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32.25KB ,
资源ID:6179621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17962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docx

1、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一)蛛与蚕蛛语蚕曰:“尔饱食终日以至于老,口吐经纬,黄口灿然,固之自裹。蚕妇操汝入于沸汤,抽为长丝,乃丧厥躯。然则其巧也适以自杀不亦愚乎!”蚕答蛛曰:“我固自杀,我所吐者,遂为文章,天子衮龙,百官绂绣,孰非我为?汝乃枵腹而营口,吐经纬织成网罗,坐伺其间,蚊虻蜂蝶之见过者无不杀之,而以自饱。巧则巧矣,何其忍也!”蛛曰:“为人谋则为汝自谋,宁为我!”噫,世之为蚕不为蛛者寡矣夫! (选自雪涛小说)注释:经纬:纺织品中直线为经,横线为纬。此指所吐之丝。黄口灿然:即言蚕黄色的嘴金光灿灿。厥(ju):作代词用,意为“其”,“他(它)”。文章:带花纹的织品。衮龙

2、:衮(gn),衮龙,古帝王之礼服。绂绣:绂(f),绂秀,祭祀时穿的礼服。枵腹而营口:枵(xio),枵腹,空腹。营,经营,此为“寻找”意;营口,即寻找食物糊口。1解释加点词:蛛语蚕曰 语:蚕妇操汝入于沸汤 汤:2辨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我固自杀 固:汝心之固 固:我义固不杀人 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 固: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原句:适以自杀,不亦愚乎!译句:4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然 则 其 巧 也 适 以 自 杀 不 亦 愚 乎5蚕答蛛的话运用了 写作手法,表现了蚕怎样的感情?答:6读了本选文,你必会想到唐代诗人李商隐关于春蚕的千古名句,该诗句是。(二)邴原泣学邴原少孤,数岁时,过

3、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初潭集)1辨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凡得学者 得: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得: 吾徒相教 徒:徒以有先生也 徒:2将文中画线句子译为汉语。原句: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译句:3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 。4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什么?答:(三)李将军甲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广家世世受射。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

4、人右北平。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矣。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乙(广)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阵。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杀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阵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

5、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注释:即:如果。用坚其意:以让他们相信自己的猜想,指让胡人相信李广是来诱敌的。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1)匈奴闻之 闻:(2)吾去大军数十里 去:(3)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走:2辨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见广,以为诱骑 见:归来见天子 见:见往事耳 见: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见: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1)原句: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译句:(2)原句: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译句:4从甲文的文字来看,李广不仅关爱士卒,而且武艺高强,精于 ;从乙文的文字来看,他还具有 的性格特点。5乙文的叙事具体而生动,甲文也有表现这样特点的文字,请找出并写在下面。答:

6、(四)帝置酒雒阳南宫帝置酒雒阳南宫,上曰:“彻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兵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禽也。”群丞说服。注释:帝:指汉高祖刘邦。上:尊指刘邦。子房:张良字子房。刘邦的谋士。填:通“镇”。饷馈:军饷。范增:项羽的谋士。1对下列

7、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是:( )A帝置酒雒阳南宫 置:安置,安排B因以与之 与:赐予C决胜于千里之外 于:到D项羽不然 然:这样2辨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与天下同其利 与:选贤与能 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原句: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译句:原句: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译句:4仔细阅读并思考文中的对话,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下面的问题。刘邦得天下的主要原因是: 项羽得天下的主要原因是: 5文中刘邦在对话中用了三个“吾不如”,这说明了刘邦的一个什么特点?请结合你的体会简要谈谈你对这一点有什么看法?答:(五)刘羽冲偶得古兵书刘羽

8、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壤。经图列说干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听,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注释经年,一年左右 列说,到处游说;干,求见 沟洫,沟渠;甫,刚。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会有土寇 会:几为所擒 为:使试于一村 使:2.辨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自谓可将十万 将:出郭相扶将 将:晓雾将歇 将:3.翻译画线的句子:原句:自谓可使千里成壤译句:4.古人欺骗刘羽冲了吗?请具体说明理由。答:

9、(六)与长子受之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不待远离膝下,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你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故旧耶?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注释: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膝下:借指父母。汩(g):搅乱,扰乱。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乡党:乡里、家乡的人。无忝(tin):不要辱没。忝,辱。1解释

10、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即是自不好学 即:然今遣汝者 遣:不然,则徒劳费 然:2辨析下列短语中的“故”字,选出正确的意义A所以,因此 B故意 C老朋友 D旧有的,原来的力改故习( )故令汝一行( ) 故弄玄虚( )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故旧耶( )3写出“然今遣汝”的原因。(用文中原句回答)答:4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劝戒儿子珍惜时间,不要虚度人生。B批评儿子不求上进,学业无成。C希望儿子改掉旧习,发愤学习,有所作为。D想让儿子摆脱家庭,改变学习环境。5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汝 既 不 能 如 此 即 是 自 不 好 学 已 无 可 望 之 理(七)悬牛首卖马肉灵公好妇

