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32.17KB ,
资源ID:621226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21226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docx

1、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单元教材分析:三打白骨精:是歌剧西游记第七十二回的故事情节改写的。认识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部分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破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比较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不同之处。 词两首:第一首是表现宋代词人李清照早期生活的情景和心境,第二首塑造了一位渔翁形象,赞美了渔家生活情趣,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在学习中,学会一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这两首词。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理解领悟这两首词的内容和意境。 螳螂捕

2、蝉是篇寓言故事,从人物对话中使人明白事理,警示人们不能只看眼前利益,不顾身后隐患。学会本课生字词,能联系上下文说出“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明白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能用“自由自在”“恍然大悟”造句。习作3写读后感:选择感兴趣的篇章,结合生活实际联想、感悟。从中感知读后感的写作方法,激发学生写读后感的兴趣。引导学生学阅读范文,写体会深的部分,联系实际谈感想。 练习3:指导学生阅读红楼梦描写笑的片断,联系生活体验描写笑的不同形式。积累12个描写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的词语。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和培养学生的口头能力,描述自己心中印象

3、深刻的三国英雄。 单元教学目标1、扎扎实实抓好生字的教学,运用字理、联系上下文和查字典的方式识字、理解词义。2、让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课文的内涵,走入文本,再现文本中的情感体验。3、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4、凭借语言材料,培养学生的赏析水平。5、理解“螳螂捕蝉”的深刻含义。培养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6、培养学生运用批注式阅读方法进行阅读感悟。7、从例文中学习读后感的写法,并运用到实践中去。单元教学重点1、了解古典名著西游记,体会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 2、理解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的道理。3、从例文中学习读后感的写法,并运用到实践中去。单元课时安排三打白

4、骨精 2课时词两首 2课时螳螂捕蝉 2课时习作3 2课时练习3 2课时 课题 三打白骨精 主备人:赵志华 授课时间:第一课时 总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三打白骨精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2、大致理解课文内容,分段,精读第二段。教学重点难点:初步了解故事的的经过。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揭题引趣。1、简介西游记。2、板书课题:我们今天学习西游记中的一个故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同学们想学吗?二、初读课文。1、轻声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并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口头填空: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成( ),又变成( ),最后变成( ),都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 )次怒打白骨精。2、读

5、后检查。(略)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1、速读课文,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各在哪些自然段里?全文可分几段? (提示:可采用“找重点段”分段法)2、分段讨论:可以有两种分法:第一种全文分三段,三次怒打为一段,首、尾各一段。第二种分法:三次怒打独立成段分成三段,首、尾各一段,共分五段。四、精读第二段。孙悟空如何三打白骨精,先学习第一次怒打。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课文分几步把孙悟空第一次打白骨精的经过写清楚的?课文又是怎样写白骨精和孙悟空的?1、找到写白骨精的句子读读,想想写了白骨精的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2、读读写孙悟空打白骨精经过的句子,划出有关“打”的动词。(嗅、凝视、吆喝、举、打、识破、

6、追赶)说说“以”这些动词中可以看出孙悟空有什么特点?3、齐读写唐僧的句子,从“责怪”一词可以看出唐僧有什么弱点?4、课文写孙悟空一打白骨精,就是按三步写的:一写白骨精;二写孙悟空;三写唐僧。主要写孙悟空。5、按三步给第二自然段分成三层。指名三人各读一层。6、简要说说孙悟空打白骨精的经过。7、总结学法: 找句子一分别找到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句子。 想特点一读读想想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特点 分层次一按三步分三层 说经过简要说说打的经过。孙悟空二打、三打白骨精的内容下节课再学习。作业设计:完成语文补充习题第一、二、三题板书设计:第二课时主备人:赵志华 授课时间:第二课时 总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

7、:1、掌握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人物性格特点的学习方法。2、比较三次怒打白骨精的不同之处。体会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破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教学重点:比较三次怒打白骨精所用语句的不同。体会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破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教学难点: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词语,选择恰当的句式,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复述课文。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听写词语:徒弟、诡计、妖怪、金箍棒、识破2、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二、学习三、四自然段。1、回顾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用同样的方法自己学习第三、四段。(1)找到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句子读读,要求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来。(2)给

