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99.10KB ,
资源ID:619258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19258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深圳大学 大二 国际贸易 第15章参考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深圳大学 大二 国际贸易 第15章参考答案.docx

1、深圳大学 大二 国际贸易 第15章参考答案第一章练习答案提示:单选题第22小题A选项更改为:20世纪60年代一、1、剩余产品 2、制成品 3、对外贸易量 4、贸易统计 5、外贸总额在GDP中 6、净出口 7、专门贸易 8、交换比价 9、贸易平衡 10、各类商品 11、世界出口总额 12、是否有第三国参与 13、EDI 14、容易引起贸易摩擦二、1、 2、 3、 4、 5、6、 7、 8、 9、 10、11、 12、 13、 14、 15、三、1、D 2、D 3、B 4、A 5、B 6、D 7、C 8、B 9、D 10、B11、A 12、D 13、D 14、D 15、A 16、A 17、B 18

2、、B 19、D 20、C 21、C 22、A 23、B 24、B 25、A 26、A 27、A 28、A 29、A 四、(答案要点与关键词,仅供参考)1、地理大发现后的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成为世界性的商业行为;工业革命后的国际贸易:工业革命促进贸易、交通、经济结构、贸易方式发展,政府作用加强;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波动和萧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也并不是一直稳步上升,而是经历了一个由迅速发展转向缓慢、停滞和回升的过程,按其发展历程,二战后至20世纪90年代初的国际贸易大体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贸易:高新技

3、术产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快速增长,自由贸易为主流,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电子数据交换将成为主流的贸易方式。2、18世纪60年代后,欧洲各国先后发生了工业革命,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对世界贸易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工业革命使国际贸易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大工业得以广泛建立,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可供交换的产品空前增加,国际贸易出现了空前的大发展。 工业革命大大促进了交通的发展。铁路、轮船、汽车以及电报、电话的应用将整个世界连接为一体,使国际贸易变得更加便利和快速。工业革命促使欧洲各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迅速下降,工业的比重大幅度攀升,工业品生

4、产的大幅增加改变了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工业原料和制造品作为贸易商品的比重不断上升,机器设备和金属制成品的出口比重增大。 工业革命促进了贸易方式的进步。样品展览会和商品交易所取代了国际定期集会,根据样品签订合同开始被广泛接受;期货交易也已经出现。信贷、汇票和票据等贸易支付手段也产生了。与此同时,为国际贸易服务的组织也日趋专业化,出现了专门的运输公司和保险公司等等。政府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发生了转变。工业革命以后,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经济整体。由西欧、北美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的国际分工和世界贸易格局已经形成。3、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指各个国家或地

5、区之间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是国际分工的具体表现形式。由于国际贸易是一种世界性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所以国际贸易也可以称为世界贸易。传统的国际贸易仅指实物商品和有形商品的交换,即国家或地区之间买卖原料、半成品和制成品的活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国际经济联系的增强,国际贸易的内涵也在不断拓展。当代国际贸易不仅包括实物商品的交换,还包括服务和技术等非实物商品、无形商品的交换,并且这些非实物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愈来愈大。4、进口(Import) 与出口(Export)。总贸易体系(General Trade)与专门贸易体系(Special Trade)是贸易国进行对外货物贸易统计时

6、所采用的统计制度。 对外贸易额是反映一国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外贸货物贸易量指标可以剔除价格变动等因素对实际贸易规模的影响,准确反映货物贸易的实际规模。贸易条件:如果某一时期内一国的贸易条件指数大于100,则表明出口商品价格上涨,即同等数量的出口商品能换回比基期更多的进口商品,也就是说该国的贸易条件改善了。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不仅可以反映该国的资源禀赋状况,还可以反映该国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反映该国同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对外贸易依存度(Foreign Trade Dependency),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对外贸易总额(进口总额与出口总额之和)在该国国内

7、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反映了该国的对外开放程度。有形贸易(Visible Trade)也称货物贸易,指那些有形的实物商品的进出口贸易活动。无形贸易(Invisible Trade)指一切不具备物质自然属性的商品或称无形商品的国际贸易活动,也称劳务贸易或服务贸易。直接贸易、间接贸易与转口贸易。5、贸易差额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表示一个国家经济状况和国际收支状况好坏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贸易顺差表明一国的对外贸易处于一个相对有利的地位,贸易逆差则表明一国的对外贸易处于较为不利的地位。但是,长期保持顺差也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因为长期的贸易顺差意味着大量的资源通过出口输出到了国外,

