易分解的物质在海洋中越积越多,它们可以通过生物的浓缩作用和食物链传递,对人类造成潜在威胁。美国向海洋排放的工业废物占全球总量的1/5,每年因水生物污染或人们误食有毒海产品造成的污染中毒事件达1万起以上。 (3)扩散范围广全球海洋是相互连通的一个整体,一个海域出现的污染,往往会扩散到周边海域,甚至扩大到邻近大洋,有的后期效应还会波及全球。比如海洋遭受石油污染后,海面会被大面积的油膜

10、所覆盖,阻碍了正常的海洋和大气间的交换,有可能影响全球或局部地区的气候异常。此外石油进入海洋,经过种种物理化学变化,最后形成黑色的沥青球,可以长期漂浮在海上,通过风浪流的扩散传播,在世界大洋一些非污染海域里也能发现这种漂浮的沥青球。 (4)防治难危害大海洋污染有很长的积累过程,不易及时发现,一旦形成污染,需要长期治理才能消除影响,且治理费用较大,造成的危害会波及各个方面,特别是对人体产生的毒害更是难以彻底清除干净。50年代中期,震惊中外的日本水俣病,是直接由汞这种重金属对海洋环境污染造成的公害病,通过几十年的治理,直到现在也还没有完全消除其影响。“污染易、治理难”,它严肃告诫人们,保护海洋就是

11、保护人类自己。 二、污染物的来源和分类 污染物的分类有多种方法,现就污染物的降解特性和污染物的成分进行分类。 (一)按污染物的降解特点分类 1、非降解性污染物该类污染物包括铝制品、汞盐、长链的本酚化合物、DDT和姿氯联苯等。在自然环境中这类物质不降解或降解很慢,也就是说,它们随着人为输入而祖水体中逐渐积累起来。此类非降解性污染物不仅积累,而且还经常沿着食物链传递和富集。这类污染物一般通过移除和分离提取而减少,仅靠自然的降解过程来净化水体需要本当长的时间。这类污染物质在水中的增加,从开始就对生物的生产过程产生不利影响,使水体的生产力下降。 2、降解性污染物这类物质包括生活污水、农副产品加工废物等

12、。它们能很快经自然过程得到分解,或在机械系统中分解(如城市垃圾处理工厂)。热污染也可包含在这一范畴中,因为它是利用自然方式很快消释的。这类物质少量进入水体会增加水体的能量或营养物,使水体的生产力增加。但输入的能量超过水体负荷能力时也会产生问题,如出现藻类水华、藻类突然大量死亡等。在这一水平上再增加能量或营养输入,水体的生产力将下降,水质恶化。 (二)按污染物的成分分类 1、重金属污染物一般把比重大于5g/m3、周期表中原子序数大于20的金属元素称为重金属,其中过渡性金属元素与污染的关系尤为密切。这些元素有Hg、Cd、Pb、Cr、Zn、Cu、Co、Ni、Sn,还有类金属As等。其中尤以Hg、Cd

13、、Pb、Cr和As的污染最突出。 2、非金属无机有毒污染物这类污染物主要有氰化物和氟化物。氰化物包括氰化钾、氰化钠、氰化氢。氰化物主要来自电镀、矿石浮选、化工和炼焦等工厂排放的废水,氟化物主要来自食氟置较高的集水区。 3、有毒有机物这类物质主要有酚类和有机农药。环保工作巾被引起重视的酚类化合物主要是苯酚和甲酚。其来源主要是焦化厂、煤气厂和合成酚类化合物的化工厂。常用的农药有有机磷和有机氯农药,前者如敌百虫、敌敌畏、对硫磷(1605)、马拉硫磷、乐果等,后者如DDT、666、毒杀芬、氯丹等。 4、耗氧有机物这类物质包括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等。一般在生活污水和造纸、皮革、纺织、食品、石

