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22.29KB ,
资源ID:6198678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19867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冉庄地道战观后感.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冉庄地道战观后感.docx

1、冉庄地道战观后感冉庄地道战观后感【篇一:冉庄地道战观后感】提起冉庄地道战遗址,我们部队的战友大都印象很深,因为我们部队驻保定,每年新兵训练,部队都把组织新兵参观地道战遗址作为传统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我的战友们大都钻过冉庄的地道。最近几个老战友来保定,根据他们的日程安排,我带战友重游了冉庄地道战遗址。为让更多的博客战友也一饱眼福,我还专门带了照相机,没想到我的摄影技术不佳,照片难以拿出手,只好转载几张供各位好友欣赏啦。冉庄地道战遗址,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西南30公里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华北抗日斗争中一处重要的战争遗址。1937年“七七”事变后,冉庄人民为保存自己、抗御外侮,于1

2、938年春开始挖地洞,并由单口洞逐步发展成为双口洞、多口洞,最后挖成长达32华里的地道网。整个村落设有各种构思巧妙的地道口,并筑有多处战斗工事,构成一个立体火力交叉网。形成能打能藏、可攻可守、进退自如的地下长城。冉庄民兵利用地道优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配合武工队、野战军对敌作战157次,歼敌2100余名,曾荣获“地道战模范村”称号。冉庄地道战遗址现仍保留着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落的环境风貌。还保留着当年构筑的地道及各种作战工事,且在附近修复日寇侵华炮楼一处。展厅内珍藏着大批宝贵的地道战文物,辅之以声光电等现代化展览手段展现当年情景,多处旧址复原陈列,使人如置身于战争岁月。1959年8月建

3、冉庄地道战纪念馆,聂荣臻元帅题写馆名,杨成武将军为展厅题写牌匾。1961年3月4日冉庄地道战遗址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8月,被列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5年1月26日,被共青团中央确定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江泽民总书记为基地题写牌匾;1997年6月,被中宣部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地道战、烈火金刚、敌后武工队、平原游击队等影视片都曾在此拍摄。特别是拍摄于一九六五的地道战,拷贝次数达十亿人次。冉庄地道战遗址是融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和旅游于一体的、独具特色的理想参观地,也是为后人留下的一处永恒的、宝贵的历史财富。【篇二:冉庄地道战观后感】今天我跟老师们和作家谭旭东

4、一起参观了冉庄地道战遗址,我的感触非常大。进了那个地方,我本以为要直接下地道,结果到了一个博物馆。还没等我想清楚是怎么回事,就被解说员精彩的讲解吸引了。我本来就对历史感兴趣,这次又听了这么精彩的演说,好像那段历史被重演了。这是我记事以来第二次来抗日战争博物馆第一次喜欢上了去博物馆。我觉得抗日战争博物馆在时时刻刻提醒我们不要忘记国耻。在那里,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一个用木头做的大炮,他是一个挖空内部的木头,外面用铁丝固定,还有一个小孔用来点火。啊!以前的人们真的很聪明!终于到了地道口。要下地道了!我紧跟在前面几位同学的后面,队伍的前面。一开始我不觉得地道有多么可怕,于是满怀希望地“钻”进去了这时你

5、可能会问:地道里的感受怎么样?我要告诉你:那里如果不点灯,就黑咕隆咚的,里面什么也看不清;如果把这地道缩小成蚂蚁洞那么小,那么这可要比蚂蚁洞还要复杂100倍;而且里面很潮湿,有一股地下室的味道。“注意,孩子们,这个地道是由原来的地道经过修改改造后才对游客开放的。原来的只有地道的一半。”听了这番说明,我深深地感受到那时的人们的艰辛。是啊,那时的人们为了生存,挖通了这条地道。我们只是走了其中一条线路,就走了20分钟左右,那么再加上其他线路,就会我在这次参观中深刻地感受到,从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开始直到1945年8月15日的抗日战争胜利,我们才终于拥有了和平的生活。【篇三:冉庄地道战观后感】抗

