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8.88KB ,
资源ID:619802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19802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精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模拟卷七.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精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模拟卷七.docx

1、精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模拟卷七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模拟卷七一、 单项选择题1、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足进学生的道德成长。这是( )A、理论和生活相结合原则 B、长善救失原则C、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D、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2、( )是自我修养的最高境界。A、箴言 B、立志 C、反思 D、慎独3、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有了一定的了解,产生了一定的友谊与信赖,学生积极分子不断涌现并团结在班主任周围,班的组织与功能教健全,班的核心初步形成, 班主任与集体机构一道履行集体的领导与教育职能。这时,班集体能够在班主任指导

2、下积极组织和开展班的工作与活动,班主任开始从直接领导、指导班的活动, 逐步过渡到向他们提出建议,由班干部来组织开展集体的工作与活动。这时的班集体处于( )A、组建阶段 B、核心初步形成阶段 C、集体自主活动阶段 D、成熟阶段4、( )是恬静与活跃、热情与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其基本特征是课堂情境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特征,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关系正常和谐,学生产生满意、愉快、羡慕、互谅、互助等积极的态度和体验。A、积极地课堂气氛 B、消极的课堂气氛C、对抗的课堂气氛 D、成熟的课堂气氛5、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由当时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又以美国的学制为蓝本,提出了改革学制的方案,于

3、1922 年颁发了壬戌学制,即通称的( ) A、六三三制 B、五四学制 C、壬寅学制 D、癸卯学制6、1951 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明确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学制。对这个新学制的评论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志着我国劳动人民在文化教育上无权利、无地位的时代已经过去B、新学制明确地和充分地保障了全国人民特别是工农干部受教育的机会C、新学制保证了各种人才的培养,体现了教育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方针D、1951 年的学制不符合当时国家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实施过程中停办了7、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以各种不同形式的一系列活动组成的课程是( )A、活动课程

4、 B、综合课程 C、学科课程 D、分科课程8、根据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可以将课程分为分科课程与( )两种类型。A、活动课程 B、综合课程 C、学科课程 D、选修课程9、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把教学过程概括为:困难、问题、假设( )、结论的五步,简称五步教学法。A、检验 B、论证 C、验证 D、说明10、( )主编的教育学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科学地阐述教学过程, 揭示学生认识的特点,概括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阐述教学应采用的原则,方法与组织形式,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领导作用。A、凯洛夫 B、赫尔巴特 C、卢俊 D、杜威11、再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称为注意的( ) A、转移 B、

5、分配 C、广度 D、稳定性12、储存时间大概在 0.5 秒以内的记忆为( )A、长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瞬时记忆又称为感觉记忆 D、工作记忆13、根据目前心理年龄阶段划分的一般标准,青少年期的年龄段为( ) A、6-12 岁 B、12-18 岁 C、18-28 岁 D、18-45 岁14、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 )A、最新获得的能力 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 C、儿童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 D、需要在下一阶段掌握的能力15、( )是指人们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下,在一定的道德情感激励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所履行的具有道德意义的一系列的具体行为。A、道德行为 B、道德品质

6、 C、道德规范 D、道德情感二、辨析题1、美育就是指艺术教育。2、1762 年,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出版了他的小说个体教育名著爱弥儿,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卢梭以假设的教育对像爱弥儿为“模特儿”,按个体生长的自然年龄阶段,依次阐明了自己对处于不同年龄阶段个体教育的目标、重点、内容、方法等一系列问题的独特见解。可以说,卢梭对教育学的最大贡献就在于开拓了以研究个体生长发展与教育的相互关系为主题的研究领域,从而引起了教育思想家和理论家从教育对象的角度,对儿童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促进了近现代教育思想的改革。3、教学的意义是,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教学是进行全

7、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工作。4、杜威是古罗马的教育家。他在他所写的雄辩术原理中,总结了他在修辞学校长期任教培养演说家的经验,提出了“模仿、理论、练习”三个循序递进的学习过程理论。5、负强化等同于惩罚。三、简答题1、社会中心课题论的基本观点。2、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于基本目标。3、不良情绪的控制。4、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5、心理辅导的强化法四、材料分析题1、升入初中后,学生重新分班,当我看到班上有个叫徐春阳的学生时,不由得心里发紧。这是个淘气的学生,第一次作文,全班惟有他一个人没交。当他被我请到办公室时,他长发遮住了半边脸,宽大的上衣罩到了大腿

