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84.18KB ,
资源ID:618961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18961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13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理论成果.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13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理论成果.docx

1、第13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理论成果20102014年高考真题备选题库第13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理论成果第一课时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1(2014天津文综,4分)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A开始开眼看世界 B坚持“中体西用”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 D关注西方科技解析:通过材料可以看出,李鸿章的考题中涉及西方科技,故选D项。A项明显错误;B项中的“中体”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错在“普遍”二字上。答案:D2(2014北京文综

2、,4分)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海国图志是一部地理和历史著作。A、C两项表述不准确;D项不正确,为戊戌变法提供理论基础的是维新思想。出现参议院、众议院、总统等词汇,说明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B项正确。答案:B3(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4分)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

3、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当时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志士提出了废除八股取士的主张,但这一主张遭到了近万名举人的强烈反对,说明这一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故选B项。A项只是表面现象,不是本质问题;C项表述有误,事实上知识分子才是政治运动中最活跃的群体;D项表述有误。答案:B4(2013天津文综,4分)“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上述言论应当是()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C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D维新

4、派对洋务派的批评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意在考查考生提取材料信息、理解历史事实的能力。“仅摭拾泰西皮毛”批判的是洋务派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批判洋务派“不识国民之原理政治之本原”即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政体,这是维新派的主张,故D项正确。答案:D5(2013福建文综,4分)1900年张之洞劝学篇出版英译本。英国媒体称,这标志着“长时期以来习惯于孔夫子的陈词滥调下变得死气沉沉的中国人,终于在时代的现实面前苏醒过来”。评论认为劝学篇()A顺应时代潮流B是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C指出中国未来之路D主张抛弃孔夫子中国才能觉醒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

5、的能力。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其在劝学篇中提出了“中体西用”思想,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这顺应了时代潮流,A项正确;张之洞坚持中国的传统制度和纲常礼教,B、D两项不正确;C项与材料意思不符,排除。答案:A6(2013重庆文综,4分)清廷兵部左侍郎王茂荫进呈咸丰皇帝一书:“其书版在京,如蒙皇上许有可采,请饬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此书很快进入清朝最高决策层的视野,所提出的主张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该书最有可能是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C天演论 D资政新篇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意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调动

6、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正确分析的能力。从“咸丰皇帝”这一信息可以排除C项,天演论产生于19世纪末期。“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和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有相通之处,而且题干信息进一步揭示其影响了后来的洋务运动,故B项正确。A项四洲志与题意不符;D项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文件,不可能进入清朝最高决策层的视野。 答案:B7(2013安徽文综,4分)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

7、依靠朝廷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解析:本题考查维新思想,意在考查考生获取材料信息、准确解读的能力。材料信息“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表明康梁认识到了启发民智的重要,A项正确。“各国之革政”说明康梁吸取了国外改革的经验,B项错误;C项对材料解读错误,且不符合史实;D项说法错误,维新变法并没有充分发动民众,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变法运动。答案:A8(2013四川文综,4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

8、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解析:本题考查19世纪中后期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特点。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抵抗派举起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大旗;19世纪60年代,李鸿章等地主阶级洋务派进行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19世纪90年代,甲午战争后,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据此可知,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均没有反抗封建专制,A项错误;批判传统文化的是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B项错误;建立民主共和制度的是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C项错误;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到维新变法,先

9、进的中国人从学习西方器物到仿行制度,不断探求强国之路,故D项符合题意。答案:D9(2012天津文综,4分)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A提倡维新变法 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C宣传科学救国 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解析:明清时期,统治者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认为中国是世界的中心,是在各个方面领先于其他“蛮夷”的“天朝上国”。根据题干材料“中国并不在中央”“戊戌变法期间”“醒世歌”可知,其所表达的思想是希望国人放弃“天朝上国”观念,学习西方新知,进行变革,故答案为D。答案:D10(2011北京文综

10、,4分)“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这篇著述是()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C变法通议 D孔子改制考解析:本题考查西学东渐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由“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可知该著述主要内容是介绍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1842年,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撰的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A正确;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B错误;变法通议是梁启超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的著作,C错误;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借用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

11、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的著作,D错误。答案:A11(2011新课标全国文综,4分)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解析:本题考查维新变法与五四运动的比较,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公车上书”主要反映资产阶级上层的利益;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支持,故选A项。B、C、D三项表述较片面,可排除。答案:A12(2011安徽文综,4分)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

12、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解析:本题考查近代维新派的思想,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和调用所学知识说明历史观点的能力。C项主张将中国的政治制度与西方政治制度相融合,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度,属于维新派思想,正确;A项属于提倡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洋务派思想;B项体现了以中国文明弥补西洋文明不足的思想;D项体现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民