6、日战争时期,河北省中部清苑县冉庄民兵挖筑地道对日伪军进行的作战。1941年秋,冀中平原的抗日斗争进入困难阶段,日伪军扫荡日益残酷。冀中人民抗日武装为了保存自己的力量,长期坚持平原游击战争,开始挖掘和利用地道对日伪军进行斗争。冬初,清苑县冉庄民兵先在自己家中挖了单口隐蔽洞(俗称蛤蟆蹲),很快遭到日伪军的破坏。民兵把单口隐蔽洞改造成能进能出的双口隐蔽地道,但仍不能有效地进行战斗,多数地道又遭到破坏。1942年夏季反扫荡开始后,中共冀中区委和冀中军区号召冀中人民普遍开展挖地道的活动,地道的构造不断改进和完善,初步形成户户相通、村村相连,既能隐蔽、转移,又便于依托作战的地道网络,成为长期坚持冀中平原抗

7、日斗争的坚强地下堡垒。冉庄的地道也有较大的发展,共有4条主要干线、24条支线,村内户户相通,向外可通往孙庄、姜庄、隋家坟、河坡等村,全长30余华里。地道一般宽1米、高1。5米、顶部土厚2米以上;地道内设有瞭望孔、射击孔、通气孔、陷阱、活动翻板、指路牌、水井、储粮室等,便于进行对敌斗争。冉庄民兵依托地道,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在多次战斗中给日伪军以沉重的打击。1943年1月7日,30名日伪军进村抢掠,冉庄民兵利用地道进行作战,毙伤其4人。1945年4月1日,日伪军500余人向冉庄发动进攻,冉庄民兵20余人利用地道进行作战,毙伤日伪军13人,迫其撤退。6月20日,驻保定日军率伪军第14团千余人向冉庄

8、进犯,冉庄民兵30余人先在村边进行阻击,尔后迅速转入地道,通过瞭望孔观察到一群伪军冲到村东企图破坏地堡工事,当即拉响地雷,炸死伪军数人。与此同时,村北老母庙、南口地平堡、东街碾子堡和十字街的民兵,也纷纷从暗室和高房工事等向日伪军射击,经数小时激战,毙伤其29人,日伪军被迫撤退。23日,日伪军又调集XX余人的兵力,再次进犯冉庄,先用迫击炮向村内猛烈轰击,随后,步兵迅速向村内冲击,当其进至村口时,踏响了民兵用水壶、铁桶等就便器材制造的地雷,日军数名被炸死。日伪军进村后,见四处空无一人,便东冲西撞,盲目射击。一群伪军刚进至东街,其中一名伪团长就被小庙工事里的民兵击毙,1名伪军去拖曳尸体,又被击毙。当

9、大批日伪军进入村北布雷区时,守候在暗室里的5名民兵立即拉响11颗地雷,炸死日伪军多人。接着,民兵又用步枪毙其10余人,日伪军乱作一团,分头溃逃。数十分钟后,20余名伪军前来收尸,民兵再次拉响地雷,又炸死其5人。经13小时激战,冉庄民兵仅以轻伤1人的代价毙伤日伪军33人,打退了日伪军的进攻。从1942年至抗日战争胜利,冉庄民兵共进行地道战11次,毙伤日伪军96人,并缴获许多武器、弹药和其他军用物资。冉庄地道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中平原抗日军民的一个创造,是坚持平原游击战争的一种有效的作战形式。【篇四:冉庄地道战观后感】在看电影地道战的时候,小鬼子被八路军和村民们打得落花流水、哇哇大叫的狼狈样,逗

10、得我捧腹大笑。真想自己也钻到地道里亲身体验一下,暑假里,我的这个愿望实现了,爸爸妈妈带我去参观了保定冉庄的地道战遗址。走近地道,我们仿佛走进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那里保留着当时的街道、房屋、墙院,地道的入口在一间屋子里,地道里面很窄,很暗,爸爸要弯着腰走才行。走了一段,就有一个当年制造地雷的兵工厂。兵工厂的上方是用木头搭的顶、砖砌的墙壁,一些工具已经锈渍斑斑,井口边有几颗当时的地雷。再往前走,脚下盖了一块木板,那是为了防止敌人进来,设下的陷井。继续前进,又见到一个U字型通道,是防毒气用的。从地道里出来,远远就望见了地道战里的老槐树和大铁钟,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我还穿着当年小八路的衣服照了相,样