8、得到的只是资金积压。再者,巨额顺差往往会使本国货币升值,不利于扩大出口,还会造成同贸易伙伴的关系紧张。而贸易逆差也并非坏事,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出现一段时期的贸易逆差通常是难免的,在某种程度上说甚至有利于经济发展。因此,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对外贸易是顺差好还是逆差好,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以中国为例)6、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不仅可以反映该国的资源禀赋状况,还可以反映该国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7、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快速增长;自由贸易为主流,保护贸易仍然广泛存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电子数据交换将成为主流的贸易方式。8、第一阶段:外贸体制改革的探索阶段;第二

9、阶段:试行对外贸易承包经营责任制阶段;第三阶段:中国外贸体制改革深化和稳步发展的阶段;第四阶段:以WTO规则为基础改革外贸体制。第二章练习答案提示:1、填空题第5题改为:机会成本递增导致生产可能曲线是_ 原点的。第12题将“一个”改为“一国”;2、判断题第11题加一句:依据比较优势理论;3、单选题最后4题的题目序号应该为:29、30、31、32,第29题D选项改为:李斯特。一、1、相对价格弹性 2、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3、低于 4、生产可能性曲线5、凹向6、专业化 7、要素禀赋 8、要素密集度 9、劳动 10、要素禀赋(H-O)11、均等 12、丰富 13、较小 14、要素禀赋 15、增加

10、16、贸易增加货币 17、汉密尔顿 18、幼稚产业 二、 1、 2、 3、 4、 5、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16、 17、 18、 19、 20、 三、1、D 2、D 3、D 4、D 5、C 6、D 7、B 8、A 9、D 10、A 11、B 12、C 13、C 14、C 15、D 16、B 17、B 18、D 19、A 20、C 21、A 22、A 23、C 24、C 25、D 26、B 27、B 28、B 29、D 30、D 31、D 32、 A 四、(答案要点与关键词,仅供参考)1、 如图:贸易后,本国净贸易利得为b+d,外国贸易净利得为m

11、,本国国内价格变动幅度是本国国内均衡价格与国际均衡价格之差(PePwe),外国内价格变动幅度是外国国内均衡价格和国际均衡价格之差(PwePfe),由于(PePwe)(PwePfe) ,则有 (b+d) m,贸易后本国净贸易利得多于外国贸易净利得。本国进口需求曲线Dm较为陡峭(价格弹性较小),外国出口供给曲线Sx较为平缓(价格弹性较大),由此决定贸易后本国价格变动幅度大于外国价格变动幅度。因此,贸易利得在两国间的分配最终取决于两国国内供给和需求的相对价格弹性,一国国内供给和需求的相对价格弹性越小,该国的贸易曲线(进口需求曲线或出口供给曲线)就越陡峭,贸易后国内价格变动幅度就越大,贸易利得就越多;

12、反之则反之。 2、李嘉图认为,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两个国家商品的相对成本。即使一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的成本都高于另一个国家,也就是没有绝对优势,只要两种商品的成本差异不同,两个国家依然可以进行国际分工和贸易。处于优势地位的国家可以专门生产优势较大的商品,处于劣势地位的另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劣势较小的产品,通过国际分工和贸易,双方仍然可以从贸易中获利。3、我们用世界相对需求和世界相对供给来看国际均衡价格水平的确定。如图所示,RD表示X产品的世界相对需求,相对需求曲线下降的趋势表示了消费者的替代效应,即当X产品的相对价格下降时,消费者增加X产品购买量,减少Y产品购买量,因此X产品的相对需求量上升。图中的

13、RS表示X产品的世界相对供给,表明随着X产品的国际相对价格上升,世界的相对供给量呈阶梯式上升。X产品的相对国际均衡价格由X产品世界相对需求和世界相对供给交点决定,图中的交点为E,对应的X产品相对均衡价格为(PX w/ PYw)E,在这种情况下,各国只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本国只生产X,外国只生产Y。4、如图所示,本国从A点出发,向右沿着生产可能性曲线尽量更多的生产X产品,减少Y产品的生产,但生产X产品的机会成本也在逐步增加,X产品的边际转换率在逐步增大,X产品的国内相对价格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外国从F点出发,向左沿着生产可能性曲线尽量更多的生产Y产品,减少X产品的生产,但生产Y产品的机会