14、油加工、焦化、印染等工业废水中含有较多的耗氧有机物。 5、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包括致病细菌和病毒,它们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医疗系统的污水和垃圾的淋溶水。 6、酸、碱污染物碱污染物主要来自造纸、化纤、制碱及炼油等工业废水。酸污染物主要来自造纸、制酸、粘胶纤维等工业废水、矿山排水和酸性降水。 7、油污染物油属一种特殊的有机污染物,水体中油类物质主要来自石油运输、工业含油废水的排放及大气油类污染物质的降落。 8、热污染主要来自热电站或核电站排出的冷却水。 9、悬浮固体物质悬浮固体物质是一种难溶的微细颗粒,多来自工矿废弃物和流域冲屈J带来的悬浮物及推移质。 10、放射性污染物主要来自放射性矿石、核电站和

15、医院废水及核武器实验沉降物。 三、主要污染物的污染特点及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造成水域污染,危害渔业的污染物很多,这里仅介绍20种(类)影响较普遍、较严重的污染物。 1、汞汞及其化合物进入水体后可有三种形态:Hg、Hg+和Hg2+。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汞以Hg2+形式排放。汞在天然水中的浓度一般不超过0.1ugL/L,在沙质底泥中其含量小于0.010.05mg/kg,在富含有机质的底泥中为0.050.15mg/kg。在污染地区水中的汞含量可高出背景值34个数量级。 在水环境中,汞可发生如下的迁移和转化:(1)胶体吸附与沉积。存在于水体底泥及悬浮物中的各种有机和无机胶体对汞有强烈的吸附作用。由于吸附

16、作用可使水中的汞由天然溶液转入田相而沉积于底泥中或悬浮物上。水体底质中的吸附汞也可因解吸作用再次迁移至水中。(2)络合物形成与溶解迁移。在富含氧的淡水中,汞主要以Hg(OH)+、Hg(OH)2和HgCl2的形式存在,从而提高了汞化合物的溶解度及水迁移能力。(3)汞的甲基化作用。水中Hg2+经过微生物作用转变为有剧毒的甲基汞。水环境中只有某些低等藻类具有分解甲基汞的能力。(4)汞的生物富集作用。水及底质中的无机汞或有机汞均可被水生生物吸收而被富集。 Hg2+可与蛋白质中的硫氢基结合,破坏酶的正常活动。元素汞和甲基汞可迅速蓄积在脑组织中,损害脑组织。Hg2+对鱼类的急性中毒浓度范围由虹鲔的30ug

17、/L到莫桑比克罗非鱼的1000ug/L。硝酸亚末的毒性比Hg2+大431倍。汞的慢性中毒实验表明,甲基汞的慢性毒性最大。甲基汞对大型水蚤和虹鳟的慢性中毒浓度小于0.07ug/L,而Hg2+大型水蚤则为1.1ug/L,对鲤科小鱼小子0.26ug/L。淡水桩物对汞的敏感性小于淡水动物。藻类对汞的富集系数达500010000,水生昆虫为10005000,鱼、虾为10650。 2、镉镉在天然水中以简单离子(Cd2+)存在,当pH在89时生成Cd(OH)+等筒单络合离子。在水环境中,由于吸附作用镉主要存在于底泥和悬浮物中。镉进入动物体内后,一部分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一部分低分子金属硫蛋白结合随血液分布

18、到各内脏器官,最后积蓄于肝和肾中,造成肾萎缩和骨病。鱼类镉中毒后鳍基部充血。镉对淡水动物朐急性中毒浓度范围从虹鳟的1.0ug/L到蜉蝣的28000ug/L。实验表明,硬度对镉的急性毒性有拮抗作用。镉对淡水动物的慢性中毒浓度范围为从对大型水蚤的0.15ug/L到大西洋鲑的156ug/L。淡水植物受镉不利影响的浓度范围为27400ug/L。淡水无脊椎动物对镉的富集系数是1644190,而鱼类的范围为32213。 3、铬铬常以6价和3价两种状态存在于水中,而前者比后者的毒性约大100倍。天然地表水中铬的含量小于10ug/L,由于吸附作用水体底泥中铬的含量常大大超过水中的含量。铬有刺激性和腐蚀性,进入

