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132.14KB ,
资源ID:620278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20278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1、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第I卷 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一)(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守住传统文化的精气神人们说,老物件儿是有灵气的。因为手艺人把双手的温度、沉淀的时间、行事的规矩,统统给了它们。然而,现在不少“手工艺品”,经过流水线加工、规模化生产、简单性复制,看起来东西还是那个东西,作用还是那个作用,却很难承载起“很家乡”“很传统”“很中国”的那股子精气神了。前不久在湖北仙桃举办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剪纸交流研讨会上,剪纸艺人、专家学者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一把刻刀十年功”的技艺正被机器扰乱节奏

2、;对生活的琢磨正在被投机取巧的速成法挑战;对好材料的坚守正在被新工艺猛烈冲击;“北方重浑厚、粗犷,南方尚灵秀、精美”的异彩纷呈也正在被渐渐同化。诚然,文化产品既然走入了市场经济大潮,就必然逃不开市场规律的制约,生产效率、材料革命是大势所趋。但是,工业化和商业化并不意味着粗制滥造,更不意味着放弃对艺术品质的坚守。91岁的工艺美术师陈由明,曾创作了驰名中外的沔阳雕花剪纸八仙图,60多年来,他一直创作不息、佳作频出。谈到创作诀窍,陈老说:“我要搞出一个作品,就是吃饭也在想,睡觉也在思考。现在的好多东西,功夫不到,火候差得远呐。只想着赚钱,没有心心念念、反复推敲,哪里出得来好作品呢?”的确,一味追求生

3、产速度和经济效益,必然伤害到以传统手工艺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统文化样式的传承和发展现代文阅读答案守住传统文化的精气神文章现代文试想,如若数千年文明沉淀下来的传统审美和文化追求遭到蚕食,历史将会何等唏嘘嗟叹?话说回来,坚守古法、传承古意并不意味着泥古不化,而是在保留传统底色、坚持文化特色的同时,顺应历史规律、结合新的生活方式,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将经济效益和文化价值统一起来。比如,20世纪50年代,陈由明整理创作的剪纸八仙图风靡欧洲,出口近5万套。而现在非遗传承人的作品,愈发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又比如,从天津泥人张彩色泥塑、杨柳青年画、河北蔚县剪纸等传统文化中获取创

4、作灵感和素材,赋予了“中国梦梦系列”公益广告更强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再比如,北京国际设计周、北京创客盛会,都将目光瞄准非遗来挖掘素材和灵感,为“科技+”在传统文化中寻找创新源泉。祛除浮躁、回归本原的传承和创新须多措并举。应当加大宣传普及,让生活于其中的人了解、体验、欣赏自己的文化,养成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在此基础上,鼓励基于本土文化的创意,让更多的人知晓它的价值。同时,还应合理融入时代元素,不割裂传统与现代的精神纽带,让传统文化焕发现代光芒,以文化品质赢得市场青睐。(人民日报(2015年11月05日17版,有改动)1下列关于“老物件的灵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手艺人靠双手的温度

5、、沉淀的时间、行事的规矩才能打造出老物件儿那北方的浑厚、粗犷和南方的灵秀、精美。B面对市场经济大潮,老物件儿的精气神来自对工业化和商业化的粗制滥造的摒弃,也来自对艺术品的坚守。C一代代天津泥人张对生活的琢磨、对好材料的坚守所创作出的异彩纷呈的泥塑作品就是老物件儿的生命力的展示。D天津杨柳青年画的“很家乡、很传统”“很中国”的那些画面中蕴含着的那股子精气神就是老物件儿的灵气。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经过流水线加工、规模化生产、简单性复制的东西,虽然作用还是和过去一样,却很难承载起老物件那股子精气神,所以,也就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手工艺品。B想要数千年文明沉淀下来的

