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5.20KB ,
资源ID:619565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19565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限时作业27.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限时作业27.docx

1、限时作业27限时作业27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1)时间:40分钟满分: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远去的邮驿陈芳烈在我国,邮驿通信从有确凿文字记载的商朝算起,至今已有3 000多年的历史了。邮驿是古代官府为传递文书、接待使客、转运物资而设立的通信和交通机构,它有三大特点:一是官办、官用、官管;二是以通信为主体,融通信、交通、馆舍于一体;三是采用人力或人力与物力相结合的接力传递方式。历代王朝都很看重邮驿,称其为“国脉”。唐代的官办邮驿遍设于交通线上。一般是30里一站,既办通信,又为驿夫和旅客提供食宿。公元630年前后,共有驿夫18 000多名,专事传送公文和军情。唐代诗人王维的陇

2、西行中所写到的邮驿颇为传神:“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关山正飞雪,烽戍断无烟。”关山飞雪,一片迷茫,不见烽烟,烽火联系中断了,而军情火急,唯靠驿夫加紧催马传送军书。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口。在繁荣的汉唐时期,那里“十里一亭,五里一邮”,有序地排列在丝路沿线。驿道上传送着各种公文、书信。其中,还有角上插有羽毛的信,就好比是今日之“加急”快件,驿骑们必须快马加鞭,急速进行传递。1987年在敦煌发现的悬泉置便是一个著名的古代邮驿。在那里存有数万片简牍,其中大部分都是传递过程中的书信。20世纪初,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被发现。在那价值连城的敦煌遗书中,书信占有一定比例,内容涉及当

3、时敦煌社会的各个层面。当年邮驿之盛、丝绸之路之繁华,在这些被尘封的信牍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反映。迢迢驿路见证了一个个朝代的兴衰,以及因战乱而给国家和黎民造成的灾难。在敦煌遗书中,有一封为肃州刺史刘臣壁答南蕃书,提供了吐蕃全面攻占河西前的诸多信息,引证和补充了历史。古代的驿道,大都是为官府服务的,民间的书信往来十分艰难。唐代杜甫有“黔阳信使应稀少,莫怪频频劝酒杯”的诗句,表明了民间通信不畅的现实情况。在描述邮驿的文字里,有“古驿通桥水一湾,数家烟火出榛菅”以及“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一类对古代驿站风光充满诗情画意的描写。但是,所有这一切都难以掩盖邮驿给民众所带来的苦难和沉重

4、负担。唐玄宗命人在秦岭的群山奇峰之中修建黄花驿,后据考证,竟是为了迎接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张果老进京而设置的。贵州巡抚佟凤彩曾上书皇帝,列数当年驿夫的苦难,说“夫抬一站,势必足破肩穿;马走一站,也必蹄瘸脊烂”。古代的驿路早已离我们而去,交织着繁盛与悲凉的邮驿历史仍停留在史学家们的历史故事和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中,供后人回味那“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的情景。(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1下列关于邮驿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邮驿在我国最迟产生于商朝,其功能以通信为主,融通信、交通、馆舍为一体。B邮驿是官办、官用、官管的通信、交通机构,被称为“国脉”,在当时的社会十分重要。C邮驿见证了很

5、多朝代的兴废存亡,也直接体现了战乱给国家和百姓造成的灾难。D邮驿给百姓带来苦难和沉重负担,清朝佟凤彩曾上书皇帝,谈论到驿夫生活的苦难。解析C项,文中说的是为肃州刺史刘臣壁答南蕃书提供了战争前的信息,邮驿无法直接体现战争带来的灾难。答案C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邮驿传递采用人力或人力与物力结合的方式,如唐代诗歌“十里一走马”就体现了物力在当时处于主要地位的特点。B唐代的邮驿一般是30里一站,主要功用是通信、提供食宿等,而其中驿夫的工作主要是传送公文和军情等。C敦煌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口,也是邮驿比较繁盛的地方,如唐代,这里的邮驿很多,有序地排列在丝路沿线。D处在秦岭的群山奇