19、血液后氧化成氧化铬,使血液携氧能力降低,发生肉窒息。铬还对胃肠粘膜有刺激作用,对中枢神经有毒害作用。6价铬对校角类的急性中毒浓度为23.07ug/L,而对石蝇则高达1870mg/L。6价铅的毒性随硬度和pH的增加而增加。三价铬对18个属中的20种淡水生物的急性中毒浓度范围由对蜉蝣的2221ug/L到对石蛾的11060ug/L。硬度对其毒性有显著影响,在软水中三价铬有更大的毒性。6价铬对虹鳟和湖红点鲑的慢性毒性值约为264.6ug/L,大麻哈鱼在16ug/L时生长速度减慢。而鲤科小鱼则为1987ug/L。绿藻对6价铭十分敏感。软水中3价铬对大型水蚤的慢性中毒值为66ug/L,而硬水中44ug/L

20、的浓度则抑制其繁殖。在软水中3971ug/L的3价铬使淡水绿藻受到不利影响。 4、铅铅在自然界中主要以铅盐形态存在,绝大多数不易溶解。高浓度铅影响血液循环,损害神经。长期暴露在铅中的鱼类会出现病态黑尾病。钻在水中的毒性受硬度、pH值等因子影响。铅对枝角类的慢性中毒浓度为12.3128.1ug/L。铅浓度大于500ug/L时淡水藻类的生长受到影响。淡水无脊椎动物和鱼类对铅的富集系数范围为421700。 5、铜有毒性的铜的形态为Cu2+。Cu2+,常与无机物或有机物结合,并被吸附在颗粒物表面。天然水铜浓度常小于5ug/L。铜对鱼类的急性中毒浓度范围在2010000ug/L。铜的毒性与硬度、pH值和

21、有机物的存在等多种因素有关。铜对小溪鳟鱼和北方狗鱼的慢性毒性浓度分别为3.87ug/L和60.36ug/L。无脊椎动物和鱼对铜的慢性毒性的敏感性大体相同。淡水植物对铜的敏感性与动物也相似。 6、锌锌在水中能以锌离子、锌盐或吸附于悬浮物上等形式存在。天然水中浓度多在1-200ug/L。锌的毒性也受硬度、pH、溶氧、温度等因子的影响。锌使鲤鱼急性中毒的浓度为700ug/L,鲫鱼为900ug/L,鲢、鳙和草鱼的浓度在260ug/L以上。对小溪大麻哈鱼的慢性中毒浓度为36.41ug/L。锌为30ug/L时月芽藻的生长受到抑制。由于生物富集,锌在淡水动物组织中的浓度可达水中浓度的511130倍。 7、砷

22、水中砷多以3价神和5价种形式存在,三价神还常与硫化物结合成硫化砷沉淀。砷盐在水中溶解量不大,未受污染的河水中砷含量平均值为1ug/L。冲进入动物体后,主要与酶系统中的硫相结合,使重要的与代谢有关的酶系统失去作用,引起一系列功能与气质性病变。3价砷对枝角类的急性中悲浓度为812ug/L,对鲦鱼(鱼邀科)的致死阈为234mg/L。月芽藻对5价砷比3价砷敏感45倍以上。砷并不会被生物富集到很高的程度,但较低等的水生生物可能比鱼类产生较高的积累,这是由于肿在鱼体组织内砷留期较短。砷酸盐可作为除社剂,对水生维管束植物有较大的影响。 8、氨氨极易溶于水,溶于水后,部分以分子志(非离子氨)存在,部分生成铵离

23、子。氨的毒性主要是非离子氨(NH3)造成的。鉴于NH3、NH4+和OH-之间的平衡关系,氨的毒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pH值,另外还和水温、盐度等有关。pH与温度升高使NH3增加。在含盐量不高的水中,随盐度增加NH3减少。鱼对NH3的急性中毒表现为失去平衡,过度兴奋呼吸增加,心血输出和氧的吸收增加,更严重时能引起惊厥、昏迷以至死亡。NH3在低浓度时对鱼有多种影响,其中包括孵化成活率降低,生长速度和形态发育减慢及引起鳃、肝和肾脏组织病变。 在正常淡水pH条件下,14科19种淡水无脊椎动物的NH3,急性中毒浓度为0.5322.8mg/L。9科29种鱼类的急性中毒浓度为0.0834.60mg/L,其中鲑