14、成本也在逐步增加(也就是X产品的机会成本也在逐步减少),Y产品的边际转换率在逐步增大(X产品的边际转换率在逐步缩小),X产品的国内相对价格越来越低;最终,两国的专业化分工进程在两国X产品的国内相对价格恰好相等时为止,这一共同的相对价格就是贸易后相对国际均衡价格PX w/ PYw。即:MRT MX = MRT MY = PX w/ PYw 。两国的消费水平不再像封闭条件下那样依赖于各国的生产可能曲线上,而是依赖于国际均衡价格线,两国无差异曲线分别与国际均衡价格线相切,边际替代率等于国际均衡价格PX w/ PYw。即:MRS AT = MRS FT = PX w/ PYw 。在国际均衡价格PX w

15、/ PYw水平上,通过彼此交换,两国可以在离原点更远的无差异曲线上实现更多的的消费,两国福利均有改进。本国贸易平衡条件为:HMXPX w = HAT PYw 外国贸易平衡条件为: JFTPX w = JMYPYw5、所谓机会成本不变,即在生产可能曲线的每一点上,每多生产一单位X产品所放弃的Y产品产量是相等的,原因是劳动这一单一要素在本国内是同质的且是自由流动的。所谓机会成本递增,意味着一国每多生产一单位X产品,必须放弃更多的Y产品的产量,机会成本递增导致生产可能曲线是凹向原点的。与机会成本不变条件下的生产可能曲线不同,在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的生产可能曲线上两国不可能实现完全分工,本国虽专业化生产

16、X产品,但仍需生产较少的Y产品,外国虽专业化生产Y产品,但仍需生产较少的X产品,其根本原因是,在各国专业化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过程中,该产品机会成本的上升使该产品的国内相对价格彼此接近对方国内相对价格,两国该产品相对价格一旦相等(国际均衡价格),各国扩张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产品的进程也就终止了。6、要素禀赋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如果本国工资w和利率r的相对价格w/r低于外国,则本国为劳动相对丰富国家,外国为资本相对丰富国家。要素密集度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给定任一相同的要素价格w/r,在该要素价格下,X生产所使用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小于Y生产所使用的资本

17、与劳动投入比例,那么商品X就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商品Y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赫克歇尔和俄林认为,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价格比例不同决定的,而要素价格比例不同则是由要素供给比例、即要素禀赋不同决定的。在国际贸易中,一国的比较优势是由其要素禀赋决定的。一国应出口密集使用其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密集地使用其较稀缺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因此,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应当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应当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7、某一商品(劳动密集产品X)的相对价格上涨,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劳动)的

18、实际价格或实际报酬(工资率)上升,另一种生产要素(资本)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利率)则下降。这就是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也叫斯托珀萨谬尔森定理(StolperSamuelson Theorem),它是赫克歇尔俄林定理的引申。由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可以引申出另一个结论,即国际贸易会提高一国丰裕要素所有者的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收入。这意味着国际贸易虽改善了一国整体的福利水平,但并不是对每一个人都有利,因为国际贸易会对一国收入分配格局产生实质性影响。8、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是:(1)金银货币就是财富;(2)财富的直接源泉是流通领域,国内的流通领域只能改变财富的分配,不能增加货币量,只有对外贸易才能增加货

19、币量,增加财富;(3)必须保持贸易顺差,才能保证更多的货币流入本国;(4)国家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限制进口和扩大出口。早期重商主义也称重金主义,流行于1516世纪,其代表人物为英国的威廉斯塔福(W.stafford, 1554-1612),他认为一切进口都会减少本国货币,因而在对外贸易中主张“多卖少买、最好不买”的原则,绝对禁止贵金属外流。晚期重商主义也称贸易差额论,流行于1617世纪,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托马斯 孟(Thomas Mun, 1571-1641),他反对早期重商主义禁止金银输出的思想,认为发展对外贸易是增加财富的手段,但必须保证贸易顺差。其主要观点是:“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加货

20、币”。9、李斯特在1841年出版了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通过对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批判,系统地提出了保护幼稚产业的学说。李斯特认为,“比较成本说”不利于德国生产力的发展,古典学说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未予以重视。李斯特主张国家干预对外贸易,提出通过禁止输入与征收高关税的办法来保护幼稚产业,以免税或轻微进口税方式鼓励复杂机器进口。他主张保护的对象是将来有前途的幼稚产业,而农业、没有竞争对手的工业和已经发展起来的工业则不需要保护。他提出的保护时间以30年为最高期限。李斯特的保护贸易学说本身还是存在着极大的缺陷,应慎重使用这一理论,如,在保护幼稚产业时,政府强制性地把资源部分地从出口优势部