8、,高大身躯畏缩着。我从座位上站起来,用手拍了一下他的肩头,并随手把他额前的长发向边上一拢,露出了一张白皙的脸,他稍微一抬头,那是一双很清纯,很秀气的眼睛,但是脸上却写满了不在乎。“你怎么没交作文课的作业?”“不会写!”生硬的语气给人无可奈和的感觉。我轻轻拉过她的手,这一拉手,让我的心里产生了微微的颤抖,他的手上结着厚厚的茧,我问:“暑假帮爸妈干活了?”“没有。”“那干什么了?”“学车。”“是学三轮车?”这次,他抬起了头,羞涩地说:“是!”我突然发现这孩子身上有闪光点:能吃苦,有韧劲。我问:“累不累?”“累。” “学会了吗?”“学会了。”我高兴地赞赏说:“真了不起!你的爸妈一定很高兴,相信你是个

9、有志向的孩子。”这时,孩子的话多了,冷漠的表情消失了,白皙的脸上有了红润。“那回去把作业补上吧!”“我不会写。”“我教你。”于是,我把如何构思,如何组织材料,一五一十地耐心讲给他听,并让他晚上把作业补好。第二天,他把作业补交上来。他写了很多:自己在小学一至三年级时是个优秀的学生,后来功课更不上,就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开始经常打架斗殴,寻事生非。本以为到了初中有所转机,但在班级的学习名次还是居于下游,于是又一次丧失了信心,破罐子破摔,他打算从今往后改掉缺点,做一个好学生,语言朴实真切,我在班上读了他的作文,一方面是让全班同学在写作文时要说出真情说真事,去掉一些用华丽词句堆积起来的情节,另一方面是让

10、他明白,老师并没有放弃他,而且很欣赏他,希望他能很快进步,后来,班上的同学告诉我,徐春阳说自己不改正缺点就对不起老师!在我的建议下,他剪掉了长发,变换了装束,身上那种吊儿郎当,脸上那种无视一切的漠然表情消失了,我有意外安排他做小组长,不失时机地对他取得的点滴成绩予以赞扬。他似乎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学习和纪律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问题:上述案例体现了哪几条德育原则?试结合案例加以分析。(同时注意德育其他原则的材料题)2、华生说:“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美术家;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分析此观点,阐述理由。一、 单项选择题1. B、解析德育要调

11、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这是长善救失原则。2. D 修养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经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行为调节,使自身品德不断完善的一种重要方法。修养包括:立志、学习、反思、箴言、慎独等。慎独是自我修养的最好境界。3. B 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有了一定的了解,产生了一定的友谊与信赖,学生积极分子不断涌现并团结在班主任周围,班的组织与功能较健全,班的核心初步形成,班主任与集体机构一道履行集体的领导与教育职能。这时,班集体能够在班主任指导下积极组织开展班的工作与活动,班主任开始从直接领导、指挥班的活动,逐步过渡到向他们提出建

12、议,由班干部来组织开展集体的工作与活动,这时的班集体处于核心初步形成阶段。4. A 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 其基本特征是课堂情境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特点,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关系正常和谐,学生产生满意、愉快、互谅、互助等积极的态度和体验。5. A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由当时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又以美国的学制为蓝本,提出了改革学制的方案,于 1922 年颁布了壬戌学制,即通称的六三三制。6. D1951 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明确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学制。它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业余教育相结合的社会

13、主义教育体系的形成,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7. A 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以各种不同形式的一系列活动组成的课程是活动课程。8. B 根据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可以将课程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两种类型。9. C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把教学过程概括为: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五步,简称五步教学法。10. A 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认知论,科学的解释教学过程,揭示学生认识的特点,概括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阐明教学应采用的原则, 方法与组织形式,强调教师在教学中饭的领导作用。11. D 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称为注意的稳定性。12. C 瞬时

14、记忆又被称为感觉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之后,一定数量的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的一瞬间记忆。它是记忆的开始的阶段,具有时间短、容量大、形象鲜明、容易衰退的特点。研究表明,图像信息储存的时间约为 0.251 秒之间,声像信息储存的时间也仅为 24 秒。13. B 根据目前心理年龄阶段划分的一般标注,青少年的年龄段为 1215 岁。14. C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15. A 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下,在一定的道德情感激励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所履行的具有道德意义的一系列的具体行动。二辨析题1. 解析美育是培训