24、科鱼类为0.0831.09mg/L,非鲑科鱼类为0.144.60mg/L。对水蚤的慢性中毒液浓度为0.3041.2mg/L,对淡水鱼为0.00170.812mg/L。淡水植物较之无脊椎动物或鱼对NH3有更大的忍耐性。 9、氯氯气极易溶于水,生成HOCl和OCl-,能使动植物失去自然属性,故可用作消毒剂,主要用于杀灭微生物。游离型有效氯与含氮有机物生成氯胺,也对鱼有毒。氯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取决于总残余氯的浓度,即游离氯和氯胺的含量。氯对33种淡水动物的急性中毒浓度范围是由对大型水蚤的28ug/L到对三棘刺鱼的710ug/L。对几郡无脊椎动物和鱼的慢性毒性范围为3.426ug/L。鲑、鳟亚目的鱼对氯

25、最为敏感。当余氯为10ug/L时,数天内可杀死成体鲑、鳟鱼,当氯为6ug/L时,这些鱼的鱼苗会被杀死。虹鳟对1u/L的氯就开始有回避反应。 10、硫化物硫化氢当可溶性硫化物进入水体后,它们即与氢离子反应生成HS-或H2S,其比例取决于水的pH值。当pH值为9时,约99%的硫化物以HS-形式存在;当pH值为7时,硫化物等量解离为HS-和FI2s;当pH值为5时,约99%的硫化物以H2S形式存在。硫化物的毒性主要来源于H2S,因此,pH值影响硫化物的毒性。溶解氧的含量和温度也影响硫化物的毒性。根据慢性毒性实验结果得知,硫化氢对蓝鳃太阳鱼的成体和幼体的安全浓度为2ug/L,对黑头软口鲦鱼为231ug

26、/L。在短期实验中鱼卵对硫化物最不敏感而幼鱼最敏感。由于硫化氢在充分曝气的水体中会被自然生物系统氧化为硫酸盐或元素硫,因此,其对水生生物的危害往往是局部的和暂时的。 11、酚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是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的产物,其中苯酚的毒性最大。含酚废水中又以苯酚和甲酚的含量最高。进入水体的酚可被微生物迅速分解或挥发,但浓度过高会抑制微生物的活动,从而影响酚的降解速度。酚可与植物体内的糖结合。虽然植物对酚有一定的解毒作用,但浓度过高就可能影响其生长甚至造成死亡。酚的浓度在0.10.2mg/L时,可使鱼肉带有异味,难以食用。浓度达6.59.3mg/L时,能迅速破坏鱼鳃、腹腔出血,以致死亡。酚的

27、生物化学分解过程大量消耗溶解氧,会导致水中溶解氧下降。 12、氰化物氰化物(-CN)溶于水。由于氰化物的挥发和微生物分解,其在水中被净化的速率很快。氰化物是剧毒物质,对动物的急性中毒主要是进入动物体后分解成氰化氢,迅速进入血液,立即与红细胞中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造成细胞缺氧。由呼吸中枢的缺氧引起呼吸衰竭是氰化物急性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多种淡水生物对氯化物的急性敏感范围值是44.72490ug/L,所有实验用无脊椎动物对其急性敏感值都高于400ug/L。用鱼类所做的长期存活实验、部分存活实验和生存周期试验得到的慢性毒性值分别为13.57、7、85和16.39ug/L。对两种淡水无脊椎动物的慢性中

28、毒值分别为18.33和34.06ug/L。淡水水生植物受氯化物影响的浓度范围为3026000ug/L。锌和锦与氰离子有协同作用,使氰毒性增加。镍和铜离子可能减弱其毒性。温度升高可能使鱼对氰化物的耐受性提高。 13、多氯联苯多氯联苯是联苯氯化所产生的一类化合物,它具有抗热、抗生物降解和甫集的特性,现已构成全球性污染。1968年日本发生的“米糠油”事件就是它造成的,该事件中数千人中毒,16人死亡。因富集作用,往往使处于食物链末端的食鱼鸟类死亡。鉴于其剧毒和富集性,美国环保局提出的标准为:24h平均计算浓度在0.01ug/L。 14、有机农药有机氯农药易溶于脂肪和有机溶剂,不溶于水。对人的毒性低于对

