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6.79KB ,
资源ID:621306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21306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情景串教学法.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情景串教学法.docx

1、情景串教学法小学数学情境串教学-新授课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课题承担单位:胶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课题领导小组:组 长薛发武(校长)副组长杜润玉、徐征芹(副校长)课题研究执行小组:课题负责人(主承担人):张佩云 课题组成员:全体数学教师课题起止时间:2003.92007.11.课题结题时间:2007年11月10日“小学数学情境串教学法的研究”是青岛市“十五”重点课题,我市共有七所学校被批准为课题实验学校,我校是其中之一,我校主要研究的是“情境串”理念下新授课的探索。,本课题在2003年10月被胶州市教研室批准为研究课题,从课题批准立项到现在历时四年,在市教研室的支持下,学校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

2、组,并着手进行实践研究。首先在2003.102005.7期间,我们着重跟踪使用青岛版教材的班级,确立这些班为实验班,组织观摩、讨论、交流,并进行阶段性总结,得出初步经验。然后在2005.92007.10期间,循序渐进地对其他年级实施更深入的实践研究,基本达到了预定目标,现将课题研究的背景、内容和成果等报告如下。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应该着力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让学生

3、在贴近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以及做出决策的能力。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在新授课教学中,创设情境串,把知识赋予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串中,让学生在情境中观察、在情境中体验、在情境中探究、在情境中应用!学生在浓烈的情境氛围中主动学习,大胆质疑,学会探索知识的方法,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另外,2003年,青岛版教材在全市推广使用,在教材培训过程中,老师们领悟了编者的意图,了解了我们教材的结构:以数学活动为主线,以解决问题为框架,以数学知识的学习为载体,以探索合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在提出问题和解决

4、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不仅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而且形成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实现数学教育的多重价值。为体现教材的特点,提出了情境串教学的研究。随着教材的使用老师们越来越明显的感觉到青岛版教材的鲜明的特色:以儿童感兴趣的故事或话题为题材,构成情景串从而引发一系列觉的问题,形成问题串,使学生在一连串的现实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的过程中,走进并融入数学。为用好教材我们进行了情境串教学的研究。二、课题研究的内容(一)情境串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个完整的情境串,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教材内容、教材特点

5、,创设情境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二)探索情境串对儿童学习知识及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研究出情境串教学的方法途径。(三)情境串教学的基本教学流程。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一)促进学生自主发展。通过课题研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所创设的情境串中主动地学习、主动地体验与建构,不断提升数学思考与综合素质,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具有能力和素质的探索者和开拓者。(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通过课题研究,有效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以及科研能力,实实在在做课题,在做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三、课题研究的步骤1、 准备阶段:2003年10月-2004年7月(1) 了解学生学习状态与教师日常教学方法与教学策

6、略与方法。(2) 学习课程标准、研究教材、兄弟学校关于同类课题已经形成的经验以及有关情境的专题研究。2、实施研究阶段:(1)2004年9月-2005年12月 带领使用青岛版教材的低年级数学教师认真进行课题研究,全员参与,不断实践,不断反思,积累素材,在实践中不断成长。(2)2006年3月 参与课题研究的成员进行梳理,总结,交流经验,探讨问题,为课题中期汇报作准备。 (3)2006年4月-2007年月 启动中高年级的课题研究,把低中年级总结的经验进行推广,把遇到的困惑进行提交并努力寻找合适的途径。3、总结阶段:2007年9月-2007年10月把几年来研究的经验以及问题和相关的材料进行梳理、总结。

7、为课题结题作好充分的准备。四、课题研究的过程1、课题确定以来,成立了校领导、数学教师共同参与的课题研究小组。课题小组成员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以及有关情境教学的多篇文章,一起进行交流心得体会,加深对课题的认识,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2、把课题研究与平常课相结合。平日教学中紧密结合课题来认真设计好每堂家常课。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特征、兴趣爱好等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分地动手、动口、动脑,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促进学生的各方面发展。3、把课题研究与各类研究课相结合。把课题研究与实验课、优质课相结合,近几年我校进行了全员参与的“一人四课”、“四人

8、一课”活动,出课的老师无一例外的采用了情境串教学。在丰富多彩的情境串中,我们看了学生参与意识的增强,学习主动性的提高,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提高,一节课上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积极的学习情感,终生受用的学习方法等等。4、把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相结合。采用分散、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研活动。(1)每月全体数学数学老师进行一次教研活动,主要介绍课改信息,探讨教学,或结合课题研究谈教学中的感想与困惑。每一位教师都主动参与。另外对及时总结、筛选、提炼的研究经验,加以推广、学习。每次活动时,老师们总是侃侃而谈,畅所欲言,大家也在倾听与表达中不断提升地自我教学能力。(2)结合课题研究,加强集