6、传统审美和文化追求不被蚕食,就必须将传承和创新紧密结合,否则将会很可悲。C追求生产速度和经济效益,必然伤害到以传统手工艺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统文化样式的传承和发展,因此,必须摆正传承与发展的关系。D坚守古法、传承古意既要保留传统底色、坚持文化特色,又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将经济效益和文化价值统一起来。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中国梦梦系列”公益广告的成功范例说明坚守古法、传承古意并不意味着泥古不化,传承与发展是可以并进的。B文中举驰名中外的沔阳雕花剪纸八仙图是为了证明作者的观点,即工业化和商业化并不意味着粗制滥造,更不意味着放弃

7、艺术品质的坚守。C事实证明,如果没有天津泥人张彩色泥塑就没有“中国梦梦系列”公益广告更强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可见,传承既不能泥古不化,也不能割裂传统。D祛除浮躁、回归本原的传承和创新须多措并举,这样才能让传统文化焕发现代光芒,以文化品质赢得市场青睐。二、现代文阅读(二)(1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思想有光,人才有光谢 湘2016年1月13日,百岁老人周有光迎来了他111岁的生日。几天之前,媒体在上海和北京以 “走向世界,走向文明”主题座谈会的形式提前为周老庆生。可惜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来称呼如此高寿的人。中央党校教授、学习时报原总编周为民积极建议把110岁以上的老人叫作“有光”。然而,周有

8、光自己根本没有在意年龄、称谓的事儿。周先生乐呵呵地说,“年龄老了,思想不老;年龄越大,思想越新;年龄一年一年大,思想一年一年进步才好!”人们钦佩周先生,不仅是他的生命长度,还在于他的生命质量。被誉为“中国文化史上的奇葩”的周有光,身上充满了传奇色彩:周有光十岁时,随全家迁居苏州,进入当时初始兴办的新式学堂读书。后来,与同为语言学家的吕叔湘成为同学。1923年,成绩优异的周有光中学毕业,在亲友资助下,来到上海圣约翰大学就读。1925年,周有光改入光华大学继续学习。大学毕业后,他与夫人张允和同往日本留学。1935年,周有光放弃日本的学业返回上海,任教光华大学。在此后十多年的时间里,他基本都在经济、

9、金融领域工作,并出国任职。解放后,放弃了海外优裕的生活,毅然选择回国。50岁之前,他是复旦大学和上海财经学院执教的金融学家和经济学教授;从50到85岁,他是优秀的语言文字学家,主持拟定我国汉字拼音方案,有“汉语拼音之父”之称;85岁至今,他又是出色的百科全书式的启蒙思想家。他思想独立,豁达睿智。他的很多观点,清晰明了,能够引导人们看清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今年座谈会的主持人、财经杂志主笔马国川认为:“周有光先生在中国当代思想文化史上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是一个重要的启蒙思想家。”基于这一点,每年为周老举行祝寿活动,也是在文化思想界凝聚共识,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周先生思想有光。

10、关于这个世界,他有着很多独到而精妙的见解。他不同意文化所谓“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的论述。他认为,文化流动,不是忽东忽西轮流坐庄,而是高处向低处蔓延,落后追赶先进。他反对国学之说。他说,学问都是世界性的,是不分国家的。复兴中国文化重要的不是文化复古,而是文化创新。不是以传统文化替代现代文化,而是以传统文化辅助现代文化。他十分关注发展中的中国在世界的位置及评价,但主张观察的角度、坐标 “要从世界看中国,不要从中国看世界”。有人统计过,周老现已出版了40多本著作,其中一半左右是在退休以后完成的。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他在百岁之后,仍笔耕不辍,100岁时出版百岁新稿,104岁时出版朝闻道集,105岁时

11、出版拾贝集,以后又陆续有周有光文集从世界看中国:周有光百岁文萃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等著作问世。这在中外出版史上,也堪称奇迹。说起周有光,中国社科院颇受人关注的中青年历史学家马勇非常赞叹。在从事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中,他发现,近代思想家的巨大变化大都是年轻时激进,中年时开始调和平庸,到老年时趋向保守。但这样一个规律,被周有光先生用行动彻底颠覆。“他的思想活力、精神活力,能给年轻人带来希望和力量。”2016年新年伊始,面对前来看望他的“忘年交”朋友、出版社编辑叶芳,周有光说了一句带有人生总结意味的话:“我是认真思考了这个世界的”。1906年出生,经历过清末、民国和新中国不同时期的世纪老人周有光,他