11、子帅极了。在老槐树旁边的一个房子里,地道口有在炕上的、锅台上的,连院子里的马槽下面也是地道口,真是让我大开了眼界。在返回的途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做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珍惜今天,创造更美好的明天。【篇五:冉庄地道战观后感】XX年4月3日,我去冉庄地道战遗址参观。冉庄地道战移址在河北省清苑县冉庄,距保定市约30公里。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冉庄人民积极开展地道战,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致使敌人“宁绕黑风口(张登),不从冉庄走”。由于冉庄人民开展地道战功绩卓著,曾荣获“抗日模范村”的光荣称号。现在的冉庄地道战遗址,就是冉庄人民光辉斗争业绩的历史见证,也是冀中人民在极端残酷的

12、战争环境里,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重大贡献的一个典型实例。我们首先参观了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冉庄地道战纪念馆1959年建馆,现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北省国防教育基地。XX年被列为全国首批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然后去参观地道,地道弯弯曲曲,有的地方很高,大人可以直起腰走路,有的地方低,大人得弯着腰走,不然就得碰头,妈妈不小心就碰了头。冉庄地道以十字街为中心,有东西南北主要干线4条,长2千多米。南北支线13条,东西支线11条。还有西通东孙庄,东北通姜庄的连村地道;有向东南通隋家坟和河坡的村外地道。地道全长

13、16千米,形成了村村相连,家家相通,能进能退,能攻能守的地道网。地道的出入口设计十分巧妙,有的修在屋内墙根壁上,有的修在靠墙根的地面,还有的建在牲口槽、炕面、锅台、井口、面柜、织布机底下等处,伪装得与原建筑一模一样,使敌人很难发现。参观完以后,觉得以前冉庄的老百姓太聪明了,也很厉害。我从心里佩服他们。想想当年日本侵略中国,太可恨了。【篇六:冉庄地道战观后感】从小就看地道战、地雷战,那是集教学片和电影于一身的片子。打日本是那么的痛快。那个时代的老片子真的是令人百看不厌。这次,特意的去了趟冉庄。真正的看看实际打鬼子的地方,也体会一下毛主席的论持久战的精神。冉庄,位于河北保定清苑县,实地保留了当年抗

14、战时的一些地道。当时,周边一带也都有,但是这里保存的比较完好,规模也大。不过,很多也进行了修复。电影地道战就是在这里拍摄的。来到这里,倒是很有乡土气息,参观的旅行团也是不少。好多地方都写着“地道入口”吸引着前来的人们。宽敞的街道,两旁墙上都写着标语,多数的院子都对外开放,各自介绍着当地的历史和丰功伟绩。在那棵著名的老槐树周边,有好多照相的摊位,鼓励着跃跃欲试做回八路军、武工队的游人,只可惜现在的人们无论从身材和体态上都不太适合。好在道具实在是简单,没有多大的成本支出。既然来到这里,就用电影里的一句话:赶快下地道吧。前前后后我们参观了三处地道,一个是称作冉庄第一洞的张森林家。是他发明了这里的第一

15、个地道。二是鬼子炮楼下面的地道迷宫。看样子像是为修建炮楼景区配建的,真是辛苦。三是这里的正宗,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内的地道,四通八达(为了安全起见没有全部开放,怕的是万一您一下子到了马家合子回不来了),曲曲折折,真正有些感觉。【篇七:冉庄地道战观后感】我知道地道战这件事是在1956年,是因为看了电影平原游击队。但是给我产生深刻印象的还是后来看了影片地道战。知道我们这次旅游的景点里包括冉庄,真的很高兴,因为我很久就希望能到这里看一看啦。冉庄在河北省清苑县,在离保定30公里的冀中大平原上。抗日战争时期的地道战就发生在这里。现在这里仍保留着当年构筑的地道及各种作战工事。还有旧时的街道、房屋和院墙等,也保