8、三、四段划分层次。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三人分别读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语句),读后评价。3、分四人小组轮读第四自然段。小组内互相帮助4、指名三人读第四自然段,读后评价,老师点拨。5、比一比每次打白骨精所用的语句有什么不同,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边读边填写下表: 孙悟空怒打妖精 白骨精逃跑 唐僧阻挡 打 二打 三打 根据上面的语句讨论:(1)读读写白骨精第二次、第三次变化和逃跑的语句,比较三次写法的不同,想想白骨精是怎样的? (诡计多端、善于变化)联系第一段,齐读第一段。(2)读读孙悟空二打、三打白骨精的语句,比较三次写法的不同,思想孙悟空有什么特点? (火眼金睛善于识破妖计敢于斗争

9、具有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3)读读唐僧阻挡的语句,比较三次写法的不同,想想唐僧说的“人以悲慈为本”是什么意思?他的话错在哪里? (本来意思是:做人要慈善,要有同情心,唐僧对白骨精讲慈悲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店僧人妖不分,善恶不辨,不应该对敌人讲慈悲。)(4)三次写法不同有什么好处? 充分揭露白骨精的诡计多端,表现孙悟空善于识破妖计、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反映出唐僧人妖不分,善恶不辨的弱点;同时这样写避免了语句的重复,把故事推向高潮,、为唐僧最后把孙悟空赶回花果山作了铺垫。三、学习第五段。唐僧不但认不出妖怪,反而把敢于打妖怪的孙悟空怎样了?齐读课文最后段。四、按照课后第3题的提示,简要地复述“三打白骨

10、精”的经过。1、复述“打”经过。复述的要求:内容正确,不丢主要内容妖怪想吃唐僧,变成村姑。一打:悟空识破妖怪,打妖怪,妖怪逃。唐僧责怪悟空。语言简洁(说得具体在这儿不作要求)。语句通顺,用词得当。学生试着复述。师生评议。2、复述“二打”经过。3、复述“三打”经过。 作业设计:1、熟读全文。2、把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讲给家里人听、作业设计:板书设计:8、三打白骨精 孙悟空:机智勇敢本领高强 坚定不移 唐僧:心地善良 白骨精: 贪婪 狡猾 诡计多端教学反思: 课题 词两首主备人:赵志华 授课时间: 第 1 课时 总课时 2课时教学内容 : 如梦令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默读等方式大体把握

11、词的主要内容:回忆“醉游”的欢乐。2、通过如梦令的语调、韵律、节奏等来体味“沉醉”的程度,“陶醉”的感觉。3、通过“想象心灵的动画”来品味诗歌优美的意境。教学重点难点: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2、尝试领会词的意境,提高鉴赏能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初读感知。1、课件出示李清照的图片。同学们,咱们先来欣赏这张图片,知道她是谁吗?对,她就是我国古代的一位才女李清照。简介李清照。(出示资料)2、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古典文学的园地,走进唐诗宋词营造的艺术氛围,一起来品读李清照的如梦令!二、美读全词1、先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读一读,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读正确,

12、读流利。(媒体出示如梦令词的内容)2、读词还要把握节奏,同学们可以自己试着边读边画一画节奏。3、同学们读词,光读通顺还不算,还要读懂它。课前我们都已经预习了,通过预习你们一定理解了不少,我们先来交流交流,看看你已经明白了多少?4、看来大家都已经能够大体了解这首词的意思了,一次愉快的郊游经历李清照只用了33个字就把他写清楚了,古诗词就是这样的凝练、含蓄。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整首词,边读边想象你们刚才所描绘的情景。三“醉”字入手,品读诗词。1、现在,老师请大家再次默读这首词,仔细想一想,这首词是围绕哪一个字来写的?2、那我们先一起来品这个“醉”字,读了这首词,你从哪儿看出李清照醉了?3、说得非常好,连