6、峰之中的为迎接神话人物进京而修建的黄花驿体现了封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不关心百姓疾苦的现实。解析A项,“体现了物力在当时处于主要地位的特点”错误,文章引用诗歌主要是为了说明传递军书的紧急状况。答案A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角上插上羽毛的信件是重要信件,就像今日的加急快件,时间不能耽误,需要驿骑们快马加鞭,迅速送到目的地。B敦煌的悬泉置是古代著名的驿站,1987年被发现。那里存有大量简牍,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传递过程中的公文、书信。C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中的敦煌遗书中的书信涉及当时敦煌社会的各个层面,这些书信可以作为研究敦煌历史的史料。D描写邮驿的文字中有对古驿站风光充

7、满诗情画意的描写,但这些描写难以掩盖邮驿给民众带来的苦难和沉重负担。解析B项,“最重要的部分”错误,原文说的是“大部分”。答案B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9分) “仁义礼智信”即儒家核心思想“三纲五常”中的“五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它最终聚合为一个核心的价值理念,是中国文化长期发展、传承和选择的结果。在孔子之前,“仁”“义”“礼”“智”“信”这些术语已经广泛流行,是当时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仁”作为一种品德,最初的含义是“爱亲”,即爱自己的亲人。孔子论“仁”,意蕴丰富,尤重视“爱人”和“忠恕”。“仁者爱人”扩展了“爱亲”,使“仁”突破了氏族的界限,上升成为人类社会的一

8、般原则。“忠恕”是仁的具体化。“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是“忠”,指主动的推及行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是“恕”,指出了“为仁由己”的底线。论“仁”的同时,孔子也说“义”。“义”即“宜”。凡合乎道德义理的行为便是“义”,反之便是“不义”。而“礼”,起源于史前初民的宗教祭祀活动,历经数千年传承损益,西周初年周公“制礼作乐”,将其加工改造成了一整套的礼乐制度。孔子主张恢复周代礼乐,同时又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论语阳货),认为“礼”不仅仅是形式化的东西;“人而不仁,如礼何?”(论语八佾),强调“礼”应根植于“仁”。孔子讲“礼”时轻其仪重其内的态度

9、,为后来儒家的礼学思想奠定了基调。“智”,即聪明、有智慧。孔子所言之“智”,并非一般所说的小聪明,而是一种道德境界。孟子更是明确地将“智”与“仁”“义”“礼”相提并用,作为君子的“四德”之一。“信”,则是指诚实守约、言行一致的品德,孔子曾多次论及。到西汉武帝时,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谓“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首次将这五者并而论之,称之为永恒不变之道。至两汉之交,“五常”的提法就固定了下来。尽管后世儒家对“五常”的解释不尽相同,但孔子的观点一 直是他们阐说的根基。对“仁”“义”“礼”“智”“信”诸范畴的阐发,体现了儒家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人不仅有自然性,更有道德性,而后者才是人不同于万物的根本,孔

10、子的“仁”、孟子的“四德”、董仲舒的“五常”正体现了人之为人的本质属性。作为传统中国的一种核心价值观,“五常”摆脱了时空等具体条件的限制,具有普适性,起到了凝聚民族精神、维系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种学说、文化碰撞不断,比如延续两千多年的本土儒、法等学说的对立与斗争,元、清两代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冲突,佛教传入后中华文化与异域文化的冲撞等等。但正是因为有了像“五常”这样的价值理念,中华文明才具有无比强固的凝聚力,能容纳不同的文化元素,将产生于不同生活习俗和社会环境乃至于文明背景差异极大的众多文化融合在一起,使其共聚交融于一个极富弹性的文化结构之中。今天,我们讲“仁

11、义礼智信”,不只是认识它曾经发挥的重要历史作用,还应将它作为宝贵的思想资源,为浇灌当代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提供养料。(摘编自景海峰什么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五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之一,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的界定受孔子思想的影响最大。B“仁”“义”“礼”“智”“信”被合称为“五常”是在汉代,但早在孔子之前它们就已广泛流行,并获得了普遍的社会认同。C作为品德的“仁”,原意是“爱亲”,而孔子提出的“仁者爱人”,使“仁”突破了血缘关系的界限,上升为人类社会普遍遵守的原则。D在“礼”的发展历程中,周公是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将