15、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他们的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普通中学在美育方面的要求主要是: 通过音乐、美术、文学教育和其他各种审美活动,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引导学生初步掌握一种艺术活动技能。艺术教育只是美育的一种形式。2. 解析1762 年,发过接触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出版了他的小说体教育名著爱弥儿,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教育思想。卢梭以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为模特儿,按个体生长的自然年龄阶段,依次阐明了自己对处于不同阶段个体教育的目标、重点、内容、方法等一系列问题的独特见解。可以说,卢梭对教育学的最贡献就在于开拓了

16、以研究个体发展与教育的研究领域,从而引起了教育思想家和理论家从教育对象的角度对儿童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促进了近代教育思想的变革。3. 解析教学的意义是,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教学时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教学时学校教育的主要工作。4. 解析昆体良是古罗马的教育家。他在他所写的雄辩术原理中,总结了他在修辞学校长期任教培养演说家的经验,提出了“模仿、理论、练习”三个循序递进的学习过程理论。5. 解析负强化是加强某种适当行为,惩罚是制止某种不当行为,这是两者的主要区别。惟考虑到惩罚的目的时,奖励的目的只有积极性的一面。在教育上使用惩罚时,只有在积极的目的

17、下,使之符合负强化的原理,惩罚才会产生教育价值。三.简答题1. 社会中心课程的基本观点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又被称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它是从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中分化出来的,主张围绕重大社会问题来组织课程内容的理论。其早期代表人物有康茨和拉格等人,20 世纪 50 年代后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布拉梅尔德。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认为,教育的根本价值是社会的发展,学校应该致力于社会的改造而不是个人的发展。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的基本主张包括以下内容:(1)课程改造的目标。社会改造主义者认为,设定课程目标的目的,不是让学生适应现存社会,而是要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改造社会现实的技能。为此课程目标要统一未来的“理想社

18、会”的总目标;各门学科的内容统一于“社会改造”;课程安排统一于解决问题的活动。(2)课程内容。改造主义课程没有统一的课程内容,它以广泛的社会问题为中心。如学校课程要光注犯罪、战争、贫富、种族歧视、失业、环境污染、疾病、饥饿等问题,学生对这些问题要有批判性见解。学校课程还要设置工业化、自动控制宣传媒介等论题,要学习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历史、物理等科目。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课程应由教育者按照社会需要来决定,而不是由学生自己来决定。(3)课程组织。社会改造课程理论主张,应以解决实际的社会问题的逻辑,而不是学科知识的逻辑为主线来组织课程。改造主义者提出了多种课程组织方式,如课程的安排要具有弹性,多种

19、形式的活动形成学习单元,充分利用校内外的环境,学科须重新组织,对课程重新认识,课程计划无需事先制定等。(4)学习方式。改造主义课程理论主张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此外,改造主义者还就学校的课程改革提出一些原则。他们认为,要真正发挥学校在社会改造中的作用,学校自身必须做出相应的改革,学校改革首先是课程的改革。课程改革应该遵循这样一些原则,如可成因有多方面活动和各种材料构程;依据综合的原则组织这些活动与材料,并与需要理解的意义保持密切相关;提供一切具有社会价值的技能; 提供关于当代生活的重要问题课题的实践;组织和运用儿童的矛盾和动机,以儿童学习的矛盾而不是教师教

20、学的矛盾为基础;通过自治的学校团体,建立一种社会合作计划;为创造力的表现和审美意识的形成提供充分的机会等。2、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思想与基础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适应 21 十几人类新的生存背景,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选择。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实质是要面向人的发展,确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第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如下。第一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获的基

21、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同时成为学细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第二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第三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法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生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第四改变课程过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第五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发

22、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第六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习生的适应性。上述六个方面:包括转变课程功能,优化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转变学习方式,改革考试评价,深化课程管理体系改革,从根本上说,是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改革。它既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目标,也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3、不良情绪的控制(1) 暴怒情绪的控制暴怒是因对客观食物不满而产生的一种情绪反应,一般都是由外在的强烈刺激所引起的,这种情绪反应会严重危害身体。控制暴怒情绪的基本程序有三步。第一步:自我意识自己的暴怒。只有承认自己的情绪出于什么状