16、留着伪装的地道口和纵横交错的地道网。我们的参观从冀中冉庄地道战展厅开始。讲解员告诉我们,冉庄地道战纪念馆落成于1959年,聂荣臻元帅题写了馆名,杨成武将军为展厅题写了“冀中冉庄地道战展厅”牌匾。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内珍藏着大量宝贵文物,其中包括挖地道使用过的镐、铁锨、辘轳和照明灯;民兵集合、作战使用过的铜锣、军号、牛角号,土法制作的土枪、土炮、翻火子弹及使用过的工具,抗日烈士的遗物、资料、照片、奖旗及抗日支前用具等等。从冀中冉庄地道战展厅走出来,我们直接进入了地道中。走进冉庄地道,我们就如走进了历史,走进了战火纷飞的年代。地道很长,上下基本与人高相当,我们稍低一下头就可以顺利的通过。我看见地道内设

17、有指挥部、休息室、储粮室、地下兵工厂,还有路牌和油灯等。聪明的冉庄人充分利用地形地物,在墙壁、地面、井壁、马槽、炕面、锅台、衣柜等不易发现处,巧妙地构筑了地道口,使敌人难以发现。为了便于监视、射击敌人,他们还利用高房、地面等有利的地形地物,构筑工事多处,并与地道相通。他们还在街道、路口布设地雷阵,并将引线引入地道。这样,冉庄地上地下各种工事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立体火力交叉网。朋友们议论说,冉庄人民能够设计出这么浩大的巧妙的工程,又全靠人力挖出来真是个人间的奇迹!从地道口出来,我们顺路走进冉庄村中,首先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电影地道战中高家庄村中的重要场景:老槐树和大铁钟,我们的感觉虽然是第一次来到

18、这里,但是对这里似乎是太熟悉啦!这时我的耳边不由自主的响起了清脆的钟声,眼前浮现出高老忠面对鬼子大义凛然的光辉形象!如今的冉庄已经成为闻名全国红色旅游的景点,每天来这里参观的人很多。这里的旅游经济的气氛也十分的浓重,村中所有的建筑和房屋都挂上了“高家庄”和抗日历史的标签,比如:高传宝故居、冉庄抗日村公所、冉庄抗日武委会、冉庄农民抗日救国会、冉庄妇女抗日救国会、冉庄青年抗日救国会和堡垒户等等,这里所有的一切都给参观者一种历史的沧桑感。离开冉庄,走过村南的小桥再回头看时,我在心底里呼喊:再见,冉庄!再见了,英雄的冉庄人民!这时,耳边似响起了电影地道战中振奋人心的歌声:“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

19、兵千百万,嘿,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千里大平原展开了游击战,村与村户与户地道连成片,侵略者他敢来,打得他魂飞胆也颤,侵略者他敢来,打得他人仰马也翻”【篇八:冉庄地道战观后感】漫步在冀中大平原,往往会想起名扬天下的抗战红色村庄保定冉庄。冉庄最叫得响的地方,莫过于神奇且充满着民间智慧的“地道”了。冉庄的地道以十字街为中心,有四条主线和24条支线。两条连村地道,一条通向村西的东孙庄,一条通向村东北的姜庄。还有两条,通向村子外边,以备突围、转移之用。其实,著名的“地道战法”实属冉庄民众无可奈何的选择。当年,日本侵略者来袭时,老百姓起初常躲进村外的青纱帐里。冬春季节,庄稼地藏不了人,就有人想出在野外或家里挖

20、地洞隐藏的招儿。可惜,单口地洞一旦被侵略者发现,等在眼前的只有死路一条。于是,又出现了可转移的双口、多口洞,再把这些地洞连接起来,就成了攻守兼备的冉庄地道。说明:战争不单是武器的对抗,也是综合智慧的较量。借用爱因斯坦形容甘地的一句话:“在未来的时代,可能极少有人相信,有这样一群血肉之躯,曾经在地球上匆匆走过。”上世纪曾风行于中国的电影地道战,因其轰动性而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影片”。事实上,令全球震惊的不仅是观影人数超过18亿,还有“地道战”本身,更有河北的这个不屈的村庄。电影地道战拍摄于1965年,尽管冉庄地道战遗址早在1961年就有了,但直到影片上映,冉庄才越来越广为人知。究竟是电影造就了冉庄,还是冉庄成就了电影,已经很难说得清了。银幕上地道战中那些脍炙人口的故事,早已成为中国几代人的精神食粮。时光荏苒,每次重温电影地道战,冉庄那曲曲弯弯的地道、冉庄人坚韧顽强的品性,都会感染和激励着每一个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