12、史前留传下来的宗教祭祀活动,加工改造成了一整套的礼乐制度。解析D项,偷换概念。对原文“其”字理解错误。“其”不是指代“史前留传下来的宗教祭祀活动”,而是指留传到周公时代的“礼”。“礼”起源于“史前初民的宗教祭祀活动”,但经过数千年的“传承损益”后,到周公时,“礼”不可能只是“史前初民的宗教祭祀活动”了。答案D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随着时代的发展,儒家对“仁”“义”“礼”“智”“信”的阐释可能不尽相同,但它们都体现了儒家对人的本质的认识,揭示了人的道德属性。B孔子将“仁”视为做人的原则,把“忠恕”当作实现这一原则的具体方式。“忠”和“恕”虽然有异,但都强调将心比心

13、,为人着想。C孔子主张恢复周代礼乐,但又认为不能像周代那样只注重玉帛之类形式化的东西,而应让礼植根于仁,这种轻仪式重内涵的态度对后世影响深远。D因为有以“五常”为代表的核心价值观的存在,所以中华文明不但没有在与不同文化的冲撞中崩解或变质,反而能将众多文化融汇其中。解析C项,曲解文意。“像周代那样只注重玉帛之类形式化的东西”错误,孔子反对把“礼”仅仅看作形式化的东西不是针对周礼而言的,也不意味着周代的礼“只注重玉帛之类形式化的东西”,不然的话,孔子就不会“主张恢复周代礼乐”了。答案C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五常”观念的聚合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其具体构成来看

14、,孟子的“四德”观应该对董仲舒“五常”观的提出有重要的影响。B“五常”的“常”是“恒常不变”的意思。儒家学者将“仁义礼智信”视为恒常不变之道,表明他们认为这五个范畴所体现的人的本质属性具有跨越时空的永恒性。C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充满着不同学说与文化之间的碰撞和融合,其中,以中华文化与异域文化的碰撞最为激烈,也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的弹性与包容性。D“五常”作为传统中国的一种核心价值观,对构建当代中国的价值体系也有实际意义,比如,能启示我们要以人为本、传播爱心、恪守底线、重视诚信等。解析C项,无中生有。“中华文化与异域文化的碰撞最为激烈,也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的弹性与包容性”无中生有。原文只是列举了学说

15、或文化冲突的几种情况,并未表明哪种冲突最激烈,哪种冲突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的弹性与包容性。答案C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9分)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前者主要指某一地理位置以及这一地理位置上的地形、气候、土壤、水文、地文、生物等外部自然因素。无论哪个民族或国家的民众都离不开地理环境所提供的生存条件、活动舞台和发展基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社会文化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民族精神都是在一定地理条件下孕育产生和衍变发展的。早在2 000多年前,中国的版图便“讫于四海”。经秦汉、唐宋历代先民的开疆拓土,特别是元明清时代的融合发展,终于奠定了今日方圆近1 000万平方公里的泱泱大国。中

16、国文化最重要的发祥地黄河、长江、辽河流域,其辽阔和生存条件的多样性为其他文明古国所不能比拟。中国西北抵帕米尔高原的东麓,从关中出玉门关,阻隔于纵横数千公里的荒漠和延绵起伏的山地与雪峰,加上险恶的气候,自古有“风灾鬼难之域”之称。中国的北部是广漠无垠的草原,其东北则是西伯利亚原始森林和北极冰原,虽无高山大川的障碍,要想穿越也是困难重重。中国南方与东南亚相连,但中国南部在古代相当长时期开发较迟,加上热带丛林瘴疠盛行,地广人稀,被视为苗蛮化外之地,与中原交往长期不顺畅。中国文化由于周边各类自然屏障的保护。远离其他文明中心,这种半封闭性的地理环境对文化特质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宗

17、法专制制度又从经济、政治诸侧面强化了这种封闭性,农业经济下追求稳定、安逸的心态和自我禁锢、夜郎自大的心理根深蒂固。中国地理环境的另一个特点是地势西高东低,气候复杂多样。中国自西向东形成“三大阶梯”,青藏高原为最高一级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伏牛山一线为二级阶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江南大面积丘陵低地、河流三角洲地带构成地势最低的一级阶梯。中国处于北半球的温带,气候适宜,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流域地区更宜于人类的生活与生产,遂成为文明的发祥和繁盛之地,世界上其他文明古国也大都崛起于北半球的相当纬度之内,所不同的是中华文明的滋生与繁衍不是仅仅依托于一个气候带,一条或两条流域有限的河