23、态,才有可能从这种不良状态中解脱出来。第二步:对暴怒情绪进行归因。承认暴怒情绪的存在,就要分析暴怒情绪的原因,弄不清楚为什么会暴怒。第三步:寻求制怒的方法。(2) 过渡焦虑情绪的控制焦虑是由某种不顺心的因素而引起的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它主要是对危害、威胁和血药忒别努力但对此有无能为力的苦恼的强烈预期反应。心理学通过实验研究,认为适度焦虑对学习或工作都有一定的益处。在学习或工作前的适度焦虑可以激励自己更用心准备,以便顺利完成任务。心理学家论证,焦虑是非常顽固的,从长期看,它是令人无法适应的,从短期看,它是令人不愉快的。因此,我们应当采取一些有针对的办法来消除焦虑。首先,积极进出放松状态是消除焦虑的

24、重要方法。通过适当的放松练习,可以使焦虑者的思绪专注的在放松的感觉上,达到以转移注意的方式让焦虑者停止忧虑。以新压旧也是消除焦虑的一种方法。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论证,以另外新的忧虑可以压制原来的焦虑。当人处于某种焦虑时,这种焦虑可能还是轻微的,这时人陷入另外新的忧思,忽略以前的焦虑感,到后来会减轻焦虑感。这实质上是在转换注意力,使其离开原来引发焦虑的客观情境。因此,陷入忧思反而有助于减轻焦虑。从这个角度来看,新的忧虑正是消除旧焦虑的良药。当然,当你处于焦虑状态时,必须尽早自觉察觉焦虑从何发生,从中寻求原因,以理智的方式去质疑焦虑:“焦虑什么?”“为什么焦虑?”“有没有必要焦虑?”“焦虑能不能解决问

25、题?”等等,通过反思,可能会使自己从焦虑的情境中解脱出来,放松自己。焦虑者的思维通常是不断萦绕着潜在的威胁,让自己陷入恐惧之中,同时思考的方向完全不脱离旧有的模式。围绕旧有的模式会忧虑各式各样的事情,他们总是注意到别人不曾看到的人生困境。因此,控制焦虑还可以采用一种对他人陈述自己心中忧虑的方法。通过向朋友倾诉自己的不快,道出自己的恐惧,朋友会针对你的情况进行开导,会使你的恐惧源自主消失掉。与此同时,你自己把你心中的忧虑说出来,这本身也会使你更加轻松,有时会醒悟到完全是不必要的焦虑, 由此,在你陈述的过程中,你的焦虑本身就在逐渐自主消失。(3) 过度紧张情绪的控制紧张是在生活情境中,对威胁性的或

26、不愉快的因素的情绪反应或唤起性反应。它是由一定环境对个体所产生的压力而引发的反应。紧张经常产生于人们知觉到的各种不同的要求和自己的能力之间的不平衡,即自己感到自己的能力太小,解决不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要完成的任务。这种不平衡通常产生于生理上的不适应性与心理上的不适应性。过度紧张情绪的控制方法可以着眼于四个方面:第一是阻断导致紧张情绪的有关环节或途径,从根本上消除导致紧张的根源或刺激,以此得以放松;第二是改善环境,既要改善人生活与工作的物质环境,调节各种物质环境的刺激,使人能够较好地适应环境,又要改变心理环境,防止或消除各种矛盾、冲突和挫折因素;第三是改善和培养个体的应对能力,即培养克服困难、完成

27、任务和适应环境的能力,这既可以通过教育和锻炼,提高原有能力,获得新的技能来实现,又可以通过锻炼和改进个性特征,以适应环境的要求来实现;第四, 言语放松训练,这种方法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舒尔兹提出的,基本内容是:1 我非常安静;2 我的右(左)手感到很沉重;3 我的右(左)脚感到很沉重;4 心跳很平稳、有利 5 呼吸非常轻松 6 腹腔感到很暖和;7 前额凉丝丝的很舒服。(4) 抑郁情绪的控制抑郁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情绪障碍,也是一种极端情绪的表现,它与其他许多不良的情绪相关,并受许多情绪如焦虑等的影响而加重。抑郁症是一种心理综合症。它包括三方面的心里障碍:1 心境张爱;2 思维障碍:3 躯体功能障碍