12、的生命线仍在不断地延长,他的生命之光还在不停地闪耀。(选编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相关链接:周有光,原名周耀平,1906年1月13日出生于江苏常州青果巷。他是著名语言学家、文字学家、经济学家,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他在语言文字学和文化学领域发表过中国拼音文字研究、汉字改革概论、世界字母简史等30多部专著,论文300多篇,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周有光外甥女毛晓园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舅舅在百岁之后仍然思路清晰、眼界开阔,只是这两年身体确实比以前差了一些,他还一直关心国家、世界上发生的大事”。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C古人称七十岁为古稀,八九十岁为

13、耄耋,一百岁为期颐。周有光先生创造了111岁的奇迹,人们把110岁以上的老人叫作有光。A周有光十分关注发展中的中国在世界的位置及评价,主张要重视世界各国对中国的评价,而不只是从中国看世界 。D晚年的周有光,仍然思路清晰、眼界开阔、笔耕不辍,先后出版了多部作品,在国内外语言文字学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B从金融学家、经济学教授到语言文字学家再到启蒙思想家,周有光的身上充满了传奇色彩,他被誉为“中国文化史上的奇葩”。5文中多处引用了周有光自己的话以及他人的评价,这样写有哪些作用?(4分)6“思想有光,人才有光”,周有光“思想有光”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的理解。(5分)三、现代文阅读(三)(

14、14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清明梁晓声倘非子诚的缘故,我断不会识得徐阿婆的。子诚是我以前的学生,关系近好。今年清明后,约我去他老家西南某山区的茶村玩。斯时茶村,远近山廓,美仑多姿。树、竹、茶垅,浑然而不失层次,绿如滴翠。翌日傍晚,我见到了徐阿婆。那会儿茶农们都背着竹篓或拎着塑料袋子前往茶站交茶。一路皆五六十岁男女,络绎不绝。子诚在小路上与一老妪驻足交谈。我见那老妪,一米七左右的个子,腰板挺直,满头白发,不矜而庄。老妪离去,我问子诚她的岁数。“八十三了。”“八十三还采茶!”我不禁向那老妪的背影望去,钦佩之。子诚告诉我解放前,老人家是出了名的美人儿,嫁给了镇上一名小学教师。后来,丈夫因成分

15、问题,回村务农。每年清明前,换长衫游走于各村“说春”。“说春”就是按照黄历的记载,预告一些节气与所谓凶吉日的关系而已。她丈夫以唱代说,出口成章。使人们开心之余,自己也获得一碗小米。不久农村开展“破除迷信”运动,丈夫进了学习班。“说春人娘子”一急之下,将他们的家卖到了卖到了仅剩自己穿着的一身衣服的地步,买了两袋小米,用竹篓背着,挨家挨户一碗碗地还。乡亲们过意不去,说她太过认真。她却说“我丈夫是学知人,我是学知人的妻子。对我们,清名最重要。理解我的,就请将小米收回了吧!”我问:“现在她家状况如何?为什么还让八十三岁的老人家采茶卖茶呢?”子诚说:“阿婆得子晚,六十多岁时,儿子病故,媳妇带着孙子改嫁。

16、从那以后,她一直一个人过活。”“这么大岁数,又是孤独一人,可怎么活呢?”“县里有政策,要求县镇两级领导班子的干部,每人认养一位农村的鳏寡高龄老人”我不禁感慨:“多好的举措!”“办法是很好,但阿婆的命太不好,偏偏认养她的那位副县长,明面是爱民的典范,背地里贪污受贿,五毒俱全,三年前被判了重刑“阿婆知道后,如同自己的名誉也受了玷污似的,一下子病倒了。病好后,开始替茶人家采茶,一天也就挣个五六元。她一心想要用自己挣的钱,把那副县长助济她的钱给退还清了”“啊!”我一时失语。“今年年初,老人家患了癌症。不过,她装作自己一点儿也不知道的样子,仍然省吃俭用,早出晚归地采大叶茶。”听了子诚的诉说,我沉吟良久。