13、自己回家的路都不懂了,竟然走错了,看来李清照真的醉了,那是什么让李清照醉了?再次读一读整首词,想一想。(一)美酒。李清照喝多了,“酒逢知己千杯少”,和好朋友在一起,品着美酒,你一杯我一杯,美酒让李清照醉了。(师板书:美酒)(二)美景亭台楼阁:1、她仅仅是喝醉了吗?想想还有什么令她沉醉?(师板书:美景)2、那是一幅怎样的美景呢?展开自己的想象,能具体说一说吗?3、多美的意境啊,现在你能读好第一句话吗?我们全班一起读一读荷花:1、同学们再想想,还有什么美景让李清照陶醉了?(荷花)2、是呀,你瞧,(出示图片)你能结合刚才看到的和自己的想象说说作者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3、这样的美景,还让你想起怎样

14、的诗句?4、你们说得真好。此时已是黄昏了,一切变得朦朦胧胧,“藕花深处”是一个清香四溢,幽静而神秘的世界。词人和她的朋友们就是这样一路欣赏着美丽的荷花,陶醉了,才会误入其中。5、现在,谁来读好第二句话?指名读,全班齐读。鸥鹭:1、动动脑,还有没有美景让作者陶醉?出示鸥鹭图片2、读了最后一句话,你的眼前仿佛浮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我们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展开自己的想象。3、是啊,这样的情景还真是难得一见啊,这个“惊”字,既是指鸥鹭给惊飞起来了,又向我们传递了词人惊喜的心情。4、谁能带着你的体会读读最后一句话?多有趣啊,你的朗诵让老师也陶醉了,还有谁想试一试? (三)美情1、同学们,学到这

15、里我们再想想,在这样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地方,词人和她的朋友们在溪边的亭子里聚会,除了饮酒,他们还可能做些什么? 2、李清照和她的伙伴们在黄昏美景中纵情诗酒,你说他们能玩够吗?(不能)3、对,他们没玩够,只是天晚了,不得不回去。那我们前面提到的“兴尽”实际上指“兴未尽”。不仅因为美酒、美景,还因为词人和自己好伙伴在一起的那种美好情谊,让她深深陶醉啊!板书:美情4、同学们,你们真会读书,李清照一个“醉”字,让你们品出了那么多东西。其实不管“兴”也好,“记”也罢,“醉”也好,还是“误”也好,作者是“字字如金”。因为“兴”所以“醉”,因为“醉”所以“误”,因为“醉”,所以常常记得,写得多好呀!指名读。

16、5、他的朗读仿佛将我们带入了那段美好的时光,徐老师也想读读,也想感受一下李清照少女时代的快乐和悠闲。行吗?(配乐朗诵)四、拓展延伸。1、拓展阅读:年少的李清照生活是如此的快乐、幸福,老师这里还有她的另一首词:出示昨夜雨疏风骤自己读读看!对比出示常记溪亭日暮和昨夜雨疏风骤,放在一起,你又有什么发现?如梦令就是一个词牌,所有的如梦令都是一样的结构,一样的字数,一样的旋律。你还知道那些词牌名吗?(渔歌子、清平乐、卜算子、满江红、念奴娇、忆少年、声声慢、双双燕、菩萨蛮)为了区分,有时我们就将词的第一句话作为词的题目。那这首词的题目是什么呢?读词我们还要把握节奏,根据今天的学习你能读好这首词吗? 2、古

17、代的词谱成曲可进行演唱。你们想不想听一听如梦令这首词谱成曲子后,唱出来是什么感觉?作业设计:1、课后,我们可以再次走进李清照,走进她那一首首浅唱低吟的婉约词,推荐大家读一读她的晚年名作声声慢。 板书设计:如梦令美酒美景美情第二课时主备人:赵志华 授课时间:第二课时 总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渔歌子的所表现的内容、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背诵这首词。 2、拓展相关诗词进行对比教学,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能力,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习惯。教学重点:学习词的内容,想象并描述词中描写的情景。教学难点:体会“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所表现出来的词人所追求的生活情趣。教具准备:1

18、、布置学生诵读这首词,查阅有关词人的资料,复习有关词的知识。 2、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话题引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唐朝词人张志和最著名的一首词渔歌子,教师板书。这里,“子”读第三声。“渔歌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大家齐读。渔歌子既是这首词的题目,也表现了词的内容。大家看看这题目,猜测一下这首词写的是什么。“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就是垂钓者、打鱼人唱的歌。二、初读,读通顺。 词人张志和是怎样向我们描绘他的垂钓生活的呢?出示:渔歌子(1)自由读,注意读准生字,做到字正腔圆。(2)指名读,师小结指导生字:“塞”、 “蓑”、 “箬的读音(3)再指名读,注意节奏。(4)教师引