11、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肉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公曰:“善!”使内勿服,不逾月,而国人莫之服。(晏子春秋)注释:(1)灵公:春秋时齐国国君。丈夫:成年男子。(2)服:穿。(3)相望:彼此看得见,指到处。(4)内:指王宫内。 1下列“而”字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可是”之意的( )A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 B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C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D. 国险而民附2指出下列

12、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项( )例:国人尽服之。A而国人莫之服 B而禁之于外C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D. 吾道一以贯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原句:使内勿服,不逾月,而国人莫之服。译句:4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君 使 服 之 于 内 而 禁 之 于 外 犹 悬 牛 首 于 门 而 卖 马肉 于 肉 也5灵公有个什么爱好?从文末的一个“善”字,可以看出灵公的一个什么优点?答:(八)阂县林琴南孝廉纾六七岁时,从师读。师贫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师怒,谓其窃,却弗受。林归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之礼?”即呼备,赍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注 林琴南孝

13、廉纾(sh):林纾,字琴南,近代文学家,尤以翻译外国小说名世。孝廉,明清时对举人的称呼。亟:急忙。束修:本指十条干肉,后来通常指学生拜师或亲友之间赠送的礼物。呼备:叫人准备。赍(j):携带。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从师读 从:以袜实米 以:负以致师 致:2. 辨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师乃受 乃:去后乃至 乃: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乃: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原句: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之礼?译句:4.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林 知 之 亟 归 以 袜 实 米 满 之 负 以 致师5林琴南为什么急忙回家取米送给老师?从中看出林琴南是一个怎样的人?答:(九)吴宫遗事越心未平,而夫差有忧色

14、。一旦复筑台于姑苏之左,俾参政事者以听百姓之痰苦焉,以察四方之兵革焉。一之日,视之以伍员。未三、四级,且奏曰:“王之民饥矣,王之兵疲矣,王之国危矣。”夫差不悦,俾嚭以代焉。毕九层而不奏,且倡曰:“四国畏王百姓歌王彼员者欺王。”员曰:“彼徒欲其身之亟高,固不暇为王之视也,亦不为百姓谋也,岂臣之欺乎!”王赐员死,而拓用事。明年,越入吴。注释:吴宫: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宫室。 越心未平: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后,和其臣民常怀报仇复国之心。 俾:使。 一之日:十月以后的第一个月,即十一月。 伍员:字子胥,吴国大臣。 未三、四级:没等建好第三、第四层。 嚭:伯嚭,吴国太宰。 亟:急,赶快。 用事

15、:专权,当权。1 解释文中加的词。 以察四方之兵革焉 兵: 毕九层而不奏 毕: 固不暇为王之视也 固:2辨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视之以伍员 视:定神细视 视:其人视端容寂 视: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原句:夫差不悦,俾嚭以代焉。译句:4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四 国 畏 王 百 姓 歌 王 彼 员 者 欺王5这篇短文揭示了怎样一条深刻的历史教训?答:(十)读书佐酒苏子美豪放不羁,好饮酒。在外舅杜祁公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公深以为疑,使子弟密觇之。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至“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遽抚掌曰:“惜乎,击之不中!”遂满饮一大白。又读,至“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此天以授

16、陛下”,又抚案曰:“君臣相遇,其难如此!”复举一大白。公闻之,大笑曰:“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为多也。” 注释:苏子美:即宋代诗人苏舜钦,子美是他的字。 外舅:岳父。 率(l):标准。子弟:家中的晚辈。觇:(chn)偷看。副车:帝王外出时随从的车。始臣起下邳(p),与上会于留:指张良在下邳得到太公兵法,后与刘邦于留县相会的经历。上,指刘邦。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使子弟密觇之 使:(2)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 闻: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以一斗为率(把、用) B. 击之不中(指代副车)C遂满饮一大白(于是、就) D. 与上会于留(在)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原句:公

17、深以为疑,使子弟密觇之。译句:4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始 臣 起 下 邳 与 上 会 于 留 此 天 以 授 陛 下5从文中看,苏子美是一个怎样的人?答:(十一)王子敬自会稽经吴,闻顾辟疆有名园。先不识主人,径往其家。值顾方集宾友酣燕,而王游历既毕,指麾好恶,傍若无人。顾勃然不堪曰:“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失此二者,不足齿之伧耳!”便驱其左右出门。王独在舆上回转,顾望左右移时不至,然后令送箸门外,怡然不屑。注释:王子敬:王献之,官员。 顾辟疆:人名。指麾好恶:指点评论。麾,通“挥”。伧:粗野,鄙陋。箸:这里相当于“之于”。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先不识主人 识: 王