28、。按照伊扎德的情绪分化理论,抑郁症不是单一的情绪状态,他包括痛苦、愤怒、厌恶、轻蔑、恐惧、羞愧等多种基本情绪。主要是痛苦,其次是厌恶、轻蔑、和愤怒。后三者的结合构成了敌意。在抑郁症中敌意是最重要的成分。抑郁情绪的产生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的因素,即环境压力与潜在的心里倾向。由此,人们就引申出内源抑郁症和外源抑郁症两种不同的情绪反应模式。外源抑郁症侧重于运动反应,情绪反应外显化。内源抑郁症表现为减慢的运动反应、极度的抑郁、缺乏反应性、一般兴趣丧失、物业失眠和缺乏自我怜悯,这种抑郁症比外源的更加严重,它在人的内心深处形成固有的心理倾向。塞利格曼提出一个关于解释抑郁理论的专门术语“习得性无助感”。他认为抑

29、郁是由于学习的习得性无助感引起的。习得性无助感指人在被动地接受某种刺激后赶到无能力去应付,不能学会去应付的一种状态。对抑郁情绪的控制可采用的方法较多,但真正行之有效的方法较少。我们认为,当人处于抑郁状态时,不妨大哭一场。因为哭能释放积聚已久的能量,并调整机体的平衡。可以安排较愉快的事件去转移注意力也是一种好的方法。当然,处于抑郁状态时,语言暗示法、情人疏导法、环境调节法、自我表达法都是比较好的疏导方法。那种以独处反思来化解的方法实不可取的, 它会加重抑郁状态,使人在抑郁中更加消沉。(5) 自卑情绪的控制自卑是人们由于发展受挫而将自己看的很低,从而产生的一种轻视自己的情绪。自卑情绪是人们奋发上进

30、的一种反作用力。它表现为自我怀疑和自我压抑,以自我消沉和自我埋没而告终。由于自卑感的形成有着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因素。因此,克服自卑, 应当从正确看待客观现实和克服自己心理弱点两方面下工夫。应当把自身存在的一些弱点和缺陷看做是正常的事,不应当当做包袱背起来。重要的是,我们应当把精力集中于如何克服自己的弱点和缺陷上,并尽量发坏自己的特长或优势,扬长避短。另外,对于被人瞧不起,我们应当化为动力,赶超他人。有时,别人瞧不起自己,是因为自己确实不求上进,消极混世,过着没出息的生活;这是,就应当把别人的看法当做良药,一次激励自己,振作起来,换回被屈辱了的自尊心, 以自己的行动重新塑造自己的形象。总之,不管

31、在什么情况下,在别人瞧不起自己时,最关键的是自己要瞧的起自己。想想,你有不及人的地方,而别人也有不及你的地方,自信就会由此产生,并不断得到增强。人必自尊而后人尊之,因此, 不要老让虚构的自卑压抑自己,要坚信自己能够改进自己,提高自己,赶上别人, 超过别人。经常保持充分的自信心,只有这样,一个人的自卑情绪才会得以控制。4、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将人格划分为三个部分,分别称为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由一些与生俱来的冲动、欲望或能量构成。本我不知善恶、好坏,不管应该不应该、合适不合适,只求立即得到满足,所以本我受快乐原则的支配。新生儿就处于这种状态。自我是出生以后,在外部

32、环境作用下形成的。儿童需要的满足依赖于外界的提供,有时能及时得到,但很多时候不能及时得到,在这种个体与环境的关系中,儿童就形成了自我这种心理组织。自我遵循现实原则,使本我适应现实的条件,从而调节、控制或延迟本我欲望的满足。同时自我还要协调本我和超我的关系。所谓超我是人格的最高部分,是个体在社会道德规范的影响上下形成的,特别是在父母的管教下将社会道德观念内化而成的。超我又包括自我理想和良心。如果自己的行为符合自我理想,个体就感到骄傲;如果自己的行为违反了自己的良心,个体就感到焦虑。因此,超我遵循的是完美原则。由于人格中的三个部分分别代表着三种不同的力量,本我追求快乐,自我面对现实,超我则追求完美,所以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但有的人能经常使他们保持相对的平衡与和谐,我们就说这些人的人格是健康的;有的人不能使三者之间保持相对的平衡与和谐,如一味地放纵本我,或者超我过分地严厉和追求完美,都可能导致生活适应的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