21、门转移出来,最终损害了出口的增长;如果存在其他方面的原因使制造业缺乏比较优势的话,一段时间的保护并不能为制造业创造出竞争力,反而使低效率的制造业形成强大的利益集团,再要取消保护就困难了;许多发展中国家(包括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保护政策的实践并没有缩短与发行达国家的收入差距。第三章练习答案提示:1、题目序号不规则的用红色标出;2、单选题第18题A选项改为:研究和开发密集型产品;单选题第26题改为:以下哪项不属于支持自由贸易的理由;单选题第29题改为:以下哪项不属于支持保护贸易的理由。一、1、南北贸易 2、外部 3、产业内 4、历史或偶然 5、产品生命周期6、收入水平

22、 7、林德 8、贸易模式 9、对外贸易乘数10、通过补贴或的市场份额 11、自由贸易政策 12、综合贸易法13、进口替代政策 14、出口替代政 15、规模经济 16、最优关税二、1、 2、 3、 4、 5、 6、 7、 8、 9、10、11、12、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三、1、D 2、B 3、A 4、C 5、D 6、C 7、C 8、A 9、A 10、D 11、D 12、D 10、A 11、B 12、A 13、B 14、D 15、B 16、C 17、C 18、A 16、B 17、B 17、C 18、B 19、A 20、D 21、D

23、 22、D 23、A 23、D 24、B 25、B 26、D 27、B 28、C 29、C 30、A 四、(答案要点与关键词,仅供参考)1、产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的理论基础是要素禀赋理论,发达国家资本相对丰裕,因此发达国家成为资本密集的制成品净出口国,发展中国家劳动相对丰裕,发展中国家则成为劳动密集的初级产品净出口国。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的理论基础是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理论,贸易的产品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大部分贸易发生在电子、通讯设备、机械、化工、运输工具等行业内部,甚至出现了一个国家在同一产品系列内既有出口又有进口的产品内贸易(In

24、trapruducts Trade)的现象。 建立在内部规模经济和差异产品基础上的国际贸易发生在同一个行业内,是产业内贸易,贸易形态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建立在要素禀赋差异基础上的国际贸易。规模经济是国际贸易的一个独立起因,并对产业内贸易模式具有较强解释力;重叠需求理论认为,发达国家的消费结构与收入水平的相似性决定了重叠需求范围较大,贸易关系较密切,对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有一定的解释力。现实中两个国家的贸易往往同时存在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这两种贸易形式在整个贸易中的相对重要性主要取决于两国的要素禀赋差异,如果两国的要素禀赋差异小,那么两国的贸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反之,如果两国的要素禀赋差异

25、大,那么两国的贸易就以产业间贸易为主。2、新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马歇尔主要从要素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分析外部规模经济产生效率的原因,他认为产业聚集的效率来自于三个方面,第一,厂商的集中能促进专业化设备供应商队伍的形成。第二,厂商的地理集中分布有利余劳动力市场的共享。第三,厂商的地理集中有助于知识外溢。新制度经济学认为,所有交易集中在一个地方可以改进交易效率。产业组织理论认为,行业集中可以共用基础设施和共享商业中心的便利;可以降低消费者的寻找成本,刺激行业总需求。新增长理论认为,外部规模经济可以通过行业学习曲线表现出来:随着行业整体知识和技术的不断积累,知识和技术的外溢有助于行业中各个厂商生产成本的下

26、降,外部规模经济有动态收益递增的特征,行业的历史累积产出越大,则行业中各厂商的产品单位成本也就越低。总之,当一个行业的厂商大量在一个地区聚集时,尽管行业中的单个厂商的规模不大,但行业规模扩大形成的外部规模经济能够降低该行业中各个企业的成本。3、一个国家最初的比较优势、产业选择和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可能与它本国的技术知识和资源配置有关,也可能是由于历史的或偶然的因素在起作用,但最初的产业结构一旦形成之后,外部规模经济使得一国在这些产业中的生产率比别国提高的更快,会使该国在这些产业中的领先地位更加巩固,这在某种意义上解释了为什么一些国家擅长于一些行业,而另外一些国家擅长于另外一些行业。此外,一国一旦