18、独在舆上回转 独: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王游历既毕 吾与汝毕力平险 B不足齿人 不足为外人道也C然后令送箸门外 吴广以为然D以贵骄人 徒以有先生也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原句: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译句:4. 顾辟疆对王子敬的行为“勃然不堪”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句子答)答:5中国是礼仪之邦,你认为王子敬怎样做会比较得体?答:(十二)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与千金,不然则否。”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

19、;其怯者犹未能也。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者以势驱之耳。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有与之临乎渊谷者 临: 不然为怯 为:2. 辨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顾见猛虎 顾:相顾惊疑 顾: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顾: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原句: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译句:4这段文字认为“勇”与“怯”皆为“以势驱之”。其中的“势”内涵丰富:对勇者而言,是指 ;对半勇半怯者而言,是指 ;对怯者而言,是指逃命。5本文认为人没有勇和怯之分,关键是情势驱使他罢了。你是怎样认为的呢?答:戴高帽俗以喜人面谀者曰:“喜戴高帽”。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师曰:“

20、外官不易为,宜慎之。”其人曰:“某备有高帽一百,适人辄送其一,当不至有所龃龉。”师怒曰:“吾辈直道事人,何须如此!”其人曰:“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师颔其首曰:“汝言亦不为无见。”其人出,语人曰:“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注释】面:当面。谀:奉承。辄:就。龃龉(jy):上下牙齿不齐。比喻意见不合,产生矛盾。直道:正直的方式。事:对待。欤:呢。句末疑问语气词。颔首:点头。语:告诉。止:通“只”。1文中“高帽”一词的意思是_,其修辞方法是_。2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俗以喜人面谀者()当不至有所龃龉()3.“某备有高帽一百”按现代汉语的正常顺序应该是_。4下列句中加点词是人

21、称代词的句子有()A.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B.师曰:“外官不易为,宜慎之。”C.其人云:“某备有高帽一百”D.师怒曰:“吾辈直道事人,何须如此!”E.师颔其首曰:“汝言亦不为无见。”5本文就人性的弱点进行了透视。读了以后,你悟出了什么道理?_1.阿谀奉承比喻2当面抵触、矛盾3某备有一百高帽4D、E5.略。(示例:人们大多喜欢听顺耳的话,不喜欢听逆耳的话,所以能闻过则喜的人是罕见而伟大的。爱听好话,喜欢奉承是人们的通病)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阅读参考答案(一)【译文】蜘蛛对蚕说:“你每天吃饱桑叶,一天天长大,然后从嫩黄的嘴里吐出纵横交叉的长丝,织成茧壳,把自己牢牢地封裹起来。蚕妇把你放进开

22、水中,抽出长丝,最后毁了你的身躯和茧壳。你口吐银丝的绝技恰恰成了杀死自己的手段,这样做不是太愚蠢了吗?”蚕回答:“我固然是杀死了自己,但是,我吐出的银丝可以织成精美的绸缎,皇帝穿的龙袍,百官穿的朝服,哪一件不是用我吐出的长丝织成的?你也有吐丝织网的绝技。你张开罗网,坐镇中央,蝴蝶、蜜蜂、蚊子、小虫,只要撞入你的罗网,就统统成了你口中的美餐,没有一个能够幸免。你的技术是够高超的了,但专门用来捕杀别的动物,是不是太残忍了呢?”蜘蛛很不以为然:“为别人打算,说得多好听!我宁愿为自己!”但愿世界上多一些象蚕一样的人。1对说 热水2固然 顽固 坚决 本来3恰好等于自杀,这不是太愚蠢了吗?4然则其巧也/适

23、以自杀/不亦愚乎5对比 既表现了蚕的自豪,又表现了对蛛的憎恶。6春蚕到死丝方尽(二)【译文】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小孩子为啥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老师怜悯屿地说:“你想读书就来吧!”邴原进了学堂,学习异常努力。一个冬天,就读熟了孝经和论语。1能够 得到 白白地 只是 2你如果立志读书,我愿意白教你,不收学费。3为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4学习他贫不丧志,立志求学的精神和他在学习上刻苦勤奋的精神

24、。(三) 【译文】李广将军,陇西成纪人。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李广镇守右北平,匈奴听说他的名字,称他是“汉朝的飞将军”。躲避了他数年,不敢进右北平。李广出外打猎,看见草中的石头,以为是虎就射去,箭头没入石中,近看原来是石头。于是又重射,却再不能射进石头里了。李广很廉洁,得到赏赐常常分给部下,饮食与士卒在一起。李广带兵,每到缺粮缺水的地方,士卒不全喝过水,他不到水边去;士卒不全吃过饭,他不吃饭。他待人宽厚不苛刻,士卒因此爱戴他乐于为他出力。他射箭的办法是,见到敌人逼近,不在几十步之内,估计射不中就不发,一发箭敌人立即应弦倒下。(李广)望见匈奴有数干骑兵。他们看见李广,以为是诱敌的骑兵,都吃一惊,上