9、体备课,通过备课组每两周一次集体备课,发挥首席教师的力量,研究教材,探讨情境串教学的基本流程。5、注重反思与积累。对照自己或别人的课堂进行反思、揣摩、比较,及时总结,定期交流。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研究过程中,老师们把课题研究融入自己的课堂,对课题的理解也在丰富地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提升。老师们学会了思考,迸发了教育智慧,积累了大量的一手材料。6、专家的点拨和指导学校领导全程参与课题研究,积极参与课题论坛、听研究课、组内交流等活动。给予我们不少悉心的指导和帮助。学校还尽力为我们创造了许多学习的机会,学校经常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学习,获取最前沿的教育信息,帮助我们指点课题研究中的迷津。定期开

10、展研讨活动,每学期邀请原龙口市实验小学孙保书校长书前来作教材分析和指导课堂教学,每两周一次骋请原教研室教研主任刘长金前来指导、切磋。每次活动都能使老师们颇有感触,并引发深深的思考。在积极地互动交流中、课题研究不断地深入发展。五、课题研究的成果从课题批准立项到现在历时四年,在市教研室孙风武主任和学校课题领导小组领导的支持下,课题研究小组全体成员共同努力下,基本完成原定任务达到了预定目标,课题研究具有现实意义。现就情境串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学流程及呈现的形式说明如下:(一)情境串教学应遵循的原则:1、趣味性原则。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问,本身不带有愉快的因子,教学时把教材趣化,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情境,

11、如数学迷宫、找朋友等,使数学变得生动、有趣,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促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唤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可以克服学生的厌烦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现实性原则。数学来源于生活,从现实生活中选取生动形象的典型情境,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把现实生活数学化,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有时生活中的很多情境无法照搬到课堂中,只能通过“虚拟”的方式来实现,但“虚拟”不等于“虚假”。“真实性”应是创设情境的基本前提,不能为了教学需要随意杜撰虚假情境,甚至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不惜欺骗学生的情感。像这样的情境是老师不尊重学

12、生的一种表现,也是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相违背的。3、实效性原则。情境创设的目的是服务于教学,在于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获得一种策略,经历一种过程,学会一种眼光,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如果缺乏这种效的要求,情境创设只能流入形式。数学课堂的情境应始终为数学课堂教学服务,过多的无关的信息不仅无助于学生数学化能力的培养和数学知识的掌握,而且会模糊学生的思维,造成不必要的误导,浪费大量的时间,失去情境创设的价值。情境创设要有“数学味”,要紧扣数学教学的内容。情境创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不应对情境本身做过多的具体描述和渲染,以免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4、动态性

13、原则。就是在教学中将所教内容,通过多媒体、演示、操作等使情境动态化。如将书本上静态的情境转变成学生动态的活动,也可把教材中提供的素材编成小故事,把小动物进行拟人化的处理,配上多媒体课件、图片或声音,使学生身处童话动物世界,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5、开放性原则。选取的课堂情境容量要大,学生思考的空间广阔,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看出多个数学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答案不唯一。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6、创造性原则。“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要能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这样不但有利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

14、精神,激励他们热爱学习,学会学习。7、技巧性原则。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源于生活,但要高于生活,是把“生活数学”课堂化。教师要对现实情境中有些因素作适当处理,进行提炼,删去多余的和无关紧要的东西,增添要表达的内容,要能突出知识点和教学任务,使学生在活动中很快进入状态,直奔主题,为教学服务。8、完整性原则。预设情境时,有一个主题,然后围绕主题创设一个个小情境,并比较自然地串成一个情境串,组成一个连贯、完整、有发展性的大情境。在这样的大情境中,学生的活动就会是连贯的、持续的,学生就能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完全投入,学得主动,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主体性。总之,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不仅仅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15、而设置,其目的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应该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看过之后有思考、有回味。我们更应明白,数学问题不等同于生活问题,数学问题情境同样也不能等同于生活问题情境。数学问题情境绝不是越真实越好,对于生活的真实,数学课应当有选择地适度模拟。只有真正能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数学思维的问题情境才是我们数学课所需要的。情境只有在为教学服务的时候才是最好的,有效的情境才是最好的情境!而这也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认真的把握教材,找准学生最近发展区,创设有效的情境,真正做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二)情境串教学的具体操作模式为:铺垫练习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合作探究梳理建构应用练习检测反馈铺垫练习