27、形成了某种生产格局,改变是不容易的,因为国内知识和技术外溢会不断提高整个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只要成本增长的速度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速度,这种生产格局就会有利可图而继续存在。因此,历史在决定一国长期的生产和贸易模式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它使一些已经形成的专业化模式继续下去,有可能导致一个国家被“锁定”在某种不愿意的专业化模式中。4、如图所示,我们先看贸易前。假定本国在封闭条件下国内的市场规模是既定的,垄断竞争行业中的厂商数量越多,每个厂商的产量就越少,由于规模经济的作用,平均成本就越高,因此行业成本曲线CC1线向右上方倾斜;与此同时,厂商数量越多,相似而又有差异的产品种类就越多,竞争就愈激烈,行业价格

28、就越低,因此行业价格线PP线向右下方倾斜,行业中均衡的厂商数量为N1,均衡价格为P1。因此,在封闭条件下,每个国家的市场规模都较小,在行业内部规模经济的作用下,每个国家能够生存下来的厂商数量有限,这些厂商向市场提供有限的几种差异化产品,消费者可以选择的产品较少。再看贸易后。如果本国和外国相互开放市场,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行业产品的销售量扩大,行业成本曲线由CC1下移至CC2,厂商数量增加至N2,均衡价格下降至P2,本国可以更廉价地同时出口和进口更多的差异化产品。因此,在开放条件下,市场规模扩大一方面导致两个国家原有的厂商扩大生产规模,产品的单位成本降低,取得更大的规模经济效果;另一方面会导致更

29、多的厂商进入这个行业,生产更多的差异化产品。每个国家都可以向其它国家出口或进口差异化产品,每个国家的消费者可以选择的差异化产品大大增加,产品价格也降低了,因此每个国家消费者的满足程度都提高了。5、林德(Staffan BLinder)的重叠需求理论核心思想是: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是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两国之间收入水平越接近,消费结构就越相似,则两国之间进行产业内贸易的基础就越雄厚,而收入水平差距较大的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会较少。6、技术差距理论认为,国与国之间技术差异的存在是解释某类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新产品总是在发达国家首先诞生,其他国家由于技术差距,要等一段时间后才能进

30、行模仿生产,其他国家的需求会先于模仿产品而出现,由于模仿国供给和需求之间的时间差距,在这一段时间内创新国就可以向模仿国出口新产品。当其它国家可以模仿生产以后,随着模仿规模的扩大,模仿国的规模经济和廉价的劳动力使得创新国逐渐失去比较优势,导致创新国的出口下降,甚至最后创新国可能从模仿国廉价进口该产品。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新产品一般首先在发达国家出现,随着产品逐渐成熟并且获得广泛认可,它就变得标准化了,然后可以使用不熟练的劳动力大规模生产该产品,产品的生产就由发达国家转移到拥有廉价劳动力的不发达国家,这一过程一般都伴随着发达国家向拥有廉价劳动力的国家进行直接投资。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各种投

31、入在成本中的相对重要性会发生变化。由于各国在各种投入上的相对优势不同,因此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生产该产品的比较优势会在各国之间转移。7、我们假设有两个国家,本国和外国,各国分别生产两种产品,和。在两国没有贸易时,各国的生产是由国内的生产技术和资源配置决定的,本国有生产的比较优势,外国则有生产的比较优势。技术外溢会有可能导致不同结果:一种情况是,本国原有生产商品的比较优势,但外国生产的技术更先进,有绝对优势。本国引进了外国生产商品的技术,提高了本来就有比较优势的生产率。这种结果发挥了本国资源上的比较优势,有利于本国的长期增长。另外,商品本来就是外国相对劣势,在两国实行分工和贸易后便不再生产

32、。本国多生产可以使外国的进口价格下降,也有利于外国。另一种情况是,如果外国生产商品的技术比本国先进,本国从外国学到这种技术并用此来改进发展其本来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对本国来说,这种技术引进的结果是一种进口替代型增长,但对外国来说则是一种威胁和竞争。如果本国生产需要密集使用其稀缺的资源,对本国的长期发展也不一定有利。贸易和技术外溢有可能将发展引入“错误”方向,使两国的长期发展速度都受影响。8、对外贸易乘数理论的局限性:(1)在国内充分就业时,如果扩大出口,就应相应地增加进口,以避免出现因过渡需求引起的通货膨胀。(2)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对外贸易乘数的作用只有在世界总进口值增加或降低出口商品价格时才能实现。(3)虽然贸易顺差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增加国民收入和扩大就业,但如果为了追求顺差而不加节制地实行“奖出限入”政策,会导致关税、非关税壁垒盛行,发生各种贸易战,阻碍国际贸易的发展。战略性贸易论的局限性:(1)它未就政府的贸易干预和补贴给出任何通用的解决方法;(2)它的实现有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