13、主和科学思想。故选C项。答案:C13(2011天津文综,4分)右图为1878年天津首发的中国第一套邮票中的一枚。与该邮票设计理念无关的是() A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B近代西方文化的影响C“师夷长技”的思想D兴民权、倡新学思想解析: 本题考查维新变法思想,意在考查考生正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解题时注意“1878年”这一关键信息,兴民权、倡新学思想出现在维新变法时期,故D项与邮票的设计理念无关。邮票既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要素,又是西方文化传入的产物,所以其他三项都能体现邮票的设计理念。答案:D14(2010江苏单科,3分)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14、()A魏源 B李鸿章C康有为 D孙中山解析:本题考查维新派的思想,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由“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可知,该人物将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与中国儒家思想相结合,故选C。由“顽固派”可知A、D不符合题意;李鸿章等洋务派与“其心则夷也”不符,B不符合题意。答案:C15(2010新课标全国文综,4分)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解析:本题考查中日文化

15、交流,意在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19世纪中期日本从中国接受西方文化,20世纪初期中国从日本接受西方文化,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的成功,大量中国人开始向日本学习。因此选C。答案:C16(2010新课标全国文综,4分)1902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共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这表明此时()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C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解析:本题考查晚清中国教育的发展,意在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运用能力。材料中“举人”“贡生”等旧式知识分子进入京师大学堂学习,接受西方文化,说明此时教育

16、制度处于转型时期。答案:D17(2010福建文综,4分)下图为某名人陵墓护栏上镌刻的文字,其涵义反映了该名人的社会发展观。据此判断他是()A顾炎武 B林则徐C洪秀全 D严复解析:本题考查严复的思想,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图文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惟适之安”就是“适者生存”的意思,这与严复引入西方进化论,宣传改革变法的思想相一致,故选D。答案:D18(2010北京文综,4分)“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无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A魏源 B王韬C宋教仁 D胡适

17、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思想家,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由“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可知,作者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B正确;魏源是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A错误;宋教仁是资产阶级革命派,C错误;胡适是资产阶级激进派,D错误。答案:B19(2014江苏单科,13分)1885年早期维新志士王韬主掌上海格致书院,延请洋务大员,命题考士,士子们应时而对,颇多新见。从主考人员、考核内容和考核结果来看,王韬课士的整个过程体现出新旧杂糅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上海格致书院课士题表类别命题者试题格致(自然科学)类龚照瑗泰西格致之学与近刻翻译诸书,详略得失,何者为

18、最要论。教育类刘坤一中国一乡一邑,皆有书院,大率工文章以求科举。而泰西艺学,亦各有书院中西书院不同,其为育才一也。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第中西之载籍极繁,一人之材力有限,果何道而使兼综条贯,各尽所长欤?试互证而详论之。治术类周馥中国近日讲求富强之术,富以何者为先论。据王尔敏王韬课士及其新思潮之启发相关表格简编材料二此编所命诸题巨细精粗,无乎不贯。诸生所对,皆能荦荦举其大端,集思广益,萃众长而备一得。咸有裨于国家大计。盖诸生讲求西学,揣摩时局,日就月将,进而益上。较之前时,已大相径庭矣。王韬格致书院课艺请回答:(1)材料一中哪句表述典型地反映了洋务运动的什么指导思

19、想?该表述内容的传统性体现在哪里?(3分)(2)与传统性相对应的是近代性。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王韬课士的近代性”为主题进行论证。(10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解析:第(1)问,指导思想根据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找出相符的语句即可;传统性即维护原有的制度,故应从坚持纲常政教方面分析。第(2)问结合19世纪末中国社会转型的特点,把握住“课士”和“近代性”这两个要素,从考试选拔的形式、命题内容、考试结果和导向等角度将“王韬课士”与“古代课士”进行比较,进而论证出“王韬课士”所具有的中西并存和顺应时代及世界发展潮流的近代性特征。答案:(1)表述:(或

20、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体现:坚持纲常政教。(2)示例:王韬课士的近代性19世纪中后期,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不断侵略,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救民之路,通过向西方学习开始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王韬就是促进中国近代化的推动者之一,这可以从他主掌上海格致书院期间设置的课士题表体现出来。首先,从命题人员上看,龚照瑗、刘坤一、周馥等人均对西学有一定了解;其次,从命题内容上看,试题内容多为西方科技知识、中学西学比较研究及中国富强之道,而不是传统的儒家经典;再次,从考试结果上看,参加考试的学生多能积极作答,并发表个人见解,这有利于选拔用于之才;最后,从考

21、试导向看,明显具有学习西学以利国利民之要旨。综上可知,王韬在上海格致书院设置的课士题表明显具有向西方学习的近代性特征,有利于推动中国的近代化。20(2014四川文综,20分)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1(1)经济全球化呈现出“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参照图1,结合所学知识叙述这一趋势。(10分)材料二图2近代中国出现的新事物(部分)材料三将零散而混乱的过去信息整理成有条理的历史知识是历史解释的基本任务;探讨因果是历史解释的重要形式。据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2)根据材料三对历史解释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图2所示近代中国新事物的