16、为了给学生进一步学习新知搭建合适的“台阶”,结合具体课堂实际,将课堂需要用到的知识、方法等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以铺垫,既可达到为学习新知识清除障碍的目的,并了解学生对以往的数学知识等的掌握情况,同时又可达到“积少成多”提高学生的计算等多种能力的目的。创设情境遵循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对学习内容采用信息窗等情境创设的形式加以呈现,呈现时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将要学习的内容渗透其中,激发学生兴趣,为后继学习打下基础。提出问题学生对从数学情境中搜集到的数学信息进行初步整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发现问题,继而提炼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亲身经

17、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初步感受“渔”!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三种重要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让学生对自己提炼出的数学问题进行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合作交流,从而让学生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即经历“捕鱼”的过程“渔”!梳理建构由教师引导学生对初步得出的零乱的、带有个性色彩的知识体系进行梳理、归纳、升华,并引导学生建构起科学、严谨的数学知识体系。应用练习对本节中学生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结合生活实际加以灵活运用,达到巩固的目的。 检测反馈主要以

18、小试卷的形式对本节课中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测,结合反馈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模式解析铺垫练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台阶”的合适度对有效提升至关重要,情境串教学法结合每节课的具体实际,将需要用到的知识、思路等通过多种形式加以铺垫练习, 为学生搭建一个合适的“台阶”,使学生复习旧知、回顾已经掌握的方法、技能,并能将其“迁移”到本节课的学习当中来,从而达到更加有效的对本节知识体系进行合理建构的目的,起到“搭建台阶、清除障碍”的作用。此外,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将学生的心在最短的时间内从课堂外收回到课堂中来,为后面的课堂探究做好思想上

19、的准备。从而达到“铺垫、预设、巩固、提高”的目的。每课一练的时间大约是3分钟,其主要类型有:技能性练习:听算、口算、笔算等。复习性练习:对前段学习所学过的知识、技能进行复习。迁移性练习:如将平行四边形中“转化”思想迁移到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中、将整数四则运算法则迁移到小数的四则运算当中、将商不变性质的学习方法迁移到分数的基础性质、比的基本性质等中。搭桥性练习:如在学习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时,可以通过复习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再通过变条件、改问题的方法,从而引入本节的教学内容。对比性练习:如正反比例的应用题教学。创设情境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

20、识经验基础之上,并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在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使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提出问题将本节所要探究的内容通过情境窗的形式加以展示后,下面的环节就是以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梳理情境图中的信息进行归纳、分析并提炼出富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即使是有些问题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当问题呈现

21、在他们面前时,他们还是会基于以往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的假设,经历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应用自己所拥有的知识综合考虑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生梳理信息、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即时评价等方式加以引导,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并有选择的进行板书或其它形式的展示,避免问题探究面面俱到,而应突出重点,为下一环节问题的探究解决做准备。合作探究本节课所要探究学习的数学问题已经筛选出来,如何解决呢?是直接把“鱼”送到学生手里、填到学生嘴里呢?还是忽视结果,只注重让学生经历“捕鱼”的过程?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一个活动的最好方法是实践”,提倡按“再创造”原则来进行数

22、学教育,这样提法的目的是将强调的重点从教转向学,从教师的行为转到学生的活动,并且从感觉的效应转为运动的效应,就象游泳本身也有理论,学游泳的人也需要观摩教练的示范动作,但更重要的是他必须下水去实地练习,老是站在陆地上是永远也学不会游泳的。课程标准当中也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

23、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在“合作探究”这一环节中,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四组关系:a.“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两者之间的关系自主探究是合作交流的前提,而合作交流又会反过来促进自主探究的深度与广度,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有效的合作交流,首先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空间。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基础,要关注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培养。如在提出一个问题后,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几分钟,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其次,合作学习要明确问题解决的目标,合理敏锐地捕捉合作时机,适时调控合作进程,科学评价合作效果,还要合理地进行小组人员搭配,明确小组成员分工,组织好组内、组际间的交流。b“

24、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两者之间的关系之所以要强调课前预设,是因为:课堂教学是在一定的时间内以一定的内容和方法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的一种互动交往,以达到预定的目标。这种教学在时间上的制约,也促使教师必须在课前精心预设,并力求在单位时间内师生双方均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充分、和谐、全面和可持续的发展。但因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只是经历认知的发展,整个身心、整个生命都在经历一次全新的发展,是在课堂互动、教学交往中的发展,是在思想与思想的对话,思维与思维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情感与情感的交流中生成的,在实际的教学中,生成既会是预料之中的,也会有预料之外的,两方面都会存在,这也就是课

25、堂的动态生成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和生成,并非井水不犯河水或是水火不容,而应是水乳交融、和谐共生。生成,离不开科学的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地生成。“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提高,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是矛盾的统一体。而将预设与生成结合起来,不仅是一种教学的科学,更是一种教育的艺术。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教育的技巧并不再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因此在教学中强调教师在精心设计“课前预设”的前提下,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动态生成课堂的内部规律及其有效调控的实施策略上,唯有正确的处理