19、读,全班齐读。三、品味词中画。1、教师设问:“不须归”是什么意思?指名说 2、都下雨了,为什么还不愿回家呢?(指名说) 3、是的,张志和不仅是著名的词人,也是有名的大画家,他常常把画画的技巧融入到写词中。他的好朋友大书法家颜真卿曾经这样夸他,说他写的词:(课件出示:词中有画,画中有词。)他写的词就像一幅画,里面藏着很多的景物,很多的色彩。那么,通过刚才的朗读,你发现了哪些景物?(指名说) 4、那么,词人又分别采用了哪些色彩来描绘这些景物呢?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西塞山”,再请两位同学合作在黑板上作画。其他同学自己的本子上画一画 。6、评价板画。 7、短短的27个字,就让我们读出了这么多景物,这么

20、丰富的色彩,真是一首绝美的词:渔歌子齐读 8、同学们,这仅仅是一幅展现在我们眼前的静止不动的画吗? 播放音频,让我们静静地走进这幅迷人的画卷,去听一听,看一看,再闻一闻? 9、学生交流所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此情此景,让我们情不自禁想诵一曲渔歌子,读!) 10、同学们,置身于这么美的景色之中,你们想回去吗?我们都陶醉了。张志和呢,你看他,青箬笠,绿蓑衣,只留给我们一个背影,此时此刻,我们可以想像到他的神情是怎样的? 13、是啊,青箬笠,绿蓑衣里藏着的是一份悠闲,一份自在。所以,虽然湖面上吹着乍暖还寒的风,下着毛毛的细雨,他依然写道:(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学生齐读此句。 四、拓展,

21、品出“钓”中情。 1、猜测一下,张志和能钓到鱼吗?为什么?学生畅所欲言。那么,你觉得他钓着些什么了? 2、补充资料。张志和本名张龟龄,他从小便才华过人,16岁的时候,他中了举人,还给皇帝写了一份折子,列了许多治国的良方,于是皇帝封他做了大官,并且赐名张志和,希望他心志平和,但后来他因事而被贬官。之后,他干脆辞官归隐。隐居在太湖一带,整日扁舟垂钓,过着悠闲自在的渔家生活。3、可是,他的哥哥张松龄,却很担心他在外流连忘返,惹出麻烦。他不但出钱给他盖了一间草堂,还写了一首词,同样是采用渔歌子这个词牌来写的,就是这首和答弟志和渔父歌。(课件出示: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

22、且须还。) 4、师生对接后两句 是啊,张志和就这样直钩垂钓,天天在溪流边,钓来清闲,飘逸。也只有这样清闲飘逸的心,才会写出这样的千古绝唱。让我们再来诵读。(配乐) 五、课外拓展,升华诗情: 1潇潇春雨洒江天,渔人垂钓好悠闲!这首渔歌子流传至今一千多年,是唐词的宗祖,历代文人墨客对它推崇至极,争先填写唱和。请看 浣溪沙 宋 苏轼 西塞山前白鹭飞,扬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试着读一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3、是啊,苏轼太喜欢这首词了,直接就把它引入到自己的词中,让这不须归的美景在他的笔下百年千载地悠悠回荡。读 4、齐读渔歌子,回归主题,

23、升华诗情。 假如你来到浙江湖州,你一定会看哪座山?(西塞山) 来到西塞山你一定会想起一个人?(张志和) 想到张志和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想吟诵一首词(渔歌子) 来,让我们深情地吟诵这首千古绝唱,让它在我们的心中定格成一幅清丽自然、醇香久远的永恒画卷吧! “渔歌子”齐读。作业设计:搜集有关垂钓的诗,了解作者的生平,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意境。板书设计: 白鹭飞斜 风细雨 渔歌子 桃花流水 热爱大自然 鳜鱼肥 不须归教学反思: 课题 螳螂捕蝉主备人:赵志华 授课时间: 第 1 课时 总课时 2课时教学内容 :螳螂捕蝉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联系实践和语言环境理解运用“乘虚而入”“不堪设想