17、那天晚上,我要求子诚转告老人家,有人愿意替她“退还”尚未“还”清的一千二三百元钱。第二天,还是傍晚时,我站在村道旁,望着子诚和老人家说话。才一两分钟后,二人的谈话便结束了。老人背着竹篓,尽量,不,是竭力挺直身板,从我眼前默默走过。子诚也沮丧地走到了我跟前,嗫嚅道:“我就料到根本没用的嘛”“我要听的是她的原话!”“她说,谢了。还说,人的一生,好比流水,可以干,不可以浊”我不禁再次失语,竟至于,羞愧极了。以后几日的傍晚,我一再看见徐阿婆往返于卖茶路上,背着编补过的竹篓,竭力挺直单薄的身板。然而其步态,毕竟那么蹒跚,是我联想到衰老又顽强的朝圣者,去想我不晓得的什么圣地。那曾经的草根族群中的美女,那八

18、十三岁的,身患癌症的,竭力挺直身板的茶村老妪,又使我联想到古代赴往生命末端的独行侠。似乎,我倾听到了那老妪的心声:清名、清名不久前,子诚打来电话,告诉我徐阿婆死了。“听家里人说,她死前几天还清了那笔钱老人家认真到极点,还央求村支书为她从县里请去了一名公证员现在,有关方面都因为那一笔钱而尴尬”想到我和子成口中,都分明地说过“还”这个字,顿觉对那看中自己清名的老人家,无疑已构成人格的侮辱。清名,清名这一旦在乎反而累人自讨苦吃的东西呀,难怪今人都避得远远的,唯恐沾上了它!我之羞愧,因亦如此(选自作者同题文章,有删改)7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A小说刻画人物很成功,形象

19、地描写了徐阿婆的肖像、动作及语言,塑造了一位真实可感的农村老妪的形象。B因为学生子诚的原因,“我”得以到达风光旖旎的西南茶庄,见到了年迈的徐阿婆,听到了有关徐阿婆的一些事情,对阿婆遭遇表达了发自内心的同情和伤感。C小说以“清明”为题,一方面是对徐阿婆两次清名情节的高度概括,另一方面也起到了凸显主题的作用,一个“清”字贯穿全篇。D阿婆的丈夫靠“说春”换得小米,却被认定搞迷信活动。本属冤屈之事,但阿婆却坚持变卖家产还米,她看中清名的性格令人敬佩。E文中写“有关方面都因为那一笔钱而尴尬”一句蕴涵有关方面对认真的徐阿婆的钦佩之情,暗含作者对社会现状深深的思考。8徐阿婆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

20、(4分)9文中多次写道“我失语” “说不出话来”等,这样写的作用有哪些?请简要分析。(6分)四、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李信圭,字君信,泰和人。洪熙时举贤良,授清河知县。县瘠而冲,官艘日相衔,役夫动以千计。前令请得沭阳五百人为助然去家远艰于衣食信圭请免其助役代输清河浮征三之二两邑便之。俗好发冢纵火,信圭设教戒十三条,令里民书于牌,月朔望儆戒之。且令书其民勤惰善恶以闻,俗为之变。宣德三年上疏言:“本邑地广人稀,地当冲要,使节络绎,日发民挽舟。丁壮既尽,役及老稚,妨废农桑。前年兵部有令,公事亟者舟予五人,缓者则否。今此令不行,役夫无限,有一舟