18、流,而是扎根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两个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差异颇大的区域,自然和人文的互补性强,文化面貌也更丰富多彩。多样性气候为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多种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东部地区成为著名的农耕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其北部形成以小麦、粟、稷等为主要作物的旱地农业区,南部则是以水稻为主要作物的水田农业区。西部和长城以北气候偏冷,雨量稀少,自古即为游牧区。同时,辽阔的疆域,复杂的地理环境不仅提供了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可能,而且为文化的交融和转移、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条件。(有删改)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任何民众都离不开自然地理环境所提供的生存条件,一个民族、国家的社会文化和形成的

19、民族精神都是在人文地理条件下孕育产生和衍变发展的。B黄河、长江、辽河流域的辽阔和生存条件的多样性为其他文明古国所不能比拟,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发祥地。C中国南部与中原交往长期不顺畅的原因是开发较迟、热带丛林瘴疠盛行、地广人稀和被视为苗蛮化外之地。D中国有多样性气候,它为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多种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如东部地区的农耕区,秦岭淮河北部的旱地农业区,南部水稻区。解析A项,“人文地理条件”于文无据,原文只说“无论哪个民族或国家的民众都离不开都是在一定地理条件下孕育产生和衍变发展的”。答案A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中国面积广大,周边有各类自然屏障的保护,国内地势西高

20、东低,气候多样,地理环境复杂。B因为周边各类自然屏障的保护,中国地理环境远离其他文明中心,造成中国文化具有半封闭性的特质。C中国文化因封闭而趋于僵化的状态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专制制度,农业经济下追求稳定、安逸的心态有关联。D西部和长城以北气候偏冷,雨量稀少,这些复杂的地理环境提供了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可能,为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条件。解析D项,“西部和长城以北气候偏冷,雨量稀少”不是后面所述内容的“可能”“条件”,结合原文,“辽阔的疆域,复杂的地理环境”才是后面所述内容的“可能”“条件”。答案D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2 000多年前开始,中国版图便达“四海

21、”,经秦汉、唐宋、元明清发展,奠定了今日方圆近1 000万平方公里的泱泱大国。B自古有“风灾鬼难之域”之称、广漠无垠的草原分别指出了中国西北、北部地理环境的特点。C中国气候复杂多样,自西向东形成青藏高原,大兴安岭、太行山、伏牛山一线,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地的三级阶梯。D中国成为文明的发祥和繁盛之地,是因为处于北半球的温带暖温带,气候适宜,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流域地区更宜于人类的生活与生产。解析C项,因果关系不当,自西向东形成的三级阶梯不是因为“中国气候复杂多样”。 答案C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012题。(9分)跪拜:从表达礼敬到自示卑贱吴钩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跪礼的含义在唐宋

22、之际发生了重大的嬗变。唐宋之前,中国是没有椅子的,只有一种叫做“胡床”的坐具,是贵族才使用的奢侈品。一般情况下,人们都是席地而坐。我们现在熟悉的高型坐具,如交椅、靠背椅、高凳等,都是在宋代才开始在平民中普及开来的。唐代时虽然已出现椅子,但应用不广,只限于贵族与士大夫家庭。高型坐具的出现,改写了中国传统的礼仪方式。在席地而坐的先秦时代,中国人通行跪拜礼,跪拜是自然而然的,因为正规的坐姿就是双膝跪席,跪礼不过是挺直上身,再配上手部与头部的动作,如作揖、稽首、顿首,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而对方也须还礼答谢。这个时候的跪拜礼并没有包含尊卑之意,臣拜君,君也拜臣。跪拜只是相互表达礼敬与尊重。秦汉以降,君臣

23、之间方有尊卑之别,体现在礼仪上,臣拜君,君不再回拜,但尚要起身答谢。到椅子出现之后。中国人席地而坐的习惯发生改变,跪拜的动作更是带上了强烈的尊卑色彩从椅子上滚到地上跪拜对方,显然透露出以卑事尊的味道。也因此,除了“天地君亲师”,宋人基本上不用跪礼迎别待客一般都是用揖逊、叉手之礼。宋朝臣对君,当然也有需要隆重行跪拜礼的时候,但那通常都是在极庄重的场合与仪典上,如每年元旦、冬至日举行的大朝会、三年一次的郊祀大礼,自然是极尽繁文缛节。至于君臣日常见面礼仪。当是揖拜之礼。从元朝开始,带屈辱、卑贱性质的跪礼才推行开,清廷更是变本加厉,不但大臣奏事得跪下,皇帝降旨宣答,众臣也必须跪着听训。至此,跪礼原来所