24、” “恍然大悟”“ 自由自在”“毫不介意”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给课文分段,并拟定小标题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给课文分段,并拟定小标题。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1、请跟着老师一起书写课题。(1)螳螂是什么?(昆虫、益虫)螳螂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形声字)像这样的字还有很多,举例:蜻蜓。你们也找找看?(蚂蚁、蝴蝶、蚂蚱、蚱蜢)有些动物的名称中有虫旁,但不是昆虫,举例:青蛙、蛇、蚯蚓。(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是一个八字成语。说一说此成语的意思。(3)今天学习的螳螂捕蝉这篇文章是一则寓言

25、故事。寓言故事都有一个特点借一则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那么,课文中的这则寓言想借螳螂捕蝉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相信学了课文,同学们一定会深刻领会到的。二、检查预习情况。1、出示课文中的生字,指名认读后齐读。诸侯国禀报固执毫不介意不堪设想恍然大悟 打消念头 隐伏祸患 劝阻2、文章中还有一些字一字多音,你能读准吗?处死 打着鸟 转来转去 弹弓 禀报大王 乘虚而入 举起前爪 露水3、分节次开火车朗读课文,纠正误音,并画出不理解的词语。4、理解词语的意思。(有的需结合上下文,在具体的语文环境中理解。)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螳螂捕蝉,这篇课文到底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认真地读,边

26、读边想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2、谁能用简单的几句话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你能按照起因、经过、结果来说一说吗?3、给课文分段,并拟定小标题。四、细读课文,了解起因。1、这个故事的起因是吴王想攻打楚国。课文第一自然段就交代了这个故事的起因。2、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用心体会,从读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3、交流A、吴王是位暴君 相机出示句子:可是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1)“固执”是什么意思?找近义词法理解,可以理解为顽固(2)你能否讲讲吴王怎么样,才叫固执?(3)学学这位 暴君的样子,表演朗读,然后全班一起来学一学。B、大臣为国家着想 相机出示

27、句子: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C、事情发生在战国时期当时楚国国力确实较吴国弱,吴王又有称霸的雄心。看来吴王的固执是有原因的。可当时的地理位置是吴国南面是越国,西边是楚国且较远,北方其他诸侯国还有很多。事实上,攻打楚国对吴国是极为不利的。五、细读课文,了解结果。同学们,尽管大臣们极力劝阻,吴王的态度仍是如此坚决,似乎不可更改。可结果,他恍然大悟,打消了攻打出国的念头。1、请同学们自由读最后一节,边读边把你认为重要的词语圈画出来,好好体会体会。2、理解“恍然大悟”吴王明白了什么?联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3、文章开头说吴王固执己见,最后

28、又交代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这样的写作上的安排我们称之为首尾呼应。那么读了这两个自然段后,你又产生了什么新的疑问呢? (1)少年说了什么?为什么能使固执的吴王改变主意呢? (2)吴王说少年讲得太有道理了,到底有什么道理呢? 这正是我们下节课学习的重点。作业设计:1、描红(指导) 2、给多音字注音,写出另外一个音并组词。( ) ( ) ( ) ( ) 处死 前爪 弹弓 转来转去 3、根据课文展开想象,完成填空: 蝉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心想: 螳螂看着眼前的蝉,心中不由地想: 黄雀盯着眼前的螳螂,心中也不由地想: 板书设计: 螳螂捕蝉起因 固执攻楚经过 巧妙劝说 前后照应结果 打消念头 第二课

29、时主备人:赵志华 授课时间: 第 2 课时 总课时 2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2、能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体悟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体悟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与“螳螂对话”悟寓言之意1. 课文中,少年给吴王讲了这件“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事,谁能快速地浏览课文,找出来给我们讲一讲?(学生找出课文内容,交流。) 2. (幻灯出示这个故事)仔细读一读,从这些具体的描写当中,你一定会发现一些值得关注的语句,你发现了吗?(三个“却不知道”和三个“身后”,。)3. 掉头看看身后,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假如蝉、螳螂、黄雀将头往后一掉,完全可以见到身后隐伏的祸患,就可以避免这场灭顶之灾。可是,它们为什么都没有这样做呢?我想请三位同学替它们回答。(师分别与蝉、螳螂、黄雀对话。)蝉啊,你为什么没有掉头看看身后的危险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