26、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达到“精心预设,生成精彩”的境界。 c“课堂点拨”与“课堂生成”的关系 有效即时评价或者促进有效生成,或者延缓、甚至阻碍有效生成。赞赏或批评,能促进情感的生成,引导能促进发展的生成;点拨,能促进能力甚至智慧的生成。应用即时评价,促进有效的课堂生成的方法有:一是用赞美的语言激励学生;二是用委婉的语言引导学生;三是用具体的语言启迪学生打开思路;四是用数学语言升华学生的认识。d“课前备课”与“课堂运用”的关系当前,大多数科目的教学预案都是以线性结构为主,教学步骤有着严格的前后顺序,每个环节的比重也基本确定。没有在教学设计时预留足够多的实施方案和调整余地,一旦课堂进程偏离了预定的“

27、轨道”,很多教师就会慌不择路。因此,改变教案的线性结构,把教学环节设计成可以移动的“板块”,是突破当前课堂教学统得过死的一个关键瓶颈之所在。教师要用心、用情、小心翼翼地呵护那些可贵的“与众不同”、稍纵即逝的偶发性资源,真正发挥它们的价值。我们应精心地预设生成,宽容地接纳生成,理性地认识生成,机智地筛选生成、巧妙地运用生成,让课堂在动态生成中充满智慧与活力。梳理建构在“探究解决”这一环节中,学生所运用的数学方式、思维方法可能是零乱的,不成系统的,得到的数学知识极有可能是不规范、不严谨的、处于零散状态的而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体系的最优建构,直接影响到今后进一步的学习与应用。学生虽是数学学习的

28、主人,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教师也应该发挥好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身份,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对这些零乱的、不严谨的数学知识等,进行梳理建构,从而得到科学、严谨的数学体系。但在梳理建构的过程中,需要正确处理好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这两种学生认识活动的基本方式之间的关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反思”是数学化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活动。它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数学的不少发现来自于直觉,而分析直觉理解的原因是通向数学化的道路必须让学生学会反思,对自己的判断与活动甚至语言表达进行思考并加以证实,以便有意识地了解自身行为后面潜藏的实质,只有这样的数学教育以反思为核心才能使学生真正深入

29、到数学化过程之中,也才能真正抓住数学思维的内在实质。因此,在“合作探究”与“梳理建构”这两个环节中,将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的培养贯穿课堂探索的全过程。巩固应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是一种能力,但掌握了方法,却不等于就可以熟练地运用,还需要 “适时”、“适度”的巩固应用,根据反馈的情况合理调整本节课后继教与学的方向,起到风向标的作用。a.巩固应用的类型为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要,促使每名学生都能品尝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并能在自己原有水平上实现最大程度上提高,在巩固应用的题目有以下几种类型:基础型练习、变式型练习、迁移型练习、综合性练习、诊断型练习、针对型练习、发

30、展型练习、创造性练习等。 b.巩固应用的原则应用反馈题的类型主要包括以上几种类型,在设计题目时,同样需要注意将实效性作为练习设计的底线,尽可能遵循以下几种原则:科学性原则练习的设计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学习基础和数学学科的特点,在注意激励性的同时,更要强调实效性,落实一个“实”字,真正起到巩固强化的作用。层次性原则练习的设计要根据班内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分出适当的层次,从数量和难度上具有梯度,各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完成最少量的基础上,选择完成其他题目,将“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最大程度上落到实处,从而尽可能的使每个学生能在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参

31、与性原则有些练习的设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练习的设计,采用先由学生出题、经教师初选后,学生再做题的形式进行,但要注意不能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综合性原则练习的设计应尽量体现出同生活的联系、同其他学科的联系,强调科学的加以整合,切莫为做题而编题,同时注重时效性。发展性原则练习的设计必须着眼于学生知识的系统掌握,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逐步提高,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智能结构;必须着眼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必须着眼于学生的情感、意志、爱好等方面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检测反馈在本节课中,学生是否有所获?有所得?获了什么?得了多少?除了前面“巩固应用”的

32、反馈外,主要以小测试卷的形式,通过检查反馈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借助反馈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并为今后的二次备课做好准备.a.教师方面:根据信息反馈的情况,掌握学生的发展情况并据此进行有效反思,使今后的因材施教,能更具有针对性,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从而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b.学生方面: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强化巩固,根据检查中所暴露的问题进行反思,并在反思中对比,在对比中找差距,在差距中找动力,使自己不断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最大程度的提高。 此外,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六、成长与收获回首课题研究的这几年间,老师们正与课题研究一同成长,教学理念得到了不断地更新、教学实践不断趋于实效!播种是希望,收获是喜悦。1、通过实验与研究,提升了教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