22、出现。(10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的几个重要历史阶段结合相关知识阐述经济全球化所呈现的发展趋势。第(2)问,首先要根据材料三把握历史解释的含义:根据因果联系将零乱的信息整理成有条理的历史知识;然后结合材料二中的图片信息从近代中国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变迁、大众传媒的更新、社会习俗的变迁等角度进行解释。答案:(1)新航路开辟后的早期殖民扩张,显示出全球化开始时的无序状态。18世纪后期开始的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扩大,确立了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19世纪后期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20世纪中叶,世界银行等世界

23、性经济组织的建立,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制度化。20世纪末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标志着全球有序的自由贸易新时期的开始。(2)整理:图2所示新事物具体表现在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变迁、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等几个方面,集中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因果: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先进的西方工业文明对传统中华文明的冲击;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倡导向西方学习和社会变革运动的影响。这些新事物的出现,促进了人们行为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变化。21(2013山东文综,20分)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文化教育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表1为19021904

24、年译书统计简表。表1国别译书类别英美日其他总计百分比哲学宗教102232377.0文学艺术83411264.9史地810902012824.0社会科学133833713625.5自然科学109732011221.0应用科学3324265610.5杂录52247387.1总计5732321123533百分比10.76.060.223.1100.0据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材料二表2为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简表。表2科目专业备注经学科周易、论语、春秋、理学等各科预科阶段均须开设的课程:经学大义人伦道德中国文学外国语体操政法科政治、法律文学科中外史学、地理、文学等商 科银行及保险、关税等格致科算学、化

25、学、物理等农 科农学、林学等工 科机器、造船、电气等医 科医学、药学据1904年奏定大学堂章程(1)据表1,说明这一阶段译书活动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8分)(2)据表2,说明京师大学堂的专业与课程设置如何体现了“中体西用”的办学思想。试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分析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8分)(3)基于以上分析,概括指出文化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4分)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进步与教育的变革,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第(1)问,根据材料一表格中的数字,从“译书类别(内容)”“国别(地域)”两个方面概括其特点,并联系所学知识,从中国

26、面临的严重危机、西方国家(含日本)思想文化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其“形成原因”。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的专业课程的名称,判断哪些属于中学,哪些属于西学,然后结合“中体西用”的含义进行分析;第二小问,结合此次教育改革后中国经济、政治发展的有关史实进行分析归纳。第(3)问,从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角度分析。答案:(1)特点:地域上,重视翻译日本相关著作;内容上,重视翻译人文社会科学著作。原因:甲午战争失败,促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转向日本寻找救亡的道路;洋务运动破产,让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仅引进西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不可能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的道路,转而重点关注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若

27、从清末新政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表现:经学大义等课程被列为预科基础课程,大学阶段设置经学科,体现了“中体”思想;设置工科、格致等科,学习近代化学、物理、电气等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体现了“西用”思想。影响:经济上,从推动中国经济现代化发展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政治上,从“以经学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不利于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任一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3)文化教育既是一定社会发展的产物,又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22(2013广东文综,25分)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描述、看法和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对

28、于洋务运动,当时的人颇有批评,以下看法较具代表性:刘锡鸿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而在无人无财,此皆政教之过也;西洋技巧文字,似不可纷纷讲求,致群鹜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思整饬纪纲(纲常伦理),而惟鹜心于凶器之末则何欤?刘光禄遗稿郭嵩焘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大小取法泰西,月异而岁不同;(中国专注于造船、制器、练兵)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伦敦与巴黎日记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80年代初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

29、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据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等(1)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它是对鸦片战争前后出现的哪一思想的发展?(4分)(2)刘锡鸿与郭嵩焘都批评洋务运动舍本逐末,但他们的主张并不相同。根据材料一对此加以分析。(10分)(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析20世纪七八十年代对洋务运动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8分)(4)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回答,你认为历史认识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3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现代社会思想的发展演变,意在考查考生说明和证明历史观点、辨别历史事物的能力。第(1)问,第一小问直接结合所学知识答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它继承的是林则徐、魏源提出的“师夷

30、长技以制夷”这一思想主张。第(2)问,二者的不同可结合材料一中表格中的内容进行对比分析。第(3)问,可结合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代背景进行回答。第(4)问,可结合认识者的立场、思想观念等归纳出影响历史认识的因素。答案:(1)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制夷”。(2)刘锡鸿认为西方技艺是“末”;中国的纲常伦理是“本”;主张整饬纲常伦理,反对洋务派专注于学习西方技术的做法。郭嵩焘认为西方技术是“末”;西方政教是“本”;日本明治维新全面学习西方,国力增强;反对洋务派只学西方科技,主张不仅学习西方技术还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3)“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双百”方针恢复;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4)认识者的立场、思想观念、所处时代环境等。23(2012山东文综,20分)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严复(18541921)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表为严复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