21、至四五十人者。凶威所加,谁敢诘问。或遇快风,步追不及,则官舫人役没其所赍衣粮,俾受寒馁。”从之。八年春,又言:“自江、淮达京师,沿河郡县悉令军民挽舟,若无卫军则民夫尽出有司,州县岁发二三千人,昼夜以俟。而上官又不分别杂泛差役,一体派及。致土田荒芜,民无蓄积。稍遇歉岁,辄老稚相携,缘道乞食,实可悯伤。请自仪真抵通州,尽免其杂徭,俾得尽力农田,兼供夫役。”帝亦从之。自是,他郡亦蒙其泽。正统元年,用侍郎章敞荐,擢知蕲州。清河民诣阙乞留,命以知州理县事。民有湖田数百顷,为淮安卫卒所夺,民代输租者六十年。信圭奏之,诏还民。饥民攘食人一牛,御史论死八人。信圭奏之,免六人。天久雨,淮水大溢,没庐舍畜产甚众。

22、信圭奏请振贷,并停岁办物件及军匠厨役、浚河人夫,报可。南北往来道死不葬者,信圭为三大冢瘗之。十一年冬,尚书金濂荐擢处州知府,其在清河已二十二年矣。处州方苦旱,信圭至辄雨。未几,卒于官。清河民为立祠祀之。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循吏)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前令请得沭阳五百人为助/然去家远/艰于衣食/信圭请免/其助役代输清河/浮征三之二/两邑便之B前令请得沭阳五百人为助/然去家/远艰于衣食/信圭请免其助役/代输清河浮征三之二/两邑便之C前令请得沭阳五百人为助/然去家/远艰于衣食/信圭请免/其助役代输清河/浮征三之二/两邑便之D前令请得沭阳五百人为助/然去

23、家远/艰于衣食/信圭请免其助役/代输清河浮征三之二/两邑便之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朔望,朔是农历每月的初一,望一般在农历每月十五。类似还有晦,晦指农历每月最后一天。朔望,在这里是偏义复词,偏指农历每月十五。B乞留,百姓向朝廷请求挽留官员。官员可因百姓乞留而被朝廷提升官级,但仍留任原职。C理即署理,指本任官员出缺或离任时,由其它官员暂时代理该职务。奉旨署理的官员办事权力与本任无异。D振贷,即赈贷,指官府借贷钱物给百姓。是古代传统的救荒方式之一,西汉时赈贷开始较为广泛的实施。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李信圭曾上书朝廷,言

24、及清河县人口稀少,每天又征调百姓拖挽船只,以致丁壮尽死,连老人和小孩都被征调为役夫,妨碍了农业发展。B宣德八年,李信圭再次上书朝廷,请求免去从仪真到通州一带的百姓的全部杂徭,皇上听从了他的请求。其他郡县也因此蒙受恩泽。C李信圭在清河任上二十二年,被尚书金濂举荐提拔担任处州知府,不久就死于处州知府任上,清河县百姓为他立祠祭祀。D李信圭任清河知县时,当地风俗好盗墓和纵火,李信圭设立了十三条教导和训诫,命令村民书写在牌上,定期警戒;又将百姓的品行公之于众,风俗因此得以改变。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或遇快风,步追不及,则官舫人役没其所赍衣粮,俾受寒馁。(2)民有湖田数百顷

25、,为淮安卫卒所夺,民代输租者六十年。信圭奏之,诏还民。(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唐) 皇甫冉 采茶非采菉,远远上层崖。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旧知山寺路,时宿野人家。 借问王孙草,何时泛碗花。送陆鸿渐山人采茶(唐) 皇甫曾千峰待逋客,香茗复丛生。采摘知深处,烟霞羡独行。幽期山寺远,野饭石泉清。寂寂燃灯夜,相思一磬声。【注】 陆鸿渐:唐代被尊为“茶圣”的陆羽,字鸿渐。他和这两首诗的作者皇甫冉、皇甫曾兄弟都是好友。菉:草名。王孙草:代指茶叶。逋客:避世之人。14下面对两首诗内容的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5分)A皇甫冉之诗使用了虚写(想象)的