29、昆虫的毒性。它具神经毒性,对肝和肾也有明显的损伤,它还抑制鱼类繁殖,极微量的有机氯就可降低某些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有机氯农药在氧化环境中相当稳定,难于降解,然而在嫌气条件下已知有28种微生物能使DDT转变为DDD(仍有毒),最后转化为无毒的DDA,但这一过程很慢,在自然界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由于其稳定性和大气转运,现在DDT已存在于生物圈的各个角落,包括南极企鹅和北极爱斯昔摩人体内。其通过食物链逐步富集:终端生物体内浓度可增大儿十万倍。 有机磷农药的残效期短,已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对生物同样具有毒性,但在生物体内富集量较低。其毒性是抑制体内乙酰胆碱酶的活性,从而影

30、响神经系统,使之由兴奋逐渐转入抑制和衰竭。有机磷中毒还可使鱼形态和骨骼产生畸形。 15、耗氧有机物耗氧有机物有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等,酚类亦可包括在该类中。如若有机物含量较大,微生物耗氧超过外界补充和生物产氧时,则水域将缺氧,给水生生物带来不利影响。 一定的溶解氧量对一般水生生物的生活是必要的。鱼类要求的氧气条件较高。鱼类不同的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氧气条件不同,如生命的早期阶段需要氧气条件较高。鲑、鳟鱼类所需氧气条件一般较其它鱼类为高。 16、酸、碱污染物淡水的酸、碱缓冲能力较小,酸、碱排入水体后会改变水体的pH值,危害很大。pH值过高或过低均能杀死鱼类和其它水生生物,消灭或抑制微生物

31、的生长,妨碍水体的自净作用。所有的酸或碱性物质只要使pH值超出59的范围就有可能使鱼直接致死。不同的鱼类对酸或碱的耐受能力差别很大。酸或碱都可直接腐蚀鱼的体表粘膜,破坏鱼类具有呼吸功能的腮小片表皮组织。碱性水中慢性中毒致死的鱼常表现为体表溃疡、眼睛等症状。在水体中水生生物由于酸或碱的直接中毒并不多见,更常出现的是由于pH值的改变造成一些毒物的毒性增加,而引起鱼类中毒,如NH3、H2S、汞、镉和碱度等的毒性都受pH值的影响。 17、油污染物由于石油工业废水的排放、油船失事、油管破裂等原因可造成水体油污染。石油进入水体可在水表面形成一层薄膜。形成膜后,原油中一些低沸点的油可挥发掉,这是油污染自然消

32、失的一个途径。石油中低分子烃和一些极性化合物可溶于水。这减少了表面油膜,但加重了水体污染,使水生生物更易吸收和富集,从而危害水生生物。石油中溶于水的成分还易被吸附在悬浮颗粒上,凝聚后沉入水底。石油还可在本体中乳化。微生物可降解石油,一些水生植物也可吸收溶解的石油。石油还可氧化分解。 石油沾在鱼鳃上可使鱼窒息死亡,沉入水底的石油也可使底栖生物窒息。油膜的形成除影响光合作用外,还妨碍了水一气间的气体交换,造成水体溶氧下降。油污染的水域鱼孵化率低、畸形多。 18、热污染各种工业,尤其是热(核)电站排出的废热水进入水体后,可能产生多种不良影响,主要影响水生生物的发育和繁殖,以及由此产生的水质恶化。鱼类的适温范围较狭窄,超过鱼类的适应极限就会引起死亡。如虹鳟在24时死亡。温度的突变,引起鱼类生理震颤,可导致死亡。溶氧浓度因温度增高而降低,也可对鱼类产生不利影响。温度虽未达到致死程度,但已超越产卵和孵化的最适水平,可使鱼的繁苑、孵化率降低。温度升高,使鱼的发病率及某些化学物质对鱼的毒性增加。据报道,哥伦比亚河曾因水温升高促使粘细菌大量繁殖,使大麻哈鱼死亡。有的水体由于冬季升温,冰层变薄,使原来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