24、包含的向对方表达礼敬与尊重之意已经淡化,而臣子自我示卑、示贱之意则日益凸显出来。从宋至清,跪礼的变迁,不过是时代精神蜕变的投影而已。如果比较宋代与清代的精神风貌,它们是完全不同的:宋代士臣敢振言告诫皇帝:“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至于廷争面折之事,更是不胜枚举。而清代的士大夫已经全无宋人风骨,竟以获得在圣上之前自称“奴才”的待遇为荣。士大夫已是如此,草民更不用说了。宋代的平民见官,尽管也讲尊卑有序,但大体上还可以维持尊严,见多识广的京城之民,更是不畏官长,常抓着官府的短处不放,跟官长争长短,也不给官长好面色看,急了就写检举信,或者到京师的直诉法院登闻鼓院控告。而清代的平民,不但见官得先跪拜叩头

25、,老百姓向衙门呈交诉状禀词,都以“蚁”或“蚁民”自称,官府称呼其治下小民,也直接叫“蚁”。人民在官府面前表现得如此卑贱,只怕是前所未见的。古人说。“礼者,时为大。”礼仪的应用,还是以顺应时宜为第一要义。基于此,支持对跪拜礼的恢复显然是不合时宜的。(有删改)10下列对具体情境中的跪拜礼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南宋覆灭后,文天祥被元人俘至大都,文天祥向蒙元丞相博罗只长揖不跪拜,既表现他不向敌人屈服的民族气节,又体现了中国文化基本的待人礼节。B当前古装戏从春秋剧到清宫戏,朝臣见到天子一律伏在地上叩头三呼万岁,君主高高在上岿然不动,这是违背跪拜礼仪传统的,显示导演缺乏礼仪知识的硬伤。C红楼

26、梦中元妃省亲,当元妃凤辇到荣国府门前,贾母、贾政、王夫人等一律跪拜叩头,起身迎元妃入堂后,元妃再请贾母上坐,拜见祖母。这是先行君臣之礼,再行家族之礼。D西汉的张禹,曾是汉成帝的授业师,后任宰相,治理出西汉后期少有的中兴盛世。致仕家居后病重,成帝亲自探望,并在张禹床前行跪拜之礼,表现成帝对功臣的体恤。解析作为君臣关系,尽管张禹功勋卓著,汉成帝也没有必要向他行跪拜礼,因此D项不对。答案D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在先秦时代,跪拜是人际之间通行的礼仪,就是正常的坐姿,表示对对方的尊敬,而对方也须还礼答谢,因此没有尊卑之别。B唐宋之前中国没有椅子,人们都是席地而坐。从唐代

27、开始,椅子从贵族、士大夫家庭向平民家庭流行开来。C宋朝君臣之间除了极庄重的场合与仪典,臣子对君王才实行跪拜礼,一般日常见面只是行揖拜之礼。D宋朝大臣敢于告诫君王天下非君王一人之天下,敢于当面指责君王过错。而清朝大臣已经由臣变奴,对君王上司极尽阿谀迎合之能事。解析A项,“跪拜就是正常的坐姿,表示对对方的尊敬”说法不当,原文有“正规的坐姿就是双膝跪席”,至于跪拜还需要配上手部与头部的动作,如作揖、稽首、顿首,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答案A1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元朝以后直至清朝,跪拜礼由过去表示对对方的礼敬与尊重之意渐渐演变成君王显示威严或者臣子自我示卑、示贱之意。B秦汉以后直至唐宋,跪拜礼渐渐由人与人之间正常的礼节交往带上了强烈的尊卑色彩,这体现了时代精神的蜕变。C宋代百姓在官员面前大体上能保持自身尊严,更是不畏官员,敢于跟官员较长论短,甚至向上一级部门申诉,而清朝百姓见官须跪拜叩头并自称“蚁”或“蚁民”。D在跪拜已含有强烈的尊卑含义之后,人们从下跪的动作自然而然地就会联系到“屈辱”“卑贱”。这时候再来提倡恢复跪礼,肯定是不合时宜的。解析B项,“秦汉以后直至唐宋”错误,跪拜礼带有尊卑色彩是从椅子出现之后,即宋代之后,元朝开始。答案B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