26、手法,想象陆鸿渐到高高的山崖上采茶,在春风中采满一筐茶叶,晚上沿着山路去山村人家借宿。B皇甫曾之诗全篇写实,远处的重峦叠嶂和丛生的茶叶正在迎接陆鸿渐采摘茶叶,陆鸿渐在山中烟霞中独自穿行,住在清幽的山寺,喝着清冽的山泉水,在夜里孤灯独对,在磬声中思念朋友。C新唐书陆羽传说:“天下普遍好饮茶,其后,尚茶成风。”说明饮茶之风的真正盛行是在中晚唐开始。两位诗人通过送陆鸿渐采茶来写茶、论茶,表达了对茶的深深喜爱之情。D皇甫冉之诗表达了对陆鸿渐去风景幽美的地方采茶的羡慕,皇甫曾之诗通过刻画陆鸿渐危险和辛苦的采茶生活,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和牵挂。E这两首诗基本上体现了唐代茶诗的审美情趣,既脱俗又入俗;既有清高

27、超旷的人格追求,又有脉脉的人间温情;既追求深远、空灵的诗境,更注重雅静、闲适、淡泊诗境的营造。15这两首诗都为送陆鸿渐采茶而作,表达的情感为什么不相同?(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_。(2)前者呼,后者应,_,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3)了却君王天下事,_。(4)故木受绳则直, 。(5)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第II卷 表达题(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法德两国,曾兵戎相见百余年,然后又在欧洲需要统合的情况下,理智地选择

28、合作,从此百年恩怨一笔抹杀,半个多世纪再无冲突。钱塘江大潮号称“天下第一潮”,在钱塘江边,滔天巨浪,迎面扑来,瓦釜雷鸣般的巨响,让岸边观潮的游客惊骇不已。那位著名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点鲜明,切中时弊,真可谓不刊之论啊!品读经典,体悟人生。看名著就是同名家对话,跟哲人心灵交汇,就让人心里生出暖暖的感觉,如坐春风。侨胞的金钱不是容易得到的,那是他们终年胼手胝足,省吃俭用积蓄起来的。现在有部分学生不重视语文知识积累,不用心体悟生命,没时间阅读经典作品,写起文章来东拼西凑,真叫人不忍卒读。A B C D18下列语句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组建联勤

29、保障中心是深化军队领导指挥体制改革、构建具有我军特色的现代联勤保障体制的战略举措,对我军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B为了露出琉璃瓦深蓝色的瓦体,去年盖的办公楼没有在屋檐外设墙体遮挡,这是成为楼顶覆冰融化时容易整体滑落砸到过路人的原因之一。C“工匠精神”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上,其含义不仅仅是让国人重温传统,它更深远的意义在于,让制造业由“中国制造”走向“精品创造”。D关注原创和基础研究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曾多年空缺,它在2014年终于被“透明计算:网络计算的模式及基础理论研究”这一成果终结。19填入下面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发人在世上是不能没有朋友的。 天才,

30、 普通人,没有朋友都会感到孤单和不幸。事实上,绝大多数人也都会有自己的或大或小的朋友圈子。 一个人活了一辈子连一个朋友也没有, ,他很可能怪僻得离谱,使得人人只好敬而远之, 坏得离谱, 人人侧目。 A或者或者如果那么要么以至于B不论还是如果那么或者以致于C不论还是如果或者或者以至于D或者是或者是如果那么或者以致于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想要准确地对肥胖进行表述,我们不得不提到脂率,即身体脂肪的重量占体重的百分比。但是 ,这是因为过低的体脂率可能会引发诸多疾病。对身体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这还和脂肪的分布有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苹果型和梨形身材。苹果型身材是腰围大于臀围,即比较高的腰臀比; ,即比较低的腰臀比。 ,在相同的体脂条件下,苹果型身材比梨形身材更不健康,更会增加一系列心血管的疾病的风险。21下图是“我国农村居民对各级政府的政治信任”调查结果,请仔细阅读,用简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