25、山布阵。李广的一百骑兵也非常恐慌,想奔驰转回。李广说;“我们离大军几十里,现在以一百骑兵这样逃跑,匈奴一追赶射击马上就全完了。现在我们若留下,匈奴一定以为我们是为大军来诱敌,必然不敢来袭击我们。”李广命令骑兵说:“前进!”进到约离匈奴阵地二里许停了下来,又下令说:“都下马解鞍!”他的骑兵说:“敌人多而且离得近,如果有紧急情况,怎么办?”李广说:“那些敌人以为我们会走,现在都解鞍就表示不走,可以使敌人更加坚持认为我们是来诱敌的错误判断。”于是匈奴骑兵就没敢袭击。1(1)听说 (2)距离 (3)跑 2看见 拜见 了解、知道 领悟、认清3(1)(他)执法宽大,不苛待部下,士兵因此心甘情愿地为他效劳。

26、(2)敌人很多而且离我们很近,如果有紧急情况,怎么办呢?4射术(射箭) 机智勇敢(第二处必须答出“机智”或体现有智谋、有胆识的意思)5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矣。(四)【译文】 皇帝在洛阳南宫设置酒席。皇上说:“各位彻候(官职名)、将领不要对我有所隐瞒,都说说自己的看法。我为什么能得到天下呢?项羽为什么失去天下呢?”高起、王陵两人回答说:“您对待别人傲慢轻侮,项羽对待别人仁爱尊重。但是您派人攻占城池土地,投降或者被攻克的(土地),您就赏赐给有功的将领,和天下人一同受益。项羽妒贤嫉能,谋害有功劳的,猜疑贤能的人,别人战胜了也不赏赐人家功劳,下级

27、攻占了土地也不和他分享,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皇上说:“你们只知道一方面,不知道另一方面。在营帐里谋划决策,在千里之外决定胜负,我不如张良;平定国家、安抚百姓,发放粮饷,不断绝运输粮食的道路,我不如萧何;率领百万军队,开战就一定能取胜,攻打就一定能打下,我不如韩信。这三人都是人杰,我能使用他们,这就是我能得到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一个范增却不能用他,这就使他被我擒住的原因。”群臣心悦诚服。1. C 2. 和 通“举”选拔 欣赏3安定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粮道不断,这我比不上萧何。三位都是杰出的人才,我能任用他们,这才是我夺取天下的原因。4. 能够重用人才、人尽其才,同时能够与天下人同享利益

28、。嫉妒人才、怀疑人才,而不能重用人才。5. 说明刘邦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第二问是开放性试题,只要扣住刘邦“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谈自己的体会,语言通顺即可。(五)【译文】有一个叫刘羽冲的读书人,性格孤僻,好讲古制。一次他偶尔得到一部古代兵书,伏案读了一年,便自称可以统率十万大军。恰好这时有人聚众造反,刘羽冲便训练了一队乡兵前往镇压,结果全队溃败,他本人也差点儿被俘。后来他又得到一部古代水利著作,读了一年,又声称可以把千里瘠土改造成良田。州官让他在一个村子里试验,结果沟渠刚挖成,天降大雨,洪水顺着渠道灌入村庄,村里人险些全被淹死。从此刘羽冲闷闷不乐,每天总是独自漫步在庭院里,千百遍地摇头自语道:“

29、古人岂欺我哉?”不久便在抑郁中病死。1.恰好,遇上 (2)被 (3)让2.率领 扶持 将要3.自认为可以使千里荒野变成肥沃的农田。 4.没有。因为情况在不断变化,他不懂得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只会死搬书本,所以失败了。(六)【译文】如果你努力学习,在家里也完全可以读书写文章,弄明白言论或文章的内容和道理,用不着远离父母,千里迢迢地去跟从老师学习。你既然不能这样,就是自己不好学,也不能指望你懂得这个道理。但是现在让你出外从师的原因,是担心你在家里为俗务所缠身,不能专心读书学习。同时,父子之间,我也不希望日夜督促责备你。再者,在家里也没有朋友和你一起探讨,增长见识,所以要让你出去走一走。如果你到了老师那里,能够奋发图强,有所作为,努力改掉旧的习气,始终勤勉谨慎,那么我对你还是抱有希望的。不这样的话,就白费精力。如果和在家里一样,哪一天回来,又只是不务正业的人,不知道你还有什么脸面再见父母亲戚和乡里老朋友呢?可要好好地想一想啊!想一想啊!“早起晚睡,不辱没你这一生!”这一次离家从师,千万要努力。1就是 打发 这样2 D A B C3恐你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4C5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七)【译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